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一)

合集下载

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

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

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摘要:在汉语词汇中,词缀有的是独立成词的,有的是附着于别的词素上的。

但两者又有联系,一个词缀只能加在一定数量的某个词素上,才能构成这个词的词义。

而且词缀往往同该词所属的语法意义有关,与词义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前缀也就是加在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前面的缀饰。

前缀有词根和词干之分。

根据词根的不同,可分为本义前缀、引申义前缀、方位前缀、亲属前缀、贬义前缀、感情色彩前缀等。

以及时间词组的前缀,例如:赶(快)前缀;还有形容词和动词后缀。

所以在汉语中,名词都可以直接用作前缀,表示事物的类别,名词的词性,也称谓词性。

本义前缀,表示事物的本来含义。

引申义前缀,表示事物的引申含义。

方位前缀,表示事物的空间方位。

亲属前缀,表示人物的亲属关系。

贬义前缀,表示事物的贬义含义。

感情色彩前缀,表示事物的感情色彩。

表示带前缀的词类似于英语词性变化表,如表达特殊含义的前缀“对、向”。

近义词和反义词,由于古代汉语中“类义词”较多,所以现代汉语中普遍采用“借义词”来表示复杂的词义,其中,常见的就是用“副词”来表示抽象概念。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这个词的前缀是“对”或“向”,那么它一定表示“对……或向……的”这个意思,通过分析字形和语言环境,确定这个词性。

词根不能用作后缀。

词根和词缀都不能单独充当一个词的成分,必须结合成词语素,才能构成具体的词。

如果把词根、词缀比作眼睛和耳朵,词缀就像长在眼睛上的睫毛,只起装饰美化的作用。

在词根的基础上进行词义变化,发展出新词义,这就是“词根扩大法”。

但词缀不能与别的词素结合成词。

现代汉语里主要有两种词缀,即前缀和后缀。

一般来说,前缀是构词法的重要部分,一般是新词,表示新的意义;后缀是构词法的重要部分,一般是旧词,表示已有的意义。

由于前缀具有表义功能,在教学中一般放在词根的前面讲解。

,有时甚至要远离词根而存在。

这样才能有助于把握前缀的原来义,发现前缀在结构上表示的实质意义。

此外,有的词还附加了一个词缀,有的没有,我们称之为副词缀。

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

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

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缀有三十多个,即一般所说的词缀。

它们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社会。

不同的词根或语素经过加缀变成词后,就具有了新的意义,称之为词义。

一般来说,这种新的意义称为“词汇意义”,与其相对的旧的意义叫做“基本意义”。

但词义的改变是相对的,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条件下所反映出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总是相对稳定的,而其词缀的意义则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词缀并非一成不变的。

这就决定了词缀和词根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什么是词缀和助词1、词缀:是一种有固定意义的附加成分,大都是从单音节语素上去掉一个音节构成的。

例如:草、李、海、大、好等。

词缀分前缀和后缀。

2、助词:一般指那些不能自成一个词语而只能帮助其他词语连接成句子的虚词。

例如:啊、吗、呢、吧、吗,呀,哪,哪里,还有吗? 3、助词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结构助词(又名标记性助词)和语气助词。

二、词缀和助词的区别1、词缀主要用于合成词,因此往往带有某些感情色彩;助词通常用于单纯词,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2、词缀往往能够独立运用,而且很少受到限制;助词一般不能独立使用,必须跟在其他词语后面才能起到连接的作用。

3、词缀可以随时增减,无需解释;助词则必须按照规范进行解释。

4、词缀的位置比较灵活,既可放在词首,也可放在词尾;助词的位置比较严格,只能放在词末。

5、词缀和助词都能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式,但词缀更侧重于描写事物状态方面,而助词则偏向于程度方面。

6、词缀的功能比助词强得多,尤其是在量词的构成上;助词仅仅起辅助作用。

7、词缀可以转化为词根,造成新词,扩展词汇量;助词却不能直接由词根演变而来,只能附着在其他词语后面,组成复杂的词语。

8、词缀和助词虽然都能够修饰名词,但词缀能够修饰抽象名词,而助词不能修饰抽象名词。

9、词缀的数目比助词多得多。

10、词缀的字面意思往往是引申意思的源头,而助词的字面意思往往是引申意思的归宿。

浅论汉语词缀的类化作用

浅论汉语词缀的类化作用

浅论汉语词缀的类化作用一词缀,也叫语缀,是前缀、中缀、后缀的总称。

关于现代汉语中词缀的认识,还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必须依附于词根、表达虚化的意义这一点上是统一的。

虚化,并不等于没有“价值”。

词缀所具有的范畴义和语法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对于这一点前人只是表面地例举性地提及,而且往往只进行单个词缀的研究,这就使我们忽略了一些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和它们背后隐藏的语言机制。

已经完全虚化了的词缀“-子”“-头”“老-”,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语法作用,因此在同一语义范畴内的词根,同是用“词根+词缀”法构成双音节的派生词,有的词根加了甲缀,而有的词根却加了乙缀。

那么,是什么促使这些词根选择不同的词缀呢?本文即尝试着对此问题作一个初步的叙述与分析。

二实例(一)①:动物语义场中“老+X”与“Y+子”的对比动物语义场中的派生词分为“老+X”和“Y+子”两类(X、Y分别为名词性词根)。

“老+X”类的动物类名称《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收三个,分别为:老虎、老鹰、老鼠。

而“Y+子”类的数量很多,如:鸽子、狮子、猴子等。

这样例举似乎对我们没有什么启发,所以我们为它们重新排序分组如下②:A组:老虎狮子豹子狍子猴子兔子驹子骡子B组:老鹰鸽子燕子鹞子鸭子C组:老鼠蚊子虱子蝇子蛾子虮子(虫子)为什么A组中“狮子”“豹子”“猴子”等词语的词缀是“-子”,而单单“老虎”的词缀是“老-”呢?为什么B组中的“鸽子”“燕子”等词缀是“-子”而单单“老鹰”的词缀是“老-”呢?这正是所谓虎者,兽之王也;鹰者,禽之首也。

这里很有趣的是,“老虎”与“狮子”的差异恰恰可以反映出汉语中汉民族文化的沉淀。

在西方人观念中,百兽之王是狮子,在中国,狮子虽也是威武的象征,但是要说起百兽之王来,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老虎,因而才有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样的俗语。

因此词根“虎”在双音化的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结果是冠以“老-”缀,“狮子”要屈居其下,随之以“-子”缀,以此来绝对性地体现汉民族人潜意识中对“老虎”的敬畏与尊宠。

浅议现代汉语的词缀

浅议现代汉语的词缀

摘要 现代 汉语构词法以复合方式为主 . 附加构词法等 只是 占了很 少一部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语言间的频 繁接触以及语言自 身 的一些原 因 汉语 尹除 r一些典 型留缀外 又出J " L3一类语义部词 缀 语 法 化 现
第1 4期 总 52期 2
浅 议 现 代 汉 语 的 词 缀
苏 薇 ( 南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河 南 新 乡 4 3 0 ) 河 5 0 7
中 图 分 类号 : H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 5 2 1 )4 0 6 一 2 1 0 — 2 X(0 10 — 1 8 O


的、 粘着 的、 定位 的准词缀 , 其使用范 畴也扩大到 了政治 、 社会 、 生 活等 各 个 领 域 。 从构词 的诃 性上来分 ,准词缀所构成词语 的词性 大概有三 种: 名词性 、 容词性 和动词性 。比如准后缀 “ 所构成的词语 形 者” 有两类 意思 . 第一个意思是表示有某种信 仰 、 从事 某种工作或有 某种特性 的人 , 准后缀“ ” 者 之前可以是名词 , 笔 者 、 如“ 马列 主义 者、 唯物 论者 、 修正主义者 、 医务工作者 ” , 等 也可 以是 动词或形 容词, “ 者、 者、 者、 如 老 弱 强 长者 、 记者 、 作者 ” ; 等 第二个是指代 事 物或人 .者 ” “ 之前可 以是方 位词 也可 以是数 字 , “ 如 前者 、 后 者、 二者 、 三者 ” 等。尽管“ ” 者 的意义有些 区别 , 前加词语 的词性 也有很大不 同 . 但是他们所构成 的词语都是名词性 的。这一类就 属 于 名 词性 的准 词 缀 。 二、 准词缀对现代汉语构词 的影响 随着 社会 的不 断进 展 , 言 的频 繁 接触 , 语 准词缀 的数 量在 逐渐增加 。 其数 量的递增必 然对整个 现代汉语 词汇系统 内居于 次要地位 的附加式构词法 ,以及整个汉 语词汇系统产生不小 的 影响。 程湘清先生在《 汉语史专书复音 词研 究》4 【中曾指 出 :先秦 】 “ 时 期 , 法 造 词 中运 用 虚 词 方 式 造 词 …… 虽 然 已经 出现 , 虚 词 语 但 造词 中的名词词头 ‘ ’ 阿 尚未产 生 , 词词尾 ‘ ’ 名 子 也才初具 雏形 ; 但是到 了《 论衡》 , 时 已经出现了形容词后缀 “ ” 然 和前缀 “ 、 可”数词前缀 “ ”名 词后缀 “ 等 , 第 、 子” 并且共 出现 6 3个运用虚 词 成分造词 的附加式 复音 词 , 占复音 词总数 的 2 4 占语 法造 . %, 7 词总数 的 29 %;世说 新语 》 . 3 《 中除 了大量 出现 “ 、 、 ” , 然 可 第 外 还 出现了 主要 用在人名 和称 谓前 的名词 前缀 “ , 阿” 共有 附加 式复 音词 9 8个 .占全书复 音词总数 的 46 %,占语法造 词数 的 5 .1 . 4 %;敦煌变文集》 , 9 《 中 名词前缀 “ 、 , 阿 老”代词前缀 “ , 阿” 动词后 缀 “ 、 、 、 、 地 、 ”名词后缀 “ 、 、 ” 得 着 取 却 当、 其 , 子 儿 头 被广泛应用 , 附加式 复音词共计 36个 , 1 占全书复 音词总数 的 7 7 占语 法 . %, 2 造 词 数 的 8 %(0 3 15 23 3 4 3 0 。汉 语 在 不 断 的 发 展 过 . 2 0 :6 ,4 ,3 ,5 ) 7 程 中, 运用附加式语法构词的数量 和比例都 在不断增加 , 向上 呈 发展的趋势 。 随着社会经济 、 文化 的不断深入交 流和发展 , 汉语 同其 它语 言 的交流也 E渐频繁 。 其是 同英语 的接触 , t 尤 准词 缀的产生 与语 言之间密切 的接触也不无关系 。但是 , 有一点是需要 明确的 , 汉 语 的自身语言特点决定 了词缀在汉语里 的构词方式不能与英语 里 的构 词 方 式 完 全 契 合 。虽 然 很 多 英 语 中 的词 缀 通 过 翻译 进 入 到 了汉语 里 . 是 , 但 它们不 能被称为词缀 , 只能以准词 缀的形式 出现。我们也知道 , 汉语 中的词缀也是由实语素经过长时间的发 展变化才形成 而来 的。而语 言之 间的大量接触 , 尤其是汉语 同形 态语言— —英语 的大量接触 ,也迅 速的加快 了汉语 的词缀化进

浅析现代汉语类词缀

浅析现代汉语类词缀


要: 类词 缀 与词 缀 存 在 很 多共 性 。 类 化 性 、 如 定位 性 、 义 的 泛 化 性 、 产 性 , 是 在 所 粘 附 的 成 分 、 词 方 式 和 类 推 意 能 但 构
性 方 面存 在 着 区 别 于 词缀 的独 特 性 . 汉语 中是 一 个独 立 、 在 重要 的 单位 类 别 。
第2 9卷第 5期
V I 2 No 5 o. 9 .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u a fS iu iest o r lo uh aUn v ri n y
20 0 9年 l 0月
0( 2 9 ; t. o0
类 浅析 现代汉 语 词 缀
胡 峰
( 京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南 江苏 南京 209 ) 10 7
【 日期1 0 — 2 1 收稿 2 8 1— 0 0
【 作者简介l 胡峰(92 , 江苏兴化人, 18一)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 文亨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汉语语法史。
不是 浏 缀 。 为 它 们 都 是 不 定 位 的 , 因 而且 认 为 “ 正 的 词 缀 只 真
它 没 高 : 效 率 、 风 险 、 回报 、 收 益 、 起 点 、 要 求 、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能粘 附在 词 根 成 分 上 头 , 跟 词 根 成 分 只 有 位 置 上 的 关 系 , 有 意义 上 的 关 系 ” 。 由 此 可 知 ,朱 德 熙 先 生 是 不 主 张设 立 速 度 学 历 、 高 高蛋 白 、 投 入 、 标 准 、 品位 、 反 差 等 。 高 高 高 高 类词 缀 ” 类 的 。 一 零 : 风险 、 距离 、 增长 、 投诉 、 利润 、 首付 、 零 零 零 零 零 零 零 “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类词缀化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类词缀化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类词缀化作者:庞海燕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4期摘要:随着各国之间的频繁交流,导致多语言的交汇融合。

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外来语言,一些外来词大量涌入,并且逐渐虚化,成为词缀。

本文以“秀”、“卡”为例,分析汉语外来词中的类词缀现象,探究其形成过程与原因。

关键词:外来词词缀化类词缀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词汇是在继承古代汉语外来词汇的基础之上不断吸收新的外来词丰富发展起来的。

汉民族很早就与其他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发生交际。

在彼此事物之间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吸收,由此产生了外来词。

随着交往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外来词的语素化和词缀化也逐渐形成,即由实词变为词汇意义比较虚的词缀。

但虚化程度并不完全,兼具词缀和实词的特点。

本文将以“秀”和“卡”为例,探究外来词在词缀化过程中的演变过程及演变原因。

一、外来词的类词缀化研究(一)外来词在汉语中。

一般来说,外来词是指在语义上与外族语有从属关系或相关关系的基础之上,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于外族词汇,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与汉语融合。

从严格意义上讲,外来词还应该在汉语中使用较长的时间,被广大的民众所熟知。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频度较高,满足这些条件的词才能够成为汉语“外来词”。

例如:“卡车”,“卡”的意义来源于英语中的car”,而“车”是汉语中固有的语词,符合中国人的认知观念。

也是为了满足汉语词汇的双音节趋势所形成的“混血儿语词”,即一个语词中的某一部分借外来语的音,而剩下的部分则由汉语的固有语素。

这样的词还有:icecream-冰激凌、motorcycle-摩托车、beer-啤酒等。

这些词在汉语中较长时间地使用,受众面广,真正融入汉语之中。

现代汉语外来词根据吸收外来词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全音译词(布丁,英puding)、半音半意译词(奶昔,英milkshake)、音译加注汉语语素词(卡车,英car+[固有语素]车)、音译兼译词(休克,英shock)、借形词①(神经,日语,音读shinkei)、字母词(U盘,优盘)。

现代汉语词缀问题探讨

现代汉语词缀问题探讨

现代汉语词缀问题探讨有关词缀的定义,熙认为:“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词缀。

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的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下文将在前人定义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一下现代汉语教材中有关词缀的定义。

一、什么是词缀现代汉语教材中有关词缀的定义:邵敬敏《现代及汉语通论》:“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

”胡裕树《现代汉语》:“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黏着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缀。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又叫词缀。

”周芸、邓瑶、周春林《现代汉语导论》:“没有基本词汇意义而主要起构词作用的语素。

”从对以上五种现代汉语教材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各家在对词缀下定义时尽管表述不同,但都指出词缀的位置的固定性。

由此可见,“位置的固定性”有没有必要明确提出。

其实,词缀是附加语素,具有明显的黏着性。

也就是语素中的具有固定性、不自由性特点的那一部分语素才能构成词缀。

本人认为,在词缀的定义里,应加上“位置固定性”这一特点。

除以上各家对词缀的定义外,词缀也有以下特点:构词的能产性(前缀“老、阿”;后缀“子、儿”)语音有弱化性的特点(前缀“老、阿”;后缀“子、儿”都要读轻声)二、词缀是构词法还是构形法构词法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主要研究构词语素的类型、构词的方式、构词的组合与聚合的关系。

构形法是表达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方法,主要用词形变化的方法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

构词法的方法有:附加、复合、内部屈折、重音移动、词组缩简。

构形法的方法有:附加、内部屈折、重音移动、重叠、错根、外部形态。

关于构词法和构形法,汉语语法学界历来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一种认为构词法包括构形法,因此没有必要单列构形学。

另一种认为构词法应同构形法分开。

现代汉语中新兴类词缀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新兴类词缀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新兴类词缀的研究语言学界一般从四个方面界定类词缀,分别是意义的虚化、构词时位置的固定、语言的粘附性和能产性。

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语言类推机制和经济节约机制;外部原因包括社会催生作用、外来语催生作用、主观从众心理和媒介传播作用。

本文对新兴类词缀发展方向的预测也从发展成为典型词缀和回归到词根状态这两方面阐释。

标签:现代汉语类词缀原因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兴的类似汉语词缀的“构词成分”,它们的语义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虚化或泛化,构词上也表现出了定位性、能产性等特点。

人们利用这样的构词成分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的产生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国内学者们将这部分构词成分称为“类词缀”,一种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处于过渡状态的单位。

掌握和分析类词缀,既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认识,正确把握汉语词缀的特点,也能帮助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构词法,使我们更加了解现代汉语的性质。

类词缀的研究成果可以给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另外,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研究可能会给词典编纂和语言的规范化等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关于类词缀的界定类词缀是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一个过渡,如果用公式表达的话就是:A—A/B—B,“A”表示的是词根,“B”表示的是词缀。

不同的学者对类词缀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但大体上可以从意义虚化、位置固定、粘附性这三个方面对类词缀的界定进行阐述。

(一)意义虚化意义虚化是区分词根、类词缀、典型词缀这一连续统中各个成分的首要标准。

词缀不同于词根的最根本区别在于:词根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词缀在这方面已被弱化和虚化了。

例如“门”字,它本是独立词汇地位的名词,如“这是一扇门”。

它也可以转化为量词,如“这学期,我们要上一门数学课”。

它也可以作为词根构成“房门”“门徒”。

这些“门”都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但现在新兴出现的“冷门”“艳照门”“南大寂寞门”等等组成了“形容词+门”“名词+门”“短语+门”,这些词语中的“门”字原有的名词和量词的词汇意义趋于虚化,构词上也出现了抽象的概括意义,表现一种流行的热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一)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从句法音系接面的角度、根据大规模语料库的统计材料论证类词缀是现代汉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单位类别。作者发现,与词根相比,类词缀与词缀、助字一样具有单向高搭配性、结构类型个别化和类化作用的特点,意义也较词根明显泛化。与词缀、助字相比,类词缀主要与双音词和多音节类词相配,而词缀只能与单音字和部分双音词相配,助字则是自由地与包括自由短语在内的所有单位层级相配。另外,类词缀新生类推潜能极强,可根据接收向周遍性组配规则大量新创语义透明的类词字组,与词缀明显不同。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类词缀/单向高搭配性/单位层级/新生类推潜能/接收向/生成向周遍性组配 【正文】 1引言 词根和词缀是词法中的一对儿重要术语。一般的定义是(如高校选用的各种《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教科书),词中表达概念义(或称“实在意义”、“词汇义”、“基本义”)的部分是词根,意义虚化、在词中起改变概念义的附加作用和/或语法作用的部分是词缀。并且,词根语素可以是自由的、不定位的,而词缀只能是黏着的、定位的。 不少论着还谈到,除词缀外汉语还有大量的“类词缀”(或称“准词缀”,下面除转引外一律称“类词缀”)。常提到的类词缀有“-化、-家、-型、-式、超-、准-、类-、反-”等。(详参吕叔湘1979、陈光磊1994、马庆株1995等)类词缀比词缀还多,被认为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什么是“类词缀”呢,一般的说法是,它的意义不像真词缀那么虚化也不像词根那么实,虚实介乎词缀和词根之间。但意义的虚实不好把握,因此马庆株(1995)提出如下标准:1)真词缀的意义是虚化了的(词典单列词条),准词缀的意义是实在的或抽象的(词典不单列词条且不是第一第二义项);2)真词缀是成虚词语素或绝对不成词语素,准词缀是相对不成词语素(在基本义项上可成词);3)真后缀基本都轻音化了,准后缀通常不轻声。这三条标准中,前两条的可操作性依赖于词典是否单列词条,而是否单列词条还需要另有语言内的标准,也还有个操作标准问题。 也有学者不主张设立“类词缀”这一类,比如朱德熙(1982)明确指出“-性、-式、自-”等是词根语素,理由是它们是不定位的。但如果像马庆株(1995)那样区分词的基本义项和非基本义项,将“-性、-式、自-”的类词缀义看作非基本义项,则在该义项上它们是定位的。 我们认为,“-性、-式、-化、自-”等是当代汉语中自由地创造新词语的活跃成分,的确有不同于一般词根、也不同于词缀的独特功能。特别是对于汉语信息处理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来说,它们更有必要作为独特的类单独处理。目前对于类词缀的认识尚无法满足语言应用中已经提出的新问题。 本文试图在充分利用统计等研究手段、充分考虑单位的韵律特性的基础上,首先通过与词根的对比说明类词缀与词缀、助词的共性,再进一步分析类词缀不同于词缀、助字的独特性质,以期为“类词缀”的设立提供更为充分的理由。最后,再简要说明类词缀在信息处理和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处理的设想。 2词缀、类词缀、助字的共同点——与词根之比较 2.1词缀、类词缀、助字共同点总表 词缀、类词缀、助字三者的共同之处,也即它们与词根的基本区别是“虚”。具体特点可总结如下:词缀类词缀助字词根 ⅰ.单向高搭配性+++- ⅰ.结构类型个别化+++(-) ⅰ.类化作用+++(-) ⅰ.定位+++- ⅰ.意义泛化+(+)+- 表1 以上5条标准中,ⅰ、ⅰ是我们新提出的,下面将作为重点来阐述。ⅰ、ⅰ、ⅰ是不少语法书中已提到过的,讨论就相对简单一些,重在补充新的可操作性标准。 2.2单向高搭配性 单向高搭配性是指,在保持结构整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结构的一个位置上的成分可替换的同类成分不多,而另一个位置上可以有很多可替换的成分。 词缀、类词缀和助字都具有单向多搭配性的特点,下面分别以“-子”、“-式”、“-的”作为典型给出具体实例: -子:矮子、庵子、案子、鞍子、袄子、鏊子……(8亿语料中检索出“-子”缀两字组共702例,上面仅列出首字拼音a起头的6例。) 子,虚义]-:0例 子,实义]-:子鳖、子城、子畜、子弹、子代、子堤……(《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词表》一共收有实义“子-”的两字词39例) -式:西式、美式、藏式、明式、版式、盒式……(8亿语料中检索到3466例“-式”字组。) 式,实义]-:式样、式子(《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词表》收有2例。) -的:我的、他的、大的、黑的、跑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的、花园式的……(确切数量难以统计) 的,虚义]-:0例 上面的统计材料表明,作为词缀、类词缀、虚词的典型代表的“子”、“式”、“的”都体现出单向高搭配性的特点:位于后字位置时可搭配率极高,而位于前字位置的可搭配率则分别为低、极低、零。 词根没有单向多搭配性的特点,也即词根在两字的前字或后字位置上的可搭配性基本平衡。王洪君(2005)整理了《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词表》中动物义场常用单字的所有两字组合,下面是“马”、“骡”、“驴”在两字组中的搭配情况: 马-:马鞍、马背、马草、马场、马肚、马队、马房、马粪、马夫……(共100例) -马:川马、儿马、军马、骒马、口马、龙马、木马、肉马、石马、天马……(共95例)“马”在前后两个位置的搭配性都相当高,双向基本平衡。 骡-:骡背、骡肉、骡子、骡马(共4例)-骡:驴骡、马骡、石骡、辕骡(共4例)“骡”在前后两个位置的搭配性都极低,双向也平衡。 驴-:驴背、驴鞭、驴车、驴粪、驴驹、驴骡、驴马、驴群、驴肉、驴屎、驴蹄、驴腿、驴脸、驴子(共14例) -驴:脚驴、毛驴、藏西藏驴、草驴、公驴、叫驴、黑驴、母驴、牝驴、骚驴、小驴、野驴、秃驴、蠢驴(共14例)“驴”在我们的统计中属于低搭配与中搭配的交界处。可以看到,它的搭配也是双向平衡的。 以上只是三个例子,其实我们统计过许多单字,在词根义项上体现出搭配性的双向平衡性而在词缀、类词缀、助词的义项上体现出单向高搭配性,是普遍的规律。 有一类王洪君(1994)称之为“类名定中”的结构,似与类词缀有纠葛,它的后字也有很高的搭配性。例如“鲤鱼、鲫鱼、甲鱼、平鱼……”,它们的后字都是表大类名的“鱼”,前一成分则表示鱼的具体小类。但要注意的是,类名结构后字的高搭配性往往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鱼肚、鱼鳔、鱼翅、鱼鳞、鱼皮、鱼头、鱼尾……”,“鱼”在前字位置上同样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另外,类名后字的意义泛化情况也与类词缀不同,我们将在下文讨论。 2.3结构类型的个别化 词根与词根的组合,不论是词法性质的还是句法性质的,都可以归纳为定中、联合、述宾、状中、述补、主谓等有限的几种类型,(王洪君1998)可统称为“基本复合结构类型”,简称“复合结构”。 词缀、类词缀、助字参与构造的结构则个体性很强,结构意义或功能基本由这些虚化成分决定。具体来说,三者的结构个别化有程度的差别。词缀、助字参与的字组完全不能归入上述基本复合结构类型,只能以个体命名为“-儿”缀词、“的”字结构等。类词缀的结构个别化进程稍差,有的还勉强可以归入某种复合结构,有的则完全不可以。 先看定中结构。定中结构的特点是结构整体表示中心语的一个下位次类。尽管有些构词结构附加了特殊的意义,其中的字义也或有引申或转移,但从更抽象的意义组合模式上看,它们仍不超出定中结构的意义整合模式。如“白菜”是“菜”的次类,“河马”、“海马”是“像马的动物”的一个次类。 名词性词缀、助字虽然与定中的中心语一样可以决定整体结构的性质,但所组成的结构不具备“整体表示中心语的下位次类”的特点。比如,“刀子”、“刀儿”不等于一种“子”或一种“儿”,我们不能问“这是个什么‘子’呀?”或“这是什么‘儿’呀?”这样的问题。同样,“数学的”也不等于一种“的”,问“这是一种什么‘的’呀?”更是无稽之谈。 类词缀的情况有所不同。它组成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仍可看成复合结构。比如“数学家”可以看做一类“家”,我们可以问:“他是个什么‘家’呀?”但“一定程度上可以”,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很大的困难。定中结构的基本鉴别式是“数量AB→数量B”(如“一条鲤鱼→一条鱼、一朵红花→一朵花、一双拖鞋→一双鞋”),而“-家”和其他类词缀字组基本都不适用这一鉴别式,如: 一位数学家→*]一位家、一个炊事员→*]一个员、一名拖拉机手→*]一个手 类词缀字组的复合结构类型已经十分模糊,它们常常不适用复合结构的基本鉴别式,个别的连基本意义模式都不适用了。下面再比较其他几种类型: 1)超短、超硬、超自然、超阶级——超车、超龄、超期、超支 2)丑化、绿化、个性化、多元化——火化、变化、消化、融化 每组左边的结构是类词缀字组,右边的则是词根复合字组。 1)组左边的类词缀结构一般被认为是述宾式,但它与右边的词根的述宾式复合结构有明显差异。典型述宾式的功能特点是V+O→Vi,即述宾式的整体功能相当于不及物动词;其语义组合模型是“动作+特定物→与特定物相关的自足活动”;其鉴别式是可中插/或后加“了”,构成“V了O(了)”格式,其基本的整体功能是加时体成分后做谓语。(王洪君1998)即使是有附加义或字义有引申的述宾式双音词,也都符合上述规则。比如“谢幕”、“打拳”的抽象语义分别是“与幕相关的致谢活动”和“与拳有关的广义活动”,它们的入句功能都如同Vi,它们都可以变换为“谢了幕了”、“打了拳了”。 1)组右边的“超车”等字组符合上述特点,如它们都可以中插或后加“了”:“超了车了”、“超了龄了”。加时体成分后可入句做谓语,不能再带其他宾语(相当于Vi)。 而左边含有类词缀的字组则不具有这些特点,如“*]超了短”、“*]超了自然”。它们的基本功能是在名词性成分之前做定语,起修饰作用,例如:“超短(裙)、超硬(材料)、超自然(能力)、超阶级(立场)”等。它们的基本意义是区别名物,而不是表活动;总之,是区别性的而不是不及物动词性的。 再来看2)组。“化”本为动词,它用于构词有两种组合方式,一是与另一动词组成并列式,如“变化”、“消化”、“融化”,二是与前边的名性成分组成状中式,如“火化”。这两种方式都列在了2)的右边。 2)组左边的类词缀字组,从形式上看,与状中式的“火化”类一样是“N+化”。但是名性状语在状中式中的典型意义是表示方式,如“火化”义为“用火化”,“手举”义为“用手举”。很明显,2)组左边各例无一能进入这一结构语义模式(“丑化→*]用丑化”)。其他类型状中的鉴别式,比如说能否插入“地”、“然”,能否用“怎样V”提问等等,也都不适用“-化”结构。所以,很难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