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鸟和家禽》课件

VS
家禽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家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同时也 与其他动物存在食物链关系。了解家禽在 食物链中的位置,有助于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04
鸟类和家禽的保护与 利用
鸟类的保护措施
01
02
03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鸟类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防止人类活动对其生存 环境的破坏。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 非法捕猎、贩卖和饲养鸟 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 罚力度。
鸟类和家禽的分类
鸟类分类
鸟类通常按照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因素进行分类,如猛禽、涉禽、 游禽、攀禽、走禽、鸣禽等。
家禽分类
家禽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分为肉用家禽和蛋用 家禽;按照地理分布可以分为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等。
02
鸟类和家禽的生物学 特性
鸟类的羽毛和骨骼
家禽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要点一
家庭与财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被视为家庭和财富的象征。人们相 信鸡能够带来好运和繁荣。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会用 鸡作为祭品,祈求家庭平安和财富增长。
要点二
民间传说与神话
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都有家禽的身影。例如,在中 国的一些地方,人们相信鸡能够辟邪驱鬼,保佑家庭平安 。
保证家禽饲料和水源的安 全、卫生,防止因饲料和 水源问题引发的疾病。
鸟类和家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经济价值
鸟类和家禽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为人类提供肉、蛋、羽毛等产品,同时也有助于生态旅 游和休闲产业的发展。
社会意义
鸟类和家禽的保护与利用有助于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 也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
家禽繁殖学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1)精选PPT(共11张PPT)

基础。 生物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
1.家畜数量增长和再生产 《家畜繁殖>是学习家畜繁殖基本规律、繁殖技术和繁殖管理的课程。
第7页,共11页。
三、家畜繁殖的主要任务
• 1、使学生掌握家畜繁殖的普遍规律及其种 属特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去指 导动物的繁殖实践;
• 2、使学生掌握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 操作技术,组织学生的技能训练;
• 3、使学生掌握家畜繁殖力的概念和提高繁 殖力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 学科知识,为提高繁殖力和改善动物群品 质而工作的能力。
第8页,共11页。
四、家畜繁殖的概念
• 《家畜繁殖>是学习家畜繁殖基本规律、繁殖 技术和繁殖管理的课程。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 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畜牧 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第9页,共11页。
五、 《家畜繁殖>教学内容
家畜繁殖三大知识模块 1.繁殖理论 2.繁殖技术 3.繁殖管理
第10页,共11页。
六、 在动物生产中的意义
• 1.家畜数量增长和再生产 • 2.生产性能的改进 • 3.生产成本的降低 • 4.生物科技的手段的基础
第11页,共11页。
2、晚成性动物:出生时无毛或只有稀疏的被毛、闭眼、 爬行,不能自由运动:浣熊类、猫科、犬科、穴兔属、 枭形目、鸠鸽类、雀形目等
3、形态早成性的晚成性动物:出生被毛整齐,睁眼, 但不能自由运动、无觅食能力:人类、灵长类
第6页,共11页。
二、家畜繁殖的性质
4、营养生殖:大蒜、土豆、红薯 繁殖的概念:生物产生与自身相似的新个体的现象叫繁殖或生殖. 五、 《家畜繁殖>教学内容 六、 在动物生产中的意义 1、卵生:体内或体外受精体外孵化 大部分鱼类、原兽类、部分爬行类、两栖类、鸟类
1.家畜数量增长和再生产 《家畜繁殖>是学习家畜繁殖基本规律、繁殖技术和繁殖管理的课程。
第7页,共11页。
三、家畜繁殖的主要任务
• 1、使学生掌握家畜繁殖的普遍规律及其种 属特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去指 导动物的繁殖实践;
• 2、使学生掌握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 操作技术,组织学生的技能训练;
• 3、使学生掌握家畜繁殖力的概念和提高繁 殖力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 学科知识,为提高繁殖力和改善动物群品 质而工作的能力。
第8页,共11页。
四、家畜繁殖的概念
• 《家畜繁殖>是学习家畜繁殖基本规律、繁殖 技术和繁殖管理的课程。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 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畜牧 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第9页,共11页。
五、 《家畜繁殖>教学内容
家畜繁殖三大知识模块 1.繁殖理论 2.繁殖技术 3.繁殖管理
第10页,共11页。
六、 在动物生产中的意义
• 1.家畜数量增长和再生产 • 2.生产性能的改进 • 3.生产成本的降低 • 4.生物科技的手段的基础
第11页,共11页。
2、晚成性动物:出生时无毛或只有稀疏的被毛、闭眼、 爬行,不能自由运动:浣熊类、猫科、犬科、穴兔属、 枭形目、鸠鸽类、雀形目等
3、形态早成性的晚成性动物:出生被毛整齐,睁眼, 但不能自由运动、无觅食能力:人类、灵长类
第6页,共11页。
二、家畜繁殖的性质
4、营养生殖:大蒜、土豆、红薯 繁殖的概念:生物产生与自身相似的新个体的现象叫繁殖或生殖. 五、 《家畜繁殖>教学内容 六、 在动物生产中的意义 1、卵生:体内或体外受精体外孵化 大部分鱼类、原兽类、部分爬行类、两栖类、鸟类
(禽生产学课件)家禽课--孵化第二节

3、孵化效果分析 (2)影响孵化效果的因素★★★ a.种禽质量(种蛋的内在品质) b.种蛋管理(种蛋的外在品质) c.孵化条件
3、孵化效果分析 (3)孵化效果不良的原因分析 a.无精蛋多:受精问题 b.胚胎难出壳,闷死。 原因: ①种蛋保存长; ②温度过高、过低; ③翻蛋不正常, ④机通风不良; ⑤其它传染病。 c.出雏太早或太迟(原因:温度)。
失重过多或不足对孵化率和雏鸡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一
般1~19天失重11.5%,雏鸡出壳体重是种蛋重的60%左右。
(3)出雏及雏鸡质量检查 ①健雏、弱雏、残次雏; ②出雏整齐度。短而集中为优,若22d还有出壳即有问题; ③死雏、死胎的表型及剖检分析
3、孵化效果分析
★ ★ (1)胚胎死亡原因的分析 第一个高峰:3-5天 (内部因素影响较大) 第二个高峰:18天后(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关系的一对等位基因。 ●目前褐壳蛋鸡的四系配套商品代鉴别均用此方法。 ●实践中要十分注意羽色的非典型表型。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临界温度 2.合拢 3.封门
二、简答与论述: 1.简述鸡胚第5d、第10d和第17d的照检特征。 2.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湿度和保存期限是多少? 3.试述家禽人工孵化的基本条件。 4.试述孵化期胚胎死亡分布规律及原因。 5.影响孵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孵化率?
除此之外,目前国内外种禽还有一项生产性能指标——每只入舍 种母禽可提供的健雏数(蛋用种,则为健康的母雏数)。这一指标,一 般是指平均每只入舍种母禽在规定的产蛋期内(蛋用鸡72周龄内、肉 用鸡68周龄内,蛋用或肉用鸭72周龄内,鹅70周龄内)提供的健康雏 禽数。这一生产性能指标对养种禽的孵化单位很有意义。它综合说明 种禽的生产性能(产蛋数、合格种蛋数、种蛋受精率和种禽的存活率) 和孵化效果(入孵蛋健雏孵化率),即种禽的生产水平,从而反映生产 的经济效益。
家禽生产技术 第三章,家禽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基础PPT课件

1.第一次选择
⑴鸡:在6—8周龄时进行 要求符合品种外貌特征,健康活泼,发育良好,
性征明显的个体. 淘汰生长发育不良,有缺陷的个体. 选留以公母比列为1:8—10左右(自然交配). 具体准确的数量要以禽种经济用途和配种方
法确定.
1.第一次选择(续)
⑵鸭:在6—8周龄时进行 选择生长发育良好者.公母比例分别见肉鸭或
2.使用年限:鸡一般使用一年,鸭使用一年,鹅使用4年.
三,家禽的自然交配
1.大群配种 鸡一般群体为100—200只,鸭以200—400只
为一群,按比例放入公禽. 2.小群配种 一个单间放入一只公禽,配与母禽,配自闭产蛋
箱. 小群配种在现在少用,转用人工授精进行家系
测定.
四,家禽的人工授精技术
1.人工授精的优越性 ⑴扩大公母比例; ⑵提高育种效果; ⑶充分利
第二节 家禽的良种繁育
一.家禽繁育基本方法 1.选种方法; 2.家禽繁育
二.现代家禽繁育的特点 三.家禽繁育体系
本节内容参见前导课≪畜禽繁殖与改良≫
第三节,家禽的配种技术
一.种公禽的选择 种公禽的质量对种蛋的受精率有很大的影响;单只种
公禽对禽群的种质贡献比单只母禽的种质贡献影 响大.因此必须加强对种公禽的选择. 第一次选择要结合肉禽上市提前进行,特别是快大鸡, 要求提前限饲的;蛋用型鸡在出壳时已鉴别而减少 了育雄雏,不需考虑上市安排.及时限饲可节约饲料. 第二次和第三次选择主要是种质选择,淘汰量不多.
用优秀种源; ⑷便于净化; ⑸减少种禽死亡; ⑹方便交还种源; ⑺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2.鸡的人工授精技术
⑴采精前准备 ①公禽的训练 ②器具准备
⑵采精技术 ①保定 ②固定采精杯 ③按摩 ④采精
动物解剖生理——家禽篇ppt课件

(二)冠、肉垂、耳叶
冠:表皮很薄,真皮厚。冠是第二性征 的标志,公鸡的冠特别发达,呈直立状, 母鸡冠常倒向一侧。公鸡和在产卵期的母 鸡,冠因在真皮的中间层充满纤维性黏液 组织而直立;去势的公鸡及停止产蛋的母 鸡,冠因纤维性黏液组织消失而倾斜。冠 的结构、形态可作为辨别鸡品种、成熟程 度和健康状况的标志。
家禽的皮肌薄而分布广泛。面部肌肉不 发达,而开闭上下颌的肌肉则比较发达。 颈部肌肉发达,大多分化多节肌及其复合 体。以保证颈部的灵活运动。肩带肌较复 杂,主要作用于翼,其中最发达的是胸肌 (也叫胸大肌)、乌喙上肌(胸小肌), 它们是飞翔的主要肌肉,可占肌肉总重量 的一半以上,也是肌肉注射的主要部位之 一。
2、换羽
鸡从出壳到成年要经过3次换羽。雏鸡刚出壳 时,除了翼和尾外,全身覆盖绒羽,这种羽毛保 温性能差,出壳不久即开始换羽,由正羽代替, 通常在6周龄左右换完,换羽的顺序为翅、尾、胸、 腹、头。第二次换羽发生在6-13周龄,换为青年 羽。第三次换羽发生在由13周到性成熟期,换为 成年羽。更换成年羽后,从第二年开始,每年秋 冬都要换羽一次。在换羽时,需要大量的营养物 质,故蛋鸡在换羽期间停止产蛋。
胸骨又叫龙骨,非常发达,向腹侧形成 庞大的胸骨峙(俗称龙骨突),便于发达 的胸肌附着。发达的胸骨向后伸延,以支 持内脏、防止飞行时内脏晃动。胸骨背侧 以及侧缘有大小不等的气孔与气囊相通。
(三)前肢骨
家禽的前肢演变成翼,分为肩带部和游 离部。肩带部是联系躯干的骨,而游离部 则不与躯干相连。
肩带部: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肩胛骨 狭长,与脊柱平行;乌喙骨强大,斜位于胸廓之 前,下端与胸骨形成牢固的关节,上端与肩胛骨 连接并一起形成关节盂。锁骨较细,两侧锁骨在 下端汇合,俗称叉骨。鸡、鸽的叉骨呈“V”字形, 鸡在下端形成圆形骨板,鸽形成突起;鸭、鹅的 叉骨呈“U”字形,下部钝圆。锁骨上端以结缔组 织与乌喙骨相连接。三肩带骨在互相连接处形成 三骨孔,供胸小肌肌腱通过,在展翅飞翔时起滑 车作用而省力,为禽类的特征。
家禽生产学PPt

满足营养需要才能使其遗传潜力发挥出来。舍饲条件营养需要 全部由饲料供给。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依据个体维持和生产的需要 供给各项营养物质。
禽病防治体系
密集型饲养,防病形势严峻。新城疫、禽流感、马立克危害巨 大。“防重于治”,预防措施:全进全出,隔离消毒,接种疫苗,培 育抗病品系,辅以投药预防。
畜牧工程设施
据1935年国民党统计资料,全国有鸡2.96亿只,鸭 0.56亿只。
第二节 我国家禽业
我国家禽生产的发展历程
解放后至70年代末养鸡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养禽 业受到政府的重视,养禽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2年,全国家禽数量恢复到3.0亿只; 1957年,全国家禽数量增至7.1亿只; 1965年,国家开始在上海筹建国内第一家机械化养鸡
学时:2 周 学分:2 学分 地点:畜牧教学试验基地。
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课
理论考试占 70 %,第8周周末进行; 出勤、平时成绩占30 %。
实验课 单独考核
实习报告; 实习态度,操作技能。
第一节 现代家禽生产
现代家禽生产概念 现代家禽生产过程 现代家禽生产特点 现代家禽业的支柱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家禽业 由国营转为私营。农村养禽成主体。农村养禽规模小, 问题多。
目前规模化养禽企业是我国养禽业的主体。
设施先进,养殖技术、管理水平高,按照产业化运 作,树立品牌,步入健康轨道。
我国家禽业的现状
1961-2005年,我国家禽存栏数变化情况
我国家禽养殖数量在逐年增大。
了解环境对家禽生产的影响。设计鸡舍控制温度、光照、通风、 湿度等,使家禽不受季节影响,全年连续“作业”。
现代家禽业的支柱
科学的经营管理
家禽企业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经营管理水平如 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和家禽业的健康发展。 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禽病防治体系
密集型饲养,防病形势严峻。新城疫、禽流感、马立克危害巨 大。“防重于治”,预防措施:全进全出,隔离消毒,接种疫苗,培 育抗病品系,辅以投药预防。
畜牧工程设施
据1935年国民党统计资料,全国有鸡2.96亿只,鸭 0.56亿只。
第二节 我国家禽业
我国家禽生产的发展历程
解放后至70年代末养鸡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养禽 业受到政府的重视,养禽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2年,全国家禽数量恢复到3.0亿只; 1957年,全国家禽数量增至7.1亿只; 1965年,国家开始在上海筹建国内第一家机械化养鸡
学时:2 周 学分:2 学分 地点:畜牧教学试验基地。
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课
理论考试占 70 %,第8周周末进行; 出勤、平时成绩占30 %。
实验课 单独考核
实习报告; 实习态度,操作技能。
第一节 现代家禽生产
现代家禽生产概念 现代家禽生产过程 现代家禽生产特点 现代家禽业的支柱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家禽业 由国营转为私营。农村养禽成主体。农村养禽规模小, 问题多。
目前规模化养禽企业是我国养禽业的主体。
设施先进,养殖技术、管理水平高,按照产业化运 作,树立品牌,步入健康轨道。
我国家禽业的现状
1961-2005年,我国家禽存栏数变化情况
我国家禽养殖数量在逐年增大。
了解环境对家禽生产的影响。设计鸡舍控制温度、光照、通风、 湿度等,使家禽不受季节影响,全年连续“作业”。
现代家禽业的支柱
科学的经营管理
家禽企业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经营管理水平如 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和家禽业的健康发展。 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家禽生产学第二章、生物学特性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肉鸡胸肌非常发达,其重量可达全身肌肉总 重量的一半。鸡腿部有一特殊的栖肌。
水禽的肌肉以红肌纤维为主,所以适宜长途 跋涉迁徙。多为候鸟。
鸡法鸡氏法氏囊囊病病时时的肌的肉出肌血 肉出血
三、鸡消、化鸭系的统消化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 鸡、鸭的消化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
1.口腔及食道
食道是一条长管,在胸部入口处形成嗉囊。
家禽的一般特征为:
二、外貌特征
(一) 鸡的外貌特征 1.头部
头部的形态及发育程度能
表现品种、性别、生产力
高低和体质情况。
冠、髯 喙、鼻 眼 脸 耳、耳叶
鸡的头部构造
2.羽毛
羽毛 的结 构
羽毛是怎样生长的
羽区:颈羽、背羽、 尾羽、翼羽
3.躯体部
背部 胸部 腹部
禽类心脏比例较大,每分钟脉搏次数比家畜 多得多,鸡约为200—350次。
淋巴系统,淋巴管的主要功能是将血管外的 液体送回血液。鸡没有真正的淋巴结,只有一些 微小的淋巴结,存在于淋巴管壁上,集合淋巴小 结存在于消化道壁上,两个盲肠扁桃体即为典型。 胸腺、腔上囊(法氏囊)、脾脏都有淋巴细胞团, 对适应性免疫很为重要
第二节 家禽的生理构造与机能
一、骨骼
(一)家禽的骨骼
大致分为长骨、短骨、扁平骨。骨有气囊憩(qi)室,通过 骨表面的气孔与气囊相通。
(二)禽类的骨约80%为固体物,20%为水分,固体物的2/3为 有机物,1/3为碳酸钙与磷酸钙等矿物质。蛋壳中钙60%—75%来自 饲料,25%来自髓骨。这一机能的骨叫髓质骨。
消化系统的辅助器官:肝脏和胰脏
禽霍乱时的肝脏表面栗米大小的灰黄、灰白色坏死灶
大肠杆菌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尿酸盐沉积(痛风、 VA缺乏、蛋白质中毒 等)
水禽的肌肉以红肌纤维为主,所以适宜长途 跋涉迁徙。多为候鸟。
鸡法鸡氏法氏囊囊病病时时的肌的肉出肌血 肉出血
三、鸡消、化鸭系的统消化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 鸡、鸭的消化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
1.口腔及食道
食道是一条长管,在胸部入口处形成嗉囊。
家禽的一般特征为:
二、外貌特征
(一) 鸡的外貌特征 1.头部
头部的形态及发育程度能
表现品种、性别、生产力
高低和体质情况。
冠、髯 喙、鼻 眼 脸 耳、耳叶
鸡的头部构造
2.羽毛
羽毛 的结 构
羽毛是怎样生长的
羽区:颈羽、背羽、 尾羽、翼羽
3.躯体部
背部 胸部 腹部
禽类心脏比例较大,每分钟脉搏次数比家畜 多得多,鸡约为200—350次。
淋巴系统,淋巴管的主要功能是将血管外的 液体送回血液。鸡没有真正的淋巴结,只有一些 微小的淋巴结,存在于淋巴管壁上,集合淋巴小 结存在于消化道壁上,两个盲肠扁桃体即为典型。 胸腺、腔上囊(法氏囊)、脾脏都有淋巴细胞团, 对适应性免疫很为重要
第二节 家禽的生理构造与机能
一、骨骼
(一)家禽的骨骼
大致分为长骨、短骨、扁平骨。骨有气囊憩(qi)室,通过 骨表面的气孔与气囊相通。
(二)禽类的骨约80%为固体物,20%为水分,固体物的2/3为 有机物,1/3为碳酸钙与磷酸钙等矿物质。蛋壳中钙60%—75%来自 饲料,25%来自髓骨。这一机能的骨叫髓质骨。
消化系统的辅助器官:肝脏和胰脏
禽霍乱时的肝脏表面栗米大小的灰黄、灰白色坏死灶
大肠杆菌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尿酸盐沉积(痛风、 VA缺乏、蛋白质中毒 等)
家禽生产学本科生课件(家禽的管理)

1组加热笼 + 1组保温笼 + 4 组运动场 层 高 = 330mm 组笼面积 = 1400 × 700 mm 承 粪 盘 = 700 × 700 mm 笼总高度 = 1720 mm 2、电热育雏伞 伞面由隔热材料组成,表层为涂塑尼龙丝伞面。 伞顶装有电子控温器,伞内装有埋入式远红外 陶瓷管加热器,同时设有照明灯和开关。电热 育雏伞外形尺寸直径 1.5m、2m、2.5m规格,分 别育雏300 、400 和 500 只。
家禽生产学
1
第一节 家禽行为学
一、家禽主要行为表现 (三)群体行为
1、争斗行为 2、优胜等级:群体中某一成员较其他成员在群体中表现更为优先的地位。 (四)产蛋行为:光照、温度、营养、疫病等因素影响
连产、歇伏、减蛋综合症。
4
第一节 家禽行为学
二、笼养家禽的异常行为 (一)刻板症:原点啄食 (二)啄 癖:笼养鸡容易发生?
一、环境控制设备 1、光照设备:石英钟机械控制盒电子控制 2、通风设备:大直径轴流风机 3、湿垫风机降温设备:纸质波纹多孔湿垫 + 风机 + 水循环系统 + 自动控制装 置 4、热风炉供暖设备:热风炉 + 鼓风机 + 有孔管道 + 调节风门
14
第三节 饲养设备
二、育雏设备 1、层叠式电热育雏笼(9YCH )
由于家禽工厂化和集约化的饲养方式,饲养环境对家禽生产性能的 影响程度越来越显著。家禽饲养环境可直接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繁 殖、产蛋、育肥和健康。通过人为控制家禽的饲养环境,使其尽可能满 足家禽的最适需要,充分发挥家禽的遗传潜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频率, 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 一、禽舍类型
➢开放式:有窗禽舍;卷帘禽舍 ➢封闭式:人工光照,完全机械通风,投资大,能耗多 ➢开放和封闭结合式:安装透明窗户 + 湿垫风机降温系统
家禽生产学
1
第一节 家禽行为学
一、家禽主要行为表现 (三)群体行为
1、争斗行为 2、优胜等级:群体中某一成员较其他成员在群体中表现更为优先的地位。 (四)产蛋行为:光照、温度、营养、疫病等因素影响
连产、歇伏、减蛋综合症。
4
第一节 家禽行为学
二、笼养家禽的异常行为 (一)刻板症:原点啄食 (二)啄 癖:笼养鸡容易发生?
一、环境控制设备 1、光照设备:石英钟机械控制盒电子控制 2、通风设备:大直径轴流风机 3、湿垫风机降温设备:纸质波纹多孔湿垫 + 风机 + 水循环系统 + 自动控制装 置 4、热风炉供暖设备:热风炉 + 鼓风机 + 有孔管道 + 调节风门
14
第三节 饲养设备
二、育雏设备 1、层叠式电热育雏笼(9YCH )
由于家禽工厂化和集约化的饲养方式,饲养环境对家禽生产性能的 影响程度越来越显著。家禽饲养环境可直接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繁 殖、产蛋、育肥和健康。通过人为控制家禽的饲养环境,使其尽可能满 足家禽的最适需要,充分发挥家禽的遗传潜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频率, 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 一、禽舍类型
➢开放式:有窗禽舍;卷帘禽舍 ➢封闭式:人工光照,完全机械通风,投资大,能耗多 ➢开放和封闭结合式:安装透明窗户 + 湿垫风机降温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鸭和鹅合称水禽。
2
一、养禽业的经济意义
家禽业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的畜牧业之一, 今后生产优质、安全的禽产品将成为家禽业发 展的主流。
家禽繁殖力强、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适 于密集饲养,便于集约化管理,劳动生产率高;
禽产品的经济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高,氨基 酸平衡。禽蛋的干物质中49%,鸡肉干物质中 77%,肉仔鸡几乎90%是蛋白质。
4
现代养禽业突出地表现在养鸡生产上。 高的生产效率:单位鸡蛋、鸡肉消耗工时越来越 少。发达国家一个直接饲养人员可以养数万只蛋 鸡或一年提供40-50万只肉仔鸡,这主要依赖于 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及高度的专业分工,饲养 员主要是监视鸡群和操作机器。 我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鸡场,人均饲养蛋鸡或每 批饲养的肉仔鸡1万只;按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 每人养蛋鸡2000-3000只,或每批饲养肉鸡2000 只。这主要与我国机械化程度有关。 我国劳动力相对低廉,不需片面追求生产效率。
10
2.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现代化养禽业始于1970年,先于大城市郊 区创建机械化养鸡场,并引进国外现代商品杂 交鸡,发展配合饲料工业,加强防疫卫生。 我国养禽业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养禽大国,正在 从农村副业向现代专业化商品经营方向转变。 家禽存栏量,禽蛋生产量居世界第1位,禽蛋 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禽肉产量和消费 量仅次于美国;肉鸡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 。
5
高的生产水平:发达国家入舍蛋鸡年产蛋18kg (我国15kg),蛋料比2.4以下(我国2.5-2.8:1); 肉仔鸡40日龄达2kg以上,每kg耗料低于2.0kg, 育成率95%以上。
我国蛋鸡生产受农村人口购买力和消费水平限 制,发展潜力有限,而鸡肉消费需求比较旺盛, 但由于肉鸡生产应与种鸡生产、屠宰加工、饲 料加工等相配套,投资成本大,生产成本较高。
11
第二节 家禽生物学和行为学
1.家禽的外貌: 主要介绍鸡的外貌特征。
鸡的外貌识别(录相5:31) 生产中可根据鸡的外貌
识别公母鸡、健康鸡与 病鸡、产蛋鸡和未开产 鸡。对指导生产有重要 意义。
12
2. 家禽的生理特点
新陈代谢旺盛:体温高;心率快;血液循环快; 呼吸频率高。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皮肤没有汗腺,又有紧密 覆盖的羽毛构成非常有效的保温层,当26.6℃以 上时,靠呼吸排出水蒸气来调节体温,随气温升 高呼吸散热作用就更明显。
鸡在7.8~30℃时,体温调节机能是健全的。对 鸡来说,高温比低温的危害更明显;当体温升至 42-42.5℃时,张口喘气、翅膀下垂、咽喉颤动, 体温升至45℃时,引起昏厥死亡。
13
繁殖潜力大:雌左侧卵巢与输卵管发育、机能正 常,繁殖力很强。高产鸡和鸭年产蛋可达300枚 以上。雄繁殖力也很强,一只公鸡配10-15只母鸡 可获得高受精率,配30-40只母鸡受精率也不低。 另外家禽的精子一般在母禽输卵管内可存活5-10 天,个别可达到30天以上。
3
二、现代养禽业
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世界养鸡业向现代生产体 系过渡,带动了整个养禽业的发展。
现代家禽业: 以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生产, 实现禽业内部的专业化和各个环节社会化; 合理利用家禽的种质资源和饲料资源,建立合 理的家禽业生产结构和生态系统;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禽蛋和肉的产品率和商 品率,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标,满足 人们生活的需要。
9
品种方面:据1960年调查,有100多种家禽地 方良种。有些品种如九斤鸡、丝毛乌骨鸡、狼 山鸡,北京鸭,中国鹅等已被列入国际标准品 种。国外不少著名的家禽品种的育成过程也引 入我国家禽的血缘。
技术成就:我国和埃及是最早发明人工孵化技 术的国家,此外还发明了世界闻名的公鸡阉割 术,鸭的填肥术,群鸭放牧饲养技术,强制换 羽术,制皮蛋术,咸蛋淹行为分两种: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后 者是非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对家禽的精神 和健康有害的行为。
15
家禽的主要行为表现
探究 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家禽对具体的事物或环境, 如对饲料、饮水、产蛋箱等,用眼、耳、喙、 颈、脚,表现出浅啄与品味、伸颈、眺望、慢 步前行、上跳下跃等行为,了解后即停止。 无目的的探究行为:鸡群遇到新环境、新设备 时,所表现的探究行为,并无明显的目的,只 是研究新事物本身,没有明显的结束行为。这 种探究,伴随着家禽学习的成分,在探究过程 往往伴随着好奇和恐惧,进退犹豫等表现 。
我国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在提高生产水平上 下功夫,因为生产水平并不受机械化程度制约。
6
种 鸡 笼 养
7
肉种鸡地面 和网上饲养
8
三、中国养禽业的历史和现状
1.我国养禽业历史 驯养家禽最早的国家,长期作为家庭副业,生 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长期生产实 践中,培育了不少地方优良品种,积累了丰富 的饲养管理经验,对世界养禽业有巨大贡献。
16
摹仿 家禽在生活过程中,先观察后摹仿,不断地增进 生活知识,这是一种学习。如人工育雏,小雏禽 摹仿已开食的伙伴,而获得最早独立的生活经验。
畏惧 家禽处于一种潜在危险或新奇环境时表现出的不 安行为。如惊叫、踏第一步欲行又止、颤抖一阵 躺下或伏卧闭眼等。雏鸡处于熟悉环境不畏惧, 行动自如,所以应尽量减少转群或换栏舍。
卵生:为适应飞翔须减轻体重,繁殖上表现为卵 生,胚胎在体外发育。实践中可用人工孵化方法 来进行大量繁殖。受精卵发育分体内和体外两个 阶段,但主要在体外发育;
14
4. 家禽的行为
研究家禽行为的目的:在于摸索家禽行为规律, 探究管理制度正确与否,为现代科学养禽提供 理论依据,以提高养禽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 的。
《畜牧学各论》 ---家禽学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产与管理系 刘德武 2004.3
1
第一章 家禽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养禽业概述
家禽:指经过长期的驯养驯化, 在人工条件下,能生存、繁衍,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自然界 部分鸟类 。如鸡、鹅、鸭、 火鸡、鹌鹑、鸽和鸵鸟等。
除鸡、鸭和鹌鹑中分化出蛋用 和肉用外,其它均为肉用。
2
一、养禽业的经济意义
家禽业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的畜牧业之一, 今后生产优质、安全的禽产品将成为家禽业发 展的主流。
家禽繁殖力强、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适 于密集饲养,便于集约化管理,劳动生产率高;
禽产品的经济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高,氨基 酸平衡。禽蛋的干物质中49%,鸡肉干物质中 77%,肉仔鸡几乎90%是蛋白质。
4
现代养禽业突出地表现在养鸡生产上。 高的生产效率:单位鸡蛋、鸡肉消耗工时越来越 少。发达国家一个直接饲养人员可以养数万只蛋 鸡或一年提供40-50万只肉仔鸡,这主要依赖于 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及高度的专业分工,饲养 员主要是监视鸡群和操作机器。 我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鸡场,人均饲养蛋鸡或每 批饲养的肉仔鸡1万只;按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 每人养蛋鸡2000-3000只,或每批饲养肉鸡2000 只。这主要与我国机械化程度有关。 我国劳动力相对低廉,不需片面追求生产效率。
10
2.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现代化养禽业始于1970年,先于大城市郊 区创建机械化养鸡场,并引进国外现代商品杂 交鸡,发展配合饲料工业,加强防疫卫生。 我国养禽业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养禽大国,正在 从农村副业向现代专业化商品经营方向转变。 家禽存栏量,禽蛋生产量居世界第1位,禽蛋 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禽肉产量和消费 量仅次于美国;肉鸡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 。
5
高的生产水平:发达国家入舍蛋鸡年产蛋18kg (我国15kg),蛋料比2.4以下(我国2.5-2.8:1); 肉仔鸡40日龄达2kg以上,每kg耗料低于2.0kg, 育成率95%以上。
我国蛋鸡生产受农村人口购买力和消费水平限 制,发展潜力有限,而鸡肉消费需求比较旺盛, 但由于肉鸡生产应与种鸡生产、屠宰加工、饲 料加工等相配套,投资成本大,生产成本较高。
11
第二节 家禽生物学和行为学
1.家禽的外貌: 主要介绍鸡的外貌特征。
鸡的外貌识别(录相5:31) 生产中可根据鸡的外貌
识别公母鸡、健康鸡与 病鸡、产蛋鸡和未开产 鸡。对指导生产有重要 意义。
12
2. 家禽的生理特点
新陈代谢旺盛:体温高;心率快;血液循环快; 呼吸频率高。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皮肤没有汗腺,又有紧密 覆盖的羽毛构成非常有效的保温层,当26.6℃以 上时,靠呼吸排出水蒸气来调节体温,随气温升 高呼吸散热作用就更明显。
鸡在7.8~30℃时,体温调节机能是健全的。对 鸡来说,高温比低温的危害更明显;当体温升至 42-42.5℃时,张口喘气、翅膀下垂、咽喉颤动, 体温升至45℃时,引起昏厥死亡。
13
繁殖潜力大:雌左侧卵巢与输卵管发育、机能正 常,繁殖力很强。高产鸡和鸭年产蛋可达300枚 以上。雄繁殖力也很强,一只公鸡配10-15只母鸡 可获得高受精率,配30-40只母鸡受精率也不低。 另外家禽的精子一般在母禽输卵管内可存活5-10 天,个别可达到30天以上。
3
二、现代养禽业
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世界养鸡业向现代生产体 系过渡,带动了整个养禽业的发展。
现代家禽业: 以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生产, 实现禽业内部的专业化和各个环节社会化; 合理利用家禽的种质资源和饲料资源,建立合 理的家禽业生产结构和生态系统;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禽蛋和肉的产品率和商 品率,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标,满足 人们生活的需要。
9
品种方面:据1960年调查,有100多种家禽地 方良种。有些品种如九斤鸡、丝毛乌骨鸡、狼 山鸡,北京鸭,中国鹅等已被列入国际标准品 种。国外不少著名的家禽品种的育成过程也引 入我国家禽的血缘。
技术成就:我国和埃及是最早发明人工孵化技 术的国家,此外还发明了世界闻名的公鸡阉割 术,鸭的填肥术,群鸭放牧饲养技术,强制换 羽术,制皮蛋术,咸蛋淹行为分两种: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后 者是非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对家禽的精神 和健康有害的行为。
15
家禽的主要行为表现
探究 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家禽对具体的事物或环境, 如对饲料、饮水、产蛋箱等,用眼、耳、喙、 颈、脚,表现出浅啄与品味、伸颈、眺望、慢 步前行、上跳下跃等行为,了解后即停止。 无目的的探究行为:鸡群遇到新环境、新设备 时,所表现的探究行为,并无明显的目的,只 是研究新事物本身,没有明显的结束行为。这 种探究,伴随着家禽学习的成分,在探究过程 往往伴随着好奇和恐惧,进退犹豫等表现 。
我国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在提高生产水平上 下功夫,因为生产水平并不受机械化程度制约。
6
种 鸡 笼 养
7
肉种鸡地面 和网上饲养
8
三、中国养禽业的历史和现状
1.我国养禽业历史 驯养家禽最早的国家,长期作为家庭副业,生 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长期生产实 践中,培育了不少地方优良品种,积累了丰富 的饲养管理经验,对世界养禽业有巨大贡献。
16
摹仿 家禽在生活过程中,先观察后摹仿,不断地增进 生活知识,这是一种学习。如人工育雏,小雏禽 摹仿已开食的伙伴,而获得最早独立的生活经验。
畏惧 家禽处于一种潜在危险或新奇环境时表现出的不 安行为。如惊叫、踏第一步欲行又止、颤抖一阵 躺下或伏卧闭眼等。雏鸡处于熟悉环境不畏惧, 行动自如,所以应尽量减少转群或换栏舍。
卵生:为适应飞翔须减轻体重,繁殖上表现为卵 生,胚胎在体外发育。实践中可用人工孵化方法 来进行大量繁殖。受精卵发育分体内和体外两个 阶段,但主要在体外发育;
14
4. 家禽的行为
研究家禽行为的目的:在于摸索家禽行为规律, 探究管理制度正确与否,为现代科学养禽提供 理论依据,以提高养禽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 的。
《畜牧学各论》 ---家禽学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产与管理系 刘德武 2004.3
1
第一章 家禽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养禽业概述
家禽:指经过长期的驯养驯化, 在人工条件下,能生存、繁衍,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自然界 部分鸟类 。如鸡、鹅、鸭、 火鸡、鹌鹑、鸽和鸵鸟等。
除鸡、鸭和鹌鹑中分化出蛋用 和肉用外,其它均为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