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吸收促进剂
药剂学 第18章-透皮给药制剂1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胶粘层限速型:
将药物分散在胶粘剂中涂于背衬膜上作为储库, 而不含药物具有限速作用的胶粘层再铺在药物储 库上,加保护膜即成。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微储库型:
又称为微封闭型。药物分散在水溶性聚合物中, 将此混悬液分散在通过交联而成的聚硅氧烷骨架 中,骨架中存在无数微小球状储库。药物的释放 是先溶解在水溶性聚合物中,继而向骨架分配, 扩散通过骨架达到皮肤表面。
透皮给药制剂
二、TDDS 的特点
优点:
①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 应及胃肠灭活;②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 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 作用;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 次数;④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 量,减少个体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 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
一、TDDS 的特点
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 月桂氮卓酮及同系物(氮酮,Azone) 有机酸 角质保湿与软化剂 帖烯类
四、经皮制剂的研究
经皮给药的药物选择
选择经皮给药的最主要因素是临床的合理性。药 物在胃肠道的降解,通过胃肠道粘膜与肝脏的首 过效应,生物半衰期小和需长期给药等都是应考 虑的主要因素。
经皮给药系统的剂量
经皮给药系统的剂量不是系统内药物的含量,应 该是药物的给药速率,或是单位面积的给药速率 与给药面积。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处方研究步骤
1、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性质进行可行 性分析; 2、建立药物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 3、设计经皮给药系统,了解药物的经皮透过率, 测定体外药物的透过率与时滞; 4、进行药动学研究; 5、进行临床研究。
(二)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
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速率(吸收速度)J(dQ/dt): J=dQ/dt=ACsPsc=ACsKD/h 式中,Cs-基质中药物的浓度;Psc-角质层中 药物的透过系数;A-透过有效面积;K-角质层 与基质间的分配系数;D-角质层中药物的扩散 系数;h-角质层厚度。
多肽类药物鼻粘膜吸收的研究进展

mea tssJPah l1 9 1 9:0 tsai to ,9 9, 8 3 0—制物 与肿瘤 侵袭转 移. 国外 医
学, 临床生物 化学 与检验学分册 ,0 10 2 9— 3 20 ,5:2 3 1
9 W a g,H . n U.e 1. l, 9 ta Cel 1 98,9 :7 3 41—7 3 5
1 Sp eS,Ta roR, t 1 5 io mag e .Aed NY e a e Acd NY e c , 9 4, 3 Ac dS i 1 9 7 2.
2 3 —2 2 6 7
20 0 2一O 一O 1 8收稿
1 L c ue ,. e 1. Nau e ,2 01 41 :8 7—8 4 0 e o tr J ta tr 0 , 2 7 8
l Fer r 1 ra a N.e 1 Th il g fv s u a n o h l i go h f c o t a. e b oo y o a c l r e d t ei r wt a t r a Re v,1 9 1 : —2 9 7, 8 4 5
和应用 。但这些肽类药物在临床当中碰到的最大 问 题是 : 药物 经 口服 后 , 受到 胃肠 道 酶 的破坏 。因此 会 目前 肽类 药物 常 以 注射途 径 给药 , 这样 使 用起 来 , 非 常不 方便 。近年来 人 们对 肽类 药 物 非注 射途 径 的给 药且希望达到全身作用的研究非常活跃。尤其是在 经鼻粘膜吸收的给药研究 方面的进展 , 使肽类药物 非注射途径给药的实用化展示出乐观的前景。 1 影 响鼻 粘膜 吸收 药物 的 因素 影响药物鼻粘膜 吸收 的因素有 : 1 给药后 药 () 物在鼻 腔 内的分 布。 ( ) 2 鼻腔 纤 毛 的清 除作 用 。 () 3 鼻粘膜上 的酶对药物的降解… 。 1 1 鼻腔给药体系 多肽类药物在鼻腔的分布主 . 要 取决 于 给药 的药 物 方 式 。H ri 2等 在 加 压 素 的 ar _ s 鼻腔给药的研究中发现 , 加压素鼻腔喷雾给药后 , 多 数药物分布在鼻腔前沉积 , 仅少量药物经喉被吞咽, 而经滴鼻给药后 , 大多数药物沉积在鼻腔后 部并 被 吞 咽 , 用 喷雾 给 药方 式 药物 的滞 留时间 明显延 长 , 采 生 物利 用 度研 究结 果 表 明喷雾 给药 的生物 利用 度 要 比滴鼻给药 的生物利用度高 2— 倍 。 3 12 鼻腔纤毛的清 除作 用 鼻腔纤 毛的清 除作用 . 对药物鼻粘膜吸收的影响很大。鼻腔内的表面分泌 物 和外来 物 可通 过 鼻粘 膜纤 毛 的运 动而 被清 除 。 向 前运送至鼻孔前部 由擤鼻和揩鼻清除 , 向后运送至 鼻咽, 吞咽人 胃。这 就会 大大缩 短药物与 吸附表 面 的接 触 时 间 , 接影 响 药物 的吸 收 与疗 效 J 直 。其 清 除机 制受 药物 和 赋形 剂 的影 响 。 13 鼻粘膜上的对药物 的降解 鼻粘膜上 一般存 . 有三种氨肽酶。即血浆膜一结合肽酶 、 氨基肽酶 N 、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潘青叶张仲源现在世界上透皮药物的销售额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一些非透皮药物,如肝素、胰岛素、肽类、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等,在促透技术的协助下,也大大提高了渗透质量。
透皮制剂中的促渗辅料,有时比药物成分更重要。
为此,搜索、研究新的促透剂已在药学界成为热点,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中制取促透剂,这确实比从亿万万个化学合成式中逐个筛选实验,浓缩了空间,且直接收益。
而且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
如薄荷类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更易水溶渗透。
现就已开发、应用中的中药促渗剂,做以下综述:乙醇在我国汉字中医字的一半是酒字的一半,古时治病离不开酒。
酒精为极性溶剂,实验已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
主要是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
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
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酒中除乙醇外,尚含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协助渗透。
醋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
酸性环境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
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水溶性增大,从而改变药物分子的皮肤分配行为。
如有实验报道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
维生素B12溶液鼻粘膜吸收的研究

Wia 性大 鼠 , 重 2 O 2 ( s r雄 t 体 8 ~3 0g 河北 医科
大 学 实 验 动 物 中 心 ) 。
2 方 法与结 果
2 1 实验 动 物 模 型 .
机理 为易化转 运 恶性 贫血 及小肠病 变或 胃回盲部 切除后 引起 的维生索 B 缺 乏症 , 口服本 品无效 , 必
中图 分类 号 9 7 2 R 7. 2
鼻用制 剂 用 于全 身性 治疗近 年 来逐 渐 为人 们 所重视 , 发展 很迅速 。鼻腔 给药对许 多分子 量小于 10 0的药 物 吸 收迅 速 有效 , 于 一些 分 子 量较 大 0 对 的药物 . 也可 在吸收 促进剂 作用下达 到 有效 的生物 利 用度 ~ 鼻腔 给 药将成 为取代 长期 注射 的有效方 .
2 2 1 UV 法 . .
牧 槁 U期
20 82 ‘ 讯 炸 者 T l053 7 36 0 i0 9 通 e:2 2 l 8
维普资讯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2 2 l 州 定 波 长 选 择 . 1
维生素 B 溶 液 在 3 l 6
药 液 , 启 蠕 动 泵 , 2m / n的 速 度 流 动 , 0 开 lmi 于 . 1 ,0 4 ,0 9 ,2 , 8 i 各 取 样 l 稀 3 ,5 6 ,0 l 0 l 0 n时 5 r a 并 mj 释 成 2 g m 的溶 液 , 3 n 波 长 处 测 定 吸 收 5 ̄/ l 在 6 m L
维普资讯
中
回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潘青叶张仲源现在世界上透皮药物的销售额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一些非透皮药物,如肝素、胰岛素、肽类、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等,在促透技术的协助下,也大大提高了渗透质量。
透皮制剂中的促渗辅料,有时比药物成分更重要。
为此,搜索、研究新的促透剂已在药学界成为热点,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中制取促透剂,这确实比从亿万万个化学合成式中逐个筛选实验,浓缩了空间,且直接收益。
而且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
如薄荷类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更易水溶渗透。
现就已开发、应用中的中药促渗剂,做以下综述:乙醇在我国汉字中医字的一半是酒字的一半,古时治病离不开酒。
酒精为极性溶剂,实验已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
主要是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
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
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酒中除乙醇外,尚含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协助渗透。
醋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
酸性环境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
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水溶性增大,从而改变药物分子的皮肤分配行为。
如有实验报道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
薄荷类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从中药薄荷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的芳香物。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

1概述
第一节:概述
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称为鼻腔给药系统。
中国古代西藏就有把檀香木和芦荟提取物吸入鼻腔止吐的记载
北美印第安人通过鼻腔吸食一种树叶的粉末来治疗头痛
在印度医学系统中鼻腔治疗也是早已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治疗途径,而且鼻烟作为提神剂、鼻腔吸食可卡因和多种致幻剂早已为人们熟知.
01
降低粘膜层粘度,提高粘膜的通透性
02
抑制药物作用部位的蛋白酶水解的作用
03
与鼻粘膜的相结合,改变粘膜的结构
04
改变鼻粘膜的电位和阻抗,增加细胞间的通透性
05
加速鼻粘膜处血流速度,提高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
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制
螯合细胞间隙中的Ca2+,产生细胞间隙通道;
在鼻粘膜的上皮细胞中形成暂时性的亲水性的跨细胞膜通道;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呼吸道给药
BRAND PLANING
风
主要内容
CONTENTS
01
概述
03
肺部给药
02
鼻黏膜给药
04
小结
人体许多部位的黏膜可用于传递药物,如鼻腔黏膜、口腔黏膜、直肠黏膜、阴道黏膜及眼黏膜等,其中鼻腔黏膜给药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全身用药新版了专题讨论会资料,证明鼻腔给药系统在临床治疗上和药动学上具有明显的优点,是行之有效,很有发展潜力的给药系统。
二甲基-β-CYD对纤毛运动频率的影响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3.壳聚糖
具有良好的生物粘附性能,壳聚糖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结构中的氨基可以与细胞膜中的阴离子成分结合,形成一条细胞旁路通道。
经皮吸收制剂

19
Typical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20
system designs
一、影响经皮制剂吸收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皮肤的水合作用 角质层的厚度 皮肤的条件 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第二节 经皮制剂的研究
(二)剂型因素与药物性质
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 TDDS首选药物一般是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
第7代产品:Medi-Jector VISIONTM (299美元)。采 用压力产生微细的胰岛素溶液柱,在1/2秒内剌穿皮 肤和分散进入皮下脂肪层。
无针头注射器分为无针头溶液注射器和无针粉末注 射器两种。
38
第二节 经皮制剂的研究
1、无针头溶液注射器
第二节 经皮制剂的研究
2、无针粉末注射器(PowderJact)
为制剂基质,在单层背衬膜下,含有药
物和所有辅料
Backing(背衬层)
最外层,与环境隔离, 防止药物和其他挥发性 成分的丧失
Drug-in-Adhesive 含有药物和辅料,也用
(药物贮库)
于粘附皮肤
Liner(防粘层)
在应用前保护制剂,用前 除去
Multi-layer Drug-in-Adhesive
(1) ionization of drug
(2) rate of migration to opposite electrode
Skin (indifferent site)
CAN VARY VIA CURRENT MANIPULATION
34
第二节 经皮制剂的研究
五、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技术作为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药物的经皮吸收,首 先是由Fellinger和Schmid把氢化可的松软膏用于关节炎 治疗中
渗透促进剂

经皮渗透促进剂概述阿卜杜合力力(浙江大学药学院10级1002班,浙大紫金港校区药学院,邮编310058)摘要:经皮给药途径是比较新而且时下变得越来越热的最有效的给药途径之一,大约40%的候选药物的评价关涉及到经皮或真皮给药。
但是皮肤的屏障系统性质导致药物经皮吸收比较困难。
提高药物有效的通过这种屏障的比较传统的方法之一是应用皮肤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透皮给药制剂、粘膜给药制剂等。
关键词:渗透促进剂、经皮给药系统、药物透皮速率、角质层、脂溶性介绍::渗透促进剂是指那些能够可逆的克服皮肤的主要屏障角质层,并使得药物更加容易介绍的透过皮肤而达到靶组织和进入体液循环的物质。
因为经皮给药制剂的药物剂量常与给药系统的有效释药面积有关,增加面积可以增加给药剂量。
一般经皮给药制剂的给药面积不大于60cm2,因此要求药物有一定的透皮速率。
除了少数剂量小和具有适宜溶解特性的小分子药物,大部分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满足不了治疗要求,因此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质地的关键,经皮渗透促进剂这是实现这种目的的较有效手段之一。
理想的经皮渗透促进剂应对皮肤无损伤或刺激,无药理活性,无过敏性,理化性质稳定,与药物及其辅料有良好的相容性,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等等。
事实上,完全符合以上要求的渗透促进剂几乎不存在,因此,选择合适的渗透促进剂成为透皮吸收制剂开发的重要环节。
为此,需要比较系统的学习、研究和解释渗透促进剂性质和作用机制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渗透促进剂的分类、性质、应用及其他相关内容。
1.渗透促进剂的分类:透皮渗透促进剂按照化学性质不同分为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醇醚、生物制品、酶类、有机胺类、酰胺类、金属络合物、大环状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吡咯烷酮、电解质类、溶剂和氮酮类化合物等不同种类。
不同种类透皮渗透促进剂作用原理都应该差不多,其主要原理是促进剂有助于透皮吸收药物克服皮肤角质层的障碍,其促渗机制是使皮肤蛋白变性,可逆的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一般通过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物分配进入皮肤的能力以及改变药物皮肤渗透屏障等作用加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imals.J Car diov asc P harmacol,1990,16(1)∶147.7 Hashim oto H.Features of the acute h ypotensive action of carved ilol and its ameliorating effect on myocardial is-chemia.J Car diov asc Phar macol,1991,18(Suppl4)∶S22.8 Pieter A,Van Zw ieten.An overview of the pharmacodyna-mic properties and th erapeutic potential of combin ed-and-adr enoceptor antagonists.Dr ugs,1993,45(4)∶509.9 Yue TL,Lys ko PC,Barone FC,e t al.Carvedilol,a n ew an-tih ypertensive dru g w ith unique antioxidant activity:po-tential r ole in cerebr opr otection.N Y A cad S ci,1994b,738(1)∶230.10 Chris toph er TA,Lopez BL,Yue T L,et al.Carvedilol,a new beta-adrenorecep tor blocker,vasodilator and free-radical scavenger,ex erts an an ti-s hock an d en doth etial protentive effects in rat splach nic ischem ia and reperfu-s ion.J P harmacol Exp The r,1995,273(1)∶64.11 Senior R,M uller-Beckmann B,Dac Gupta P,et al.Effects of car vedilol on ventricular arrhyth mias.J Card iov asc P harmacol,1992,19(Sup pl1)∶S117.12 Lund-J ohansen P,Omvik P.Ch ronic hemodynamic effects of carvedilol in ess ential h ypertension at rest and du ring ex ercise.E ur H ear t J,1992,13(2)∶281.13 Ogih ara T.Clinical efficacy of carvedilol in s evere hyper-ten sion.J Car diov asc P harmac ol,1991,18(Su ppl4)∶S69.14 Van Der Does R,Eberhardt R,Derr I,et al.T reatment of chronic stab le an gina w ith carvedilol in comp aris on w ith nifedipine s.r.Eur H ear t J,1991,12(11)∶60.15 Nah ren dor f W,Rading A,Stein ig G,et al.A compar ison of carvedilol w ith a combin ation of propranolol and isos or bide dinitrate in the ch ronic treatmen t of s table an gina.J Card iov asc P harmacol,1992,19(Supp l1)∶S114.16 Das Gup ta.Th e effects of in traven ou s carvedilol,a new multiple action vasodilating-b locker,in conges tive heart failur e.J Car diov asc Phar macol,1991,18(Supp l4)∶S12.(收稿:1995-04-19)粘膜吸收促进剂陈桂兰 张中原1(石家庄050017河北医科大学药剂学教研组;1北京100038铁道部建厂局一处卫生室)摘要 目的:通过粘膜给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已成为一重要的给药途径,但其药物的吸收多需借助于粘膜吸收促进剂的作用。
本文目的在于综述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粘膜吸收促进剂及其促进吸收的效果。
方法:查阅了近10余年来的20多篇国内外原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
结果:综述了5大类10多种常用的粘膜吸收促进剂及它们的促吸收效果。
结论:单纯的药物较难经粘膜吸收,加入促吸剂后往往可达到理想的吸收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粘膜给药;吸收促进剂 有些药物口服给药时往往因胃肠道吸收障碍或肝首过作用使疗效降低或产生胃肠道副作用,因此,皮肤给药、粘膜(直肠、鼻腔、眼睛、口腔等)给药已成为常用且重要的给药途径。
但这两种给药途径给药时又常遇到药物难以吸收或吸收缓慢的问题,故又促进了寻找吸收促进剂的工作。
本文就近些年在文献中看到的粘膜吸收促进剂作一简单介绍。
1 水杨酸及其衍生物类水杨酸类化合物作为角质软化剂常用作药物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对于粘膜给药亦发现有一定的促进吸收作用。
据文献[1]介绍,用水杨酸钠和5-甲基水杨酸钠作 -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多肽类药物的直肠用药剂的吸收促进剂发现,加有5-甲基水杨酸钠的抗生素水溶液的直肠吸收效果几乎与静脉注射给药相当;对五肽胃泌素(pentag astr in),加入其中之一种,可使其生物利用度从6%增至33%;对胃泌素(g astrin),可从由观察不到疗效至增加至18%;能使胰岛素的微型灌肠剂的生物利用度达到25%。
在头孢西汀栓剂中[2],使用水杨酸钠,其生物利用度(人)可达静注给药的50%。
根据累积降血糖效应(0~4h)发现[3],胰岛素直肠(鼠)给药剂型中加入水杨酸钠,可使治疗效果达肌注的30%~40%;但在鼻腔、口腔的吸收效果小于肌注的5%。
而水杨酸钠对茶碱的直肠吸收促进作用则报道不同。
2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类界面活性物质因可改变制剂与粘膜间界面性质从而促进药物吸收。
文献[4]介绍,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环青霉素从含N ov ata的栓剂中吸收比口服快;月桂醇硫酸钠能增加青霉素类的血药浓度。
另据报道[5],在新诺明(SM Z)的栓剂中加入聚山梨醇酯80、聚山梨醇酯20或聚氧乙烯(50)硬脂酸酯都可使药物释・517・放加快,且不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在甲芬那酸(mefe-na mic acid)栓剂中[6](PEG为基质)加入50g/kg聚山梨醇酯40、聚山梨醇酯60或聚山梨醇酯80都可以相当大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兔)。
又据文献介绍[7],在药物的微球剂型中加入溶血磷酸甘油脂(ly so pho spho-glycer ide)、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生物类天然界面活性剂等,可有效地增加分子量在7000~300000之间的疫苗、胰岛素、生物激素等药物的鼻腔吸收、眼粘膜吸收及阴道粘膜吸收,使临床有效。
聚乙二醇单十二醚十二酸酯(L aur eth-9)作吸收促进剂亦有多处报道,它可促进胰岛素的直肠、鼻腔和口腔粘膜的吸收,使吸收效果达到肌注的30%[8]。
聚氧乙烯-9-月桂醇醚(BL-9)也可促进胰岛素的眼粘膜吸收[8],作用小于皂苷、而大于另一些促进剂,其大小顺序为:皂苷>褐霉酸素钠>BL-9=EDT A>甘氨胆酸盐=十烃季胺>聚山梨醇酯20。
3 皂苷及甘草中其它有效成分甘草中的皂苷、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衍生物等也常被用来促进药物的粘膜吸收。
胰岛素等肽类激素的经眼粘膜吸收的多种促进剂中即以皂苷为最强[8],用量在1%以下即可。
在甘草次酸的衍生物中,甘草次酸钠(G A Na)、甘草次酸二钾(G ZK2)和琥珀酸甘草次酸二钠(G A HSN a2)等均可促进胰岛素的鼻腔吸收,三者中以G AHSN a2为最好。
当(鼠)鼻腔给予含10g/kg GA HSN a2的胰岛素制剂(10u/kg)时,15min后血中胰岛素免疫活性就可达最大水平(0.75mu/ml),血糖水平降到1.4mol/L;将分别含10g/kg GA HSN a2、5 g/kg GA N a、10g/kg GZK2的胰岛素制剂以10u/kg 的剂量用于鼠鼻腔时,与静脉注射5u/kg相比,其药物吸收率分别为26.5%,13.2%和14.5%;它们的溶血性均比癸酸钠、月桂酸钠小,且不刺激鼻粘膜,不使药物降解[9]。
对对乙酰氨基酚栓剂进行体外释放和大鼠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发现[10],甘草甜素的加入却无影响。
4 胆汁酸及其衍生物类胆汁酸是动物胆分泌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因具界面活性作用,也常被用作粘膜吸收促进剂。
常用者有胆汁、去氧胆酸钠、鹅去氧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及牛磺胆酸钠等。
据报道[11],鹅去氧胆酸或去氧胆酸及它们的盐类可以提高象维生素A类、多肽类、矿物质、蛋白质、 -内酰胺类抗生素等物质在肠道中的吸收率。
在含头孢曲松(ceftr iax o ne)的不同处方的口服制剂中加入鹅去氧胆酸,可使生物利用度提高5和10倍,最大血药浓度(c max)由对照处方的1.55 g/m l提高到10.7 g/ml和12.8 g/ml[12]。
苯巴比妥从含胆碱盐的栓剂中释放比不含胆碱盐者快[13];兔直肠给药试验,在30min~2h 期间,其血药水平明显高于不含胆碱盐栓。
干扰素栓剂中加入熊去氧胆酸钠也可促进药物的吸收,1.5h可达血药峰值(80u/ml)[14]。
但在胰岛素的经眼粘膜吸收的研究中[8]则发现,甘氨胆酸盐的促进吸收作用仅大于十烃季胺和聚山梨醇酯20,而小于其它促进剂。
5 其它类5.1 月桂氮酮(A zo ne):月桂氮酮是近年来开发的较有前途的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它对粘膜吸收的作用则各实验者结论不尽相同。
在对头孢西丁(cefox-itin)灌肠液的研究中发现[15],加入月桂氮酮可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 UC0~∞)从60±50 ( g・min)/ml提高到370±290( g・min)/ml,月桂氮酮的最佳浓度为10g/L。
文献[16]介绍,用1g/L月桂氮酮乳浊液预处理口腔或制剂中加入2g/L~50 g/L的月桂氮酮,均可促进水杨酸在颊腔的吸收,使最大血药浓度提高一倍,使时间延迟从9.5m in减小到2.6min,平均吸收时间由102.7min缩短到25.1m in,但A U C0~∞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