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实现条件和过程分析

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实现条件和过程分析
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实现条件和过程分析

?金融证券?

 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实现条件和过程分析 ①

RMB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s Realization

Condition and Process Analysis

冯 华1 张贝旎2

FEN G Hua ZHAN G Bei2ni

(山东财政学院 济南 250014)

[摘 要]汇率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表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必然走向自由化,但是,对于实现自由浮动汇率所需要的条件、时机及方式等,国内学者的学术研究还不充分。本文认为,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要同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当前,人民币汇率自由化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金融市场监管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条件。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exchange rate t heory and economic practice proved t hat our country should reform t he fact ually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and gradually change into t he f ree exchange rate system1 However,t he research of it s condition,time and ways has not eno ugh1According to our experience of eco2 nomic system reform,t he p rocess of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suggested to be adjusted to t he present sit uatio ns of China and to be advanced gradually in due order and in a sound manner1At present,t he em2 p hasis of our work is t he reform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t he p romotion of t he market mecha2 nism of interest rate,and t he st rong supervision of banking as well as resistance of risks,which create t he condition of RMB conversion freely1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汇率市场化 改革过程 实现条件

K ey w ords:RMB exchange rate The market mechanism of exchange rate The p rocess of reform The condition of re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83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06)11-0027-05

一、问题的提出和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文献综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特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和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体制和机制必然成为国内外学者倍加关注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必然走向自由化,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管制必须不断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但是,对于实现自由浮动汇率所需要的条件、时机及方式等,国内学者的学术研究还不充分。

国内经济学家对浮动汇率的研究早在1988年就开始了。当时国内就有学者提出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认为货币的开放性应当与经济的开放性相适应,人民币应成为可兑换货币,并提出了分区域推广人民币汇率自由化。之后理论界对人民币汇率自由化讨论转向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顺序上,即先经常项目后资

①收稿日期:2006—8—26

作者简介:冯华(1968—),男,山东人,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张贝旎(1981—),女,山东人,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院,研究生。

本项目。1993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宣布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同年12月28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体制的公告》中,明确提出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实行银行结售汇制。以北京大学李庆云和复旦大学姜波克为代表的经济学者开始研究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李羽中(2000)认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是防范国家金融风险的较好选择。但同时他又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认为钉住汇率制度给它所带来的如提高本国或本地区货币的地位,加强与它所钉住的国家的经济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超过可能遭受外国机构投资者投机性冲击所带来的损失,它仍然应该选择钉住汇率制度。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如何防范国家金融风险是各国选择汇率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1]此外,还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如张礼卿(2003)、周宁(2003)、沈国兵(2003)等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采取渐进改革,随着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的步伐逐步采用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李婧(2002)对1999———2001年间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方面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而且钉住汇率的公信力和可持续性值得怀疑。并进一步指出在中国资本账户逐步走向开放的情况下,维持单一钉住美元制会越来越困难,成本会越来越高,所以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要有整体规划和设想,从固定走向灵活是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取向。

国外经济学家根据对浮动汇率的研究,也主张人民币汇率应该自由化。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2 son)认为中国目前实行的汇率政策导致了极不稳定的汇率。认为中国应该放弃单一钉住美元转而实行参考一揽子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篮子货币中各种货币的汇率可以适当变动,但要保持对每一种货币汇率的改变都很小,以避免强烈的投机压力。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2003年9月5日《纽约时报》的评论《中国综合症》中认为人民币应改变钉住汇率制,并应大量升值。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学者都认为,人民币汇率应该自由化。众多经济学家都指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伴随着的汇率改革也同样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汇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很遗憾的是众多经济学家仅看到了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取向,并未立足于未来具体提出中国汇率制度实现自由化的条件,因此,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条件。

二、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实现过程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对外汇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人民币汇率完全由国家规定。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我国逐步改革这种僵化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向着自由化方向转变。其间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建立外汇调剂市场,人民币汇率实行双轨制

从1979年到1993年,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汇管理体制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在外汇由国家集中管理、统一平衡、保证重点的同时,实行贸易和非贸易外汇留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确定不同留成比例。其目的是调动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实行这个办法后,有的企业外汇暂时闲置,有的企业则外汇暂时不足。这就产生了调剂外汇的需要。于是,从1986年开始,国家着手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允许有外汇留成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外汇调剂价格,将多余的外汇卖给急需要外汇的国有企业。后来,调剂外汇的价格不再由国家直接规定,而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公开竞价成交。这样,人民币汇率就出现了官方牌价和调剂价格并在的双轨制。人民币汇率向着市场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取消人民币汇率双轨制,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从1994年到2005年,国家逐步取消了外汇分成,实行外汇收入的结汇制。其主要做法是,规定境内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按照银行牌价汇率,全部结算给指定银行。同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兑换。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取消人民币汇率双轨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由中央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价格,每日公布人民

币对美元交易的中间价,并参照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同时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各外汇指定银行以此为据,在央行规定的机动范围内自行挂牌,买卖外汇。由此,人民币汇率又向着市场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放弃事实上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11%,美元兑人民币降至人民币8111元。同时宣布放弃事实上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这次人民币汇率调整是我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的明智选择。首先,从1994年开始,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开始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了防止危机扩散,维护我国和亚洲的经济金融稳定,我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相应收窄汇率浮动区间,将汇率基本稳定在8128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水平。这种汇率机制在客观上造成了自199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汇率波幅有限,并异化为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2]从长期看,这种僵化的汇率机制是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是迟早要调整的。其次,人民币汇率确实是被低估了。其中有两方面具体原因。一是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良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美国以及O ECD主要国家来说增长较快,工资收入的增长率也较快。劳动生产力的高速增长必然导致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因此,从理论上说,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升值时期。并且,中国在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仍然被看好,因而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二是美元贬值为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与中国经济的情形相反,近年来美国国内的经济持续低迷,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美元不断贬值。相对于欧元而言,已经贬值近三分之一。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美元而言,人民币价值必然上升。另外,美国限制高新技术向中国出口,客观上也造成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这也会造成美元疲软。总之,这些年人民币的实际价值是相对上升了,应当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做出适当调整。否则,对国内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是不利的。这次人民币汇率调整,就是适应这种客观需要自主决策的。这次人民币升值属于小幅度波动,也伴随着风险。主要是不能有效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可能遭受投机热钱的困扰。随着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国际热钱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投机点。日本经济没有恢复,美国经济有些复苏但仍然疲软,欧洲经济状况一直表现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投机热钱选择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从理论和实际上看,人民币只有较大幅度的升值才有可能彻底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遏阻投机热钱。然而,人民币过度升值,又有可能抑制国内需求,导致生产萎缩,失业增加,给中国经济造成更大更坏的影响。因此,政府在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时必须慎重,权衡利弊,使风险降低到最小。

(四)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刚刚开始

自2006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有所加快,8107、8106、8105和8104的整数关口在两个月内接连被破。不过,3月4日、5日两天,人民币汇率连续两天大幅下跌,8日的中间价回到了2月23日的水平。这意味着,两个星期累计下来的升值幅度仅仅在两天之内就被“勾销”。央行反复申明的“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将有贬有升”得到了验证。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师刘维明指出,人民币汇率下跌的重要原因是美元最近在国际市场走强,直接的导火索是美国加息预期加强和日元加息预期减弱的消息。

此前,渣打银行的研究发现,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和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美元兑日元升值,则人民币兑美元将贬值。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美元走势具有负相关性,当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出现疲软走势时,人民币汇率就会走强。

刘维明表示,人民币汇率3月4日和5日近两天的大幅回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如果人民币汇率单边

上涨,反倒说明外汇市场不够健全,有贬有升才是市场交易流动性的体现。他认为1:8103将是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合理水平。

以上图表来源于《经济观察报》2006年3月13日,254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表示,现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将来人民币汇率也会随着市场供求变化,弹性逐步增加,但总体上人民币要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易纲还否认了货币市场利率存在向上走的趋势,称现在市场利率很稳定,近期出现的波动只是由于春节的季节因素,很难讲有趋势性的变化。他又一次肯定了人民币对美元千分之三的日浮动区间年内不会动的说法。易纲还称,不能老盯着千分之三的日浮动区间,目前这一区间依然够用。从上图可以表明此观点是正确的。业内认为实现汇改目标的主要特征是: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自由浮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反映市场的预期。2006年以来的走势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由原来的“单边运行”转为“双向运行”,汇率改革的其中一个目标已经实现。

再来看2006年至7月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情况。自2005年7月21日我们国家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改革至今已运行一年整了。总的来看,这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改革一年来的实践也已经证明,改革是成功的,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进一步增强,自主向上、向下浮动的空间和能力都在加大。一年来,汇率也是有升有降的,在波动中略有升值。[3]汇改一年来,央行陆续推出了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外汇一级交易商、询价交易方式、远期、即期、利率掉期、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等多项举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以上图表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http://www1pbc1gov1cn,2006年7月22日。

2006年6月除6月1日与6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81021与81018之外,其他都在8: 1左右,截止到6月30日,人民币汇率比去年7月21日升值了315%,包括当时改革时候的一次性升值2%。2006年7月,人民币汇价屡次击穿7199元兑一美元水平,继续走出自己的“爬行”轨迹。

必须指出,人民币汇率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浮动才刚刚开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化,依然任重道远。

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化的条件

汇率理论研究和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实现人民币的完全

自由兑换,需要一系列相应的条件。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认为,中国的人民币市场化改革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我国这次人民币升值的经验表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过大或过小都存在着风险。因此,较好的办法是积极创造条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逐步推进市场化。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浮动汇率制度。这是因为浮动汇率制度是一种依靠市场的力量运行的制度安排,与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整体趋势相吻合;而且中国未来的汇率制度设计将以增进效率和降低风险为核心,在浮动汇率制下,均衡汇率水平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不会出现外汇的超额供给与超额需求的问题,外汇资源的配置服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理,从而更有效率。[4]

首先,要继续推进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从根本上说,经济的市场化是汇率市场化的基础。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同国外的经济贸易联系越密切,其汇率越自由灵活。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率已经达到70%左右,但金融部门、金融市场包括资产价格等部门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金融资本的市场化只有1712%。并且,我国外汇的即期市场、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等还很不完善,防范风险的能力还较弱,还不足以保障汇率市场化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当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市场化,重点是推进金融部门和金融产品的市场化以及企业风险管理,同时,继续加强政府职能的转换,做好政府在相关领域的退出工作(主要是作为投资主体从竞争性投资领域退出),从而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基础。

其次,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从制度层面上看,人民币汇率的自由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改革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尤其是银行体制和利率的改革相对滞后,致使我国的金融体系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例如,各商业银行有着很高的呆、坏账比例。如果这些呆、坏账比例继续提高,储蓄者总有一天会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银行体系遭受外国投机者冲击的风险有可能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增大。这两方面的因素合在一起很可能会使中国发生银行恐慌和金融危机,从而威胁到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妨碍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因此,必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重点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管理,化解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壮大实力,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为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创造条件。[5]再次,继续推动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利率通过国外净投资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而后者又影响进出口贸易和汇率。因此,利率机制对汇率机制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的利率基本上是由国家规定的,还没有实现市场化,因而很不适应资本账户自由发展的需要。随着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开,经常项目以外的外汇供求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减少利率管制,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利率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败对金融业自身和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因此利率改革既要积极,又要慎重。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不断总结经验,适时推进改革,逐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进而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最后,建立严密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预警机制。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表明,金融体系的脆弱与金融监管不力是造成危机的重要原因。所以资本市场和资本项目的开放一定要与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金融监管的严密有效相适应。当务之急是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建立起严密的金融监管防火墙和及时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国家外管局在内的货币政策职能部门,同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在内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对资本项目下的外汇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实际监控、全程跟踪,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

另外,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主动性,就是主要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总之,人民币汇率自由化是我国政府的一种长期战略选择,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下转第68页)

31着力于自主创新,积极应对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

考察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可以发现,尽管出让国内市场可以换来国内投资,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节约技术研发费用,但其代价却是削弱了本国的研发能力,使本国的市场和产业被跨国公司所控制,成为依附型经济。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着力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只靠政府或单靠企业都是不能完成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激励来促使各创新要素的有效联合,特别是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打造创新的战略联盟,形成全社会的创新合力,才能有力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当然,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包括国际技术,来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要正确处理引进和创新的关系。引进只是创新的手段之一,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新,是为了获得拥有我们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41防止在华跨国公司实施转移定价,加大监管力度

为了防止在华跨国公司利用独资或控股的便利条件,利用高进低出的转移定价手段向其国外关联企业输出利润,避免国家税收流失。我国应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方式,加强对在华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监督和管理。为此,政府应参照国际惯例并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健全和完善对转移价格监控的法律法规。应设立由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家外汇总局和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门机构负责在华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监管工作,建立在华跨国公司及其相关联企业的档案。在国际经济合作层次上,国家之间采取双边或多边合作,相互协调并支持对有关跨国公司的调查和追踪审查,建立资源共享的情报信息网络。

此外,还要改革现行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强化国际反避税高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志乐.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趋势[M]1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

[2]林峰.跨国公司战略调整与中国对策[M]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

[3]毛蕴诗,李敏,袁静.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M]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

[4]李文瑛.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研究[J]1经济问题探索,2006,(4).

[5]李维安,李宝权.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J]1管理世界,2003,(1).

[6]叶陈刚,周新军.跨国公司的企业产权、股权及其治理[J]1企业管理,2006,(5).

(责任编辑:尹贤淑)

(上接第31页)然选择。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进一步深化,国内消费需求潜力将会大大增强,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企业依赖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企业的灵活度加大。另一方面,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国内市场资本规模巨大,资本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应采取积极的主动调整政策,吸引外资,推动国内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应对人民币自由化的实现抱有乐观的预期,甚至可以大胆地提出构想:在未来的20年,人民币汇率会一直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将会升值一倍左右,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将达到1比4左右,伴随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人民币汇率究竟会升值多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有多少影响,值得国内外学者长期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羽中1国家金融风险论[M]1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1

[2]刘光溪,徐凯等1从人民币升值的“虚拟性”谈贸易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的调整与转变[J]1国际商务研究,2005,(3)1

[3]郑京平1人民币不再行政性升值豪赌升值不可取1中国网http://business1sohu1com,2006-7-181

[4]晋重文1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C]1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20031

[5]俞乔1论我国汇率政策与国内经济目标的冲突及协调[J]1经济研究,19991(7)1

(责任编辑:韩元)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研究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作者:————————————————————————————————日期: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 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前三部分提供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准,后两部分分析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绝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代表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的比率——汇率,实际上代表的是用本国购买力交换外国购买力的比率。绝对购买力根据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一篮子可比较商品上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大小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如果用E表示1美元合多少元人民币的人民币直接标价汇率,P$表示美国的价格水平,PRMB表示中国的价格水平,绝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述为: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结果差距很大。以《经济学家》期刊(1993年5月13日)所引用的估算为最高,1美元合1.5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折算的估算为最低,1美元合8.30元人民币。中国1995年的GDP为57733亿元人民币,如果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就约为38500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这一数字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第一为美国)。很显然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高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然而,如果我们目前用汇率将GDP从人民币折算成美元,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只有6955亿美元,人均580美元。观察中国的生活水平(比如寿命,食品和服装消费,教育,医疗服务,住房等等),人均580美元又显然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3743867.html,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者:崔磊李岩岭 来源:《北方经贸》2014年第07期 摘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包括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放开两方面内容,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以及对商业银行影响做一简要分析,并梳理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商业银行;进程预测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91-01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一直是金融领域里的热门课题。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彰显了汇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趋势。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以及对商业银行影响做一简要分析,并梳理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包括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放开两方面内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面,2005年7月,央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1%,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央行启动“二次汇改”,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12年4月,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 由0.5%扩大至1% 。2014年3月,央行再次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由1%扩大至2%。2013年上半年央行外汇占款1.54万亿人民币,央行外汇储备增加1851亿美元(折合 1.15万亿人民币),表明市场中的美元主要由央行接盘,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完全显示市场供求关系。总体来看,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正处于管制与市场交接阶段。 资本账户开放方面,近年来,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2013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目前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走出去”以及境外合格证券投资等方面已逐步放开,但在最重要的境外借贷(包括商业银行从境外市场融入资金和境内企业从境外银行贷款)、个人境外投资等方面仍受到外债指标等严格控制。IMF认为在资本项目7大类11个单项中,一国开放信贷交易工具,且其它单项开放6项以上,即可视为基本实现资本账户开放。目前我国仅有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两个单项基本开放(见表1),在资本项目方面属于基本管制性质。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各币种中间价月平均汇率 2 4 6 8 10 12 9月7月5月3月1月

美元港元百日元欧元英镑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因此一国货币对其它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而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当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及发挥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及发挥的作用 一、人民币对国际货币的发展及推进策略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进两年多来,产生了以进口结算为主的现象和境内外套利等问题,学界与实业界出现了一些争论。我们近期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线提出顶层设计意见,也算是加入这场讨论。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金融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采取前期稳健创造需求、后期激进释放供给的推进策略。 (一)为什么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可以有效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相对欠缺的是进口需求的增长和资本账户的开放。 首先我们要问,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是本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和金融交易大都用外币而非本币计价,从而国际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可能使本国经济遭受巨大伤害。典型案例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本世纪的美元储备资产贬值。 1997年,泰国在美元持续升值造成贸易赤字和外汇储备枯竭的情况下,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从25泰铢贬为52泰铢。持有美元外债的商业银行因本币债务负担翻倍而纷纷陷入破产,引发了扩散至多国的混合金融危机。与上

世纪不同的是,本世纪美元出现持续贬值,一些国家虽然赢得了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大规模积累的美元储备资产遭遇了重大的购买力损失,美元针对16种大宗商品的购买力本世纪以来已贬值75.6%。为防范危机而大规模积累美元储备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再次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要通过国际社会约束国际汇率波动来维护,中国则完全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一劳永逸地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就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居民、企业和政府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相比较,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铸币税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家利益。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对应的是发行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义务或责任。比如,今天美国如果只想从美元发行中获得好处而不想承担国际责任,那么美元本位制离其崩溃之日也就不远了。这是战略层面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 那么,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是否已成熟?我们认为,以GDP和进出口总量表示的经济与贸易规模是货币国际化的首要决定因素;汇率稳定至关重要,国际货币的核心功能是计价,其自身价值的稳定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进口增长、货币升值、实际正利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度,对提升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有积极意义;在位货币惯性十分重要,货币的国际化有网络外部性效应,使用的范围越大,使用的人越多,就越便利,从而也会有更多的人使用,因此制定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策略时需要重视如何打破美元网络外部性的问题。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1、近十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而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前天,已经跌破1:6.35,创历史新高。这种走势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形象的表示出来: 2、人民币汇率变动成因分析 汇率变动的6大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利差,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10%左右,国民总产值增长迅猛,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又较低,老百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又有很强的购买力,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2000年后经济持续低迷或负增长,从而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得更强。 近20年中国GDP增速 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 进入两千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外贸呈连年递增的顺差形势,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因此外汇储备也逐年剧增。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美元的供应量的增加,从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人民币的升值。此外2011年,美国实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增加美元供应量,实行贬值,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近30年中国外汇储备 3)利差 所谓利差理论,拿中美两国来说就是,中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近似等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额。进入两千年以后,中国国民总产值迅速增长拉动需求和投资增长,投资回报率较美国更高,中美两国利差达到3%左右,根据利差理论,人民币会因此升值。 4)通货膨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二者的通货膨胀率决定,即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如果通胀率低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是这一理论并不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xx金融2xx 汇率(exchange rate,ER)又称汇价,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汇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市场预期都会影响汇率的制定,这些方面的变化会导致汇率的变化。同时,一国汇率的变化也会对该国经济造成影响。 通常汇率变化会影响该国的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资本流动、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就业和国民收入等。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都是我们该关注的问题。一下是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的分析。 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目前,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预期。其影响因素有以下一些:1.国际收支状况变化。资本项目下的收支状况,对汇率影响是长期的、而且是双向的。资本收支顺差,短期可能引起本币的升值,但因为顺差是顺差国的负债、逆差国的权益,这种负债的积累必然又会导致本币的贬值。2.价格水平。目前我国的物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3.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刺激经济,增加产出和收入,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本国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却有着不同的作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本国货币贬值;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却会使本国货币升值。4.市场预期与投资市场的预期会影响一国货币对外汇价。目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较强。但由于目前市场交易者在市场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外汇市场投资计划也比较理性,所以不会出现汇率大幅度升值的可能。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即使有微弱升值,但在参考“一揽子货币”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新机制下,人民币不会升值太多。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必然引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李金玲 [内容提要]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多种因素,本文对传统汇率制度和市场汇率制度稍加以分析,引出中国关于人民币汇率政策制度的选择和人民币升值背后所隐藏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对人民币的升值战略思考来预测未来的人民币汇率。文章强调分析汇率问题应该从本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影响来评价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关键字:今昔对比经济政策未来发展 目录:引言 正文 一、范式转换:传统汇率分析--市场汇率分析 二、人民币汇率政策及汇率制度选择 三、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 四、人民币升值战略思考 五、人民币未来汇率预测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币的升值行情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的经济领域专家关乃至全球很多国家的经济学专家所高度关注。近来人民币汇率创下自汇率改革以来新高,1美元兑换人民币报7.7977元突破7.8元整数关口。当下,很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开始关注起理财问题,人民币汇率自然也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首先来感受一下当今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中间价图:人民币元/1美元人民币元/1欧元人民币元/100日元 人民币元/1港元 人民币元/1英镑 从此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民币的价值确实是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对美元、日元、港元来说就更为明显。就一个简单例子而言:原本一个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花,须美元折换成人民币,共计需要34万元左右。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本34万元的人民币费用而如今只需要32万元人民币就可以解决了。于是,我们都惊喜的说“人民币更值钱了”! 正文 一、范式转换:传统汇率分析--市场汇率分析 传统汇率分析范式具有的一个特征是:强调某一项因素后而构建出理论模型,然后根据这种模式测算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最后围绕这种汇率水平来制订汇率政策。而实际汇率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绝不能简单用模型来测算汇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实现了全天候的交易,外汇市场相对其他商品市场而言,是最接近完全市场模型的一种市场。一般认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引起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大致有: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利率、中央银行干预和市场预期等差异,是由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差异决定的。所以,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经济发展经验的分析对于深入认识汇率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 (一)基本概念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1: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关键是货币当局对利率决定从直接控制转向于间接调控的过程2;利率全面市场化的可行性主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间接调控下有效传导的可行性,而后者的关键问题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能否与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方式相协调的问题。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具体可分为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及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三部分。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及公开市场操作等主要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工具的建设;金融市场结构的改革与完善;金融机构竞争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建立等。 从解除利率管制的角度,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实现,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也已经基本放开,央行对人民币业务已实现了“贷款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另一方面,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远未结束。存款利率的上限仍控制在1.1 倍,贷款利率的下仍限控制在0.7 倍。 (二)改革路线图 现有政策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以下分别归纳改革路线。 1.货币市场(1986-2007)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1986 年,允许银行间拆借, 1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 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 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汇率风险案例(1)

汇率波动风险防范意识淡漠导致巨额损失 【概要】 我某外贸公司代理国内某客户从比利时进口设备一台,计价货币为比利时法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方提出延期交货,我方用户表示默认,未做书面合同修改文件。后因比利时法郎升值,我进出口公司不得不比订约时多支出了31万美元。 【案情】 1993年10月,我某进出口公司代理客户进口比利时纺织机械设备一台,合同约定:总价为99,248,比利时法郎;价格条件为FOB 安物卫普;支付方式为100%信用证;最迟装运期为1994年4月25日。 1994年元月,我方开出100%合同金额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信用证有效期为1994年5月5日。(开证日汇率美元对比利时法郎为1:36)。 1994年3月初,卖方提出延期交货请求,我方用户口头同意卖方请求,延期31天交货。我进出口公司对此默认,但未作书面合同修改文件。 3月底,我进出口公司根据用户要求对信用证作了相应修改:最迟装运期改为5月26日,信用证有效期展至1994年6月21日。 时至4月下旬,比利时法郎汇率发生波动,4月25日为1:35(USD/BFR),随后一路上扬。 5月21日货物装运,5月26日卖方交单议付,同日汇率涨为1:32(USD/BFR)。在此期间,我进出口公司多次建议用户作套期保值,并与银行联系做好了相应准备。但用户却一直抱侥幸心理,期望比利时法郎能够下跌。故未接受进出口公司的建议。 卖方交单后,经我方审核无误,单证严格相符,无拒付理由,于是我进出口公司于6 月3日通知银行承付并告用户准备接货,用户却通知银行止付。因该笔货款是开证行贷款,开证时作为押金划入用户的外汇押金帐户。故我进出口公司承付不能兑现。 后议付行及卖方不断向我方催付。7月中旬,卖方派员与我方洽谈。经反复协商我方不得不同意承付了信用证金额,支出美金310余万元。同时我进出口公司根据合同向卖方提出延迟交货罚金要求BFRl,984,(按每7天罚金%合同额计),约合62,000. 00美元(汇率为1:32)。最终卖方仅同意提供价值3万美元的零配件作为补偿。此合同我方直接经济损失约31万美元,我银行及进出口公司的信誉也受到严重损害。 【分析】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1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1 加入收藏【大中小】 [ 2010-10-23 ]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的预测 08金融学1班陈杰鹏145 一、人民币汇率回顾 (一)人民币汇改前历程 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 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 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二)人民币汇改后发展历程 1.2005年~2008年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央行同时还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图1 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2005.7~2008.9) 当初之所以选择2005年这个时机来改革汇率机制,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外汇占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冲,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成本上升。由图一可以看出,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逐步与美元脱钩,中国的高度发展的经济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高预期可在图中展现出来。所谓“强国有强币”,而体现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就是GDP。我们可以直观得看出中国在05年到08年GDP处于稳健快速的增长状态下,经济发展迅猛。人民币的发行机制以及发行方式决定了其以GDP、CPI增长情况和经济周期等为依据。在这三年间,人民币一直处于单边的升值状态,这与GDP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国力的日益加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2008年~2010年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统计模型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统计模型研究 ——基于2003年—2010年的数据验证 北方工业大学温征、孙旭、张琦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1) (一)直接标价法 (1) (二)间接标价法 (1) 二、文献回顾 (2) (一)20世纪前期的汇率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之前) (2) (二)20世纪中期的汇率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期间) (3) (三)20世纪后期的汇率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 (3) 三、研究模型与假设 (4) 四、研究过程: (8) (一)相关分析: (8) (二)回归分析 (9) (三)因子分析 (13)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7) 六、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 (17) 参考文献: (19) 附录数据

摘要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在逐渐增大,发挥着更大的市场调节作用,汇率在中国宏观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建立统计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到货币供应量、汇率改革制度对汇率变动影响显著的结论。 关键词:汇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一、引言 汇率决定理论是西方国际金融理论中比较传统、同时也是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一类价格决定理论。在汇率理论中,汇率其实就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价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外汇。 在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中,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于是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外汇汇率标价方法: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一)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就叫应付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二)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汇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即外汇汇率上升,即外汇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

当前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目录 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概念 (3)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机制改革的关联性 (3) 三、目前中国市场上利率和汇率运行机制 (4) 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困难和障碍 (5) 五、下一步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7)

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汇率市场化是指汇率作为不同货币之间相互兑换的价格,双边和多边均衡汇率应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本质上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将汇率浮动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自行决定汇率的过程,但央行有一定的浮动汇率管理制度。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机制改革的关联性 汇率和利率都是金融资产的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利率和汇率也是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因此,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理论上利率和汇率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利率变动对汇率传导的直接渠道表现为国际套利资本的流动导致汇率下降或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本国利率水平相对高于外国利率水平时,为获得更高的收益,短期资本将流人本国,市场对高利率国家的货币产生较大的需求,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本币供不应求,本币即期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反之,本国利率水平较低,则资本流出,本币汇率呈反方向变化。利率变动对汇率传导的间接渠道表现为利率通过改变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影响汇率水平。以一国利率较高为例,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件下,

案例利用外汇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案例:利用外汇交易规避汇率风险某进出口企业情况如下,该企业进口支付的货币主要有欧元和英镑,而该企业的外汇收入主要以美元为主,该企业在2004年1月签定了一批进口合同约合500万美元左右的非美元(欧元、英镑),那时欧元兑美元汇价在1.1美元,英镑兑美元也在1.5美元,该企业大约还有3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这样该企业存在收入外汇的币种、金额与支付外汇的币种、金额不匹配,收付时间也不一致,而且这种不匹配的情况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依然存在,主要是支付的外汇金额大于收入的外汇金额,收入的货币主要是美元,而支付的货币主要是欧元、英镑等非美元,表明公司有必要采取积极的保值避险措施,对未来可测算的外汇支付(特别是非美元货币的对外支付)锁定汇率风险。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积极分析当前汇率的走势,如果认为汇率将向有利的方向变化时,可以不必采取任何保值措施,而获得超额的汇率风险收益。但此种方法必须依赖对汇率波动的准确预测,否则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2.在签定进出口合同时,事先确定货币汇率,以防范未来资金支付时汇率剥夺的风险。为更好地达到公司保值避险的目标,在签定非美元商务合同或开立非美元远期信用证时,将支付时的汇率提前确定,避免出现到实际支付时,由于市场的即期汇率大幅升值造成汇率风险损失的局面。

3.利用远期合同法,规避汇率风险 该方法,公司在叙做远期外汇买卖时交易当天并没有实际的资金交换,而是在预先确定的到期日才按照交易时已确定的远期汇率完成实际资金交割。买进远期的英镑和欧元,卖出美圆,在交割时,公司可以选择用已收入的美元支付,因为美圆收入小于欧元和英镑的支付,因此不足部分可用人民币即期购买美元完成远期外汇买卖项下的资金交割。另外,公司在进行远期外汇买卖交割美圆时,如果时间不匹配的话,需支付的美元也可考虑用美元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解决,到期后用美元收入归还。与期权法相比,将放弃了汇率如果向有利方向发展所带来的汇率收益。 4.利用外汇期权合同法,规避汇率风险 期权的买方(公司)有权利在能够执行该期权的时间决定是否按期权的协议价和金额买入该货币、卖出美元。一旦期权买方决定执行,则期权的卖方(银行)有义务按协议价卖出该货币。但是公司买入期权后,虽然达到了既能规避汇率朝不利方向变动的风险,又能享有汇率向对公司有利的方向大幅变化时,公司可以选择不执行期权而在即期外汇市场用更好的汇率买入需对外支付的货币。为了享有期权的这种全面性好处,公司必须先行支付一笔期权费,如果期权费用小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收益,期权交易将优于远期交易。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题_共3页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题 1、什么是汇率?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资本流动、价格水平的影响是什么? 外汇汇率又称外汇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 ①贸易收支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贸易逆差。汇率贬值,满足马歇尔- 勒纳条件,导致贸易顺差,不满足逆差。②对资本流动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资本流入,不利于资本流出。本币升值,有利于资本流出,不利于资本流入。预期本币贬值会导致抛本币 抢外汇,即资本外逃。预期本币升值,抛外汇抢本币,资本流入。③对价格水平影响。本币贬值,物价上涨。本币升值,物价下跌。 2、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有两个方面。①直接影响。出口减少,出口行业受损,外资吸引力下降,对外投资增加。但面临的国家风险增大,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国民经济增长受限,失业率提高。②日本为抵消日元升值,所带来的经济衰退,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促进本国货币对外 贬值。但此项政策,导致日本投资激增,经济泡沫空前膨胀。当泡沫破灭时,陷入长期经济衰退。 3、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内容。 分析要点: ①货币局制度是指由法律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并 要求本国货币的发行必须以一定(通常是100%)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的汇率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发行量的多少由该国政府持有的储备货币量决定,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发行权;货币当局承诺按固定汇率无条件的进行本币和储备货币的兑换。 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固定了阿根廷比索与美元的比价。阿根廷政府为了要维持比索与 美元的固定汇率,就要求本国银行体系每发行1单位比索都要有该国银行持有的黄金或美元 作为支持基础。这种100%的储备体系使阿根廷的货币政策取决于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获 得美元的能力,只有当所获得美元的增加以后该国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增加。 ②在实行货币局制度以后的几年中,恶性通货膨胀确实被抑制住,但是货币局制度同 时也使阿根廷丧失了为宏观经济调控需要而实施不同货币政策的可能性,阿根廷利率只能 被动的跟随美国利率的波动而波动,严厉、紧缩的货币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GDP实际年增长率不断下降,失业率的不断攀升。 在实行货币局制度期间,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汇率确实保持了稳定,然而经济发展速度、企业盈利能力等经济因素并未有好的结果。外债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逆差逐 渐扩大,财政预算赤字不断攀升。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讲练结合 一、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5题。 2008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 1.2008年,国家外汇储备同比增长了: A.21.5% B.27.3% C.29.8% D.33.2% 2.2004~2008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均增长量为()亿美元。 A.6099 B.2672 C.13361 D.3340 3.与上年相比,外汇储备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4.与上年相比,外汇储备增长量超过2500亿美元的年份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大约为133000亿元人民币 B.2004年至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逐年递增 C.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比前一年高 D.按照2008年的增幅,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将不足24325亿美元

二、根据下列资料,回答6~10题。 6.与2010年12月相比,2011年5月江苏用电量增速最快的是: A.轻工业用电量 B.城市居民用电量 C.重工业用电量 D.乡村居民用电量 7.如果2010年12月~2011年5月苏南、苏中和苏北用电量的月平均增速分别为V s,V m,V n 表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A.V s>V m>V n C.V s>V n>V m B.V s

8.2011年前5个月,江苏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比重、乡村居民用电量占城乡居民用电量的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 A.都有所减小 B.都有所增大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9.2011年前5个月,江苏13个市用电量的月平均增量为负值的市有: A.4个 B.3个 C.0个 D.5个 10.2010年前4个月,江苏累计用电量最多的三个市依次是: A.苏州、无锡、常州 B.无锡、苏州、南京 C.无锡、苏州、常州 D.苏州、无锡、南京 三、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1~15题。 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省仅有1家。云南、西藏、青海各2家。 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28家,占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的9.6%,其中,陕西省最多,有11家,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3.4%。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35岁以下有7025人,占总人数的41.5%,比上年略有增加;35-50岁有7708人,占总人数的45.5%,比上年有所减少;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有8299人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429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1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11.2006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比2005年增长了: A.2.9% B.3.7% C.4.0% D.4.8% 12.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的中心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是: A.19.7% B.22.7% C.23.0% D.24.9%

近十年人民币汇率改革

近十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影响 2017/3/26

近十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影响 汇率变化对经济各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汇率对于贸易收支、价格水平、资本移动、外汇储备、财政税收、收入分配以及对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关系。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指在国民经济的不同发展时期中,人民币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人民币与其他货币比价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变更的过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在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以2005年7月作为中国汇改的元年,人民币市场化进程的开启在十年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汇改,不再单一盯住美元,也正式拉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道路的序幕。短短三年时间内,即期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飙升到,升值幅度接近20%。2006年1月,央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从汇改的表述上来看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则是人民币汇率只能在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这个幅度会慢慢放开,但只要还存在着中间价和浮动区间,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浮动汇率。汇率政策还是以管控为主,离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基于市场供求的汇率形成机制尚存距离。 2.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8月到2010年7月。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局面到2008年金融危机就中断了,在这个周期内人民币实际上又回到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图中可以发现曲线开始横向移动,而人民币对欧元在持续贬值,因此人民币指数反映的情况是下跌的,幅度在2%左右。这段期间人民币市场化进程似乎暂停了,又回到了2005年汇改之前盯住美元的状态。 3.第三个阶段是从2010年8月至今。金融危机风波稳定之后,人民币又重启了汇改进程,其间扩大了人民币对非美元国际货币的直接交易,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单日价格浮动幅度也从%扩大至1%,后来又扩大至2%。从2012年4月后,人民币离岸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价差变大。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