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状态:现行)

I C S65.020.40

B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 Y/T1337 2017

代替L Y/T1337 1999

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 e c h n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f o r h i g h q u a l i t y a n dh i g h y i e l d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C a s t a n e a

m o l l i s s i m a B l u m e

2017-06-05发布2017-09-01实施

目 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栽培区1

4 优质丰产技术指标2

5 种植区选择3

6 品种选择4

7 良种繁育4

8 栽植6

9 整形修剪7 10 嫁接换种8 11 土肥水管理9 12 病虫害综合防治10 13 采收10 14 贮藏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主要板栗品种1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主要板栗病害13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主要板栗虫害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替代L Y/T1337 1999‘板栗丰产林“,与L Y/T1337 199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主题与适用范围二产区划分二丰产林营造二低产树高接换优等内容;

增加了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板栗栽培区 优质丰产技术指标 种植区选择 品种选

择 良种繁育 栽植 嫁接换种 ,修改了附录A 主要板栗品种 二附录B 主要板栗病害 二附

录C 主要板栗虫害 等内容;

全面修订了栗实丰产指标二丰产技术措施等内容三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二丹东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二西南林业大学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彬二曹均二王广鹏二沈广宁二迟峰二吕平会二徐育海二龚榜初二石卓功二李体智二何佳林二齐永顺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L Y/T1337 1999三

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栗栽培区二优质丰产技术指标二种植区选择二品种选择二良种繁育二栽植二整形修剪二嫁接换种二土肥水管理二病虫害综合防治二采收二贮藏等技术要求三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板栗(C a s t a n e a m o l l i s s i m a B l u m e)和丹东栗(C a s t a n e ac r e n a t a S i e b.e tZ u c c.)的栽培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 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 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 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 B/T18407.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G B/T22346板栗质量等级

G B/T23473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L Y/T1557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 Y/T1674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3栽培区

板栗的自然分布界限是:18?30'N~40?26'N,99?E~124?E三结合板栗的地理分布二栽培条件二品种类群及坚果经济性状,将全国板栗分布划分为6个栽培区三

3.1华北栽培区

包括燕山二太行山山脉的北京市北部和西南部二天津市北部二河北省二河南省北部,泰沂山脉的山东省泰沂山区二鲁中南和胶东地区,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脉的河南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三3.2长江中下游栽培区

包括长江流域的湖北省二安徽省的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二江苏省的南部及浙江省西北部三

3.3西北栽培区

包括陕西省秦岭-巴山山区二甘肃省南部二四川省北部二湖北省西北部及河南省西部三

3.4东南栽培区

包括浙江省东部和南部二江西省东南部二福建省北部与西南部二广东省北部与东西北部二广西壮族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