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懒惰哲学趣话

合集下载

懒惰哲学趣话ppt1 人教课标版

懒惰哲学趣话ppt1 人教课标版
我终于还是将尸体运回了家。片刻,邻居王国龙跑来告诉我,康奶奶听到哭声在大雨里赶过来了,泥身成了泥蛋,过渠时又栽倒在水里,是我把她背回家了,还派了王芳守着。这时我已经作了最坏的准备。 次日晨,我抽出一点时间回家看母亲。母亲见我进门,就微微欠起身子,红肿着双目说:我啥都知道了,你快去忙丧事。你外爷早年说过一句话:不养骆驼,不死骆驼。有气的是假的,活人就是这么个理儿。三天后母亲被人扶持着在哥哥的灵前大哭一场,然后就下炕做活了。虽然垮塌 的精神需要长时间去修复,但这堵墙依然屹立着。 也许上帝为了检验母亲的胸襟,2002年的秋季将又一个灾难送到了她面前。那天,小妹夫匆匆来叫我,说是妹突然发病,住在乡医院里,她已经没有了血压。我和小妹夫赶到医院,只见妹妹已经半睁着眼睛,气管里像一团乱麻塞住了,正在作临死前的痛苦挣扎。我当即决定将她送往县医院。这年我已调入了县城工作,县 医院就在我家
2.“懒惰哲学”有什么现实针对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次灾难。伯尔亲身经历过二战,对 二战的残酷和破坏性深有体会,这些经历和感受都启发了他的创作。或许 在他看来,人类浩劫的发生原因,就在于社会奋斗的终极意义的丧失。少 数战争狂人不正是希望借助战争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吗? 假如这些人的思路仅限于个人生活的领域,那么它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 非,但放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领域,却是十分有害的。
Page 10
2、庄谐互现 寓庄于谐法,是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诙谐揶揄 的笔调来表现严肃庄重、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的 写作方法。其特点是:语言笔调虽然幽默诙谐, 但思想、内容必须庄重深刻。 从看似平淡的对话中,读者可以品味到作家的智 慧,两者忍俊不禁的语言营造出淡淡的喜剧效果, 而这种喜剧性又服务于文章思想的严肃性,带给 读者无尽的思考。

懒惰哲学趣话ppt详解

懒惰哲学趣话ppt详解
Page 6
三、交流讨论
请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追求的看法
1、倾向于渔夫的人生追求 A、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境, 人一旦成了物欲的奴隶,工作成了 谋生的手段,从而忽略了身边日常 的幸福,得不偿失
B、把工作当作生活,把生活当 作享受,不执著于过分的物欲,是 求 A、从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 献来看,游客为社会创造的财 富更多,他的社会价值更大。 B、我们假设游客按照他的 人生规划,奋斗拼搏之后再回 到这个海边品尝成功的喜悦, 感觉是不同的。 C、人生本就是一趟旅行, 没有终点的好坏,只有过程的 不同。你是喜欢原地踏步呢? 还是勇往直前呢?
2、文中旅游者与渔夫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试分析作者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对照? 提示:从物质、人生态度、处世心态等方面比较
Page 5
1、文章中的渔夫和旅游者,他们之间的贫困与富有一目了 然。旅游者是富有的,渔夫是贫穷的。正是这种贫富的对比, 衬托了两者之间的另一种不平衡:渔夫的精神生活质量比旅游 者更高。
Page 8
以出世的精神 做入世的事业
Page 9
四、写法探究
1 、对比 比如表现神情的句子: “他兴奋得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外国 人兴奋得又说不出话了”,“由于激动他又语塞 了”,“外国人以默默的兴奋心情说”等等,充 分表现了游客焦灼、急功近利的心情。
而表现渔夫的句子,如“回答是简短的,不假思 索的”,“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渔夫拍 拍他的背,像是拍着一个吃呛了的孩子”等等, 则充分表现了渔夫的闲适和乐天知命。
Page 12
3、寓意
渔夫所奉行的“懒惰哲学”不符合一般现代西方人 所奉行的生存法则。但如果仔细品味文中渔夫的人生 追求,就会发现这是对现代流行的生活理念的反思, 也是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反思。

高中语文选修:《懒惰哲学趣话》课程教学方案

高中语文选修:《懒惰哲学趣话》课程教学方案

高中语文选修:《懒惰哲学趣话》课程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懒惰哲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懒惰哲学趣话》文本解读2.懒惰哲学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3.懒惰哲学与勤奋哲学的辩证关系4.课程实践与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本解读1.导入:简要介绍“懒惰哲学”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主阅读《懒惰哲学趣话》文本,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文中的“懒惰哲学”是如何阐述的?文中列举了哪些生活中的实例来阐述“懒惰哲学”?4.分组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

第二课时:懒惰哲学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1.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懒惰哲学”实例。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的懒惰哲学原理。

3.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懒惰哲学应用于生活实践。

4.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懒惰哲学与勤奋哲学的辩证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懒惰哲学与勤奋哲学之间是否存在辩证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四课时:课程实践与应用1.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运用懒惰哲学原理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展示设计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点评,给出建议。

4.学生修改并完善设计方案。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合作意识。

2.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懒惰哲学趣话》文本2.互联网相关资料3.生活实例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懒惰哲学的应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懒惰哲学与勤奋哲学的关系。

4.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文本解读难点:理解“懒惰哲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第20课 懒惰哲学趣话

第20课 懒惰哲学趣话

伯尔一贯主张作家应关注现实,干预生活。他的作 品大多针砭时弊、暴露黑暗和批判现状。在艺术 技巧上,他言简意赅,善于用直观的手法塑造出栩栩 如生的人物形象,往往在冷静、朴实的白描中注入 强烈的夸张,借以渲染气氛并进行讽刺,还吸取了蒙 太奇、内心独白、闪回、联想、象征、纪实等现 代表现手段,形成独特的风格。
第二,在人生态度方面差别明显。旅行者是积极的,雄心勃 勃的,显然在旅行的过程中也没有遗忘他在社会生活中孜
孜以求的东西。与其相对的是渔夫,他的生活是缓慢的、
悠闲的、自给自足的,他的人生态度是乐天知命的。 第三,两个人物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们面对同一种生活的 心态是不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绪上。比如旅游者 在听到渔夫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时,他表现出了极
况而写的一篇抒情哲理性散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泊着( bó ) 寒伧( chen ) 打盹( dǔn )
湛蓝( zhàn )
尴尬( gà )
殷勤( yīn )
吃呛( qiāng )
黝黑( yǒu )
眺览( tiào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打盹
馄饨 混沌 粮囤
惋惜
豌豆 宛如 婉转
3.辨析下面的近义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次灾难。伯尔 亲身经历过二战,对二战的残酷和破坏性深有体会,这 些经历和感受都启发了他的创作。或许在他看来,人 类浩劫的发生原因,就在于社会奋斗的终极意义的丧
失。少数战争狂人不正是希望借助战争来“一劳永
逸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吗?假如这些人的思路仅限 于个人生活的领域,那么它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 非,但放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领域,却是十分有 害的。《懒惰哲学趣话》一文就是针对这一现实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七伯尔懒惰哲学趣话全文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七伯尔懒惰哲学趣话全文阅读

伯尔《懒惰哲学趣话》全文阅读欧洲西海岸的某港口泊着一条渔船,一个衣衫寒伧的人正躺在船里打盹儿。

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赶忙往相机里装上彩色胶卷,以便拍下这幅田园式的画面:湛蓝的天,碧绿的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黝黑的船,红色的渔夫帽。

“咔嚓。

”再来一张:“咔嚓。

”好事成三嘛,当然,那就来个第三张。

这清脆的、几乎怀着敌意的声音把正在打盹儿的渔夫弄醒了,他慢吞吞地支支腰,慢吞吞地伸手去摸香烟盒;烟还没有摸着,这位热情的游客就已将一包香烟递到了他的面前,虽说没有把烟塞进他嘴里,但却放在了他的手里,随着第四次“咔嚓”声打火机打着了,真是客气之至,殷勤之极。

这一连串过分殷勤客气的举动,真有点莫名其妙,使人颇感困窘,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这位游客精通该国语言,于是便试着通过谈话来克服这尴尬的场面。

“您今天一定会打到很多鱼的。

”渔夫摇摇头。

“听说今天天气很好呀。

”渔夫点点头。

“您不出海捕鱼?”渔夫摇摇头,这时游客心里则感到有点悒郁了。

毫无疑问,对于这位衣衫寒伧的渔夫他是颇为关注的,并为渔夫耽误了这次出海捕鱼的机会而感到十分惋惜。

“噢,您觉得不太舒服?”这时渔夫终于不再打哑语,而开始真正说话了。

“我身体特棒,”他说,“我还从来没有感到像现在这么精神过。

”他站起来,伸展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他的体格多么像运动员。

“我的身体棒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越来越令人迷惑不解,他再也抑制不住那个像要炸开他心脏的问题了:“那么您为什么不出去打鱼呢?”回答是不假思索的,简短的。

“因为今天一早已经出去打过鱼了。

”“打得多吗?”“收获大极了,所以用不着再出去了。

我的筐里有四只龙虾,还捕到二十几条青花鱼……”渔夫这时完全醒了,变得随和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并且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

他觉得,游客脸上忧心忡忡的神情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却说明他是在为自己担忧呀。

“我甚至连明天和后天的鱼都打够了,”他用这句话来宽慰这位外国人的心,“您抽支我的烟吗?”“好,谢谢。

懒惰哲学趣话

懒惰哲学趣话

“打 得 多 吗 ? ”
白 的浪花 ,黝 黑 的船 ,红 色 的渔夫 帽。“咔嚓。”
“收获 大极 了,所 以用 不着再 出去 了。我的
再来一张 :“咔嚓。”好事 成 _ :嘛 ,当然 ,那就来 筐里有 四只龙虾 ,还捕到二十几条青花鱼 ……”
个 第 _ 二张 。这清脆 的 、几乎怀 着敌意的声音把正
— — 有朝一 Et您会拥有两艘渔轮,您就可以……” 子 。“然后怎么样?”他轻声地问。
他 兴奋得一 时间连话 都说不 出来 了 自在地坐 在这里 的
这么精 神过 。”他站起来 ,伸展一 下四肢 ,仿佛要 四次——您知道 ,那情况将会是怎么样 ?”
显示一下他 的体格多么像运动员 ,“我 的身体棒极
渔 夫 摇 摇 头 。
了 。”
“不 出一年您 就可 以买辆摩 托车 ,两 年就可
游客显得越来越迷惑不解 ,他再也 抑制不住 再买一条船 ,三四年说 不定 就有了渔轮 ;有 了两
春者 天 之 本 怀 ,秋 者天 之 别 调 。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才必兼 乎趣而始化。 因雪想高士,因花 想美人 ,因酒 想侠客 ,因 月想好友 ,因 山水想得意诗文。 能读 无字之 书,方 可得惊人妙句 ;能会难通 之解 ,方可参 最上禅机。 春听鸟声 ,夏听蝉 声,秋 听虫声 ,冬听雪声, 白昼 听棋声 ,月下 听箫声 ,山中听松声 ,水 际听 歙 乃 声 ,不 虚 此 生 耳 。 南北东西 ,一定之位也 ;前后左右 ,无定之 位 也 。 文章是案头之 山水 ,山水是地 上之 文章。 阅 《水浒传 》,至鲁达打镇关 西,武松打虎 ,
那个像要炸开他心脏的问题了 :“那么您为什么不 条船或者那艘渔轮 ,您 当然 就可以捕到更多 的鱼

《懒惰哲学趣话》课件(15张)

《懒惰哲学趣话》课件(15张)
Page 3
概述文章内容
故事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游客, 一个是渔夫,两个人物就“渔夫要不要出海 捕鱼”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话。游客认为渔 夫应该趁着好天气多出海捕几次鱼,为以后 的富足生活打下基础;而渔夫则不以为然, 他觉得应趁着好天气晒晒太阳,看看风景, 打打盹儿。
Page 4
交流讨论
你更羡慕谁的生活方式?
Pa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谁的生活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次灾 难。伯尔亲身经历过二战,对二战的残酷和破 坏性深有体会,这些经历和感受都启发了他的 创作。或许在他看来,人类浩劫的发生原因, 就在于社会奋斗的终极意义的丧失。少数战争 狂人不正是希望借助战争来“一劳永逸地”解 决一些社会问题吗?假如这些人的思路仅限于 个人生活的领域,那么它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可 厚非,但放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领域, 却是十分有害的。
最好的生活是淡泊,最好的快乐是 平衡。找准人生的平衡,安抚躁动的心 灵。而通过合理的心理应对维持心理平
衡是赢得最佳生存状态的有效措施。
Page 13
不要以为幸福直接等于金钱,不要以为 幸福直接等于情爱,不要以为幸福直接就 是香车宝马、功名利禄,不要以为幸福直 接就是随心所欲、无法无天。幸福它直接 与我们的心灵有关,而与世俗的一切、与 物质的一切没有必然联系。
Page 2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正点到达》(1949)、 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那里?》(1951)和 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 (1950)等。成名作《正点到达》已成为联邦 德国“战后文学” (即一废墟文学”)的代表 作。。1972年作品《女士及众生相》获诺贝尔 文学奖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 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 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懒惰哲学趣话ppt1

懒惰哲学趣话ppt1

你还知道哪些运用这一手法的作品? 《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阿Q正传》……
Page 11
五、资料补充
1.劳动的目的性究竟何在? 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之下,《懒惰哲学趣话》涉及了劳动的问题。马克思 认为,人的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人在这个过程当中需 要动用自身掌握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结果是改造了自然,同时也使自身得 到进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如果有一种劳动,最终目的并不是人的进步,而是使人饱食终日无所事 事。那么这种劳动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只能导致精神的贫困。为什 么而劳动?劳动之后如何?如果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来把握劳动的精神, 就会很自然地发现:人的劳动并不提供一种“一劳永逸”的前景。 2.“懒惰哲学”有什么现实针对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次灾难。伯尔亲身经历过二战,对 二战的残酷和破坏性深有体会,这些经历和感受都启发了他的创作。或许 在他看来,人类浩劫的发生原因,就在于社会奋斗的终极意义的丧失。少 数战争狂人不正是希望借助战争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吗? 假如这些人的思路仅限于个人生活的领域,那么它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 非,但放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领域,却是十分有害的。
学欢 !迎 各 位 老 师 同
Page 1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 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 “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 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 “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 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 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 子,把它吞了下去。 生存之道:如果你想站着什 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 很高,非常高。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 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 得抄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位旅游者和一位渔夫在海边展开了关于人生态度 和人生奋斗目标的对话。
(3)请分别概括两个人物的不同追求。
旅游者: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 活了。游客把工作当作一种压力,一种手段。 渔夫:捕够一两天生活的鱼,然后在明媚的日子里,晒 晒太阳,打打盹儿,享受生活。
1.阅读课文,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请简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旅游者和渔夫就“渔夫要不要出海 捕鱼”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话。旅游者认为渔夫应该趁 着好天气多出海捕几次鱼,为以后的富足生活打基础;而 渔夫则不以为然,他觉得应趁着好天气晒晒太阳,看看风 景,打打盹儿。
1963年以后,伯尔的作品表现了西德社会在“自由 ”“民主”的幌子下对“小人物”的迫害,他一改 前期作品中的低沉、压抑的情调,对社会的罪恶表 示强烈的愤懑。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小丑的看 法》(1963)、《一次出差的结局》(1966)。
1971年出版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它的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达到了他创作的高峰,被誉 为伯尔“小说创作的皇冠”。
伯尔的小说创作,从1947至1951年,主要取材于第 二次世界大战,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火车正点》 (1949)、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和 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等 。它们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描写被迫充当 炮灰的普通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 难。
1.作者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旅游者,一个是渔 夫。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赏析。
文章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贫困与富有一目了然。旅游者是富有的,渔夫是贫 穷的。旅游者身着时髦的衣服,手拿相机,来到渔夫所在 的海边寻找田园景观,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品读出他无所 不在的优越感。与此相对,渔夫的衣着是寒伧的,家境显 然也并不宽裕。正是这种贫富的对比,衬托了两者之间 的另一种不平衡;渔夫的精神生活质量比旅游者更高。
(2)干预•干涉 干预:过问(别人的事)。 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关涉,关联。 前者为中性词;后者指不该管而硬管,多为贬义词。 辨析:①为向公众提供便利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和心理危机 干预 服务,卫生部已在山西、天津等13 个省、区的17个城市卫生厅局建立了心理援助热线。 ②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9月22日就美国政府宣布对 台军售计划表明中方严正立场。他指出,中国军队对美 方这种严重 干涉 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国家安 全利益的行径,表示极大愤慨,给予强烈谴责!
伯尔(1917—1985),当代德国小说家。1937年中学毕业 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 语文学,不久被征入伍,先后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 尼亚、匈牙利等国。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同年应 邀参加文学社团“四七社”活动。1951年夏开始成为 专业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50年代便引起世界文坛注 目。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70至1974年先后任 西德笔会和国际笔会主席。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殷勤: 热情而周到。 (2)困窘: 为难;穷困。 (3)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
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4)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忧心忡忡: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6)浮想联翩: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7)烟消云散: 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懒惰哲学趣话
伯尔
1.精读文本,掌握全文的写作手法。 2.领会作品蕴涵的深刻寓意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3.能就课文展开探究,思考生命的意义所在。 4.反思现代文明的利与弊。
作品名为《懒惰哲学趣话》,它实际上是两种人生 观、两种价值取向的对话和碰撞,但又丝毫没有僵硬的 哲学概念和空陌生的人邂逅,闲聊,谈话的 主题涉及渔夫的生存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次灾难。伯尔 亲身经历过二战,对二战的残酷和破坏性深有体会,这 些经历和感受都启发了他的创作。或许在他看来,人 类浩劫的发生原因,就在于社会奋斗的终极意义的丧 失。少数战争狂人不正是希望借助战争来“一劳永 逸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吗?假如这些人的思路仅限 于个人生活的领域,那么它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 非,但放到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民族的领域,却是十分有 害的。《懒惰哲学趣话》一文就是针对这一现实状 况而写的一篇抒情哲理性散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泊着( bó ) 寒伧( chen ) 湛蓝( zhàn ) 殷勤( yīn ) 尴尬( gà ) 吃呛( qiāng )
打盹( dǔn ) 黝黑( yǒu ) 眺览( tiào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打盹 馄饨 混沌 粮囤
惋惜 豌豆 宛如 婉转
3.辨析下面的近义词。 (1)耽误•耽搁 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耽搁:停留;拖延;耽误。 前者比后者造成的后果要严重。 辨析:①事情再忙也不要 耽搁 治病。 ②快走吧,别 耽误 了看电影。
第二,在人生态度方面差别明显。旅行者是积极的,雄心勃 勃的,显然在旅行的过程中也没有遗忘他在社会生活中孜 孜以求的东西。与其相对的是渔夫,他的生活是缓慢的、 悠闲的、自给自足的,他的人生态度是乐天知命的。 第三,两个人物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们面对同一种生活的 心态是不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绪上。比如旅游者 在听到渔夫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时,他表现出了极 度的不理解,甚至在讲述个人的人生计划时十分激动。而 渔夫却出人意料的从容,在旅游者因激动而语塞时,如对待 吃噎了的孩子般拍打他的后背。
伯尔一贯主张作家应关注现实,干预生活。他的作 品大多针砭时弊、暴露黑暗和批判现状。在艺术 技巧上,他言简意赅,善于用直观的手法塑造出栩栩 如生的人物形象,往往在冷静、朴实的白描中注入 强烈的夸张,借以渲染气氛并进行讽刺,还吸取了蒙 太奇、内心独白、闪回、联想、象征、纪实等现 代表现手段,形成独特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