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模拟试题3

遥感概论模拟试题3
遥感概论模拟试题3

遥感概论模拟试题(来源不详)

/* 愿与各位同仁交流 */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 高光谱遥感

2. 辐射通量密度

3. 红边位移

4. 大气效应

5. 直方图均衡化

6. 双线性内插

7. 栅格结构

8. 图像解译

9. 彩色变换

10. BIP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分别叙述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时间和辐射分辨率所对应的物理含义。

2. 以植被为例,叙述地物波谱特性的影响因素。

3. 在监督分类中,如何选择训练样本和提取统计信息?

4. NOAA/AVHRR技术参数及数据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混合像元对遥感应用分析的影响以及混合像元的分解方法。

2. 论述土壤水分遥感的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 遥感平台

2. 像点位移

3. 光谱分辨率

4. 距离分辨率

5. 图案

6. 灰度级分割

7. 彩色合成

8. 解译标志

9. 地表净辐射通量

10. GO模型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简述水体波谱特征及影响因素。

2. 简述地形对遥感的影响。

3. 简述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区别。

4. 什么是“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它包含哪几层涵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遥感解译过程的复杂性。

2. 论述遥感变化监测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方法。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高光谱遥感(梅安新等《遥感导论》P253;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P5)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梅安新)。

所谓高光谱、高灵敏度,指的是亭光谱分辨率的成像光谱仪,可有几十至上百个波段,波段数越多,越能充分利用处物在不同波段光谱响应特征的差别,波段取样间隔可达5~10nm(纳米)可以显示每个像元的光谱曲线,以便直接针对地物持征峰值波长的微小差异来识别物质(赵英时)。

2.辐射通量密度(P13)

辐射出射度,又称辐射通量密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发出的辐射通量,常用M表示,单位为瓦/米2(W·m-2)。

3.红边位移(P97,P371)

所谓“红边”是指红光区外叶绿素吸收减少部位(约<0.7μm)到近红外高反射肩(>0.7μm)之间,健康植物的光谱响应陡然增加(亮度增加约10倍)的这一窄条带区。研究发现,作物快成熟时,其叶绿素吸收边(即红边)向长波方向移动,即“红移”。

4.大气效应

指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气的吸收、散射、程辐射以及大气自身热辐射等方面。

5.直方图均衡化(P185)

直方图均衡化是广泛应用的非线性拉伸方法。这种算法根据原图像各亮度值出现的频率,使输出图像中亮度都有相同的频率。这种算法和其他对比度增强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住于图像中亮度根据其累积频率而重新分配。

6.双线性内插(P179)

双线性内插法是使用邻近4个点的像元值,按照其距内插点的距离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线性内插。

7.栅格结构(P289)

把工作区域按照规则的形态均匀地划分为格网矩阵而构成栅格结构。这里所说的

规则形态一般为正方形格网,也可以是三角形、六边形、矩形等格网。遥感图像的像元可以直接构成格网结构的空间数据。

8.图像解译(P166)

遥感图像的解译是通过遥感图像所提供的各种识别目标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最终达到识别目标或现象的目的。

9.彩色变换(P257)

通常是指IHS彩色变换,即将标准RGB图像有效地分离为代表空间信息的明度(I)和代表波谱信息的色别(H)、饱和度(S)。它对应于彩色百分比参数。

10.BIP (P62)

一种遥感数字图像记录格式。英文全称为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按像元顺序记录图像数据),即在一行中,按每个像元的波段顺序排列,属各波段数据间(按像元)交叉记录方式(各波段数据像元间交叉)。

6 回复:遥感概论模拟试题(来源不详)

1.遥感平台(赵英时书上没有明确答案可供参考,以下参考梅安新等《遥感导论》P46)

遥感平台(Platform)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2.像点位移(P69)

摄影图像多为地面中心投影,即反射光线通过固定点(相机物镜中心)投射到投影面上。地面常有起伏,物体多有高度,像片又有倾斜(近似垂直、倾角小于3°),则导致地物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点(像点)与实际位置对应点发生偏移,称为像点位移。

3.光谱分辨率(P40)

遥感信息的多波段特性,多用光谱分辨率来描述。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4.距离分辨率(P145)

距离分辨率(又称射向、横向或侧向分辨率),是指沿距离向可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其计算式为

R=τC/2cosβ

式中:τ为脉冲持续时间;C为光速;β为雷达天线俯角。

(注:许多书上称τ为脉冲长度或脉冲宽度,这是错误的。因为脉冲长度是微波信号的物理长度,为光速(C)和发射持续时间(τ)的乘积(参见郭华东等著《雷达对地观测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0,P14)。脉冲长度的单位为米,而脉冲持续时间τ的单位为秒,两者物理含义并不相同。)

5.图案(P168)

图案(Pattern),即图型结构,指个体目标重复排列的空间形式。它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持征。

6.灰度级分割(P184)

灰度级分割是将图像的亮度值划分成一系列用户指定的间隔(或段),并将每一个间隔范围内的不同的亮度值显示为相同的值

7.彩色合成(P257)

通常是指RGB彩色合成,即指定3个不同类型的图像(如3个波段图像),分别赋予RGB三原色进行彩色合成,生成一幅彩色合成图像。它可以通过一般介质如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加以显示。

8.解译标志(P169)

解译标志是指在遥感图像上能具体反映和判别地物或现象的影像特征。根据8个解译要素的综合,结合摄影时间、季节、图像的种类、比例尺、地理区域和研究对象等*可以整理出不同目标在该图像上所持有的表现形式。即建立识别目标所依据的影像持征——解译标志。

9.地表净辐射通量(P431)

地表净辐射通量(net radiation),又称辐射平衡(radiation balance)或辐射差额(radiation budget),它指地表面净得的短波辐射与长波辐射之和。即指地表辐射能量收支的差额。它是地表面能量、动量、水分输送与交换过程中的主要能源。

10.GO模型(P318)

几何光学模型把几何光学理论与模型引入到植被的BRDF研究中。它主要考虑地物的宏观几何结构,把地面目标假定为具有已知几何形状和光学性质、按一定方式排列的几何体。通过分析这些几何体对光线的截获和遮阴及地表面的反射来确定植冠的方向反射。几何光学模型基于“景合成模型”,即在观测视场内,分为阳光承照面与阴影两个基本部分。它们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承照植被、承照地面、阴影植被、阴影地面4个分量。这4个分量是随着太阳角与观察角的变化而变化,而观测结果则是这4个分量亮度的面积加权和

空间光学遥感仪器的十项主要技术指标浅析

空间光学遥感仪器的十项主要技术指标浅析 空间光学是利用航天飞机、卫星、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空间飞行器,利用光学手段对目标进行遥感观测和探测的科学技术领域。主要手段是把光波作为信息的载体收集、储存、传递、处理和辨认目标信息的光学遥感技术。 空间光学的优势有很多,一是对地观测优势,空间光学可以对地球环绕观测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对地表成非常清晰的像,对于大气观测,灾害预报,环境监测,资源探测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二是太空没有国界的限制,地表100公里以上的区域还是一片各方都可以涉足的无主之地。三是对外观测,过去人们曾经建过很多地面望远镜,但是地面望远镜受到大气扰动的影响,达不到望远镜的衍射极限分辨率。空间望远镜处于真空环境下,受到大气扰动小,更有利于达到望远镜的衍射极限分辨率。 空间光学遥感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以下几项: 1)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者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响分辨地面目标细节的指标。空间分辨率所表示的尺寸、大小,在图像上是离散的、独立的,它反映了图像的空间详细程度。空间分辨率越高,其识别物体的能力越强。 目前的空间遥感仪器基本上都是采用CCD或者CMOS作为探测器收集信息的,如果地面分辨率为1m,意味着CCD的一个像元对应地面宽度是1m。 空间分辨率示意图(资料来源:上帝之眼) 2)调制传递函数MTF 从信息角度来看,光学系统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输出的信息相对于输入的信息肯定会丢失一部分。我们常常使用对比度来表征这种信息,即MTF=(输出图像的对比度)/(输入图像的对比度),由于输出图像的对比度总是小于输入图像,所以MTF总是处于0-1之间。再根据不同的空间频率,即可获得系统的MTF图。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配套模拟试题(一)【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配套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在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设计”相似的概念是“_______”。作为中国古代美术及建筑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一直为古代艺术家和理论家所讨论。 【答案】经营 【解析】“经营”与“造物”都是古代汉语中与“设计”相似的概念,如《诗经·小雅·北山》中就有“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这样的诗句。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造纸术、______、指南针和_______。 【答案】印刷术;火药 【解析】造纸术是由东汉蔡伦发明并改进的古代重要技术之一。火药发明于隋唐时期,始于道家炼丹术。印刷术源自南北朝时期的雕版印刷,经宋代毕昇改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又称“司南”,始于战国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1953年,德国建立了______,这是战后欧洲最重要的设计学院。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把现代设计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培养科学型的设计师。 【答案】乌尔姆设计学院 【解析】乌尔姆设计学院于1955年正式招生,被称为“新包豪斯”。学院旨在通过建

立一个基于社会学、符号学和政治参与的新设计科学来弘扬包豪斯人道主义精神,反思现代工业社会中美学和设计的社会意义。 4.通过对大量的设计现象的综合、移置、杂交、选择、去伪存真、劣败优胜,得出最佳设计思考结果,最终成为创意性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是_______。 【答案】对比设计方法 【解析】对比设计方法是设计程序中的一种重要实践方法,是指通过综合、移置、杂交现有的大量设计现象,去劣存优,得出最佳创意性设计方案的过程。 5.古代埃及建筑的伟大杰作是作为国王陵墓的_______。 【答案】金字塔 【解析】古埃及国王又称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被视为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这些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而被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最伟大的建筑杰作,是法老权力的象征。 6.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高迪,他设计的______以怪异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侵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但在他一生所有的设计当中,最重要的而且最终没有完成的是_______。 【答案】米拉公寓;圣家族大教堂 【解析】米拉公寓建于1906~1912年间,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圣家族大教堂是高迪的毕生代表作,教堂主体以自然为灵感,细长的线条是主要特色,圆顶和内部结构则显示出新生风格,是自然建筑的典型代表。

设计概论模拟考试试题一答案

设计概论模拟考试试题 一答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立者是(A)。 A.沃特·格罗皮乌斯(法格斯工厂、包豪斯校舍) B.米斯·凡·德·罗(西格拉姆大厦,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 C.威廉·莫里斯(红屋、艺术与工艺运动代表) D.维克多·巴巴纳克(绿色设计的思想《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2.朗香教堂的设计者是(D)。 A.埃罗·沙里宁(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B.安东尼·高迪(圣家族大教堂) C.弗兰克·赖特(流水别墅) D.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现代主义批评理论) 3.第一家由设计师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的机构或设计事务所是(B)。 A.思九生洋行(20世纪初上海重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B.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商行(威廉·莫里斯) C.美国SOM设计事务所 D.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 4.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是(A)。

A.厄尔(汽车设计之父、通用企业设计师) B.彼得·贝伦斯(通用电器公司艺术顾问,最早的企业设计师) C.雷蒙德·罗维(美国工业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流线型设计、高度商业化) D.尼佐里 5.设计思维是(B)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 A.灵感 B.科学 C.逆向 D.形象 6.我们可以把人类文化分为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和(D)三部分。 A.消费文化 B.组织文化 C.企业文化 D.行为文化(制度层面的文化) 7.“流水别墅”是(C)的代表作品。 A.文丘里(文丘里母亲住宅,又称栗子山别墅) B.密斯·凡·德·罗 C.弗兰克·赖特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遥感导论复习总结

1. 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2.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3. 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4. 大气散射:大气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5.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 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7. 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8. 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9. 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差。 10. 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11.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想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12.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3. 电磁辐射的性质:是横波;在真空以光速传播;电磁波具有玻粒二象性;满足fλ=c E=hf 14.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的特性: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5.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为蓝光波长段,散射强度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这种现象在日出和日落时更为明显,因为这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在过长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余的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也就是说,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的条件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如云、雾粒子直径虽然与红外波长接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的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大很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相同,所以人们看到云雾呈现白色。 16. 0.3~1.3μm,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1.5~1.8和2.0~3.5.近、中红外波段。3.5~5.5中红外波段。8~14远红外波段。0.8~2.5微波波段。 17. 亮度温度:衡量地物辐射特征的重要指标。指当物体的辐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的辐射功率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该物体的亮度温度。 18. 同物异谱:是指一种地物对应几种不同的光谱特征(有周围环境,时相上的原因)例如坡度,破向,密度,季,相,覆盖度以及地物的组合方式。 异物同谱: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相同的波谱特征。 19. 气象卫星的特点:(1)轨道,有低轨和高轨两种,运行中每条轨道都要经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上空。优点:每天对全球扫描两遍,获取全球气象资料,得全球大气变化宏观资料;缺点:对一定特定区域一天只能观测2次,不能取得连续变化观测。 (2)短周期重复观测(3)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4)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20. 摄影机分类:分幅式摄影机、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数码摄影机。 21.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①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没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遥感平台高度)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度H和焦距f有关。②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比例尺有显著的变化。 ③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版,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 22. 像点位移的特征:①位移量与地形高差h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②位移量与像主点的距离r成正比。即距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③位移量与摄影高度成反比。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引起的位移量就越小。 23. 微波遥感的特点: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对某一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立者是()。 A.沃特·格罗皮乌斯 B.米斯·凡·德·罗 C.威廉·莫里斯 D.维克多·巴巴纳克 2.朗香教堂的设计者是()。 A.埃罗·沙里宁 B.安东尼·高迪 C.弗兰克·赖特 D.勒·柯布西耶 3.第一家由设计师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的机构或设计事务所是()。 A.思九生洋行 B.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商行 C.美国SOM设计事务所 D.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 4.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是()。 A.厄尔 B.彼得·贝伦斯 C.雷蒙德·罗维 D.尼佐里 5.设计思维是()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 A.灵感 B.科学 C.逆向 D.形象 6.我们可以把人类文化分为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和()三部分。 A.消费文化 B.组织文化 C.企业文化 D.行为文化 7.“流水别墅”是()的代表作品。 A.文丘里 B.密斯·凡·德·罗 C.弗兰克·赖特 D.贝聿铭 8.“形式依随功能”是()提出的功能主义基本原则。 A.威廉·莫里斯 B.萨利文 C.柯布西耶 D.维克多·巴巴纳克 9.()在其设计理论著作《走向新建筑》中,将现代主义的重要性扩展到了城市规划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 A.柯布西耶 B.文丘里 C.约翰·拉斯金 D.格罗皮乌斯 10.“技术美”的本质在于()。 A.真 B.善 C.美 D.爱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包括()。 A.环境设计 B.产品设计 C.视觉传达设计 D.染织服装设计 E.非物质设计 2.从性质上,线条可以分为()。 A.实际的线 B.隐藏的线 C.精神的线 D.直线 E.曲线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概论复习题(1)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

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 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_地表反 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 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 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中科院(国科大)2016年843遥感概论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法、初试经验总结

中科院849遥感概论复习方法 1、专业课该怎样复习?(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中科院遥感考研指定参考书为赵英时版《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和梅安新版《遥感导论》。通过对历年真题分析,出题基本都来自于它所指定的这两本书。所以我们不再推荐其他遥感书籍。另外遥感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建议大家多上机,如果没条件,可以利用本中心提供的课件和ESRI培训资料中数据,以便加深理解。此外还应关注遥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等相关宏观问题。另外在复习方面,我们始终认为遥感是门科学,虽学校不同,可能考查点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容是不变的。原因有二,第一,有些人会认为,考研就是考查的大家的科研能力,所以出题方面,就以题目偏、怪为主。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老师是招研究生,但短短的一个试卷,是看不出大家是否具有科研能力的,并且题目还要保证有一定的通过率,所以老师一般都以考查该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学科能力为主;第二,学校不同,学校里面不同老师研究方向不同,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出题也是以个人爱好为主,所有的学校大部分都是考查的对该科目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而同一个科目,可能会有不同的参考书,这方面,要改变大家一个观念,就是不要觉得指定了参考书,所有的内容都来自该书本,不同的参考书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该科目进行论述,所以,如果有时间,建议大家多看该科目相关的参考书,特别是该科目经典的参考书。基于此,我们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复习的时候,应多看几本相关书籍;第二,其他学校该科目的真题答案也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在附录部分,对该科目中特别重要的概念、相关理论、技术前沿、未来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补充,以便让资料更为全面,建议大家要掌握。 2、完整的专业课复习流程(结合资料)(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第一遍复习,结合书本和资料的笔记部分进行复习,书本在细节方面比较详细,但笔记在考

自由曲面在空间光学的应用

自由曲面在空间光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生活中,自由曲面(Free-form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汽车车身、飞机机翼和轮船船体的曲线和曲面都是自由曲面。到底什么是自由曲面?简单来讲,在工业上我们认为就是不能用初等解析函数完全清楚的表达全部形状,需要构造新的函数来进行研究;在光学系统中,光学自由曲面没有严格确切的定义,通常是指无法用球面或者非球面系数来 表示的光学曲面,主要是指非旋转对称的曲面或者只能用参数向量来表示的曲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打印机、复印机以及彩色CRT中都会用到光学自由曲面。鉴于光学自由曲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以下就自由曲面在空间光学方面的情况进 行了调研。 一、自由曲面简介 光学自由曲面没有严格确切的定义,通常指无法用球面或者非球面系数来表示的光学曲 面,主要是指非旋转对称的曲面或者只能用参数向量来表示的曲面。光学自由曲面已经渗透 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如能改善人类视觉质量的渐进多焦点眼镜,就是自由曲面技术在 眼用光学镜片中的成功应用。 自由曲面光学镜片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形成的曲面;二是人工形成的曲面。人工形成 的自由曲面又分为一次成型和加工成型两种形式。 二、自由曲面运用的原因 空间遥感光学系统是在离地200km (低轨卫星)以上的轨道对地面目标或空间目标进行光学信息获取,具有遥感成像距离远的特点。如何在几百公里遥感距离下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同时保证较宽的成像幅宽是推动空间遥感光学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是决定空间相机地面像元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F/#的 前提下,入瞳直径越大,空间相机地面像元分辨率越高。但入瞳直径的增加,意味着所有与 孔径相关的像差增加。受空间环境中力学、热学、压力等因素的制约,当入瞳直径增大到一 定程度(通常200 mm以上),光学系统一般采用反射式或折反射式方案。为了简化光学系统形式,仅采用球面镜是无法平衡由于入瞳直径增加而剧增的像差,然而通过运用自由曲面 的应用,可以解决像差增大的问题。由于自由曲面光学元件具有非对称结构形式,能够提供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答案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 2013.9.17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立者是(A)。 A.沃特·格罗皮乌斯(法格斯工厂、包豪斯校舍) B.米斯·凡·德·罗(西格拉姆大厦,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 C.威廉·莫里斯(红屋、艺术与工艺运动代表) D.维克多·巴巴纳克(绿色设计的思想《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2.朗香教堂的设计者是(D)。 A.埃罗·沙里宁(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B.安东尼·高迪(圣家族大教堂) C.弗兰克·赖特(流水别墅) D.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现代主义批评理论) 3.第一家由设计师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的机构或设计事务所是(B)。 A.思九生洋行(20世纪初上海重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B.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商行(威廉·莫里斯) C.美国SOM设计事务所 D.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 4.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是(A)。 A.厄尔(汽车设计之父、通用企业设计师) B.彼得·贝伦斯(通用电器公司艺术顾问,最早的企业设计师) C.雷蒙德·罗维(美国工业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流线型设计、高度商业化) D.尼佐里 5.设计思维是(B)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 A.灵感 B.科学 C.逆向 D.形象

6.我们可以把人类文化分为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和(D)三部分。 A.消费文化 B.组织文化 C.企业文化 D.行为文化(制度层面的文化) 7.“流水别墅”是(C)的代表作品。 A.文丘里(文丘里母亲住宅,又称栗子山别墅) B.密斯·凡·德·罗 C.弗兰克·赖特 D.贝聿铭(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 8.“形式依随功能”是(B)提出的功能主义基本原则。 A.威廉·莫里斯(红屋、艺术与工艺运动代表) B.萨利文(《从艺术观点看待高层市政建筑》、功能主义基本原则) C.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现代主义批评理论) D.维克多·巴巴纳克(绿色设计的思想、《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9.(A)在其设计理论著作《走向新建筑》中,将现代主义的重要性扩展到了城市规划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 A.柯布西耶 B.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少则令人生厌) C.约翰·拉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工艺美术运动理论基础) D.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长) 10.“技术美”的本质在于(A)。 A.真 B.善 C.美 D.爱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包括(ABCDE)。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与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遥感导论》教案.doc

1 单波段摄影像片的解译 (1) 可见光黑白像片和黑白红外像片的解译 (2) 彩色像片与彩红外像片的解译 2 多光谱扫描图像的解译 (1) 多光谱扫描图像的特点 (2) 多光谱扫描图像的解译方法 3 热红外图像的解译 4 雷达图像的解译 (1) 雷达图像的解译要素及其特点 (2) 雷达图像的处理3 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3) 典型地物的散射特征与图像解译 第八章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一、章节教案 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回顾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表示方法; (2)掌握数字图像分类原理、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具体方法及两种分类方法的区别; (3)了解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 (4)了解基于知识的分类、面向对象的分类、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糊分类等分类方法的原理与过程; (5)掌握遥感图形分类结果的误差与精度评价方法。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监督分类(2学时) 第三节非监督分类(2学时) 第四节其他分类方法(2学时) 第五节误差与精度评价(2学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表示方法、数字图像分类原理、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遥感图像分类的其他先进方法。 难点: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利用ENVI软件和Landsat数据进行演示。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式(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重培养从的软件操作能力。 6.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 《遥感技术基础与应用》,张安定等,科学出版社,2014。 《遥感导论》,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遥感概论》,彭望碌主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遥感概论》修订版,吕国楷、洪启旺、郝允充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7.思考题和习题 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二、每课时单元教案 1.教学时数 2学时 2.教学方式(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 3.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4.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 5.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是对给定的遥感图像上所有像元的地表属性进行识别归类的过程。 1.图像分类的物理基础 遥感图像是传感器记录地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的结果,遥感图像中像元的亮度是地物发射或反射光谱特征的反映。 同一类地物在同一波段的遥感图像上应该表现为相同的亮度,在同一图像的多个波段上呈现出相同的亮度变化规律。 不同的地物在同一波段图像上一般表现出互不相同的亮度,在同一图像的多个波段上呈现出各异的亮度变化规律。 在特征空间中?同一地物将会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点簇?多类地物会形成多个点簇。 2.特征变量与特征提取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答案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答 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设计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立者是(A)。 A.沃特·格罗皮乌斯(法格斯工厂、包豪斯校舍) B.米斯·凡·德·罗(西格拉姆大厦,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 C.威廉·莫里斯(红屋、艺术与工艺运动代表) D.维克多·巴巴纳克(绿色设计的思想《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2.朗香教堂的设计者是(D)。 A.埃罗·沙里宁(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B.安东尼·高迪(圣家族大教堂) C.弗兰克·赖特(流水别墅) D.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现代主义批评理论) 3.第一家由设计师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的机构或设计事务所是(B)。 A.思九生洋行(20世纪初上海重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B.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商行(威廉·莫里斯) C.美国SOM设计事务所 D.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 4.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是(A)。

A.厄尔(汽车设计之父、通用企业设计师) B.彼得·贝伦斯(通用电器公司艺术顾问,最早的企业设计师) C.雷蒙德·罗维(美国工业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流线型设计、高度商业化) D.尼佐里 5.设计思维是(B)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 A.灵感 B.科学 C.逆向 D.形象 6.我们可以把人类文化分为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和(D)三部分。 A.消费文化 B.组织文化 C.企业文化 D.行为文化(制度层面的文化) 7.“流水别墅”是(C)的代表作品。 A.文丘里(文丘里母亲住宅,又称栗子山别墅) B.密斯·凡·德·罗 C.弗兰克·赖特 D.贝聿铭(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

遥感概论试卷及答案2套及考试要点

遥感概论(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遥感 2.地物光谱特性曲线 3.光谱分辨率 4.标准假彩色图象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5467151.html,ndsat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是散射与吸收,散射会降低遥感图象的质量。 ? 2 遥感图象的解译是从遥感图象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目前遥感图象信息提取的方法主要是目视解译,这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和遥感应用的一项基本技能。 ? 3 随着悬浮泥沙含量的加大,可见光对水体的透射能力减弱,反射能力加强。 ? 4 植被的光谱曲线最大反射值在绿波段,因此我们观察到的自然界植被为绿色的。? 5 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

? 6 陆地卫星Landsat,1972年发射第一颗,已连续31年为人类提供陆地卫星图象,共发射了7颗,产品有MSS,TM,ETM,属于中高度、长寿命的卫星。 ?7 TM1对水体有一定的透视能力,能判读出水下地形; ?8 TM123波段分别赋予RGB三个颜色通道合成的彩色图象就是真彩色合成. ?9 陆地卫星成象时的地面采样大小,在图象上就称为象元,是构成图象的最小成象单元。 ?10 TM1、TM2、TM3、TM4、TM5、TM7波段的图象象元大小为20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电磁波谱中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2.电磁波谱中近红外波长范围是。 3.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是,他的的分辨率 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5467151.html,ndsat卫星所携带的传感器对地面的采样大小分别是:MSS4-7为, ETM1-ETM5、ETM7为,ETM6 ,ETM-PAN 波段为。 5.数字图象的计算机分类主要有两种,即和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航空象片判读的方法有那些? 2.分析彩红外航片上建筑物的信息提取方法? 3.植被的光谱特性曲线的特点(可用图示说明)

遥感简答题

二、简答题 1、请说明遥感数据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和作用 2、简述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分类过程和分类效果的步骤和二者的区别 3、简述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的主要过程和影像几何校正精度的主要因素 4、请说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特点和优势 5、请说明雷达影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简述雷达影像距离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的特点及决定这两个分辨率的因素 雷达图像在距离方向的亮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根据雷达遥感的原理,说明典型的侧视雷达遥感图像中湖泊、土壤和城市的特征 地形的影响在雷达图像中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原理 6、(论述题)根据典型地物的电磁波反射特征,说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为什么能够突出反映植被的特征 简述植被指数的影响因素 绿色叶子的光谱反射0.4~2μm,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影响 7、请说明基于误差矩阵的遥感数据分类精度评价中,影响精度评价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请说明误差矩阵方法对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进行评价的基本步骤 8、请说明遥感影像线性对比度拉伸和直方图均衡化在原理和效果上的异同 9、从专题信息提取的角度,请说明是不是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越高越好,并解释其原因。 101:00和夜间凌 晨4:00的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色调的变化 11、请说明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观测到的反射率是否会有变化,如果有,是哪些因素导 12、简述遥感数据辐射畸变的主要因素 13、请说明影像遥感观测植被冠层BRDF的主要因素 14、简述K-T变换及其结果所反映的信息 15、在光学遥感中,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有哪些 请说明光学遥感传感器成像过程中接收的信号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影响信号强度因素

16、简要说明微波遥感的主要传感器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17、假设某黑体的温度为290K请计算该黑体最强辐射所对应的波长 18、请说明标准假彩色合成的多光谱影像中典型植被和水体的颜色,并解释其原理 19、简述遥感图像解译中的主要要素 20、 21、BSQ 22、简述可能会影响到航空相片比例尺的因素。 简述航空摄影遥感中制定飞行计划时要考虑的几何参数 23、简述二向性反射率分布函数和二向反射因子的区别 24、简述推扫式扫描仪的成像原理 25、图象融合有哪些关键技术 26、在遥感常用的波段中,所接收的主要电磁波辐射源有哪些,这些电磁波分别携带地 27、天空晴朗时,对于0.4~14μm的所有波长,在野外利用不同波段的遥感设备观测理 28、要提取山体背阴处的地表信息,相比中下,采用TM数据的近红外波段还是蓝色波 应用陆地卫星TM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解释制图的方法与步骤 试述陆地卫星TM的波段划分几个波段的应用 29、20 30、简述地形的表示方法 31、

设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设计概论(01D01) 、单选题 1、中国明式硬木家具,利用本色的木质肌理成为一种天然的装饰。从装饰的现象看,这是一种()装饰。 A.被动性 C.技巧性 参考答案:D B.主动性 D.智慧性 2、德国工业联盟是在吸取英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A.工艺美术运动 C.现代艺术运动 参考答案:A B.新艺术运动 D.工业革命运动 3、现代室内设计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和通风的问题。 A.装饰

C.采光 参考答案:C B.结构 D.家具 4、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装饰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是 A.弗兰克·赖特 C.路易斯·沙利文B.勒·柯布西耶 D.彼得·贝伦斯参考答案:C 5、利用直观的图像和表格来说明设计的意图,这是一种()的设计方法。 A.优选法 C.离散法 参考答案:D B.逻辑法 D.形象法 6、现代主义首先从()开始。

A.平面 C.服装参考答案:D B.手工艺 D.建筑 7、利用名人效应做广告,这是设计方法的一()构思 A.反方向 C.正价值参考答案:B B.正方向 D.逆反思 8、以下属于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是 A.帝国大厦 C.苏州博物馆 参考答案:BB.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D.流水别墅

9、商周文化中,()作为一种代表,是设计从物化融于文化的证明 A.鼎 C.欹器 参考答案:A 10、法国罗浮宫“水晶金字塔”的设计者是 A.雷姆·库哈斯 C.弗兰克·盖瑞 参考答案:D 二、多选题 11、以下属于爱迪生的设计的有() A:电灯 C:电报 E:缝纫机 参考答案:ACD

12、艺术设计的特征包括() A:被动性和主动性 C:产品性和科学性B.长信宫灯D.木马流车 B.赫尔佐格 D.贝聿铭 B:电话 D:留声机 B:创意性和图形性 D:工艺性和市场性 E:选择性和稳定性 参考答案:BCD 13、设计方法可大致归纳为() A:分析法 C:离散法 E:逻辑法 参考答案:BCDE

2013考研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黑体:黑体概念是理解热辐射的基础。黑体被定义为完全的吸收体和发射体。它吸收和重新发射它所接收到的所有能量(没有反射)。它的吸收率和发射率均为1。也就是说,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能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的物体称为黑体。 灰体: 太阳辐射:太阳是一个电磁辐射源,是遥感的主要能源。作为一个炽热气体球的太阳.其中心温度15 x 106K,表而温度约6000 K。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3.826 x lO26W,太阳表而的辐射出射度为6.284 x 10W m-2。太阳的辐射波谱从X 射线一直延伸到无线电波,是个综合波谱。 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其数值为1.36x 2护w.m-z。此值实际为大气圈外太阳光的光谱辐照度在全波段范围内的积分值。D是以日地平均距离为单位的日地之间的距离o B是太阳天顶角(与法线的夹角)。当B为某地正午时分太阳天顶角时,.E为到达某地的最大地面辐照度Em。二。地面接收的太阳辐照度与太阳夭顶角有关。在忽略大气损失的情况下,可近似认为地面辐照度E与cosB成正比。之n}oosB 式中;£。是太阳常数,一个描述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物理量。 地球辐射:地球辐射可分为短波辐射(0.3一2. Sam)及长波辐射(6}m以上)。图1.7显示地球的短波辐射以地球表面对太阳的反射为主,地球自身的热辐射可忽略不计。地球的长波辐射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在这区域内太阳辐照的影响极小。介子两者之间的中红外波段(2.5---6}em)太阳辐射和热辐射的影响均有,不能忽略。对于地球的短波辐射的反射辐射而言,其辐射亮度与太阳辐照度及地物反射率有关。 黑体辐射: 电磁波谱:电磁波谱是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来划分的。它包括从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Y射线、宇宙射线等。波谱区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物理定义,因而界线并非严格、固定,是一种相互渗透的过渡关系。遥感所利用的电磁波谱范围主要是紫外UV(0.3- D.38um)一可见光VIS(0.38--0. 74um)一近红外NIR (0.74一1. 3,um)一短波红外SWIR (1.3一3um)一中红外(3--6um)一远红外FIR ( 6 - 15um)一微波MW { lmm - lm)。其中紫外一远红外(0.3一15um)为光学波段,它又包括紫外一短波红 外的反射波段(0.3一3um}及发射红外波段((3一l5um)。前者,遥感器所接收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和地面物体的反射辐射,其中的紫外一近红外波段(0 . 3 --0. 9um)又称摄影波段,可用之直接摄影成像,只是紫外〔UV)容易被大气吸收与散射,遥感用得不多;后者,遥感器所接收的能量主要来自地面物体自身的发射辐射,它直接与热有关,所以又被称为热红外波段。当然它也接收部分的太阳辐射和地物的反射辐射。其中6.0-8.Oum由于水汽的强吸收而非大气窗口,遥感难以利用。 地物的光谱特性:地物的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特征是随波长而变化的。 因此人们往往以波谱曲线的形式表示,简称地物波谱。地物波谱可以通过各种光谱测量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光谱仪、摄谱仪、光谱辐射计等,经实验室或野外测得。植物、土壤光谱为例说明典型地物波谱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水体的光谱特征 光谱特性曲线: 微波遥感: 斯特落一玻耳兹曼( Stefan-Boltzmann)定律:任一物体辐射能量的大小是物体表面温度的函数。斯一玻定律表达了物体的这一性质。此定律将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 M( T)=δT4 式中:M(T)为黑体表面发射的总能量,即总辐射出射度(瓦/米2. W.m-2) δ为斯-玻常数,取值5 . 6697 x 10 -8「瓦/(米2·开4), W.m-2.K-4; T为发射体的热力学温度(开,K).此式表明,物体发射的总能量与物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随着温度的增加,辐射能增加是很迅速的。当黑体温度增高1倍时,其总辐射出射度将增为原来的16倍。在这里我们仅强调黑体的发射能量是温度的函数。 维恩( Wien's)位移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描述了物体辐射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 λmax=A/T 式中: λmax为辐射张度最大的波长,单位为微米(um};A为常数,取值为2898微米·开(um.K);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K).此式表明,黑体最大辐射强度所对应的波长λmax与黑体的绝对温度T成反比。如当对一块铁加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铁块的逐渐变热铁块的颜色也从暗红~橙~黄~自色.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