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鞠躬)

我是报考小学数学教师的11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工具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工具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资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4、教学难点: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因此,本课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交流合作法。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几个教学环节:

(一)、制造冲突,引入课题

1、出示口算题,要求30秒钟内完成。

3×2 14+6 36÷3 15×6 210÷21 1354×367

2、师:1354×367这么大的数目的计算,要在30秒内算完,你们感到怎样呢

3、引入计算器,揭示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当学生遇到“ 1354×367”时,由于数目大无法用常规的计算方法在短时内完成,这时学生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困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出计算器。)二、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让学生来介绍一下手里的计算器。

(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这里考虑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因此,课上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这样,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那计算器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让学生说说他们课前已收集到的资料。

1、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

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觉体会。

接着提问:现在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让学生感受意识到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的不方便,不能记录大数。 2、模拟算筹的创造过程。

(每个学生发五根小棒,把它当成算筹)

正是由于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的缺点,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算筹”。通过学生自己想了解关于算筹的哪些知识,一步一步用小棒来了解如何用算筹计数。接着提问:那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

让学生意识到容易混乱,继而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继而引出慢慢地人们就用算盘取代了算筹。

(学生在创造交流中了解算筹,两次创造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

感受我国古老的文明。)

3、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

小组研究,集体汇报: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关于算盘的相关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上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

(四)、实践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谈谈遇到的问题最后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找出规律,并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及依据,确认发现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作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体验计算器的有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五)、总结提升

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计算器

各位评委老师们,以上就是我对“计算工具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说明,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请大家指导。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胡明权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具:算盘、计算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介绍算筹: 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 二、新授: (一)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略)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用算筹表示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由来和特点。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 (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3、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

《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工具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 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6页全部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2、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用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案模板四篇“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 26×39= 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 22-25页及相关内容。 目标确立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 2、 教材分析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将身边 的只管感知和操作作为基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目标: 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 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 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过程: 、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 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 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 (课件出 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 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 子,一般长为13?14 cm ,径粗0. 2?0. 3 cm ,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 础,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 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

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中国数字: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3.课件出示 中国数宇:I til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 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 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 式和纵式图)。 12 3 4 5 6 7 8 9 探式:I HI HE皿脚T rr nr W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 29), 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 说课稿

《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全部内容 二、编写意图:“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 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战士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三、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让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外部结构及常用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的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 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再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或较繁的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计算器的应用场合,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的普遍性。) 2.合作学习,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设计意图:这里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学生基本会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 接着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及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试一试 765+469589×7641600÷128765+496-296816÷68×27 1.10月1日,西山景区接待客7358人,每人交纳门票费35元,这一天的门票收入有多少元? 2.1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8 计算工具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材第23~2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算方法。 2.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教具学具 课件、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 老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们同家人在超市里买了生活或学习用品后,去结账时,结账处的收银员是怎样给你们算账的呢?(利用计算器来算账)用计算器来算账有什么好处呢?(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减少了排队时间) 想一想:什么地方、哪些行业的人员会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呢?(餐馆、银行、火车站售票处等地方,会计、审计、售货员等人员) 2.了解学生调查的情况。(“调查”的作业提前布置下去) 老师:老师昨天让你们回家调查了爸爸、妈妈小时候商店里售货员算账时所用的工具。谁能告诉大家?(那时候,售货员算账要用算盘)算盘也是一种计算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算盘的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 人类是在生活和生产的实践活动中,开始了对数的认识,产生了记数和计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工具也在不断进步。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人们用实物或结绳、刻道来记数。 我国古代采用算筹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叫“筹算”,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算筹是我国古代的记数和计算工具,春秋时已普遍使用,一般由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用它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从算筹上看,无论纵式或横式,1~5各数都是由一个个单根累计组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同步练习 一、填空。 1、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2、算筹计数有()和()两种方法。 3、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然后再拨数。 4、算盘的两种功能:()和()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和() 6、目前,速度最快的()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7、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 二、判断。 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4、CE键是清屏键。()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6、算盘上的空档表示0.()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四、根据下图写出计算工具的名称。 ()

() () ()()() ()

答案 一、填空。 1、算筹 2、纵式横式 3、5 1 个位 4、计算计数 5、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6、计算机 二、判断。 1、× 解析: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5。 2、× 解析:算盘每颗下珠代表1。 3、√ 4、√ 5、√ 6、√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1)329000 (2)936000 (3)603900 解析:根据算盘中十珠子所表示的数,一个下珠在个位上表示1,在十位上表示10,在百位上表示100…,一个上珠个位上表示5,在十位上表示50,在百位上表示500…,同一档上的珠子表示的数之和表示该位上的数字. 四、解答题。 算盘算筹机械计算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计算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同步练习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同步练习2 【题型】选择题 【试题】1.选一选。 在计算器上,键有()的作用。 【选项】 A.消除 B.加 C.减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在计算器上,键有消除的作用。故此题选A。 【知识点】算盘的认识(119008) 【题型】选择题 【试题】2.选一选。 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用()。 【选项】 A.计算器 B.算盘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算盘主要用来计算和记数,计算器能迅速、准确地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故此题选A。【知识点】计算器的认识(119006) 【题型】选择题 【试题】3.选一选。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 【选项】 A.算盘 B.电子计算机 C.电子计算器 D.计算尺 【答案】B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器。故此题选B。 【知识点】计算器的认识(119006) 【题型】选择题 【试题】4.选一选。 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至今仍在使用。 【选项】 A.算盘 B.电子计算器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根据常识可知,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至今仍在使用。故此题选A。【知识点】算盘的认识(119008) 【题型】选择题 【试题】5.选一选。 我国古代发明的、至今仍然沿用的计算工具是()。 【选项】 A.算盘 B.计算器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我国古代发明的、至今仍然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故此题选A。 【知识点】算盘的认识(119008) 【题型】选择题 【试题】6.选一选。 ON是()键。 【选项】 A.开机 B.关机 C.消除 D.运算符号 【答案】A 【分值】3 【难度】2 【答案说明】 解答:ON是开机键。故此题选A。 【知识点】计算器的认识(119006)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太仓市实验小学黄海燕【教学内容】 结合四年级上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嵌入主题课程《全球化视野中“草根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教材分析】 本课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筹、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计算器的结构和实际应用,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科学型计算器,可以满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懂得合理使用计算器。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3.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的奇妙,感受数学的好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因为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器,它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进行加、减、乘、除会容易些。在学习储存运算键的使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子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 师:(出示:计算器)这是什么? 2.揭示课题: 师: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而计算器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1.师: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情境图及第26页例1、例2和做一做。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认识和使用计算器,教材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为契子,营造计算工具演变文化发展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安排了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经历使用计算器计算——猜想规律——计算器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学会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核心能力 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用计算器探究规律,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通过介绍计算器,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探索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名师教学课件、教具算盘、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预习课本第24~26页内容。 (2)运用互联网,查出算盘上的每个珠子表示什么数字?

(3)在算盘上拨出10572、319645、1000001、987654321这些数字,并写出它们的读法。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出示题目 第一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同学们能快速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的大数,当计算比较复杂时,可以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器。从古至今,人类都使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复杂题目计算,用计算器会比较快捷。】 2.问题探究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学生介绍知道的计算工具。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课本第23页情境图,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设计意图:从古到今完整的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认识算盘 (出示实物)你都在哪见过算盘?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介绍算盘的框、梁、档、珠子。 问题1:你知道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几?1颗下珠表示几? (出示两种算盘图)根据图示,教师介绍这两种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计算工具的认识(I)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计算工具的认识(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1. (2分)很久以前,还没有计数符号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常用的计数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刻痕计数。 2. (3分)我国最早使用并且至今仍然使用的计算工具是________。 3. (1分) (2020二下·京山期末) 算盘里一颗上珠表示________:一颗下珠表示________。 4. (7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1分)目前,速度最快的________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6. (1分)根据下图写出计算工具的名称。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④ ________ ⑤ ________ ⑥ ________ ⑦ ________ 7. (1分)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8. (2分)下面的计算工具你认识吗? ________ 9. (1分)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四年级数学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准备】 教具: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

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课时1课时 分层教学目标下限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 2.在观察和操作中,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作用、结构和记数法,了解计算器的作用、优点以及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上限目标: 3.体验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感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性教学个别化教学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 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 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 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 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3.课件出示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⒏课件出示: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解答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25 页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了解计算工具——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及其计算方法。 2、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使用计算器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 认识算盘、计算器,学会计算器的使用 点: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关 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键: 教具准备:小棒、算盘、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学前准备: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 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

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17 世纪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 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 世纪到19 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194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 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技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一)认识算盘: 1、出示算盘:(1)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专项练习卷.doc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专项练习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 得分 1 . 当今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 2 . 计算器上, +、 -、×、÷ 叫做(_________)键, AC 叫做 (_________)键。 3 .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用(________)计算。 4 . 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 5 . 电子计算器上共有9个数字键。(_____) 6 . 计算器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但是都不能用来表示分数。(_____) 7 . 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_____) 8 .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 )。 A. 算盘 B. 电子计算机 C. 电子计算器 D. 计算尺 9 . 电子计算器一般由( )、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A. 显示屏 B. 电池 C. 保护套 D. 键盘 10 . 能写会读。 写作(_____)读作(______) 写作(_____)读作(______) 评卷人得分

11 . 某数加上8,乘8,减8,除以8,最后结果等于8,这个数是多少? 12 . 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五亿零九百万三千,写作:_________≈______ 三十八亿四千零六十二万零三百五十,写作:_______≈_______ 一百零七亿六千万零七百,写作:______≈_______ 五百三十亿八千万,写作:_______≈________ 八十一亿零四百零二万,写作:________≈______ 13 .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45806400000○45086400000 (2)365799990000○365800000000 (3)5995462000○9036498000 (4)855526695000○95498775220 14 .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9875+4512= 569434-247589= 9842+5698= 586×36= 354×89= 20592÷78= 15 . 这是一张学校购买文具的收据,请填出相应的金额。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6 .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先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1×8+1=___________ 12×8+2=___________ 123×8+3=___________ 1234×8+4=___________ 12345×8+5=___________ 123456×8+6=___________ 1234567×8+7=__________ 12345678×8+8=__________ 123456789×8+9=__________ 17 . 想一想,算一算,填一填,再用计算器验算。 (1)965+966+967+968+969 =(_____)×(_____) =(_____) (2) 886+888 + 890+892 + 894+ 896 =(_____)×(_____) =(_____)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算方法。 2.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教学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们同家人在那买了生活和学习用品后,兴高采烈地去结帐时,结帐处的阿姨是怎样给你们算帐的呢?用计算器算帐有什么好处吗?想一想,什么土地方,哪些行业的人员会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呢? 2、了解学生调查的情况。(调查作业提前布置) 教师:昨天让大家回家调查发结帐时所用到的工具。谁能给大家说说。 算盘也是一种计算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算盘的知识呢? 二、探究新知 1、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 (课件简单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 2、珠算 (1)介绍珠算 用算盘作为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珠算。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计算实践中,首创的一门科学的计算技术,是我国珍贵的历史产物之一。据记载,十五世纪初期,珠算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先后流传到朝鲜、日本、韩国等邻邦,成为东亚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2)认识算盘 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梁、档、框、顶珠、上珠、下珠、底珠。 3、算盘的计数方法。

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计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做个位,定位是有算盘计数的特殊要求,再从个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等与整数的数位顺序一致。使用算盘时,只有把算珠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盘上有数,算珠都靠框时,表示没有数。 说明:“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一个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一个上珠和五个下珠表示,也不用两个上珠表示,而用十位上的一个下珠表示,这一点与十进制计数法是一致的。 4、珠算拨珠方法 用拇指拨上1、2、3、4、 用食指拨去世、2、3、4、 用中指拨上5,拨去5 用拇指和中指联合拨上6、7、8、9,再有食指和中指同时拨去6、7、8、9。 5、了解计算器的知识 (1)了解计算器的外观 (2)说说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计算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 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 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谁 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 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 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 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 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 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 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 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 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 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 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 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 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 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教学设计问题提出 “用计算器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大数的认识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并借助计算器来探索有关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的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再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或较繁的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计算器的应用场合,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的普遍性。) 二、合作学习,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这里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