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学习价值点疏堂论书

礼器碑学习价值点疏堂论书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立。《礼器碑》为圆首碑,碑身高1.5米,宽0.73米,厚0.2米。

《礼器碑》四面皆刻有文字。碑文记述了鲁相韩敕优免孔子舅族颜氏和妻族并官氏邑中繇发、造作孔庙礼器、修饰孔子宅庙、制作两车的功绩。碑阳末3行及碑阴、两侧刻有捐资立石的官吏104人姓名及捐款钱数。无撰书人姓名。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后世对此碑评价极高,历来被金石家、书法家奉为隶书楷模,书法价值很高。是汉代隶书碑刻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与《乙瑛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碑。

《礼器碑》碑阳的部分,结字端庄,章法处理较为规律,纵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充分展现了和谐、端庄、秀美的整体特征,堪为《礼器碑》风格的代表,故入手应从碑阳始。

碑阴部分往往是纵有序、横无列,行与行之间有一定间距,字距参差不齐,富于流动感,通篇自然灵动,富有生气,亦有其独特的价值。其用笔奔放飘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统一,横列的法则也被打破,抒情

性极强,在整个书意上倾注了书家更多的主体精神与气质,因而碑阴也是临习中不可忽视的。

碑刻内容

碑阳

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馑思,叹卬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历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苻,钟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

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九头,以升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逴越绝思。修造礼乐,胡辇器用,存古旧宇,殷勤宅庙,朝车威熹,出诚造更,

漆不水解,工不争贾。深除玄污,水通四注。礼器升堂,天雨降澍。百姓和,举国蒙庆。神灵佑诚,竭敬之报。天与厥福,永享牟寿。上极华紫,旁伎皇代。刊石表铭,与乾运耀。长期荡荡,于盛复授。赫赫罔穷,声垂亿载。

[译文]: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君(敕),追述了太古情况: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百王遵循不改。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王皇帝,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模范。(孔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里。孔子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乐坏,又遇到秦始皇、项羽作乱,不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敕(君)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酒用的罍、觞、觚、爵、角、壶。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笾,以及承放礼器的棜禁,盛水用的壶等。又修饰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又温雅。还疏通了河道、清除了黑红色的淤泥,并

注入了新鲜的水流。依照旧的格式,简而不繁,各种设施完备,而又不失于奢侈,上面合乎天地中和的原则,下面又不违背朝廷礼仪周全的要求。于是四方的仁人士夫,听到韩君光辉的风范,都很尊敬、赞美其德行、尊重大人(韩敕)卓越深远的思虑和业绩。大家愿意共同立石表功。记载其事迹并传于亿年万载。其文曰:

伏羲(皇戏)治理华胥,承天命而画出《八卦》:颜氏生育孔子于空桑,而著有《孝经》。他们都是以天帝所居之紫宫为祖本,是最尊贵的天神大一所授予。人皇兄弟九人,开辟了以十言(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为教的先例。后来百王遵循,至有所获麒麟从口中吐出。他们的制度,都并非没有来源,都是由上天所授予,自开天辟地以来,经过270万年,又经历三皇五帝(八皇)和夏、商、周三代,直到孔子才到达完备地步。圣人不常有,要等五百年才出一个(指孔子)河图来自阳天,纬书出于阴地。其制作的意义不易了解,只有等待知其奥妙者。而可尊敬的韩敕君,独晓此天意,而对颜氏、并官氏二圣族特加关注,想出了此等卓绝的办法。修造了祭祀用的礼乐设施,如瑚琏等器具。维修了旧有的屋宇。对宅庙也殷勤照料。朝拜用的车舆庄重而和雅。他真诚敬业,故漆器优良不被水溶,工匠实在不与人争价。彻底清除了水道的清汙泥,使水流通达无阻。礼器摆进了厅堂,天雨亦及时润育着万物。百姓都对欢欣鼓舞,举国都同声庆贺。神灵也保佑其诚心,也是对其竭力敬业的回报。其福齐

天,永享大寿。上可达于紫宫,下则及于本朝。现在树石刻铭。当于乾天一样辉煌,长久而又广远,这是上天盛大的授予,其显赫宏大没有尽,其声名将传于千年亿载。

《礼器碑》鉴赏

和其他著名汉碑相比,《礼器碑》不同于《乙瑛碑》的俊美、《史晨碑》的古朴、《孔庙碑》的纵逸、《华山碑》的奇古、《衡方碑》的灵秀、《张迁碑》的雄强、《曹全碑》的秀丽。它属于平正端庄、俊挺宽博一路。总的来说,《礼器碑》书法瘦劲而不纤弱,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明显反差,笔意飞动,清新宽绰,笔力倾注笔端。体势变化看似平淡,而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平正于外,奇崛于内,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洞达,神完气足。寓欹侧于平正中,精妙峻逸,有钢筋铁骨之称,为历来书家所陶醉,影响极大,故历来被奉为汉代隶书的极则。

《礼器碑》的笔画瘦硬刚健,收笔转折多处方折,笔画较细而刀法及捺粗壮,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而且多少带有一些和居延汉简书法相似的地方。但是它瘦不露骨,不伤于靡弱,显得很有力度。

一、气韵

《礼器碑》整体神清气健,沉静肃穆,典雅秀丽,清超绝尘,清刚之气充溢纸面。清虚灵动中透着空灵洒脱,格调高古中洋溢着清新典雅,雄

健疏宕,气韵夺人。意定神闲,举止淡然,宛若翩翩君子庄重但不失活泼,儒雅却自带威严。

二、笔法

《礼器碑》的用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笔画瘦劲

《礼器碑》的用笔,大多都是比较瘦的,但瘦而不弱,瘦劲如铁,纤而能厚,起笔、收笔都干净利落,庙堂高古之气油然而生。线条刚柔相济,收笔处多方折、粗壮,轻重的反差,给人以很强的节奏感。结体严谨,规整平实,令人赏心悦目。

2.富于变化

《礼器碑》的笔画富于变化,从笔画长短、粗细、蚕头、波磔、方圆方面来看,《礼器碑》的线条凝练而不失流动,秀雅中又灵动多变。清刚而不乏苍劲,严谨而不乏自由。如“古”、“下”、“圣”字,蚕头、燕尾和行笔处无一雷同,均有变化,可谓静中寓动,变化之中见统一,显得非常之潇洒灵动。

为主笔画的横画在碑中出现了很多次,各有不同,如“古”字的横画细若铁画银钩,坚挺有力;“下”字的横画则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线条起伏变化;“圣”字的横画则富有动感,有俯仰,规整中见律动。

3.波磔分明

和《曹全碑》的柔美秀润、流利婉畅,《张迁碑》的方劲古拙、雄厚朴茂相比,《礼器碑》比《曹全碑》俊挺劲健,比《张迁碑》瘦劲飘逸。从线条来看,作者书写时很有节奏,果断而又富有弹跳力,如“秦”字的捺画,起笔、运笔的时候都是细瘦的,收笔时重重的顿下再提笔,既有静谧之美,又灵动生趣,颇具自然飘逸之美。

三、结体

除具横平竖直、平画宽结、整齐端庄等隶书普遍结体特点外,《礼器碑》书法结体平整中见险绝,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奇古中求变化,“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清代书法家王澍)。可以归结为: 1.动静结合。碑中书法结体往往正斜相依,正得静,斜求动,故动静结合,生动活泼。如“龙”字,左边部分带倾斜的动势,右边部分端正安静;“天”字两横总体平静,一撇一捺恰如一个迈步前进的人,充满动感。

2.收放结合。碑中字体结体多收放,以避免平板单调,营造了一张一弛、活力四射的视觉效果。如“以”字左边收右边放,“人”部撇收捺放;“沙”字是左上收下部放,一长撇特放纵,托起三点水,妙趣横生;“道”字与“沙”字正好相反,右上边收下边放,一长捺基本呈45度倾斜伸展而出,托起“首”部;“族”字和“改”字都是左收右放,且两字

右边也都是左收右放。“造”字同“道”字,也是右上部收下边放。通过收和放,张与弛,使结体天真烂然、生气横出。

历代金石、书法家评价《礼器碑》

一、明末清初金石书法家郭宗昌:

1.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弗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金石史·卷上·汉韩明府叔节修孔庙礼器碑》)

2.以余平生所见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神奇浑璞,譬之诗,则西京;此则风赡高华,如建安诸子。譬之书,《礼器》则《季直表》,此则《兰亭叙》。(《金石史·卷上·汉曹景完碑》)

二、清代书法家王澍:

1.汉人作字,皆有生趣,此碑意在有无之间,趣出法象之外,有整齐处,有不整齐处。如“下”字、“乃”字、“桑”字之添改,“紫”字、“绝”字之行草,尤觉天真烂然,生气勃出。此皆前古所未有,而今始开创之,遂已启褚公《雁塔圣教序》、颜公《宋广平》等碑之先。

2.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3.此碑上承斯、喜,下启钟、王,无法不备,而不可名一法;无妙

不臻,而莫能穷众妙。后此惟钟太尉《贺捷表》、王右军《兰亭》、杨义和《黄庭内景经》为能得其不传之妙。欧、虞以后,各得一体,而未届精华。褚河南虽极意摹拟,然具体而微,毕竟一间未达。

4.汉碑有雄古者,有浑劲者,有方整者,求其清微变化,无如此碑。观其用笔,一正一偏,游行自在,动合天机,心思学力,到此一齐无用。此唯捻破管,画破纸,笔成冢,研成臼,渐老渐熟,乃始恍然遇之。口说不济事。

学习书法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书法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书法的方法和步骤1、选帖 临摹时选帖很重要。选帖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选古代书法家的代表作,二是所选字帖要与自已的情趣相契,书坛对选什么帖入门众说纷纭。一般主张先临正书(篆、隶、楷)书体。因为它们讲究笔法,而且点画清晰,易于掌握。行、草书结体变化较大,运笔复杂,初学者难于掌握。在篆、隶、楷三种这种书体中,一般又以楷书、隶书入手为多,楷书可选欧阳询《九成宫》,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等。这些唐代楷书法度森严,结体端庄,从笔法,结字法来看十分完美,且碑石清晰,字形完整,利于初学;隶书右选用《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礼器碑》、《乙英碑》等,这些汉碑古朴端庄,容易入门。 2、读帖 选好字帖后,不应急于动笔临,而要先仔细看帖,分析字的特点,这叫“读帖”。读帖可先察用笔,即它的起笔、收笔,藏锋、露锋以及中侧粗细,转折提按等特点,再看笔画的笔势,结字的正侧,向背、疏密、大小的特点,然后再分析一下字与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关系,从用笔、结字、章法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反复揣摩,然后再临写。在写的过程中要力争能将其特点反映出来。读帖中分析得越仔细,理解得越深刻,动笔时就会反映得越

全面。 3、摹帖 摹帖是将半透明的纸,如拷贝纸或油光纸等蒙在字帖上,将字的轮廓线用细笔钩描下来,称双钩本;如在轮廓线内再填内墨,称为双钩填廓本。这原是古人用来复制法帖的一种手段,后来初学者了有直接在蒙纸上按帖摹写的,称之为“描红”。摹帖易得字形,是临帖的辅助手段。对学龄儿童来说此法是入门的种方法,但对感觉较好的学书者来说,一般不用此法。不过,在临帖时遇到个别难写的字,写了多遍以后仍然感到有差距,则不妨用摹帖的办法先写一遍,然后再徒手临写,将会有助于进展。 4、临帖 临帖分为对临、背临和意临三种。“对临”是指临帖时边看字帖边完写,看一笔写一笔或看一个偏旁写一个偏旁。临帖时要求点画的用笔及结字的态势尽可能形似,使所写的字与原帖接近。临一定要遵守“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原则,即先认真看字帖,对所要写的字的笔画、笔法、结构特点加以分析、记忆,然后再写。写完后要将年写的字与字帖中的字进行对照,比出不足,然后再写。每个字临写三遍即可,绝对不能只临一启遍而不对照,也不宜一个字临数十次,这样会感到厌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逐渐减少写一个字的看帖次数,直到看一次写一个字,最后甚至不看帖背着写,这叫“背临”。通过较长时间的对临、背临,做到形准神完,形神兼备,则可进入“意临”,即用遗貌取神的办法临帖,使临作与原帖相比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临习实际上已加入了自己的观点。

《礼器碑》注释及译文

《礼器碑》注释及译文 [原文]: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译文]:为鲁相韩敕制造孔庙祭祀使用的礼器所立之碑。 [原文]: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 [译文]: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君(敕),追述了太古情况: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百王遵循不改。 [原文]: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历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译文]: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王皇帝,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模范。(孔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里。孔子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乐坏,又遇到秦始皇、项羽作乱,不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敕(君)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酒用的罍、觞、觚、爵、角、壶。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笾,以及承放礼器的棜禁,盛水用的壶等。又修饰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又温雅。还疏通了河道、清除了黑红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鲜的水流。 [原文]: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书作范文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书作、风格特点、书学著述 一、先秦远古~前221 书法概况: 文字书体的创始期。仰韶文化期山东大汶口的陶文和西安村的符号为汉字书法最早的遗迹。由此至秦统一文字,汉字经历了不断创造的初级阶段,成熟的钟鼎大篆阶段,形体异同的春秋战国阶段,最终统一为小篆。 主要书家著名书作及风格特点: 1. 甲骨文笔法上细直坚挺,方折兼有圆曲;结体上疏密均匀,对称平衡,大小自然;章法上参差变化,虚实相生,呼应顾盼。 2. 金文(又称钟鼎文)环转中有方势,疏放中见谨严,字形参差不一,却又分布天然,富有宽博气度。名作有西周康王期《大盂鼎》铭文、昭王期《宗周钟》铭文、夷王期《虢公子白盘》铭文、厉王期《大克鼎》《小克鼎》《散氏盘》铭文、宣王期《毛公鼎》铭文、春秋战国时期《秦公簋guǐ》《秦公钟》《楚公钟》铭文等。 3. 大篆(称籀zhòu文)雄强深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意趣汪洋。名作有《石鼓文》等。 4. 书家:仓颉(黄帝史官)、史籀(周宣王太史)。 二、秦代前221~前206 书法概况: 书史上重要阶段。一、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推行隶书。秦书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样式有刻石、刻符、诏权、诏量、诏版、瓦当、竹简等。 主要书家著名书作及风格特点: 1. 李斯(?---前208)精大篆,为小篆之祖,作《仓颉篇》,名作有《峄yì山》《泰山》《琅琊台》《之罘fú》《碣石》《会稽》篆书刻石,总特点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结构严谨,秀劲圆健。 2. 赵高(?--前207)作《爰yuán历篇》精刻符书。 3. 胡毋敬作《博学篇》。 4. 程邈隶书之祖,传其在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之笔法,成隶书三千字。 5. 《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融篆于隶,拙中见巧,古中有新。 书学著述: 1. 李斯《论用笔》 三、汉代前206~220 书法概况: 隶书大盛,小篆仍在应用。行、草书产生,楷书萌芽。碑版、金文、砖文、印文、帛书俱有,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竹木简牍丰富多彩。以书取人为国家制度之一。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预览: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秦及秦以前 1. 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 《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 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 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 《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 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 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 《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 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的。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概述部分

《礼器碑》译文

《礼器碑》译文 [原文]: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译文]:为鲁相韩敕(chì)制造孔庙祭祀使用的礼器所立之碑。 [原文]: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tūn)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xū)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 [译文]: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 吉之日。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君(敕),追述了太古情况: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百王遵循不改。 [原文]: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 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 繇(yáo)发,以尊孔心。念圣歴(lì)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 爵鹿柤(zǔ)梪(dòu),笾(biān)柉(fán)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 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译文]: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王皇帝,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模范。(孔 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里。孔子 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 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东坏,又遇到秦始皇、项 羽作乱,不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 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敕(君)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 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酒用的罍(léi)、觞、觚、爵、角、壶。切肉用 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笾,以及承放礼器的棜(yù)禁,盛水用的壶等。又修饰 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又温雅。还疏通了河道、清除了 黑红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鲜的水流。 [原文]: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 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chuō)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 所授。前闿(kǎi)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 谶(chèn),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逴越绝思。

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原文、译文

《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 《乙瑛碑》原文、译文(总9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 原文及其译文 《礼器碑》原文、译文 [原文]: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译文]:为鲁相韩敕制造孔庙祭祀使用的礼器所立之碑。 [原文]: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 [译文]: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君(敕),追述了太古情况: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百王遵循不改。 [原文]: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歴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译文]: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王皇帝,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模范。(孔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里。孔子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东坏,又遇到秦始皇、项羽作乱,不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敕(君)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酒用的罍、觞、觚、爵、角、壶。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笾,以及承放礼器的棜禁,盛水用的壶等。又修饰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又温雅。还疏通了河道、清除了黑红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鲜的水流。 [原文]: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逴越绝思。 [译文]:依照旧的格式,简而不繁,各种设施完备,而又不失于奢侈,上面合乎天地中和的原则,下面又不违背朝廷礼仪周全的要求。于是四方的仁人士夫,听到韩君光辉的风范,都很尊敬、赞美其德行、尊重大人(韩敕)卓越深远的思虑和业绩。大家愿意共同立石表功。记载其事迹并传于亿年万载。其文曰:伏羲(皇戏)治理华胥,承天命而画出《八卦》:颜氏生育孔子于空桑,而著有《孝经》。他们都是以天帝所居之紫宫为祖本,

礼器碑 张迁碑 曹全碑 乙瑛碑 原文释文及其译文

《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释文及其译文 2010-5-2 《礼器碑》译文 [原文]: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译文]:为鲁相韩敕制造孔庙祭祀使用的礼器所立之碑。 [原文]: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 [译文]: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君(敕),追述了太古情况: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百王遵循不改。 [原文]: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歴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译文]: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王皇帝,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模范。(孔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里。孔子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东坏,又遇到秦始皇、项羽作乱,不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敕(君)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酒用的罍、觞、觚、爵、角、壶。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笾,以及承放礼器的棜禁,盛水用的壶等。又修饰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又温雅。还疏通了河道、清除了黑红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鲜的水流。 [原文]: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逴越绝思。 [译文]:依照旧的格式,简而不繁,各种设施完备,而又不失于奢侈,上面合乎天地中和的原则,下面又不违背朝廷礼仪周全的要求。于是四方的仁人士夫,听到韩君光辉的风范,都很尊敬、赞美其德行、尊重大人(韩敕)卓越深远的思虑和业绩。大家愿意共同立石表功。记载其事迹并传于亿年万载。其文曰:伏羲(皇戏)治理华胥,承天命而画出《八卦》:颜氏生育孔子于空桑,而著有《孝经》。他们都是以天帝所居之紫宫为祖本,是最尊贵的天神大一所授予。人皇兄弟九人,开辟了以十言(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为教的先例。后来百王遵循,至有所获麒麟从口中吐出。他们的制度,都并非没有来源,都是由

《礼器碑》、《曹全碑》、《石门颂》、《张迁碑》、《乙瑛碑》原文和译文

《礼器碑》、《曹全碑》、《石门颂》、《张迁碑》、《乙瑛碑》原 文和译文 《礼器碑》原文和译文 --------------------------------------------------------------------------------[原文]: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译文]:为鲁相韩敕制造孔庙祭祀使用的礼器所立之碑。 [原文]: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 [译文]: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君(敕),追述了太古情况: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百王遵循不改。 [原文]: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

尊孔心。念圣歴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译文]: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王皇帝,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模范。(孔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里。孔子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东坏,又遇到秦始皇、项羽作乱,不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敕(君)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酒用的罍、觞、觚、爵、角、壶。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笾,以及承放礼器的棜禁,盛水用的壶等。又修饰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又温雅。还疏通了河道、清除了黑红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鲜的水流。 [原文]: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

礼器碑学习价值点疏堂论书

礼器碑学习价值点疏堂论书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立。《礼器碑》为圆首碑,碑身高1.5米,宽0.73米,厚0.2米。 《礼器碑》四面皆刻有文字。碑文记述了鲁相韩敕优免孔子舅族颜氏和妻族并官氏邑中繇发、造作孔庙礼器、修饰孔子宅庙、制作两车的功绩。碑阳末3行及碑阴、两侧刻有捐资立石的官吏104人姓名及捐款钱数。无撰书人姓名。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后世对此碑评价极高,历来被金石家、书法家奉为隶书楷模,书法价值很高。是汉代隶书碑刻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与《乙瑛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碑。 《礼器碑》碑阳的部分,结字端庄,章法处理较为规律,纵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充分展现了和谐、端庄、秀美的整体特征,堪为《礼器碑》风格的代表,故入手应从碑阳始。 碑阴部分往往是纵有序、横无列,行与行之间有一定间距,字距参差不齐,富于流动感,通篇自然灵动,富有生气,亦有其独特的价值。其用笔奔放飘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统一,横列的法则也被打破,抒情

性极强,在整个书意上倾注了书家更多的主体精神与气质,因而碑阴也是临习中不可忽视的。 碑刻内容 碑阳 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馑思,叹卬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历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苻,钟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 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九头,以升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逴越绝思。修造礼乐,胡辇器用,存古旧宇,殷勤宅庙,朝车威熹,出诚造更,

《礼器碑》译文

《礼器碑》译文 [原文]: xx 敕造xx 礼器碑 [译文]: 为鲁相韩敕(ch]制造孔庙祭祀使用的礼器所立之碑。 [原文]: 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t 口n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X?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 [译文]: 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君(敕),追述了太古情况: 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百王遵循不改。 [原文]: 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y ao发,以尊孔心。念圣歴(I ]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Z?梪(d bU ,笾(bi小柉(f an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译文]: 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王皇帝,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 模范。(孔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里。孔子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

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东坏,又遇到秦始皇、项羽作乱,不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敕(君)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酒用的罍(I 9i、觞、觚、爵、角、壶。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笾,以及承放礼器的棜(y u禁,盛水用的壶等。又修饰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又温雅。还疏通了河道、清除了黑红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鲜的水流。 [原文]: 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chu □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 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k d)i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ch e n)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逴越绝思。[译文]: 依照旧的格式,简而不繁,各种设施完备,而又不失于奢侈,上面合乎天地中和的原则,下面又不违背朝廷礼仪周全的要求。于是四方的仁人士夫,听到韩君光辉的风范,都很尊敬、赞美其德行、尊重大人(韩敕)卓越深远的思虑和业绩。大家愿意共同立石表功。记载其事迹并传于亿年万载。其文曰: 伏羲(皇戏)治理华胥,承天命而画出《八卦》: 颜氏生育孔子于空桑,而著有《孝经》。他们都是以天帝所居之紫宫为祖本,是最尊贵的天神大一所授予。人皇兄弟九人,开辟了以十言(乾、坤、震、巽 (x un、坎、离、艮(g en、兑、消、息)为教的先例。后来百王遵循,至有所获麒麟从口中吐出。他们的制度,都并非没有来源,都是由上天所 授予,自开天辟地以来,经过270万年,又经历三皇五帝(八皇)和夏、商、周三代,直到孔子才到达完备地步。圣人不常有,要等五百年才出一个(指孔子)河图

《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赏析

《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赏析 作者:倪文东 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第3期 孔庙与汉魏碑刻 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曲阜孔庙 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曲阜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 完成的,占地327 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 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碑刻是历史留给曲阜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些碑刻充分展现了2000 多年来中国书法艺术精 湛卓越的成就和绚丽多姿的风采,在中国碑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曲阜历代碑刻多达 6000 余块,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汇集了曲阜碑刻的精华部分,现存碑刻131 块,石雕6 尊,历西汉、东汉、曹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金、元、明、清 至民国,贯穿整个中国碑刻史,其中有西汉碑刻6 块,东汉碑18 块,魏碑4 块,汉碑数量居 全国之首。《北陛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非常稀有的西汉早期刻石,《五凤刻石》是我国著名 的西汉石刻之一,《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乃汉代隶书的代表碑刻,《张 猛龙碑》则代表了魏体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这些举世罕见的石碑是传达历史信息最直接、最 真实的载体,是研究历代政治、思想、文化、汉字书体演变以及孔庙历史沿革的珍贵资料,也 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倪文东 《史晨碑》两面刻字,统称为《史晨前后碑》。碑阳为《史晨前碑》,全称为《鲁相史晨 祀孔子奏铭》。碑阴为《史晨后碑》,全称为《鲁相史晨飨孔庙碑》。前碑为东汉灵帝建宁二 年(公元169 年)刻,17 行,每行36 字,字稍小。后碑为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 年)刻,14 行,每行36 字,字稍大而肥厚。后碑为追述,虽为后碑,纪年却在先。《史晨碑》现存山 东曲阜孔庙。前后碑虽大小粗细稍有出入,但从风格来看,出自一人手笔。《史晨碑》用笔精到,圆润朴茂;笔势开张,波磔分明;结体方正,端庄严谨,后世评为“八分正宗”。 《乙瑛碑》全称为《鲁相乙瑛置石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 年)立,18 行,每行40 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此碑为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笔画规矩而具法度,跌 宕顿挫,丰腴浑厚。捺笔沉着有力,骨肉匀称。结体谨严方正,又沉厚朴实。清翁方刚评此碑 为“骨肉匀适而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法者”。 《礼器碑》亦称《韩敕碑》,全称为《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东汉桓帝永寿二年 (公元156 年)立。此碑四面刊刻,碑阳、碑阴、碑侧都刻有文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礼 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笔画瘦劲挺拔,波磔肥厚;体势典雅,遒劲灵秀;字形长短、大小、 宽扁富有变化,生动奇逸。王澍评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孔宙碑》全称为《汉泰山都尉孔君碑》,东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 年)七月刻立, 为孔子十九世孙孔宙的墓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隶书,15 行,每行28 字。碑阴3 列,每列21 行。有碑阳,篆书10 字。此碑书法端庄挺秀,别有风姿,行笔沉稳中又具飘逸夸饰之变化,点画舒展伸张,风度自然;结体紧凑,疏密和谐,风神逸宕,笔势超远。

《礼器碑》译文

《礼器碑》译文 [原文]: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译文]:为鲁相韩敕(chì)制造孔庙祭祀使用的礼器所立之碑。 [原文]: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tūn)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 惟太古,华胥(xū)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 [译文]: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 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君(敕),追述了太古情况: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百王遵循不改。 [原文]: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 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yáo)发,以尊孔心.念圣歴(lì)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zǔ)梪(dòu),笾(biān)柉(fán)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译文]: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王皇帝, 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模范.(孔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里。孔子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东坏,又遇到秦始皇、项羽作乱,不 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敕(君)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酒用的罍(léi)、觞、觚、爵、角、壶。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 水用的笾,以及承放礼器的棜(yù)禁,盛水用的壶等.又修饰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又温雅.还疏通了河道、清除了黑红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鲜的水流。 [原文]: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chuō)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kǎi)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 (chèn),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逴越绝思.

礼器碑译文

[原文]: 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泻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 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 [译文]: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启(敕),追述了太古情况: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白王遵循不改。[原文]: 孔子近圣,为汉定道。白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庭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 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锤磬瑟鼓,雷洗觞瓠,爵鹿柜桓,篷核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译文]: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 王皇帝,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模 范。(孔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 里。孔子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 役,以此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东坏,乂遇到秦始皇、项羽作乱,不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 (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敕(启)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洒用的馨、觞、 瓠、爵、角、壶。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筮,以及承放礼器的楸禁,盛水

用的壶等。乂修饰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乂温雅。还疏通 了河道、活除了黑红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鲜的水流。 [原文]: 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 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遵尔之思,乃 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兀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 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制作之 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遵越绝思。 [译文]:依照旧的格式,简而不繁,各种设施完备,而乂不失于奢侈,上面合 乎天地中和的原则,下面乂不违背朝廷礼仪周全的要求。于是四方的仁人士夫,听到韩 启光辉的风范,都很尊敬、赞美其德行、尊重大人(韩敕)卓越深远的思虑和业绩。大 家愿意共同立石表功。记载其事迹并传于亿年万载。其文曰:伏羲(皇戏)治理华胥, 承天命而画出《八卦》:颜氏生育孔子于空桑,而着有《孝经》。他们都是以天帝所居 之紫宫为祖本,是最尊贵的天神大一所授予。人皇兄弟九人,开辟了以十言(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为教的先例。后来白王遵循,至有所获麒麟从口中 吐出。他们的制度,都并非没有来源,都是由上天所授予,自开天辟地以来,经过270 万年,乂经历三皇五帝(八 皇)和夏、商、周三代,直到孔子才到达完备地步。圣人不常有,要等五白年才出一个(指孔子)河图来自阳天,纬书出于阴地。其制作的意义不易了解,只有等待知其奥妙者。而可尊敬的韩敕启,独晓此天意,而对颜氏、并官氏二圣族特加关注,想出了此等卓绝的办法。 [原文]:

礼器碑译文

礼器碑原文: 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 译文:时在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太岁星在申丙申;阴历七月初五;正是大吉之日..鲁郡之相、河南京城人韩君敕;追述了太古情况:昔时华胥生下了伏牺皇雄、颜母养育了孔丘..他们都首先制定了最初的法统;后来的百王遵循不改.. 原文: 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歴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 译文:孔夫子是近代的圣人;他为汉朝定制了发展道路和制度规则..上自天王皇帝;下至初学的士人;没有不企望、思念孔子者;都以他为景仰和学习的模范..孔子之母颜氏的兄弟;圣舅其家住在鲁亲里..孔子夫人并官氏住在安乐里..孔子的这些亲戚;在礼数上应有些照顾:颜氏和并官氏在乡里应免除其工役和兵役;以此来尊重孔夫子之心..回想孔子所经历的世道;那时已是礼崩东坏;又遇到秦始皇、项羽作乱;不尊重图书;背弃正路挑衅道德;败坏了孔子的车舆抢掠了他的粮食;终于在沙丘遭到灭亡..韩

敕君于是制造了许多祭祀用的礼器..例如奏乐用的音响器具;如钟、磬、瑟鼓之类..还有盛酒用的罍、觞、觚、爵、角、壶..切肉用的俎;盛肉用的豆;盛水用的笾;以及承放礼器的棜禁;盛水用的壶等..又修饰了宅院、庙堂..还制造了二辆车..朝客用的车威严而又温雅..还疏通了河道、清除了黑红色的淤泥;并注入了新鲜的水流.. 原文: 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逴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逴越绝思.. 译文:依照旧的格式;简而不繁;各种设施完备;而又不失于奢侈;上面合乎天地中和的原则;下面又不违背朝廷礼仪周全的要求..于是四方的仁人士夫;听到韩君光辉的风范;都很尊敬、赞美其德行、尊重大人韩敕卓越深远的思虑和业绩..大家愿意共同立石表功..记载其事迹并传于亿年万载..其文曰:伏羲皇戏治理华胥;承天命而画出八卦:颜氏生育孔子于空桑;而着有孝经..他们都是以天帝所居之紫宫为祖本;是最尊贵的天神大一所授予..人皇兄弟九人;开辟了以十言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为教的先例..后来百王遵循;至有所获麒麟从口中吐出..他们的制度;都并非没有来源;都是由上天所授予;自开天辟地以来;经过270万年;又经历三皇五帝八皇和夏、商、周三代;直到孔子才到达完备地步..圣

《礼器碑》美感赏析

礼器碑》美感赏析 摘要:《礼器碑》是东汉八分隶书的代表作,其结体、 用笔、章法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美感。把握其结构开阔、重心上移、曲线用笔、对比变化等特点,以指导对《礼器碑》的临习和创作。 关键词:礼器碑;宽博灵动;曲线美;对比变化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立于东 汉永寿二年(156 年),现藏山东曲阜孔庙。其四面皆刻,风格独特。历代学者对其多有赞誉。 在汉碑风格中,《礼器碑》归平正一路,结体严谨,笔 法规范,但在平正中却又富于变化,充满奇气和独具特色的美。 、开阔宽博的大气美 礼器碑虽属庙堂碑,小小一块石碑刻满了三千六百余字, 但其笔画布置舒朗空阔,没有一点压抑感,结体的宽博大气不输《石门颂》等摩崖石刻。这种宽博大气体现在字内空间的开阔、线条的跌宕延伸和笔画相交处的断笔透气上。 一)字内空间的开阔 礼器碑》多数字的字内空间留得很大。左右结构的字, 左右两边距离较远,顾盼呼应又不致离散。如“阳”字,“阝”

与“易”之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使“易”下数撇坦然而出,字虽疏阔,去卩不松散。右半部左起有竖划的字,其竖多向右弯曲,或左半部右边竖划向左倾斜,给字的中间腾出较大空间。如“复”字左边双人旁向左,右边一短竖向右,量留白。这样,整个字就变得宽绰舒朗,游刃有余。有些上 F结构或上中下结构的字,将字中间紧收,上下放开,则又 腾出大量的字内空间。如“宣”字的宝盖头与长波划左右较 为开张,中间“曰”收得很紧,字内空间宽阔。 (二)笔画的跌宕延伸《礼器碑》线条瘦劲坚韧,润如金玉,劲 若折钗。一些 长笔划尤其长波划的处理跌宕潇洒,力能扛鼎,有种向左右四方无限延 伸的力量美感。如百、古、与等字的长波划,横亘左右,劲若折钗。而 且雁尾下顿后并不急于收笔,继续向右延伸出锋很长。左右开张,绵延 不绝。又如舅、阳、存等字中的长笔划也都处理得潇洒奇崛。此外,碑 中雁尾、捺划大多呈方形,行到此处向下顿笔又反锋向上出锋,既力量 感 足,又显豪迈洒脱,如上、宣、车、代、道、皇等字。 (三)笔画相交处的断笔透气《礼器碑》布白宽博,加之笔划较 细,黑白疏朗。其字 的笔划相连相交处,常见断笔空隙透气。其断笔精巧,有笔 断意连的空灵感。虚白处绰有余味,可谓虚实相生。“口”字组合的字边框多不封死,而是留有空隙,框内比划也多不

乔柏梁简称乔与田晓东简称田关于《礼器碑》学习

乔柏梁简称乔与田晓东简称田关于《礼器碑》学习乔柏梁简称乔与田晓东简称田关于 《礼器碑》学习 乔柏梁(简称乔)与田晓东(简称田)关于《礼器碑》学习的问答录 乔:看了你昨天自《礼器碑》临出的四个字"制心一念",写出了一些《礼器》的味道,还算不错,比前大有进境,但若能再紧凑些会更好。 田:紧凑?什么意思呢? 乔:就是说布局略显松散,"心"字的上边两点要再往左靠,同时向上一点点,"念"字写得有点高了,再压一压,使之成为扁方,更有汉隶的味道。总起来说,还是比过去进步大多了。要问如何紧凑,试与原碑一对便知。 田: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动笔,只是看,看得比较细。 乔:这叫读帖,前辈书家非常重视读帖,要求把古人的墨迹还原成书写时的状态,从现在的静态的字画中看出的当时的动态的原动作。关于这一点记得几年前曾同你谈起过。最近又从《书法自学丛帖》的编者王壮弘所谈的关于读帖的文字中整理出《王壮弘先生关于读帖的忠告》,发在了我的博克上,不妨看一下,可能对你有些用处也未可知。 我这一段时间也在想关于读帖的事,王先生讲得和我想到极其近似,如能领会得好定有益处。 但是往下的功夫也还真有不少,看得细,想得明,写得精,要一样一样地完成。这几项可谓缺一不可。手低眼高是很正常的,没有人会反过来手高眼低。我的主张是先练眼后练手,所谓手眼通天也是不断练习的结果。 田:书法是值得人奉若神明的,这是不是佛说的"一切种智,自然显发呢"?

乔:正是。升不起恭敬心是绝对学不好的。同时也要相信,一切文化人都可以把书法学得不错,至少不至于提笔汗颜,写过之后无地自容。 田:书法也许是人人本来就会的东西,现在的学,只是恢复这种原来天生就有的本事。也许人人都有这种潜能,只是在开发这个问题上,用不用心。可以这样理解吗? 乔:表面看来,这样理解有些虚玄,但你若从人的根本智上讲,不但书法,各种学术,文学、哲学、经济、法律等等,莫不如是。有种格式塔心理学,它的基本理念就是把人脑本具的各种能力分为不同的模式加以保存,开发与利用。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敢于向小孩子传授书法。相信"人人皆有佛性"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田:小的时候,没有人教,大了才知道,实在可惜。 乔:大了才知道,也还不算多么可惜,有不少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他们习惯于把什么都归结到天生的能力,或者是命运使然。这实在是为自己不学与无学找借口。 田:哥哥醉心于书法之中,这样的人生,是极有智慧的,欲望的东西越少,书法的境界就越深。欲望与书法的境界,二者的关系,我是在你身上看到了,所以我有体会,人能像你这样生活,非常有意义,每天醉心于书法之中,这是非常有福气的人,才能过得上的生活,多想天天与你在一起学习啊~人生总是聚少离多,你懂得那么多,真是赞叹。非常感谢你留在我家里的书法词典,使我从中受益匪浅,但是读的时间也实在太少,只有晚上才能读它一小段时间。 乔:人生的时间就是那么多,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你想做甲事,就不能同时做乙事。哪怕只是一小段时间,如果用得及时,恰到好处,以后再慢慢积累,聚沙成塔,效果是可以想见的。你的学习能力相当厉害,反应迅速,勤于思考,只要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