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究论文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研究论文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化
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体现在6 个方面:
1、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
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
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
等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而不再
作为一般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而不再作为一
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美国会
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
息的相关性。据悉,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
问题。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
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
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的原则体系,是对原来基本准
则中有关基本原则的变更、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
的相关性。
2、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
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新准则将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仅
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取消了移动平
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这两种方法。根据调查,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后进先
出法不具有普遍性,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情况,不能提供与企业实
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相一致的会计信息。存货先进先出计价方法的
选择对企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这一核算办法的变
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
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费用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
本,而没有人为调节因素,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3、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发生变革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年度终了,企业应计提的减值损失准备
如果高于已提损失准备的账面价值,应按差额补提损失准备;如果低
于已提损失准备的账面价值,应按差额冲回已提的损失准备;已确认
并转销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当调整已计提的减值准
备。至于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则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
况判断,这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了可能。针
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
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的
实质性差异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
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
的准则来规范。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
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 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2007 年执行
新会计准则后,这些隐藏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从上市公司
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
润。这些公司若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
响。
4、债务重组方法发生变革
《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
前提条件,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实质条件,提高了该准则适用
的精确性。在会计处理上,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
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
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
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
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
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
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会因此获得较高的收益水平,值得投资者关注。
5、 所得税处理方法发生变革
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准
则没有按照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那样,将税前会计利
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是直接借
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 所得税》的相关精神,引入了计税基础的
概念,实行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所得税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会计
重心,资产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成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核心内容,
资产负债表的逻辑合理性受到重视,不允许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
任何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
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
延所得税费用。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算,除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
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
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6、企业合并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发生变革
(1)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
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目
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上
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实质上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
尽管公允价值是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
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因此,相当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一夜
暴富,甩掉了亏损帽子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
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
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
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2)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
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
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
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
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