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设计说明书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设计说明书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设计说明书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设计说明书

成都市锦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4年6月

引言

1、编写目的

本设计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JTInfo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相关需求规格说明并确定设计目标,以及系统的主要模块、功能以及它们的优先顺序,根据设计目标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法,制定各种规范。将系统按功能划分成模块的层次结构。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建立与已确定的软件需求的对应关系。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即模块之间传递的消息。设计好接口的信息结构,评估模块划分的质量及导出模块结构的规则。完成数据库设计,避免数据的大量冗余。为程序的详细设计奠定基础。

2、术语说明

1、模块——按照软件功能之间的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将

确定的联系紧密功能划分在同一模块中,反之划分在另外的

模块中。

2、数据结构——定义系统中各模块之中、之间传递的信息和接

口结构。通过此数据约定协议在系统中公用信息。

3、数据库设计——定义系统数据存储的介质和结构以及这些结

构之间的相互联系,数据存储完全满足面向关系的第三范式

规范减少数据冗余。

4、数据安全设计——特指地图数据的操作管理权限分配管理。

3、参考文献

1、《GB/T18507-2014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2、《GB/T1508-2014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3、《

3、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4、《ISO9001软件开发标准文档》

5、GB/T8566-1995《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

6、GB/T16680-1996《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7、GB11714—89《全国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代码编制规则》

8、GB/T 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1999)

第一章系统概述

1、开发背景

城镇土地的级别与基准地价是政府制定管理措施、投资决策和国家征收土地使用税的依据,也是评估具体宗地标定地价的基础。城镇土地的级别与基准地价具有时间的变化性和空间的差异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土地的级别与基准地价也需要相应随之变化,而且变化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动态更新城镇土地的级别与基准地价,保持地价的现势性已变成有效管理土地市场、科学管理土地的日常性重要工作。

“JTInfo城镇土地定级及地价评估信息系统”涵盖了从因素因子确定到基准地价更新一系列土地业务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如果依靠传统的方法去完成,一般需要数以月计的时间;本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先进的因特网技术,使基准地价评估和更新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不仅极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还能够有效存储空间图形的属性数据,本地和远程的快速检索和信息查询的机制,是土地管理部门和估价机构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本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土地局内各部门的土地管理业务人员、地籍测量人员、土地定级估价人员和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上述人员具备各自业务领域知识和经验,通过操作本系统协同完成各自负责的土地管理业务工作。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或因特网查询本系统的成果。系统界面简洁美观,操作方便,业务人员依据业务知识即能上手操作。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涉及大量的土地空间信息和土地属性信息以及各类文字报表信息,这些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需要一套科学、高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广泛应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和准确处理上述信息,从而实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处理和统计==>结果信息输出”有机融合及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因此本人利用组件式GIS开发工具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开发了JTInfo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2、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JTInfo城镇土地定级及地价评估信息系统(Ver 4.0)是我公司充分应用GIS技术在国土资源评估行业优势结合实际项目经验和定级估价的两个国标[GB/T18507-2001和GB/T18508-2001]及《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标准》而研制开发的一套集地图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分析于一体的专业级GIS行业应用软件系统。

系统结构设计合理、功能体系完善、运算速度极快,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实际需求,采用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和工作流程式操作模式使用户能方便快捷使用和管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数据与日常的GIS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与分析。

系统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即地图数据采集与加工、地图操作与属性数据管理、地图数据的分析与加工、城镇土地定级、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与标定地价评定。由于系统采用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SIMS)技术,所以用户无需为自己的数据格式见不兼容而担心,本系统提供了存取本高效快

速数据库文件、MicroStation DGN、ESRI SDE(企业版)、SQL Server(企业版)、Oracle Spatial(企业版)等的能力,实现了对AutoCAD DWG、Arc/Info Coverage、MicroStation DGN、MapInfo Tab 等数据格式的直接访问;由于系统具有对专业空间数据库的访问能力所以能轻松地管理下千兆级海量GIS 数据。

地图数据采集与加工、地图操作与属性数据管理、地图数据的分析与加工三个模块共上百个功能模块实现了从地图基础数据的采集、影像配准、超强捕捉、地物编辑、属性数据管理到基本地图操作、地图编辑、图层控制再到专题图制作、地图高级分析与处理(DEM、TIN、等值线提取等)、地图输出的全套GIS桌面系统软件功能。

土地定级部分主要实现城镇土地的级别划和确定,并将各类数据转入系统数据库,同时形成各种定级的专业数据汇总和报表、统计图生成等。

主要模块包括定级因素因子的采集、定级因素因子的专家征询、网格单元的生成、等距线的生成、等值线的生成、因素因子单元作用分的生成、道路通达系数修正、公交站点通达系数修正、各类频率图的生成、作用分等值线的生成、总分值修正、土地级别确定、土地级别修正等模块组成。

基准地价基准部分主要完成对定级范围以内的土地估价形成相应专业地图及报表、统计图等。其包括估价样点的采集、样点数据地价测算、样点数据地价修正、样点数据检验同一性检验、样点数据分布类型检验、样点数据异常数据检验与剔除、基准地价测算等模块;样点数据的检验采用了多样本秩和检验法、卡方检验法、方差-均值检验法、T检验法的不同的方法进行了不同类型的检验.基准地价的测算则采用了不同的模型进行测算,其中有级差收益法、算术平均值、成本逼近法等几种不同的方法。

3、系统技术构架

“JTInfo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由GIS(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及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共同开发构架而成,形成一个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属性数据库为支撑;以GIS(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为主导,以农用地定级估价数据流转、分析、处理为核心的的专业GIS应用型软件系统。系统主要针对农用地定级估价中所涉及的各类地图数据、属性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管理、统计、汇总并可进行深度的挖掘应用。

本系统采用稳定的组件式GIS及对组件式开发全面支持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进行开发,不采用其他外部依赖软件嵌入式开发方式开发,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结构设计合理、功能体系完善、运算速度极快,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实际需求,采用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和工作流程式操作模式使用户能方便快捷使用和管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数据与日常的GIS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与分析。

4、系统框架及数据流转

从系统数据处理来看,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存储与检索、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输出四大子系统,各部分主要关系为:

系统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整个体系结构基于客户/服务器,采用Rose Suite -Enterprise 软件设计和构建系统模型。系统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软件体系结构,即下图所示子系统结构:

显示。其UML 配置图如下所示:

JetSoft 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结构

本系统工作主要在数据采集/加工、定级、估价、查询统计四大模块中完成,系统工作流程及信息流程如图所示:

第二章系统模型及视图结构

1、系统模型层次

按照计算机软件模型划分的方法,可以将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

1)数据库层,包括GIS空间数据库及其属性,其他表格数据,如外业调查表格、内业整理表格、因素因子模型参数等;

2)空间数据分析引擎,以组件式GIS开发平台作为空间分析平台,实现电子地图图层叠加分析、空间距离面积量算、缓冲区运算、等值线提取、生成、专题图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

3)专业模型层,实现农用地定级与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所需的专业计算模型,其中的农用地定级模块、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模块之间相互关联、以级定价、以价控级、级别和价格相互验证;

4)输出、分析和应用层,实现农用地定级估价模型结果的打印输出、查询与统计分析。系统的整个框架模型如下图所示:

2、系统主要模块

I. GIS数据处理模块

GIS数据处理模块是本系统的一个基础支撑模块,主要完成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矢量化、属性录入及管理、为空间数据分析、加工及处理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基础平台。

数据输入

本系统中空间数据的获取有两种途径:一用户创建新的数据集;二从其它格式的数据转入。这两种途径为用户充分利用原有资源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能使用户自由、灵活地创建新数据。

本系统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转换,在数据格式转换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地图投影与坐标变换,做到用户的数据信息损失最小,一般不会出现用户担心的转换之后数据丢失、数据不能读取的问题。在矢量文件方面不仅支持流行的矢量交换文件格式,如:AutoCAD DXF、Arc/Info E00、MapInfo MIF 等,同时还支持流行的GIS/CAD 软件的二进制格式,如:Arc/InfoCoverage(NT/PC/UNIX)、ArcView SHP 文件、MapInfo TAB、MicroStation DGN 等,同时系统提供丰富多彩的线性、符号、填充模式库以及多样的字体形式,与系统自身的线性、符号以及填充模式一一对应,使数据在转换过程中保持内容的完整。用户还可以指定图层,有选择地转入数据,对于不需要的数据层则不予转入,这一功能方便了用户对数据信息的自由控制,可以根据应用需要选择数据; 在栅格文件方面不仅支持通用影像格式如: BMP、RAW、MrSid、WMF、ECW格式等图像文件相互转换而且支持Erdas IMG、GeoTiff等专业遥感影像格式;还同时支持ECW 和MrSID 两种基于小波理论的影像压缩技术。

数据处理

1. 矢量、影像配准

实现栅格与栅格、栅格与矢量以及矢量与矢量的配准,在配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误差检验;支持用同一组控制点数据配准同一地区的多种栅格、矢量数据;支持矢量数据的批量配准。另外用户可根据数据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配准方程,如矩形配准、线性配准、二项式配准等。

2. 地图编辑

支持编辑的几何对象包括:点、线、面、文本、圆弧、椭圆弧、曲线、圆、斜椭圆、矩形对象、圆角矩形对象、扇面对象、样条对象等。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在线、面图层以及复合图层、跟踪图层中绘制由圆弧、曲线、直线等组成的多边形。对这些几何对象,可以进行添加、删除、旋转、拖拉改变形状、增加节点、编辑节点、删除节点等常规的编辑操作。系统提供基于旋转手柄的旋转对象的方式,可以对复合图层中的复合对象及其子对象进行像简单对象一样的操作,如移动、拉伸、旋转等,也可仅对子对象进行操作。在网络图层中移动、编辑节点时,相应的线对象也随之移动,也可增加线或节点对象。用户在移动对象时也可以进行捕捉,实现移动对象的精确定位。

如面对象的合并、面对象分割、构建岛状多边形、线对象连接、打断、炸碎等。系统还提供对象的水平、垂直、左上角和右上角镜像功能,同时还可进行对象类型的变换(面->线,线->面)另外系统可以加注文本(包括艺术字),提供沿线注记功能,并可改变沿线注记的沿线形状、创建字体缓冲区等;系统还支持移动对象时进行捕捉,为移动对象的精确定位提供了方便。系统提供对编辑环境的设置,对线性、符号、填充模式等的线性、颜色、大小等进行风格设置,也可以制作特殊的符号,满足特定的需要,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灵活的交互式编辑环境。

3. 智能捕捉

系统提供捕捉设置选项,用户可以设置捕捉的类型、定义捕捉类型的优先级。甚至包括捕捉线对象的固定角度、固定长度,被捕捉线对象的颜色,被捕捉点对象的颜色,忽略线长度,光标定位区,以及是否打断被捕捉线对象,都开放给用户,可以根据编辑工作的具体要求来自定义捕捉选项。

系统不仅支持同一个图层的对象捕捉,同样支持多个图层的捕捉,用户只需要将图层的可捕捉(Snapable)属性开关打开,就可以进行多个图层的捕捉。同时系统的编辑图形支持透明操作,也就是编辑一个对象没有结束的时候,用户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平移地图,进行捕捉设置,改变图层捕捉属性等操作,结束这些操作后仍然可以继续编辑未完成的几何对象。

空间查询与分析

1. SQL 查询

系统的空间数据查询包括基于空间关系特征的查询、基于属性特征的查询以及基于空间和属性的联合查询。

2. 几何分析

系统提供在地图上直接量算距离、面积以及角度的功能,在具体量算时用户可以打开智能捕捉开关精确获取感兴趣的位置(如在某点处,在某条线上,成多少角度,使量算线为水平线和铅锤线等),这一能力使得用户可以准确地测出两点或多点之间的距离、多点围成区域的面积以及两条线之间的夹角。

3. 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buffer)是根据指定的距离在点、线和多边形实体周围自动建立一定宽度的区域范围的分析方法。根据缓冲对象的几何形态又可划分为点、线和多边形实体的缓冲区分析。本系统具备全部的分析功能,用户除了可以为单个对象建立缓冲区分析外,还可以选择一组对象进行缓冲区分析。

4. 叠加分析

叠加分析(Overlay,称为叠置分析或许更准确一些)是在两个数据集之间进行的一系列集合运算。本系统提供了5种类型的叠加分析:Clip,Erase,Union,Intersect和Identity。

数据显示与输出

1. 地图显示

本系统提供直观的地图浏览窗口,打开的数据集可以在不同的窗口浏览,也可以添加到同一地图窗口中,同时提供对图层的设置,如移动顺序,设置可见、可选择、可编辑、可捕捉、编辑锁定等状态以及删除图层等。在地图浏览窗口,系统支持对二维平面数据、海量影像数据以及复杂三维数据的快速显示。

2. 资源库设计

本系统对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提供了点状、线状和面状等三种符号编辑制作环境,它们都功能强大,使用起来方便灵活。点、线、面分别提供了单独的库进行统一的管理、维护,用户可方便地进行符号分组、检索、更新及转入转出等操作。

本系统不仅提供默认的线形库、符号库、模式填充库满足一般的绘图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强大的线形、符号、模式填充的设计功能,留给用户更多的设计、编辑的自由,用户可根据需要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符号,并能够保存在符号库中,生成用户独具特色的符号库,为丰富、美观的地图制作奠定基础。

3. 专题图制作

本系统是一个理想的可视化分析工具,所提供的专题地图设计功能,可使您的数据更具说服力。系统支持的专题图类型包括单值专题图、分段专题图、等级符号专题图、统计专题图、点密度专题图、符号填充专题图、文字标注专题图以及自定义专题地图等。其中统计专题图又可分为曲线图、面积图、梯度图、柱状图、三维柱状图、饼图、三维饼图、玫瑰图、三维玫瑰图等

4. 地图布局

在本系统的桌面地图排版模块中提供了标注、艺术字、符号、直线、折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多边形、地图、复杂图框、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片、表格等实体对象,这些实体对象可以组合成复合对象;可以对多个选中对象进行剪切、复制、对齐、等距、居中、移动、缩放等操作;支持地图的任意区域剪裁。桌面地图排版模块支持各种型号的打印机和绘图仪,并且可以根据设计纸面的大小进行智能分页打印;支持将布局输出到整张位图或分页输出到位图。在制作地图时还可以设置地图的边框、比例尺、地图在整幅图中的位置,支持分幅打印等,桌面地图排版模块采用完全开放式设计,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编辑环境,使在桌面地图排版模块中制作排版的显示效果和打印效果完全一致。

II、土地定级模块

1. 定级范围与网格单元产生

方便完成土地定级范围的设定和网格单元的生成,并能根据您的要求确定产生的单元网格外形优化与否,产生网格单元的速度极快.

2. 定级因素因子征询及设置

完成土地定级的因素因子征询与设置,可根据您的实际需求设置因素因子地图表现形式(点、线、面、复合数据)和因素因子作用分计算时的衰减方式(线性衰减、指数衰减、不衰减),可随时改变因素因子的地图表现形式和删除、添加因素因子。

3. 通达系数的测算

完成土地定级估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道路通达系数、公交通达系数的计算,并可由用户自行指定计算中参考的方向影响阀值。

4. 因素因子权重体系

根据Dephi法权重评定体系可方便的完成因素因子的权重值设置。系统专门提供了因素因子Dephi评定系统,可方便的进行现场打分和计算并最终设置因素因子的权重值。

5. 计算因素因子单元网格作用分

根据用户设定的衰减方式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类因素因子的单元网格作用分。并能根据地图比例尺、单元网格大小自动将作用分标注在用户指定的数据集之上。

6. 因素因子单元网格作用分显示及等值线生成

能根据地图比例尺、单元网格大小自动将作用分标注在公用或择独立的标注数据集之上,并能准确、快速、高效的生成各种分值间隔和用户指定分值的等值线。系统还可以对等值线数据集转换为面数据集进行各类专题图分析。

7. 因素因子作用分统计分析

能对计算出的各类单元网格作用分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分析和统计,并生成数轴图、频率直方图和折线图及统计结果表等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

8. 土地级别的生成

能根据用户划定的级别界限值自动生成级别等值线,并可方便的完成土地级别面状化和级别专题图的生成。

9. 阻隔物体情况的处理

针对土地定级估价项目中经常遇到的阻隔物体存在的情况,我们的系统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处理各种复杂程度的阻隔物情况,从单一的类似河流分界情况到需要构造一个专门的阻隔网络拓扑图系统均可以轻松胜任。

III、基准地价评估模块

1. 评估公用信息设置

完成基准地价评估中的各类参数、系数、费率的录入、设置,为基准地价评估和样点数据低价测算提供基本数据支持和依据。如容积率设置、楼层修正系数、地价修正指数、各种类型房屋重置家、残值率等等。

2. 样点数据采集设置

完成样点数据的录入,允许用户自定义、修改样点数据属性字段结构、提供丰富的点符号样式、风格。用户通过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和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可以方便的将其他GIS系统下的样点数据连同其属性数据一起转入到本系统中,提供对样点数据进行各种几何、空间分析功能和数据统计功能。

3. 样点地价测算系统

完成对样点数据的地价测算功能,系统提供了对不同样点数据进行不同公式的样点地价计算和进行包括:最高出让年期修正、地价楼层分配修正、临界宽度修正、交易时间修正、宗地进深修正、容积率修正等不同类型的样点地价修正。这些不同方式的修正均有用户自行设置、选择,系统自动进行;当然您也可以根据您的特殊要求自行对样点地价测算进行公式的编辑与定制,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数据集字段操作工具和公室编辑器能有效的帮您完成样点地价的自定义公式测算。

4. 路段地价测算系统

根据样点数据录入的情况,系统能将样本数据和路段信息相结合,全自动的统计出全部路段的价格、样点数目,方便您对样点数据按照路段进行调整和编辑。路线价取值方法可以选择是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数、众数等。

5. 样点数据同一性检验

完成样本数据的数理统计与检验。根据总样本总体秩和检验法的原理,对不同的样本数据的总体一致性进行检验,由于系统内置了数理统计的基础算法,因此可针对不同的样本数据直接得到检验结果数据和结论,用户无需去查询统计相关书籍便可得到可靠、准确的数据与结论。

6. 样点数据分布检验

完成样本数据的数理统计与检验。对用户指定的某类样本数据检验其样本数据的总体分布类型,用户可自行决定参与检验的属性字段和检验单位。由于系统内置了数理统计的基础算法,因此用户无需去查询统计相关书籍便可得知样本数据是呈和中分布类型,并以此决定样本数据的检验方法。

7. 样点数据异常检验

完成样本数据的数理统计与检验。对用户指定的某类样本数据检验其样本数据中的异常数据,用户可自行决定参与检验的属性字段。并可选择剔除数据的方差倍数,系统将5、6、7三个数理统计与检验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帮助用户完成绝大部分数理统计分析工作,并能提供大量有效、准确地数据,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可靠性。

8. 基准地价测算系统

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选择,系统能完成不同模型下的各类基准地价的测算,如指数模型、线性模型等,计算基准地价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如:算术平均法、级差收益法、成本逼近法等等。

9. 样点地价公式编辑器

此模块式对样点地价测算系统模块的补充和延伸,提供给用户一个直接编辑、加工、处理样点数据的接口,用户能在此模块中对指定的数据集属性数据进行各种四则运算和幂元算、开方运算等等,能对部分或全部数据进行各种标准的SQL 操作。

10. 基准地价查询系统

完成对测算完成后的基准地价的管理和查询功能,能查询不同地块、不同单元网格所对应的基准地价和土地级别。

2、系统主要模块组织关系图及视图结构

A、系统顶层结构视图

B、空间数据采集子系统结构视图

C、空间数据处理子系统结构视图

D、空间数据管理子系统结构视图

F

、数据字典管理子系统结构视图

H 、数据存储子系统结构视图

I、空间数据输出子系统结构视图

J、用户接口子系统结构视图

4、系统结构视图约束性说明

A、系统界面

整个系统采用传统的WINDOWS GUI界面,在定级估价流程操作上可引入工作流视图导航窗口,对于农用地工程数据的管理,将其分为:数据、地图、图层、制图、资源等五类显示。将设计提供一个类似于MicerSoft OutLook样式的系统常用导航栏,便于最终用户方便访问和操作相关的资源数据。对于空间交换数据,系统通过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接口及自己研发的专用的文件转换接口与国内流行的商用GIS平台软件交换文件进行矢量数据共享;对于文档型及其他非空间数据信息,系统通过ADO数据库引擎与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系统数据的存贮和管理。

B、约束和假定

为了设计和实现方便,系统虽然采用ADO数据库引擎可操作支持的数据库,但基于成本的考虑默认状态下系统将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0数据库,同时系统的设计基础为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无论空间数据还是非空间数据,应都可无缝的切换、移植到C/S模式的大中型关系型数据库。有效地利用当前性价比适当的软硬件平台。

选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相互关联

关系,直接从系统应用领域理解并实现系统,至于每个类中方法涉及到的具体算法以及其它原理性的方法则没有提及,也不可能将它们的流程图画出。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 3总则 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 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 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 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3.3.2农用地级 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区域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在没有形式展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农用地级别划分可以不考虑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影响,直接依据定级对象所处的自然条件、利用条件和经济条件,采取因素法或样地法确定;在已经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自然质量分),根据定级对象所处的利用条件、经济条件,对分等参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进行调整,再综合其他定级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和耕作便利因素的影响,对农用地质量级别进行综合鉴定。 农用地定级成果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 3.4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 3.4.1综合分析原则 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分等定级应以对造成等级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3.4.2分层控制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建立不同行政区内的统一等级序列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上,农用地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展开,农用地定级主要是在县级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成果都必须兼顾区域内总体可比性和局部差异性两个方面的要求。在标准条件下,建立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将具有类似特征的土地划入同一土地等或土地级。 3.4.3主导因素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应根据影响因素因子的种类及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的影响,突出主导因素对土地分等定级结果的作用。 3.4.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既要反映出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不同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也要反映出不同投入水平对不同地域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收益水平的影响。

土地信息系统设计

一、课程设计概述 (2) 二、用arcgis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步骤 (2) 三、用arcgis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详细步骤 (4) 1.安装arcgis10.0软件 (4) 2.建立personaldatabase (6) 3. 镶嵌配准 (6) 4.矢量化 (9) 5、拓扑造区 (13) 6.给图形赋属性 (15) 7.计算相关面积 (17) 8.给图斑区赋相应图形参数。 (21) 9.标注 (23) 四、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24) 五、最终结果表 (26) 表一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26) 表二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27)

一、课程设计概述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学习后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的综合和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arcgis10.0软件和国家标准分幅的1:100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通过矢量化、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空间分析等操作汇总统计相关数据。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课程设计的设备和材料 arggis10.0 、国家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J50 G 019041、excel等 二、用arcgis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步骤 1.安装arcgis10.0软件 2.在arcatalog中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3.在arcmap中对所要矢量化的标准图进行镶嵌配准 4.分别对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地类界、村界、乡镇街道界等线状要素进行矢量化。 5.分别对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线状地物赋属性(地物编码、要素代码、地物宽度、线状地物面积) 6.将村界、乡镇街道界合并生成“行政区划”区并赋予相应属性(权属单位、权属单位代码) 7.将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地类界、村界、乡镇街道界合并生成“地类图斑”区并赋予相应属性(地类编码、地类名称) 8.相关面积的计算 1)将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合并为线状地物(xzdw) 2)用行政区划对地类图斑进行标识生成DLTB-QSDM 3)用行政区划对线状地物进行标识生成XZDW-QSDM(注意选中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综合实验一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数据转换方法;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利用各种常用软件如AUTOCAD、ARCINFO、ARCVIEW等的能力; 3.了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utoCAD,Arcinfo, Arcview,Excel,ArcGIS 2.方法准备:《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3.数据:dj-lu.dwg (道路分布图); 面状的图形:单元图.dwg; 公用设施作用分值图.dwg; 规划条件限制作用分值图.dwg; 环境条件作用分值图.dwg; 基础设施作用分值图.dwg; 例如图所示: 线状的图形:人口密度作用分值图.dwg; 商服繁华1作用分值图.dwg; 商服繁华2作用分值图.dwg。 道路通达度分值图.dwg; 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dwg;

例如图所示: 实验原理: 根据国家2002年7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UDC城镇土地定级规程》的规定: 1.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综合评定和划分城镇土地等级,为全面地、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订规划、计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2.土地定级的原则 * 综合分析原则:定级应对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差异划分土地级。土地级既要反映土地在经济效益上的差异,也要反映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差异; * 主导因素原则:土地定级应根据城镇内影响土地优劣的因素种类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级起控制和主导作用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评定土地级; * 地域分异原则:土地定级应掌握土地区位条件和特性的分布与组合规律,并分析各个由于区位条件不同形成的地域分异状况,将类似地域划归同一土地级; * 级差收益原则:土地定级应在初步划分的土地级上对级差收益明显的有关行业进行级差收益测算,测算值作为确定土地级数目和了解行业级差收益的重要参考依据; * 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土地定级应尽量把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进行量化,以定量计算为主,必要时才对某些现阶段难以定量的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定性分析,以减少人为任意性,提高土地级精度。 3.土地定级的技术方法: a.因素的作用分计算采用相对值法和距离递减法,按0——100分封闭区间赋分,因素指标与作用分的关系按正相关设置,因素条件越好,距离越近,作用分越高;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1.1.总则 1.1.1土地估价的目的 土地估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和收益状况,对土地在某一时间使用权价格进行综合评定。土地估价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以及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偿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加强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管理,促进正常交易;全面、科学、合理地使用城镇上地提供依据。 1.1.2规程运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城镇、独立工矿区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和“宗地地价”评估。 基准地价是对城镇各级土地或均质地域及其商业、住宅、工业等土地利用类型评估的土地使用权单位面积平均价格。基准地价评估以城镇整体为单位进行。 宗地地价是城镇内某一宗地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价格。宗地地价按评估目的可分为标定地价、出让底价和交易底价等。 1.1.3土地估价的技术途径 1.3.1基准地价评估技术途径 a.土地定级为基础,土地收益为依据,市场交易资料为参考评估基准地价; b.用土地条件划分均质地域,用市场交易价格等资料评估基准地价。 1.3.2宗地地价评估技术途径 a.利用基准地价评估结果,采用系数修正法评估宗地地价; b.利用调查的有关资料,采用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评估宗地地价。 1.1.4土地估价成果 a.土地估价报告; b.基准地价图; C.基准地价表; d.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表; 宗地估价只提供宗地估价报告。 1.5地方补充规定 省级土地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对本规程中某些条款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不得与本规程规定相抵触,并须报国家土地管理局备案。 1.6规程解释权 本规程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2.准备工作 2.1编写土地估价任务书 凡开展上地估价的城镇,由市、县土地管理局编写上地估价任务书,经上级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土地估价任务书的内容包括: a.城镇基本情况; b.土地估价工作的领导与组织; C.估价时间安排和经费预算; d.土地估价成果; e.土地估价技术方案。 宗地地价评估只需评估机构与委托单位签订协议书。

温江城镇土地定级与估价技术报告2005

成都市温江区城区基准地价更新 技术报告

成都大成不动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二○○五年三月

表3 温江区商服中心位置表 表14 温江区城区道路级别表 表15 温江区各类型道路的作用指数 一、确定供水、供电及供气设施区域差异的评定指标

我们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将温江区城区基础设施划分3个区域,区域1:建成区;区域2:城市新建区;区域3:城市规划区。将整理的结果数字化在工作底图上,基础设施完善度的所有因子在测算时,当做面状因子对待。 1、温江区供水条件较好,根据调查,温江区有自来水公司2个,日供水能力13万吨,提供温江城镇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用水。 2、温江区现有35KV变电站4座,110KV变电站2座;有各级输电线路51条,其中110KV输电线路4条,35KV线路6条,10KV线路41条;共有小水电站10个,总装机容量8170KW;日供电量为206KWH,用电条件良好。 3、温江天然气主管道长92.3公里,日供气能力达22万立方米,供气条件较好。 以下是温江区基础设施区域水平系数和保障率调查结果表29。 表29-1 温江区供水设施指标相对值表 表29-2 温江区供电设施指标相对值表 表29-3 温江区供气设施指标相对值表

第三节城镇土地级别确定与土地级别总图的编制 一、土地级边界的确定和土地级别总图的编绘 经过级差收益测算,对初步划分的土地级别进行验证后,我们即对温江区土地级别的边界进行了确定。确定的原则是:①土地级之间应渐变过渡,相邻单元之间土地级差不宜过大;②尽量考虑自然地块及权属单位的完整性;③边界尽量采用具有地域突变特征的自然界线及人文界线。根据这一原则,我们依据初步划分的土地级界线,逐一在工作底图上进行了边界的确定,主要利用的是线状地物(街道、河流、山丘)。 边界确定以后,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将工作底图、土地级边界图重叠在一起,形成了“温江区土地级别总图”,并用绘图机输出。 二、土地级别分布范围 现将温江区城区各土地级别的主要分布范围列表53如下: 表53-1 温江区城区土地级别分布范围表

土地估价师考试模拟试题(一)

土地估价师考试模拟试题(一) 一.判断题(共20题,题号1~20,每题1分,共20分。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或错误, 并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认为正确的涂”√ “,认为错误的涂”×”.答题错误倒扣1分,本题总得分最多扣至0分) 1.与工业产品一样,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也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估算土地纯收益时,不仅要考虑有形收益,还要考虑各种无形收益。 3.城镇土地等应与现行行政建制相协调,在省及省级以下的同一行政区域内,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土地等不宜低于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 4.有两相邻地块,原用途一块为水田,一块为荒地,开发后作为住宅用地。水田由于征地成本高,因而土地价格高,而荒地由于征地成本低,因而土地价格低。 5.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 6.运用收益还原法公式测算地价时,未来各年的还原率应当相等。 7.利用城镇主城区土地市场交易资料验证土地分等初步方案时,宜以涉及城镇数量最多的相应类型土地的总平均价格为主要分等依据。 8.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某宗住宅用地的使用权价格,所选比较实

例的土地剩余使用年期为xx年,待估宗地的剩余使用年期是xx年,如果其他因素条件均相同,则待估宗地的土地价格比比较实例的土地价格低20%。 9.采用成本逼近法进行地价评估,其中的土地取得费是指因土地所有权由农民集体所有转为国家所有而发生的费用。 10.建筑物的主体折旧率与附属设备的折旧率之和等于建筑物的综合折旧率。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于20xx年11月12日发布,自20xx年1月1日起实施。 12.采用市场比较法进行地价评估时,如果个别因素中各因子的条件修正系数是在确定因素修正总幅度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解后确定的,则应采用因子修订系数加和的方式确定因素修正幅度,进而确定因素条件指数和因素修订系数。 13.采用成本逼近法评估地价时,土地取得费及其税费利息是以整个取得费为基数,计息期为整个开发期的一半。 14.路线估价价法计算公式的表现形式是:宗地总价=路线价×深度百分率×其他条件修正额×宗地面积。 15.国有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者应交还土地使用证,并依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该土地上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由国家考虑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偿。 16.在对基准地价评估所需的样点地价资料进行出让年期修正时,没有明确使用年期的,应按无限年期使用权价格修正到法定最高出让

横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doc

横县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 项目工作范围 本轮定级估价范围主要根据《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调整)和《<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局部调整(2009)》城区范围内的可作为城镇建设用地使用的土地,以及六景、峦城等16个乡(镇)〔包括乡(镇)合并前,原乡(镇)镇区〕范围内可作为城镇建设用地使用的土地综合确定。估价范围包括城区及六景、峦城等16个乡镇内主要现状建成区、近年拟供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区域和部分有条件建设区。定级估价面积详见下表: 一、基准地价内涵说明 基准地价为政府定期制定公布、按各土地利用类型现状条件评估的某一估价期日法定最高年期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本轮基准地价由商服、住宅、工业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分为两类,一类为机关团体、新闻出版、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化设施、体育用地;二类为公用设施、公园与绿地用地)四类用途组成。不同用途价格对应的基准条件为: 1.基准地价估价期日为2017年11月1日。 2.基准地价的期限按各类用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法定最高年限,即商服用地40年,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0年。 3.土地开发程度达到“五通一平”标准,即宗地红线外通路,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讯,宗地内场地平整。 4.土地利用状况:商服用地容积率1.0;住宅用地容积率3.0;工业用地容积率1.0;公共服务项目用地容积率0.5~1.5(其中一类用地容积率1.5;二类用地容积率0.5)。 5.地价影响因素均在一般状态。 基准地价内涵见下表。 表2 基准地价内涵表 二、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因素分析与确定

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因素分析与确定 (一)影响城镇土地等级的因素主要有: 1、区位因素 城市地价水平具有明显的集聚分布特点,在空间上明显受宏观区位的影响。城市区位差异对各个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地价水平的等级差别也就根据各个城市不同的预期经济效益区分开。 我国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宏观地价坡度,大体格局为:1.全国大中小城镇的地价形成三级制度;2.在全国、各大地区、各省与自治区范围内分别形成了三级地价中心城市体系; 3.地价的线性分布:一是沿海开放城市线,主要包括深圳、厦门、温州、宁波、青岛、大连等城市,基本遵循着南高北低的变化趋势。这条特征线表明沿海开放城市地产市场发育较快、地价相对较高。二是长江沿岸城市线,主要有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从平均水平来看,这些城市的地价水平反映了我国中南部地区自东向西地价由高到低变化的基本特点,三是京广、京哈铁路沿线及周边,主要有广州、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京广、京哈铁路是我国南北贯通的交通线路,这条线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城市地价南高北低的趋势。四是西安至乌鲁木齐的西北线,西北线的地价水平依然遵循东高西低的特点,而且落差较大。 2、自然因素 包括城镇土地地质条件和城镇环境质量。 (1)城镇土地地质条件 城镇土地的岩土承载力、地形坡度、地下水埋深、洪水淹没状况等工程地质条件,不仅与城市形成十分密切,更为城市提供必要的用地条件,影响到城市用地布局,城市职能。 如地形影响着交通线型、走向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建筑群体的布置等。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决定着建设项目布局和工程建设的经济性。良好的地质环境易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在沿河地势地洼的软土层地带建房屋,需要修河堤,防止洪水淹没,同时还要加固地基基础,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增加城市建设的投资。 (2)城镇环境质量 环境状况通过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在土地进行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不仅影响到城市的的发展,居民切身的利益,还会直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利用强度。 大气、水、噪声污染等因素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空间分布状况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美国学者纳尔逊(Nelson)、桑普(Saper)等人的研究表明,空气质量差会使地价降低15%左右,飞机飞行中产生的中等程度噪音会使航线下的地价减少5%~10%,而机场附近的严重噪音对地价会有20%~30%的负面影响。如伦敦两个机场噪声的干扰,使得附近房地产平均贬值20%。 3、经济因素 影响城市土地分等定级的经济因素主要有:

城镇土地估价的相关技术标准分析_城镇土地估价规程_与_房地产估价规范_比较

城镇土地估价的相关技术标准分析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与《房地产估价规范》比较 林坚‘,楚建群’,邹晓云’ (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100871;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北京100029) 摘要:研究目的:比较分析《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与《房地产估价规范》在技术标准上的差异性,确定未来城镇土 地估价的技术规范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l)两个技术标准都强调价格的正常性, 但土地估价更多从权益角度考虑,突出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地位,房地产估价更多地从正常市场交易的价格前提考虑, 从而导致估价基础的差异;(2)二者估价的方法相近,但术语用词、应用要求存在差别,特别是基准地价的制定和 应用在土地估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3)对土地权益和与之相关的估价目的,土地估价重视不同用途和各种权利状 况下的估价操作,房地产估价则重视具体目的估价时对合法原则的遵循。研究结论:两个技术标准应逐步统一,以 适应规范市场的发展需要,其关键在于:明确基准地价在中国估价技术中的重要地位;规范统一专业术语:统一估 价目的方法应用要求。 关键词:土地经济;城镇土地估价;技术标准;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房地产估价规范 中图分类号:F301 .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8158(2003)05一0024一06 AnalysisofTechnicalStandardsRelatedtoUrbanLandEvaluation —ComParisonBetweenRegulationsforUrbanLandEvaluationandStandardsforRealEstateAPPraisals L顶Jianl,eHuJian一uunl,zouxiao一扣nZ (1.DePartmentofUthanandRegionalPlanning,CollegeofEnvironmentalSeience,Beijing100871,China; 2.ChinaLandSurveyingandPlanningInstitute,BeijingIO0094,China) Abstraet:ThePurposeofthisPaper15toeomParebetweenRegulationsforuthanlandevaluatlonwithStan dardsfor realestateaPPraisals,thentofindthedireetionofteehniealstandardsonvalueassessmentonurbanlandinthefuture. MethodsofdoeumentationandeomParativeanalysisareapPlied.Theeonelusimsareasfollow:(l)bothtee hnieal standardsemPhasizenormalPriees,butvalueassessmentonlandgivesPromineneetothelan企userighttransferred 收稿日期:2003一0于30 第一作者:林坚(1969一),男,福建福鼎市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与区域规 划、房地产经济。 林坚等:城镇土地估价的相关技术标准分析一里些镇土丝i丝丝燮上卫壑犷燮鲤哩竺堕匕一一一一一一一竺

基于arc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基于arc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方案一: 成果图展示: 设计过程: 1.基础数据格式转换 (1)在开始→程序→arcgis中启动arccatalog (2)在arccatalog左边树形目录中找到基础数据(单元图.dwg,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dwg,公用设施作用分值图.dwg等基础数据。不好意思,我当初的命名是1,2,…给您带来不便)

(3)点击左边的“加号”展开数据,选择其中的线数据(polyline)进行格式转换(4)在线数据上右击→Export→To Shapefile(multiple) (5)打开如下对话框,设置好输入路径,ok,即可完成转化。 (6)其他数据,按上述步骤进行转换

2.拓扑错误查找编辑 (1)在arccatalog某个文件下右击新建一个New Personal Geodatabase,在New Personal Geodatabase下右击新建一个New Feature Dataset,任意指定一个名字,坐标系最好选择unkown,然后下一步,finish即可。 (2)在新建的New Feature Dataset上右击→Import→feature Class(multiple)进行数据导入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添加导入的数据,导入路径是默认的。 (4)在New Feature Dataset上右击→New→Topology新建一个拓扑文件,添加拓扑规则,ok。

(5)启动arcmap ,把建立的New Feature Dataset 拖入arcmap 中

(6)添加编辑工具条,开始编辑, (7)在工具栏空白位置右击,添加拓扑工具条,在中选则要编辑的图层。 (8)在Topology中选择建立的拓扑规则文件, 将激活此图标,点击将打开如下图对话框 点击search将出现所有拓扑错误

土地估价计算方法

土地估价方法 根据《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以及待估宗地的具体条件、用地性质及评估目的,结合估价师收集的有关资料,考虑到当地地产市场发育程度,选择成本逼近法和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进行评估。 (一)、成本逼近法 1、基本原理 成本逼近法是把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作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所有权收益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估价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土地的所有投资包括土地取得费和基础设施开发费两大部分作为“基本成本”,运用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投资原理,加上“基本成本”,所产生的合理利润、利息,作为地价的基础部分,同时根据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的需要,加上土地所有权应得收益,从而求得土地价格。 其基本公式为: 土地价格=取得费+开发费+税费+利息+利润+土地增值收益 增值收益=(取得费+开发费+税费+利息+利润)×增值收益率 2.评估过程 (1)土地取得费 经调查该区域土地取得费一般为5万元/亩,合75元/平方米。 (2)有关税费

根据胶南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有关政策,应交的税费包括征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合计约为44元/平方米。 (3)土地开发费 根据胶南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有关文件及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评价人员实地勘查,确定此次评估开发费用为120元/平方米。 (4)利息计算 根据待估宗地的开发程度和开发规模,确定土地开发周期为1年,投资利息率按评估基准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短期贷款(六个月至1年)贷款利息率5.31%计。假设土地取得费、相关税费在征地时一次投入,土地开发费及土地平整费在开发周期内均匀投入。 投资利息=【(1)+(2)+(3)/2】×5.31%=9.5元/平方米 (5)投资利润 投资利润是把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以固定资产方式投入以发挥作用。因此投资利润应与同行业投资回报相一致,经过调查近年工业用地投资利润率,以15%作为本次土地评估的投资利润率。 利润=(土地取得费+有关税费+开发费)×投资利润率 =【(1)+(2)+(3)】×15%=35.85元/平方米 (6)土地增值收益 根据估价对象所在地域工业用地市场调查分析,土地增值收益取30%。 =【(1)+(2)+(3)+(4)+(5)】×30%=85.31元/平

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估价实务基础精讲班第45讲讲义 城镇土地分等 土地分等 考试大纲: 土地分等 (一)考试目的 测试应考人员对城镇土地和农用地分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1.城镇土地分等 (1)城镇土地分等的概念和原理 (2)城镇土地分等的因素因子体系 (3)城镇土地分等的技术路线和程序 (4)城镇土地分等的因素因子分值计算方法 (5)城镇土地分等的因素因子权重确定方法 (6)城镇土地等别划分方法 2.农用地分等 (1)基本概念:农用地、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耕作制度、农用地自然等别、农用地利用等别、农用地等别、基准作物、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标准样地等。 (2)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3)农用地分等的方法 (4)农用地分等的程序 (5)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原则与方法 (6)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方法 (7)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 (三)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城镇土地和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不同城镇土地和农用地土地等别影响因素;熟悉:土地等级价的关系,城镇土地和农用地分等程序,城镇土地和农用地分等因素选择,权重确定与量化方法; 了解: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农用地标准耕作制度。[内容详解] 城镇土地分等 (一)城镇土地分等的概念和原理 1.城镇土地分等的概念 城镇土地分等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之间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进行分类排队,评定城镇土地等。2,城镇土地分等的原理 城镇土地分等反映城镇之间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 在一定区域内评定城镇土地质量的优劣,一般将城镇作为一个点来看待,区域中的若干个城镇,变成了若干个点。这些区域中的城镇,受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周围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之人们改造土地、投入资本不同,所以在区域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通过土地表现为生产和生活上收益的差异,带来城镇之间的整体的级差收益。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与《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解读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与《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修订解读反映成熟技术方法主动顺应改革方向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与《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修订解读赵松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我国的土地权利体系不断完善,土地评价需求更加多样化;同时,土地评价技术手段大幅提升,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迅速普及,这些都对土地分等定级与地价评估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经数年时间,已执行十余年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与《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以下简称两《规程》)现已修订完毕,正式对外公布。两《规程》修订的总体思路是什么?修订的要点有哪些?会对未来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规程》修订的大背景是怎样的? 2001年发布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与《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是我国土地管理领域的第一批国家标准。十余年间,以土地估价师为核心的专业队伍按照这两部规程的技术标准开展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分等、定级及价格评估等大量专业技术工作。可以说,两《规程》为建立我国土地的“等—级—价”体系、显化土地资产、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挥了重要的技术引导和保障作用。 然而,近年来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土地市场及土地评价与管理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需求:2007年《物权法》出台;2008年党的十

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土地管理改革的新方向;2011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正式实施;《土地管理法》修改纳入日程,征地制度等多项土地领域的重大改革及配套文件正在酝酿之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轮规程修订定位于谨慎调整,立足于反映成熟技术和方法,并与已明确的改革方向主动衔接,秉承的是坚持继承性、适用性、先进性、统一性的基本原则,以2001版《规程》的框架为基础,立足当前土地分等定级及估价技术的普遍水平,倡导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弥补原规程在长期使用中发现的不足,注重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其他相关标准的统一协调,顺应可预期的发展方向。 2010年,在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的直接指导下,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牵头,集合原规程起草者与现活跃在土地评价管理领域的专家、专业人士,成立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与《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修订起草组,以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为支撑,两《规程》修订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1月17日,两《规程》修订稿正式通过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2014年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新规程实施。 两《规程》修订从预研到正式发布,前后历时3年半。其间,起草组组织了3轮全国范围的意见征询工作,来自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土地估价行业协会及高校、研究院所的百余名专家贡献了近800条修改意见。可以说,土地估价全行业都为两《规程》的修订贡献了力量。

城市土地分等定级报告

实验三:《城镇土地利用评价》 第三学习小组 组长: 一、目的要求: 了解选择城镇土地分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的因子体系、掌握计算方法和工作程序。 二、实验内容: 对选择的区域,进行城镇土地定级因子体系的构建、因子分值计算,并进行城镇 土地级别划分,绘制示意图。 1、介绍城镇土地质量体系中等与级的主要区别; 2、熟练掌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与主要步骤; 3、掌握运用特尔斐法确定权重的过程; 4、通过实例介绍功能分和作用分的概念,掌握影响因子功能分测算的方法; 5、通过选定的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调查确定评价因子; 6、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图件的编制,并编写选定区域的定级报告。 三、主要仪器设备: 电脑、ARCGIS软件、Excel软件、一定区域的遥感影像。 四、实验步骤 (一)城镇土地定级因子体系的构建 确定定级指标体系及权重: 小组讨论确定,按照对区域人口生活学习的影响程度划分(去掉了生活设施中的 澡堂,大澡堂的人很少,影响已经较低,所以我们没有考虑澡堂)。 表1 城镇土地分级评价体系及权重表 繁华程 度 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环境条件人口状况 商服繁华影响度道 路 通 达 度 公交便 捷度 生活设施完 善度 公用设施完备度绿地噪 声 人口密度食堂操场医院图书馆 0.250.1 20.090.080.060.030.090.070.0 4 0.17

(二)各因素因子功能分调查 1.商服繁华影响度 选择了几个商服中心,调查其面积、人流量与营业额。(实地调查) 表2 商服繁华度基本数据调查 联合一百佳禾超市西苑二栋六栋午后 红茶西苑生活 广场 零栋铺子 面积(平 方米) 22142846935433117 人流量 (30min) 2412881602614343 营业额 (元) 240429261509182858258 2.道路通达度 选择调查若干条学校主要道路,调查中得出30min道路的车流量、人流量及估算道路宽度。道路长度数据从ArcGIS上测量以获取。 表3 道路通达度基本数据调查表 成功路乐群路取友路成育路强立路龙溪路西苑宿 舍路人流量 (30min ) 4010431206774586241036 车流量 (30min ) 1015108216186688 宽度(米)9649998 长度(米)123649334213512551157313 3.公交便捷度 因为只有一个公交站点,影响全校,因不需调查。 4.生活设施完善度 选取东西苑食堂为生活设施,统计食堂30min人流量以及面积,面积数据从ArcGIS上测量以获取。 表4 生活设施完善度基本数据调查表 食堂西苑东苑人流量(30min)17141684 面积(平方米)74637137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大纲

课程设计报告大纲 空一页,作为目录,等后面的内容都写好了,再把这页填上。 课程设计报告要手写,用黑色笔;所有相关操作的图,黑白打印即可,然后粘到报告上。注:报告至少要写满三分之二以上。 1 绪论 1.1 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 本门课程设计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估价》、《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ArcGIS软件及应用》、《MapGIS软件及应用》、《土地信息系统》等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为期2周。通过本课程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加强学生对土地信息系统相关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将其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2课程设计安排 该课程设计是专门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专业而开设的,安排在第六学期,时间2周。具体安排如下: 1、实习动员及前期准备:1天 2、数据获取、数据库设计及实现:4天 4、土地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等环节制定:2天 5、方案讨论、修改:1天 6、应用相关软件实现土地信息系统:4天 7、完成报告:2天 1.3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能应用土地信息系统的相关原理和流程,结合本专业相关课程内容,自选题目,自行设计; 2、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相关软件(如VB、C++等编程语言、 GIS 软件等)完成数据库、土地信息系统的创建;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包括简单的数据采集功能、查询功能以及简单的分析功能等功能的土地信息系统。 3、课程设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及安全生产规程。要按时完成各项设计任务,并做好记录。 4、学生完成设计后,要提交设计报告和实现的土地信息系统,要求书写认真,文字简明流畅,图表丰富,达到整洁美观。 2 课程设计内容 下面的内容是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要写得详细一些,自己的操作过程,也可以截图(图要按章节编号,如此节的图从图2-1开始编号),最后将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部分截图,统一打印出来,粘到实习报告上。 2.1 创建个人数据库 包括数据获取过程(数据来源介绍、数据处理过程,如影像配准、数字化等)、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包括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库中包含的数据,如空间数据涉及哪些,属性数据涉及哪些)。 2.2 专项土地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结合学过的相关课程,选择一个专题,作为土地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对象。专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 ●城镇(农村)土地分等定级信息系统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 包括:系统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等)、功能模块设计及每部分模块能实现的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第十四章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导读:本章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一些具体领域的应用。 由于GIS是用来管理、分析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所以几乎所有的使用空间数据和空间信息的部门都可以应用GIS。由于各个部门的不同,GIS在具体业务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应用方式也各异,结合比较紧密的如城市规划、环境领域等,相对松散的有商业、医疗卫生领域。 本章简单介绍了一些GIS应用实例,针对不同实例,介绍方法也不同,有的概述一个具体区域的应用,有的叙述工作流程,有的介绍了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可以对相关领域的GIS建设提供借鉴,也可以作为其它领域建设GIS的参考。 本章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如AM/FM、GIS/T以及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如动态分段模型,它们处于GIS与具体领域的交叉部分,同时也是GIS理论和技术的有益补充。

1.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城市是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信息、物质高度集中的区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系统越来越复杂,数据和信息越来越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城市的现代化、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城市需要全面的规划,而地理信息系统给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工具。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应用GIS的方面非常多,如土地、道路、管网、环境、人口等等诸多要素都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并且形成了应用于专门领域的GIS工具,如土地信息系统(LIS-Land Information System)和AM/FM(自动制图/设施管理,Automatic Mapping/Facility Management),前者侧重于管理地块的位置、面积、权属以及地籍的动态变化;后者则主要对电力、通讯等设施的管理和分析、制图。 城市建设规划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开发新城要征用土地,改建旧城要拆迁安置,同时需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在开发建设活动中,如果不注意各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就可能造成混乱,而采用GIS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并基于此进行分析和辅助决策,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混乱局面的出现。由于城市在不断地建设发展,所以需要随时更新城市基础数据库,这就要求应用GIS管理日常城市建设活动,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下面介绍GIS在密尔沃基(Milwaukee)市城市建设日常管理方面的应用。

土地信息系统(3.1.3)--第三章习题作业解答

第三章 数据输入与输出 1、数据的涵义是什么?与信息有何区别和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可以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数据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等都可以归入数据的范畴。虽然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并非就是信息,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对数据做出解释,才能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编码、分类、增强等)就是为了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 2、土地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土地数据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属性特征(非定位数据),表示实际现象或特征;空间特征(定位数据):表示现象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空间特征又称为几何特征或定位特征,一般以坐标数据表示,例如笛卡尔坐标等;时间特征(时间尺度):指土地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其变化的周期有超短期的、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等等。 3、空间数据的测量尺度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测量的尺度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层次,由粗略至详细依次为:命名或类型、次序、间隔以及比例。 1)命名量:命名式的测量尺度也称为类型测量尺度,只对特定现象进行标识,赋予一定的数值或符号而不定量描述。例如,可以用不同数值表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或岩石类型,但是这些数值之间无数量关系,对命名数据的逻辑运算只有“等于”或“不等于”两种形式,而其近似均值只能使用众数。 2)次序量:次序测量尺度是基于对象进行排序来标识的,如可以把山峰按高度分级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等,将坡度分为陡、中、缓等。不同次序之间的间隔大小可以不同。对次序数据的逻辑运算除了“等于”与“不等于”之外,还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大于”或“小于”。 3)间隔量:是不参照某个固定点,而是按间隔表示相对位置的数。按间隔量测的值相互之间可以比较大小,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值大小是有意义的。温度是间隔尺度的数据而不是比例数据,因为它的“0”测量值随着所使用的不同温度测量单位而不同。不能说150F的温度是75F的温度的两倍,因为这个比例在使用摄氏单位时就改变了。相反,降水量是比例数据,因为它有真的零值1。比例数据和间隔数据可用于加、减、乘、除等运算,而且可以求算术平均。 4)比率量:是比例测量尺度的测量值指那些有真零值而且测量单位的间隔是相等的数据,比例测量尺度与使用的测量单位无关。 4、数据的获取有哪些方法?并简述几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或适应范围。 获取数据途径主要有五种:①野外实地测量;②摄影测量;③现场专题考察与调查;④社会调查与统计;⑤利用已有资料。 1)野外测量:野外实地测量是传统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获得的资料具体、准确,但花费人工多,工作周期长。一般是测得资料后制成地图,再输入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对数据库的局部数据作修改时,则可将实测资料直接输入,而不必经过先制图这一环节。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