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

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
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

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

“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看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在我脑海中一直徘徊不去。句子虽简单朴实,却掷地有声,带给我满满的感动,就如整本书给我的感受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这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人民教师,可以说真的如《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书名一样,在日常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身心完全献给了儿童的教育教学。更可贵的是,他将自己的教育实践记录下来并进行了整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归到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记录下来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为日后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资源,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就是其中之一。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共分为“快乐学校”与“儿童时代”两大部分,记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晚年时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经历,是对他开展一年级小学预备班和四年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总结。书中用诗意流畅的笔调叙述了一个个教学故事,并通过这些故事来阐明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让人受益匪浅。

在看完这本书后,让我产生最深感触的还是苏霍姆林斯基与学生之间那种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个教师,能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是一件极为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做到了,他用实际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用心聆听了孩子心灵的声音,你就能成为孩子的“大朋友”。

一、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

孩子,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一说到这个词,我们的脑海中可能就会立即浮现出一张张可爱的、红扑扑的脸蛋,耳边仿佛也听到了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但是在当下,我们的孩子还是这个样子了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否认这一点。现在的中国孩子更多的是面无表情地背着沉重的书包,上着各种类型的辅导班,做着无穷无尽的作业,完全沦为考试的机器,失却了孩子应有的朝气与活力。想象与现实为何差距如此之远?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没有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中国的大多数教师没有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大部分家长也没有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也对教师聆听孩子心声的重要性有所阐述:

我对我们惯常所说的教学教育过程观察越精细,就越确信,真正的学校,就是儿童集体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在其中被许许多多志趣和爱好结合在一起。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桌跟学生会面的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对这样的人来讲,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都是不可理解的。教师的一张讲桌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大的石墙,教师

在墙后向他的“敌人”——学生发动“进攻”;但更多的情况则是讲桌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里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1]现在的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极大的问题,即教师尽心尽力地备课,抓住每一分钟想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却总是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知识点。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教师千万不能一味地为了教学而教学,对学生实行满堂灌或者是“填鸭”式的教学,要不然只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让自己与学生之间的石墙建得越来越厚,表面上学生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理解知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学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从哪里得来的,学了这个公式又能够运用到哪些方面……在这里又不得不说说当前中国教育的悲哀,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了大批大批的应试高手,但是在创造力等其他方面中国的孩子却远远挤及不上美国等国家的孩子,我认为会产生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和教师没有用心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要想深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就要先用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来摧毁与学生之间的那堵石墙:

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2]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不止一次强调:教师不能够也不应该忘记,作为学生,他们首先还是一个孩子。当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用填鸭式的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时,我们有没有问过他们是否同意?被剥夺了选择权利的他们对此的想法是什么?我们又有没有想过,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或者再设身处地地想想:我们曾经也是孩子,当时的自己是怎么想的……可能有人会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哪儿会有那么多的想法,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却向我们详尽阐述了孩子心灵的脆弱性与敏感性以及我们必须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的必要性:

一个真正的教师不能把孩子理想化,不能妄加一些美妙特性于他,但不能不考虑到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孩子对周围现实的情绪反应和精神反应有其独特的鲜明性、细微性和天真性。[3]

在我面前的是一些敏感、细腻、易受感的心灵。我跟孩子们接触得越多,就越清楚地看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和理智对我的言语、眼神以及对我提出建议和批评的口吻的敏感性怎样变得越来越敏感。……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河上这根弦的调门。[4]

孩子总是抱着坦率的胸怀和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学校的,孩子甚至不敢想别人会把他看成懒汉或倒霉鬼。……这是照亮儿童生活的全部意义和儿童欢乐世界的明亮火花。这一火花是微弱和无所防卫的,孩子以无限信赖的心情把它交给

您这位教师,而要是您没有察觉儿童的愿望,那就是说您还没有意识到为自己学生的今天和明天所担负的令人激动的责任。粗心大意地接触儿童的心灵,足以使这一火花就此熄灭。[5]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根弦,在他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有自己的美的标准……他们有自己的需求与期盼,而作为他们的教师就有责任去了解并迎合这些需求与期盼。只要善于用爱去引导与发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就会为你敞开大门。

但是孩子的心灵又是敏感的,苏霍姆林斯基就将孩子的心灵生动地比作挂着露珠的娇嫩的玫瑰,认为成人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它。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在一段时间里,孩子会变得特别喜欢提问题,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来,又在西边落下?为什么我们都要睡觉?……这一连串的问题(有的甚至非常匪夷所思)可能会让我们觉得束手无策甚至非常窘迫,于是成年人的自尊心让我们选择了忽视甚至呵斥孩子(因为他们处在弱势)。这样的经历有了一次,两次,孩子提问的兴致就会被彻底摧毁,因为几次受挫让他们敏感的内心选择了沉默,而我们虽然保住了自己的权威,却将下一个可能的爱迪生,牛顿扼杀在了摇篮里。

同样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也都忽略了孩子这一处于相对弱势的受教育者的感受与想法。没有顾及他们的真实需要,我们就用自己的主观臆断束缚住了孩子的心灵(而有时孩子的想法往往是正确的),那么相应地,我们通往孩子心灵的那扇门也被“嘭”地关上了。虽然孩子取得了让我们满意的成绩,但是他们的眼神是否还像从前一般明亮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已沦为考试的机器,他们丰富的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也因为长期得不到关注而很快黯淡下去,没有了光彩。所以,由此看来,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就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热爱孩子。在我看来,爱能够融化一切困难的坚冰,当你将口头上的爱化为实际的关怀,你就能接收到孩子心灵之声的频率。让我们先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么关怀孩子的:

我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是从关心下面这些事情开始的:孩子吃得怎么样和睡得怎么样,他的自我感觉怎么样,他玩得怎么样,他一天有几个小时呆在户外新鲜空气中,他读了哪些书和听了哪些故事,他画了什么画和如何在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大自然的音乐和人民的音乐家们创作的乐曲在他的心灵中激发了什么感情,孩子喜欢什么劳动,他对别人的欢乐和悲痛的敏感性如何,他为他人做了些什么,并因此而产生了什么感情。[6]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这对如今我们分数至上的思想是绝对具有冲击意义的。其实,当你真正去爱孩子的

时候,你就不会将孩子看作是制造高分以换取高额工资的筹码;当你真正去爱孩子的时候,你就会关注孩子的所有方面,他的家庭背景,家庭氛围,甚至连细微的动作与神情变化你都察觉得到。就像苏霍姆林斯基,他对三十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这对于哪位教师都是相当有难度的一件事;同时,在书中讲述教育事例时苏霍姆林斯基也经常会注意描写孩子的眼神:当孩子失望时的眼神,当孩子渴望知识时的眼神……他能时刻根据孩子的眼神来判断孩子当时的感受,而这一能力,是我们现在的教师所普遍缺失的。

当你真正去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真诚的爱,他会感受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而不是被忽视的,并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工作。其实,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待教师的态度,而他对待教师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的态度,所以由此可以得出,如果教师真心地去爱他的学生,那么孩子也会向他敞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当教师真正地去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教师就与孩子站在了一条战线上,也将最终获得学生的拥护与配合,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这个过程将非常缓慢,但是如果我们坚持下去,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同时,作为一位小学老师,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学生且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孩子的心灵找到一个渠道向自己敞开大门。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详细分析了孩子的思维特征,并将绘画,音乐,劳动等形式视作儿童思维的源泉:

儿童的脑细胞如此娇嫩,对感知对象的反应如此敏锐,以至于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见、听见和可以触摸到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儿童大脑的自然特性要求须在思考源泉处,即在直观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培养他的智力,让思考能从直观形象转为对有关这个形象的信息的加工。[7]从以上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思维的分析可以得出,孩子更易接受从对具象事物的实际体验中获得抽象概念这一教学方式,同时书中还阐述了低年级学生思维与情感和体验分不开的观点。这就不由让我想起了暑期我在一家作文培训机构工作的经历,该机构的作文培训对象中有三年级刚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如果要求孩子写一些抽象的,他们不感兴趣的作文,他们就很难写出像样的作文,往往半天憋不出一个字,一直在发呆。但是当遇到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有亲身体验经历的时候,他们的小脑袋瓜中又会时不时蹦出一两句极好的句子。我至今还记得上《吹泡泡》一课时我们和孩子一起用吸管吹出形状各异的泡泡时的场景,当时孩子们一个个都像快乐的小天使一般,眯着眼睛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变得五颜六色的泡泡,那个时候的他们眼神中充满着喜悦,就连老师都被感染了。在之后的作文课上,孩子们写这篇课文就写得非常轻松,没有过多的指导,他们就能够写出一篇结构完整清晰的作文,同时还涌现出了多篇生动的优秀作文。所以,我认为,

在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应该重视对具体知识体验过程的加强,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由此迸发出的求知欲可以让孩子更好更清楚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下观点:

孩子应当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当我们要教会他阅读和书写的时候,就应当让他置身于这种世界。[8]

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知识成为达到创造性活动和劳动目的的手段时,知识才能成为儿童要求得到的东西。[9]

据此苏霍姆林斯基开创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如绘画式记单词,在观察大自然中获得知识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而其中最令我惊叹的还是他开创的音乐教育与智力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中,他用“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作”这样的路径来发展孩子们的精神力量,并取得了如下效果:

孩子象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音乐和另一种角度展现在他面前的事物和现象上,于是他的思想便描绘出一幅鲜明的图画;这幅图画又要求用语言来描述。……最不爱说话的也想说话了,孩子把手伸向了笔和画本,要把童话形象留在纸上。音乐甚至把最消极的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激发出来了。似乎音乐给思维物质的细胞诸如了一种能产生奇效的力量。……孩子在音乐影响下在想象中创造了那样鲜明的终生难忘的编的故事,体现善与恶的正义的化身,引入了真善美的世界——音乐使童话形象具有了有力的脉搏和活跃的思想。[10]

当看到这一段时,我忍不住为苏霍姆林斯基拍手叫好,我不禁想:该是多么伟大的一位教育家才能够创造出这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音乐,苏霍姆林斯基和学生有了精神层面上的交汇,也是因为这一教学形式,提供了他聆听孩子心灵的声音的渠道与途径,最终苏霍姆林斯基成了学生的“大朋友”,并让他和他的三十一位学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教学故事。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不能绝对夸大尊重儿童心灵的重要性,过于遵循孩子的心意有时候也并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关键还需要我们正确,理性地去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并有选择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改变。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对教师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我相信每个教师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感悟,而这本书对我们这些即将成为人师的师范生来说也具有极大的启蒙意义,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去认真感受一代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与对孩子们的炽热的爱。

参考书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唐其慈等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年

[1]第5页

[2]第6页

[3]第6页

[4]第117页

[5]第202页

[6]第154—155页

[7]第35页

[8]第92页

[9]第155页

[10]第76页

感悟评价能力

感悟评价能力 能力内涵解说 感悟评价能力是阅读中一项较为宽泛也极为重要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所说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内容正体现了这一能力的要求。课标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建议”中还说“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感悟评价能力指对文章内容和形式进行整体关照,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情感去体味,去辨别,去鉴赏,去评价。我国古人把涵泳法作为最精当的读书方法。即把书当水,读者沉浸其中,如鱼得水,自由游动,如春雨润花,得到多方面的营养。这一方法在今天文章阅读中具体体现为: 1.揣摩:对文章语言文字精要处反复思考推求,尤以了解文章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最为切要。 2.推敲:就是比较。主要指对文章词句的品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对词语、句子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感受评价能力。 3.触发:就是联想。由眼前读物中所写的人和事,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带来阅读思考的广阔空间,真正获得精妙而深邃的见解。 对于阅读文学作品来说,感悟评价能力尤为重要。以中考题为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对这一能力的考察。 如:“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岁月,从文化精神的意义而言,可以这样说,英雄始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读完文章,你认为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需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与你自己观点相符的实例,并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四川省中考试题)。这一考题要求考生结合生活实例说出自己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的独特感受,这正是考生在阅读文章之后的应有收获。 又如:“阅读文章,要把握人物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特雷沙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山西太原市中考试题)。还有:“母亲和寥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价。注意从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不超过80个字。”(浙江杭州市中考试题)。这两题是要求考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又如:老爹留下的只是60元钱和扫把吗?请谈谈你的感悟。(08盐城《父与子》 总体看来,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感悟评价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摘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3.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 4.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5.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

高三散文:倾听内心的声音

倾听内心的声音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万物皆有其声,而我们内心的声音尤其激荡悦耳,远离城市的嘈杂。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斟一壶清茶,静坐池边,天边云卷云舒,几只野鸭掠过水面,此刻,心音浮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南山,小路,蜿蜒。 东篱,阳光,洒满。 一个身影,白须,白袍,白色的衣角随风轻飘,折下一盏金菊,抬头仰望远处的夕阳。推开屏风,手指轻抚过他自己刻上的卷草纹,不着笼冠,只戴诸葛巾,拭去额头的汗珠,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远离官场沉浮,归隐桃园,他就是陶渊明。 他,误落尘网三十年,面对千金五斗米的诱惑,他不回头;面对宫室妻美的诱惑,他不回头;面对世态炎凉,他更不回头!他没有被世俗的聒噪之声吸引,他听到的是大自然的召唤,倾听内心的声音,他归隐桃园无怨无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远山,阴云,海潮。 樟蓑,花翎,蟒袍。 不畏大不列颠的人的威胁,无视洋商的贿赂,湖广总督林则徐在花都收缴了成千上万箱啃噬国人躯体,吞噬中华儿女灵魂的鸦片。脚踏虎门那泥淖的沙滩远眺海面,但见纷扬滚烫的石头与乌黑粘稠的鸦片交融一体,化为残渣浸没在絮沫之中,他欣慰地笑了,眼神坚定。 虎门销烟,他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儿女的不屈,向千里之外的国君传递了他倾毕生之力以报效国家的忠诚,他以一生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志向!在他的耳畔,全然不是十三行烟馆里的靡靡之音,更不是洋商抬着轿子送给他一担担黄金的甸甸之响。他听到的是吸食鸦片的军人拖着长戈蹒跚前行的萎靡,是妻离子散的贫民的悲痛之声! 倾听内心的声音,他铮铮铁骨青史留名。 世事浮沉,倾听心声,何其迫切,倾听内心的声音,遵从内心的选择,才能无悔于短暂的人生。这并非叫人遵从内心的杂念,亦非教人盲目地随大流而是真正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独具个性的心声。 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外界的人或物可能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此时,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摒弃杂念,

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我是一名母亲,又是一名幼教人。常有人说:“你是干幼教的,教育的孩子一定成才。”我在微笑之余,心中却总有一种莫名的小压力。没事的时候就会想,我要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去培养他,能够确认的就是:我要倾听孩子心声,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和孩子一起运动,把他引上“健康之路” 儿子比较胆小,总怕摔了自己,遇到一些危险性动作,不用我们大人说,自己便“知难而退”了。这一点曾经让我觉得庆幸,孩子会“保护自己”,可渐渐地,我感觉到儿子在动作发展上有些缓慢。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带孩子一起运动,把他引上“健康之路”。 1.循序渐进,练习基本动作。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娘俩去附近小公园“走平衡”。小公园周边的马路牙子,变成“小桥”或者“高速公路”,我俩一前一后,一步一步“走平衡”。刚开始,我牵着儿子的小手往前走;慢慢地,儿子牵着我往前走;再后来,他只抓住我的一根手指头向前走;最后,儿子独自在上面“开汽车”,走得轻松又自如…… 2.引导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我的做法是尊重鼓励、激发兴趣。去年,儿子班有四五个小朋友都学了轮滑,我带着他去看伙伴们的学习,可是他说啥也不学。我和孩子他爸尊重了儿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坚持每天打球、跑步。今年,在选择幼儿园兴趣小组活动的时候.我征求儿子的意见:“兴趣小组有美术、电子琴、舞蹈、轮滑。你自己想一想,喜欢学什么?”儿子经过一段时间考虑,最后说:“我学轮滑吧!”我说:“你怕不怕辛苦?”儿子说:“妈妈,你不是说,要不怕辛苦、坚持不懈吗?”儿子终于爱上了轮滑,坚持不懈地锻炼,在家里也常主动要求再练一会儿。 3.正确示范,确保均衡营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挑食、偏食,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这是可以通过正确引导而改掉或减轻的。刚上小班的时候,孩子不喜欢吃青菜,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便说:“菠菜真好吃,吃了可以变成大力士。”有一次吃胡萝卜,我见儿子不愿吃,便说:“胡萝卜真好吃,怪不得小兔喜欢吃呢,我也喜欢,吃了还会让眼睛更亮!”我这么一说,儿子便吃了,吃完了还问我:“妈妈,你看我的眼睛亮不亮?”在我的示范和鼓励下,儿子渐渐地不挑食了,窝头、野菜什么都吃,这保证了儿子的营养均衡。 给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间.把他引上“热爱学习之路” 生活即教育,对孩子来说,日常生活和环境空间的影响尤其重要。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非常重视在家庭的环境布置中为孩子营造有益的空间,让孩子自然地处在一个学习的环境中。 1.音乐熏陶。我是个喜欢音乐的人,儿子也是,很小的时候我便给儿子准备了一个录音机,放在他经常玩耍的地方。两岁的时候,他就会自己放音乐了,而且会随着音乐又蹦又跳、又唱又舞。我们一家人很认真地看他表演,我也时不时陪他一起表演。每当我弹琴的时侯,儿子就会专注地在旁边听,我问他是否想学琴的时候。儿子却总是摇头说:“我觉得太难了。”虽然我从小就有成为钢琴家的梦想,但我不能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熏陶,让儿子喜欢上了音乐,这已足够。 2.自食其力。让孩子“自食其力”,将来孩子在社会上才能成长得更好。虽然婆婆对他比较溺爱,但在这一点上,我们已达成了共识,从儿子两岁多就开始

请用心倾听孩子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完整版)

请用心倾听孩子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请用心倾听孩子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有人说,童心似花,童心如诗,童心如苗,童心如梦。而我更多的是喜欢童心的那种透明,那种和孩子们在一起如读佛书般的澄明、清澈的感觉。去用心倾听孩子们真实的声音,你准会收获一季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大概最头疼的就是遇到性格倔强又调皮的孩子,这是你大概就会很头疼,如何去管理这样的孩子,其实,我觉得,和孩子们成为朋友的话,你的这些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孩子们喜欢说话,因为他们的性格天生如此,因为他们活泼,他们开朗,但是如果教师强行的去压制孩子们活泼的天性的话,那样不仅很难做到,而且有时候你会感到事得其反。所以,不如找一个教室以外的环境,和孩子们坐下来,尽情的海阔天空,让孩子们彼此间,与老师一起随意大声地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前提是,事前要与孩子们提出要求:我们的教室,是学习工作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应该安安静静的,就算说话,也应该是小声音的,只有这样才会不打搅到别人的工作。而今天,我们在户外,周围环境空旷,不会打搅到任何人,所以,我们可以随意的说话,你想和谁聊天都可以,想说什么也都可以。这时候,你可以坐下来,在孩子中间,与孩子们一起聊天,聊一

聊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巡视观察孩子们之间都在谈些什么,观察孩子们的社会,观察他们都会关注什么,都对什么感兴趣,为你和孩子们做朋友打好基础。 附送: 请认真倾听孩子的委屈 请认真倾听孩子的委屈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一天,我一走进教室上课,一位同学马上走到我跟前说: 老师,刚才在路上我碰到龙丽,让我替她向您请假,她说她可能不来上学了。我大吃一惊,连忙打电话与家长联系。得知孩子昨晚被她母亲打了一顿,离家出去一夜未归,非常着急,现在还在寻找。我告诉家长别着急,上学时有同学碰到她,还让同学替她请假。三天过去了,小孩没有回家,家长万分着急,可每天上学时都有同学碰到她,并让同学替她请假。孩子的行为让我深思,她不回家,为何又天天让人替她请假?我猛然惊愕!我在班上给同学说过: 凡是同学不能按时到学校,一定要向老师请假,不然老师会去找你,很累,很着急,希望同学千万记住,不要让老师着急啊! 多听话的孩子!为孩子听话而庆幸之余我是深深的自责,为什么没有再多给学

倾听内心的声音高三作文900字

倾听内心的声音高三作文900字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万物皆有其声,而我们内心的声音尤其激荡悦耳,远离城市的嘈杂。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斟一壶清茶,静坐池边,天边云卷云舒,几只野鸭掠过水面,此刻,心音浮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南山,小路,蜿蜒。 东篱,阳光,洒满。 一个身影,白须,白袍,白色的衣角随风轻飘,折下一盏金菊,抬头仰望远处的夕阳。推开屏风,手指轻抚过他自己刻上的卷草纹,不着笼冠,只戴诸葛巾,拭去额头的汗珠,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远离官场沉浮,归隐桃园,他就是陶渊明。 他,误落尘网三十年,面对千金五斗米的诱惑,他不回头;面对宫室妻美的诱惑,他不回头;面对世态炎凉,他更不回头!他没有被世俗的聒噪之声吸引,他听到的是大自然的召唤,倾听内心的声音,他归隐桃园无怨无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远山,阴云,海潮。

樟蓑,花翎,蟒袍。 不畏大不列颠的人的威胁,无视洋商的贿赂,湖广总督林则徐在花都收缴了成千上万箱啃噬国人躯体,吞噬中华儿女灵魂的。脚踏虎门那泥淖的沙滩远眺海面,但见纷扬滚烫的石头与乌黑粘稠的交融一体,化为残渣浸没在絮沫之中,他欣慰地笑了,眼神坚定。 虎门销烟,他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儿女的不屈,向千里之外的国君传递了他倾毕生之力以报效国家的忠诚,他以一生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志向!在他的耳畔,全然不是十三行烟馆里的靡靡之音,更不是洋商抬着轿子送给他一担担黄金的甸甸之响。他听到的是食鸦的军人拖着长戈蹒跚前行的萎靡,是妻离子散的贫民的悲痛之声! 倾听内心的声音,他铮铮铁骨青史留名。 世事浮沉,倾听心声,何其迫切,倾听内心的声音,遵从内心的选择,才能无悔于短暂的人生。这并非叫人遵从内心的杂念,亦非教人盲目地随大流而是真正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独具个性的心声。 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外界的人或物可能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此时,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摒弃杂念,与本真自我交谈,在为全人类幸福生活着想的前提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遵从内心的抉择,并坚定自己脚下之路,无怨无悔地为之奋斗,人生定会有别样的精彩!

最新倾听孩子的心声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倾听孩子的心声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归根到底是为了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那么,对这样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未成年人有什么要求,有什么企盼,有什么意见,关乎这一项工作能不能做到对症下药、能不能真正取得实效。下面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幼儿教师心得体会,欢迎参考阅读!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特别强,而且他们有时做出的行为也不是成人能用简单的“对”或“错”所能评价和衡量得了的,这也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趋向于成熟的表现。我班的栋栋小朋友性格开朗、活泼,常喜欢问些为什么,控制和约束自我行为的能力较弱,与成人和小孩都较易亲近和交往,但由于他从小由其母亲独自护养,有时表现较胆怯、腼腆、自信心不够强,做错了事常不敢承认。为此我常感到头疼。 上周二教学活动后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忙着去厕所小便,有的喝开水,有的在玩耍,活动室里一片热闹的景象。忽然听到有人叫:“老师,栋栋把小鸡鸡翘得老高,小便都解到墙壁上,还把我的鞋子也弄湿了,可臭了!”我一听,正想把他叫到跟前问个究竟,就听到屠蔚兴灾乐祸地说;“栋栋,我已经告诉老师了,你就等着挨批评吧。”栋栋一脸沮丧,低着头。在小朋友的推搡之下来到我的跟前,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的头低的更低了,旁边的`小朋友都围着看热闹:“你为什么把小便解到外面呢?”他用沉默表示抗议。下一节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只能无奈地说:“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每天净给老师惹事。”没等他开口我就叫他回座位去,继续第二个教学活动了。 第二个活动是美术活动,作品完成后请小朋友把作品放到自己的展览架上。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把作品陈列出来,惟独只有栋栋的架子上是空白。正在这时,有小朋友来告诉:“栋栋把图画纸折成了飞机再玩。”我忙跑进去冲他喊:“你乱折图画纸干什么呀?还不赶紧去放好!”他就边拆飞机边往外走很不情愿地把画纸放到展览架上。 下午起床后,我一边给女孩子梳辫子一边让小朋友整理自己的衣服,只看见栋栋又趁忙乱的机会活动开了,见他没怎么撒野也就没理他。忽然琳玲对我说:“栋栋用手在弄点心。”我一看,原本在点心盆里码的整整齐齐的桃酥被他翻的乱七八糟。他听到有人告状,马上跑回座位去了。我正忙着给女孩子梳头,也就没再深究。 下午评小红花时,因为栋栋今天做的太多的坏事,大家都没把小红花评给他,我看他还满不在乎地玩着手指,眼睛却没敢看我。在离园时,我注意到他一副落落寡欢的样子,忍不住把他叫到跟前,询问他不开心的原因。起先,他还是一副顽固的样子,后来我试探性地说:“今天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能和我说吗?或者是老师错怪你什么了?等了一会儿,他委屈地说:“今天厕所墙壁上有块脏东西,我想用小便把它冲下来。”我回过神来,想到上午那件事,都怪自己没弄清楚就草草了事。我抱歉的对他说啊:“你想把脏东西冲下来是对的,可如果其他小朋友也都学你的样用小便冲,那厕所间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他低下了头。

浅谈如何倾听孩子的声音

浅谈如何倾听孩子的声音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 金乐小学卞海燕 关键词倾听声音心灵朋友关爱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现代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教师需要把关爱渗透于班级,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每一个学生付与真诚的尊重,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那么,要体现这种现代教育理念,如何倾听孩子的声音呢? 一、倾听学困生的苦衷,鼓励共同进步。 关爱学生,把爱融入到学习中,上课时教师的一个爱的眼神,一个关爱呵护的动作,一句关爱的话语,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上你的每一节课,甚至一生。 教师只有对学生时刻关爱,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当做朋友,敞开心扉,这样,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 有这样一个学生,在班里时常是独来独往,很少说话,学习也很不理想,其他同学也很少接近他。一天放学时,见他在教室里磨磨蹭蹭的,我想,这孩子怎么了,往常放学时他可跑在前的?于是,就在他要出教室门时,我就把他喊住。我示意他在前排凳子上坐下,他坐了,眼睛呆滞地看着地面,小手不停地搓着衣角。我问他,“家里有什么事吗?”“没有"他说。”同学欺负你了吧?“没有”“那为什么呢?”沉默好长时间后,他才告诉我,他的学习成绩差,同学看不起他,不愿跟他玩。他的心里很不好受。我听了这样的心里话,我的心里也真不是滋味。这是一个学困生的呐喊声啊! 为了让孩子尽快让同学接纳,让他融入班级团队之中,我在每节课上都极为关注这位孩子,对简单的问题都要提问他,把最容易的题让他上讲台去做,对他的点点滴滴的亮点给予张扬。渐渐地,我看到同学们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下课时,他也能与大家一起玩耍,放学时,与他同行的伙伴也多起来了。他与同学共同进步,我的心乐了。这时,我感悟到了倾听学困生的苦衷是多么重要啊! 二、倾听学生的“告状声”,取长补短。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潜力,从爱孩子到欣赏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鼓励,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低年级,学生向老师“告状”,是常见的事。有的人没把这当回事,可我却不同,不论喜欢“告状”的学生对我说些什么,我都一一倾听,然后再抽空逐一核实解决。 要解决听到的“告状声”,首先要弄明白“告状人”的心理。孩子们虽小,可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有一年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在班委的选举中,我觉得有一个孩子在教师面前表现得很乖巧,可以当班委,就提出做候选人要大家选,可学生却不大喜欢,没选上。而这位同学自尊心很强,大家反映她在同学面前却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读后感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读后感 红旗小学李霞 每天心怀灿烂的阳光,我们希望每天,心情都无限舒畅,天高海阔,希望孩子们的眼睛如点点春花,光彩耀眼,如灿灿葵花专注和执著希望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让知识变得绿意盎然,让我们的心灵振翅高翔。然而,教育的真谛似乎触手可及,却总也朦胧不清,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孤立山巅,无人回应,期待有人 指引前进的方向。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一书吸引了我。在本书中,李荣灿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作者李荣灿先生不灌输深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教学案例与你产生共鸣。他的教学案例注重对个人心灵挣扎的描述,语言平实却因发自内心深处,让人感觉到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无比热 忱,对现实问题的真切关注,以及对教育同行的热情激励。 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在语言平实的教学实例记述中,让我明白:教师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教育在于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二是书中许多的话语激起我工作的 热情。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语言平实却有振动心弦的力量 很多话就像在描述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惶恐,我们的抱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因为一堂不满意的课,一次不如意的考试成绩,一次愉快的交流,就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我们的学生。于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就会更加“沉默”——“这些人恐惧那些有权利的人,懂得不说话较安全”。帕克先生的话醍醐灌顶地告诉我,学生面对我们也是一种恐惧。而我们面对不可预想的局面无计可施,方寸大乱则是我们教师的恐惧。正是因为自身的恐惧,使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学生为何沉默,却只简单归纳是学生愚笨。尤其是素质教育下,许多教育要求使我们惊慌,我们需要为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无法忍受的过失找替罪羊。当我们把一切问题归纳到学生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轻松的推卸掉作为教育者 的责任。 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师的真心真我,需要教师心灵的诚信和对教育的责任感,教师更需要敞开心灵的教育勇气,在教学的苦乐成败中成长。 可以说这本书的一些教学实例深深震动了我,让我我认识到作为教师: 1、首先要克服自身的教学恐惧,寻求更好地解决办法。不要用责备和抱怨 学生的方式减轻我们对学生问题应负的一切责任。 2、用心对待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才会反过来倾听我们的声音。 3、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智力工作伴随感情同时存在,所以“希望开启学生的思想,我们必须同时开启学生的情感”。 4、不要用成绩这一手段权威的让学生听我们说话,而是要走入学生的世界,

【参考文档】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优秀word范文 (2页)

【参考文档】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易宗明)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

倾听内心的声音

倾听内心的声音_650字 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人云亦云,不荒废青春,沿着我们选择的路走下去,相信每一个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当外界的干扰使我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这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古今中外,坚守内心,取得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如果听从父母的安排他将会坐拥万贯家财,但他并没有被金钱和名利冲昏头脑,而是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文学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名著,成为了文坛巨匠。 比尔。盖茨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发现自己的才能在学校不能得到发展,于是,他倾听自己的内心,毅然放弃学业,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研究。后来,他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了家喻户晓的全球首富。 我们敬仰的鲁迅先生本想学医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国人被耻笑为“东亚病夫”的命运。可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被国人精神的麻木所震惊。即便有强健的体魄,思想是麻木不仁的,强健有何用?他倾听自己的内心,决定弃医从文。从此,他用笔做武器,与黑暗的现实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他用文学做良药,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他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终于成为历史上耀眼的一颗恒星。 我们也许无法成为名人,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苹果树,就努力结出最香甜的苹果;是玫瑰花,就努力开出最娇艳的花朵;是小橡树,也不必自卑,只要努力地长啊长,一定能长成参天的大树。到那时,很多很多的人会来树下栖息会仰视橡树。 一棵橡树永远也结不出苹果,也无法开出美丽的玫瑰,但他倾听自己内心的

声音,最终他为世界奉献了自己的绿荫,成了最好的大橡树。 、、 乡关何处 街上空空荡荡地,孤零零的灰砖一路延伸着,轻轻踏下去,分明响起了孤单的抱怨,这是春节前的伦敦。一点也没有中国的那种感觉,照常过下去,但只感觉丢了什么。 两边的商店都开着,买东西不必担心有人疯狂的抢购,车站人也很少,不像中国那样拥挤。人也很有礼貌,说话很轻,可是却不知为什么,怀念那拥挤的抢购,疯狂的春运,大声的谈笑。 路的右边突然闪过一幢小红楼,远远就看见门口挂着大大的红灯笼,下面还挂着一对中国结,氤氲开几分暖暖的笑意。一问,是中国餐馆。才推开门,一阵熟悉的香气便飘来,很舒服地呼吸着,对英国菜不敏感的胃也松弛了下来。不知为何有种满足,很微小,不像看白金汉宫那样严肃,不像看夕阳沉泡的大本钟那样浪漫,只是很寻常、很普通的感动。 一声轻轻的汉语招呼:“有人吗?”立刻跑出两三个人来。见到黄皮肤、黑头发,轻轻地笑了。安顿好后立刻上菜。你吃的时候他就坐在旁边。话匣子一旦打开,便像洪水般不可阻挡。 突然,店主叹了口气,说他回不去了。问他从哪儿来,说是台湾,祖籍山东。一直很想回去,回到家乡,回到童年。眼里,好像还荡漾着中国红。 突然明白了春运时人们苦苦地等待。乡关何处?这是中国人的根,春节也因此而感动。

润物细无声 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

润物细无声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 摘要:中学阶段学生的叛逆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 规律,找出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学生的种种行为表现,更好地帮助学 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叛逆” 。 关键词:叛逆期学生;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沟通策略;改进方法 中学阶段的学生们,青春期岁月悄悄来临,就像雨后的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起来,家长们蓦然间便感觉孩子们的状态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反抗期”。那么,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有哪些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呢? 第一:自我意识更强烈。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 事物的能力,这时的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成,学生眼中 的世界和家长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时如果家长们去人为干涉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往往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 第二:经常与家长“南辕北辙”。你说东来我偏要向西,这样的行为特点,往 往让很多家长非常恼火,本来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这样做的事,现在想好心劝孩子 不要这样做,可是孩子呢?偏就不听,偏就我行我素。 第三:行为标新立异。青春期叛逆的学生们,常常是喜欢追求潮流的一代, 这点往往让家长非常难于接受。比如在电脑和网络应用上,家长越是担心孩子们 迷恋网络,耽误学习,越是想制止他们,可是到头才发现根本堵不住这个口子, 就像对待洪水猛兽一样。 第四:请不要窥探我的隐私,我在做我喜欢的事,别管我。很多家长常常不 理解孩子的心理在琢磨什么,因为大多数家长与孩子沟通产生了问题,甚至是障碍,孩子有什么话也不给你说,这不是急死个人的事儿?于是很多家长便想着办 法窥探孩子的隐私。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迷恋于网络游戏,或者热衷于读网络小说,没事折腾QQ空间,再去看孩子们的家长,不是赌气,就是指责,甚至还有干脆 断网的现象发生,这样做,几乎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对于孩子们的个性化喜好,很多家长缺乏支持和理解的态度,仍然把全部目光都放在学习和成绩之上,如果 看到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没有按自己要求去做,便会很不高兴,可是家长们没 有想到的是,越反对,孩子越去做。 第五:坏习惯已经让某些行为产生了惯性。在家庭教育问题中,比较突出的 一类问题,就是孩子学习兴趣不浓,成绩不理想。很多家长非常苦恼,道理说了 千百遍,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孩子该稀里糊涂地玩儿还是玩儿,根本没有危机感。比如有一位家长,看到即将中考的儿子仍然在我行我素,看在眼中,急在心上, 没有什么办法,有时一提醒孩子,儿子便会说:“你考试?还是我考试?我都不急,你急什么?要不你考算了。”一句话,差点没把家长给晕倒。事实上,家长完全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从小没有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懒散的坏习惯倒 是越大越显现出来。 那么,如何解决沟通中遇到的矛盾呢?我们如何改进现存在的问题?在这里我给 大家浅析青春期叛逆学生的沟通策略。 一、掌握心理学知识,为科学有效转变增加“砝码”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 础上进行。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基本上已经到了独立放飞的阶段,如果这时老 师仍然紧紧束缚着孩子,必然要招致孩子的强烈抗争,所以,对待青春期叛逆的 学生,与其如堵洪水一样,莫如用疏导的方式,给学生以自由,还他们飞翔的天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2008四川成都中考语文散文阅读)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易宗明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马山县古零镇羊山小学蓝海燕 我原来是一名初级中学教师,因工作需要调到小学任教,今年又在小学附设的幼儿班任教。从中学教师到幼儿教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又回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在刚从事幼教工作时,我很不习惯一下子管那么多孩子,他们每天都是叽叽喳喳地吵闹,怎么管教都不听。我每天都是生气的过日子,感觉每天过得很累。直到有一天,我上课很累,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就在我要摔倒时,孩子们一下子喊了起来:“老师,您怎么了?”“老师,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会儿吧。”“老师,您就坐着上课吧。”“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再吵闹了。”听到孩子们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激动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的懂事,多么的聪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就有了这么大的爱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埋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我之前对他们的粗鲁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心理感到很内疚,很对不起他们。 从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育方法。我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给自己一片童心,每天跟他们学习,做游戏,玩耍……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后来他们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一样,每次玩什么游戏都拉着我去玩:跳皮筋、拍皮球、跳绳……,如果我累了,他们就会去拿凳子来给我坐,帮我捶捶背。同时跟我聊他们家里的事情,有的说跟爸爸去哪里钓鱼;有的说跟妈妈去公园玩有趣的事情;有的说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还有的说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说高兴的事情时我跟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他们说伤心的事情时我就引导他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我跟他们说,我既是你们的朋友,也是你们的

“妈妈”,所以有时他们就叫我“妈妈”。我很自豪,我不介意。孩子们每天都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从这些经历中我一直相信:只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只要我们真正俯下身来,放下架子,给予孩子们足够、充分、宽松的爱,他们一定也会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这些大朋友,老朋友。只有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在爱的长河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拥有一片晴郎、明净的天空,拥有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路。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纯洁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要光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一味的牵引。 有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说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幼教工作不只是教师、家长,还要全民、整个社会都要同心协力,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让祖国的花儿开得更美!

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喜欢逛商场,但每次她领女儿逛商店,女儿总是哭着闹着不愿进。这位年轻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这天,她领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她蹲下身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她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的只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见角的背包,时不时磕碰着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年轻的妈妈这才明白女儿哭闹的原因。”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告诫我们: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蹲下来看孩子”的道理。从那时起,我就在心中默念,以后我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 没曾想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就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而且担任班主任,这下要真正与孩子们接触了。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往往他们也是调皮捣蛋的,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还没有“规矩”这个概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就从给他们上“规矩”做起。每天按时到校,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可以随便讲话,更不能随意离开座位。做操要排好整齐的队伍,不应该东张西望……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可谓“黔驴技穷”了。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我是忙得焦头烂额,事必躬亲,可孩子们并不买你的帐。课上照样有人讲话,写字时依然有人站着,课间操的队伍还是弯弯扭扭…… 为什么我的付出孩子们一点都体会不到呢,依然我行我素?有时真的很生气,觉得自己是在对牛弹琴。反思起自己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忽然又想起了那句“蹲下来看孩子”的善意提醒。虽然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工作中我又何尝真正去做了呢?总是以师者的身份去俯视学生,认为与这些小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当孩子们犯了错时,常常对他们大呼小叫,举起棍棒吓唬……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所改变。那天,孩子们在写字,我还是象往常一样巡视,纠正“两姿”(握笔姿势和写字的坐姿)。这时看见地上有块橡皮就俯身去捡,我发现那个孩子的脚竟然是悬空的。随后我又留心观察了其他学生,还发现了几个这样的情况。我们写字要求脚放平的,他们怎么能做到呢?课后,我找来几个孩子询问:“为什么你们上课听讲或写字时总喜欢站着?”也许他们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们了,谁也没说话。一个孩子抬起头看见我是面带微笑的,这才开了口:“我坐在凳子上,伏在课桌上很不舒服,还会把作业本弄皱。”其他孩子也跟着附和。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此后,我取消了以前的规定:上课必须坐端正听讲、写字,允许坐着不舒服的人站起来听课。孩子们露出了可爱的笑脸。 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好以一条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殊不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我们只有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保持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才能和孩子做朋友,也才能教育好孩子。 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力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有时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并不能如我愿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尽管我卖力地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有趣的儿歌,搜集谜语让他们猜,总还是有部分学生自己忙自己的,似乎只有他个人的世界才是最精彩的。怎么办?怎样才能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又想起了那句“蹲下来看孩子”的名言。课间,我想方设法与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寻求他们的内心想法。 一次,一个调皮的小家伙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讲故事比赛啊?”讲故事比赛?我这才想起了自己的话,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书,我说过“大家要多读书,增长知识,什么时候我们举行讲故事比赛,把你读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讲得最精彩,到时候我们还会评出班里的‘故事大王’。”当时,我只是随口说说的,没想到孩子们倒是记在心上了。 第二天,我利用兴趣活动课组织大家进行讲故事比赛,谁先准备好就先上讲台去讲,其他同学认真听。

倾听心灵的声音800字作文

倾听心灵的声音800字作文 本文是关于声音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聆听心灵的声音,让我的生活更加和谐美丽。常听听那心灵的声音吧吧,它会引导你走向生命不可阻挡的渴望,而灵魂的选择,绝对是无悔的,欢迎你的阅读。 第一篇:与心灵的交流 我喜欢寂寞,喜欢在夜深人静时独处一室,这样我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聆听心灵的声音。我在反省中,感受前进的力量。 我问心灵:“心灵,我对家人是不是很关心?” 心灵不语,但她在我的脑海中展现出了几幅画面。画面中的我匆匆而去的关门声掩盖住了妈妈那一声“多加小心”的关怀。画面中的我那对饭菜不满的情绪,让奶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看了这两幅画面,我感到无比愧疚,我知道了自己对家长的粗鲁,对亲情的淡漠。于是,我向心灵保证,我下一次一定要关心家人。心灵笑着对我说:“我相信你!” 我又问心灵:“心灵,我对朋友是不是很友善?” 心灵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有一位朋友遇到了困难,你能够热情地帮助;有一位朋友遇到了伤心事,你能真诚地去安慰;有一位朋友因考试的失败而气馁,你能帮助鼓励他,使他充满了信心。你对朋

友的关怀已经做得很完美,真的谢谢你!” 我甜甜地笑了。 我再一次问心灵:“心灵,我对他人是不是做到了尊重?” 心灵摇了摇头,说:“你还没有做到,有一位同学不小心碰到了你的东西,你对他大加指责了一番;有一位陌生人问你问路,你却因忙着回家而昧着良心说不知道。还有……” 听了心灵的话,我感到万分惭愧,甚至有些无地自容,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冷漠,对朋友以外的人缺少关爱之情。我静静地告诉心灵,以后,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以尊重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心灵在为我加油。 在与心灵的交流中,我不断反省自己,使每一天的我都变得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所以,我感谢心灵,感谢她对我的提醒,是她让我反省,是她带我成长。 聆听心灵的声音,让我的生活更加和谐美丽。 第二篇:倾听心灵的声音 常喜欢一个人独坐在无言的宁静里,我喜欢这份无言的感觉。环境是无言的宁静,气氛是无言的宁静,心情也是无言的宁静。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心灵在无言的宁静中所发出来的声音才是来自心灵最深处也是最真实的声音。只有在这份无言的宁静中,我们才能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每一个灵魂都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每一个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他们有着一颗颗色彩纷呈音质不

北京市密云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北京市密云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5题;共26分) 1. (5分)经典诗文默写。 (1) 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一上高楼万里愁,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3)醇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 (1分)(2018·衢州) 为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在南孔的圣境里 盼着你 你在思鲁阁的檐下 xīn kuàng shén yí________ 圣泽的风吹进你的胸怀里 儒________(A.rǔ B.rú)学仁爱大义 衢州有礼 我在烂柯的梦境里 和你黑白于局 你驻足好火通明的水亭 光影bān bò________古城楼 在这里 历史沧桑悠悠 衢州有礼 3. (5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就算她被悔愧驱遣着将花送回原处,那花也义无反顾地用凋残抗议她的劫掠。 B . 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絮叨起来。 C . 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D . 父母发愁、焦虑时,不要掉以轻心,要仔细询问,看看自己能否替他们排忧解难。 4. (5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能胡编乱造。 B . 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很熟悉。 C . 北京申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 .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5. (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之后 【材料一】某校针对学生是否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材料二】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强调把学诗当成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征,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三大经典读物。《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歌精选,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经典的启蒙读本。 【材料三】屈原、范仲淹、岳飞、陆游、文天祥、于谦、秋瑾、谭嗣同等古代先贤的诗词,显示出作者在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时,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感情,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四】学生不爱学古诗词,首先就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且诗歌内容多是根据诗人自身经历有感而发,学生年龄尚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难以理解诗歌内涵,看似诗中花草树木,实则都是诗人的情深一片,而学生不能领悟,也不能苛责学生领悟更深。再就是应试教育逼迫我们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老师一着急就容易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反感。家长,社会等大环境也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所以促使学生更在乎背英语单词数学概念之类。 (1)观察材料一的图表,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学生阅读经典诗词的必要性。 (3)请结合材料四,为如何在校园推广经典诗词提两条建议。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1分) 6. (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 ①有仙则名 ②惟吾德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