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作图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作图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作图练习题

1、用三角尺画105度、15度、135度的角,并用算式表示出你的画法。

2、在图中加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3、在图中加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4、在图中加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5、以A 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

6、以点A 为顶点画一个60°的角,以点B 为顶点画一个30°的角,组成一个三角形。你能量出这个三角形第三个角的度数吗?

7、已知ㄥ1=75°,ㄥ2、ㄥ3和ㄥ4的度数。

A A

B 1

3 2 4

8、看右图填空。

直线b 与射线c 的位置关系是()。

ㄥ1=()ㄥ2=()ㄥ3=()

9、以给定的点为顶点,给定的一条边为角的一边画一个35°和一个155°的角。

10、分别画出点A 和点B 到小河的最短路线。

11、把下面的平行四边形补画完整,并过给出的点A 作出它的一条高。

12、把下面的长方形补画完整。

1 3

2 135°

A B

A 小河

13、下图中有()条射线,()条线段,()条直线。

A B C D

14、作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并量出高的长度。

15、先量出下面角的度数,再画一个和它一样大小的角。

16、过点A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再过点A作出这两条平行线的垂线。

A

17、在下面的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将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有几种画法?在图中画出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步试题 一、填空 (1)下面各组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 )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3)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 )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 (4)平行四边形对边()且();()和()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小聪和小明都用两根长6厘米和两根长4厘米的小棒摆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摆的图形的( )一定相等,是( )厘米。 考查目的: (1)通过辨析每组直线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对于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2)了解学生对垂线性质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考查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情况。 (4)考查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掌握。 (5)考查对平行四边形特性的理解。 答案: (1)(2.3.8)互相平行,(1.7)互相垂直 (2)一 (3)无数相等 (4)平行相等长方形正方形 (5)周长 20 解析:

(1)依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解答,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已知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3)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4)依据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而长方形、正方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虽然容易变形,但是四条边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周长不变,所以计算四根小棍的总长度就是周长。 二、选择 (1)哪幅图画垂线的方法正确?()。 (2)小明画了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C.相交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行线就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B.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就是垂足 C.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4)一个梯形中最多有()个直角。 A.4 B.2 C.1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够拼成()。 A.长方形 B.梯形 C.平行四边形 考查目的: (1)巩固学生用三角板画垂线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垂线性质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辨析选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3)明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等相关概念。 (4)本题重点考查梯形的特征和分类。 (5)考查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试题及答案

2013年图形的变换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1)由①图到②图是向_________平移_________格. (2)由①图到③图是向_________平移_________格. (3)把②图向左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把③图向上平移2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解答题(共13小题) 2.(2008?南靖县)(1)0A为对称轴,画出图形另一半,成为图形1. (2)将画好的整个图形向右平移4格,再画出来. (3)将图形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来. 3.(2007?惠山区)①画出下面三个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②将梯形围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③将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4.(2009?兴国县模拟)(1)以0A为对称轴,画出图形另一半,成为图形A. (2)将画好的图形A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形B. (3)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5.图形A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B,图形B向下平移2格得到图形C,请在图中画出图形B和图形C. 6.图中,图形A是如何变换得到图形B? 7.请画出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得到的图形.

8.按要求画一画. (1)在方格子中画出图①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2)画出将图②向右平移7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3)画出图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9.按要求画图. (1)将图形A向上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7格,得到图形B.(2)以横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和图形A对称的图形. (3)以竖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和图形C对称的图形. 10.先画出图形: (1)向下平移3小格后的图形 (2)再画出图形①绕顶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③.

小学数学解答题经典题

小学数学解答题经典题 1、甲、乙两个修路队同时合修一条1875米的公路,用25天。完工时乙队比甲队少修125米,乙队平均每天修35米,甲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车从甲站到达乙站需要8小时,慢车从乙站到达甲站需要12小时,如果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相遇是快车比慢车多行180千米,甲、乙两站相遇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影门票20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五分之一,那么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行了3.2小时后,两列还相距全程的5/8,两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30小时完成,乙独做20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同时加工,完成任务时,乙给甲87个,两人零件个数就相等,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全长的37%,第二天和第三天修的米数的比是4:5,第二天修了64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星鞋厂生产一批儿童鞋准备装箱。如果每箱装70双,5箱装不满,如果每箱装44双,7箱又装不完,最后决定每箱装A双,这是恰好装满A箱而没有剩余,这批儿童鞋共有多少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两桶油,第一桶用去1/4后,余下的与第二桶的质量比是3:5,第一桶原来有油18千克,第二桶原来有油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一段时间后,客车行了全程的7/8,货车行的超过中点54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9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当甲车行到全程的7/11时与乙车相遇,乙车继续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又行驶了154千米到达A地。甲车出发到相遇用了多少小时?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画长方形》说课稿

画长方形 《画长方形》是2013年经过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解读和教学实施两部分进行说课。教材解读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平行与垂直的第4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以及垂直、平行的基本概念,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为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教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呈现例题“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阅读与理解读懂题意、分析与画图运用长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画图,并示范画图的一般方法,最后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画法,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倾听意识、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积累学习经验。 教材的编排始终遵循四年级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注重注重在学生实践操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既巩固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四年级是第二学段第一学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思考: 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引发了我对本节课教学的思考:1、如何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2、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1、直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帮助学生两个知识点之间的链接。2、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 册练习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姓名:成绩: 一、口算:(20分) 20×4= 50×2= 80×6= 60÷20= 240÷40= 150÷30= 160÷40= 400÷50= 560÷70= 490÷70= 540÷90= 720÷80= 360÷40= 480÷80= 560÷70= 200×4= 300÷50= 350÷70= 420÷60= 320÷40= 二、填空题:(12分) 1、()里最大能填几 40×()<319 90×()<640 80×()<570 70×()<500 2、720÷24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3、196÷39,把39看作()来试商,444÷74把74看作()来试商。 4、200里面有()个40,有()个50。 5、甲数÷乙数=8,如果甲数扩大10倍,乙数扩大10倍,那么商是(); 如果甲数缩小100倍,乙数也缩小100倍,那么商是()。 6、900÷30=90÷()=()÷150=()÷2=8100÷() 三、用竖式计算:(24分) 92÷23= 324÷81= 775÷25= 960÷40= 384÷16= 140÷27= 四、列式计算:(10分) 234是13的多少倍 700里面有多少个28 五、解决问题。 1、一辆摩托车16小时行56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果园有480箱苹果,每次运走40箱,要运几次才能运完 3、学校图书馆有325本连环画,每班借40本,可以借给几个班还剩几本 4、李老师有250元,要买38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5、小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702米,小花每分钟走54米,小花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作图专项练习

四年级上册作图专项练习 姓名学号 一、画角 1、画给定度数的角 【方法】用量角器画角(如画60°的角)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 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与0°刻度线同圈的)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④画弧,标度数 练习:①画一个60°的角。②画一个110°的角。 2、画特定的角 练习:①画一个直角。②画一个平角。③画一个周角。 二、画垂线。 1、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方法】边线重合、平移到点、画线标号(直角符号)。 练习:①过直线上一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

②过直线外一点(B)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B 2、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距离。 练习:怎样修路最近呢? 雄壁镇.公路 三、画平行线。 【方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练习:.A A. 四、画高。 1、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方法】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画高要用虚线。并做出垂足记号。

2、画梯形的高。(梯形的腰上是不可以画高的。) 练习:画出已知底上的高。 底 五、画图形底底 练习: (1)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②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③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和一个梯形,并画出一条高。 ..................... ..................... ..................... ..................... ..................... ..................... ..................... ..................... ..................... .....................

小学二年级奥数第12讲 画图解题(含答案)

第12讲画图解题 【专题简析】 小朋友,你喜欢小动物吗?每只动物都只有一个头,可腿的条数却有多有少。把不同的动物关在一个笼子里,告诉我们它们的头的个数和腿的条数,我们怎样知道笼子里的小动物各有几只呢?下面就向小朋友介绍一种“画图凑数法”,这种方法会给我们解答这类问题带来方便。 用“画图凑数法”解这类问题时,先假设全部是腿数少的动物,这样所画的腿数一定比条件中说的腿数少,再根据两种动物腿数的差,用少的腿数除以腿数差,就得到腿数多的动物的只数。 【例题1】 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一共有3个头8条腿,你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吗? 思路导航:题中说一共有3个头,一定是3只小动物,用图表示如下:“”,给每个 小动物画上两条腿。如果有3只鸡,只能有6条腿,比题目条件中的8条腿少了2条腿。又根据兔有4条腿,再给1个小动物添上2条腿,就有1个小动物是4条腿了。 有4条腿的是兔;2条腿的是鸡,从图中看出有1只兔,2只鸡 解:有2只鸡,1只兔 练习1 1.一只蛐蛐有6条腿,一只蜘蛛有8条腿,如果蛐蛐和蜘蛛共有3只,腿共有22条,你知道有几只蛐蛐、几只蜘蛛吗? 2.自行车和三轮车共有3辆,共有8个轮子,你知道有几辆自行车、几辆三轮车吗?

3.一只乌龟有4条腿,一只仙鹤有2条腿,如果乌龟和仙鹤共有5只,共有14条腿,你知道有几只乌龟,几只仙鹤吗? 【例题2】 鸡兔同笼,共10个头、26条腿,笼里有几只鸡、几只兔?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用“”表示头,用“/”表示一条腿,先把它们全部看作是腿较少的动物,也就是全部画成鸡。 从图中可以看出,10只鸡有20条腿,而条件中说共有26条腿,显然少画了26-20=6(条)。由于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6÷2=3.所以我们应该在3只鸡的图上再分别加上2条腿,使它们称为兔子的表示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笼中有3只兔子,7只鸡 解:笼里有7只鸡,3只兔 练习2 1.鸡兔同笼,共有8个头,共有22条腿,有几只鸡,几只兔? 2.蛐蛐和蜘蛛共12只,共有82条腿,它们各有几只? 3.鸡兔同笼,共有9个头,28条腿,笼中的鸡兔各有多少只?

小学数学6类“画图”解题

小学数学6类“画图”解题.DOC 对于题目中条件比较抽象、不易直接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答案的问题;可以借助画平面图帮助思考解题。 例1 有两个自然数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变;积就增加72;如果A不变;B 增加12;积就增加120;求原来两数的积。 根据题目的条件比较抽象的特点;不妨借用长方形图;把条件转化为因数与积的关系。先画一个长方形;长表示A;宽表示B;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两数的积。如图(1)所示。 根据条件把A增加12;则长延长12;B不变即宽不变;如图(2);同样A不变即长不变;B增加12;则宽延长12;如图(3)。从图中不难找出: 原长方形的长(A)是120÷12=10 原长方形的宽(B)是72÷12=6 则两数的积为10×6=60 借助长方形图;弄清了题中的条件;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例2 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1.5倍;上底延长4厘米后;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面积为6O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求原来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根据题意画平面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这4厘米对应的正好是1.5-1=O.5倍。所以上底是4÷(1.5-1)=8(厘米);下底是8×1.5=12(厘米);高是60÷12=5(厘米);则原梯形的面积是(8+12)×5÷2=5O(平方厘米)。 立体图

一些求积题;结合题目的内容画出立体图;这样做;使题目的内容直观、形象;有利于思考解题。 例1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8平方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只凭想象;做起来比较困难。按照题意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按题意画立体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米;实际上是增加2个正方形的面;每个面的面积是8÷2=4(平方米)。原正方体是6个面;即表面积为4×6=24(平方米)。 例2 用3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按题意画立体图来表示;三个长方体拼成的大长方体有以下三种 (1)拼成长方体的长是2×3=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为(6×3+6×1+3×1)×2=54(平方厘米)。 (2)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3=9(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为(9×2+9×1+2×1)×2=58(平方厘米)。 (3)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3=3(厘米)。表面积为(3×2+3×3+2×3)×2=42(平方厘米)。 这道题有以上三种答案;通过画图起到审题和理解题意的作用。 分析图 一些应用题;为了能正确审题和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问题的相互关系用分析图表示出来。 例1新华中学买来8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共花了817.6元。每张桌子价78.5元;比每把椅子贵62.7元;买来椅子多少把? 分析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8×8+52÷4 160+40÷ ×125 ×6×8÷26×8 二、把下面运算中不正确的地方改过来. 1.÷25×2.600× =800÷25× =600× ==24000 三、把下面各组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1.3280÷16=202.23×16=368 205×10=2050625-368=257 6000-2050=3950 1028÷257=4 四、计算下面各题. 1.280+840÷24×5 2.85× 3.58870÷ 4.80400- 五、装订车间每人每小时装订课本640册,照这样计算,12人8小时装订课本多少册? 六、汽车队开展节约用油活动,12辆车一年共节约汽油7200千克,平均每辆车每个月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七、一部电话机售价320元,一台“彩电”的售价是电话机售价的8倍,一台电脑的售价比“彩电”售价的3倍还多1000元,一台电脑多少元? 八、两个车间生产零件,5天后甲车间生产1520个零件,乙车间生产1280个零件,若每天工作8小时,乙车间比甲车间每小时少生产多少个零件? 参考答案 三、1.6000-3280÷16×10 2.1028÷ 四、1.45.2975 3.40.76042 五、640×12×8=1440 六、7200÷12÷12=50 七、320×8×3+1000=8680 八、÷=6 综合能力训练 一、填空. 1.学校有足球24个,是篮球的3倍,学校有足球,篮球共个. 2.甲数是15,乙数比甲数的2倍多3,乙数比甲数多..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4,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18,甲、丙两数的平均数是16.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是.

图形设计试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将图形描述转换成用像素矩阵表示的过程称为扫描转换。 1.图形:。 2.像素图:。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直线的属性包括线型、和颜色。 3.颜色通常用红、绿和蓝三原色的含量来表示。对于不具有彩色功能的显示系统,颜色显示为。 4.平面图形在内存中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和矢量表示法。 5.字符作为图形有和矢量字符之分。

6.区域的表示有和边界表示两种形式。 7.区域的内点表示法枚举区域内的所有像素,通过来实现内点表示。 8.区域的边界表示法枚举区域边界上的所有像素,通过给赋予同一属性值来实现边界表示。 9.区域填充有和扫描转换填充。 19.内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的。 20.边界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的。 21.任意一个实体可以表示为的并集。 22.集合与它的边界的并集称集合的。 23.取集合的内部,再取内部的闭包,所得的集合称为原集合的

24.如果曲面上任意一点都存在一个充分小的邻域,该邻域与平面上的(开)圆盘同构,即邻域与圆盘之间存在连续的1-1映射,则称该曲面为。 25.对于一个占据有限空间的正则(点)集,如果其表面是则集为一个实体(有效物体)。 26.通过实体的边界来表示一个实体的方法称为。 27 28 29 30 1. 7. 8. 9 1. 2.像素图:点阵法列举图形中的所有点。用点阵法描述的图形称为像素图。 3.参数图:参数法描述图形的形状参数和属性参数。用参数法描述的图形称为参数图。 4.扫描线:在光栅扫描显示器中,电子枪扫过的一行称为一条扫描线。

5.构造实体几何表示法:用简单的实体(也称为体素)通过集合运算组合成所需的物体的方法称为构造实体几何表示法。 6.投影:投影是从高维(物体)空间到低维(投影)空间的一种映射。 7.参数向量方程:参数向量方程是包含参数和向量的方程。 8.自由曲线:形状比较复杂、不能用二次方程来表示的曲线称为自由曲线,通常以 9 10 11 12 1. 2 3 4 5.字符作为图形有点阵字符和矢量字符之分。 6.区域的表示有内点表示和边界表示两种形式。 7.区域的内点表示法枚举区域内的所有像素,通过给区域内的像素赋予同一属性值来实现内点表示。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集锦1

经典应用题集锦1 1.修路队修一条2850米的公路,前 3 天,每天修150米,剩下的需要12 天完成,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2.一工厂买来大米608千克,已经吃了 4 天,每天吃了52千克,剩下的吃了8 天才吃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3.张强家养的猪,7 天吃饲料105 千克.照这样计算,五月份他家的猪一共要吃饲料多少千克? 4.10 千克油菜籽共榨出菜籽油 3.2 千克.照这样计算,一袋油菜籽重50 千克,可以榨出菜籽油多少千克?要榨出菜籽油 1.6 吨,需要油菜籽多少吨? 5.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小时做45 个,18 小时完成,而实际只用了15 小时就完成了,问:王师傅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做几个零件? 6.王明做口算题,每分钟做18 道, 6 分钟做完.如果每分钟做27 道,那么几分钟可以做完? 7.学校添置大小黑板共用去300元,大黑板每块22.5 元,比2块小黑板的价钱还贵 2.5 元,大黑板买了8 块,小黑板买了多少块?

8.5辆汽车3次可以运货120吨,照这样计算,减少2辆车,8次可 以运货多少吨? 9.从山顶到山底的路长72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 4 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 2 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10.小胖和小巧每天坚持到学校进行晨跑,在环形跑道上,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相反方向跑步,小明每秒跑2米,小王每秒跑 3 米,经过 1 分钟20 秒两人相遇,学校跑道多少米? 参考答案 1.修路队修一条2850米的公路,前 3 天,每天修150米,剩下的需要12 天完成,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分析】首先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前 3 天每天修的公路的长度乘以3,求出前 3 天一共修了多少米;然后用这条公路的长度减去已经修的长度,求出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最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测量和作图习题

小学数学测量和作图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要求不十分精确时,我们可以用测或测来估计两点间距离。 2.把一块石头,浸没在一个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容器的水面上升了1.5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3.从A点分别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高,并量出长度。 一条高的长是厘米,另一条高的长是厘米。 4.如果用一个能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2度的角,那么看到的角是度。5.在如图的正方形区域中再放置一个色块,使之与原有的三个色块形成轴对称图形,共有种放法。 二、解答题 6.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半圆,并算出其周长. 7.以下面图中的点O为圆心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再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O 8.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 ①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BC边上的高。 ②量出求下图面积的有关数据,并标在图上。 ③算出这个图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

9.如下图: ①图形A向右平移3个方格得到图形B。 ②以直线a为对称轴,作图形B的对称图形,得到图形C。 10.如图由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将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图画出来: 11.量量、画画、算算。 (1)画出下图中梯形的一条高。 (2)量出高是厘米,上底是厘米,下底是厘米。 (3)算出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2.将如图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13.画出下面图形所有的对称轴。

14.用量角器画一画.65°、90°、120°。 三、选择题 15.盒子内刚好放下5盒罐头(如图),每个罐头底面半径为3厘米,这个盒子的长度为()厘米。 A.15 B.25 C.30 16.一木匠用直尺用了最少测量次数就测出了工件的周长如图(图中所有的角为直角,一样粗).则他测量的次数为()。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17.如图中,∠1的度数是(),∠2的度数是()。 A.95度 B.105度 C.115度 D.35度 18.3只小蜜蜂去采一朵花上的蜜,如果它们飞行的速度相同,()蜜蜂会最先飞到花上。

小学数学经典题集锦

小学数学经典题集锦 小升初奥数经典试题集锦 (1)一工人工作7天,老板有一段黄金,每天要给工人1/7的黄金作为工资,老板只能切这段黄金2刀,请问怎样切才能每天都给工人1/7的黄金? (2)有2个人开油坊,每天榨出10斤油,正好装满一个大油篓,他们用一个能盛3斤油的勺和一个能盛7斤油的小油篓平分了这10斤油,请问他们是如何分的? (3)一老板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老板和一赌徒赌博,老板用3个不透明的杯子盖住这3个球,让赌徒猜红球在哪个杯子里。于是赌徒选了一个杯子,还不知道里面是否是红球。老板有个习惯,在对方翻开选好的杯子之前,自己先翻开一个里面是白球的杯子,然后再问赌徒是否想用选好的杯子对换另一个未翻开的杯子。请问赌徒对换杯子赢的可能性大还是不换大? (4)有若干根不均匀的绳子,每根绳子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用什么方法确定一段1小时15分钟的时间? (5)有三个人去住旅馆,住三间房,每一间房$10元,于是他们一共付给老板$30,第二天,老板觉得三间房只需要$25元就够了于是叫小弟退回$5给三位客人,谁知小弟贪心,只退回每人$1,自己偷偷拿了$2,这样一来便等于那三位客人每人各花了九元,于是三个人一共花了$27,再加上小弟独吞的$2,总共是$29。可是当初他们三个人一共付出$30那么还有$1呢? (6)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两对黑袜和两对白袜,八对袜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对袜了都有一商标纸连着。两位盲人不小心将八对袜混在了一起。他们每人怎样才能取回黑袜和白袜各两对呢?

(7)有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离开洛杉矶开往42公里以外的纽约,另一辆火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离开纽约开往洛杉矶。如果有一只鸟,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和两辆火车同时启动,从洛杉矶出发,碰到另一辆车后返回,依次在两辆火车来回飞行,直到两辆火车相遇,请问,这只小鸟飞行了多长距离? (8)你有两个罐子,50个红色弹球,50个蓝色弹球,随机选出一个罐子,随机选取出一个弹球放入罐子,怎么给红色弹球最大的选中机会?在你的计划中,得到红球的准确几率是多少? (9)你有四瓶药丸,每瓶装的药丸数量不等,但都多于20粒,每瓶中每粒药丸重10,过期的一瓶中每粒药丸重11。用电子秤称量一次,如何找出哪瓶药过期了? (10)对一批编号为1~100、全部开着的灯进行以下操作:凡是1的倍数反方向拨一次开关;2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3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100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问:最后为关熄状态的灯的编号? (11)想象你在镜子前,请问,为什么镜子中的影像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 (12)1元钱一瓶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13)在一天的24小时之中,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完全重合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 (14)一个大人让孩子去买苹果,给了孩子3元钱,让他买4个苹果,但每个苹果2.5元钱,可孩子买完苹果还剩4角钱。问:他是怎么买的? (15)在9个点上画10条直线,要求每条直线上至少有三个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库及设计意图

1、100500读作: 这题检查学生对零的读法是否掌握。 2选择填空: 207003040 270003400 270003040 读出一个零: 读出二个零: 所有的零都不读出来: 这题不仅检查学生对零的读法,而且读零的个数更让学生明白零的位置影响着零的读法。 第二周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120( )599≈120万(2)9()467≈10万(3)3857()20≈3857000 (4)4()9200≈48万(5)780()4938≈7800万(6)9()000999≈1亿 这题涵盖了取一个数的近似的方法,而且比较灵活。 2、19□5638≈200万,□里应该填()。 这题不仅包含了取近似数的方法,而且还逆着运算,比较灵活。 第三周 1、8个十万和10个一组成的数是()。 这题集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这些知识点为一体,考察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2、98001604≈亿 这题亿位上没有数字,学生就容易搞错。 第四周 1.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四亿九千九百七十万二亿零八百九十六万五十九亿八千三百万六百二十九亿四千万既训练了学生的写数,又复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2.判断:下明量了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射线是直线的一半。() 这题考察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是否真正理解。 第五周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这题有简单的规律,根据射线的条数可以算出角的个数。这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及归纳能力。 2、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这样的题型是第一次碰到,又跟生活相关,题材较好。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及例题完美版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及例题完美版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1 归一问题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 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 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 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 (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 等。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 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 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 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 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 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 和差问题。 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 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 形的面积。 解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 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 -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 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 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 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 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甲车筐数=(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4 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 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小学数学题精选(含答案)

典型小学数学题摘录(1-41)13.4.30整理 1 .一条公路,单独修,甲需10天完成,乙需12天完成,丙需15天完成,现有这样的A 、B 两条同样长的路,甲和乙分别在A 、B 两条路上同时开始修,丙开始帮甲修,中途转向帮乙修,最后同时修完两条路,丙帮甲修了多少天 (1+1)÷( 101+121+151)=8(天);101×8=54;1-54=51;51÷15 1=3(天) 2. 据了解,个体服装销售中要高出进价的20%标价便可盈利,但老板常以高出进价50%~100%标价,假如你准备买一件标价为200元的服装,应在什么范围内还价 最低价:200÷(1+100/%)×(1+20/%)=120(元);最高价:200÷(1+50/%)×(1+20%)=160(元) 应在120~160元之间 3 .两个相同容器中各装满盐水,第一个容器中盐与水的比3 : 2,第二个容器中盐与水的比为 4 : 3, 把这两个容器中的盐水都倒入另一个大容器,那么混合溶液中的盐与水的比是多少 ? 这两个容器相同,把这两个容器的容积看成“1” 第一个容器:盐占盐水233+(35 21 ,盐与水的比:21:14) 注意:解本题标准量要统一,即分母相同。 第二个容器:盐占盐水 344+(35 30 ,盐与水的比:20:15) 所以,混合后的大容器的盐与水的比:(21+20):(14+15)=41:29 4.有粗细不同的两支蜡烛,细蜡烛的长是粗蜡烛长的2倍,细蜡烛点完需1小时,粗蜡烛点完需2小时,有一次停电,将这样的两支未使用过的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支蜡烛所剩的长度一样,问:停电多长时间 假设粗蜡烛长为“1”,细蜡烛长为“2”

小学四年级数学作图练习题

1.小学四年级数学作图练习题 2.在图中加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3.在图中加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4.在图中加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5.以A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 A

6.以点A为顶点画一个60°的角.以点B为顶点画一个30°的角.组成一个三角形。你能量出这个三角形第三个角的度数吗? 7.已知ㄥ1=75°.ㄥ2.ㄥ3和ㄥ4的度数。 8.看右图填空。 直线b与射线c的位置关系是[ ]。 ㄥ1=[ ] ㄥ2=[ ] ㄥ3=[ ] 9.以给定的点为顶点.给定的一条边为角的一边画一个35°和一个155°的角。 A B 2 1 3 4 135° 1 2 3

10.分别画出点A 和点B 到小河的最短路线。 11.把下 面的平行四边形补画完整.并过给 出的点A 作出它的一条高。 12.把下面的长方形补画完整。 13.下图中有[ ]条射线.[ ]条线段.[ ]条直线。 14.作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并量出高的长度。 15.先量出下面角的度数.再画一个和它一样 大小的角。 16.过 点A 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再过点A 作出这两条平行线 B 小河 A A B C D A

的垂线。 17.在下面的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将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和一个三角形.有几种画法?在图中画出来。 18.过点A 作直线L 的垂线.过点B 作直线L 的平行线。 19.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角是35°。 20.以下面给出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画一个65°的角。 21.看图填一填。 [ ]和[ ]互相垂直. A A B c a b

小学数学选择题100题经典复习及答案

小学数学选择题100题经典复习 选 择 题 1、把0.8亿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C ) A 、0.8万 B 、8000万 C 、80000万 D 、80000000万 2、2×3×6=36,2、3、6这三个数都是36的( D ) A 、倍数 B 、质因数 C 、公约数 D 、约数 3、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7毫米,但在图上量得长是3.5厘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 C ) A 、1:2 B 、1:5 C 、5:1 D 、2:1 4、把13 米长的铁丝锯成相等的4段,每段是原长的( C ) A 、13 米 B 、112 米 C 、14 D 、112 5、两个自然数,它们倒数的和是12 ,这两个数是( D ) A 、0和2 B 、1和1 C 、4和2 D 、3和6 6、如果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5,那么甲数:乙数等于( D ) A 、6:15 B 、10:9 C 、15:6 D 、9:10 7、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A ) A 、2厘米 B 、4厘米 C 、12.56厘米 8、监利水文站用来测量水位高低和变化情况的选用( B )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9、 这里共有( D )条线段。 A 、三条 B 、四条 C 、五条 D 、六条 10、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则圆锥的体积( B )圆柱的体积。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11、一种商品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现在的商品价格与原来相比( B ) A 、升高了 B 、降低了 C 、没有变化 12、2700÷500的余数是( C ) A 、2 B 、20 C 、200 13、下列各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C ) A 、1932 B 、716 C 、11315 D 、720 14、0.625×5.8+58 ×4.2=0.625×(5.8+4.2)这是应用了乘法的( C ) A 、交换律 B 、结合律 C 、分配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