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教案

第十五章分式

15.1.1从分数到分式

教学对象:八年级(4)、(6)班

备课时间:2016/11/22

教学用具:PPT 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是分式成立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分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成立的条件.

教学难点:

明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学生填写[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

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 (即A ÷B )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 与分母B 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 、B 都是整式,并且B 中都含有字母.

动动脑:

710a s 33200s v v +20100v

-2060v +20100v

-2060v +20100v -2060a s s

v

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 ≠0时,分式

才有意义. 二、例题讲解

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 有意义. 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三、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题中的1、2题

B A x 7209y +54-m 2

38y y -91-x 1-m m 3

2+-m m 112+-m m 4

5

22--x x x x 235-+23

+x x x 57+x

x 3217-x x x --221231

2-+x x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

教学对象:八年级(4)、(6)班

备课时间:2016/11/22

教学用具:PPT 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约分.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可用式子表示为:

=(C ≠0) B A C

B C A ??B A C

B C A ÷÷432015249834320152498

3

二、例题讲解

例1.

填空:(1) = (2) = 例2.

约分: (1)

2) 三、随堂练习

1.填空:

(1) = (2)

=

2.约分:

(1) (2)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习题中2、4题

c a b ++1()cn an +()

222y x y x +-()y x -53

2164xyz yz x -x y y x --3)(2x x x 3222

+()3+x 32386b b a ()33a c ab b a 22632228mn n

m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二)

教学对象:八年级(4)、(6)班

备课时间:2016/11/23

教学用具:PPT 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分式进行通分和约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分式的化简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掌握通分。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

(1)= (2)= (3)=0 2.通分

和 和

c b c a ++b a 22y x y x --y x +1n

m n m ++43651218

3

二、例题讲解

例.通分:(1)和 (2)和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三、随堂练习

1.通分:

(1)和

(2)和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资料上的4、5两小题

223ab c 28bc

a -11-y 11+y 321a

b

c b a 2252xy a 223x b

15.2.1分式的乘除(一)

教学对象:八年级(4)、(6)班

备课时间:2016/11/25

教学用具:PPT 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理解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并用法则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分式的乘除法的学习,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3.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体现类比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分母与分子是多项式时的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 [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n

m ab v ???? ??÷n b m a

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

二、例题讲解

例1. (1) (2) [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

例2. (1) (2) [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

例3.

[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 2-2a+1

三、随堂练习

计算

(1) (2)-8xy (3)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中第1、2、3题

322542n m m n ?-??

? ??-÷x x y 274411242222++-?+--a a a a a a )3(2

962y y y y -÷++-15002-a ()

21500

-a ab c 2c b a 22?x y 52÷b a ab ab

b a 234222-?-

15.2.1分式的乘除(二)

教学对象:八年级(4)、(6)班

备课时间:2016/11/25

教学用具:PPT 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乘方的运算性质.

3.情感与价值观: 能运用分式的这一性质进行运算法.

教学重点:

熟练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和分式的乘方.

教学难点:

熟练乘方运算性质的理解和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计算(1) (2) 二、例题讲解

例1.计算(1) (2) [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例2.计算

(1) )(x y y x x y -?÷)21()3(43x

y x y x -?-÷)2(216322b a a bc a b -?÷93234962

22-?+-÷-+-a a b a b

a a )

4(3)98(23232b x b a xy y x ab -÷-?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判断运算的符号) = (约分到最简分式) (2)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

= 三、随堂练习

计算(1) (2)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资料上7、8题

x

b b a xy y x ab 34)98(23232-?-?x

b b a xy y x ab 349823232??3

2

916ax b x x x x x

x x --+?+÷+--3)2)(3()3(444622x x x x x x x --+?+?+--3)2)(3(3

1444622x x x x x x --+?+?--3)2)(3(3

1)2()3(22)3()2)(3(31)2()3(22---+?+?--x x x x x x 2

2--x )6(438264

2z y x y x y x -÷?-2222

2)(x y x xy y xy x x xy -?+-÷-

15.2.1分式的乘除(三)

教学对象:八年级(4)、(6)班

备课时间:2016/11/26

教学用具:PPT 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分式运用公式来运算.

3.情感与价值观: 解决乘方的问题,在符号问题上的方法.

教学重点:

复杂的分式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

复杂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计算下列各题:

(1)==( ) (2) ==( ) (3)==( ) [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 为正整数)的结果吗?

二、例题讲解

例.(1) (2) 2)(b a

?b a b a 3)(b a ?b a ?b a b a 4)(b a

?b a ?b a b a b

a ?n

b a

)(332

)2(a

b -4234

223

)()()(c a b

a c

b a

c ÷÷

[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三、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

(1)= (2)= (3)= (4)= 2.计算

(1) (2) (2) (3) (4) (5)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习题2、3两题

23

)2(a b 252a b 2)23(a

b -22

49a b -3)32(x y -3398x y 2)3(b

x x -2229b x x -22

)35(y x 332)23(c b a -32

223

)2()3(x ay xy a -÷23

322)()(z x z

y x -÷-)()()(422xy x y y x -÷-?-232)23()23()2(ay

x y x x y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

主备人朱云龙审核八年级数学组审批授课人 时间 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轴对称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二、合作探究 (1)如图: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请你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画出△ABC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A`B`C` (3) 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车牌的号码吗? 在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不变,发生相反 变化。 四、达标运用 1.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线段 C正方形 D圆 2.以下国旗图案中,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加拿大摩洛哥约旦英国肯尼亚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五、总结反思 课堂记录 或学法指导 学习 目标 (1)通过实识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 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2)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加强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归纳能力等各方 面能力的培养。 学习 重点 由具体情境抽象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 概念 学习 难点 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 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欣赏下面几张美丽的图片, (2)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 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______。图形上能够重合的点叫。 分别在上面图形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轴对称:欣赏下面几幅图片,并完成问题。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条直线成,这条直线叫做。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如图, 写出一对对称点是。 3.轴对称的性质 上图中点A和F的连线与直线MN有什么样的关系? 同理,点C和D,点B和E的连线也被直线MN,图中相等的线段 有:,相等的角有:。 可以概括为: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 轴,对应线段,对应角。 知识链接: 书写等级:测评得分: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好的

设计者:方礼花 使用班级:初二一班 姓名: 寄语: 同学们一定要努力,争取期末取得优异的成绩 !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共5页,每页61份)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边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两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交于外部一点)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其交点称为重心。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运用于未安装好的窗户加一条木条)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经常用于角度计算中)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经常用于证明两个角度比较大小)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6)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用(2)n -·180°除以n,每个外角度数:360°除以n 。

初二数学八上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复习和常考题型练习

第十三章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 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 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5)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 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6)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③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 称轴上。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①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②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③点(x, 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6)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 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常考例题精选 1.(2015·三明中考)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2015·日照中考)下面所给的交通标志图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至十三章数学提高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培优题 1、△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24㎝和30㎝两部分,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2、如图,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E交于点O,且∠ABC=36°,∠C=76°,求∠DAF和∠DOE的度数. 3.在边长为3的等边△ABC的AB边上任取一点D,作DF⊥AC交AC于F,在BC的延长线上截取CE=AD,连接DE交AC于G,求FG的值。 4.(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试说明 ∠BOC=90°+ 2 1 ∠A。 (2)如图所示,在△ABC中,BD、CD分别是∠ABC、∠ACB的外角平分线,试 说明∠D=90°- 2 1 ∠A。 (3)如图所示,已知BD为△ABC的角平分线,CD为△ABC外角∠ACE的平分线,且与BD交于点D,试说明∠A=2∠D。 F D E B A G

A B C D E 图2 F E C A D 5.已知,AC⊥CE,AC=CE,∠ABC=∠EDC=900,证明:BD=AB+ED. 6.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AE,BF交于点O,∠AOF= 90°.求证:BE=CF. 7.(1)把一大一小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即EC=CD,AC=BC)如图1放置,点D 在BC上,连结BE,AD,AD的延长线交BE于点F,求证:(1)ΔACD≌ΔBCE (2)AF⊥BE. A B C O A B C D A B C D (1) (2) (3)

E D C A H F C (2)把左边的小三角板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放置,问AF 与BE 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8. 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 ①求证:△BCE ≌△ACD ;②求证:CF=CH ; 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④FH||BD. 9.已知:在⊿ABC 中,∠A=900,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10.已知:在⊿ABC 中,∠A=900,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证:∠ADB=∠FDC 。 11.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MA ⊥NA 。 12、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O 为BC (1)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 =BM ,请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人教版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轴对称 13.2画轴对称图形

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13.3等腰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14.2乘法公式 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 14.3因式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4 第十五章分式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吧 15.3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5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 做分式(fraction)。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n=1/a^n(a≠0)这就是说,a^-n(a≠0)是a^n的倒数。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 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 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基础测试卷 基础巩固 1.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这条直线叫做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 点,叫做 点。 3.经过线段 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 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 6.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上。 7.点(x ,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点(x ,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8.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 9.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相互重合 10.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也相等。 1L.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 。 12.三个角都相等的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 是等边三角形。 1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 针对训练 ★知识点1:轴对称图形 1.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若是,说出它们有几条对称轴。 ★知识点2:轴对称 2.如图,△ABC 沿着直线MN 折叠后,与△DEF 完全重合。 (1)△ABC 和△DEF 关于直线 对称,直线MN 是 ; (2)点B 的对称点是点 ,点C 的对称点是点 ; (3)连接AD ,线段AD 被直线MN ; (4)PC= , 。 ★知识点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如图,在△ABC 中,AB =6cm ,AC =4cm ,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BC 于D ,E ,则△ACD 的周长为 c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八年级数学讲义 第11章 三角形 一、 三角形的概念 1.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ABC 中,边:AB ,BC ,AC 或 c ,a ,b . 顶点:A ,B ,C . 内角:∠A ,∠B ,∠C .. 二、 三角形的边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 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2.1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2.3三角形的中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A C B A D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三、三角形的角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2.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2.3外角个数: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 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 四、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 五多边形及其内角 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多边形最多有3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 ※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5、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试判断△ABC的形状。 9、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试判断△ABC的形状。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归纳与练习

第一单元 三角形 【知识归纳】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2.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 ?? ?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 多边形定义:在平面内,由不共线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组 成多边形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多边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外角. 8. 多边形按其组成图形的线段的条数分类,一个多边形由n 条线段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 就叫做n 边形. 9.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的正整数) 10. 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11. 正多边形:如果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相等,各边也都相等,那就称它为正多边形. 12. 正多边形与镶嵌 可以进行镶嵌的条件是:一个顶点各个内角和是360°。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三角形的( ) A 、角平分线 B 、中线 C 、高 D 、两边中点连线 2. 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2 4cm S ABC =△,则B E F S △的值为 。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12、13章知识要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而成的平面图形。记为△ABC 2、三角形的有关重要线段: ⑴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①组成三角形的条件:较小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若两边为a、b,则第三边取值范围是: a-b <c< a+b ⑵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3、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 解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通常要对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边进行分类讨论。 4、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三角形有关的角: 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⑵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⑶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6、多边形: ⑴对角线:多边形中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之间的连线。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有 n-3 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了n-2 三角形,n边形共有(3) 2 n n-条对角线; ⑵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180°, ⑶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 360°,正n边形外角360 n ? ,因此内角180°-内角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 斜边、直角边(HL)。 方法与思路: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时,通常证这两条线段或这两个角分别所在 的三角形全等。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要点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轴对 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重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重直平分线的推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 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6、点的对称 点(x ,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 , —y) 点(x ,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 , y) 点(x , 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8、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9、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1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定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性质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上)(含思维导图)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

(2)提负号; (3)全变号; (4)换元; (5)配方; (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 (7)灵活分组; (8)提取分数系数; (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 (10)拆项或补项.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 章节知识点总结复习

轴对称章节知识点总结复习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 轴对称 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 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轴对称变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着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 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1)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2)?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1)作出一些关键点或特殊点的对称点. (2)按原图形的连接方式连接所得到的对称点,即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关于坐标轴对称 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关于原点对称

最新人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__13章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1、三角形的边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另两边之差| < 第三边 < 另两边之和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1)△的高、△的中线、△的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2)交点情况 a.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位于△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位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位于三角形的外部。 b.△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位于△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c.△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位于△的内部。 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5、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等于360° 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9、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n-2)个三角形,n边形总共有 2)3 (- n n 条对角线,。 10.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1、三角形的分类 a.按边分:三角形 () () ? ? ? ? ? ? ? ?= 角形 腰和底不相等的等腰三 底 腰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 ) ( ) ( 2 1 b.按角分:(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小结 一、本章的基本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