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李白诗四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雅)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谢公屐: 《南史· 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 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 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 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1
千岩: 重叠的岩。
万转:山路弯曲不断。
迷花:迷恋于花,
被花迷住。
这一部分,有人读出李白消极的处世态度, 有人读出他蔑视权贵的傲气,你的意见呢?
梦境消失,诗人于惊悸中返回现实,方知“古来万事东 流水”。 诗人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 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这 些诗句包含了诗人对人生多少失意的感慨! 这种对人生 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 极的一面。而唯一能抚慰诗人内心创伤的是“且放白鹿 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即徜徉山水之间,寻仙求 道之乐。诗意至此,或可完结,但诗人却另加两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如响 落天外,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唱出了封建社会多 少怀才不遇之士的愤激心声。这是诗人思想性格中更强 烈的一面:不对人生屈服,不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 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
青青: 黑沉沉的。 澹澹: 水波摇动的样子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中: 名词作状语,在中间 开: 动词,打开
夜幕降临之景: 熊咆、龙吟、电闪、扉 开、万物震撼、烟雾笼罩
(迷茫恐怖、光怪陆离)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神仙出场时的情 景:
纷至沓来的神 仙,穿着云霞做的 衣裳,骑着风当作 马,老虎在奏乐, 鸾凤在拉车,它们 雍雍穆穆,济济一 堂。
他的自负让他吟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 散尽还复来”,但做了几年官后,浪漫理想必然 与现实发生矛盾,与世俗无法共存,他强烈感觉 到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他经常游 离在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之间, 在宇宙之中忍受这巨大的孤独。当他毅然离开朝 廷之际,在诗中写到:“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 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 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 散发弄扁舟。”在晚期的诗中他高歌自由,思想 中揉合着儒、道、释、纵横、名士、酒徒的气质。 而这种个性解放的呼声,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表达得更为明确激越。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著屐登山的情景:
黎明时分,东方的海 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 莽的群山,耳际是桃都山顶 天鸡的叫声。
(神奇)
1
殷: 震动,形容声音之大
栗: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 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人物形象
越女词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一群采莲姑娘,她们见有陌生的 客人过来,便唱着渔歌,掉转船 头,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装着 怕羞难为情就不出来了。 棹: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 船之轻松欢快; 入: “笑”着划船钻入荷花 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 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 的神情动态。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 • • • • • • 入梦的原因: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句子: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全诗的思路
一、梦游之
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
景(观)——
悸: 心惊
嗟: 感叹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梦境回到现 实的过渡
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事:名词,事情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使安 我能 不摧 得眉 开折 心腰 颜事 。权 贵 ,
对 统 治 者 的 蔑 视 和 反 抗 。

白云愁色满苍梧。 拟人
虽是悼诗,却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 哀情,自然而又潇洒。体现了李白诗歌清 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
“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据《十州 记》记载,蓬莱山对着东海东北岸,周遭 五千里另有圆海绕山,圆海水黑,人称为 冥海,无风之时尚且洪波万丈,人不得往 来。上有九老丈人把守,是太上真人所居 之所,只有飞仙才能通过。晁衡归途中岛 屿众多,故着一“绕”字。同时,“征帆 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 遇难。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 垫。
描写
三、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信 确实
语 谈到、说起。
或 有时
瀛洲
虚Baidu Nhomakorabea
陪衬 天姥山 实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赤城: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
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 叫赤城。 拔:超出、超过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丁都护歌
李白
这是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的纤夫》。在横幅的 画面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在 酷日下向前挣扎,荒芜的沙滩上只有半埋在沙里的几个破 筐。纤夫们的步子那样沉重,人们仿佛听到低沉的《伏 尔加船夫曲》从远处传来。
“终南捷径”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 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 理想,但不屑于走科举道路,也不屑于 投笔从戎。他选择的是漫游各地,结交 名士,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 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 后退隐江湖。
“太白精神”
李白是盛唐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 人称“太白精神”:慷慨自负,傲视凡夫, 纵酒狂放,任心使气,追求自由,幻想浪 漫。而他的诗则是太白精神的艺术凝聚和 形象显现。
对天 此台 欲四 倒万 东八 南千 倾丈 。,
夸 张 手 法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 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 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 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 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 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 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退”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 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 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 “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 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 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 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 “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 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 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 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 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 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天姥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诗人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这些 特点?
神奇、高大: 巍峨高耸,直插 云霄,使人不敢逼视。
衬托、夸张
一夜之间就飞过了洒满月 光的镜湖。
我欲因之梦吴越,
点明了“梦游”。 浪漫主义手法。
一夜飞度镜湖月。
飞渡镜湖的情景:
眼见清清的溪水 荡漾,耳闻猿猴发出 凄清的啼叫。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题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 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 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 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 友话别。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通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像,运用大胆的夸张 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 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照“我”飞渡 镜湖的月亮,是那样的富有人情味;熊咆 龙吟、雷电霹雳、空中楼阁、霓衣风马等 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惊心动魄。故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 成泣鬼神”“飘然思不群”。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富丽和穆)
诗人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梦境? 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 幻、五彩缤纷、其乐融融的梦境。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解放, 无忧无虑,“心颜”大开,幸福无 比。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他的诗风豪迈奔放,想像丰富,夸张大胆。 思考:上述风格在这一部分中是如何体现的?
梦境解读2
隐喻了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就 是对他 42岁入朝为官的两年多生活 的经历。这是对自己从年轻时代就 开始了的“愿为辅弼”的政治理想 幻灭的一个概括。
归纳主旨 这首诗为留别友人 所作,通过写梦中游仙境 界,表达诗人不满社会现 实,不为名利所困,蔑视 权贵的高尚节操。
艺术手法
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 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 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 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 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 抗精神。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 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 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通俗 平易,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哭晁卿衡》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诗仙” 《丁都护歌》
《越女词五首》(其三)
梦游天姥吟留别
艺 术 手 法 梦 境 解 读
诗 意 理 解
题 目 解 释
关 于 李 白
关于李白的几个关键词
漫游 漫游是盛唐文人的风尚——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李白一生有两次漫游阶段(24岁 至41岁、45岁至55岁),他漫游的动机有 二:一是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 二是广交天下名士豪杰,为进入仕途铺平 道路。李白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不少名诗, 因此诗名远播,震动朝野,基本上达到漫 游的目的。
入梦之由
(8句)
梦游历程
(16句)
目睹仙境
(10句)
梦醒神伤
(4句)
临别寄语
(7句)
哭晁卿衡
李白
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 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赋
直接点明人和事。 飘泊远航,归途凶险。 暗喻晁衡遇难 愁云笼罩 ,心情沉痛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联想
明月不归沉碧海,
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在意义和情感 上有怎样的联系?

第三部分由第二部分的写梦转入 写实。诗人在第二部分中写神仙世界 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 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了 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对自由生活的向 往,不原跟权贵同流合污。
梦境解读1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 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 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 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 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 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 视权贵,傲岸不屈)
李白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 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 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 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 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 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 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