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沿革及各朝各代版图一览

中国历史沿革及各朝各代版图一览
中国历史沿革及各朝各代版图一览

中国历史沿革及各朝各代版图一览

【先点击哪个朝代的牌名,就出现那个朝代的地图,再点右上角最左边的青色的箭头是翻页;两个红色箭头是放大镜、缩小镜】

这个中国历史地图Flash版,可以看到我国历代疆土变迁,重要城池、地区的划分及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等。这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详尽的了解之外,是否也由此联想出一份感慨呢?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文明的、繁荣富强的!

现行中国政区简称:

○ 京津冀晋蒙辽吉○ 黑沪苏浙皖闽赣○ 鲁豫鄂湘粤桂琼

○ 渝川贵云藏陕甘○ 青宁新港澳台

中国年代表:

盘古氏、三王五帝……?

夏:约公元前2100----1600年约500年

商:约公元前1600----1028年约550年以上

周:约公元前1027----256年共772年

西周公元前1027----771年共257年

东周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

春秋公元前770----256年共295年

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

秦:公元前221----206年共 15年(221 庚辰秦灭齐,统一全国 )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公元元年,为西汉平帝时期)

新莽公元9----25年共 15 年

东汉公元25----220年共 196 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共 60 年

魏公元220----265年共 46 年

蜀公元221----263年共 43 年

吴公元222----280年共 59 年

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

西晋公元265----317年共 53 年

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宋公元420----479年共 60 年

齐公元479----502年共 24 年

粱公元502----557年共 56 年

陈公元557----589年共 33 年

后梁公元555----587年共 33 年

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

北齐公元550----577年共 28 年

北周公元557----581年共 25 年

隋:公元581----618年共 37 年

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

武周公元684----705年共 21 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共 54 年

后梁公元907----923年共 17 年

后唐公元923----936年共 14 年

后晋公元936----946年共 11 年

后汉公元947----950年共 4 年

后周公元951----960年共 10 年

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

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

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契丹公元907----947年共 41 年

辽公元947----1211年共265年

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 88 年

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

蒙古.元公元1206----1368年共163年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 66 年元:公元1271----1368年共 98 年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

洪武公元1368----1399年共31年

建文公元1399----1403年共 4 年

永乐公元1403----1425年共22年

洪熙公元1425----1426年共 1 年

宣德公元1426----1436年共10年

正统公元1436----1450年共14年

景泰公元1450----1457年共 7 年

天顺公元1457----1465年共 8 年

成化公元1465----1488年共23年

弘治公元1488----1506年共18年

正德公元1506----1522年共16年

嘉靖公元1522----1567年共45年

隆庆公元1567----1573年共 6 年

万历公元1573----1620年共48年

泰昌公元1620----1621年共 1 年

天启公元1621----1628年共 7 年

崇祯公元1628----1644年共17年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

顺治公元1644----1662年共18年

嘉庆公元1796----1821年共25年

道光公元1821----1851年共30年

咸丰公元1851----1862年共11年

同治公元1862----1875年共13年

光绪公元1875----1908年共34年

宣统公元1908----1911年共 3 年

中华民国公元1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

秦朝

西汉

三国

西晋

前秦/东晋

大隋

辽/北宋

南宋

大元

大明

大清

新中国

中国历史朝代详细年份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详细年份顺序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出处 中国历史朝代详细年份顺序表 秦: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12年 2、二世胡亥3年 3、子婴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12年。 2、惠帝盈7年。 3、少帝8年。 4、文帝桓23年。 5、景帝启l6年。

6、武帝彻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始元,l3年。 8、宣帝询本始,25年。 9、元帝爽初元,16年。 lo、成帝骜建始,26年。 ll、哀帝欣建平,6年。 12、平帝珩元始,5年。 l3、孺子婴居摄,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建武33年。 2、明帝庄永平l8年。 3、章帝炟建初l3年。 4、和帝肇永元17年。 5、殇帝隆延平1年。 6、安帝佑永初19年。 7、顺帝保永建l9年。 8、冲帝炳永加l年。

9、质帝钻本初l年。 lo、桓帝志建和2l年。 ll、灵帝宏建宁22年。 12、少帝辨光熹1年。 l3、献帝协初平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 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黄初7年。 2、明帝睿太和13年。 3、齐王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奂景元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doc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 原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 始︱四川巫山人、安徽繁昌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 北 氏︱京人、山顶洞人等等。 族︱ 社︱ 会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4千年前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河南仰韶文化、陕西半 坡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化、山东龙 山文化等等。 奴夏约前2070~前1600年 隶︱ 社商前1600~1046年 会︱ 西周前1046~前771年 ︱ ︱——春秋时期前770~前403年 东周前770~前256年 ︱ ︱——战国时期前403~前221年 封︱ 秦前221年~前207年 建︱ 西汉前206~8年(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此前4年为楚汉相争)社︱ 新8~25年 会︱ 东汉25~220年 ︱ 三国时期:魏蜀吴 220~265年221~263年222~280年︱ 西晋265~316年 ︱‵ [南方] [北方] 东晋317~420年十六国时期304~439年 ︱此时由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 ︱羯、氐、羌)先后建立了16个王 朝 ︱︱ [南朝] [北朝] 宋420~479年北魏386~534年,439年统一 ︱︱北方

齐479~502年′‵ ︱西魏东魏 梁502~557年535~557年 534~550年 ︱︱︱ ︱北周北齐 ︱557~581年550~577年 ︱ 陈557~589年隋 581~618年 ︱ 唐618~907年 ︱ 五代十国时期 907~960年 [南方] [北方] 先后出现十个王朝,后梁907~923年 979年被北宋统一。︱辽916~1125 年 后唐923~936年被金所灭 ︱ 后晋 936~946年 ︱ 后汉 947~950年 ︱ 后周 951~960年 ′ 北宋 960~1127年 ︱ ︱西夏 1038~1227年 ︱被蒙古所灭 ︱ ︱金 1115~1234年 南宋 1127~1279年被蒙古所灭 ︱ 元 1271~1368年 ︱ 明 1368~1644年 ︱ 清 1636~1911年 ︱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中国古代官职沿革

古代官职沿革 官职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原始社会没有官,当时民族和部落的首领,和现在官是不同的概念。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的形成、官职制度也随之产生。 中国官职雏形是夏商时期的王、史、巫和臣、宰、尹。周朝开始,才有现在意义上的官职。《周礼》提出了”惟王建国、辨方正位、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的设官目的,官职名正言顺,官位有职有权。 西周时期国家君主称王和天子,王位继承人称太子或东宫,王妻称后。诸候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中央官制主要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三公是天子的顾问,坐而议政。三孤为常任官,系有德之人担任。六卿分掌管国事、民政教育、礼乐祭祀、军事征伐、刑法狱讼、百工土木。官员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这就是”三公九卿”。地方官制是在王城之外划分出”乡”和”遂”,乡即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遂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分别设长。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候势力增强,各国均有一套官制。通常国君之下设相和将军,又设司徒、司马、马空、司寇等众卿,分掌民政、军事、土建、刑狱。战国时期各国在地方大多确立了郡、县两级制,郡的长官为郡守,下设郡尉,管理军务。郡下设县,长官为县令,下设县丞、县尉,分管财政和军务。 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官职制度中央采取”三公九卿”制,地方继续实行郡县制。确定”皇帝”为新的国君称号,一直沿袭。并采取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丞相管理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司监察掌文书。中央部门开始由家臣组织发展为国家机构,分为九卿: 奉常(太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光禄勋)管宫庭掖门;卫尉管警卫奏章;太仆管皇车马政;廷尉(大理)管刑罚讼狱;典客(太鸿胪)管少数民族、藩属国来朝;宗正管皇族事务;治粟内史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支出;少府即皇廷总管。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 ┃夏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安邑 │山西夏县┃ ┃ │前21世纪初—约前├───┼────┨ ┃ │17世纪初 │阳翟 │河南禹县┃ ┠────┼────────┼───┼────┨ ┃ │约前17世纪 │亳 │河南商丘┃ ┃商 │-前11世纪├───┼────┨ ┃ │ │殷 │河南安阳┃ ┠─┬──┼────────┼───┼────┨ ┃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镐京 │陕西西安┃ ┃周├──┼────────┼───┼────┨ ┃ │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 ┃ │西汉│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汉├──┼────────┼───┼────┨ ┃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 ┃三│魏 │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 ┃ │蜀汉│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国├──┼────────┼───┼────┨ ┃ │吴 │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 ┃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晋├──┼────────┼───┼────┨ ┃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 ┃十六国 │ 304-439 │ - │ -┃ ┠─┬──┼────────┼───┼────┨ ┃南│宋 │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中国铁路局历史沿革(DOC)

中国铁路局历史沿革 【北洋官铁路局】1891年6月,清政府成立北洋官铁路局,开始修建山海关站舍和机车房,这是中国官办的第一条铁路。 【东清铁道管理局】1903年7月,东清铁道南部支路(长大铁路)建成通车,铁路由沙皇俄国投资修建并控制。当时为宽轨1.524米。同时在哈尔滨成立东清铁道管理局。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6年11月,日俄战争后,东清铁道南部支路管理权转归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社在东京成立。1906年11月11日,将宽轨(1.524米)改为窄轨(1.067米)。1907年3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社迁至大连。1907年7月1日,日本将南満铁路由窄轨改为标准轨(1.435m) 【津浦铁路总公所】1908年1月,石海寰被清朝政府任命为津浦铁路督办大臣,在北京设津浦铁路总公所。 【津浦铁路北段总局】1908年2月,在天津设津浦铁路北段总局。设文案、翻译、材料、核算、收支、工程司等六个处。1908年年6月,津浦北段开工。1912年(民国元年)11月全线竣工通车。干线全长1013公里,支线96.26公里。 【津浦铁路南段总局】1908年7月,在浦口设津浦铁路南段总局。设文案、翻译、材料、核算、收支、工程司等六个处。1909年年1月,

津浦南段开工。1912年(民国元年)11月全线竣工通车。干线全长1013公里,支线96.26公里。 【沪宁铁路管理局】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因沪宁铁路通车,沪宁铁路管理局成立,并直属北洋政府交通部管理。 【津浦铁路总局】1912年(民国元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旋迁往北京,津浦铁路南北总局改归北京政府交通部管辖。1912年12月,南北两段机构合并,于天津设津浦铁路总局,浦口设分局。总局设总办、会办各一人,分局设会办一人,分别主持全面工作。 【陇海铁路总公所】1912年(民国元年)9月,北京政府与比利时电车铁路公司签订《陇秦豫海借款合同》,确定从已建成的汴洛铁路分别向东西展筑。1912年11月,于北京设陇海铁路总公所。1913年2月,在郑州、徐州分设西段、东段工程局,分别由比利时和荷兰的的工程技术人员主持设计和施工。1925年7月工程修至江苏大浦,荷兰公司已无力筹措资金,1926年(民国15年)11月,西段工程展筑至灵宝,因军阀混战工程亦告停顿。1928年(民国17年)1月,南京政府交通部于郑州设立陇海铁路督办公署,1928年6月,撤消了陇海铁路总公所。 【津浦铁路管理局】1913年11月,部令改津浦铁路总局为交通部直辖津浦铁路管理局。设总务、帐务、车务、工务、机务、港务、电务、库务、地务、医务、警务处及济南、浦口办事处,全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doc

原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始︱四川巫山人、安徽繁昌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 氏︱京人、山顶洞人等等。 族︱ 社︱ 会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4千年前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河南仰韶文化、陕西半 坡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等。 奴夏约前2070~前1600年 隶︱ 社商前1600~1046年 会︱ 西周前1046~前771年︱︱——春秋时期前770~前403年东周前770~前256年︱︱——战国时期前403~前221年封︱ 秦前221年~前207年 建︱ 西汉前206~8年(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此前4年为楚汉相争)社︱新8~25年 会︱ 东汉25~220年︱xx时期: 魏蜀吴220~265年221~263年222~280年︱

西晋265~316年 ︱‵ [南方][北方] 东晋317~420年十六国时期304~439年︱此时由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先后建立了16个王朝 ︱︱ [南朝][北朝] 宋420~479年北魏386~534年,439年统一︱西魏东魏 梁502~557年535~557年534~550年 ︱︱︱ ︱北周xx ︱557~581年550~577年︱ 陈557~589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南方] [ 先后出现十个xx, 979年被北宋统一。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 北方] 后xx907~923年 ︱辽916~1125年后唐923~936年被金所灭︱ 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8~1227年︱被蒙古所灭︱ ︱金1115~1234年南宋1127~1279年被蒙古所灭︱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北朝( 前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南朝(宋,齐,梁,陈和后梁)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先后与辽、金,西夏并存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 25-220 三国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宋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2012-07-22 ——对中华文明史的学习体会 在对古代史的认识中间,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摩尔根和斯大林——占据着显要位置。摩尔根对史前文明演进做出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论解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就是本着摩尔根的结论展开的),还特别强调存在着普遍的群婚制以及由此划分的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型。而斯大林时期苏联史学界发展出来的五阶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史学界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主导地位。 摩尔根是人类学“进化论学派”的三大鼻祖之一(其他两位名家是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考古学家柴尔德),他是人类学学科初始阶段最有原创性和想象力的学者,他的学说得到马克思的重视和恩格斯的推广,被翻译成9国文字,在全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摩尔根作为律师,本人与印第安人的易洛魁部落有联系,还算不上一个从经验研究上升的人类学家。摩尔根那一代学者非常具有想象力,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关于摩尔根的得失,北大教授王铭铭有专书《裂隙中的桥》讨论。人类学走向调查路线则是起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后,则是从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的导师)开始的,从这个马先生开始(他的名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就是研究太平洋岛屿上部落的作品),人类学研究中间“田野调查” 才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路径。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美国成为人类学研究的重镇,有关人类史前史的研究在“文化人类学”这个学科之间有着充分的讨论,并形成重要的共识。 在摩尔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有一个“新进化论学派”诞生,并在史前史解释领域取得重要地位。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有莱斯利·怀特、斯图亚特·戈尔德、埃尔曼·塞维斯、马歇尔、萨林斯等人。其中塞维斯提出一个史前史演化的四阶段论——游团、部落、酋邦、国家,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张光直(台籍学者后任职于哈佛大学)1983年首次把这个四阶段论引入中国史前史的解释中间来,受到中国考古学、人类学学界的高度重视。与原先摩尔根的学说相比,新的进化论学派最重要的进步在于:把历史演化过程中间的“人类组织”和“权力类型”作为主要的历史线索,而生产力方面或者经济活动不再作为唯一的线索,特别是在人类历史早期技术和工具演进很缓慢的时段,最活跃的、变化幅度最大的组织和权力维度得到了重视。其实,先秦儒家提到的一些最重要的概念如大同、小康、王道、霸道,都是与人类的生产组织、政治组织演变和权力的类型紧密相关的,这些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与古代史演化的积极线索有密切关系。

中国音乐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音乐的历史沿革。 中国音乐的起源以关是从古书上看到的记载。不少古书记载了远古时期祭祀、宗庙、大典仪式上“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的场面。近几年,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已经证实了古书上关于音乐的记载是属实的。1993年3月28日光明日报有一篇张居中写的中国第一笛文中说,河南舞阳县发现了十八支音孔的骨笛,经考证这些骨笛距今以有八千多年。经测音,这些笛子已具备六声或七声音阶结构。用来吹奏小白菜(河北民歌),声音脆亮动听。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中国音乐起源于六千年至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当然我们下这个结论,决不是仅仅以几支骨笛为依据。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大量原始社会的埙。埙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在远古时代,埙是作为一种主要乐器而存在的。埙的形状有:管状、橄榄状、鱼状、圆锥形等。其顶部皆有吹空=孔,音孔一至六个不等。按质料可分为陶、石、骨、玉四种,以陶埙为最多见。近几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全国各地发现了相当数目的埙。出土最早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椭圆形一音孔陶埙。西安半坡发现了两件一音孔陶埙,经测音,可知出小三度音程。发现最多的是甘肃玉门,共出土20多件。均作鱼形。其中有9件为三音孔。经测定可吹出四音。在河南郑州和安阳不少远古期的埙。由此可见,我国的音乐起源于远古时期,主要乐器的埙和骨笛主要是在各种仪式上演奏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音乐形成了独奏的体系。春秋战国音乐已相当发达。据史料记载依据传世与考古发掘的乐器,这时的乐器以有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几类。 打击乐中,有铜鼓、木鼓(以动物为皮革)铙、磬、钟尤其是编钟。 1、编钟: 1978年3月,湖北随县曾候乙墓中出土了一批古乐器,其中的编钟轰动了中外。此套编钟共64枚是战国时期发现最多的一组编钟。编钟分上下三层。上层编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是编钟的主体,也分三组。经过专家测定,这套编钟总音域达五个八度之广,十二个半音齐全,可以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音乐界人士曾完全用出土的这套编钟,奏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中央电视台和电台通过电波传向世界。引起世界轰动。编钟出土证明古代音律发达。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依照中国特有的七音阶十二律制造了编钟比同期西方的音律发达后来落后了主要是应为没有把音律符号化。 2、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攻和宴会、祭祀。商代至战国时期,主要是铜鼓。目前见到的铜鼓最珍贵的有两件。一是解放前出土于陕西凤翔的商代传世品“双鸟饕餮纹鼓”。另一件是1977年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另有大量铜鼓出土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为春秋时期的铜鼓。古人铸铜鼓是为了象征权利和财富。这些铜鼓除用于祭祀、宴乐及伴奏歌舞外,还用于赏赐和进贡。演奏时,一人击鼓,另一人手持木桶对鼓底,以增强鼓音的共鸣。 3、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打击乐器。 4、铙:古代铜制打击乐器。 5、钹:即大钟。古代打击乐器。铜制。 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式的音乐体系。音乐种类繁多,吹奏乐(埙)、弹拨乐(古琴)、打击乐样样具全。经测音,这些乐器特别是编钟、编磬己能演奏五音阶和七音阶音乐。所谓五音阶,即指: 宫、商、角、徵、羽——阶名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20210228125651)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 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 及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 (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

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 ,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3、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 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4、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581——618 11、唐:618——907 12、五代: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902——979 14、宋: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907——1125 16、西夏:1032——1227 17、金:1115——1234 18、元:1206——1368 19、明:1368——1644 20、清:1616——1911

21、中华民国: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9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 凉、后汉(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十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声明:上面相关信息均来自《智趣多功能学生字典》2001年素质教育版田占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762——P763.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中国银行的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的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正式的说法是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的。笔者所在的山东,也于1913年成立了鲁行,而笔者服务的中国银行烟台分行,则成立于1913年12月1日,去年刚刚度过了她的九十年华诞。 其实中国银行的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在1908年的时候改为大清银行,负责整理币制,造币,发行纸币,整理国库,行使中央银行权利,并添股招商。这是清政府“与国际接轨”的尝试。 但在一般公开发布的资料上,很少提及这一段历史,中国银行本身也否认与大清银行的历史沿革和承继关系,其中有一条原因就是,清政府曾经通过大清银行对外借了很多债,而国民政府不打算继承这些债务。 中国银行成立后,继续担负中央银行职责,到了1928年,国民政府另立央行,特许中国银行为国际汇兑银行。中国银行一开始就走国际化道路,先后分别在香港,伦敦,大阪,新加坡,纽约等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旧中国的中国银行是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早期的中国银行在限制北洋军政府开支,抵制袁世凯停兑令,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组织爱国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35年之后,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落到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是中行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中国银行,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向我国驻港机构发布保护财,听候接管的命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响应周总理的号召,率先起义,宣布接收北京总管理处的领导,不久,伦敦,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卡拉奇,孟买,加尔各答,仰光等分支机构纷纷宣布接受国内总管理处的领导,为新中国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资产。此后,中国银行成了新中国金融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0年四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 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作为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社会主义革命合建设时期,中行作为人民银行领导的一个职能部门,(沈阳先生看清楚了),利用信贷、结算、汇率等多种手段促进外贸的发展,使我国外汇收入不断增加;积极参加反对冻结美元资产的斗争,地址美国政府对我国实行的经济封锁;支持交通部门逐步建立远洋船队,支持企业通过进口设备合远材料来增加产量合质量;认真履行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职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年鉴对照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 —— 南北朝南 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 北 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 ——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杭州 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44-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中国警察历史沿革

中国警察历史沿革 一、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 警察及其职务最早可追朔到距今2500年前的西周时期。当时就曾出现过具有类似现代警察性质的职业。朝廷分别设置了司民(主管人口户籍)、司稽(主管防盗)和司寇(主管监狱、刑罚及监察事务)等职,行使治安管理职能。但严格说来,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二、近代中国警察的前身 中国,最早的现代警察制度的引进,首推清末的改良派湖南巡抚陈宝箴、黄遵宪等人参照西方及日本的警察机关,在湖南建立的“保卫局”,这是中国现代警察的雏形,并第一个提出了警政理论——“警视之职,以备不虞,以检非为。总局以外,分区置署。大凡户数二万以上。设一分署。六十户巡以一人。司者持棒巡行,计科受代。皆有手札,录报于局长。余考其职,盖兼周官司救、司市、司暴……修闾氏数官之职。后世惟北魏时设候官,名曰白鹭,略类此官。西法之至善者也。” 三、民国时期的警察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在这段时间,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得到了发展,不但进一步完备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警察网,使之更加趋于严密,而且逐步完善了警察的内部管理体制,还不断健全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但国民党统治时期,警察制度的建设是畸形的。全国警察总署是一个庞大的警察机构,但没有

文化宣传机构,仅设了对内的教育部门,而且片面地发展和强化警察执行社会镇压的职能。 四、抗战时期解放区的警察 1937年初,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进驻延安。当时,敌特活动十分猖獗,土匪地痞也经常出没。为保证中央和地方党政军机关的安全,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秩序,1937年,我党在延安正式成立公安局,称为延安市公安局。1938年5月,党中央决定成立延安市警察队,隶属市公安局。从1938年至1947年,延安市警察队与正规部队密切协作,共建钢铁长城,赢来了边区人民长达10年的幸福安宁,保证了边区军民整风学习及大生产运动的正常进行,并维护了工、农、商、贸各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建国初期的警察 新中国成立后,警察被正式命名为“人民警察”。这是世界上首个在警察名称前附带“人民”二字的警察队伍。1949年10月25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了人民公安管理体制。1949年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成立。解放后的第一任公安部长是罗瑞卿大将。这支队伍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创造了中外治安史上的“黄金时代”——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五;彻底消灭了吸毒、贩毒和娼妓。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警察的发展 70年代末,这个时期的公安工作任务空前艰巨,既要拨乱反正,又要整顿整个社会的治安秩序。1983年,在全国范围内公安机关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严打”,这场斗争的实际效果,已经远远超出社会治安的范围,它对于党风、社会风气的转变,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国历史政权变迁

中国历史政权变迁 一、上古时代 (一)三皇 天皇 地皇 人皇 (二)五帝 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二、奴隶时代 (一)夏朝 夏(大禹) 后羿 寒浞 (二)商朝 商(商汤) 殷(盘庚) (三)周朝 西周(姬发) 东周(姬宜臼) 三、封建时代 (一)秦汉 秦(嬴政) 张楚(陈胜) 西楚(项羽) 南越(赵佗) 西汉(刘邦) 新(王莽) 玄汉(刘玄) 成家(公孙述) 东汉(刘秀) 仲家(袁术)(二)魏晋十六国 1、三国两晋: 曹魏(曹丕) 蜀汉(刘备) 东吴(孙权) 西晋(司马炎) 东晋(司马睿)2.十六国: 前赵(刘渊)

后赵(石勒) 成汉(李雄) 前燕(慕容儁) 前秦(苻健) 后秦(姚苌) 后燕(慕容垂) 南燕(慕容德) 北燕(冯跋) 前凉(张茂) 后凉(吕光) 南凉(秃发乌孤) 西凉(李暠) 北凉(沮渠蒙逊) 西秦(乞伏国仁) 胡夏(赫连勃勃)3.其他政权 冉魏(冉闵) 代国(拓跋什翼键) 西蜀(谯纵) 翟魏(翟辽) 西燕(慕容泓) 前仇池(杨茂搜) 后仇池(杨定) 桓楚(桓玄)(三)南北朝 刘宋(刘裕) 南齐(萧道成) 萧梁(萧衍) 陈(陈霸先) 北魏(拓跋珪) 西魏(元宝炬) 东魏(元善见) 北齐(高洋) 北周(宇文觉) 西梁(萧詧)(四)隋唐 隋(杨坚) 许(宇文化及) 郑(王世充) 夏(窦建德) 魏(李密) 汉(刘黑闼) 吴(李子通) 唐(李渊)

武周(武则天) 大齐(黄巢) (五)五代十国 1、五代: 后梁(朱温) 后唐(李存勖) 后晋(石敬瑭) 后汉(刘知远) 后周(郭威) 2、十国: 吴(杨行密) 吴越(钱镠) 南唐(李昪) 前蜀(王建) 后蜀(孟知祥) 闽(王审知) 楚(马殷) 南汉(刘?) 南平(高季兴) 北汉(刘崇) 3、其他: 殷国(王延政) 燕国(刘守光) 北平(王处直) 赵国(王镕) 岐国(李茂贞)(六)宋辽金夏 北宋(赵匡胤) 南宋(赵构) 大楚(方腊) 楚(张邦昌) 齐(刘豫) 辽(耶律阿保机) 金(完颜阿骨打) 西夏(李元昊) 大理(段思平) 西辽(耶律大石)(七)元明清 元(孛儿只斤忽必烈) 宋(韩林儿) 天完(徐寿辉) 汉(陈友谅) 夏(明玉珍) 吴(张士诚)

(原创)中国律师制度及历史沿革

(三)中国律师制度及历史沿革 律师制度作为西方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法律近现代化过程中被引进,经过百年洗礼,已经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师制度。做为执业律师,应当对中国律师制度的起源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如果一个执业律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律师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历史都不够了解,那就很难掌握这个制度的内涵。 中国律师制度是清末变法改制效仿西方典章制度的产物 中国律师制度是清末变法改制效仿西方法律制度的产物,当时统治者推行法律改良的直接动因是为了消除列强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以重整治权。从大量的资料显示,清末我国律师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律师制度的建立也正式列入立法议程。民国时期是中国律师制度建立、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废除封建专制制度、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基础上,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性质的国家政治制度。同时,也仿照西方国家的法治原则,确定了全面建立新型法律制度的蓝图。其中包括改革司法审判体制,建立律师辩护制度。 外国律师的进入刺激了中国律师业的产生

在清朝时期,外国律师的进入刺激了中国律师业的产生,拉开了中国引入现代律师制度的序幕。这一过程最初是从租界开始的。1843年上海开埠,标志着中国近代租界史的开端。1845年,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尔福依据《中英南京条约》,胁迫上海道台宫慕久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在华设立了第一个租界。随后英、美等国殖民主义者在租界内逐步建立几乎具有国家机器全部职能的统治机构,甚至还设有监狱、法院。法院建立后采用租界国的审判方式审理案件,这为外国律师进入租界创造了条件,外国律师也因此进入了中国。 外国律师通过租界进入所在城市其他地区,其影响的扩大则是借助“会审公廨”。会审公廨形式上是租界内由中外双方共同管理的领事法庭(实际完全由租界国管理),其前身是1864年设立的“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起初它只审理发生在租界内的本国侨民的民刑事案件,后来发展为对发生在租界内的他国侨民和中国公民的案件也享有管辖权,也就是先是对属人管辖,后来发展为属地管辖。据悉1866年已经就有了外国律师在“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出庭的记载。1869年4月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对于会审案件的审理,更是明确规定要逐渐引进律师辩护制度。这就是律师辩护制度在我国领土的开始。 会审公廨在名义上属中国衙门,但实际运行中却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完全由外国领事主审的针对租界内中国居民的“领事法

中国历史朝代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对照简表☆―编录者:中国科大.李弦(李涧心),2009.8,重排于2013.7。 朝代国名首位国君兴亡时间国都 夏夏启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阳城、斟□、安邑。 商商汤约前16世纪~约前1046。亳邑、嚣、相、邢、殷、朝歌。周.西周姬发约前1046~前771。宗周。 周.东周.春秋姬宜臼前770~前476。成周(洛邑)。 周.东周.战国姬骄前475~前221。新都成周。 秦赢政前221~前206。咸阳。 汉.西汉刘邦前206~25。长安。 汉.东汉刘秀25~220。洛阳、许昌、长安。 三国.魏曹丕220~265。邺城、洛阳。 三国.蜀刘备221~263。成都。 三国.吴孙权222~280。武昌、建业。

朝代国名首位国君兴亡时间国都 晋.西晋司马炎265~317。洛阳。 晋.东晋司马睿317~420。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南朝.宋刘裕420~479。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南朝.齐萧道成479~502。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南朝.梁萧衍502~557。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南朝.陈陈霸先557~589。金陵(即现在的南京)。 南北朝.北朝.北魏拓跋珪386~534。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洛阳。南北朝.北朝.东魏元善见534~550。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南北朝.北朝.北齐高洋550~577。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南北朝.北朝.西魏元宝炬535~556。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南北朝.北朝.北周宇文觉557~581。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杨坚581~618。大兴(今陕西西安)、洛阳。唐李渊618~907。长安(今西安)。 五代.后梁朱温907~923。汴州(今开封)。 五代.后唐李存勖923~936。洛阳。 五代.后晋石敬瑭936~947。汴州(今开封)。 五代.后汉刘知远947~950。汴州(今开封)。 五代.后周郭威951~960。汴州(今开封)。 十国.吴国杨行密892~937。扬州。 十国.南唐李昪937~975。金陵(今南京)。 十国.前蜀王建891~925。成都。 十国.后蜀孟知祥925~965。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