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
铜矿石以及铜矿石的不同种类

铜矿石以及铜矿石的不同种类【组图】时间:2014-09-02来源:全铜网责任编辑:小陈浏览数:943分享到:0评论文章导读:铜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铜及铜制品。
铜矿石的不同种类:主要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蓝铜矿、铜蓝、孔雀石等。
铜矿石是什么?铜矿石有哪些特点?铜矿石的不同种类有哪些呢?不同类型的铜矿石各自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依次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铜矿石是什么:是铜矿中开采出来的矿石,能经过选矿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或者说是铜矿砂,铜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铜及铜制品。
铜矿石是什么我们都了解了,下面来看一下铜矿石的特点:黄铜矿是分布最广的铜矿物,是炼铜的最主要矿物原料。
中国商代或更早就已由黄铜矿等铜矿物炼铜。
黄铜矿呈黄铜色,金属光泽;粉末呈绿黑色。
摩斯硬度3.5~4,比重4.1~4.3。
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产于多种类型铜矿床中。
黄铜矿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
铜矿石主要应用于冶金行业,作为冶金行业的原材料。
铜矿石的特点都清楚了,接下来我们就马上来看看铜矿石的不同种类:主要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蓝铜矿、铜蓝、孔雀石等。
铜矿石的种类我们知道了,我们再来看一下铜矿石的不同种类的颜色:自然铜的颜色:没有氧化过的自然铜表面为红色,具有金属光泽。
但因为氧化的原因,通常自然铜会呈棕黑色或绿色。
自然铜黄铜矿的颜色:黄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色。
绿黑色条痕。
金属光泽,不透明。
黄铜矿斑铜矿的颜色:新鲜面呈暗铜红色,风化面常呈暗紫蓝色斑状锖色,因而得名。
条痕灰黑色。
金属光泽。
斑铜矿辉铜矿的颜色:新鲜面铅灰色,风化表面黑色,常带锖色。
辉铜矿蓝铜矿的颜色:深蓝色,土状块体呈浅蓝色。
浅蓝色条痕。
晶体呈玻璃光泽,土状块体呈土状光泽。
透明至半透明。
蓝铜矿赤铜矿的颜色:红色至近于黑色,表面有时为铅灰色。
条痕为深浅不同的棕红色。
金刚光泽至半金属光泽。
赤铜矿孔雀石的颜色: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
矽卡岩简介

2、矽卡岩型铜矿床
其主要与大陆边缘造山带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到石英二长岩 、石英闪长岩等岩株有关,环太平洋成矿带是世界上矽卡岩 型铜矿床分布的主要成矿带。中、新生代是世界上矽卡岩型 铜矿形成的主要成矿期。 矿体一般呈不规则状、脉状、透镜状等。矿体形态复杂,常 见脉状、透镜状、囊状、不规则状。部分矿体产于离接触带 一定距离的围岩中。 矿体多数产于接触带。绝大多数的矽卡岩型铜矿是铜、铁共 生的,且铁矿物含量往往大于铜矿物。 铜矿化的形成方式有二;一是交代早期矽卡岩中的透辉石形 成,二是沿着矽卡岩或磁铁矿体中的某些构造裂隙充填交代 而成,所以铜矿化往往和矽卡岩或磁铁矿密切伴生。
5、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该类矿床产主要与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 、石英二长 岩有关。矿体常呈不规则的囊状 、柱状 、脉状、 透 镜状等, 矿体叠加于矽卡岩之上,常超出矽卡岩的范围,而 产于围岩之中,热液多次活动的现象明显。 矽卡岩矿物十分复杂,除辉石 、石榴子石和角闪石 族矿物外,也常有绿帘石族矿物、 绿泥石、 绢云母 、石英以及碳酸盐类矿物。 金属矿物除方铅矿、 闪锌矿外,还有黄铁矿 、黄铜 矿 、磁黄铁矿等,有时还有锡石 、白钨矿 、辉钼矿 、辉铋矿及磁铁矿、 赤铁矿及罕见的含铍矿物。
3、矽卡岩型钨矿床
主要产于花岗岩和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及花岗 岩附近的钙质岩层和砂岩层之间。 矿体常呈层状 、扁豆状。矽卡岩矿物以钙铝 榴石 、钙铁辉石为主,常伴有大量萤石(荧 光性)。 矿体以似层状为主,有时呈较复杂的透镜状或 脉状。 该类矿床规模一般为中到大型,我国湘、 赣 、 闽等省都有重要矽卡岩型钨矿床。
4、矽卡岩型钼矿床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1. 引言斑岩铜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讨论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
2. 形成条件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壳构造背景斑岩铜矿床常常形成在地壳构造活动较为明显的区域。
地壳构造活动可以导致岩浆活动和地壳的破碎断裂,从而为铜矿床形成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2 富含铜的岩浆来源斑岩铜矿床的形成与富含铜的岩浆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岩浆通常富含铜、硫等矿物质,并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能够在地壳中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
2.3 适宜的成矿环境斑岩铜矿床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成矿环境。
一般来说,这些矿床往往形成在具有较高的温度、较低的压力和适宜的pH值的环境中。
此外,也需要存在适合矿物沉淀和成矿反应的条件。
2.4 适当的流体运移条件斑岩铜矿床的形成还需要适当的流体运移条件。
流体运移可以将矿物质从岩浆中运输到地壳中,并在特定环境下沉淀形成矿床。
流体运移的条件包括流体的温度、压力、流速以及适宜的岩石孔隙结构等。
3. 分布规律斑岩铜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大范围的地质条件斑岩铜矿床往往集中分布在富含铜的岩浆活动区域,如火山弧带、造山带等,这些区域通常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丰富的岩石类型。
3.2 区域性的控矿因素斑岩铜矿床的分布还受到一系列区域性的控矿因素的影响,如断裂、褶皱、岩浆活动强度等。
这些控矿因素可以改变地壳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影响铜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3.3 空间上的聚集分布斑岩铜矿床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上的聚集分布特征。
这些矿床往往以矿体簇群或成矿带的形式出现,集中分布在一定的地区或特定的构造单元中。
3.4 随深度的分布变化斑岩铜矿床的分布还受到地壳深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地壳深度的增加,斑岩铜矿床的分布会逐渐减少,并且矿体规模和品位也会逐渐降低。
4. 结论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地壳构造、岩浆来源、成矿环境和流体运移条件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矿石类型问题

矿石研究一、矿床氧化带和氧化矿石矿石受到氧化作用后,它的矿物组分和结构、构造均产生了变化,加工利用时往往需要采用不同于原生矿石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如果氧化矿石具有独立圈定条件,矿产勘查时需要划分氧化带并圈定氧化矿。
比如在硫化钼矿床中,氧化带内辉钼矿MoS2氧化形成钼钙矿CaMoO4,钼钙矿不具备天然可浮性,在烃油捕收辉钼矿时,单体的钼钙矿难以上浮,会经尾矿而损失;钼钙矿有时还会呈皮膜状包裹在辉钼矿晶粒表面,使辉钼矿失去浮游活性。
回收钼钙矿是比较困难的。
(一)划分矿床氧化带野外工作经验步骤1、根据矿石氧化程度,目估划分氧化矿、原生矿、混合矿;2、在重要代表性剖面上采样,进行物相分析、特征矿物氧化率研究;同时采集不同氧化程度样品进行初步可选性试验;3、根据物相分析结果和选矿试验结果,确定划分矿石类型标准;4、在矿床代表性剖面上采样分析,根据确定的标准圈出氧化带和氧化矿。
二、常见氧化矿石的划分指标经验值金矿石硫化矿(也叫原生矿):氧化率小于30%的矿石混合矿:氧化率在30%~70%的矿石氧化矿:氧化率在大于70%的矿石锑矿石原生矿石<30%混合矿石30%~50%氧化矿石>50%,铜、铅、锌矿石硫化矿石,氧化率小于10%混合矿石,氧化率10%~30%氧化矿石,氧化率大于30%钼矿石硫化矿石,氧化率小于10%氧化矿石,氧化率大于或等于10%锰矿石按照锰氧化率(Mn4+/TMn×100%),当锰氧化率≥25%时划为氧化矿,<25%时划为原生矿。
铁矿石原生矿石:TFe/FeO<3.5氧化矿石:TFe/FeO>3.5三、矿石自然类型、矿石工业类型、矿石品级矿石自然类型:是按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主元素和有害元素含量高低,含矿岩性,脉石矿物含量,氧化程度等矿石自然特性进行的地质分类;是矿石质量特征;是进行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划分矿石工业类型和技术品级的依据。
矿石工业类型:是在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和加工处理的需要,为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将采、选、冶方法及工艺流程不同的矿石,按工业要求进行的划分。
桂东南地区铜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

,
。
燕 山 和喜 山期
帘石 等 暗色矿 物组 成 ) 有 含铜 黄铁 矿
,
6
层 各 层 间距
,
一
,
19 9 2
年 毕业 于 广 西 地 质学 校 地 质 找 矿 专 业 长 期 从 事 矿 产勘 查 工 作 现 为桂 林 工 学 院 资环 系
,
,
资源 勘 查 工 程 专业 在职 函 授本科 生
,
,
,
区铜 矿 ( 化 ) 点 较 多 铜 矿 成 矿 地 质 条 件 优 越
,
,
但 地 质 工 作程 度 低
。
文
章 归 纳 了 桂 东南 地 区 铜 矿 点 的 分 布 矿
、
床 类 型 及 其 特 征 分 析 了控 矿 规 律 并 划 分 出 了 几 个 成 矿 预 测 区 认 为 桂 东 南 地 区 铜 矿 有很 好 的 找 矿 前 景
。
地 质矿 产 工 程 师
。
维普资讯
—
—
—
—
—
—
—
—
◆k
e
j
i
t lU a n
d iO
2
~
5m
。
品 位 :C u 0 6 2 %
.
~
1 07%
. 一
,
S 23 %
.
~
32 6%
.
。
矿
龙 头 山铜 矿 床位 于 大瑶 山 凸 起
、
龙 山复背斜西 南
一
石 为 含 铜 硫 化物类 型
、
岑 溪 断 裂 带 博 白拗 陷 六 万
、
、
大 山 隆起 灵 山
四川某多金属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四川某多金属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四川会理黑箐铜矿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地轴中段,为典型的黎溪式铜矿。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会理群通安组二段二层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属沉积变质型铜矿床。
矿体受层位及岩相控制明显,成矿作用与围岩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铜矿主要富集在Al2O3低、CaO高、MgO高的层位中;围岩的硅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有利于元素的局部迁移富集。
关键词:沉积变质;黑箐铜矿;四川会理;扬子地块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黑箐铜矿位于会理县黎溪镇,矿区及周边广泛发育古元古代钠质火山、火山-沉积及滨浅海沉积碎屑—碳酸岩系,其含矿性良好,是”拉拉式”、”黎溪式”铜(铁)矿的赋矿岩系。
该套岩系受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改造,发生了低绿片—绿片岩相变质,具固相流变特征。
动力变质作用广泛沿断裂等构造带发生,在表构相脆性变形下形成各类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1-2]。
2矿区地质2.1矿区地层矿区主要出露前震旦系会理群通安组、三叠系白果湾组地层。
会理群通安组为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岩、变碳酸盐岩夹少量变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白云大理岩、绢云千枚岩、炭质板岩、石榴石片岩等。
三叠系白果湾组为一套灰-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不等厚互层,夹块状砾岩等。
2.2构造黑箐铜矿位于河口复背斜北东翼的次级黑箐倒转向斜之南西正常翼上,从元古代至今历经了多阶段多期次构造作用,构造形迹发育。
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后期断裂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2.3岩浆岩主要为晋宁期侵入岩——闪长岩,辉绿岩等,一般呈岩株状产出,受区域变质及动力变质作用影响较大,大面积分布于矿区北西部,破坏矿体。
2.4变质作用矿区内变质作用主要有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等,以前2种为主。
区域变质作用在矿区内表现在每个地层单元中,形成变碎屑岩、变火山岩系列,属区域低温动力低绿片岩相变质类型。
岩石原始组构基本得到保留,发育的变质构造主要为片理,片理基本平行层理。
新疆青河县哈腊苏铜矿成矿地质特征

新疆青河县哈腊苏铜矿成矿地质特征王 祥 罗世宾 林永全 赵 华(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 阿勒泰836500)摘 要 哈腊苏铜矿位于阿尔泰铜矿带南缘,即原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内。
初步的研究和钻孔资料表明,铜矿体完全受斑岩体(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控制,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黄铁矿以及少量的磁铁矿、斑铜矿和镜铁矿。
岩体内见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接触带见石英绢云母化,围岩见青盘岩化。
Rb -Sr 等时线年龄为332.8±8.5Ma ,为早石炭世侵位的产物,其成矿地质背景与世界巨型斑岩铜矿十分相似,展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 哈腊苏 成矿特征 矿床成因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哈腊苏铜矿位于卡拉先格尔矿带中,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接合部位,跨越了阿尔泰和北准噶尔两个具有不同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单元,地质构造非常复杂。
额尔齐斯断裂以北的阿尔泰构造区由一系列NW -SE 向断裂带和推覆体组成大型冲断—推覆构造体系;额尔齐斯断裂以南的北准噶尔地区则是由一系列NW 向强变形挤压带与弱变形地块组成菱形镶嵌的构造格局。
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矿产丰富,见图1。
图1 哈腊苏铜矿—带区域地质图Q 1h.第四系全新统;C 1n.下石炭统南明水组;D 2b.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 1k.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γ2c 4.华力西中期花岗岩;β2b 4.华力西中期黑云母花岗岩.区域出露的地层以玛因鄂博大断裂为界,北属于阿尔泰地层分区,包括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D 1k );以南属准噶尔地层分区二台小区,包括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 2b )、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 1n )。
另外,区内还分布有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本区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玛因鄂博断裂以南,向南西依次有青格里河—布尔根复背斜、克孜勒他乌—巴安夏干向斜,其中矿区处于青格里河—布尔根复背斜之中。
断裂构造以北西向为主,主要有玛因鄂博大断裂、卡拉先格尔—接勒的卡拉他乌断裂及卡拉先格尔—二台断裂。
中国自然铜矿床类型、特征、分布及形成条件

中国自然铜矿床类型、特征、分布及形成条件曾乔松;陈广浩;王核【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06(25)6【摘要】近年来的找矿进展显示,我国至少存在2种以上成因类型的自然铜矿床(矿化带):火山-沉积碎屑岩型和陆相砂页岩型等,其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和新疆天山地区。
以湘西九曲湾(麻阳)铜矿和滇东北沿河铜矿为例,结合国外典型自然铜矿床(矿化带),分析了自然铜的成矿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通过对比分析沉积砂岩铜矿(硫化物)与自然铜矿的成矿学特征,认为自然铜成矿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孔隙度丰富而适宜的储矿岩石;②水-岩反应中有利于含铜岩石的萃取和运移的浅成低温热液(卤水);③贫硫富生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还原障壁带。
研究显示,自然铜形成于碱性贫硫的还原环境中,生物有机质对自然铜的成矿起重要作用,相对封闭的成矿环境、独特的流体性质对自然铜起保护作用。
我国南方的自然铜矿床一般显示出层控、浅成低温及生物有机质参与成矿等特点。
最后探讨了自然铜矿床在我国的找矿勘探前景。
【总页数】6页(P41-46)【关键词】自然铜矿床;成因类型;形成机理;生物有机质【作者】曾乔松;陈广浩;王核【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相关文献】1.江西含金斑岩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J], 符鹤琴2.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J], 邵晓东;李景春3.中国东部前寒武纪铅锌矿床的分布及类型特征 [J], 曹秀兰;沈保丰;杨春亮;胡小蝶4.中国钨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及其分布 [J], 康永孚;李崇佑5.中国自然铜矿化类型、特点及形成机理浅析 [J], 王大鹏;张乾;朱笑青;张正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斑岩铜矿
1、成矿地质特征:产生在各种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等)岩体及其周围岩层中
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少量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
3、矿体形状:层状、似层状、空心筒状、巨大透镜体等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大型至巨大型,品位一般偏低
5、伴生组分:钼、硫、金、银、铼、铅、锌、钴等
6、矿床实例:江西德兴富家坞铜厂,西藏玉龙,黑龙江多宝山,山西铜矿峪,内蒙古乌努格吐等
二、矽卡岩型铜矿
1、成矿地质特征:沿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的内外或离开岩体沿围岩的岩层产出
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为主,少量辉钼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锡石等
3、矿体形状:以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为主,还有囊状、筒状、脉状等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一般〉1%
5、伴生组分:铁、硫、钨、钼、铅、锌、锡、铍、镓、铟、锗、镉、金、银、硒、碲、铊、铼、钒、铂族
6、矿床实例:安徽铜官山,湖北铜录山,江西永平、城门山,辽宁华铜,黑龙江弓棚子,河北寿王坟
三、变质岩层状铜矿
1、成矿地质特征:在变质岩(白云岩、大理岩、片岩、片麻岩等)中沿层产出
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为主,少量辉铜矿、辉砷钴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磁铁矿等
3、矿体形状: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型为主,品位一般大于1%
5、伴生组分:硫、铅、锌、砷、钼、镍、钴、金、银、硒、铋、铂族
6、矿床实例:云南东川汤丹、易门狮山、三家厂,山西中条胡家峪
四、超基性岩铜镍矿
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超基性岩(纯橄榄岩、辉橄岩、橄辉岩等)岩体的中、下部或分布在脉状岩体中
2、常见金属矿物:黄铜矿、方黄铜矿、磁黄铜矿、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等
3、矿体形状:似层状,不连续大透镜状、大脉状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一般小于1%
5、伴生组分:铂族、钴、金、银、硒、碲等
6、矿床实例:甘肃金川,吉林磐石红旗岭,四川力马河,云南金平,新疆克拉通克、黄山
五、砂岩铜矿
1、成矿地质特征:在红色砂岩中的灰至灰绿色砂岩(浅色砂岩)中沿层产出
2、常见金属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少量斑铜矿、黄铜矿、自然铜、黄铁矿、方铅矿等
3、矿体形状:似层状、扁豆状、透镜状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小型为主,品位大部分大于1%
5、伴生组分:硫、铅、银、钼、钨等
6、矿床实例:云南大姚六直、郝家河,湖南车江,四川大铜厂
六、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
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变质火山岩(石英角斑岩、细碧岩)中
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辉铜矿、黝铜矿、铜蓝、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磁铁矿等
3、矿体形状:透镜状、大小不等的扁豆状,层状等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一般1%
5、伴生组分:硫、铅、锌、钼、金、银、砷、硒、碲、铟、镉、铊、镓、铋、贡等
6、矿床实例:甘肃白银厂,青海红沟,云南大红山,河南刘山岩
七、各种围岩中的脉状铜矿
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各种岩石(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断裂带中,倾斜常陡
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有辉钼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等
3、矿体形状:板状、脉状、复脉带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小型,品位一般大于1%
5、伴生组分:硫、铅、锌、金、银、钨、钼、钴等
6、矿床实例:安徽穿山洞、铜牛井,江苏铜井,湖北石花街,吉林二道羊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