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IDT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研究完整版

基于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IDT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研究完整版
基于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IDT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研究完整版

基于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I D T的产品开发过

程管理研究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于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IDPT)的产品

开发过程管理研究

胥悦红

(中科院研究生院100039)

谢飞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300072)

摘要本文在将传统的开发过程管理模式与基于IDPT的产品开发

过程管理思想进行比较后, 总结了基于IDPT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

新模式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进而阐述了基于IDPT的过程管理方

法论,概括了IDPT理念在现有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最后

得出传统制造业的提升,必须依靠集成理念的贯彻和发扬的结论.

关键词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IDPT) 产品开发的过程管理制造

1 引言

当今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和分化,层出不穷的制造模式和理论成为医治传统制造业痼疾、孕育制造企业新生的一张张处方。在这种情况下,剖析理念、透视本质,就成为判别理论是否可信、是否可取的重要标准。任何忽略产品与过程的结合、融合及互补;违背系统集成理念的;突出单一侧面的理论和模式,或是深奥的纯技术解决方案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必须把握先进制造模式的核心理念,以集成的思路处理现代制造业创新开发中的基本问题。产品的开发过程管理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大范畴。硬件技术包括从设计、运行到控制的各环节的技术;软件技术则是指经营、管理、购销等方面的问题。

2 传统的开发过程管理模式

传统的开发过程管理模式中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设计和策划都是分散的、相互孤立的,各环节间存在衔接障碍,主要表现为:

(1)只从物流角度考虑,缺乏能量综合优化(特别在大系统范围内);

(2)只考虑(原料、产品等)给定条件,缺乏柔性考虑(适应各种变化条件下的操作);

(3)对环保要求考虑治理多,考虑减少污染物生成少;

(4)只考虑给定条件下的常规运行和控制,缺乏设计、操作、控制总体优化的考虑;

(5)只考虑现实技术经济条件,不考虑未来发展变化的压力

例如,迄今在流程工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在扩大生产能力、调整生产流程和产品方案、节能改造、磨损或腐蚀设备的更新、污染的治理和控制、安全等方面的投资决策,仍然是分别地、各个孤立地考虑、安排和进行,并且是由不同的上级部门主管;不同的职能部门建议、计划、组织和实施的,这必然造成资金及各种企业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减少①。

本文是国家863/CIMS重点应用工程研究课题资助项目

·胥悦红,女,博士通讯地址(100039)北京市玉泉路19号(甲)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过去的格局,特别形象地强调了“扔过墙”的概念及明显的按顺序进行和各环节相互隔离的特征。在这种格局下,设计人员仍处于传统意识----只有在自己的设计方案完全“成熟”后,才愿意交给下游部门。这造成由于工艺人员事先未参与,因此需花很长时间去理解和消化设计图纸,因而导致时间的无谓损失和交接上的曲解。

3基于IDPT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思想

什么是IDPT

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是指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设计、规划和实施本身相互衔接、统筹考虑并集成为一个过程。

对于离散的生产行业,在《在敏捷制造环境中的产品设计和进化》一文中阐述了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制造。包括面向对象的数据库----面向对象的方法数据库和动态的、面向对象的产品数据库。通过对每个零部件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的分析和归纳,使设计者可灵活地借用不同组合使产品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从而使设计逐渐科学化②。与此同时,制造业的生产和人员的管理;原材料的采购、运输、供应;产品的储存、销售及市场动态的监测等整个过程,都借助于计算机的应用而逐步实现科学的集成。以求用最小的基础设施投资、最小的运行费用,生产出最适合市场需要、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基于IDPT的新产品开发的过程管理新模式

基于IDPT的新产品开发的过程管理新模式不仅在硬件技术范围内从设计到操作和控制、从物料流到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集成考虑,而且在软件技术中考虑人流、资金流和备件流的集成。这包括从技术、规划、计划、调度、质量、能源、环保、设备到组织、人事、财务、供应、运输、销售、市场预测等方面的管理措施③。如柔性设计就是要在设计时便充分考虑和保证为适应市场情况千变万化而能采取各种软件技术措施,并且在实际运行中始终进行优化的综合集成。

4基于IDPT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新模式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

IDPT在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中带来制造理念上的更新,即:协调配合、缩短周期和互补提升。推进产品与过程集成理念的最大目标在于为制造业各技术领域或先进制造模式增加更具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理性概括和描述,使其运用传播工作更具有战略层次的高度自觉性。伴随着这些理念上的更新,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体现在以下方面:

·协调配合----相互沟通,减少矛盾、减少差错和返工;

·缩短周期----早期介入、强化反馈、及早准备、加快完成;

·互补提升----各部门互相补充和加强了解,并充分发挥自身及对方的长处和优势。

有资料表明,美国的一个知名公司,通过采用设计、制造和质量管理的集成,降低测量费用50%,设备调整费用40%,返工费用90%④。

为更充分地发挥集成的优势,从集成设计方面看,应具备的能力:一是对过程友好的解决方案,如可制造性;二是无差错设计;三是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过程技术方面看,应具备的能力:一是根据设计意图进行预见的能

力;二是驾驭适度风险的能力;三是处置意外变化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和相互关系,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自然就不再是一加一的简单叠加,而是蕴含着系统优化的能力倍加,也就是质的升级。

5基于IDPT的过程管理方法论

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是对传统工程学和传统管理科学的挑战。它的目标是将产品开发中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集成优化由依靠经验和技巧走向科学和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方法论上应借助各学科基础的支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各学科和领域(包括所有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所有单元和局部的创新和改进,无疑使整个系统内涵的所有方面和人们对系统实质的认识和描述能力,都远远超过任何时候,而且还在不断改进提高。对对象本身的深刻理解和描述,为建立起全面而正确的模型提供了可能。

(2)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包括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概念或技术的创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开发和应用,在处理模糊的、离散的和其它用经典的数学方法不能处理和描述的对象和问题上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3)系统工程与应用数学,包括各种最优化技术、数学规划、遗传算法、模糊逻辑等,在处理庞大、复杂的对象系统的集成优化问题上,是可充分运用和借鉴的工具。

在上述各学科基础上进行的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的研究开发,极其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协同(Interdisciplinary Symbiosis)。这种交叉协同决不是各种方法的简单移植或套用,而是密切结合深入研究对象系统本身来探索过程科学与工程的共性科学规律,从中创立和发展出新的交叉学科或在原有的学科中建立新的分支领域。例如,在制造业的集成设计和过程技术研究中,针对产品和工件的离散性特点,就需运用面向对象思想,研究和开发离散动力系统、离散数据系统技术;在过程系统能量综合(集成)研究中,需基于热力学和经济学研究,开发建立沿能量流的线索描述的系统结构模型等。

6IDPT理念在现有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资源模型的CAPP/PPS集成

在产品开发中,工艺准备活动(如夹具的准备、刀具的组装与调整等)需要一定的时间,按资源实时状态生成的工艺将因此而无法立即实施,而应基于预计的资源能力选择资源才具有实际意义。为此,CAPP中与时间因素无关的零件工艺分析等活动可较早完成,这也是CE环境下CAD与CAPP实现功能集成及DFM(面向制造的设计)的要求;资源状况随时间变化,应在满足生产准备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资源决策靠后,即缩短资源决策与工艺实施间的时间,使得PPS(产品计划和顺序)有更大的柔性,易于获得全局优化。这种分布式的工艺设计方法是CE(并行工程)环境下CAPP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资源模型在产生可选工艺方案的工艺匹配及资源决策中发挥作用,见图1

图1 资源模型在CAPP/PPS 中的作用

CAPP 与CIMS 各子系统的信息集成

CAPP 是连接CAD 和CAM 的桥梁,它起着从CAD 中提取几何信息和工艺信

息、经过工艺决策,生成供NC 编程用的接口文件,向CAM 提供信息的作用⑤。CAPP 与CIMS 各子系统的信息集成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CAPP 与CIMS 各子系统的信息流图

产品全寿命周期工程设计

产品全寿命周期工程设计是一种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内价

值的设计方法。这些价值不仅包括产品所需的功能,还包括产品的可生产性、可装配性、可测试性、可维修性、可运输性、可循环利用性和环境友好性。传统设计主要考虑以成品为终点的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全寿命周期设计为设计带来了一个新的概念----设计对象是一个时变系统。传统设计是把产品当成是时不变系统。面向制造的设计只保证加工质量,即制造出来得新产品符合质量检验标准,而不考虑使用以后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⑥。设计时变系统,不仅设计工程师要知道设计对象的时变规律,而且还要让用户随时知道产品使用中当前的状况。因此,对于重大产品,具有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子功能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同时,对于要求状态稳定的产品,状态补偿和控制子系统也将在未来的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行工程、DEF 和成组技术

并行工程最出色地实现和体现了产品和过程的集成。面向下游的设计技术

(DEF )中,有许多是过程导向的设计技术,如为制造而设计、为装配而设计、为检测而设计等,其核心思想也是推进设计和制造的有机结合和整体优化。成组生产布局,能够将产品技术和过程技术最好地结合起来,在相对独立的工作

工艺需求可供工艺优选工艺

单元中,作到最大限度的灵活、快捷、高效率,是今后现代工厂布局的主要发

展方向。

并行工程、DEF和成组技术,都是运用产品与过程集成理念的最基本的解决方案,也是进一步迈向虚拟制造、快速原型制造、全系统精益生产、敏捷制造

等的基础,而这些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先进制造模式也都以系统解决的特征融

合了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组织和方法,使产品和过程的集成得到更完善的体

现。

7结论

面向二十一世纪,传统制造业正在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根本性大调整,并由此实现整个产业由粗放转向集约、由适应短缺型经济时代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向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产品个性化、管理特色化的新型知识型制造业。这样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转化和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成理念的贯彻和发扬。这对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水平和知识含量,对于快速响应和适时满足用户的高层次个性化需求,对于合理组织开发、生产和营销、实现低代价高效益满足客户,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Dorothy Leonard-Barton.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992.

2 Muniagurria, M. E. and Singh, N. Foreign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R&D polic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 1997

3 Sakakibara, Mariko. Heterogeneity of firm capabilities and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moti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997.

4 Joe Tidd, John Bessant, Keith Pavitt. Managing Innovation: 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

Marke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New York, 1997,9.

5 Michel, Grabisch. Fuzzy integral in mid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96(66): 279-298

6 B. Clark and Fujimioto.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1.

The Process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Development

(PMPD)Based on IDPT

Xu Yue Hong

(Postgraduate Institute of N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100039)

Xie Fei

(Management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300072)

Abstract By comparing the old management mold of PMPD with PMPD Based on IDPT,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improvement to the manufacture of PMPD Based on IDPT. So elaborated the method theory of Process Management. Described the application of IDPT mind in PMPD

briefly. As a result,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should relied on the carrying out and spreading of integration mind. Keywords IDPT The Process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Development (PMPD) The Process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Development (PMPD) manufacture

(完整版)产品研发的流程化管理

产品研发的流程化管理 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指产品开发项目确定后,进行产品开发,形成可交付使用的软件产品的过程。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如何作好开发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产品开发质量和开发进度的关键。 产品的立项、开发和实施是以结构化的工作流程的方式开展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产品的需求分析与立项,总体计划,开发,测试,工程实施,技术支援等阶段。 在产品开发控制中,应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流程化管理。总体的开发流程为: 下面根据产品的开发流程给出各阶段的输入、任务、输出。 2.1 产品需求分析与立项 2.1.1 输入 市场部的产品合同、客户需求以及技术总监的签署意见;

2.1.2 任务 进行产品的系统总体,确定产品的技术方案; 根据产品经理定期的产品开发情况报告,对产品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2.1.3 输出 由技术总监和相关人员组织评审产品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产品总体设计说明书; 根据产品总体设计说明书和产品的商务合同,技术总监下达产品开发启动说明书,确定产品经理; 根据各产品经理定期的产品开发情况报告以及问题解决情况,汇总形成产品开发情况报告,报技术总监及相关人员。 2.1.4 责任人 技术总监,总体组 2.2 总体计划 2.2.1 输入 产品开发启动说明书; 产品总体设计说明书; 产品的合同; 客户需求; 产品开发团队人员配置情况。 2.2.2 任务 根据产品总体设计和产品开发启动说明书,和各资源经理协商,组建开发团队; 确定产品开发经理、产品测试经理、产品实施经理、产品客服经理; 制定产品总体开发计划; 跟踪产品总体开发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定期形成产品开发情况报告。 2.2.3 输出 高效的产品开发团队;

(完整版)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2.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 调查研究: 3.1.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3.1.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3.2 可行性分析: 3.2.1 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3.2.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2.3 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3.2.4 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 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 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 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 段设计"程序. 4.1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 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 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 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Q/ZSZDXM01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版本号: V1.0 标准化: 审定: 批准: 重庆宗申宏立座垫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1.0 目的

为建立健全公司制度、规范新产品开发流程,使新品项目按计划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0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3.0 定义 新产品开发是指从研究选择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开始到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设计,直到投入正常生产的一系列决策过程。 4.0 职责 4.1 公司领导 4.1.1对项目立项、项目撤销进行决策; 4.1.2任命项目主管或经理; 4.1.3对项目计划进行评审;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重大里程碑、重大变更计划做出决定; 4.1.4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考核。 4.2 项目部 4.2.1项目立项前期组织各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价; 4.2.2召集成立项目小组,召开项目阶段性评审会(主要指手工样件、工装样件、小批送样评审); 4.2.3适时更新项目进度表,确保新项目按照客户的要求顺利投产,有异常情况时向客户报告。4.2.4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以产品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采购工程师、物流工程师、客户质量工程师、生产管理等为主要成员的项目推进会,督促、协调各部门及供应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4.2.5协调客户与公司内部各部门的沟通,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合理的需求。 4.2.6对开发阶段客户提出的座椅交样数量及试验样椅等各种需求的座椅,项目部下达计划到物流计划部(5套以下手工样件下达计划到技术部)。 4.2.7按照《项目管理考核办法》Q/ZS-MSZDRY03,进行考核。 4.3 财务部 4.3.1立项前期对产品进行投资回报分析,确定从财务角度出来该项目是否可行; 4.3.2按客户要求对产品进行报价和议价,并对各种费用进行审核。 4.3.3按项目费用预算计划准备资金。 4.3.4对新产品材料提出目标价格。 4.4 技术部 4.4.1项目立项前期对该产品进行技术分析,确定从技术角度出发该项目是否可行,能否满足客户

产品设计开发管理制度(最终版)

产品设计开发管理制度 (最终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产品设计开发组织 (2) 第三章产品设计开发过程 (3) 第一节设计管理 (3) 第二节打样管理 (5) 第三节设计评审 (5) 第四节设计确认与更改 (6) 第五节新材料试验 (7) 第六节产品设计开发项目档案管理 (7) 第四章附则 (8) 附件1 打样品质跟踪表 (9) 附件2 菲林输出审批单 (10) 附件3 菲林检查报告单 (11) 附件4 菲林修改审批单 (12) 附件5 打样通知单 (13) 附件6 打样材料请购单 (14) 附件7 购物申请单 (15) 附件8 新材料试验报告 (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伟诚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产品设计开发的效率,规范对设计开发过程的管理,确保产品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和期望。特制定《伟诚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产品设计开发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技术中心对产品设计开发管理过程中的设计、改版、菲林输出、产品打样、设计评审、新材料试验、设计文档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产品设计开发组织 第三条公司产品设计开发的组织包括公司技术委员会、技术总监、产品开发部、工艺工程部等组织和岗位,参与部门包括营销中心、物控部、印刷制造部、印刷品质部等。 第四条公司技术委员会是公司负责产品决策的高层领导小组,其职责如下:(一)政策性产品设计开发管理,制定、修改各种规章制度; (二)建立产品设计的接受标准和评价标准; (三)负责产品设计的最终评审。 第五条营销中心业务人员负责与客户的联络沟通,跟单组负责打样全过程的跟踪。 第六条技术总监负责监督和推进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的进行。 第七条技术中心产品开发部负责新产品设计、改版,菲林输出、打样效果跟踪;工艺工程部负责打样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跟踪。 第八条印刷制造部负责打样全过程的生产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技巧性调节,并如实记录并填写《打样工艺参数记录表》。 第九条印刷品质部负责打样产品的验证。 第十条物控部负责所需原、辅材料的采购和供应。 第十一条需要时,技术总监指定项目组组长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项目组成员按项目组组长的要求执行新产品开发工作。

产品开发过程管理

产品开发过程管理 在为国内很多科技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企业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产品开发闭门造车,只关注技术,不关注客户,研发从早忙到晚,产品开发的不少,但赚钱的产品屈指可数产品开发出来才找客户、找卖点,销售人员报怨我们的产品从娘胎中出来就躺在担架上,产品没有优势,也不知道竞争对手产品的弱点,但我们产品的弱点往往被对手抓住。 2、几乎没有产品路标的规划,有规划也主要是技术驱动,客户需求到不了规划人员手中,公司神经末梢与大脑失去联系。 3、了解市场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了解市场,不知道需求应该谁负责,缺少完备的需求收集、汇总、分析机制。 4、把销售驱动误以为是市场驱动,销售人员反馈的需求往往是短期行为、而且很个性化,研发总是被这些短平快的个性化需求驱动的团团转,还被老板骂“你们这帮笨蛋,怎么搞不出几个拳头产品出来?”当一个企业从单一产品线向多产品线跨越的时候,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公司产品经理的培养,因为产品经理是公司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直接面向客户、带领团队创造价值的领军人物,因此产品经理个人及其所率领的团队的能力往往决定了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很多发展中的企业在构建产品管理体系和培养

产品经理的过程中却面临很多困惑,比如: 1.产品经理该如何定位?其职责是什么? 2.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培养? 3.如何与客户有效沟通,从而发掘客户的隐性需求? 4.如何从大量的需求信息中提炼出核心的客户需求? 5.如何策划有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 6.如何确保策划的核心需求在开发过程中被充分实现? 7.如何把新产品成功的推向市场? 8.如何避免产品经理沦落成“问题经理”? 9.如何实现产品经理从“单挑”模式向“打群架”模式的转变? 10.如何构建适合产品经理成长的优良土壤? …… 基于以上典型问题,我们结合大量的培训和咨询案例,并不断总结,从而推出该课程,案例、模板、经验、教训、学员分享等贯穿全课程。 1.了解产品经理产生的背景、时机 2.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产品经理定位、职责、素质、能力要求 3.理解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市场经理的关键区别以及相应的组织运作 4.理解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是如何折腾出来的 5.掌握如何才能持续策划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的方法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Q/ZSZDXM01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版本号: 标准化: 审定: 批准: 重庆宗申宏立座垫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目的

为建立健全公司制度、规范新产品开发流程,使新品项目按计划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定义 新产品开发是指从研究选择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开始到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设计,直到投入正常生产的一系列决策过程。 职责 公司领导 4.1.1对项目立项、项目撤销进行决策; 4.1.2任命项目主管或经理; 4.1.3对项目计划进行评审;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重大里程碑、重大变更计划做出决定; 4.1.4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考核。 项目部 4.2.1项目立项前期组织各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价; 4.2.2召集成立项目小组,召开项目阶段性评审会(主要指手工样件、工装样件、小批送样评审); 4.2.3适时更新项目进度表,确保新项目按照客户的要求顺利投产,有异常情况时向客户报告。4.2.4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以产品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采购工程师、物流工程师、客户质量工程师、生产管理等为主要成员的项目推进会,督促、协调各部门及供应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4.2.5协调客户与公司内部各部门的沟通,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合理的需求。 4.2.6对开发阶段客户提出的座椅交样数量及试验样椅等各种需求的座椅,项目部下达计划到物流计划部(5套以下手工样件下达计划到技术部)。 4.2.7按照《项目管理考核办法》Q/ZS-MSZDRY03,进行考核。 财务部 4.3.1立项前期对产品进行投资回报分析,确定从财务角度出来该项目是否可行; 4.3.2按客户要求对产品进行报价和议价,并对各种费用进行审核。 4.3.3按项目费用预算计划准备资金。 4.3.4对新产品材料提出目标价格。 技术部 4.4.1项目立项前期对该产品进行技术分析,确定从技术角度出发该项目是否可行,能否满足客户

产品研发管理

产品研发管理 编辑 《产品研发管理》是由作者周辉编著,2012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书名 产品研发管理 作者 周辉 ISBN 9787121152405 页数 248页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第1版(2012年1月1日)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商品重量 699 g 商品尺寸 24.8 x 17.6 x 2.2 cm 条形码 9787121152405 目录 .1图书信息 .2内容简介 .3作者简介 .4目录 .5读者评价 图书信息编辑 书名:产品研发管理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2012年1月1日) 精装: 24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21152405 条形码: 9787121152405 商品尺寸: 24.8 x 17.6 x 2.2 cm 商品重量: 699 g 内容简介编辑 《产品研发管理: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内容简介:针对大部分客户分不清R&D中R(技术开发)和D(产品开发)的区别,面临着研发周期长,需求不清晰,公司越做越大,却越来越不赚钱,越来越缺少核心竞争能力,研发的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管理等问题,中国的大部分技术型企业在能力建设上只关注技术和财务以及交付的指标和要素,不关心货架共享的能力,不关心市场需求和基于核心技术和平台上产品收入占比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关心核心人员的能力提高和人员结构合理性的竞争能力指标,《产品研发管理: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对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制定极有意义。 作者简介编辑 周辉,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为公司研发管理体系的缔造者。在华为公司历任项目管理部总经理、研发干部部副部长、交换机产品线副总经理、数据通信行销部副总、产品计划部总监、产品线管理办副总裁,是华为公司研发管理改革(IPD)项目组核心成员。离开华为后曾担任亿阳信通首席运营官兼营销总裁以及青牛软件CEO。2005年初创建北京楚星融智咨询有限公司,融智曾为中国航天一院,航天五院、东阿阿胶、华旗资讯(爱国者)、电子29所、用友软件、启明星辰、国家电网、中国卫星、国防科大等上百家技术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品管理的改革,是中国产品研发管理最具竞争力的品牌咨询公司,被誉为“IPD 中国落地第一咨询公司”。

产品研发管理流程

产品研发管理流程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产品研发管理流程 1.概述 本流程目的 描述公司产品研发的管理流程。通过本流程的实施,确保研发方向正确,阶段目标清晰,项目过程可控,从而确保按照预期计划完成产品研发和上市销售,为公司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持。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产品:指公司研发的、在市场上可以单独销售的系统。我公司的产品, 主要是以ASP方式运营的软件系统和服务。 2、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创意开始,到产品退出市场的全部过程。 3、产品项目:为研发产品的某个版本,有一定的进度、资源、质量要求所 作的暂时性的努力; 4、产品项目生命周期:从项目策划开始、到项目结项为止的时间周期。产 品项目生命周期一般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部分阶段; 角色和职责 1、产品经理:负责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和组织协调。与产品 项目相关的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产品定义,找到市场需求、目标客户和销售卖点; 2)进行产品各版本的规划,下达产品项目的研发任务; 3)在产品项目过程中,负责需求管理和总体进度控制,确保产品按时 发布; 4)在产品项目研发的同时,产品经理组织完成“产品包装与销售支 持”工作。 2、产品项目经理:负责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的统筹安排、任务跟踪和 组织协调。在产品项目生命周期中,向产品经理负责。主要职责包括: 1)接受产品项目的研发任务,组建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工作的统筹安 排; 2)组织产品实现,确保产品满足规划; 3)负责产品项目的任务跟踪和组织协调。对于进度、需求或设计的变 更,提出变更申请;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跨部门沟通,并组织、 协调资源解决。 3、产品项目组成:一般包括如下角色 1)产品项目经理:负责产品项目组的统筹管理; 2)需求分析工程师:负责需求分析; 3)UI设计工程师:负责页面设计; 4)架构设计师:负责产品的总体架构设计; 5)系统集成工程师:设计产品的系统部署方案,搭建系统部署环境; 6)开发工程师:负责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配合系统的技术发 布;

新产品开发流程与研发项目管理操作方法

新产品开发流程和研发项目管理操作方法 课程背景 当今的研发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战场,研发项目管理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研发面临市场、客户的压力,需要与内外部的各大部门协调,这些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发项目经理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产品开发工作,而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甚至更多是管理工作,项目经理的任务将不再是个人英雄般地拼命完成个体任务就行了,而应该是率领团队(项目组)完成整个团队(项目组)的任务。科技型企业在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和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如下一些长期困惑的问题: 1.如何平衡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客户多变的需求,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 2.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组织体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3.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研发如何与市场、财务、生产、采购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工作; 4.研发资源管理中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个人做多个项目资源冲突、公司优先级高的项目在每个部门却无法保证资源优先、开始了很多项目却总是不能上市、立项评审会上为何总是问题不断 5.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又要降低产品的研发费用和设计成本; 6.如何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积累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从制度上保证公司的成功; 课程在总结大量中国企业从“作坊式”的研发模式向“产业化”研发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有竞争力的科学的研发管理体系,同时分享业界企业在研发管理变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风险,确保企业的研发管理变革能够真正落地实施。 培训收益 ★. 了解如何正确地制定新产品研发战略; ★. 学习选择正确的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和方法; ★. 探讨新产品研发项目的资本运作和风险投资方式; ★. 学习如何建立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体系; ★. 掌握建立和应用正确的新产品开发的流程; ★. 学习新产品研发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要旨; ★. 学会评价和改善新产品开发项目绩效的途径; ★. 新产品研发的项目模板与工具介绍; ★. 分享讲师上百场研发管理培训的专业经验,通过现场互动帮助学员理清适合自己企业的研发管理思路;★. 掌握业界最佳的研发管理模式与实践,并总结如何与公司的规模相适应来建立研发管理体系; ★. 掌握研发管理的决策体系、组织体系、流程体系、项目管理体系等关键构成要素; ★. 掌握科学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和研发项目管理操作方法; ★. 分享中国企业推行研发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变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 分享讲师团队数十个研发管理咨询项目的案例资料(模板、表格、样例……),帮助学员制定Action Plan,使得学员参训后回到自己的公司能够很好实施研发管理体系的优化。 课程大纲 一、研发管理业界最佳模式及案例分析 1. “微笑曲线”的含义 2. 做正确的事情(市场管理体系)

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42437

1目的 对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设计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和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及更改的控制要求。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各类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重大技术改进。 3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设计项目,技检副总组织协调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工作。 3.2 技术部负责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设计输出文件、评审验证报告等的编制、样品的制作及整个设计工作的实施。 3.3 市场部负责提供市场调研报告,提出对新产品的设想与要求,并负责新产品的试用安排。 3.4 采购部负责样品及试制所需零部件的采购 3.5 生产部负责批量试制(试产)的安排。 3.6 质检部负责产品鉴定报告的编制,样品及试制产品的检测。 3.7 相关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配合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的工作流程见附图。 4.2 设计、开发的策划和输入 页脚内容1

4.2.1立项的依据、设计和开发的项目来源于以下方面: 4.2.1.1与顾客签订的特殊合同或技术协议。 4.2.1.2市场调研和分析。 4.2.2技术部根据以上立项依据,组织编制《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计划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4.2.2.1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初稿、设计评审、样品制作、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各阶 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 4.2.2.2各阶段的人员职责分工、进度要求、信息传递和联络方式; 4.2.2.3需要增加或调整的资源(如仪器、设备、人员等)。 4.2.2.4产品功能、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及主要零部件结构要求等; 4.2.2.5适用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顾客的特殊需求等; 4.2.2.6以前类似设计的有关要求,及设计开发所必须的其它要求,如环境、安全、寿 命、经济性等要求。 4.2.3 每个设计项目均指定具有合适资格的设计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设计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4.2.4由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进行评审(保持评审记录),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作出澄清和解决。经技检副总审批后,作为正式文件予以实施,设计和开发计划书将根据设计进展的变化作出修改。 4.3设计输出 4.3.1各组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和开发计划书》的要求开展各项设计工作,编制相应的设计 页脚内容2

产品开发与设计管理制度

产品开发与设计管理制度 一、产品开发项目经理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目的 第一条为建立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激励机制,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开发格局,特制订产品开发项目经理制管理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产品开发项目。 第三章立项程序 第四章项目经理和项目小组的设立 第三条项目经理。 (1)项目经理原则上设立两名,分别负责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工作。 (2)项目经理以招聘形式选拔,重大产品开发项目由公司主管领导或技术部直接指定项目经理。 第四条项目经理的资格和条件。 (1)具有独立完成两项以上(含两项)产品设计或过程设计工作经历。 (2)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熟悉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 第五条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1)责任。 ①负责策划项目具体工作计划。 ②负责项目的技术工作,包括产品和工艺方案的确定、文件的校对、各阶段的评审、各种新品资料的准备等。 ③按项目具体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对项目的总体进度负责。 (2)权力。 ①有权指挥项目小组成员完成与项目相关的工作。 ②有权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③有权对项目涉及的各部门提出考核建议。 ④有权制订项目奖励的分配方案。 (3)利益。 ①项目经理的项目奖励按第十条执行。 ②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评优、晋职和EVA(经济增加值)评级的主要依据。 (4)项目小组。 项目小组成员由项目经理提名组成,按APQP小组的相关要求,可包括技术部、市场部、财务部、质量部、装备部、采购部、生产部、分厂等部门人员。 第五章项目的奖惩责任 第六条项目奖励。 (1)预研性产品开发以产品设计定型为工作目标,项目小组完成工作目标,经技术部评审后给予一次性奖励。 (2)适应性产品开发以通过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为工作目标,项目小组完成工作目标,经质量部验收通过后给予一次性奖励。 (3)项目奖励由技术副总经理组织专家小组评审,报总经理批准。 第七条提成奖励。 (1)产品开发项目通过PPAP并批量供货后给予提成奖励,计提销售收入按一个日历年统计。 (2)提成比例按产品开发项目的创新程度和技术难度分类A、B两档,A档为全新(预研)产品,提成比例为4%;B档为变形(适应性)产品,提成比例为2%。 (3)提成奖励实行单项封顶,其中A档每年最高提成奖励为12万元,B档每年最高提成奖励为8万元。 第八条荣誉奖励及待遇。 (1)对公司形成效益增长点有贡献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小组成员,在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产品设计和开发管理程序

. xxx金属网有限公司 设计和开发管 理程序 编号: YKM-B-2013-019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号:

2013-08-01发布2013-08-01实施 ※※修订履历※※

一、目的 为了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对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以达到量产的条件,特制订本程序。 二、适用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管理。 三、职责 3.1 贸易部 与客户进行新产品开发需求(资料)的沟通,试产订单的取得,样品的承认追踪。 3.1.1格按照新产品定义提出《新产品设计开发评审表》,并召开新产品设计和开发评审说明会。 3.1.2客户端相关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图纸、样品等的提供。 3.1.3根据《新产品设计开发评审表》评审结果,进行产品开发效益评估。 3.1.4制样阶段:样品订单的取得及《合同评审会签表》的完成。 3.1.5产品确认阶段:送样前留样封存或保存样品的各项参数、照片等信息,并向客户追踪送样结果,及 时向公司工艺部和生产部门传达样品确认结果的信息回馈。 3.2 工艺部 负责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全制程的管控: 技术资料输入、设计和开发案输出评审;试制过程的跟进及异常处理。 3.2.1对客户提供的新产品相关技术文件、图纸等技术资料完整性的审核。 3.2.2对客户样品与其相关技术文件、图纸一致性确认,确保收到样品正确,符合客户文件要求。 3.2.3新产品客户资料&客户相应资料的部文件转换及样品的收档管理。 3.2.4召集设备/品保/生产/物流部门召开“新产品设计开发评审会议”,进行产品制造可行性分析,并完成 “新产品设计和开发评审”。 3.2.5新产品试产生产案的拟定,PBOM(制程物料表)的编制,生产工艺文件(流程图,织网工艺卡片, 深加工SOP)的编制及发行。 3.2.6试产时设备工艺参数/使用工装夹具正确性的确认,试产过程中异常的跟踪处理。 3.2.7参与新产品首段/首卷/首片的确认。 3.2.8客户样品确认进度的追踪,工艺相关问题的分析改善。 3.2.9制样完成后对工艺相关异常的分析及解决案汇总,工艺参数、工艺卡片、深加工SOP的优化。3.2.11制样完成后对相关工艺文件(PFMEA/工艺卡片/SOP/流程图/异常分析改善报告)的归档管理。 3.2.12新产品标准工时的制定。 3.3品保部 新产品质量输入资料的评审,设计和开发输出案的品质保证,开发过程中的品质管控。 3.3.1客户新产品材质/外观/规格/机械性能及质量要求文件的审核。 3.3.2客户样品材质的检测及外观,规格,机械性能等质量管控项目的确认。 3.3.3从品质保证角度完成“新产品设计开发评审”,填写评审结果并签字。 3.3.4制样初期,对新产品《合同评审会签表》的审核。 3.3.5新产品品质控制计划的拟定,品质控制文件(SIP)的编制及发行。 3.3.6检验用量治具要求及适合性的确认,试产过程中品质良率的确认;

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制度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是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作用,为了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储备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1.新产品开发流程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1)技术发展部负责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制订、修改建议和运行管理; 2)新产品开发流程必须经过经理办公室总体审核、总体修订; 3)新产品开发流程必须经过经理办公会议审批发布后方可执行; 4)新产品开发流程在运行过程中,技术发展部对配合和协助部门相关工作具有 绩效考核建议权。 2.新产品开发流程流程的制订和修改 1)新产品开发流程根据工作需要,由技术发展部进行流程的制订; 2)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制订要深入调研,对关键点予以控制和规定; 3)新产品开发流程运行一段时期后出现问题,或者不适应公司战略、组织及外 部环境发生变化,技术发展部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及时予以修订。 3.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上报、审核、总体修订 1)技术发展部必须将制订和修改的新产品开发流程上报经理办公室; 2)经理办公室对上报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和修改建议,结合公司战略、组织、其 他相关的流程和制度,进行总体的审核,如由必要可以深入相关单位或召集 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查和研讨,提出审核意见,报经理办公会审批。 4.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审批 1)经理办公会根据公司战略、组织、其他相关的流程和制度以及经理办公室审核 意见,对制订或修改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2)如果新产品开发流程或修改建议存在问题,可以批准技术发展部重新进行修 订。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1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绪言: 为了对公司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公司产品的品质,参考并结合公司的有关管理规定及工作程序,制定本规程。 新产品开发活动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1阶段:项目建议及实现策划 二、2阶段:项目可行性论证 三、3阶段:项目产品设计及工艺开发 四、4阶段:项目目标验证 五、5阶段:项目产品定型及批量生产准备确认 六、6阶段:项目产品投产 以上六个阶段的划分并无严格的界限,各阶段中的部分内容呈矩阵关系,跨阶段、并行实施。 一、项目建议及实现策划 目的: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研讨行业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实施项目的建议,对项目实现进行策划。 关键:确定我们实施项目的价值,对将实施的项目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 程序: 1、确定市场及客户需求: 1.1目的:确保新产品以及新技术在产品上的应用能够首先满足重点市场、目标客户及大客户的要求。1.2内容: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产品的期望。 1.2.1界定目标客户类型(依据使用地域、应用领域、工作环境、客户群)。 1.2.2开展用户巡访,实地收集客户对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及定型产品改进的建议。 1.2.3研究客户对产品在质量、数量、功能、性能上的需求。 1.2.4确定与其它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抗衡的关键点。 1.2.5收集并了解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如强制性标准、产品安全和环保等要求。

1.2.6依据竞争需要,通盘分析现有产品优点、缺点。了解现有产品与客户期望的差异,研究客户心理, 分析新产品能让客户受益之处。 1.3相关参考和支撑资料:客户订货意向,市场调查报告,用户满意度报告,行业及竞争对手产品发展趋 势分析报告,市场发展走向分析报告,相关国家、地区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法规 分析研究报告,互联网。 1.4阶段负责人:营销及市场研究人员 1.5团队核心成员:项目主管领导、售后服务人员、销售人员、开发工程师、标准和情报人员、质量主管。 1.6输出文件:依据市场和目标客户实际需求以及产品竞争关键点,编制支撑项目实施建议的基础材料— —《市场及客户调查报告》。由阶段负责人或团队核心成员根据项目开发需要按照 表1~4填写相关调查资料。 附表1~4:

新产品开发控制程序

新产品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新产品开发活动进行有效策划和控制,确保新开发的产品能满足顾客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之以下类型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的控制: A类-全新设计开发的新产品; B类-按客户提供样品之参考设计 C类-老产品局部结构改型; D类-老产品之性能改进或增加 3、职责 3.1 新产品开发项目组长:一般由市场部项目主管担当,项目组长按项目开发要求编 制《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计划》、协调各部门按进度计划推进新产品开发活动,对对新产品开发项目全过程工作负责; 3.2 新产品开发项目小组负责在策划和设计开发阶段以同步工程的方式开展新产品开 发工作。 3.3相关部门根据《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计划》之各部门职能分工,按项目流程计划 节点要求分别承担各自专项工作。 4、工作内容 4.1 新产品项目立项 4.1.1 市场部根据顾客的要求、市场调研及预测的信息提出项目背景资料,填写《产 品开发立项确认书》,并组织由各部门经理参加的项目确认评审会,评审内容主要包括: 产品价格(估价); 市场或客户对新产品的关注点; 新产品与现有技术平台的差异; 开发成本; 产品过程能力的预估分析和投资估算; 顾客的各种要求及时间期限; 可能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安全性、环保和用后处置)的问题。 4.1.2 经评审通过的项目由评审人员在《产品开发立项确认书》上签字,报总经理批

准立项。 4.1.3 如果此新产品为公司需要全新设计的项目或现有技术平台较差的项目,则需 由开发部组织各部门采用《新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详细分析检讨。 4.2 成立新产品开发项目小组CFT 4.2.1 新产品开发项目经总经理批准后,成立开发项目小组,项目组长由总经理批 准任命,成员将由市场部、开发部、工程部、财务部、品管部、生产部、采 购部等部门项目分管人员组成,必要时将邀请主要供应商担当加入。 4.2.2 项目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项目管理,协调与顾客、小组成员间以及各部 门之间的工作,各项目成员之主要职责将由项目组长形成《多功能小组名单和 职责表》来规定。 4.3 建立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计划 4.3.1 项目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消化技术资料,根据顾客的要求和希望,结合公 司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状况,提出产品和过程开发的主要框架,确定所要求的资源情况和管理者的支持。 4.3.2 项目小组长根据顾客要求编制《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开发产品的 具体工作内容与完成时间,小组成员会签后报主管副总批准后实施。 《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计划》策划时,要做到: 4.3.2.1项目进度计划要依据同步工程明确全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规定起 始和完成时间和检查评审点,落实责任者。 4.3.2.2 项目小组长对项目全过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项目任务若无法如期完成, 相关部门/人员应主动提前告知项目组长,说明未完成原因及打算采取的措 施,已便项目小组对整体计划进行协调更新。 4.3.2.3各相关部门应根据《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具体的实施计划,其 内容和时间应保持与项目进度计划一致。如果项目不复杂,任务要求可在 项目进度计划中明确,不要求部门再制定分计划。 4.3.2.4项目组长按顾客要求的时间确定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完成各项工作所要求 的重要输出并找出全过程的关键路径。 4.3.2.5《新产品开发项目进度计划》将随客户的新产品开发计划变化而变化,如果 客户或公司内部没有变化,CFT组长均每15天更新一次。更新后的计划以 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各小组成员。 4.4 产品设计开发阶段

产品设计和开发管理办法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L.801.037-2017 产品设计和开发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对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分类、过程、要求和方法管理,以确保该阶段活动满足规定的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对公司所有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控制. 2 职责 2.1技质科负责组织产品设计和开发工策划、设计评审的设计确认工作。 2.2 综合车间负责组织产品样机试制. 2.3 技质科负责对试制产品的进行检验. 3 决策阶段 3.1 新产品的决策 3.1.1 技质科根据营销科传递的用户需求信息进行评审. 3.1.2 技质科在进行产品评审时,如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则不需签字;如能满足用户需求,方可进行产品图样和文件设计. 4 设计阶段 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程序、内容、要求及其应具备的文件等,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a) 试制阶段 5.1 综合车间负责组织进行样机的制造工作和跟踪调度,确保按期完成样机制造任务。 5.2 在样机试制过程中,技质科应随时提供技术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5.3 技质科组织人员对样机进行检验、测试或型式试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5.4 样机试制后,技质科应根据样机试制情况编制样机试制总结。 5.4 样机的处置 5.4.1 样机试制后,经试验能满足标准或用户要求的产品,技质科负责组织对样机进行鉴定。 5.4.2 经试验不合格的样机,试验人员应将试样不合格品情况送技质科,经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技质科。技质科应于3日内对样机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批准,通知相关部门及时对不合格样机进行处理。 a) 鉴定程序 5.5.1 召开新产品鉴定会,讨论产品试制情况,并作出鉴定结论。 5.5.2 通过鉴定结论,提出改进意见。 b) 改进设计阶段 6.1 对产品试制过程及鉴定中提出的整改意见, 技质科负责对图样和文件进行改进设计,达到设计定型,作为成批生产的依据. 6.2 在改进设计过程中, 技质科负责图样和文件进行更改. 7 批量生产阶段 7.1 改进设计阶段结束后,技质科按定型图样和文件安排生产,产品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7.2 技质科制定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文件. 7.3 技质科按图样和文件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并做好相应的质量记录. 8 服务阶段 8.1 营销科应对用户进行跟踪服务,将用户意见及时反馈给技质科等部门。 8.2 技质科应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产品的改进设计方案。技质科组织相关部门

产品开发和管理

产品开发介绍 产品开发是开始于市场机会的感知,并结束于生产,销售和产品的交付的一系列活动。 常用来评估产品开发成果的绩效的5个专门的尺度: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开发时间、开发成本、开发能力development capacity, 是组织在将来能更有效和更经济地开发产品能够使用的资产 为了一起工作的效率,Core team总是保持足够小,以便能在一个会议室开会,而Extended team外围团队/扩展团队,可以由成百上千的人组成。 一般的制造部门,狭义的讲,是主要负责设计和运行(为了生产产品的)生产系统(比如,模具部门,注塑,冲压,产线等),广义的制造部门,还包括采购,Distribution配送和Installation安装,即物流链。 产品开发是一种挑战的一些特性: 1. Trade-offs:平衡。 2. Dynamics: 动态。技术的改进,客户喜好的变化,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及宏观经济变化,形成一个经常变化的环境。 3. Details细节,对计算机外壳用螺丝或卡扣连接的选择,涉及到上百万美元的经济上的。开发一个新的复杂产品,需要上千个 这样类似的决定。 4. Time pressure: 在没有完整信息的情况下,需要迅速做出产品开发的决定 5. Economics,开发,制造和上市一个新产品,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对于这个投资,要得到合理的回报,既要产品能引起客户 兴趣,又要相对偏宜的生产。 6. Creation 创新 7. Satisfaction of social and individual needs:社会和个体需求的满足 8. team spirit 团队意识 导致机能障碍的产品开发团队的一些特征: 1. 缺乏团队的授权:在没有对团队的决定有一个完全的理解的基础上,总经理或部门经理会经常介入一个开发项目的细节 2. 部门效忠超出项目目标:为了增加个人或部门的政治立场,而不是关注产品的整体成功,部门代表会影响决定 3. 不适合的资源:缺人,不匹配的技能,缺钱、设备或工具 4. 项目团队中缺乏跨部门的代表:关键开发决定的做出,缺乏关键部门的代表参与 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结构 产品开发的一般过程 过程是将一组输入转化成一组输出的一系列的步骤。 产品开发过程,是一系列的组织用来构想、设计和商品化一个产品的步骤或活动。产品开发过程开始于一个概念,结束于一个有形的人工制品的生产(产品的生产) 作者观点,开发过程结束于product launch产品发布或产品上市,此时产品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另一种观点认为,生产过程和市场规划,也包括在开发过程中。 按照IPD观点,产品开发过程包括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生命周期六个阶段。 个人观点:产品开发过程结束于PP(品顶)或MP(信泰),转量产判定通过(一电) 一个通用的开发过程(阶段审查流程phase interview process):planning规划, concept development概念开发, system-level design系统设计, detail design详细设计, testing and refinement测试和改善,production ramp-up (TP-PP)爬坡生产/试产 阶段-关卡流程(phase-gate process):前一个阶段结束,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前,要通过gate的审查。信泰是采用这种模式 并行工程流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process):强调运用策略性方法,将产品开发中有关品质、成本、制造、组装及服务等问题在设计阶段一并考虑,秉持“一次就做对”的观念。 Planning: 零阶段, 在项目批准和确切的产品开发过程开始之前。输出是project mission statement项目使命描述或项目章程, 明确了产品目标市场、商业目标、关键假设和限制。 Concept development:定义客户需求、建立目标规格书、概念产生、概念选择、概念测试、设定最终规格书、项目规划(项目管理方面)、经济性分析、竞争产品的基准(信泰的竞合机)、模型和样板model and prototype、项目管理。 System-level design系统层级设计: 包括产品架构定义、产品分解成子系统和部件、最终的装配方案。输出:a geometric layout 几何布局, 每个产品子系统的功能性描述和最终组装过程的初步工艺流程图。 Detail design: 输出:产品控制文档–设计图纸或计算机文件、生产工具、产品制作、装配的过程规划。要关注的2个关键问题是生产成本和稳健性能。 Testing and refinement: 包括制作和评估产品的多个预生产版本,包括alpha原型(结构手板,DAMO样机)、工程样机/研发样

产品开发的流程及管理制度

产品开发的流程及管理制度 目录 1、总则 (1) 2、范围 (1)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术语和定义 (1) 4.1新产品开发 (1) 4.2产品改进 (1) 4.3产品研发 (2) 5、职责 (2) 5.1研发部 (2) 5.2总经办 (2) 5.3销售业务部 (2) 5.4人力资源部 (2) 5.5采购部 (2) 5.6生产部 (2) 5.7质量管理部 (2) 6、产品研发管理 (2) 6.1产品研发项目提出 (3) 6.2产品研发项目决策 (3) 6.3产品设计管理 (4) 6.3.1设计说明书 6.3.2工作图设计 6.4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5) 6.4.1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 6.4.2试制技术文件 6.4.3产品鉴定 6.5产品研发项目移交投产的管理 (7) 6.6技术资料验收及存档 (8) 7产品改进 (8) 7.1内容 (8) 7.2方法 (9)

1、总则 产品研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的重要阶段,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能否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公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进工作的管理,加快公司技术积累、打好技术基础、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指导产品研发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佛山市李氏家具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和产品改进的要求。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事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事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填引用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4.1新产品开发 为满足市场需求开发的不同于公司先已生产的新型产品和在公司已批量生 产的某种产品基础上改动量超过40%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产品。 4.2产品改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用户要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等原因,在公司已批量生产的某种产品的基础上,改动其一个或一个以上零部件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