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

《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
《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

与朱元思书复习要点

一、生字

1、水皆缥碧(piǎo)

2、急湍甚箭(tuān)

3、互相轩邈(xuān)(miǎo)

4、泠泠作响(líng)

5、嘤嘤成韵(yīng)

6、蝉则千转不穷(zhuàn)

7、鸢飞戾天者(yuān)(lì) 8、经纶世务者(lún)

9、窥欲忘反(kuī) 10、横柯上蔽(kē)

二、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三、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风烟:指风和烟雾。俱:都净:消散,净尽。

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从:顺、随。

4、一百许里许:表示大约的数量,相当于“光景”“左右”。

5、天下独绝独绝:独一无二。

6、水皆缥碧缥碧:青绿色。缥,本义是青白色丝织品。

7、急湍甚箭湍:急流的水甚:胜过 8、皆生寒树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9、负势竞上负:凭借竞:争着。

10、互相轩邈轩邈: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11、争高直指指:向 12、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3、嘤嘤成韵韵:和谐之声 14、鸢飞戾天者鸢:老鹰戾:至

15、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6、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17、窥欲忘反反:同“返”,

归,还。

18、横柯上蔽柯:树枝 19、在昼犹昏犹:好像,如同。

20、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

四、一词多义

1、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消失)

2、上负势竞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可译为“向上”)

横柯上蔽(名词,可译为“上边、上面”)

3、百一百许里(数词,实指,表示“十的十倍”)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虚指,可译为“极言其多”)

五、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许,古义:附在整数词后,表示级数。今义:应允、或

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整理过

的蚕丝,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古义: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向西。今义:指人或事物)

六、词类活用

1、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向高处和远处延伸)

3、任意东西(“东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向西。)

4、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5、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1

6、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七、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欲忘反(“反”通“返”,返回。)

3、有时见日(“见”通“现”,现出。)

八、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吾”)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括号里的就是省略了的内容,应翻译出来。)3)、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比箭还快)

2、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飞戾天”是“鸢”的定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净尽,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水流漂浮移动,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马。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彼此比高远。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概括富春江的水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其写法之妙。

答: ①水清澈、湍急。②写水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水流湍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更能突出水的特点。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富春江的什么特点?由此你想到《三

峡》的哪一句?

答:写出富春江水迅疾凶猛,想到《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

的这些感慨?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中心)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爱慕自然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

2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8、从正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六、开放性试题

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3、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蝉”或“寒“(秋季)。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句含有该字的句子:

《与朱元思书》练习

班级姓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

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二、解释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内容理解

1.概括富春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3

4

答: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富春江的什么特点?由此你想到《三峡》的哪一句?

答: 3.你是怎样理解第三段中对各种声音的描写的?

答: 4.文中对山势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

出的这些感慨?

四、比较阅读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

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

;幽岫④

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

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蝉吟鹤唳.( ) ⑵岂.

徒语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译: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2分)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答案】22.⑴向高远处伸展 ⑵同“返”,返回 ⑶叫 ⑷难道 (各0.5分,共2分)

23.⑴湍急的流水好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马在奔跑。(2分)

⑵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2分)

24.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0.5分)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0.5分)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0.5分)

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0.5分)

25.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1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1分)(意近即可,2分)

5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 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B.有时见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天下独绝. 绝.多生怪柏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①薜萝:即薜荔和女萝。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还 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②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③富、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仆去.月谢病 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B.梅溪之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绵绵成韵. 嘤嘤成韵. D.幸富.菊花 不义而富.且贵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遂葺宇其.上 A.其.一犬坐于前 B.不能名其.一处也

初中语文_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厌弃名利”的情怀,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获得美的享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文本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古以来,妙山趣水引发了文人墨客无限的情思,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之作。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与他共赏山水。(板书课题)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下面,我们就通过诵读涵泳来全面感受这三美的和谐统一。 二、初读,感受文本之美 1.听读 要求:认真聆听范读,注意字音、重读、停顿。 2.仿读 要求:同学们模仿范读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确定语速。提示:应读慢一些,慢一些才能读出文言的味道,慢一些才能品味出文中的意境。 3.指导读 ①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根据对文中内容的初步理解,“甚箭”“若奔”是此时此景的特点,其中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②注意节拍。文章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朗读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兼以六言,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本文句

式整齐、音韵和谐,要读出跌宕舒婉的韵致来。 4.指名读,把握重音、节奏。通过朗读,我们似乎徜徉在那既秀丽又壮美的景色中。下面,我们就进一步学习。 三、品读,赏析文本之美 (一)赏意境之美 1.思考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景致的特征?为什么?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2.讨论 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奇”和“异”的? 示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这句中的“烟”,并非日常生活中的烟火,而是指薄而淡的雾。正是在这薄而淡的雾气笼罩下,远山与天的颜色才是统一的,这样就给人一种天宇之间一片澄澈明净的感觉,构成一种极静的意境。 (参考范例从字、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3.交流 学生根据要求交流学习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成总结、板书。 (参考: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见底”,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水流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从侧面烘托了江水的明净和清澈。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以至于“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空万里,山中却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千转.()柯.()鸢.()飞戾.()天经纶.()窥.()嘤.()嘤成韵.()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 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经纶 ..()世务者鸢飞戾.()天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填空: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代家。字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从、两个角度写景状物。(10分)(3)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 5、《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7、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用课文原句填空) 8、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9、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10、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12、文章理解: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13、“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训练 1.(3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 .. 泠.泠作响鸢.飞戾.天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2.(3分)解释下列加点词。 (1)风烟俱.净 (2)从流 ..飘荡 (3)猛浪若奔. (4)皆生寒树 ..。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皆生寒树 ..许里B.夹岸高山 C.风烟俱净,天山 ..成韵 ..共色D.好鸟相鸣,嘤嘤 5.(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3分)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2)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3)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 (4)总领下文的一句是: (5)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 (6)写出光与影交相辉映的一句是:。

7.(3分)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阅读训练. 8.(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螵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任意 ..东西 ②从流 ..飘荡 ③天山共色 .. ④争高 ..直指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

与朱元思书习题(有答案)-优秀范文

与朱元思书习题(有答案)-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与朱元思书》专项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中考汇编 【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二】比较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译文: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 命题:朱桥中学语文备课组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解释文中加点或加线的实词或虚词,注意有些词活用时的翻译。 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3.任意东西 ..() 4.一百许.里( ) 5..天下独绝.( ) 6.水皆缥碧 ..()7.直.视无碍( ) 8.急湍.甚箭( ) ( ) 9.猛浪若奔.( ) 10.负.势竞上( )( )11.互相轩邈 ..( ) ( )12.泠泠作.响( ) 13.嘤嘤成韵.( )1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 ) 15.鸢.飞戾.天者( )( )16.望峰息.心( )17.经纶 ..世务者( ) 18.窥.谷忘反( )1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 ) 三.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做准确翻译。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四.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1.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 填空: (1)《与朱兀思书》的作者 __________ ,是 ________ 代 ______ 家。字 _________ ,吴兴故鄣人。 ⑵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的 修辞手法,抓住“ __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 紧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征,从 ________ 、 ___________ 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10分) (3)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 _________ 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 _____________ 。 5、 《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课文原句填空) &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 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 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 色。 D. 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12、 文章理解: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态。在分写“异 水”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 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 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 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照应。 13、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 )碧轩 ( ) 邈( ) ( ) 飞戾( )天经纶(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8 分) 风烟俱净( ) 一百许( 蝉则千转( )不穷 窥谷忘反 ( 经纶( )世务者 鸢飞戾 ( 泠( )泠千转( ) 柯( 窥( ) 嘤( )嘤成韵( )里 猛浪若奔( ) )横柯( )上蔽 )天者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题 一、填空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书庠。南朝时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文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本文题目中的“书”是信函,是古代一种文体。 2、从题目上看,本文体裁是书信;从句式上看是骈文;从内容上看,更是一篇山水游记。 3、文章在写景上有详有略,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了景物的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4、根据原文语句填空。 ①总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交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③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④描写富春江沿岸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⑤文章中直接表达对富春江及沿岸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句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中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⑦第一段中可作为全文纲领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一百许里许:古义是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金义是或许,赞许。 ②猛浪若奔奔:古义是指飞奔的马;今义是奔跑,飞奔。 6、一词多义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绝美,绝妙。猿则百叫无绝绝:断、停 ②负势竞上上:向上。横柯上蔽上;在上边。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词类活用【湍】急流。【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 【风烟】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无碍】毫无障碍。【甚箭】比箭还快。【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作响】发出声响。【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划,治理。【柯(kē)】树木的枝干。【蔽】遮蔽。【犹】像。【交映】互相掩映。 (4)记住带点的词 ⑴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⑵互相轩邈(意思是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⑶望峰息心(使……平息)⑷风烟俱净(散尽)⑸天山共色(相同) ⑹奇山异水(不同)⑺急湍甚箭(激流的水)⑻嘤嘤成韵(和谐的声音)⑼蝉则千转不穷(指蝉的叫声)(尽)⑽鸢飞戾天者(至) ⑾窥谷忘反(看)(反通返,返回)⑿经纶事务者(筹划)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 一、概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课文为本册书第一篇重要的古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能依据工具书自主学习古文,教师只应加以点拨即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ppt课件,适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 1.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B ) A.风烟俱净(都)B.一百许里(许多)C.皆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 2.下列句中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皆生寒树 D.在昼犹昏有时见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4.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5.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天下独绝。(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山和水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6.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用课文原句填空) 7.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_清澈湍急。 8.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与朱元思书》试题(含答案)

试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觥.筹交错(g uāng) 以.其境过清(因为) B.鸢.飞戾天者(y uān) 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 C.无案牍.之劳形(dú) 几欲先走.(行走) D.见藐.小微物(miǎo)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熟悉)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艺术,是_________的音乐,又是简洁的哲理诗。任何建筑,不管设计者与建造者是否_________,其实都在表达一种思想。 A.凝固自觉 B.凝练自觉 C.凝练自愿 D.凝固自愿 3.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耳欲聋姿态万千变幻莫测 B.问心无愧挥洒自如可歌可泣 C.一尘不染埋头苦干平淡无奇 D.眼花潦乱赫赫有名申张正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是() A.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对学习科学技术的渴望与日俱增 ....。 B.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异想天开 ....地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 C.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厂生产假药造成的恶果,实在是骇人听闻 ....。 D.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投入了全副精力 ....。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 C.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

洲第一。 6.仿写句子。 我是清凉的小溪,总想滋润干涸的土地;我是勇敢的雄鹰,总是向往辽阔的天空;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这篇短文,文辞清丽,主要描写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10.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吗? 11.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在写山水景色上的异同。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与朱元思书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与朱元思书 中考文言文知识梳理·八下 与朱元思书 一、文学常识 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本文是一篇山水名作,作者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二、字音 缥碧piǎo 轩邈xuānmiǎo 泠泠作响línglíng 嘤嘤成韵yīngyīng 鸢yu 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 千转不穷zhuǎn 横柯kē窥谷忘反kuī 三、词语 ?通假字: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婉转鸣叫声。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①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义:常用为应允,或可能。 ②戾:古义:至,到达,鸢飞戾天者; 今义: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古义: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 今义: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④奔: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 上面,横柯上蔽。 ③直:一直,直视无碍; 笔直,争高直指。 ④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四、句式 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为(我乘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五、重点句子: ①急湍甚箭:应“急湍甚于箭”。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六、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全文总领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部分(2-3)分写富春江奇山异水。 (2)段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猛) (3)段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七、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主要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检测练习(附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词。 一百许.里( )急湍.甚箭(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 ) 2、按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什么特征? 5、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6、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许:左右 湍:急流 负:凭借 邈:向远处伸展 东西:向东向西 上:在上面 奔:飞奔的马 戾:到 转:通“啭”,蝉鸣 好:美丽的 二、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自富阳到桐庐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三、1、山峦凭借着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远处伸展,它们争着比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2、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那些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风和烟雾都消失了,天空和群山都是一样的颜色。 四、1、水清、水急;山高、树多、幽静、景色美。 五 视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七、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件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复习重点:1、朗读课文,读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写景方法。 检测题:1、挑学生背诵课文。 2、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给十分钟学生自行复习课文内容,注意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 三、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向东向西,名词作动词 (2)水皆缥碧青白色 (3)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4)窥谷忘反看到; 通“返”,返回 (5)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6)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形容词作动词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像马一样飞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互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 3、复习课文内容 1)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二段围绕“异水”来写,水“异”在哪里?用了什么方法来写? 明确:写水,突出“异”。异在水清、水急。 水清: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夸张) 动态描写 3)第三段写奇山,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山之奇的?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寒衬托高) (视觉) (静态) 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动态) ——以声衬静(听觉)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感觉) 横柯上蔽……有时见日(视觉) 4)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来? 抒发了对世俗官场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运用总分的写作结构。 2)、写水清运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水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3)、写山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了山的高和美。 4)、借景抒情。 5)、运用骈句和散句相结合的句式。 四、课堂练习 1、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山和水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2、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找出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五、中考链接: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与答案精选

《与朱元思书》一 一.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简单赏析以下句子的写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二.文章理解。 5.文章在总写中,用“”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反衬了山的幽静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6.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意思是水很清澈。《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7.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和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8.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用课文原句填空) 9.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10.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1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16. 争高直指,干百成峰。 17.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二 4、按要求写出句子。(12分) ①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总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 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写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句子是。 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得句子是。 5、请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句中找出有词类活用情况的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了解作者、体裁及写作背景。 2. 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重点)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重点) 二、自主预习 1.了解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2.了解背景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

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断,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3.正确读写字音字形 缥.碧(piǎo)急湍.(tuān)泠泠 ..(líng líng) 轩邈.(miǎo) 嘤.嘤(yīng) 窥.谷(kuī) 横柯.(kē)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千转.不穷(zhuǎn) 4.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词汇 小组内同学合作,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的特殊用法。 明确:此部分具体内容见本书59、60页。 (二)疏通文义 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重点字词复习

《与朱元思书》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俱:都净:消散。 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从:顺、随。 4、一百许里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翻译为“多”,“左右”。 5、天下独绝绝:妙绝;到了极点 6、急湍甚箭急湍:急流的水甚:超过 7、皆生寒树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皆:都 8、负势竞上负: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9、互相轩邈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0、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1、好鸟相鸣好:美丽相鸣:互相和鸣 12、鸢飞戾天者戾:至者:……的人 13、望峰息心息:使……平息 14、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15、窥欲忘反忘反:流连忘返; 16、横柯上蔽:横:横斜柯:树枝上:在上面。 17、在昼犹昏犹:好像,如同。 18、疏条交映交映:互相掩映。 19、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 20、嘤嘤成韵韵:和谐的声音。 通假字: 转:通“啭”,鸟叫声。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反:通“返”,返回。例句:窥谷忘反。 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2)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4)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5)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6)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7)皆生寒树(“寒”: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 (8)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9)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的意思) 翻译 (江面上)风和云烟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清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相互比远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嘤嘤叫着,发出和谐动听的声音。蝉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昼,林间也像黄昏时一样昏暗;粗壮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会显露出阳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