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竞争分类
产业集群类型与过度竞争关系研究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 过度竞争 ; 产业链 ; 技术创新 [ 作者简介 ] 任贵征 , 州大学管理 学院硕士研究生, 究方向 : 福 研 技术进步与产业集群 , 福建 [ 中图分类号] 4 F9 [ 文献标识码 ] A 福州,5 02 30 o [ 文章编号 ] 07 7 2 (o 8 1 一 1 8 o o 10 — 7 32 O )0 O 1一 0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的是主流 s P C 范式视角下的定义 :从传统的市
参考 B i 等对过度竞争 的内涵及判定研究 , a n
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即 s P C 范 结合集群特殊的地理根植 、 社会根植 、 制度根植特 式着手 , 对过度竞争进行定义 。代表人物主要是美 性 , 集群过度竞争 的市场表现主要有 :1低( ) () 负 国经济学家 B i a n和曹建海。B i 在其 《 a n 产业转组 效益的长期性和全面性 。过度竞争低效益 的长期 织》 中首次明确使用了“ 过度竞争” 的概念 , 他认为 性和全面性不 同于因经济波 动而发 生的短 暂亏 产业“ 低集中度、 存在持续性过度供给或过剩生产 损 ,也不 同于一个行业 中仅仅个别企业 的长期低 能力且绩效较差” 就是过度竞 争 , 尤其是原子型市 效益或亏损。过度竞争发生时生产要素和企业由 场结构翻 。曹建海在总结 B i 观点的基础上认为 : 于退 出机制不健全不能顺利转移和退 出,使得激 a n 2较低的 “ 所谓过度竞争 , 是指由于竞争过程 内生或外部 因 烈竞争导致低效益 的长期性和全面性。() 素的作用 ,主要发生于非集中型或较高固定成本 市场集中度 。过度竞争一方面是 由于进入壁垒过 的寡头市场结构等退出壁垒较 高的纯粹产业 中企 低引发的企业持续进入从而使得产业 、集群内企 超过最大可容纳数 目,企业过度进入而形 业数 目过多、产业过度供给和过剩生产 能力现象 业数 目
产业聚集基本知识

产业聚集基本知识一、产业聚集的概念释义及理论简介产业集聚(Industry Cluster)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产业集聚理论有较大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流派,比较有影响的有: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E·M·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
二、产业聚集的形成模式1、市场创造模式: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聚集地点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
2、资本转移模式: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某一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在生产区位上做出重新选择时,有可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新悬着区域汇聚。
这种缘于资本迁移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称作资本迁移模式。
我部主导的台湾项目所含属的太平湾产业聚集区项目就类属于资本转移模式的产业聚集模式。
三、产业聚集形成分类1、指向性集聚:是指充分利用地区的某种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群体,通常是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原材料集中地、市场集中区或交通枢纽节点。
这些区位优势因素作为某种重要指向,吸引并形成产业集聚体。
2、经济联系集聚: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纵向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是指一个企业的投入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出;另一种是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产业集聚,是指围绕着地区主导产业形成的产业集群体之间的关系。
四、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的关系区别: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重庆打造亿台级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就是这方面的例子;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按照其涉及的地域范围不同,产业转移大体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三种。
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并不矛盾,而是互动的关系。
首先,我们从产业集聚形成的过程来看,产业聚集必然牵动起产业转移。
文献综述范本

文献综述一、引言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关于产业集群的建设、升级问题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然而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较多的集中于工业集群,作为城市基础的商业集群却较少引起大家的关注,很少有文献涉及。
为了推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政府往往作为促进者、推动者以及管理者参与商业集群的建设、发展。
但是政府究竟该为商业集群做些什么,应该从哪方面着手以及在商业集群中政府到底该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仍没有得到研究解决。
在本综述中主要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定义、形成、竞争优势,商业集群的定义、分类以及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的文献资料。
二、产业集群(一)产业集群的理论流派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马歇尔关于外部经济理论的研究。
而后,1909年韦伯的工业群理论,1934年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1991年克鲁格曼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20世纪中后期波特的新竞争理论等,都从不同侧面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
、随后人们随产业集群的认识不断深化,产业集群的理论也不断趋于深化。
(二)产业集群的定义由于研究背景及目的的不同,国外的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说法[3]。
例如迈克尔波特一起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
水平的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例如,它们包括零部件、机器和服务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和专业化基础设施的提供者。
”,垂直的产业集群指“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
”。
最后,产业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例如大学、标准的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提供者和贸易联盟等。
”[2]。
横向、纵向的关联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共同存在,依赖其相似性和互补性,使得人才、技术、信息、政策及相关要素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模式的相关理论

2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2.1 产业集群的概念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不同地区或学者对其定义不同。
对于特定产业中各种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现象,一般称之为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王缉慈,2001),亦或区域集群。
而在意大利称之为新产业区,中国浙江省称之为特色工业园区,广东省称之为专业镇。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M•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ter,1998),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与协会(Poter,2002)。
然而,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将产业集群的概念拓展至国家层面,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
结合不同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本文给出如下定义: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专业化分工性质的同类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为了完成某类产品的生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基于信息和知识联系的创新链机制。
2.2 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外研究状况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 Smith,1776)就从分工的角度描述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成的群体。
近几十年来,经济地理学、竞争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集群表现出共同的兴趣和关注, 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了阐述。
(1)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理论也称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胡佛等。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Marshal,1890)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概念,并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
韦伯(Weber,1909)进一步将外部规模经济分为本土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性质、表现和根源

个产业 集群 在竞 争 和发展 过 程 中与其他 非 集群 的企 作衍 生 为组织 ( 业 ) 间 的分 工 协作 , 企 之 企业效 地满 足 市场 需求 、获取 更 大 工协作 产 生 了企业 在 产业 链条 上 的 “ 部化 ” 和专 门 局 的价值 收益 的能力 。它是一 种 自组织 力 ,是 一种 协 作 化 ,局 部化 ” “ 了的企 业 同“ 部工 人 ” 局 一样 , 利 于生 产 有 力, 并且 还是 一种集 群 创新 力 。
聚现 象反 而加 强 了。这 种相 互关 联 的 企业 以及 机 构在 经 济生 态系 统 , 它所具 有 的极 强竞争 力 , 主要是 源 于系 定 地域 上 的集 聚——产 业 集群 ,成 为决 定 区域 产业 统 的 自组织 能 力—— 内生发 展 动力 。我 国沿海 一 带很 活力 的关键 和持 续竞 争优 势 的来 源 ,如美 国硅 谷 的 I 多 产业 集 群 的形 成 和 发展 基 本 上 是 民 间力 量 推 动 的 , r r 业 集群 , 被称 为 “ 三意 大利 ”的意大 利东 北部 和 中部 企业 创 办者 和投 资者 主要 是 个人 或 家庭 ,市场 化 和工 第 地 区 的纺织 、 陶瓷业 集 群 , 国南 部地 区 的外科 器 械产 业化 的主导性 推 动力 量也 来 自于 民间 ,其 区域 经济 的 德
1 产 业 集群 竞争 力是 一种 自组织 力 .
经验 的积 累和 劳动 效率 的提高 。协作 不仅 提 高 了个体 生产力 ,更重 要 的是 它创 造 了一种 分 散 生产情 形 下不
自组 织 理 论 来 源 于人 类 对 复 杂 性 适 应 系 统 的 认 存 在 的集 体生 产力 , 这种 新 的生 产力 就是 协作 力 。 集群
产业集群名词解释

产业集群名词解释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相互依存、互相支持、形成竞争优势的一群相关产业企业的集合体。
产业集群包括共同的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上的企业、供应商、服务机构,以及与之相关的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互相支持、形成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点:1. 集中性: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与相关的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其他企业、机构密集聚集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并形成了相对密切的合作关系。
2. 互补性: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具有互补性,彼此之间的产品、服务或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市场需求。
3. 竞争性: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通过相互竞争,推动产业技术、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升级。
4. 创新性: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5. 集体行动: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通过联合合作、共同研发、共享资源等集体行动,开展共同的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活动,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6. 连锁效应: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形成正向的连锁效应,一个企业的发展会带动整个集群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以下几个优势:1. 经济规模效应:同一产业的企业、机构密集聚集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互相竞争、合作,可以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 资源共享: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可以共享人才、技术、设备、市场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供应链优化: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可以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效率。
5. 品牌效应: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共同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形成集体品牌效应,提升整个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6. 协同创新: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可以通过合作共赢、共同研发等形式,实现协同创新,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刘宇敏摘 要:本文认为影响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因素为低成本柔性制造竞争力、集群协同文化竞争力、持续创新的竞争力和市场营销竞争力。
并对每个因素用五个二级指标来进行综合衡量,从而形成了衡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量化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框架。
关键词: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9-029-02作 者: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79一、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C.K.P raha lad与G.Ha m el(1990)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The Core Co 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 on”,第一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始概念,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
他们认为,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的差异,使同一行业中的企业有不同的业绩表现,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多变的市场中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
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之一,在生产活动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同样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集群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使集群整体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集群竞争力中最基本的竞争力,是有效配置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组织能力。
这种能力建立在集群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具体表现为在生产、文化、创新、营销等方面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综合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应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根植性,集群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集群在长期实践中以特有的方式逐步积累起来的,根植于企业群,外部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建立;二是延展性,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企业或产品,而是内涵于集群内部多种业务领域;三是阶段性,集群核心竞争力是某一时期集群整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表现。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成因分析——以浙江产业集群为例

争优 势。
关 键 词 : 业 集群 ; 会 网络 ; 业 市 场 ; 资 渠道 产 社 专 融 中图分类号 :17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7 1—0 50 1 7—1 8 2 0 ) 00 2 —2
近 年 来我 国 中 小 企 业 表 现 出 强 劲 的 发 展 势 头 , 成 为 效 应 和 区域 品牌 等 资 源 , 现 自我 发 展 。 已 实
( 国地 质 大 学( 汉) 济 学 院 , 北 武 汉 40 7 ) 中 武 经 湖 3 0 4
摘 要 : 江地 区 以 中小 企 业 产 业 集群 为 主 要 特 色的 区域 经济 模 式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浙 江 经 济 的 增 长 作 出 了 巨大 的 贡 浙 对
献 。通 过 对 产 业 集 群 定 义 、 征 分析 的 基 础 上 , 浙 江产 业 集 群 为例 , 述 了浙 江 产 业 集群 形 成 的 动 力 机 制 及 其 主 要 的 竞 特 以 阐
延伸至供应 商 , 并侧 面扩展到辅 助性 产 品制造 商 , 另外还 包 农 民没 有 资 源 可 藉 依 赖 , 家 投 资 少 , 没 有 外 资 。没 有 保 国 又 括 相 关 机 构 , 提 供 专 业 化 培 训 、 育 、 息 研 究 和 技 术 支 护 和 依 赖 的 浙 江 农 民 , 面 临 着 由于 区 域 自然 禀 赋 所 产 生 如 教 信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竞争分类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对国家和区
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
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产品竞争力的提
高,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确
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产业集群。根据产
业关联分析理论,产业集群的形成,首先应
寻找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利
用其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对其支持
产业的需求,形成产业集聚。其次应依托本
地的内生优势,形成地区比较优势,培育出
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
群。
1产业集群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1.1产业集群的概念
群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产业集群是借
用它来说明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它是指在特定的领域中,大量的且有相
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
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有关的机构,按照一
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
成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最早提出产
业集群概念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
尔·波特,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
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
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
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其本质是一种有效的生
产组织方式。
产业集群现象吸引了经济地理学、产业
组织学、社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和创新研
究等多学科的关注,在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
布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业集群的概念虽
然是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但是
世界各地却早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
群。如美国的钢铁产业带、德国的鲁尔工业
区、中国景德镇的陶瓷业、印度的班加罗尔
软件科技园,等等。我国对产业集群的认识
是地理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1.2产业集群的类型
按集群的成因,可将产业集群分为四种
类型。一是自然资源型产业集群。区域独特
的自然资源优势吸引了投资者、生产者利用
该地区的特有生产要素,通过产业内部的分
工演进而形成的,像中国景德镇的陶瓷业。
二是市场创造型产业集群。区域经济范围内
首先出现专业化的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
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产
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形成了
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例如宁波、温
州等地服装、领带、打火机等的产业集群。
三是资本流动型产业集群。在有产业转移的
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资本出于开拓市
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生产区位上做
出重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
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
聚,外商直接投资的苏南昆山IT产业集群
等就由台商投资而形成的。四是政府替代型
产业集群。政府利用财税政策,提供市场替
代行为,在全国和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分工
和调整,确立主导产业,形成具有优势的产
业集群,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
按集群的产业性质,可将产业集群分为
三种类型。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它以传统手
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为特点,如温州的制鞋业、
义乌的小商品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利用区域的科研力量,是产、学、研相结合
的产物,其代表是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
村科技园。三是资本与技术相结合的产业集
群。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使产业集群
的竞争优势无人比肩,德国的巴登-伏腾堡
就是例子。
当然,还可按产业集群的规模大小将产
业集群分为大的像国家、大经济区域、城市
等大产业集群,小的如县、镇甚至某某一条
街等小产业集群。等等。
1.3产业集群的特征
与其它的经济组织形式相比,产业集群
具有如下鲜明的特征:地域集聚性。产业集
群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地理集中性,即大
量的相关产业集聚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各
集群单元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各种经济关系
相互关联,利用群体优势形成外部规模经济。
互惠共生性。和生物体的共生现象一样,产
业集群内的集群单元在集聚时,功能可以互
补,资源相互利用形成互惠共生,使得各自
都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学、研单位的
科研成果可以通过企业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借助学、研单位的科研
实力也得到加强,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合作
竞争性。产业集群内集群单元的互惠共生是
一种合作,但竞争在企业群落中是普遍存在
的,集群单元之间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关
系,而是为达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合作竞
争。资源共享性。产业集群内集群单元可以
共同利用区域内的交通、金融等公共设施,
利用共同的人才市场,共同的信息资源,以
及知识溢出效应和区域品牌等资源,以实现
自我发展。灵活专业性。产业集群内,大量
的中小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企业间形成密
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在东莞IT产
业集群,电脑装配所需零部件的95%以上可
以在东莞配齐,大部分企业的分包都在集群
内进行。
2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
市场范围已经扩大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
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近两年外资在中国的
分布,显示出在次国家一级,即地区一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