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咨询角度谈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策略

合集下载

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建议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结构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其应用包括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处理等一系列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迅速发展,深度学习在国内大学生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大学生遇到了深度学习的难点和困难,这不仅使得他们学习的难度增加,也影响了他们对深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本文将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归因分析和对策建议进行探讨。

一、深度学习的难点及学生的主观归因大学生在学习深度学习时,通常会感到困难和挑战。

在深入分析其原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因:1.个人认知障碍大学生在学习深度学习时,常会遇到一些个人认知障碍。

比如,他们可能对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要求较高的理论知识缺乏自信或理解不够。

他们可能也不熟练于使用编程语言、开发环境等工具,会使得他们学习深度学习的难度加大。

2.时间和精力不足深度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通常需要平衡学业和其他活动。

因此,许多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深度学习。

3.缺乏好的学习资源缺乏好的学习资源也是大学生在学习深度学习时遇到的难题之一。

学生可能需要在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课程资料,但由于深度学习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很少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教材或教学视频。

4.缺乏学习支持和指导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深度学习时缺乏学习支持和指导,他们遇到问题时可能没有人可以与之交流讨论,也缺乏实践机会,难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以上几个方面是大学生在学习深度学习时的主要难点。

然而,由于人的主观认知的影响,大学生在面对这些难点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归因。

1.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大学生认为深度学习的难点来自于自己的个人能力、努力和热情。

这种归因方式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自我怀疑和焦虑,降低他们学习深度学习的积极性。

外部归因是指大学生认为深度学习的难点来自于外部环境和因素,如缺乏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或者时间紧张。

这种归因方式可能会使大学生追求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但也可能使他们更容易放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目前, 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 》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8年的工作要点提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 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并格外强调要指导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活动[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尤其是品牌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学生喜爱、参与者多、效果良好等诸多特点。

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能够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学习, 解决困扰学习生活的心理问题, 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当前, 各高校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同时, 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化、校本化和高效化,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一) 统筹安排不科学合理一是活动时间较短。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多集中在“5.25”心理健康节期间, 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的时间跨度不超过一个星期, 给予学生吸收消化和再提高的时间不充裕。

二是活动安排较集中。

校级、院(系) 、班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短时间内大量开展, 学生对各种主题的活动应接不暇, 参与程度不深, 且参与活动的时间也容易与学习产生冲突。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论文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论文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论文•相关推荐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关系。

文章对近十年国内外关于对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而对大学生进行归因训练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归因方式心理健康一、引言归因方式,也称“归因风格”或“解释方式”,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作怎样的解释,具有个性的特点,通过个体对多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判断来评定。

归因研究领域的专家(Arkin,1979;Weiner1985)认为,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归因认知评价与个体对未来目标的期望、某种情感体验的产生是紧密相连的。

在成就范围内,当人们把成功结果归因于自身内部原因时,会体验到自豪、自信等情感,从而提高自我价值感;相反的,当把失败结果归因于内部原因时,则会体验到悲伤、挫折等消极情感。

因此,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而进行归因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综合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这样,为更好地提高学校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归因与心理健康的概述关于归因方式的纬度,虽然心理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B.Weiner.1978;孙煌明、雨田2001),认为包括不同的维度,但一般认为归因方式有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三个个维度,后来增加了整体—局部这个纬度。

对于这三个维度,韦纳提出每一种维度都联系着一批独特的情绪、情感。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级知识人才,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学者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自我及客观事物没有进行正确的归因,于是难以正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导致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从根本上排除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提高大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学业压力导致的焦虑大学课程相较于中学更加复杂和深入,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部分学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时遇到困难,对考试、论文、作业等感到过度担忧和焦虑,甚至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范围和方式都有所拓展。

一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沟通能力不足或缺乏人际交往技巧,难以与同学、室友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产生孤独、自卑、抑郁等情绪。

3、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毕业前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求职过程中的挫折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怀疑,都可能引发焦虑、恐惧和无助感。

4、情感问题引发的心理波动大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和敏感的时期,恋爱关系的建立、维持和破裂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失恋、单恋等情感问题可能导致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甚至极端行为。

5、家庭因素造成的心理阴影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负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化,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2、学校教育的不足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帮助。

3、家庭因素的作用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如何优化

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如何优化

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如何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心理问题在校园中越来越常见。

学生们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等因素,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此,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实际上,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优化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心理学课程,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环境,精心设计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于学期中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和培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心理问题。

二、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加强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建设,招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大对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提高力度,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学校应该在心理咨询中心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有计划的开展志愿者培训,提高志愿者的心理辅导能力,增加心理服务的延伸。

三、营造一个开放、安全、信任的心理咨询环境学校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安全、信任的心理咨询环境,让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开始对问题的坦诚。

学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咨询室的构建和规范,在心理咨询中心,开设独立的咨询室和等候区域,确保学生的隐私和安全,增加学生求助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非正式的心理交流活动,例如心理小组,心理学习会等等,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能愉快地通过讨论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推广心理热线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理热线已成为解决一些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热线服务,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协助。

大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

大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

大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心理疏导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舒缓压力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心理疏导方法措施,可供大学生使用:1. 与他人交流: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倾诉和听取建议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与他人交流: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倾诉和听取建议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2. 保持身心健康: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锻炼和放松可以帮助释放紧张情绪。

保持身心健康: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锻炼和放松可以帮助释放紧张情绪。

3. 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发展个人爱好,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提升心情。

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发展个人爱好,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提升心情。

4. 学会自我管理:制定合理的研究和时间管理计划,帮助减少学业压力。

合理安排时间,休息和放松同样重要。

学会自我管理:制定合理的学习和时间管理计划,帮助减少学业压力。

合理安排时间,休息和放松同样重要。

5. 改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保持乐观态度,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

通过认识和改变消极心理模式,提升自我效能感。

改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保持乐观态度,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

通过认识和改变消极心理模式,提升自我效能感。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心理问题严重或无法独自解决,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明智的选择。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心理问题严重或无法独自解决,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明智的选择。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7. 参加心理培训和讲座:参加心理疏导培训和讲座可以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和技巧,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加心理培训和讲座:参加心理疏导培训和讲座可以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和技巧,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

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调适策略

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调适策略

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调适策略李沙娜(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要:女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传统角色定位、人际关系及就业。

这些挫折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f f-确地认识挫折。

进行挫折归因,认识自身的优势对于女大学生克服挫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女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女大学生是当今校园中的重要主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知识大众化趋势的到来.进入高校的女大学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统计,1998年全国高校在校女大学生占总数的39.75%;2000年已达到130.6万。

占在校大学生的41.07%;2001年则达至1142.14%;2003年约为37.73%;2004年约为44.52%:2005年已达至1]48.95%。

当今。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她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众多的机遇,但也为她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当前,依然存在着有利于男性的社会竞争。

使她们的成长与成才仍然要比男生面临更大的困难.她们要取得与男性同样的成就,不得不接受更多挫折的磨炼。

同时.女大学生由于受自身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她们的心理抗挫能力比男生更弱。

因此,加强对女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研究,增强其抗挫折能力。

对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挫折的涵义什么叫挫折?社会心理学认为,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

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

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反之,挫折反应就轻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不乏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入手,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人面临各种挑战和考验的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1.焦虑情绪普遍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焦虑情绪成为了大学生最为普遍的一种负面情绪。

焦虑让人感到不安和紧张,使大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

2. 抑郁症状逐渐增加抑郁症状逐渐呈上升趋势成为另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许多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适应学校的环境和生活,最终发展成抑郁症。

3.自杀增多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会因心理问题而选择自杀。

从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这种现象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以下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原因。

1.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成为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因素。

从小学到大学,中国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竞争的环境中。

大学时代因为考研考博,求职和未来规划等等问题,大家都面对着极大的学业压力。

2.家庭影响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当大学生面临一些家庭问题时,如亲人去世、换房搬家和家庭经济问题,他们常常感到失落和绝望,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3.社交压力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交友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些大学生往往因为自己交际圈子狭窄而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了解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后,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以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学生工作广角总第258期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35.066归因,一般是指对自己和别人行为结果或者外部事件做出原因解释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归因指的是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对行为和事件的结果进行归因的认知活动,从这个角度而言归因的过程是一种决策过程,因为导致行为或事件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个体需要通过自己的内部加工来找出真正的原因。

[1-2]归因方式,也称“归因风格”或“解释方式”,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或外部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采用的解释方式,带有特定的个性色彩,对归因方式的测定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对多个行为或事件的原因判断来进行。

关于归因方式的维度,虽然目前研究者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多数研究者认为归因方式具有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可控—不可控这四个维度。

心理咨询是由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的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困惑、心理问题。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每个高校都需设置专门的机构及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

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受训环境,肩负着振兴中华之重任,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事件,每件事的发生皆有发生的理由及原因,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及态度即归因如何,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程度,身心健康程度又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不断凸现。

如:2008年8月27日,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三位放暑假的大学生酒后故意伤人。

2009年4月23日新快报报道,广东省2008年有26名高校大学生自杀身亡,另有5人自杀未遂;全国直属高校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分布于13个省38所高校。

2009年2月18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生在一酒店内自杀身亡;2月23日,河北邢台威县一名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自杀;3月30日凌晨,华中科技大学一对大四情侣坠楼身亡;4月15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学生跳楼身亡。

2010年,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李刚门”、“药家鑫案”将大学生的素质考验推到高峰。

2011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学生自杀人数超过数十人。

每年一组组令人痛心扼腕的数据,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大学生勇救掏粪工、浙江工业大学杨济源见义勇为牺牲等让人感动的事件也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脑海。

大学生作为一名经受高等教育熏陶的文化人,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推动他们选择不同的道路,诸多学者都在研究现象背后的推手。

本文试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提出优化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相关策略。

一、从心理咨询角度浅谈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策略1.精神分析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旧的精神分析以弗洛伊德为代表,强调无意识对人的思想及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童年创伤对人的心理问题有着极深的关系,我们要解决人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需追溯他们的童年创伤,哪怕当事人回忆起来非常痛苦,也要去深入挖掘。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大学生对事件的归因导致他们内心的痛苦,一定是因为小时候的创伤体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才会在成年后反复体验,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旧的精神分析学派优化大学生归因方式一般会追根溯源,利用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找到创伤点,进行挖脓敷药,以求解决。

这种方式对某些能接受精神分析的求助者而言,比较有效,但对于抵触无意识的求助者而言,则比较怀疑。

新的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如阿德勒、弗洛姆、弗兰克尔等等,他们在继承部分旧的精神分析理念的同时,革除他们认为不合理的东西,创建了自己的理论,他们注重人的生物性,也注重人的社会性。

认为人有些感觉如自卑、孤独等是天生的,但人如果有爱的能力,爱的艺术,就会克服内心的脆弱,内心的困惑,达到身心和谐,愉快生活。

从这个角度看,归因致使的痛苦是不太懂得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别人,简而言之,就是没有爱的能力,才会让自己感到痛苦煎熬,因此可以通过了解来访者的归因方式,寻找他们对爱欠缺的魔咒,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培养爱自己、爱别人的能力。

2.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1)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

埃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 (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结果C (consequence )的间接原因,真正引起C的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信念B (belief)。

[3]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故从埃利斯的情绪ABC来看,大学生如果归因方式让自己比较苦恼,并不是事件本身和行为本身让他们苦恼,而是他们对事件及从心理咨询角度浅谈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策略高长松 赵 科摘要:归因方式在诸多方面如人际关系、学业成就、职场生涯、婚恋等影响着大学生的决策,试从心理咨询的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及沙盘游戏治疗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心理咨询;大学生;归因方式作者简介:高长松(1981-),女,云南腾冲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心理教研室,讲师。

(广东 珠海 519090)赵科(1978-),男,云南曲靖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系,副教授。

(云南 德宏 618404)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ZY04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29-02前因信念后果图1 情绪ABC 理论概念结构图网络出版时间:2012-12-06 12:41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3776.G4.20121206.1241.148.html1302012年第35期行为结果的看法和想法即信念才是罪魁祸首,因此在调整他们的归因方式时可以从分析事件本身、分析事件引起的后果及他们当时脑海里的信念入手,只有消除不合理信念,重新确立合理信念,才会激发他们对事件的正确归因。

(2)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4]关键点有三:第一,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确定问题;第二,采用建议、掩饰和模仿检验表层错误观念;第三,运用语义分析技术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用一个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大学生的考试失败了,他会认为自己非常糟糕,导致失眠。

首先要针对该生的症状提一些比较核心的问题,如:你考试前复习过吗?你考试时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了解该生对考试及考试结果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以便了解他的行为背后是否存在不正确的认知观念,其次要鼓励来访者自我审查,鼓励他表达对自己的看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并对这些看法进行仔细的体验和反省。

然后依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建议、演示或者模仿的方式进行沟通。

有些人对建议比较认同,可以针对他的错误认知进行必要的建议,有部分人对演示或者模仿比较有领悟力,就现场模仿他的状态,让他进行观察,让其对自己有意外的发现。

最后就是针对来访者的一些笼统表达,以偏概全的想法进行深入剖析,例如考试失败了,就会认为自己很糟糕,其实糟糕本身是一种状态,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景加以检验。

这时候就需我们“灾变祛除”,抽丝剥茧,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让求助者意识到其对事物不良后果过于高估了,过分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让其学会重新合理归因,减低或者消除内心的痛苦。

3.求助者中心疗法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求助者中心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建的,他认为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自我治愈的能力,咨询师只是作为一个陪伴者,整个过程都需以求助者为中心,相信他们有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及能力,咨询师最重要的是倾听、无条件接受及设身处地的理解。

[4]因此大学生归因导致的不愉快、痛苦有时候只需要一个专心的听众,一个能理解自己感受、不会对自己的对错评头论足,并能包容自己、认同自己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倾诉的空间,任其流露情感,让其内心的痛苦一泻千里,并在适度的时机给予肯定和认同,激发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调整自我,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

4.沙盘游戏治疗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沙盘游戏来自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通过一个沙箱、沙、沙具,真实表达内心的意愿,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对沙盘的分享,达到内心整合、成长的效果。

沙箱成半封闭状态,上接天空,下枕大地,容纳海洋河流。

沙子本身的柔度和细微的触碰,有种婴儿般的舒服和恬静,即使不摆设任何沙具,沙子也具有舒缓情绪的功用。

沙具是人们内心深处某种原型的象征,形态万千,颜色各异,每种沙具在来访者的内心深处都独具意义,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对沙具的摆放,沙堆砌的分享,让来访者释放心中的压力。

可以通过沙盘的魅力,调整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不合理性,使其在沙具的象征中更好的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在沙的流动过程中,领悟更多的心理能量。

二、结束语心理咨询的技术非常多,除了上述的方法,还有家庭排序、客体关系、叙事治疗等等,每种技术都有适合的对象及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心理咨询本来就是解决问题,无论什么样的技术,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有效的。

每个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特殊的归因方式,如果他们的归因不会让别人感觉不舒服和痛苦,自己也不会有类似感觉,那就能适应生活,如果他们的归因让他人感觉到了难受和愤怒,自己也认为需要调整,可以去寻找一种自己认为适合的方式进行内心的再调整,达到人际关系、学业成就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1]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2]李奕慧.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0.[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孙晴)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

”[4]三、大学教育:以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精神成长为基石近代以来,受近代知识体系分化、分析哲学思维的影响以及工业化浪潮下“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冲击,科技理性成为大学的主导思维及价值取向,大学之“道”与“器”分裂对立,使得我国大学重技术工具性而轻人文思想性,也使得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呈现出过于理性而感性不足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