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 鼻腔 吻合术 有 经 皮 肽 进 人损 伤 组 层 次 多 囊 出血 量 大 , 术后 面部遗 留 瘢痕等 缺点 . 内窥镜 能 够在 屏 幕监 视下 于鼻腔 内施 行 手 术 , 手术 I 泪囊 鼻腔 仅 相 隔 鼻粘膜 和 骨性泪 囊窝两 层结 构 叶造孔 较 容易 , 求 1 创
徐 华 林
予 以剪 陈。
3 求 后 处 理 : 后 全 身 血 J 抗 生 素 治 疗 3~5天 , . 术 } j l 内 每 3天 用 庆 大 霉 素 3 单 位 地 瘴 米 松 2t 稀 周 g n
术式 的 2 倒 患 者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本 组 患 者 随访 短 者 5
8 0% 。
1 一 般资料 :5 患者 中 , 2例 ( 1 女 2 2例 男 2眼 , 3例
(3眼 1 年 龄 2 2 , 3~5 8岁 , 病 时 问 6月 ~5年 , 均 患 平
讨
பைடு நூலகம்论
2 1 :所有 患 者 术 前 均行 2次 以上 泪道 冲洗 证 实 .5年 为慢 眭泪囊 炎鼻泪管 阻塞 。4例 台并 有鼻 中隔偏 曲。
除鼻 牯膜 , 一 个 5~8F1的骨 孔 , 造 1 /3 1 洞道 内插人 探 引 ,
以 其 为 指 示 显 示 泪 囊 位 置 后 再 向 前或 向 后 扩 大 骨 孔 至
1 I ×l m 0R/ O m。使 汨囊 内侧肇 正确 暴露 . 使 造孔 口 I 1 勿 过 多 的向后偏 位 , 则易 损伤 筛前 动脉及筛 窭 . 否 引起 动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体会

[ 中图分类号 ] R7 . 772
[ 文献标 识码 ] B
慢性 泪囊炎 为眼科 临床常见病 , 既往多采用传 统的鼻外泪囊鼻 腔吻合术。我科 于 20 0 7年 6月 一 21 00年 l 月采用经鼻 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 2 疗 慢性 泪囊 炎 2 8例 , 效 好 , 报告 如 下 。 疗 现
自下泪小点插入泪囊 ; 由造 口处 引出 , 出钢芯 , 拔 鼻 腔端外 套以长约 2— m的输液 管( 3e 自制扩张管 ) , 两者以丝线缝扎固定 , 自造 口将 输液管导人泪囊 , 输 液管 的上端留置在 泪囊 内的泪小管处 , 端在鼻腔 下
[ 作者单位] 宁夏 自治 区第 五人 民 医院石 嘴山 中心医 院 , 夏 石嘴 宁
本组 2 8例 3 2眼术 后 随访 3个 月 一2年 。本 组
3 2眼 2 3眼治 愈 , 7 % , 溢 泪 , 占 2 无 冲洗 泪道 通 畅 , 压 迫 泪囊无 脓 性 分 泌 物 ; 6眼好 转 , 1% , 后 半 年 占 9 术
有溢 泪 , 内镜下泪囊 造孔存在 , 鼻 加压冲洗 泪道通
病程 2— 3年 , 1 平均 5年。所有患 者均为慢性泪囊 炎, 术前均冲洗 泪道 不通、 探针探查后无效 , 中合 其 并鼻 中隔偏曲、 钩突肥大 、 中鼻 甲肥大 6 。无手术 例
禁 忌证 。 12 手 术 方 法 : 用 0 、0 Wi . 采 。3。 f e鼻 内 镜 及 美 国 Srkr t e 的微 型 刨 削 钻 骨 钻 及 电视 显 像 系统 , 术 均 y 手 采 用 局 麻 , 者 取 平 卧 、 稍 后 仰 , 1 地 卡 因、 患 头 以 %
消失 , 冲洗泪道通 畅; 好转 , 内镜下中鼻 甲前端鼻 鼻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的临床研究
孙绍萍 ( 山东省栖霞市人 民医院, 山东 栖霞 250 ) 630
[ 要] 目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摘 的: 先用单纯西医治疗处理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然后再用 中药熏蒸处理组。结果: 处理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 8,5 54%和 6 4 经统计学分析, 12%,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 .5 。结论 :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效累最著、 不良反应更小 , 家全。 [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西医结合治疗; 中 疗效分析} 反应 不良
眼占8.7 , 3 83% 有效 眼占69%, .8 总有效率9 .5与对照组比 53 ,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5 。观察组手术失败2 2眼, 例 例 1
为鼻内造孔瘢痕孪缩再封闭, 例为外伤所致鼻腔结构异常。对照组手术失败 6 6 吻合1阻塞 4 4 1 1 1 例 眼, 3 例 眼, 例 眼为骨孔过
素、 地搴米松眼液 ~ 次/ , 2 周, 23 d 滴 4 每天冲洗泪道, 随
访5 个月 3年。
失败率为 3 ~1% 。泪囊鼻 腔吻合术 是慢性 泪囊炎 较理 想 % 5 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但由于传统 泪道检查 具有难 以直视 、 手术 操
l3 疗效标准; , 治愈t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
作复杂 、 骨孔 比较 困难 、 造 易出血 、 对泪囊及 鼻黏膜损 伤大 且
溢泪, 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有效: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溢泪, 冲洗泪道可见原造 口处有液体 流出, 泪小点有少许厦流现象 , 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 口形成。 无效: 眼泪道末通畅, 炎性反应未消失, 拔管后 自觉溢泪, 液体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护理体会
张青芝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1(24)7
【摘要】@@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的阻塞和鼻腔内的慢性炎症所致.由于泪液不能导入鼻腔而积于泪囊内,继发慢性阻塞性感染造成黏膜增厚,产生黏液或脓性分泌物[1],长期泪溢和分泌物常影响患者工作、学习、生活,使患者感到痛苦.而传统的手术治疗是凿开鼻骨后置管或挂线,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时间长,术后面部皮肤遗留疤痕,影响美观.我院自2006年以来,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克服了传统手术的缺点,无须置管,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而且术后不留疤痕[2],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847-848)
【作者】张青芝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眼耳鼻喉科,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复发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口疏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李梅;张红奇;赵志群
2.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 [J], 范玉芳;张海英;施萍
3.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J], 吴雪霞;国英芬;孙亚丽
4.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J], 侯亚华
5.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卜京丽;李宁;朱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2012年12月第50卷第36期CHINA MODERN DOCTOR 中国现代医生·临床研究·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溢脓和溢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本病治疗多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1]重新建立鼻腔与泪囊间的吻合通路。
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术式,包括在激光辅助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等,但是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和医院设备的限制,使之在临床应用上难以推广。
近年来笔者采用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患者均有溢脓溢泪等症状并以检查确诊为慢性泪囊炎,所有患者术前冲洗泪道,且经检查无鼻腔畸形无鼻黏膜萎缩,无其它系统严重合并症,可耐受手术。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张小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五官科,湖南醴陵412200[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探讨手术方式的改进。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实验组行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后进行半年至两年的回访,根据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愈69例,好转6例,治疗无效者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治愈患者58例,好转患者5例,治疗无效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84%,二者相比较差异明显(χ2=5.14,P =0.023);且二者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上,实验组手术后炎症反应很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腔异常者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腔异常者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6T13:24:52.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作者:狄德锋(通讯作者)[导读] 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如果发现同时伴有鼻腔结构异常者,同时行鼻腔手术,可提高成功率。
(甘肃省金塔县人民医院甘肃酒泉 735300)【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及慢性泪囊炎合并鼻腔结构异常者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同时行鼻腔手术,观察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慢性泪囊炎病人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有鼻腔结构异常者同时行鼻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6例(59眼)中,治愈56眼,好转3眼,有效率100%;鼻内吻合口在3个月内上皮化。
结论: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如果发现同时伴有鼻腔结构异常者,同时行鼻腔手术,可提高成功率。
【关键词】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慢性泪囊炎;伴鼻腔结构异常;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214-01 慢性泪囊炎多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滞留伴细菌感染引起。
沙眼、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是常见诱因[1]。
慢性泪囊炎主要症状为眼分泌物多、泪溢等,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
传统手术容易损伤患者面部,让病人难以接受。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鼻内镜成为手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
尤其是合并有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同时行鼻腔手术、提高了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59眼),男21例(23眼),女35例(36眼);年龄23~62岁。
术前均查上下泪点、泪小管正常,泪囊造影泪囊呈囊状者。
手术前都进行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了解是否影响操作和泪囊鼻腔吻合效果的鼻腔结构异常:如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中下鼻甲肥大等情况。
无鼻腔结构异常者单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有鼻腔结构异常者联合行鼻腔结构异常手术。
鼻腔解剖变异对泪囊炎预后影响

于提 高造孑 L 的开 放 率 。这 样 对 减 少术 后 复 发 , 相 当
重要 。从 我们 开展 的 病 例 中可 以看 出 , 同期 处 理 鼻 腔 解 剖 变异 者无 一例 复发 。有 研究 证 明 , 鼻腔、 鼻 窦疾 病 或解 剖异 常可 导致 手术 失败 b ] 。说 明鼻 腔解 剖 变异 对
理, 因而 更 加 科 学 。
[ J J . L a r y n g o s c o p e , ' , 9 9 0 , 1 0 0 : 1 3 4 4. [ 4 ] Wo r m a l d P J , K e w J , V a n H a s s e l t A. 1 n t r a n a s a l na a t o my o f t h e n a s o l a c r i m a l s a c i n e n d o s c o p i c d a c r y o c y s t o r h i n o s t o m y[ J ] .O t o l a r y n g o l H e a d N e c K
[ 1 ] 周兵 , 唐忻, 韩德 民 , 等 . 鼻 内镜下 泪囊鼻 腔造孔 术 [ J ] . 耳 鼻 咽 喉
— —
下鼻 甲肥 大 , 鼻 中隔偏 曲等 在泪 道 的不 同部位 , 并对 其
发 生挤 压作 用影 响其 引 流 , 随 着 病 变 的不 断 进 展 造 成
鼻 泪管 阻塞 , 近而 发 生 泪囊 炎 。 鼻外 泪囊 手 术 由于 没有 同期 处 理 鼻腔 伴 随病 变 , 因而 留 下 复 发 的 隐 患 。 另外 , 经 鼻外 手术 吻合 口要缝 合 , 缝合 线 结反应 或 黏膜
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针 的 引导 下 ,用 骨 膜切 开 刀 做环 形 泪囊 切 开 ,消除 骨 窗周 围的 骨屑 和 粘膜 组 织 、冲洗 泪囊 ,再将 带 管 芯 的硬 膜 外麻 醉 导 管 ( 以下 简称 导 管 ) 自下 泪点 插
入 泪管 、泪囊 至 鼻 腔 ,经 鼻 腔在 内窥 镜 下 用小 息 肉 钳将 泪囊 内 的导 管 拉 出鼻 腔 ,抽 出管 芯 ,将 鼻 腔 端
上皮 化 ,荧光 素 点眼 后 3 ~5分 钟 绿 色 液 体 自造 瘘
口流 出 。溢 泪 、流脓 等症 状 完全 消失 。 冲选 泪 道通
科药物及 泪道 探通 治疗 无效。伴有 鼻 中隔 偏 曲 3 例 , 中鼻 甲肥 大 2例 ,钩 突肥 大 2例 。
方 法 : 内 窥 镜 采 用 日 本 O YMP NF L US E
导 管打 一大 小 约 5 mm ×5 mm 的结 ,结 下 留有 约长 1 mm 的尾 端 ,从 泪点 处 将 导 管 略拉 紧 ,将 导 管 结 5 鼻 内窥 镜下 泪囊 鼻 腔造 孔是 解 决慢 性 泪囊 炎 的
3 讨
论
维普资讯
( 丹东市第二医 院耳 鼻咽喉 一头 颈外科 ,辽宁 丹东 1 8 0 ) 10 2
【 中图分类号】 R 6 【 72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 1 1(02 0 —04 — 2 00 5 6 20 ) 4 05 0
慢性 泪 囊 炎为 眼科 常见 病 ,其 治疗 原 则 是 重新 建 立 鼻 内引 流通 道 ,解 除 阻塞 、消 除感 染 ,既往 多
窗 1 mm×1 mm,即见 淡 蓝 色 泪 囊 内 壁 隆 起 ,经 0 0 下 泪 点 ,探 针至 泪 囊 ,进 一 步确 定 泪囊 范 围 ,在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
发表时间:
2018-11-21T12:52:17.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作者: 张流兵
[导读] 随着内镜在眼科中的应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张流兵
(武胜丰源医院 四川 广安 638400)
随着内镜在眼科中的应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本文比较了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
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并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2年7月—2017年5月在武胜丰源医院眼科接受治疗并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99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
例,对照组
5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7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39例,年龄23~70岁,
平均年龄
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为第1手术。两组患者术
后均随访
1年。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行泪道、鼻内镜检查及常规术前检查,实验组需行鼻窦CT扫描,泪囊碘油造影,实验组患者接受经鼻内镜下泪
囊鼻腔造孔术,
1%丁卡因肾上腺素(10ml丁卡因+2ml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表面麻醉,于平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下
注射
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混合液,以镰状刀或自制刀片做直径约1.5cm的弧形切口,至骨表面,分离鼻腔黏膜,用椎间盘咬骨钳咬
除上颌骨额突,并将泪骨前部钳除,形成直径约
1.0cm的骨窗,即可见泪囊内壁,呈淡蓝色,为准确定位,从下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针进入泪
囊,并抬起泪囊,用自制刀片或微型剪刀
U形剪开泪囊,形成一翻转向后的黏膜瓣,与钩突前缘黏膜相贴,用三条三角形膨胀海绵填塞压
迫,泪囊小者可从上下泪小点植入硅胶管,经鼻腔拉出打结固定,
3~6个月取出,术后5天取出膨胀海绵,术后每周在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内
血痂、分泌物、水肿黏膜及肉芽,术后
1月内每周冲洗泪道1次,以后每月一次至痊愈。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1月内每
周冲洗泪道
1次,以后每月一次至痊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术后一月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一次至痊愈,复查包括泪道用妥布霉素+糜蛋白酶冲洗,在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内镜组
鼻腔需喷糠酸莫米松喷鼻剂,每日早晚各
1次,约5周。治疗效果判定:治愈:泪道冲洗通畅,鼻咽部有较多液体;好转:用力冲洗泪道通
畅,有部分液体至泪小点返流,鼻咽部有部分液体,溢泪症状减轻;无效:泪道冲洗不通畅,鼻咽部无液,溢泪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分别计算两组1年后的泪道通畅率,统计学处理见下表。
2.
结果
术后1年,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因无面部切口瘢痕患者满意度更高;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有手术切口瘢痕。
3.
讨论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经典的手术方法,其手术治愈率在90%以上,但其缺点是出血较多,手术时间长,面部有切口,影响患者
美观。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据文献报道,其手术治愈率在
80.0~96.7左右[1],符合微创手术要求,本术式避
免了面部切口瘢痕、损伤内眦韧带、内眦部血管,减少术中出血;可一期处理鼻部疾病如鼻息肉、中鼻甲肥大等病变,手术时间短,减轻
了患者的痛苦。
从疗效来看,实验组泪道通畅率90.47%,而对照组泪道通畅率91.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治愈率无明显差别,
在选择适应症方面,要充分评估鼻腔及泪囊情况,如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中鼻甲肥大等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效果者,同期行鼻中隔矫
正、鼻息肉摘除、鼻甲部分切除等鼻部手术,泪囊小者,传统手术更具有优势,术后随访也比较重要,要按时复查,冲洗泪道,每例病人
都应在内镜下清理鼻腔内血痂、分泌物、水肿黏膜及肉芽,并记录泪道冲洗情况。
综上所述,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较多优点,符合微创手术要求。为了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前评估及病例的选择非常重
要,特别是术前检查泪囊的大小,泪囊太小者不适宜此手术,更适宜传统的手术,同时也要提高内窥镜手术操作技巧,经鼻内镜下泪囊鼻
腔造孔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史海旭.毛贺娟.李靖.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