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创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影像诊断学骨骼肌肉系统

影像诊断学骨骼肌肉系统
缺点:
早期病变及软组织病变难以 显示
二维图像,结构重叠
X线检查方法
1. 普通检查
(1)透视:异物定位、取出; 关节脱位透视下复位;
(2)X线平片 要求:①正侧位(必要时斜位、轴位、切线位) ②包括软组织及邻近一个关节 ③必要时照对侧对照
2. 特殊检查 ①体层摄影 ②放大摄影
3. 造影检查 ①关节造影 arthrography ②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③脊髓造影 Myelography
佝偻病、骨软化症、肾病
骨质软化X线表现
普遍性骨密度减低 骨皮质变薄,干骺端 增宽 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 模糊 承重骨骼常弯曲变形 常见假骨折线
佝偻病:骨质软化
骨密度减低 骨皮质变薄、边缘模糊 干骺端杯口状增宽 临时钙化带呈毛刷状 骨骼弯曲变形
佝偻病:骨质软化
骨质软化
Looser zone ---假骨折线
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教学内容与要求
熟悉骨关节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影像解剖 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征象及其病理基础 掌握骨关节系统创伤的影像表现
一、骨关节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CT检查 MR检查 US检查
X线检查:
优点:
空间分辨率高 骨关节与软组织对比鲜明, 密度差异大
组织学: 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骨小梁减少和变细
临床特点:
广泛性:老年、绝经期、营养不良、 代谢、内分泌障碍 局限性:骨折后、感染、恶性骨肿瘤 易发生病理骨折
骨质疏松X线表现
骨密度减低。
长骨骨小梁变细、减 少、间隙增宽,但边 缘清晰,骨皮质变薄
容易发生骨折
椎体变扁、上下缘内 凹、间隙增宽、呈鱼 脊椎状

骨关节炎影像学诊断标准

骨关节炎影像学诊断标准

骨关节炎影像学诊断标准
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

1. X线检查是骨关节炎诊断的“金标准”,表现为受累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及(或)发生囊性变化,关节边缘骨质增生。

2. CT检查主要用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其影像学结果与X线类似,表现
为病变关节间隙变窄,受累关节软骨下骨质硬化、囊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

3. MRI检查可以观察关节软骨、关节内及周围软组织,有助于骨关节炎的
早期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骨关节创伤有关影像学的几个诊断问题

骨关节创伤有关影像学的几个诊断问题

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肌腱、韧带和周围神 经等结构的损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损 伤的部位和程度。同时肌腱、韧带和周围神 经等结构的损伤,通常由外伤引起。影像学 检查是软组织损伤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超 声、MRI等。超声可以实时显示肌肉、肌腱 等软组织的结构,对轻度损伤的诊断有重要 价值。MRI则能显示软组织损伤的部位和程 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在鉴别 诊断时,需排除慢性软组织损伤,如肌腱炎
睡眠和日常生活。
肿胀
骨关节创伤会导致局部肿胀, 影响关节活动和血液循环。
活动受限
骨关节创伤会导致关节活动受 限,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
活质量。
并发症
骨关节创伤可能引起其他并发 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影 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02
影像学诊断在骨关节创伤 中的应用
X线诊断
总结词
X线诊断是骨关节创伤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显示骨折、脱位等骨骼异 常。
详细描述
X线检查通过拍摄骨骼的透视线片,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类型和程度, 以及关节脱位的方向和程度。对于骨折的诊断,X线平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是骨关节创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CT诊断
总结词
CT诊断能够提供骨关节创伤的三维图像,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
详细描述
CT扫描通过多层连续的X线图像重建,能够呈现出骨骼的立体结构,有助于发现 细微的骨折、关节脱位和骨碎片。CT诊断对于骨折的细节和移位程度的评估具有 较高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复杂骨折和手术前的评估。
关节脱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关节脱位时,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发生改变, 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同时需要与关节 僵硬、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进行鉴别。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诊断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诊断
好发部位:手足小关节,手部常累及掌指关节和近位指间关节 临床表现:受侵关节梭形肿胀、疼痛
关节僵硬(晨僵),关节畸形 关节半脱位
慢性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
影像学表现
➢ X线表现 关节周围软组织:对称性梭形肿胀 关节间隙:早期增宽、进而变窄 骨端:关节边缘软骨下骨侵蚀,囊性变,多发、边缘不清楚 骨质疏松:小关节周围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晚期
➢ CT/MRI 少用
• 类风湿关节炎
慢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概述:原因不明 中轴关节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
好发部位:骶髂关节、上行至脊椎小关节及周围韧带 临床表现:下腰痛、不适,晨僵、活动后缓解
多数病人(90%以上)HLA-B27阳性
慢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表现
➢ 骶髂关节 最早且100%累及,中下1/3开始,双侧对称 骨质破坏:以髂侧关节面为主,关节面模糊、虫噬样,关节间隙“假增宽” 骨质增生硬化:破坏边缘 关节间隙变窄 骨性强直
• 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感染—化脓性关节炎
影像学表现—进展期、愈合期
➢ X线/CT表现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骨质破坏:承重区 反应性骨质增生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
➢ MRI表现 关节软骨破坏、中断(承重区、大面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感染—关节结核
概述:95%以上继发于肺结核 侵犯途径:血行侵犯到骨(骨型关节结核)或滑膜(滑膜型关节结核) 好发年龄:儿童和青少年 好发部位:大关节,如髋、膝关节 临床表现:肿胀,轻度疼痛,功能障碍,无红、热
慢性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椎)
影像学表现
➢ X线/CT表现 上下关节突变尖 关节面骨质硬化 关节间隙变窄 椎体边缘出现骨赘 椎体上下缘硬化 退变性滑脱

X 光片和多排螺旋 CT 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对比

X 光片和多排螺旋 CT 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对比

X 光片和多排螺旋 CT 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对比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 X 光片和多排螺旋 CT 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4 年 1 月- 2015 年 10 月收治的 124 例骨关节创伤可疑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 X 光片和多排螺旋 CT 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手术所见或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124 例骨关节创伤可疑患者中有 86 例( 共 113 处) 发生骨折,有 38 例未发生骨折; 86 例骨折患者中 X 光片显示共有 60 例骨折,多排螺旋 CT 显示共有 80 例骨折; 38 例未发生骨折患者中 X 光片显示共有 18 例骨折,多排螺旋 CT 显示共有 6 例骨折; 多排螺旋 CT 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均较 X 光片显著升高,而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 X 光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结论: 多排螺旋 CT 在对骨关节创伤诊断中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均较 X 光片显著升高,而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显著降低,更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 X 光片; 多排螺旋 CT; 骨关节创伤; 对比研究骨关节创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常由外伤性、疲劳性或病理性因素引发,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等类型。

骨关节创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主要累及人体四肢和脊柱等部位。

一旦发生骨关节创伤,许多日常活动和功能均会受到限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准确诊断骨关节创伤部位、范围和程度等对最佳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后遗症和并发症等。

X 光片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骨关节创伤,及其程度,对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于术后观察创伤愈合情况,明确显示是否存在并发症等,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关节创伤影像学诊断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学-骨与关节创伤PPT

医学影像诊断学-骨与关节创伤PPT
骨与关节创伤(trauma of bone and joint)
1
骨与关节创伤是常见病多发病,X线 平片仍是诊断骨折,并指导临床治疗 的最简便有效的首选方法;CT适合于 检查复杂的骨结构,克服了平片的影 像重叠;MRI能直接显示软组织的受 伤情况。
2
一、骨 折 (fracture)
概念: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小梁和 (或)骨皮质断裂。
骨折线在T1WI上表现为线样低信号影, T2WI为高信号影,代表水肿或肉芽组织。
39
胫骨平台骨折 40
胫骨平台骨折
41
胫骨平台骨折并关 节积液积血积脂
42
骨挫伤
43
(二)骨折合并症和后遗症
1、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治疗后达到一 定时间仍未愈合 表现:骨痂很少或 没有骨痂,骨折线 清楚
44
2、骨折不愈合 骨折半年以后仍未 愈合的 表现:断端吸收 硬化,髓腔封闭
①横向移位:为骨折远端向侧方或前后方移 位; ②断端嵌入: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或骨端, 为较细的骨干断端嵌入较宽大的干骺端或骨 端的骨松质内,应注意和断端重叠区别; ③重叠移位:骨折断端发生完全性移位后, 因肌肉收缩而导致断端重叠,肢体短缩;
17
④分离移位:骨折断端间距离较大,多为软组 织嵌入其间或牵引所致; ⑤成角:远侧断段向某一方向倾斜,两断段中 轴线交叉成角; ⑥旋转移位:为远侧断端围绕纵轴向内或向外 旋转。
➢骨疾病致骨强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引起 ➢表现:除骨折征象外,还显示原有骨病特点
66
67
(六)特殊部位的骨折
1、柯莱斯骨折(colles fracture)
常见骨折,为外伤时手掌着地所致 表现:桡骨远端距离远侧关节面2.5cm内的骨折,

DR、多层螺旋CT_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关节创伤的价值分析

DR、多层螺旋CT_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关节创伤的价值分析

经验交流108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 骨关节创伤的价值分析黄辉,刘彬,程艾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 分析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MSCT)诊断骨关节创伤的价值。

方法 以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开展DR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回顾性分析诊断结果,比较患者骨关节创伤情况、DR、MSCT检查对不同骨关节创伤诊断符合率及DR、MSCT检查对骨关节创伤检出率和漏诊率。

结果 全部患者经综合诊断后,明确骨折共有300处,包括脊柱骨折40例、肋骨骨折80例、四肢骨折60例、盆骨骨折30例。

MSCT对脊柱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盆骨骨折检出率分别为90.00%、92.50%、93.33%、93.33%,DR分别为52.50%、62.50%、63.33%、50.00%,MSCT 对脊柱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盆骨骨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R(P<0.05)。

MSCT检出率显著高于DR,MSCT漏检率显著低于DR(P<0.05)。

结论 相较于DR检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呈现出骨关节创伤患者的骨折类型、程度和移位情况,且检出率更高,漏诊率更低。

关键词:骨关节创伤;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价值骨关节创伤主要是指患者由于外力损伤,造成骨骼、骨关节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导致骨折、韧带撕裂断裂。

通常可以通过局部的X线、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损伤的具体程度及类型[1]。

明确创伤的原因、症状及具体程度后,临床可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如损伤程度较轻时,可以口服药物结合局部理疗、针灸、推拿、按摩促进损伤恢复;损伤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可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促进损伤骨骼恢复[2]。

治疗的关键在于诊断。

本研究旨在分析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关节创伤的临床价值。

儿童骨关节创伤的影像诊断

儿童骨关节创伤的影像诊断

儿童骨骼生物力学特点
• 儿童骨骼含有机成份多,矿物质少 • 松质骨多而密质骨少 • 骨骼纤细和骨质的多孔特性,与成年人
相比富于韧性而钢度差
• 骨膜厚,而骺板的强度低于骨质,甚至 弱过韧带
• 负荷稍大或持续时间长容易出现疲劳性 变形
儿童创伤的临床特点
1、致伤暴力较轻 2、对伤情表达力差,桡骨小头半脱位? 3、儿童特有的骨折类型:青枝骨折,创伤性骨
Salter Ⅲ 型 骨骺骨折
Salter Ⅲ 型骨骺骨折
Salter Ⅲ 型骨骺骨折
骺软骨骨折 Salter Ⅲ 型
骨骺骨折
骺软骨骨折 Salter Ⅲ 型
骨骺骨折
骺软骨骨折
• 滑车软骨信号不均,表面不平
Salter Ⅲ 型 骨骺骨折
Ⅳ型骨骺损伤
Salter IV 型属关节
内损伤。骨折线从
• 骺板提供骨的纵向生长
– 骺板周缘的软骨环膜 perichondrial ring
• 骨的横向生长
– 骨膜的贴附性生长 appositional growth
• 软骨环膜的Ranvier区含有丰富和未分化 的间充质细胞,还与骺板生发层的储备细 胞来源有密切关系,可影响骺板的生长发 育
• 骨膜厚血供丰富,细胞多,成骨能力旺盛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性骨折(II 型)
最常见
Salter II 型损伤与
I 型相似,骨折线通过 骺板的薄弱区,成熟层 的肥大区和钙化区, 然后转向干骺端致干 骺端撕脱性骨折。对 侧的骨膜断裂。10岁 以上多见
骨骺创伤(II型儿童创伤)
胫骨近端全骺分离性骨折
骨骺创伤(II型儿童创伤)
骨骺创伤(II型儿童创伤)
M 1y MR:586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关节创伤的影像诊断
1
骨与关节的创伤

影像检查目的:


明确有无骨折、脱位或肌腱韧带断裂; 了解骨折、脱位的详情; 需要时透视下复位; 复位固定后复查; 定期观察愈合过程及有无并发症; 是否有病理性骨折
2
一、 骨折 骨折(fracture):是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包 括骨小梁的/或骨皮质的断裂。 根据作用力的方式和骨本身的情况骨折 分为:创伤性骨折、疲劳性骨折和 病理性骨折。

80
关节MRI检查

由于半月板是纤维软骨结构,无论在质 子像还是T2加权像上,半月板均表现为 三角形的均质低信号区。半月板的异常 改变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区。从位臵、 形态、与关节面的关系等方面可将其分 为3级
81
关节MRI检查

半月板MRI分级及临床:



I级信号为点或小结节样高信号灶,不延伸到半月板关节 面的边缘,有报道见病变内为融合成团的脂肪细胞,临 床上多无任何症状; Ⅱ级信号为水平走行的线状高信号,可延续到半月板与 关节囊的交界处,但也不延续到其关节面的边缘,在青 少年则提示半月板有神经与血供的异常,但无撕裂,在 老年人表示有退行性改变,但不一定有临床症状; Ⅲ级信号为延伸到关节面的线状或复杂形态的高信号, 可以是慢性退行性改变导致的撕裂,也可以是急性外伤 造成的撕裂,前者常为水平或斜行线样高信号,后者多 为垂直线样高信号

无出血型:T1像呈正常信号,T2像呈高信号,
可上下延伸,多在7天至3周内消退。系脊髓 轻度损伤水肿所致,预后较好 出血型:急性期(游离血红蛋白为主)T1正常, T2呈低信号。亚急性期(正铁血红蛋白为主) T1和T2均呈高信号。提示挫伤重,预后差
67
脊髓 损伤
68
脊髓损伤
69
慢性脊髓损伤
31
隐性骨折的CT检查
32
左 骶 骨 骨 折 检 查
33
右侧髋臼T型+脱位
34
上颌骨骨折
35
齿状突骨折
36
骨折MRI检查
MRI 在显示骨折线方面略逊于 CT ,但可清晰 显示骨折断端及周围出血、水肿和软组织损 伤情况 骨折在T1WI上表现为线样低信号影,T2WI上 为高信号影 骨挫伤( bone bruise) 常局限于干骺端,可 自愈,在T1WI上表现模糊不清的低信号影, T2WI上为高信号影

12
13
14
15
骨折断端的嵌入
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的条带状影,骨皮质 与骨小梁连续性消失,断裂相错。 可引起骨骼缩短与变形,但断端移位不 明显。 以股骨颈部为多发

16
17
18
骨折的愈合

血肿 肉芽组织长入 纤维性骨痂 痂 矿物质沉积 骨性骨痂
成骨细胞活动
骨样骨

骨折愈合与年龄、骨折类型及部位、营养状况 和治疗方法有关。
82
关节MRI检查
正常半月板,病理示纤维软骨表现被覆着滑膜组织
83
关节MRI检查
半月板内Ⅰ级信号,病理示血管增生,脂肪细胞融合成团
84
关节MRI检查
半月板内Ⅱ级信号,病理示染色不均匀,纤维变性。
85
关节MRI检查
半月板Ⅲ级信号—撕裂,病理示⑨脂肪取代纤维软骨, 局部玻璃样变。⑩组织变性,有微囊形成。
为脊柱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
可显示椎体骨折,椎间盘突出和韧带
撕裂。 直接显示椎管有无狭窄,显示脊髓受 压情况。 根据脊髓信号改变评价脊髓损伤程度, 制定手术方案,判断预后。
65

脊髓损伤
骨 折 的 M R I 检 查
66
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多无阳性发现 脊髓挫裂伤分为无出血型和出血型 (Kulkarni)
86
半月板的MRI检查
87
半月板的MRI检查
88
半月板的MRI检查
89
半月板的MRI检查
90
半月板的MRI检查
91
半月板的MRI检查
92
四、肌腱与韧带损伤
93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中 断 及 弥 漫 高 信 号
94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假 瘤 形 成
95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间接征象:角<45度

54
COLLE’S骨折
55
肱骨髁上骨折
56
肱骨髁上骨折
57
股骨颈骨折
58
脊柱骨折
临床与病理:纵轴性暴力冲击,脊柱前 屈,多为压缩性,常见于颈5、6,胸11、12 和腰1、2。 影像学表现:

X线呈楔形,前缘骨皮质嵌压,呈横形不规
则线状致密带。 有时可见椎体前缘分离的碎骨片;严重时后 突成角,发生错位。 椎间隙多正常,棘突、横突也可发生骨折。
30
CT骨折检查

骨折检查多以普通X线摄片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CT可作为平片的重要补充。
CT可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隐性骨折 对判定严重脊柱外伤、骨盆、髋及肩关节等解剖
结构复杂部位的骨折有重要意义 CT三维重建可形象的、全方位的显示这些部位的 骨折及错位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的方 式有很大的帮助 CT不能显示与扫描平面平行的骨折
5
长骨折类型
按程度分为: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按形状分为:
线形、星形、横形、、纵形、斜形、
‘Y’形、‘T’形、螺旋形。
按骨碎片分为:
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
6
7
8
9
10
11
骨折的对位与对线关系
长骨以骨折近段为基准,判断移位、重迭、成 角、旋转等。 根据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分为:横向移位、 断端嵌入、重叠移位、分离移位、成角移位、 旋转移位 对位: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和上下关系 对线:有无成角

46
疲劳骨折
47
疲劳骨折
48
疲劳骨折
49
疲劳骨折
50
疲劳骨折
51
(四) 病理骨折
病理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在骨病变的基 础上轻微外力引起的继发性骨折。 局部病变:肿瘤、炎症 全身病变:骨质疏松、成骨不全

52
肺 腺 癌 骨 转 移
53
常见骨折
Colles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股骨颈骨折:
19
20
21
22
23
24
25
骨折的并发症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 骨质疏松: 骨关节感染: 骨缺血坏死: 关节强直: 关节退行性变: 骨化性肌炎:
26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Biblioteka 27骨折畸形愈合28
骨 不 连、 假 关 节
29
股骨 头缺 血坏 死
外伤后形成脊髓空洞症,T1呈囊
样低信号,T2呈高信号,相应脊 髓膨大 可伴有脊髓萎缩、蛛网膜粘连等
70
慢性脊髓损伤
71
二、关节创伤
肩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 关节软骨损伤

73
肩 关 节 脱 位
74
肘 关 节 脱 位
75
指关节脱位
76
肩 关 节 脱 位
77
髋关节脱位
78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

37
骨折的MRI检查
38
微小骨折的MRI检查
39
隐性骨折的MRI检查
胫骨平台后部骨挫伤
40
(二) 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骨骺骨折(骨骺分离) 2、青枝骨折

41
骨骺骨折
骨骺骨折(epiphyseal fracture):为干、骺闭合 之前骨骺部发生的创伤。 可为单独骺板软骨损伤,也可合并干骺端、骨 骺骨质同时断裂。 约30%的骨骺损伤继发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等 后遗症。 X线不显影,只显示为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 对位异常。
107
腓 侧 副 韧 带 Ⅲ 级 撕 裂
108
髌韧带部分撕裂
109
髌韧带完全撕裂
110
髌 韧 带 完 全 撕 裂
111

谢!
112

42
骺离骨折
43
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小儿骨骼柔韧性较大;仅表 现为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X线不显示骨 折线。
44
青 枝 骨 折
45
(三) 疲劳骨折
疲劳骨折(fatigue fracture) 或应力骨折 (stress fracture):长期、反复的外力作用 于骨的某一部位,逐渐发生的慢性骨折。 需与恶性肿瘤鉴别
79
三、膝关节MRI检查
膝关节 MRI 是目前诊断半月板撕裂敏感性 ( 95 %)及特异性( 91 %)最高的影像检 查方法。其诊断准确率为 93 %,假阴性率 仅 4 . 8 %,大大低于常规 X 线关节造影( 2 %~13%)及关节内窥镜(5%~10%)。 MRI成像具有对软组织的高分辨能力,不仅 能显示膝关节解剖结构,而且能客观显示 半月板损伤程度,有无撕裂,韧带的损伤 情况,有无关节积液和骨软骨损伤等。对 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骨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骨的连续中断,X线片见骨折线(不规则
的透明线)在骨皮质上显示清楚整齐, 在骨松质则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 错位。
注意投照中心。 注意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
4
(一) 创伤性骨折
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正常骨的骨折 临床表现:局部肿痛、变形、患肢缩短、 保护性姿势及功能障碍等。 体征:可听到或触知骨摩擦音。 注意:合并伤,相邻脏器或神经损伤 局部软组织撕裂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