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生物入侵---论文

中国生物入侵---论文

探究中国生物入侵摘要:生物入侵是一个古老而又十分新颖的课题,早在人类社会之初,就有驯化培养物种这种人为影响的最原始物种引入和归化现象。

本文在深一步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和发生基础上,参照中国的生物入侵现状,分析了引起生物入侵的原因,并在正确认识生物入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种生物多样性从历史大角度来看,生物入侵是文明传播和产业发展的副产品,并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而出现不同形式和模式,因此探究中国生物入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分析入侵生物和引起生物入侵的原因,对有效控制外来生物入侵有极大的帮助。

我国开展外来入侵研究起步较晚。

虽然进行了许多外来入侵植物和动物的调查和初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以单一的植物或动物为案例,尚未有关于外来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报道或综述。

以往的报道多是只涉及生物入侵的某一个方面,如某个入侵种的发生分布,或它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较少研究入侵种的传入、扩散机制。

因此,本文无论对于我国外来入侵种的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入侵的有关概念(一)生态平衡系统在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二)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认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三)外来物种(alien specise)外来物种(alien specise)是指来自过去活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千里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

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四)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

小学作文范文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的挑战

小学作文范文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的挑战

《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的挑战》地球,这个孕育着无数生命的蓝色星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生物入侵现象逐渐成为威胁生态平衡的重大挑战。

生物入侵,指的是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入侵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对本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

历史上,生物入侵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19 世纪末期,欧洲的兔子被引入澳大利亚。

由于澳大利亚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迅速增长,很快就泛滥成灾。

它们大量啃食牧草,破坏植被,导致土壤侵蚀,给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又如,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20 世纪初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

由于其繁殖速度极快,且适应能力强,很快在我国南方的江河湖泊中大量繁殖,堵塞河道,影响航运和生态环境。

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入侵物种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如食物、空间和阳光等。

由于入侵物种通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它们往往能够排挤本地物种,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其次,入侵物种可能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一些入侵植物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入侵物种还可能成为新的病虫害的宿主,传播疾病,进一步威胁本地生物的生存。

那么,生物入侵是如何发生的呢?一方面,人类的活动是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外来物种带入新的地区。

例如,进口的农产品中可能携带外来的种子或害虫,游客的行李中可能藏有外来的植物或动物。

另一方面,自然因素也可能导致生物入侵。

例如,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将外来物种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

为了应对生物入侵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生物入侵论文摘要: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非本地物种)进入并在目标地区大量繁殖、扩散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本论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探讨生物入侵的原因、影响及管理措施,为进一步研究与管理生物入侵提供参考。

一、生物入侵的原因:1.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增加导致物种的跨境传播增加,从而增加了生物入侵的风险。

2. 生态系统受损:受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外来物种定居和繁殖的机会。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使得一些物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并扩散到原本不适宜的地区。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引入外来物种作为农作物或宠物,以及土地破坏等,都为生物入侵提供了机会。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减少:入侵物种竞争本土物种资源,导致本土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

2. 生态系统功能丧失:入侵物种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3. 经济损失:生物入侵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损坏基础设施等,给经济带来损失。

4. 社会影响:生物入侵对人类健康、居住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三、生物入侵的管理措施:1. 早期预防:建立严格的检疫体系,减少入侵物种的引入。

2. 监测与预警:对潜在入侵物种进行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

3.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疾病以及生物杀虫剂等手段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分布。

4. 移除与根除:对已经入侵的物种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移除与根除。

5.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高: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加强宣传与教育。

总结: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入侵物种管控政策以及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高,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预防生物入侵。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为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此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入侵论文0

生物入侵论文0

生物入侵的益弊转换摘要:谈起生物入侵的危害,许多人可以长篇大论细数其的危害。

然而,所谓物极必反,世间事物的好坏都有其相对性,哲学上更是说:事物的好坏没有绝对性。

生物入侵纵然给人类社会,环境带来了诸多的害处,但是,如果人们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得当,那么,生物入侵的弊处是可以变为益处的[1]。

关键词:生物入侵;入侵生物;益处;弊处;入侵者;一.何谓生物入侵每种生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群落内,并和其他生物种群保持相互竞争、捕食、寄生、中性、共生、互惠、偏利、偏害等关系,进而维系该生物群落的存在和进化。

当某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进入新的生态群落后,有可能破坏其原有的物种平衡关系形成优势种群,导致生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构成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2]。

美国人艾尔特于1954年在《动物入侵生态学》中率先提出“生物入侵”的概念,1982年左右,生物入侵问题才被人们广泛认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造成的巨大危害和经济损失,才真正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生物入侵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入侵种可以改变群落或生态系统基本的生态学特征,导致局部或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成威胁,或损害人体健康等。

理论研究表明,生物入侵最容易发生在那些受到人类干扰的,遭到一定破坏的生态系统。

而且,生物入侵决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的问题二.生物入侵的不同方式和具体过程1按有意与无意分有意引入:某些部门或个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观赏和生物防治等,从国外或外地引入了大量物种。

但是由于管理不善或事前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导致有些物种变为了入侵种。

水花生和水葫芦就是分别在20世纪30、40年代引入我国,本是作为猪饲料,后变为野生,成为南方农田、湖泊的主要害草,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偶然引入: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流也可以充当外来种的引入媒介,无意间将外来种从原生地带到别的地区。

《外来生物入侵》小学作文

《外来生物入侵》小学作文

《外来生物入侵》小学作文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外来生物在新的环境中迅速繁殖和扩散,给当地的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策略。

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类活动的干扰。

国际贸易、旅游、引种栽培等人类活动使得外来生物更容易传播和入侵。

例如,船舶压舱水的排放、交通工具的携带等都可能成为外来生物入侵的途径。

二是缺乏天敌和竞争者。

在新的环境中,外来生物往往没有天敌和竞争者,因此能够迅速繁殖和扩张。

例如,水葫芦在我国没有天敌,便迅速蔓延,堵塞河道。

三是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本身较为脆弱,对外来生物的入侵抵抗力较弱。

例如,一些珊瑚礁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容易受到外来生物的破坏。

外来生物入侵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它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外来生物可能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捕食当地物种,甚至导致当地物种灭绝,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外来生物入侵会对经济造成影响。

例如,外来病虫害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会破坏渔业资源,给农业和渔业带来巨大损失。

此外,外来生物入侵还会对人类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一些外来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应对外来生物入侵,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监测和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外来生物的入侵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二是加强风险管理。

在引进外来生物时,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确保其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加强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生物调节剂等手段进行生物防治,控制外来生物的数量。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外来生物入侵的认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对外来生物的人为传播。

五是国际合作。

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挑战。

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摘要】区域间生物入侵是指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物种入侵所引发的危害。

由于我国生态系统错综多样,国内人员、物品流动频繁且不易监控,因此区域间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十分严峻。

本文主要以我国以及国外已有的区域间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其主要的入侵途径、危害与防治措施。

区域间生物入侵主要通过引种、运输、人为干扰等途径,可以造成土著种灭绝、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危害。

全球气候变化、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建设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等领域是今后我国区域间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区域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现状防治1.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2.中国外来物种入侵原因对外来物种认识不足,往往为了一时喜好,没有很好的对引时物种进行分析研究。

如富寿螺,原产地在美洲吧,当年可能是华侨看到这个东西的美味,就带入国内,没想到这种生物繁殖性强,在中国少有天敌,成为人们稻田里的害虫。

一堆堆粉红色的卵。

还有一地黄花也是,当初引入中国是为观赏,但却不负责的让其在野处生存,也是因无天敌,繁殖力强,抢夺农作物的养份,土地。

成为中国另一大害。

中国现在流行中国的小龙虾,原产地也是美洲,但它却成为中国百姓口中的美食,这可能是例外吧。

外来物种,有的是意外进入国内,如航空、运输。

有的是特意引入,为了改良中国原有品种,有的是一些人个人喜好,私下带回国,一时兴起,过后又极不负责地放归大自然,让这些在没有天敌的地方快速成长,造成难以消除的生物灾难。

作文范文: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的挑战两篇

作文范文: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的挑战两篇

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增加,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所谓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在非原生地区建立种群,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构成威胁或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这一过程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生物入侵的严重性。

入侵物种往往因为缺乏天敌而在新环境中迅速繁殖,它们会与本土物种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等,导致本土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例如,北美洲的紫茎泽兰入侵我国后,由于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速度,严重挤压了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其次,生物入侵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每一个物种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当入侵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时,它们可能会成为新的竞争者、捕食者或者病原体,打乱原有的物种间关系,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最终导致生态功能的退化。

再者,生物入侵对人类经济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入侵物种对人类的农业、林业、水产养殖业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比如,美国的水葫芦入侵我国南方水域后,严重阻塞了航道,影响了水运交通;同时,大面积覆盖水面,阻碍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面对生物入侵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健全全球生物入侵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并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其次,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增强全社会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再次,科研支撑是关键,需要加大对入侵物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为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最后,实施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有效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和危害。

总之,生物入侵作为一种生态平衡的挑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外来微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论文素材

外来微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论文素材

外来微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论文素材引言: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或变化时能够维持其功能和结构的能力。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来物种入侵对各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尤其是外来微生物入侵,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外来微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研究素材。

论点一:外来微生物入侵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外来微生物的入侵可能会对原有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研究表明,入侵的外来微生物可以对本地物种的种群结构造成破坏,导致物种数量的减少和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产生竞争,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

此外,一些外来微生物还可能对本地物种产生毒性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剧物种多样性的下降。

论据一:研究发现,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外来微生物入侵已经导致了本地物种的数量减少和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例如,在某些湖泊中,外来藻类的入侵导致了本地藻类种群的减少,从而降低了湖泊的物种多样性水平。

类似地,一些外来真菌的入侵也导致了本地真菌数量的减少,造成了真菌群落的物种单一化。

论据二:一些研究还发现,外来微生物的入侵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相互作用的改变,进而影响物种多样性。

例如,入侵的外来植物可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本地植物的生长,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同时,这些外来植物也可能改变原有的食物网结构,导致原有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

论点二:外来微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外来微生物入侵还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性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的功能性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产力等方面。

外来微生物入侵可能干扰这些过程,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

论据一:研究表明,外来微生物的入侵可能改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例如,入侵的外来藻类可能通过繁殖过程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升高,进而改变物质循环的平衡,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入侵的外来细菌也可能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

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

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

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

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

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

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

已传人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1.1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生物入侵倍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光肩星天牛是原产于亚洲的极具破坏性的林木蛀干害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该种害虫随木质包装材料进入美国.到1998年8月,它已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纽约、华盛顿等14个州的仓库中校发现,在芝加哥、纽约等地的野外也发现了该物种.光肩星天牛在美国没有已知天敌,会对美国遍地种植的枫树和果树造成危害.如果它在美国得以长期繁衍,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380亿美元。

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近1370亿美元. 1.2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1.3生物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如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由于外来船只受到污染的水倾倒在秘鲁港所引起的。

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约1万人死亡;脉草、三裂叶脉草现已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疯牛病”最早于1986年在英国发现。

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病牛或病羊的尸体被加工成了动物饲料,从而引起疾病大规模传播。

1996年3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疯牛病有可能传染给人。

1.4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学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

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

参加第五届生物多样化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专家们警告说,外来物种给生物多样化造成的破坏,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生物生存环境的缩小和丧失。

比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

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

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阶、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hm2;脉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2 生物入侵危害产生的原因2.1盲目引种并不是所有的物种迁移或引入都会产生危害,而且许多新品种的引入确实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1859-1900年间,澳大利亚笔尾松鼠被引入新西兰,就成为了新西兰毛皮业的财富之源;然而,大多数的引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水葫芦,主要是为猪提供饲料的。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芦饲料,其投入与产出已经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争抢的水葫芦,如今便异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环境公害。

专家认为盲目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业一是海洋垃圾:随废弃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并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

据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软体动物、蛀船虫、珊瑚虫这些寄居类动物如今正附着在漂浮的垃圾上漂进新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物种造成危害,并开始改变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学家巴恩斯表示,能使海水结冰的温度可能是阻挡外来物种入侵南极洲的主要屏障,而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削弱了阻挡外来生物的天然海水屏障,情况就将更加严重。

二是海洋压舱水的排放:20世纪初,压舱水代替了固体压舱物,这无意中为水生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散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轮船变成了一个满载各种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输送货物时,不断地运输和储存这些水生生物。

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与压舱水直接相关的异地种侵入事件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时有发生。

2.3旅游业很多的物种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携带而引起的,游客从全球各地带来各种的物种,其中就包括有异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这些物种被游客有意无意地留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中,对当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4国际贸易最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车船飞机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进了鲜活植物产品贸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入侵的机会。

例如美国白娥入侵亚洲,就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国原木大量倾销日本,美国白蛾也就由此进入亚洲,进入中国;松材线虫传人中国、光肩星天牛(ALB)传人美国等都是由于国际贸易而引起的。

同时种苗产业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频繁更加快了病虫的入侵与扩散。

3 防治生物入侵的技术措施3.1清除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

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

例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已经清除了老鼠。

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有效的根除计划。

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侵略性。

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

所以这种措施在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3.2防治对策3.2.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检疫是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出或传人某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14世纪中叶,欧洲的威尼斯共和国为阻止黑死病、霍乱、黄热病等疫病传人本国,对要求人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了进港前一律在锚地停滞、隔离40d的防范措施,后来逐渐运用到阻止动植物外来种传播方面,出现了动植物检疫.1994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最终达成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已成为一部国际检疫法。

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共检疫国内外参展植物763批次、683140株,草坪165279m2,肥料8100kg,木包装7件.截获有害生物162批次,发现有害生物160多种,并进行了及时的处置。

3.2.2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美国夏威夷为了消灭害虫,从非洲南部引进了一种玫瑰色蜗牛,谁知55年后,它竞将15—20种土生土长的蜗牛伙伴消灭得干干净净。

为了改善牧草的营养结构,美国西部引进了纤维含量较高的胡枝于,结果它疯狂地繁殖、蔓延,致使原本能养活9万头奶牛的牧场寸草不生,最后被荒弃不用。

在中国的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大面积种植的巴西橡胶林,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亿株,40多万公顷。

大面积的天然林被毁,代之以巴西橡胶占绝对优势、土壤板结、物种多样性匠乏的生态系统。

所以这些出于良好愿望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提示人们,在进行人为引种前必须认真作好全面的生态评估,并进行引种后的跟踪监测。

3.2.1化学防治对外来物种的化学防治(包括诱饵、驱赶剂和毒药)通常被认为不可取,因为众所周知的广谱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但据美国国会透露,有一些新型化学杀虫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起作用,不会影响人类健康。

但是,这些化学杀虫剂非常贵,而且需要反复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所以化学防治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有效可取。

3.2.2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有些时候是可行的。

例如,在佛罗里达,手工除蜗牛就是根除非洲大蜗牛时使用的方法。

然而,大多数外来物种无法用机械防治(如小昆虫和地穴动物),而且,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想象。

3.2.3生物防治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生物防治被认为是继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之后最有吸引力的方法。

现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生物学家也找到了一种水葫芦的天敌——象甲。

专家在实验室中发现:被放置了象甲的水葫芦,植株明显变小、叶子变小、茎干变细、分支减少,水葫芦的整个生长过程受到抑制。

但象甲吃完水葫芦后,是否还会去吃其他的植物,是否会造成再次“引狠人室”?然而,生物防治确实是目前生物学家想到的最合理的方法,当然它的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向言词,彭少麟.生物入侵及其影响.生态科学,2001(20):68-73[2]李博,徐炳声.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生物多样性,2001,9(4):446-457.[3]乔勇进,张敦论,张强.试论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及相应对策.防护林科技,2001(51):41-43.[4]白希尧,白敏冬.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灾害和治理方法的研究.自然杂志,2002(24):223-230.[5]丁建清.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6-20.[6]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保护,2002(28):45-48.[7]陈兵,康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环境保护,2001,(12):30-31.[8]徐承远,张文驹.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2001,9(4):430-438.[9]张林艳,叶万辉.生态空间理论及其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地球科学进展,2002(17):588-594.[10]向言词,彭少麟.植物外来中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学报,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