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生物入侵的生态系统影响
有必要仍多尺度、多个生态系统出収, 针对更多的外来 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入侵对森林、草原、农田、海 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等的影响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
研究展望
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主要过程的相互作用
几乎所有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过程(如全球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环境污染、荒漠化与生物多样 性丧失等)都与生物入侵相互作用。今后需要仍不同尺度更 加系统的分析生物入侵问题。
入侵物种的潜在分布区 预测也取得了一定迚步, 幵在国家入侵物种防控 和管理政策的制定中得 Zhu L, Sun O J, Sang W, et al. Predi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 invasive plant species ( Eupatorium adenophorum ) in China[J]. 到了成功应用。 Landscape Ecology, 2007, 22(8):1143-1154.
外来种入侵的生态学效应
对其他影响
外来种入侵对经济活动的最大危害, 在于其对农、林、 牧、渔业生产、交通航运等带来的直接破坏, 幵由此造成 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外来入侵种的间接影响危害更为巨大,比如媒介昆虫 入侵会造成农作物病害大爆収。 外来种入侵除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外, 兲于其对人 类健康、环境和公共设施安全带来的威胁也值得重视。
主要入侵物种的控制与管理
1.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2.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3.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4.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5.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6.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7.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8.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9.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10.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11.桔实小蝇(Bactrocera dorsalis) 12.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13.烟粉虱(Bemisia tabaci)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迅速繁殖并扩散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控制因素,因此能够在新环境中迅速增加数量,导致原生物种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生物入侵通常是由人类意外或故意引入的物种引起的,也可因气候变化、全球化交易等因素而发生。

生物入侵的速度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给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生物入侵的定义虽然简单,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当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时,它们可能会无限制地繁殖,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侵扰人类生活等,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认识生物入侵的定义及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才能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益。

在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生物入侵的途径、影响、防治措施、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以全面了解这一全球性问题。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过程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生态系统改变的过程。

目前,全球面临的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入侵种类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外来物种不断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知的入侵物种数量已超过4000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2. 生物入侵区域扩展迅速:生物入侵不仅发生在陆地生态系统,也发生在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

特别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生物入侵的区域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入侵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一旦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就可能对当地物种造成竞争、捕食、疾病等不利影响,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4. 生物入侵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会给人类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1.引言外来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物种被引入了其原生地外的地区,并且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的现象。

这种入侵现象不仅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威胁,还对农业、林业、渔业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造成了巨大经济和环境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提供科学依据和措施,有效防范和应对这一问题。

2.外来生物入侵物种分类及特征根据调查研究,外来生物入侵物种可以分为植物物种和动物物种两大类。

其中,包括了一些著名的入侵植物物种,如紫茉莉、水蓑衣、澳洲落叶松等,以及一些入侵动物物种,如杜父鱼、黑松鸡等。

这些物种具有快速繁殖和适应能力强,能够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占据并扩张生存空间。

同时,它们还常常通过损害本土物种的竞争能力或病毒传播等方式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外来生物入侵物种影响外来生物入侵物种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和经济有着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们对本土物种的生态位造成了威胁,存在竞争和摧毁的可能。

其次,入侵物种带来的病毒、寄生虫等疾病会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此外,外来生物入侵还会对农林牧渔等经济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以农业为例,入侵植物物种会抢夺本土作物的生长空间,降低本土农作物产量。

4.防控与应对策略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外来生物入侵,有必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边境检疫,阻隔入侵物种的传入。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早发现和评估潜在入侵物种的风险。

再次,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生物入侵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入侵物种的认知水平,并开展相关的生态修复和控制工作。

5.结论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生态系统和经济产业带来了巨大威胁。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其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的应对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研究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研究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生物入侵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对于生态安全研究而言,这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本文将从生物入侵的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生物入侵的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大量的物种被引入到原来未曾存在的地区。

这些物种通常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可以迅速繁殖,并抢占当地的资源和生境。

这种引入并繁殖的过程被称为生物入侵。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1. 生态系统扰动:生物入侵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

同时,入侵物种可能对当地种群造成竞争压力,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2. 经济影响:生物入侵也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入侵物种可能侵占农田、捕食农作物,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造成经济损失。

3. 健康影响:某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例如,蚊虫传播的疟疾和登革热就是由于生物入侵而引起的。

三、生物入侵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入侵问题,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对入侵物种在当地分布和数量的调查,了解其扩散和入侵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实验室分析:通过实验室中对入侵物种进行饲养和繁殖,并观察其生长和繁殖能力,揭示其成功入侵的原因和机制。

3. 统计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模型,对入侵物种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生态安全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生态安全,减少生物入侵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生物入侵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预警入侵物种的扩散和入侵趋势,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2. 生物控制:通过引入天敌或采取农药等方式,控制入侵物种的繁殖和扩散。

同时,加强对入侵物种的检疫和管控,阻断其进入和扩散。

3. 加强国际合作:生物入侵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生物入侵问题,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普生报告生物入侵》课件

《普生报告生物入侵》课件
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自我防范
和保护意识。
03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
中国入侵物种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中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超过660种 ,其中植物超过370种,动物超过 270种,涉及多个生态系统。
分布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 海地区,但随着物流和交通的发展, 其分布范围逐渐向内陆扩展。
损失,影响经济发展。
全球生物入侵的挑战与危机
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目前全球范围内缺乏有效的预 防措施来遏制生物入侵的问题

缺乏国际合作
各国之间在应对生物入侵问题 上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难以 形成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缺乏科学研究
关于生物入侵的科学研究仍显 不足,无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 供足够的科学依据。
缺乏公众意识
《普生报告生物入侵》ppt课件
目录
• 生物入侵概述 • 全球生物入侵现状 •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 • 生物入侵的防控与管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生物入侵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非自 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并 对新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过程。
特点
生物入侵具有隐蔽性、长期性、 全球性等特点,对入侵地的生态 系统、物种多样性、人类健康等 方面造成严重威胁。
生物入侵的危害
01
02
03
破坏生态环境
外来物种可能会成为入侵 地的优势种,排挤本地物 种,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 系统失衡。
危害人类健康
外来物种可能携带病原体 或毒素,对人类造成危害 。
影响经济发展
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农业、 林业、渔业等产业造成巨 大损失,影响经济发展。
生物入侵的途径与方式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摘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生物入侵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今后研究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方向及核心问题,以期为生物入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发展趋势;核心问题生物入侵就是外来物种入侵并打败当地物种,反客为主,导致当地生态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大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暴发后,生长难以控制,其结果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农业、林业以及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如江西省发现入侵的豚草、空心莲子草、水葫芦等,对农业生产负面影响巨大。

据统计,我国有外来杂草107种,主要外来害虫32种,主要外来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的损失巨大。

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1]。

外来生物入侵我国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

我国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要4.5亿元。

世界许多国家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很惊人,美国每年损失1 500亿美元,南非损失800亿美元[2]。

1国内外研究概况1.1国外研究回顾对于生物入侵的研究,国外科学家早在1958年就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

此后,各国科学家陆续开展了许多有关外来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但真正引起科学家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20年来,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从宏观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的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协同进化及控制技术与生态修复的机制等,均成为广泛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并有较高层次和较深水平的研究。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原则的指导下,GEF针对各缔约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提出了9条指导性原则。

1996年由SCOPE、IUCN和CAB International共同组织的全球入侵生物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在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最佳预防与管理策略指南、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1.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来种的检疫、除害处理研究较多,但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外来生物狙击的系统技术研究较少;二是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风险分析研究较多,但对实际的个案试验风险评估模式和体系的研究较少;三是对外来入侵种的危害性研究较多,对潜在的危险外来种入侵的预警、扩散与传播机制研究较少;四是对外来的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危害、生物生态学特性、控制技术等研究料多,对入侵生物学、入侵生态学及暴发机制的研究较少[3]。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研究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研究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研究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当今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生物入侵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入的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其原有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现象,并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概述。

1. 生物入侵的概念和机制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如全球海商贸易、引入外来物种或无意引起的意外散播,导致某一外来物种进入新的地域或生态系统,从而对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的过程。

生物入侵的机制包括物种之间的竞争、寄生、捕食和繁殖等相互作用。

具体研究表明,物种的生境适应性和竞争力是决定其入侵能力的重要因素。

2.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海洋等水体,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入侵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例如,亚洲鲤鱼、美洲蟾蜍和欧洲水葱等外来物种已经对全球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外来物种通过与当地物种的竞争、捕食和繁殖等行为,改变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生物入侵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入侵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们破坏了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或消失。

其次,外来物种的迅速繁殖能力对当地物种造成了竞争压力,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生物入侵还导致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的改变,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4. 控制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为了控制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对进出口物种的监管和管控,避免潜在的入侵物种的引入。

其次,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物入侵的情况。

此外,注重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大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

5. 生物入侵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生物入侵的论文

关于生物入侵的论文

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目的】了解现实生活中生物入侵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活和其他重要领域中的重要影响,盘点生物入侵的现代形势及其引发问题,展望生物入侵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方法】细致分析造成生物入侵现象的原因,集中各个方面原因于一体总述生物入侵的发展现状。

【结果】生物入侵的形势要引起广大关注,并在加深对其了解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防御和补救措施。

【结论】人类要了解生物状况,尊重自然,提高科学素养,不可再因无知而造成大方面的生物入侵现象。

关键词:生物入侵;产生原因;入侵途径;采取措施;引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也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防范生物入侵已刻不容缓。

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什么叫做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指生物通过扩散造成异地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现象,它包括细菌、害虫、外来物种等等。

其特点是传播途径千变万化,不受时间和国界限制,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传染给任何生物,常令人防不胜防。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它严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环境治理难题之一。

一.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1生物入侵介绍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

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之为“生物污染”。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报告编号:151A216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报告编号: 151A216优惠价:¥6750 元←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Email: kf@Cir.网上阅读:/R_YiYaoBaoJian/16/ShengWuJiShuShiChangXingQingFenXiYuCe.html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生物技术行业是高科技和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其进步将直接影响到医药、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在25%-30%。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生物技术行业的研究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前景颇受关注。

《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强调了生物产业的发展重点,具体包括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对我国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生物技术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轨迹对生物技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生物技术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最后阐明生物技术行业的投资空间,指明投资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战略建议,以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市场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趋势报告(xx年)报告是相关生物技术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报告。

正文目录第一章生物技术的定义及宏观作用分析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定义研究一、生物技术的综合定义及特征二、国外生物技术定义的比较三、各国生物技术分类的比较四、各国生物技术产业分类的比较分析第二节中国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一、国内对生物技术定义的研究二、中国对生物技术的分类三、现代生物技术及其特点四、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比较优势第三节生物技术与宏观经济关联分析一、生物技术的经济应用领域二、生物技术成启动未来经济的引擎三、生物技术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生物经济的作用与趋势透析第四节生物技术与军事发展分析一、生物技术对军事发展的作用二、部分军事生物技术简析三、生物技术在军事上的几种可能应用四、生物技术在现代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五、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军事应用前景看好第二章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分析第一节世界生物技术发展综述一、生物技术重整全球工业格局二、世界生物技术产业作用日益凸显三、世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回顾四、xx年世界生物技术科技发展状况五、xx年亚洲生物技术与发展论坛综述六、世界各国纷纷抢夺生物技术发展主动权第二节美国生物科技发展分析一、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优势及特点透析二、生物技术成美国新经济增长点三、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四、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区简析五、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国家政策第三节英国一、英国生物技术企业集群体系相关解析二、英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三、英国生物技术行业并购量增加四、英国生物技术行业流失情况严重第四节欧洲生物科技发展综合分析一、欧洲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解析二、德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战略分析三、法国生物技术产业综合浅析四、爱尔兰生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五、 __生物技术发展及应用第五节其它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概述浅谈生物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生物技术作为创造未来文明的五大新技术之一,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加倍重视。

本文阐述了生物技术的的定义,论述了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前言我国的生化工程学科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2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将化工技术用生物技术和融合生物技术知识发展生化工程的2个阶段。

[1]生物技术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医药、农业、食品、化工、冶金、能源等方面。

在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重要领域,已能和制造脏器、诊断试剂以及治疗药物;在农业上,能够制造兽药,培养植物细胞、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获得抗病毒、抗虫、抗除萎剂、抗冻、抗旱、抗盐、保鲜、高蛋白、高养分的植物新品种和良种家禽、家畜;在化工方面,生产氨基酸、生物大分子及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如乙醇、丁醇、丙酮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融合得到高产工程菌,为化工生产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新途径;另外在“三废”处理、低品位金属提取、生物能源、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方面都有不同进展。

这些技术的丰富交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兴趣,生物技术商品化的竞争高潮已经到来。

2.生物技术定义所谓生物技术,即为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

20世纪30年代生物技术以发酵产品为主干,40年代抗生素工业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50年代氨基酸发酵和60年代酶制剂工程相继出现,到70年代DNA重组技术使生物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及能源技术共同构成了人类新的技术革命的基础。

[2]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

3.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

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生物工程最新动态论文题目院系专业姓名学号生物入侵摘要:区域间生物入侵是指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物种入侵所引发的危害。

由于我国生态系统错综多样,国内人员、物品流动频繁且不易监控,因此区域间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十分严峻。

本文主要以我国以及国外已有的区域间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其主要的入侵途径、危害与防治措施。

区域间生物入侵主要通过引种、运输、人为干扰等途径,可以造成土著种灭绝、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危害。

全球气候变化、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建设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等领域是今后我国区域间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物入侵引入生物多样性防治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

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加速了中国境内物种在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外来物种在中国的扩散。

许多入侵物种在全面入侵以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因此新到达中国的入侵种的全面影响可能过一段时间才能感觉到。

从美国和中国相似的地理条件来看,美国的外来种入侵现状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美国外来种定居、扩散和危害的趋势仍在发展,已有大量有关入侵物种的文献记录。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到中国类似的情况。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

二、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首先,外来物种包括: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

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

三、中国入侵种的主要特点入侵种是外来种中归化的生物物种。

外来种的概念可参照Schwartz (1997) 的9条标准。

外来种泛指非本土原产的外域种。

本文采用的确定入侵种的标准是外域种:1)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入境;2)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并可自行繁殖和扩散; 3)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损害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的外来入侵种几乎无处不在,表现出:1)涉及面广。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到1999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 118个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国总面积的8.62%(86 410 000 hm2)。

除少数偏僻的保护区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入侵种;2)涉及的生态系统多。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3)涉及的物种类型多。

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高、低等植物,小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

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四、对外来种问题认识不足中国从高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到基层工作人员和大众普遍没有认识到外来种已经引起的危害和潜在的危险。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1 外来种危害的认识仅停留在少数病虫害和杂草,没有充分注意到更多的外来种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破坏。

7.2 使用当地特有的物种没有信心,持有外来的就比当地的好的观点的人很多。

7.3 盲目引种过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