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国画的方法

欣赏国画的方法
欣赏国画的方法

欣赏国画的方法

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

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

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的,属于看得懂范畴。

但如果是粗放的。

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

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中国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中国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

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

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

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画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

所以要很好地欣赏国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艺术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中国画也是如此。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

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

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

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

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

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

我们在欣赏任何画作的时候,首先就是得先让我们静下心来,一个烦躁的心看什么都是只看到一个大概的,无法真正欣赏。

儿童画画水墨画优秀作品

儿童画画水墨画优秀作品 儿童画画水墨画优秀作品欣赏 儿童画画水墨画优秀作品1 儿童画画水墨画优秀作品2 儿童画画水墨画优秀作品3 儿童画画水墨画优秀作品4 儿童画画水墨画优秀作品5 中国画的分类 一、中国画按题材内容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二、中国画从表现形式可以分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 三、中国画从设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四、中国画根据画面内容可以分为传统绘画、现代绘画 油画的分类 一、油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 二、油画从风格上可以分为写实油画、抽象油画 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一、中国画的笔法 1.执笔法 2.中国画用笔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方式 3.中国画运笔方法 中国画运笔方法十分讲究,如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笔”之

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画线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 二、中国画的墨法 1.泼墨法 2.积墨法 3.破墨法 油画的技法 一、油画的主要技法 1.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 2.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 3.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也称为直接着色法。 二、油画的笔法、刀法 1.油画的笔法 ①平涂笔法:平涂笔法即隐藏笔迹的笔法。 ②散涂笔法:使显露笔迹的笔法,从画面作画开始,即全面散开着笔。 ③厚涂笔法:在作画过程中使用厚的颜色,用弹性强的画笔涂摆笔触,造成画面凸凹的肌理感。 2.油画的刀法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除此之外还有颜料、调色盘、笔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 系别:教育系班级:12应心班姓名:张晴雯学号:122212150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于全世界,诗意,可以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人在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着艺术美! 阎峰的中国画风神超逸韵致清婉。或设色、或水墨,或斗方、或扇面,或巨幅大作、或雅致小品,在从不以画家自居的阎峰笔下俱是神采飞扬,从容自得。虽然阎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作品的展览但一直很低调,看得出阎峰是训练有素。有备而来,随心所欲之间,个性使然。 阎峰出生大连,从小在东北部队大院长大自幼爱好丹青,15岁随父母来到苏州。他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张扬豪爽的个性,在他的巨幅大作中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他的大道天成。然而他也有江南委婉细腻的一面,他的扇面小品颇具诗意,运思落笔,不紧不慢,指掌之间心会神融,意蕴悠长。 “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中的阎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深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心灵感受。注重绘画创作题材的积累,他曾无数次在海边驻足、在山林穿越、在乡村往返,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收获心性。因而他笔下的山峦、河流、乡村,不仅形象独特,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既“我有我法”又“言之有物”,用笔老辣、爽利,甚至有点恣肆,浓淡枯湿的变幻,在墨块和线条的交融中意蕴万千。 令阎峰颇为得意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以海为题材的作品,他的《海》长卷系列作品大都场景开阔,气势宏大,汹涌澎湃的海浪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在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力。其中以画面辽阔、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最为惊异,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但见突兀的山石上,人物形象凝神远望,咏叹人生,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力作。而他的斗方、扇面人物小品不求大雄强、大气派,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或听涛、或对弈、或静观,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可谓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阎峰说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他说很幸运赶上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太需要英雄,激情岁月推动着我的创作。继承传统、创作唯一,是我的创作追求。 他说感谢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论生活在贫困还是富贵时,今后他

【古代素描山水画】古代山水画

【古代素描山水画】古代山水画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一:

2019-畅想未来儿童画画大全绘画作品欣赏-推荐word版 (1页)

2019-畅想未来儿童画画大全绘画作品欣赏-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畅想未来儿童画画大全绘画作品欣赏 导语:转眼到了2082年,这里的世界多姿多彩,它很奇妙。世界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在是2082年,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高科技,可以去外星玩,去外星工作,甚至可以住在外星。 现在,我们可以尽情的开发金星。我们可以盖房子,盖学校,可以开采土地,种出来的蔬菜都是有机的,都是绿色食品。不会有地震、海啸等灾害,人 们可以安全、放心的生活。我们盖出来的房子都是全自动的,如果想吃饭,不 用去饭店,全世界的美食都会在你的菜谱上,你要选择一种菜,厨房就会自动 生成,而且不亚于任何一位厨师做的菜。如果我们相区别的星球,就会有一个 穿梭机,他会带你去想去的地方,想回来了,只要拿遥控器一按,就又会回来了。 学校里每个课桌上都配有一台电脑,课本都在电脑上,人们不再浪费纸张,不在破坏树木,而且也不用但心浪费电,所有电脑都靠太阳能发电,电脑可以 储存太阳能,这样晚上也可以用电脑。 所有的食品不用再经过一道道工序,如果检查有漏洞,对身体有害的食品 就会流放市场,现在有一个检测食品安全的机器,把食品放在机器里,如果是 安全的,食品就会出来,如果对人的身体有害,就会还原成原料,让人们重新 制造,保证我们吃的都是安全、健康的。 我坐着时光机,回到了40年前,有些不太适应,不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的愿望一定会变成现实!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作者:风行者 吴子深(1893~1972)原名华源,初字渔邨,后字子琛,号桃坞居士,江苏苏州人。家为吴中望族,收藏宋元古画甚富。早年从舅父学医,1917年后从李醉石、周乔年学画,并向顾鹤逸请益。1927年斥巨资在苏州“沧浪亭”创设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任苏州美专校董会主席。1929年赴日本考察美术。1930年发起组织桃坞画社。1948年被聘为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主办的美术评奖委员。三四十年代在上海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被称为“三吴一冯”。1949年赴香港。1966年应张大千之请赴台北,任教于台湾艺术学院国画系。1972年迁居印度尼西亚。 吴氏擅画山水竹石,亦能书法。山水远宗董源,近师董其昌,布局规矩,笔墨清秀,气格纯正。竹石师文同,偃仰疏密合乎法度,无明清文人习气。书法先习董其昌,后转攻米芾,韵致儒雅不俗。建国后,居香港,卒于印度尼西亚。作品多数流散海外。著有《客窗残影》、《吴子深山水竹石集册》等。

林阴日夕佳1942年作 《林阴日夕佳》是一幅人物山水画,画中人物线条简练流畅,敷色淡雅,尽显古人风流意表;而山峦用披麻大笔皴出,四面峻厚,流露着被自然风吹雨打的痕迹。山顶置以矾石,显出南派山水遗韵,这与画家从小生活在南方,多年体悟南方景致有极大的关系。图中几株松树挺生笔下,几丛翠竹掩映环生,山谷间云烟弥漫动荡,使深山幽谷之中充溢一片活力。这幅画在笔法、墨法上承元人余绪,浑厚高旷,明秀雅逸,寓意深远,弥足珍贵。 水邨图镜片设色纸本1941年作识:拟赵沤波水邨图。辛巳冬仲为牧轩仁兄姻大人雅属,华源。 印鉴:吴华源印(白文)、子深书画(朱文) 寒岩雪霁立轴设色纸本戊子(1948年)作 款识:寒岩雪霁。拟盛子昭笔,要在笔意挺而不犷,设色淡而能厚,寒山寂寞之景不减春江花月也。戊子夏至后五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 摘要:何谓中国山水画?顾名思义,中国山水画即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某种特定意境的画面。按理说来,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理应受到至高的重视与珍视。然而,随着中国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一涌而入,各种标新立异的西方印象画派以其自由,快速,狂放的技法被中国年轻人喜闻乐道,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则渐渐被忽视。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今天,提高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迫在眉睫。 关键词:山水画,审美观,文化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 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 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而要使用这类技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

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所画物体的轮廓。 2、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3、破墨法,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而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和胸的时候就经常使用该种技法以表现虾的 透明感。 (二)用笔方面 1、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 2、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 3、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 4、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 5、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

南宋画家萧照国画作品欣赏

南宋画家萧照国画作品欣赏 萧照(公元12世纪),南宋画家。字东生,濩泽(今山西阳城)人,生卒年不详。靖康间(1126-1127)金兵陷汴京(今河南开封),中原人民纷起抵抗,萧照在太行山参加义兵,一日遇李唐逃乱至此,萧照素慕李唐画名,即拜李唐为师,并随之南渡至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李唐感其德,尽以所能授之,照画艺大进。绍兴(1131-1162)中,补迪功郎,任画院待诏,赐金带。擅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其姓名作石鼓文书款于树石间。尤长异松怪石,所作苍浪古野,“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其画笔健墨重,皴法遒劲,苍莽葱郁,气势雄伟,酷似李唐。传世作品有《中兴瑞应图》卷,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山居图》卷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秋山红树图》册页藏辽宁省博物馆;《山腰楼观图》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宋萧照《山腰楼观图》轴,绢本,水墨画,纵64.3厘米,横40.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右侧,仅画江水、浅滩、远渚、烟树。山间一条小路迂回盘旋,经前峰山腰渡口直抵后峰山巅,临近山巅处有一片楼台亭阁,一登山行人已走近。右下临水山岩上两人指看远方美景。左侧最高峰画得半壁实半壁虚,虚处乃为江上为气所迷,上升成岚,后面还添上几座淡淡峭峰,启人高远不可测的“仰止”之叹。山际径路盘曲,有两人策

杖而上,而楼观却深深埋藏在山坳幽谷中。近山浓重,远山清淡,又形成虚实对比。此图无论从山石林木之笔法造型,尤以运用秃笔重墨及小青绿设色技巧来看,在在皆显示出萧氏亦步亦趋地追随李唐,并细谨地诠证李氏技法。也或因在笔墨表现上无法超越前人,萧则在章法上寻求突破,改变北宋主峰鼎立中央位置的固定法式,尝试描绘山峰的侧面。幅中劲峭雄峙的主峰已然旁移,占满全幅右半,山势蜿蜒直上,楼观、瀑泉、山径、树石之布列皆集于右半边,此为画家所表现之“实”处,而山巅由右往左方横向延展则愈远渐虚澹,以烘染代替勾皴,演为远山,另隔岸河坌及烟雾中隐现的丛树和水等,则为画中之“虚”。设色画长山复岭,路径萦回,林木蒙密,山顶屋宇在隐显之间,下方沙滩渔艇,石壁飞泉,布置得宜,各具臻妙。前景巨树三株,多欹曲之势,双钩夹叶树填染青绿色,山石之斧劈皴法以重笔浓墨勾画,通幅之笔墨设色与李唐之《万壑松风》、《江山小景》有逼似之处。名款“萧照”二字楷书于幅中央之树石间,则与《西湖志余》所载相同。另旧亦谓其颇知书,并“以姓名作石鼓文书”。幅内除清宫鉴藏印外,亦有收传印二,一为明内府“司印”半印,一“慧辩知贤印章”则不知为何人所钤,待考。 江边,一座大山耸然而立,石块的质地如此坚硬,营造出几千几万吨的重量感,因为如此的稳固,彷佛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就静立于此,看尽了人间的世代交替。这一天,二位相交

《水墨山水画》教案

《水墨山水画》教案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水墨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墨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水墨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 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 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 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

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山水画——金碧山水 唐: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小。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山水画挂在屋内,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画面是直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 《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101.9×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 宋: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206.3×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瀑

儿童国画评语

儿童国画评语 篇一:培训部儿童国画作品点评 培训部国画习作点评 此幅作品构图饱满,设色比较自然。菊花花头造型较好,有大小变化。菊花叶子的水墨晕化效果凸显,中间小花和茎叶表现尤为出色。大花头下的花径稍显软弱无力,让作品感觉美中 不足。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国画有如此表现实属难得! 此幅作品构图饱满,倚仰交错。墨色分明,干湿浓淡均有表现,中侧锋运用较好。画面偶有 败笔,无伤大雅!落款需加强。 画面感极强,一派天真质朴,稚拙而又灵巧。构图饱满,墨色变化丰富,干湿浓淡尽显其中,中锋用笔,花径老嫩质感表现的很到位。如果右下角盖上一枚闲章,效果会更好。 此幅画整体效果不错。叶子水分掌握较好,茎叶画的不错!花头造型设色问题不大,只是墨 色应有区别。 此幅图画稚趣天成。花朵有开有合,富于变化。用笔中锋较多,辅以侧锋画叶。设色浓重艳丽,叶片有墨色变化。只是花径枝杈太多,尤其左侧出现平行线,破坏画面效果。落款尚可。 此幅作品构图饱满,小中见大,气度不凡,富有张力。笔墨运用得当,

层次分明。颜色艳丽富于变化。为本次练习中难得佳作!虽有瑕疵,也可忽略不计。 此幅习作妙趣天成,稚拙可人!虽不似上幅习作造型准确,但横横竖竖之间,尽显天真!色墨对比强烈,互不妨碍,相得益彰!用笔虽不爽利,但也有层次变化。儿童国画的学习,不能以像不像(形似)为标准,而是在继承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自由发挥,随性挥洒,表达儿童对于周围事物的印象,如能传情达意,更是难能可贵! 篇二:儿童美术班评语 儿童美术班评语 1、宋昕岳:你很聪明,想法新颖,线条表现上不错,就是上色还有点欠缺,不够细心,如果能涂好每块色就更棒了 2、鲁峰:你是一位可爱的男孩,画画能大胆尝试,画面有一定的表现力,就是偶尔不够认真哦,希望你继续努力。 3、方彦青:你是一个懂事的女孩,上课认真,画画细心,就是画面还有点小气,希望你继续努力,期待看到你更棒的作品。 4、方易圆:你是懂事的女孩,上课认真,就是胆子还小了点,总不敢大胆的绘画,希望画画你能大胆地去尝试。 5、郑心禾:你上课很认真,画画有一定的基础,画面丰富,相信你会继续努力,让老师欣赏到你更精彩的作品。 6、方昭翔:你是懂事的男孩,上课认真,线条流畅,特别是上色很棒,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只是画面主题物有点小气。 7、钱雨扬:你是一位可爱的男孩,画画能大胆尝试,线条流畅,画

国画精品教案

第一课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三、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国画欣赏

国画欣赏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越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在改革开放之今日,东西文化碰撞加剧,加之理论上的混乱、误导,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部分画家对传统艺术产生了动摇,对现代派、后现代派、形体艺术追捧有加。一时间出现了大众普遍不认识,行家普遍读不懂,光怪陆离的新洋象。目前的问题是:绘画的多,画好的少;喜欢画的多,真正懂画的少。有的叫喊着“传统”,在作品里却见不到传统的影子,根本就没钻进去,谈何从传统中打出来。有的呼吁着“创新”,其作品远没冲破传统的樊篱,不师自然,抱残守缺,谈何出现新面目。有的学画十几年,不知“六法”为何物,不晓“三七停”起手式,不懂黑、白、灰的协调关系。画上两个品种,号自称“王”,“画山不过三五峰,画水不过三五波”,岂不笑话。有的优劣不分,只学低的,不师高的,岂知已有“师其高而得其中,师其中而得其下”的衷告。初涉此道的鉴赏家、收藏家,分不出作品的高下,只认画家的名气,不认画家的作品;把赝品当真迹的不少,视瑕疵为珍宝的有之。上述现象比比皆是。面对中国画大多人看不懂、不会看的状况有必要老调重弹。现就如何欣赏、解读中国画谈谈个人浅见。欣赏作品要看气韵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气”的词组不胜枚举,如:气韵、气脉、气概、气势、骨气、豪气、霸气、灵气、逸气、匠气、俗气、金石气、阳刚气、脂粉气……等等。可见“气”字弥漫四散!既有崇高之气,亦有形下之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清方熏则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统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中国画品赏的主要准则。中国传统人物画强调“动势”、“传神”、“神气”,山水画重视“气势”、“意境”、“气象”,花鸟画侧重“态势”、“生机”、“意趣”,所有这些无一离开气韵生动这一绳律。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欣赏作品要看笔墨“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的线条。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有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

画画幼儿园儿童水墨画获奖作品

画画幼儿园儿童水墨画获奖作品 儿童水墨画获奖作品1 儿童水墨画获奖作品2 儿童水墨画获奖作品3 儿童水墨画获奖作品4 儿童水墨画获奖作品5 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 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 比效果。 教学重点: 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课件、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 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5)师生总结梳理

儿童欣赏画

浅谈儿童画欣赏内容与教法 马晓群 欣赏是引导儿童进入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儿童欣赏自己同龄人的作品——儿童画,如进入自己的愉快天地,易于引起精神共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那么儿童画欣赏究竟包括哪几个方面呢?一般来说,它包含了一切儿童绘画的所有样式,具体的说,有这几方面:儿童的写生画、儿童的意象画、儿童的想象画、儿童的创作画。下面就其欣赏的重点与教法加以阐述。 一、儿童的写生画欣赏: 儿童的写生画包括了硬、软笔画的单色画和彩色画两类,而儿童的写生画在小学阶段六年时间的大跨度中,变化是惊人而又神奇的。从刚离幼儿园的低幼儿童来说,写生这一概念是极端模糊的,可他们毕竟凭借了现实生活中某些物象作参照系或通过特殊的观察方式画出了不少的可视可指的形象。与其说他们在写生,倒不如说他们画的是视觉图式画。而到中年级时,写生画有着明显

的现实倾向,直至高年级确有实在的可视形象,可谓地道的写生了。其画中留下了一个儿童生理和智能发展的轨迹。那么这三个阶段的写生画作品其特点与所含盖的思维容量、欣赏价值究竟何在呢?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找到答案。 一是低幼年级儿童画的单线速写(写生),面对作品,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孩子感受事物的能力,那稚拙的线条,歪斜的形体,不似立体的平面效果,凝结了一位孩子的此时此景,面对现实认真思考,表达形象的才能。欣赏过程中,重在引导儿童了解和感悟小作者旁若无人的做画胆识,敢于创造视觉形象的勇气上,而不是对其稚嫩的线条加以挑剔,或在学习做画过程中将某种样式加以照搬。 二是中高年级的写生作品,理性多了,具有了相对的合理性,形象也老练多了,形象的完整性也强了,但我们仍不能以“象”的标准来评判一件作品,重在作者作画时的心境、胆识、形象观察、综合分析、勾画表现等创作才能的总体把握上,感受作品给我们的一种莫名

艺术欣赏:欣赏中国画从哪几方面入手

艺术欣赏:欣赏中国画从哪几方面入手 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常常是能否“看懂”作 为评判标准。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 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 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用这种方法来欣赏 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的,属于看得懂范畴。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 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 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中国画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 明白,一幅中国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 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 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点、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 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 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 像仅仅仅仅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所以像与不像 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来说,看画一般是看画面 的整体气势,用中国画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 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 了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 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画基

山水画鉴赏

关于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再认识 摘要: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从布景到造型语言无一不反映出熔铸主观情怀于自然景物之中,把人引向远的境地,达到物我两忘,创造了“闲逸平淡”的艺术境界。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是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特色;闲逸平淡;再认识 中国画的历史己经非常悠久了,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而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中国画按照画中的内容又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山水画艺术,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有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意思就是元代的山水画重心源、重意象、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元代山水画不论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还是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或是倪云林的《江岸望山图》等,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闲逸平淡”的意境。其中“元四家”之———黄公望深得赵孟頫真传,他的作品“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水墨纷纷,浑润古雅”。他继赵孟颓之后,将董巨山水推向山水画的正脉,改变了院体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山水画的一代风貌。 1黄公望简介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名公望,字子久。他前半生奔走于仕途,曾任浙内宪吏,中台察院转吏,一度随从张闾经理钱粮,后张闾因“贪刻用事”被治罪,黄公望亦受牵连下狱。出狱后,自知仕宦无望,于是投身道门,改号一峰,义苦行净墅、大痴翁。以卖卜和收徒为业,居杭州肖箕泉,并常往来于吴越间,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和画家。他雅好书画、音律利散曲,尤以山水冠称一绝。其山水画取意于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以疏体写江南烟岚山川,用墨枯淡而见华滋,笔态洒脱不羁,意境超迈简淡、空灵疏秀。黄公望山水从技法面貌而言,有两种风格类型,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归纳为: “一种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效甚少,笔意尤为简远。”从他现存的几幅作品中可见《富春山居图》当为黄公望第二种画风的典型代表,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图为长卷,纵仅33厘米,横636.9厘米,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之景。画面层峦起伏,井然有序,林峦婉蜒,平岗连绵,水平树静,风和日丽,境界开阔辽远,简洁清润,又不失雄秀苍莽使人心旷神怡。村居散散落落地掩映在山麓林间,时有垂钓者放舟江心,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至此,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油然而生。用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来形容《富春山居图》很是恰当,美之至极,不就是回归自然,闲逸平淡之境!

中国画赏析知识讲解

中国画赏析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讲究写实写意,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精神性、哲学性很强的艺术。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书印结合,进行意象造型,美学追求,从而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传统中国画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博大精深的丰厚内涵。它源自远古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经过青铜器的铸就,发展到战国的壁画、帛画时已趋成熟。受过秦砖汉瓦的熏陶,与中国特有的书法同源,有盛唐的青绿丹青,有着篆、隶、楷、草、行的线条之美,有五代、北宋的工笔花鸟之妙,有宋、元的山水之神韵,有明、清文人之笔墨胸襟,有中国与域外交流碰撞的艺术火花,有民间艺术的装饰风情,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华,更有着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陶冶之魂,现在,又在经历着新时代文明的洗礼。所以,传统的中国文化既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着的长河,又是一条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与时俱进的东方之龙。它的生命之树长青。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只要中国的笔墨纸砚还存在,只要中国的炎黄子孙还存在,只要中国人的审美情节还存在,中国画就会永远存在、发展下去。传统的中国绘画,在新的世纪

中仍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画狭义地说是用毛笔、墨、颜料画在宣纸或绢(帛、壁)上的,广义地说包括漆画、木刻版画、民间年画等不同绘画形式。题材一般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各有蹊径,自有特色。人物画从晚周至两汉、魏晋、唐、五代、两宋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始独立形成画种。五代、两宋期间,中国画流派繁多,成为高度发展的阶段。元代山水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文人画兴盛。明、清和近代,重视笔墨,大体承袭前规。在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不少革新创造的画家。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超的表现力,并与诗、书法和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它还有独特的装裱形式(卷轴画、册页、扇面)。 中国画的技法,实际上就是用笔和用墨的问题。宋以后,“笔墨”的含义已经不是单纯的笔或墨的名称,笔墨之中反映画者的思想情趣,因而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这是符合中国绘画传统的发展和特征的。丰富而优秀的绘画遗产可以证明传统的形式技法主要是一个笔墨问题。 所谓“笔”是指线、点、面,而线条是主要的;所谓“墨”是指浓淡深浅(包括色彩),而水墨是主要的。线条和色彩(墨分五色)原是构成中国绘画的主要因素。 怎样描画线条,即是怎样用笔;怎样掌握水墨(色彩),即

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

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 刘有成山水画——白云叠峰 刘有成,安徽寿县人。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巢湖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紫薇画院院长。70年代,从事版画、水彩画创作,有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在十余种报刊杂志刊登介绍。1980年,开始潜心研究中国青绿山水画。 1982年,应邀著文《怎样创作水泥板画》以及水泥版画作品《欣欣向荣》在《中国建筑》杂志专稿刊登,引起反响。1984年,所创作以黄山为题材的青绿山水画,开始受到行内注目,以及海外收藏家青睐。 1990年,艺术简历及中国画作品《黄山云瀑》等被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中青年名家》画集。 1992年,水彩画作品《依依水乡情》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水彩画、粉画作品展览”。 1994年,中国画作品《银峰碧波图》被收入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选》。 1996年,中国画作品《天都烟云》等四十余幅成功在上海拍卖。

1998年、2000年,由新加坡美术总会、镇凌苑联合举办的“刘有成江南山水画展”、“刘有成山水精品展”在新加坡河畔艺术中心举行,引起反响。2001年,《旧岁将随扬花去》等六幅中国画作品在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艺海拍卖行联合举办的《首届安徽省中青年中国画名家精品专场拍卖会》上受到藏家的追捧,成功拍卖。同年,中国画作品《奇峰耸云海》参加“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展”,并入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集》。同年,中国画作品《万壑松风》入选日本“佐仓国际水墨画展”并获“优秀赏”。2002年,中国画作品《红楼深掩岭头云》等多幅作品及著文《我画黄山》刊于《书与画》杂志。中国画作品《山重水复现佳境》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水泥版画作品《崖壑奇观》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烟云黄山图》入选中日友好书画交流展,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展出。在日本东京由日中书画交流展实行委员会、新民画廊联合举办刘有成彩墨画展。《东京新闻》载文并刊登作品,引起反响。 2003年,艺术简历及作品入选日本国2003年《美术年鉴》。中国画作品《家山真意趣》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画作品《黄山峰云》再台湾参加“当代名家书画交流展”,并收入作品集。水泥版画作品《黄

中国山水画欣赏

中国山水画欣赏 演义历史的长河

引证解释 1. 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2. 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恽敬《重修松窦庵记》:“后陈茂才云渠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松窦。” 3. 山水画的简称。唐杜甫《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驊骝。” 宋张淏《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焦循《忆书》六:“先曾祖母卞孺人幼时,卞公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新生》:“ 章老先生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吴昌硕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倪云林的山水,上面有张延济的题跋。” 4. 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 5. 犹山野。宋王安石《赠李士云》诗:“ 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1] 起源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在几何装饰的手法中,对称、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稷神崇拜图》。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风。而这幅图中的禾、田、人的关系传达了先祖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素朴理解。在沉淀了人与动物、植物的自然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社会意识又成为最为关键的文明起源。沧源文化的《村落图》,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类对农耕定居的“家”的理解。这幅画最有视觉趣味的是以村落为中心的道路关联,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