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医院18例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体会及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产前详细了解病史,评估有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风险;滞产或产程延长者,多次人流刮宫或多产妇,产妇患有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病史等。
2、胎盘娩出后应该仔细检查是否完整。
3、产后如产妇诉肛门坠胀,应警惕阴道血肿的可能。
二、护理措施
1、一般处理:产妇取中凹位,保暖、给氧。
2、补充循环血量,输液、必要时建立二组及以上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备血、输血,防止休克。
3、检查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1)软产道损伤:立即进行缝合。
(2)胎盘滞留或残留:如胎儿娩出后胎盘迟迟未剥离,且阴道出血超过 500
毫升,应立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是否完整。
(3)子宫收缩乏力:立即按摩子宫,压出子宫内积血和凝血块,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治疗。
(4)凝血功能障碍:及时输入止血药物,输新鲜血或纤维蛋白原等。
4、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重视产妇的自觉症状
并及时给与正确的处理。
5、准确估计并记录失血量,作好护理记录。
三、健康指导要点
1、转送产妇回病房前,常规按摩子宫,排出宫腔内的积血,产后避免尿潴留,鼓励产妇在产后 2 小时内自解小便。
2、产后指导产妇进食高蛋白饮食,遵医嘱用药纠正贫血及预防感染。
四、注意事项
1、第二产程中胎儿娩出不宜过快,防止软产道损伤。
2、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双胎必须在第二个胎儿娩出后用药。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要避免使用大剂量的镇静药。
4、产钳、内倒转、毁胎术后应常规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
产后出血抢救和护理

子宫收缩乏力通常发生在胎儿娩出后,表现为子宫质地软、轮廓不清,有时伴 有子宫出血不止。此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子宫收缩,如按摩子宫、使用宫 缩剂等。
胎盘因素
总结词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早剥等原 因可能导致产后出血。胎盘滞留是最 常见的原因,胎盘未能在胎儿娩出后 30分钟内排出。
详细描述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表现为胎盘 娩出后大量出血,或胎盘娩出不完整 。此时需要立即进行宫腔探查,清理 残留胎盘,必要时进行子宫切除术。
观察出血量
准确记录出血量,评估出血情况,为 治疗提供依据。
预防感染
保持清洁卫生
保持患者皮肤、会阴部等部位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其他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促进身体恢 复。
功能锻炼
维持血压
通过输液和输血,保持患 者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 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
止血措施
按摩子宫
通过按摩子宫,刺激子宫 收缩,减少出血。
使用止血药物
根据出血原因,使用止血 药物,如缩宫素、垂体后 叶素等。
手术止血
对于严重的产后出血,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止血,如 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 等。
抗休克治疗
软产道损伤
总结词
分娩过程中,宫颈、阴道或会阴 等软产道可能发生撕裂伤,导致 产后出血。常见于急产、巨大儿 分娩或使用产钳助产等情况。
详细描述
软产道损伤引起的产后出血表现 为阴道持续流血,颜色鲜红。需 要立即缝合撕裂伤,修复受损组 织。
凝血功能障碍
总结词
产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肝脏疾病等,可能导致产后 出血不止。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对产妇身体的恢复和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护理产后出血,以下是我的体会:
1.产妇在分娩后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
2.产妇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私处的清洁,避免感染引起出血。
3.适当的营养补充也非常重要,产妇需要注意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铁质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4.产后出血的预防还需要依靠医生的指导,产妇需要按时复诊,接受检查和治疗。
5.如果出现产后出血,产妇需要及时就医,遵从医嘱接受治疗,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预防和护理产后出血需要产妇自身的注意和努力,也需要医生的支持和指导。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让产妇快速恢复健康。
- 1 -。
产后出血处理及护理措施

产后 出 血 一直 是 产 科 临 床 上 的重 要 问 题 。产 妇 一 旦发 生产 后 出血 , 预后相当严重, 轻 者 削 弱 产 妇 的抵 抗 力, 易 于发生 产 后 感 染 等 , 亦 有 可 能发 生 严 重 的垂 体 前 叶功 能减 退等 后遗 症 , 因此 必 须 引起 产科 工 作 者 的高 度 重视 。而 产后 大 出血多数 发 生 于第 三 产程 , 这 就 充分 说 明 了正确 处理 第三 产程 的重要 性 。
2 0 1 4
工 企 医 刊
・8 2 6・
嘱给予 药物 止痛 , 一般 可缓解 , 个 别 患者 效 果 不 佳者 , 可 改为强 效镇 痛药 间 隔 4~ 6 小 时重 复 给药 。一 般术 后 2 4
小 时后 疼痛 缓解 。 3 . 2子宫 收缩 痛 术 后 产妇 自诉 下腹 有 一包 块 阵痛 , 痛 时 阴道 流血 , 对 于疼 痛 , 我们 应 耐心 向产妇 解 释 , 属 正 常 生 理现象 。静 滴催 产素 也可 致 此种 现 象 , 应 及 时减 慢 静 滴 速度或 暂 时更换 其他 输液 药 物 以解 轻疼 痛 , 一般 不 需 要 药物止 痛 。 3 . 3寒 战 术后 患 者 多在术 毕 及抬人 病 室后 发生 寒 战 , 一 般持续 在半 小 时左 右均 可 缓 解 。其 发 生 的原 因有 : ( 1 ) 手术暴 露 时 间长 。 ( 2 ) 手术 过程 中液体 输 入量 过 多或 过
染。 3 . 5排 尿 困难 在 拔 出导 尿 管后 排 尿 困难 原 因及 处 理 方
法( 1 ) 不 习惯 卧 床及 床上 排 尿 , 可使 患 者 起 坐 或 下床 排 尿。( 2 ) 病室 有人 , 产妇 在病 室 排尿 害 羞心 理 , 应 让 病室 能 走动 的人 暂时离 开病 室 。( 3 ) 怕 手 术后 切 口疼 痛 不敢 起 床或 下 床 排 尿 , 应积极 、 督促 、 鼓励 , 帮 助 患者 及 早 下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收缩后不能保持收缩,导致阴道大量出血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急诊的常见病症之一,也是妇产科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和有效的护理对于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格式。
一、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1. 快速评估和确诊:产后出血的急救首先需要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确定出血的原因。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性质、测量血压、脉搏和体温等指标,以及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来确诊产后出血的程度和原因。
2. 停止出血:一旦确诊为产后出血,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常用的方法包括:保持子宫收缩,可以通过按摩子宫、给予催产素等药物来促进子宫收缩;清除子宫腔内的血块和组织,可以通过手术刮宫或吸宫等方式进行;给予输血,补充失血过多的血液,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3. 紧急手术干预:对于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控制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干预。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切除术等,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4. 监测和观察: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包括定期测量血压、脉搏、体温等指标,观察出血量和性质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 定期观察:产后出血的护理首先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出血情况。
包括观察出血量和性质的变化,观察子宫收缩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保持子宫收缩:产后出血的护理中,保持子宫收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护士可以通过按摩子宫、给予催产素等药物来促进子宫收缩。
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的排尿姿势和排尿方法,以避免尿潴留对子宫收缩的影响。
3. 疼痛管理:产后出血患者常常伴有腹痛和盆腔不适等症状,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可以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18例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18例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体会张秀彩【摘要】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抢救和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兰大一院妇产科发生的18例产后出血原因。
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其中宫缩乏力占79%,胎盘粘连占16%,软产道裂伤占5%。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的原因。
结论重视孕期和产时保健,严密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做好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充分的应急准备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1(040)005【总页数】3页(P184-185,21)【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抢救;护理【作者】张秀彩【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81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其中尤以2h内出血为多见,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
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和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由于产妇的内在因素导致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仍为重要原因,其次为胎盘粘连,软产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发生,应加强临床护理,使产妇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危为安,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现对兰大一院2010年收治的18例产后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护理对策和抢救措施。
现将本人护理的1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兰大一院一年来收治的住院产妇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共18例,年龄26-39岁,平均29岁。
1例双胎妊娠,17例单胎妊娠。
分娩方式:剖宫产:13例,难产:1例,顺产:4例。
1.2 治疗方法宫缩乏力出血,立即按摩子宫,同时静脉注射宫缩剂催产素20u促进子宫收缩。
软产道裂伤,立即给予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则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
产后出血诊治及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诊治及护理措施一、病因(一)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
均可引起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常见的有:1. 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体力消耗多,对分娩恐惧体质差,临产后使用镇静药及麻醉药及宫缩抑制剂过多等。
2. 产科因素:产程过长,产科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症,妊娠合并贫血等。
3. 子宫因素:⑴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⑴子宫肌壁损伤(剖宫产史、肌瘤剔除、产次过多);⑴子宫肌肉发育不良或病变(子宫畸形或肌瘤)。
(二)软产道裂伤:为产后出血的另一主要原因。
胎儿过大,娩出过快,助产术操作不当或会阴保护不合理,致使会阴、阴道、子宫颈甚至子宫下段裂伤,引起产后出血。
会阴、阴道裂伤可上达穹隆部,严重者可深达盆壁,其血肿可扩展到阔韧带内,其下后方可累及肛门括约肌甚至直肠前壁。
(三)胎盘因素:1. 胎盘滞留:胎盘多在胎儿娩出后15分钟内娩出,若产后30分钟仍不排出,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关闭导致出血。
2. 胎盘粘连或植入:常因多次刮宫或宫腔感染使局部子宫内膜生长不良而发生,胎盘粘连及植入可分部分性或完全性。
3. 胎盘部分滞留: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影响宫缩而出血,个别胎膜残留也可引起致命性出血。
(四)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
可以由孕妇本身的出血性疾病所致,也可由产科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重型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产科的原因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均可影响凝血功能,或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广泛的产后出血。
由于发病因素,病程缓急及各器官受累程度不同,于分娩期及产后出现的症状及程度也有差异。
二、诊断:(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过多及失血引起休克症状及体征。
产后立即出血多考虑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后数分钟后出血常与胎盘因素有关;胎盘娩出后出血,多为宫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残留;持续性阴道出血、无凝血块,考虑DIC;阴道流血不多,但产妇失血明显伴阴道疼痛应考虑阴道大血肿。
产后出血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护理措施产后出血是产妇面临的一种严重情况,为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
首先,在孕期要进行全面的保健,及时纠正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等问题。
对于有妊娠合并症或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应该择期住院待产。
胎盘早期剥离或死胎的孕妇应及早处理,并注意防止发生DIC。
其次,在分娩期要加强观察,正确处理和护理三个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在第一产程中,要加强心理护理,解除产妇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注意休息、睡眠和能量补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体力过度消耗,严密观察产程,防止产程的延长。
对于有诱发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应做好输液和输血的准备,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
在第二产程中,要注意胎头和胎肩的缓慢娩出,避免软产道的损伤。
在助产手术时,要避免操作粗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在第三产程中,对于有诱发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应该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20u。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正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在胎盘娩出前不应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以免扰乱正常宫缩。
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有无遗缺。
仔细测量和认真估计出血量,特别对于少量持续出血者,以免延误病情。
注意血液的凝固状态以便及早发现凝血障碍。
手术助产后,应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因此在这段时间内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力及出血量,出血的时间和形式。
膀胱充盈会引起出血量增多。
此外,还应注意失血的全身症状,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
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应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在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止血措施的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尽快地恢复血容量,维持各组织、脏器的正常功能状态。
切勿惊慌失措,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并观察止血效果。
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应立即以一手在耻骨联合上压制子宫下段,另一手按摩子宫底,压出宫腔内的积血和凝血块,给予缩宫素,肌内或静脉注射、宫底注射。
经腹壁按摩子宫底是一种刺激子宫壁闭合血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医院
18例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体会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
2015-07-28T15:38:33.9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作者: 王衍凤
[导读]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 ml。
王衍凤
(射洪县金家中心卫生院 四川 遂宁 629212)
【摘要】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相应防治、护理措施,降低发生率。方法:选择了我院2010-2013年度发生产后出血的产
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一共18例。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等。经积极有效治疗护理后,均获痊愈。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护理工作,使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关键词】 产后出血;治疗方式;护理措施;临床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271-02
前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 ml;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
血量
≥1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
重产后出血。它是产妇分娩期间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对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如果产妇出现该种并发症却得
不到及时的救治
,可能导致产妇发生急性失血性的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做好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同时做好产妇
产后的监测、护理以及急救的工作措施
,尽力降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在本文中,通过对18例产妇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对于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2010-2013年度的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8例,其中初产妇8例,经产妇10例。8例有多次刮宫病史,平
均年龄不超过
38周岁,单胎的产妇16例,双胎的产妇2例,孕周平均为39周,顺产分娩12例,剖宫产6例。出血量达到600ml~800ml的 11例,达到
1000ml
的 5例,达到1500ml的1例,达到2000ml的1例。顺产分娩的产妇产后失血量平均为500ml~800ml,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产后失血量平
均为
1000ml~1500ml。所有病例在一般资料的记录上,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我院采用的的面积法估计失血量。
1.2 研究方法
通过产后出血预测的评分标准对出血情况进行评分,该评分表采用全国产后出血研究学会所指定的标准,分数越高的产后出血情况越乐
观。
1.3 出血原因记录
子宫收缩乏力的15例, 胎盘因素的2例,产道损伤的1例。
2.研究结果
经过治疗,子宫收缩恢复正常,止血成功的产妇14例,(其中B-Lynch止血成功1例),切除子宫1例,胎盘粘连徒手剥离止血成功2例,
阴道撕裂伤、阴道后壁血肿、经过切开、清除积血,缝合止血成功
1例,没有产妇死亡病倒。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随访观察与记录,没有
发现异常。
3.研究结论
3.1 产后出血原因的研究与分析
3.1.1子宫收缩乏力,一共15例。子宫收缩乏力这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也是主要原因,通常发生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是由于产妇精
神过度紧张与对分娩产生了恐惧感
,,产妇因体力消耗,疲劳, 导致产程延长,使得子宫收缩乏力。另外发生宫缩乏力的产妇还有多台妊娠、
羊水过多、巨大儿等等。
3.1.2胎盘因素2例,主要是胎盘部分粘连。
(3)产道因素1例,由于产妇分娩时宫缩过强,产程短,产道来不及扩张,同时胎儿较大,导致产道撕裂较深,缝合后出现阴道后壁血肿。
3.2 产后出血的治疗
3.2.1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能迅速止血,导尿排空膀胱后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按摩子宫:a、腹壁按摩子宫,b、腹壁阴道双手压迫子宫法。剖宫产时按摩子宫的手法是直接按摩子宫。注意按摩子宫一定要有
效,评价有效的标准是子宫轮廓清楚,收缩有皱褶,阴道或子宫切口出血减少。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按
摩时间根据子宫收缩情况而定,按摩时配合使用宫缩剂。
②应用宫缩剂:a、缩宫素,缩宫素20u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必要缩宫素10u直接宫体或宫颈注射。b、米索前列醇,
米索前列醇片
200ug舌下含化或直肠用药。
③宫腔填塞沙条:助手在腹部固定子宫,术者用卵园钳将无菌特制宽6cm~8cm,长1.5cm~2cm,4~6层不脱脂棉纱布条自宫底由内
向外折叠或填紧宫腔,压迫止血。若留有空隙可造成隐性出血,
24小时后取出纱条,取出前使用宫缩剂,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也可采
用宫腔放置球囊代替宫腔填塞止血。
④子宫压缩缝合术:常用B-Lyanch缝合法,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在剖宫产时更方便。
⑤子宫切除术:经积极抢救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应行子宫次全切或子宫全切术。
3.2.2胎盘因素:胎儿娩出后,疑有胎盘滞留时,立即作宫腔检查。若胎盘已剥离则立即取出胎盘,若胎盘粘连,可试行徒手剥离胎盘
术后取出,若剥离困难疑有胎盘植入,停止剥离,根据产妇情况及胎盘植入面积行保守治疗或子宫切除。
3.2.3软产道损伤:修补阴道和会阴裂伤时,需按解剖层次缝合各层,缝合第一针应超过裂伤顶端,不留死腔。避免缝线穿透直肠粘
膜。软产道血肿应切开血肿,清除积血。彻底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
3.2.4凝血功能障碍:首先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原因引起的的出血,尽快输血、血浆、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
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若并发
DIC应按DIC治疗。
3.3 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
3.3.1产前护理,在产前检查的时候,应当认真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提高孕妇自身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时对高危孕妇定期随访观察,做
好相关记录。高危孕妇尤其是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者应于分娩前备血和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3.2产时护理,一方面医护人员应当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精神因素对分娩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不良的精神状态会导致产妇宫缩乏力、产
程延长
,最后导致产后出血。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在产妇生产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安慰产妇,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一缓解产妇心理对分
娩的焦虑不安和恐惧感
,增强产妇对分娩的信心。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当做好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护理工作。
3.3.3产后护理, 积极正确地处理第三产程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危险度,为常规推荐。在产妇分娩后预防性使用宫缩
剂,同时
24小时以内密切观察产妇分娩后的阴道出血情况,尤其在产后2小时,观察产妇子宫收缩的情况、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等,还要定
时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
,督促排尿,辅助哺乳来帮助子宫收缩。
4.结语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护理工作,使产后出血的产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产妇生命安
全。我院是乡镇医院,如果缺乏严重产后出血的抢救条件,应尽早合理转诊。转诊条件包括:
(1)产妇生命体征平稳,能够耐受转诊;(2)转
诊前与接诊单位充分的沟通、协调;
(3)接诊单位具有相关的抢救条件。但是,对于已经发生严重产后出血且不宜转诊者,应当就地抢救,
可请上级医院会诊。
【参考文献】
[1] 王文丽.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01).
[2]李俊晓.产后出血60例的原因分析和预防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