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气管 切 口处用 V型无 菌敷料 覆盖 。常 规清
洁、 消毒切 口周 围皮 肤 、 管套 管 托 , 口换 药 2次/ , 气 切 d 随脏 随 换。换药 时动作 轻柔 , 严格 执行 无菌操作 。套管 口应 用双层 湿
用于抢救呼吸衰竭 、 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 、 重度颅 脑损 伤等危重病 的重要手 段。气管切 开 术后 能 更及 时 方便 地 清 除呼 吸道 分泌 - 物, 解除梗阻 , 减轻 阻力 , 使颅 内压随之下 降 , 而能 减少呼吸道 从
痰 。术后前 3d 液及分 泌物较 多 时也可 每 隔 1h定 时吸痰 1 痰
次 。当需要吸痰时 , 可先湿化 , 痰液粘稠时可先 注入 3— L生 5m
[ ]居玲 萍. 4 颅脑损伤气 管切开病 人气 道内移位细 菌定植 的预 防及 护理 [ ] 护理研究 ,0 5 1 ( )2 3— 4 . J. 2 0 ,9 3 :4 24
素质及认 真负 责细致周 到的工作作风 。 参考文献
24 气道湿他 ( ) . 1 持续滴注湿化 , 湿化液的选择一般采用
09 ~ .5 . % 0 4 % 的生 理 盐 水 20 m 加 入庆 大 或其 他 敏感 抗 生 5 l
素, 再加 a 一糜蛋 白酶和/ 或地 塞米松 , 也可使用蒸馏水 湿化 , 2—
3 体会 气管切 开术是解 除 呼吸道 阻塞 的重要措 施之 一 , 临床 上 是
心电监护 、 氧饱 和度 监测 , 且 护理 人员 应 勤 于观察 患者 口 血 并
唇、 面色 、 神志 、 瞳孔变化 , 注意患 者的体位 , 保持 头 、 、 、 颈 胸 气管
套管在一条线上。
2 2 切 口的护理 .
小, 深吸气时能 达到 细支 气管 , 有效 的抑 制 下 呼吸道 细 菌 的繁 殖, 并通过支气管内黏液 一纤毛运载排除体外 J 1。

肝切除术ERAS临床护理路径的初步构建及应用

肝切除术ERAS临床护理路径的初步构建及应用

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评价
临床效果
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方式、病变的性质、患者的身体 状况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肝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肝脏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生存期。
评价
对肝切除术的评价主要基于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生存期等方面的指 标。评价还涵盖了围手术期护理、疼痛管理、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评 价,可以全面了解肝切除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01
02
03
缩短住院时间
通过实施ERAS路径,可 以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 高床位周转率。
减少并发症
通过预防性措施和精细化 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 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实施ERAS路径可以提高 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整 体形象。
ERAS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要素
术前评估
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的 基本情况,如营养状况、心理状况 等。
知度和配合度。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紧张、焦虑 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 者压力,增强信心。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 包括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凝血功 能等,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术中手术期护理路径
术中护理配合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包括消毒、铺巾、传递器 械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肠道 准备等。
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 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术后护理
术后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如 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
04
肝切除术eras临床护理 路径的初步构建
Chapter
术前准备阶段
健康宣教

NICU中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控制

NICU中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控制

NICU中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控制
李慧
【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2)002
【摘要】@@ 早产儿是指孕周满28足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d),体最1000~2 500g,身长<45cm,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着,定义为早产儿[1].国内于近年来,早产儿发生率有上升趋势,NICU中收治的早产儿也是逐渐增多,国内早产儿总病死率为12.7%~20.8%[1],感染是严重威胁早产儿生命的危险因素.现就我科早产儿护理工作中的感染控制总结如下.
【总页数】3页(P239-241)
【作者】李慧
【作者单位】陕西汉中3201医院,陕西,汉中,7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病房(NICU)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预防 [J], 魏明俊
2.NICU中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控制 [J], 李慧
3.新生儿病房(NICU)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预防 [J], 魏明俊
4.家庭参与式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NICU早产儿中的效果分析 [J], 刘燕舞;蔡丹;刘红艳;周丽莉;刘霞;郭燕如
5.头型保护用调节枕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J], 高云霞;李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苍南县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杨素华副主任:洪道沐成员:吴玉飞、叶颖、丁忠悦、高萍萍、肖琴、温雪妆、林秀芝、林美苑、卢冰冰、李桂、郑映雪、陈秋姿、吴淑青、周功益。

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3-31T14:38:30.7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作者:徐燕明[导读] 临床上针对心脏患者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120例患者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60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干预。

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护理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针对心脏患者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减少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不良状况的发生风险,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路径;心脏手术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326-02 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旨在控制日益高涨的住院费用,通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保证效益—成本的高质量治疗护理[1]。

笔者根据目前临床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状况,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120例患者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

研究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临床疗效。

详细见以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12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从两组,每组患者60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干预。

其中,患者的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在58.2±1.7岁。

大专护理毕业设计选题

大专护理毕业设计选题

大专护理毕业设计选题
一、护理风险管理
1. 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研究
2. 病人安全与护理风险管理
3. 用药错误与防范对策
4. 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风险管理
5. 精神科病人自杀风险管理研究
二、临床护理路径
1. 临床护理路径在某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2. 个性化护理路径在某疾病中的实践与效果
3. 疼痛管理在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研究
4. 临床护理路径与病人满意度关系研究
5. 基于大数据的临床护理路径优化策略研究
三、病人教育及自我管理
1. 病人教育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 自我管理在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3. 健康信念模式在病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4. 病人参与决策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5. 跨文化交流在病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效果
四、慢性病及老年护理
1. 慢性病家庭照顾者负担的研究
2. 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与护理策略研究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研究
4.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研究
5. 长期卧床病人的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研究
五、护理技术与创新
1.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护理系统应用研究
2. 机器人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3. 个性化护理在某疾病中的实践与效果
4. 3D打印技术在手术导航中的应用研究
5. 新型敷料在伤口愈合中的应用研究
六、急性病及重症护理
1.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策略研究
2. 重度烧伤病人的早期干预与护理措施研究
3.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干预研究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研究。

临床路径管理与合理用药-最新文档

临床路径管理与合理用药-最新文档

临床路径管理与合理用药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是由医院各科的专业人员以循证医学的相关原则为基础,将某种手术或疾病的关键性护理、检查以及治疗的相关流程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预计的住院天数,对患者的护理、检查以及治疗活动进行适当的安排,确保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都可以接受系统化的治疗。

本研究将对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I类切口手术所需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在对患者行I类手术切口时,通常需要对其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下列情况,就必须考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预防用药。

①手术的时间过长,范围较大,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增加,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预防用药。

②手术过程中涉及到一些重要的脏器,在对患者行此类手术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感染就会形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例如眼内、心脏、头颅手术等。

③异物植入手术,例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安置以及人工心脏瓣膜的置入等。

④免疫缺陷者或高龄病人。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于I类手术切口的抗感染操作,一定要在麻醉开始前或术前的0.5 —2小时,以此来确保手术切口在暴露之时,其局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已经达到了杀菌的浓度。

对于时间低于2 小时的清洁手术,在手术前对其给药1 次即可。

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过多或手术的时间超过了3 小时,可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对其追加适当的药量。

抗菌药物的覆盖有效时间必须将手术的全过程以及术后的4 小时包含在内。

不过患者在围术期的总预防用药量不超过1 天,只有个别患者需要达到两天,对于外科手术而言,为了防止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的情况,就必须根据术后常见感染菌的主要类型来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此外,在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在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将其价格控制在最低。

一些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虽然知道器械以及手术环境等原因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手术感染的情况,不过绝大部分医生会选择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用药,而不是在术前对其进行预防用药。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 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长:马金生副组长:李智伟高克毅王大峰成员:马金生李智伟高克毅王大峰段新杰王震宇吴会战李庆民刘海静何清芳刘贵炎马建军宁雪光张洪辉高菲孙兰香赵毅杨双合唐志军孙云峰曹飞陈艳红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教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研究。方法 随机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住院患者,按照不同的
护理路径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仅给予临床
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对两组患者感染情
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对两组100例患者感染情况对比,研究组
感染率2.0%与对照组的12.0%相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
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医
院感染控制中,可显著缩减医院感染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
用价值。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效果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大众就医疗服务质
量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传统的临床治疗护理手段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
需求,如何提供给临床患者科学、可靠及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是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重要课题。临床护理路径(CNP)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方
法,其在融洽护患关系、缩减医疗支出、改善护理人员护理效率以及提升患者护
理满意度等方面可发挥十分显著的效能。基于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全面有效认识,
将医院感染控制作为起始方向,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每一个环
节中,对充分缩减医院感染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该研究选择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住院患者,
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
制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基于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效果提供
了一下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随机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住院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路径将
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在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
24例;年龄范围在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4.9)岁。在对照组中,
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2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9±5.3)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健康指标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的模式,主要包括临床指标监测、心理护理、饮食
护理以及运动锻炼护理等,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医院感染控制:(1)强
化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认识,感染相关问题是现
阶段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的,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高低俨然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管理
水平优劣的重要标准。医院感染控制受临床护理工作重要影响,要想开展好医院
感染控制,第一步应当对医院感染源进行处理,之后有效阻断各种感染传播渠道,
并对易感染患者进行加强保护。经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充分有效应用,强化护理人
员感染控制意识,极大地将临床护理路径融入到医院感染控制中。(2)将医院感
染控制策略充分贯彻进临床护理路径的每一个步骤,首先,提升临床护理路径应
用力度,对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感染知识培训,好比保持病房干净卫生、
病房定期消毒等,提升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水平,从而为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应用提
供有力保障。然后,护理人员应当于无菌环境下对患者开展相关临床操作,尽可
能避免侵袭操作,提升对易感染患者的保护,并对存在感染疾病患者的血液、尿
液等进行严格处理,以达到减少感染患者的目的。其次,由于免疫抑制剂临床普
遍使用,再加上临床相关侵入性治疗制约,部分医务人员未对药敏试验、病原学
检测予以足够的重视,临床治疗期间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药物的过度
运用,从而产生细菌耐药性[2]。护理人员应当全面了解药物使用知识,对抗菌
药物进行规范使用,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给药,同时对患者体征症状进行严密监测。
(3)将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作为护理效果评定标准,护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自身所要承担的责任及自身所要面临的
考验,医院通过将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作为护理效果评定标准,有效提升护理人员
的工作责任心,使护理人员自觉对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遵守,开展医院感染控
制护理工作。此外,医院还应当提升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测评力度,
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4)提升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宣传力度,
采取广播、画册及宣传报等传播媒介向患者宣教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拓展医院感
染控制渠道,对患者进行全面保护,防止出现二次感染。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临床护理路径以后,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自行设计
调查表,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设置、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
意度,和一些相关的观察指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测
验内容分别有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医护人员态度等的评分,总评分为100分,结
合评分由高分至低分划分成非常满意(超过90分)、一般满意(60~89之间)、
不满意(不足60分)三种护理满意度情况,并以非常满意与一般满意之和计为
护理满意度[3]。

1.4统计方法
所有的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计数数据
行χ2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的感染率为2.0%,与对照组的12.0%相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
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美国最早推出的一类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应
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相应病种的患者人群,将患者入院时间作为横轴,将
对患者的入院评估、体格检测、常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方法作为纵轴,已
达到计划性、预见性的开展护理工作的目的[4]。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感染率为2.0%,与对照组的12.0%相比较,
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
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临床护理
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可有效融洽护理人员与患者相互间的关系,提升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开展各项体格检测及相关护理操作过程
中,应当考量患者的自尊心,对患者隐私进行全面保护[5];向患者宣教医院感
染控制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述详细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临床用药知识,促使患
者积极地配合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及护理工作;对患者开展饮食护理,确保患者在
院期间的良好营养状况;护士长每天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开展效果进行
全面指导、评价,确保护理效果[6]。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一
方面充分提升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一方面
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可使得护理人员对自身护理工作的目的予以明确,对
自身护理工作策略予以规范,引领护理人员计划性、预见性地开展护理工作,减
少患者感染情况,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7]。

综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医院感染率明显得到降低,患
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万会红.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4
(3):108-109.

[2] 王均芳.临床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5):232-233.

[3] 付玉梅.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和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D].广州医学院,2010.

[4] 陈声权.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4
(35):169-170.
[5] 邹毅.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
(22):253.

[6] 章丽,陶运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C].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2012.

[7] 张瑶.SHEL事故分析法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12(13):2877-2878.

(收稿日期:2015-0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