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u蛋白与α-突触核蛋白在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

合集下载

α-突触核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α-突触核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α-突触核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熊中奎;胡雅儿【摘要】@@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是一种脑内含量丰富的神经蛋白,既参与正常突触功能的维持,又与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内,α-突触核蛋白是多巴胺神经元中嗜伊红染色Lewy小体主要成分.α-突触核蛋白基因位于染色体4q213-q22,均由5个外显子构成.【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0(026)009【总页数】4页(P1855-1858)【关键词】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病【作者】熊中奎;胡雅儿【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部,浙江,绍兴,223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调控实验室,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调控实验室,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是一种脑内含量丰富的神经蛋白,既参与正常突触功能的维持,又与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内,α-突触核蛋白是多巴胺神经元中嗜伊红染色Lewy小体主要成分。

α-突触核蛋白基因位于染色体4q21.3-q22,均由5个外显子构成。

α-突触核蛋白由14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分子量约19 kD。

根据估算,α-突触核蛋白占脑匀浆蛋白含量的1%,在端脑中含量丰富。

最初研究认为α-突触核蛋白与核膜之间存在关联性,而后来的研究发现它可通过经典分泌通路被分布于各种质膜上。

α-突触核蛋白分子在自然状态下呈伸展状,其保守的赖氨酸和谷氨酸残基与两性端部基团(headgroup)相互作用,而中性基团插入到酰基链区域,使之在质膜上呈疏松的卷曲α-螺旋结构,伸展并平行于质膜的曲面[1]。

1 生物学功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面地认识α-突触核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但是现有资料至少表明α-突触核蛋白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调节突触的可塑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蛋白质聚集现象相关

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蛋白质聚集现象相关

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蛋白质聚集现象相关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和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等,与异常的蛋白质聚集现象密切相关。

这一发现引发了对蛋白质聚集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作用的深入研究。

蛋白质聚集是指在生物体内,蛋白质分子失去正常的构象,由于环境或基因突变的影响,发生异常聚集形成堆积物。

这些堆积物通常富含β-淀粉样结构,形成蛋白质聚集现象,进而干扰正常的细胞功能。

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在病变组织中发现了这些异常的蛋白质聚集物。

对于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异常聚集的蛋白质种类和位置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诱导了细胞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死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和蛋白质聚集的关系。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和Tau蛋白是最常见的异常聚集物。

β-淀粉样蛋白是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生成的,而Tau蛋白则是神经元支持骨架的关键成分。

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的斑块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并且与神经元死亡和记忆损失紧密相关。

同时,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和聚集也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我们转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主要异常聚集物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形成的Lewy小体。

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神经元膜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在突触前区域发挥调节突触可塑性和神经递质释放的作用。

然而,在帕金森病中,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形成Lewy小体,引发了神经毒性和神经元丧失。

铜稳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铜稳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铜稳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摘要】人体从食物中获取铜,主要从肠道吸收,经过肝脏由胆汁排出体外。

铜参与人体中多项生理活动,尤其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铜的稳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较大的关系。

铜稳态异常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引起淀粉样蛋白、α-突触核蛋白、tau蛋白增多,增加神经炎症,加重氧化应激等。

【关键词】铜稳态、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

[1]1、概述铜在人体内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是许多生理蛋白和酶活动的重要媒介,它们可以促进细胞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同时,在诸多生理过程中,它作为催化剂,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能量提供、铁的平衡等[1]。

铜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引发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动态平衡的铜稳态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密切相关。

2、外周铜代谢人体中的铜主要通过日常饮食来获取。

大量铜存在于海鲜、巧克力、坚果、食用菌类、绿叶蔬菜、豆类及谷类食品中。

它在小肠的近端部分被吸收。

吸收后的铜,主要与氨基酸或有机酸的配体形式的存在。

食物进入肠道后,特异性铜转运蛋白1(copper transporter 1,CTR1)和非特异性二价金属转运体(p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负责从摄取的饮食中吸收铜。

食物中的大部分铜以Cu2+的氧化形式存在,必须还原成Cu+才能被消化系统有效吸收。

铜从肠上皮细胞通过腺苷三磷酸酶7A(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7A,ATP7A)进入血液。

铜通过CTR1膜蛋白进入细胞。

在人类细胞内,Cu+被普遍存在的含半胱氨酸的三肽谷胱甘肽(glutathione,r-glutamyl cysteingl +glycine,GSH)螯合,并储存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中;它可以被铜伴侣运送到特定的目标。

铜转运金属伴侣可以在胞浆池中护送来自CTR1的Cu+,以促进其向特定靶区室的供应。

神经系统疾病的蛋白质异常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的蛋白质异常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的蛋白质异常研究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分子之一,它们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蛋白质异常功能的发生和累积,已被广泛认为是引发和促进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中蛋白质异常的研究进展,并探讨相关的治疗策略。

一、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蛋白质异常现象1.1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蛋白质聚集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病,以异常的蛋白质聚集为特征。

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异常聚积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认知功能的下降。

而在帕金森病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异常聚集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的发生。

1.2 蛋白质突变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与特定蛋白质的突变相关。

例如,亨廷顿舞蹈症是由HTT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产生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 protein)。

亨廷顿蛋白的突变导致异常的扩增,进而引发神经元的死亡和病理特征的出现。

二、蛋白质异常对神经系统疾病发展的影响2.1 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蛋白质异常常常引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

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可以促进蛋白质异常的形成和进一步的神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策略。

2.2 神经元细胞死亡和功能障碍蛋白质异常的积累可以引发神经元的细胞死亡和功能障碍。

例如,在帕金森病中,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造成运动障碍的出现。

因此,研究神经元细胞的保护策略和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神经系统疾病蛋白质异常的治疗策略3.1 蛋白质清除策略清除异常蛋白质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策略是通过免疫疗法来清除异常蛋白质,例如使用单克隆抗体来特异性识别和清除异常蛋白质的聚集体。

此外,促进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如自噬和蛋白酶体途径,也可以帮助降低蛋白质异常的积累。

突触核蛋白稳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突触核蛋白稳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突触核蛋白稳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突触核蛋白是一类在突触前端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对突触的形成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突触核蛋白的稳态是维持正常突触功能的关键因素,它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

在突触核蛋白稳态失衡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突触功能异常,甚至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深入了解突触核蛋白的功能、调控机制和稳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突触核蛋白稳态的相关内容,旨在增进对神经系统功能调控的认识,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突触核蛋白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其在神经元内的重要性。

接着将深入探讨突触核蛋白的调控机制,包括转录调控、翻译后修饰以及功能调控等方面。

最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突触核蛋白稳态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本文旨在探讨突触核蛋白稳态的重要性及其调控机制。

通过系统性地分析突触核蛋白在突触功能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突触核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神经元功能和突触传递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突触核蛋白稳态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索突触核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突触核蛋白稳态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前景。

2.正文2.1 突触核蛋白的功能和重要性突触核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突触前端,扮演着促进突触传递和维持突触稳定的关键角色。

突触核蛋白通过与其他突触相关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参与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可塑性和突触后内部信号转导等过程。

突触核蛋白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触传递调节:突触核蛋白能够调节突触后细胞的去极化和膜电位改变,从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传递过程。

2. 突触可塑性:突触核蛋白参与了突触的可塑性调控,包括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等重要的突触可塑性过程。

tau蛋白截短原理

tau蛋白截短原理

tau蛋白截短原理
tau蛋白截短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机制。

首先,我们要明白tau蛋白是一种在神经元中发现的蛋白质,它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tau蛋白发生异常时,会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tau蛋白截短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物学现象,其中tau蛋白被切割成更短的形式。

这一过程是由一种称为胱天蛋白酶的酶催化的。

当胱天蛋白酶的活性增强时,它会切割tau蛋白,使其变得更短。

这种截短会导致tau蛋白失去其正常功能,并可能导致神经元的损伤。

除了胱天蛋白酶的作用外,逆转录酶复合物也参与了tau蛋白截短的过程。

逆转录酶复合物是一种在细胞内循环的复合物,它负责拯救被分解的蛋白质并将其运送回细胞表面。

当逆转录酶复合物的活性降低时,tau蛋白在细胞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增加了被胱天蛋白酶切割的可能性。

这种“交通堵塞”状态会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理解tau蛋白截短的原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胱天蛋白酶、逆转录酶复合物和其他相关分子的作用机制。

这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以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因此,tau蛋白截短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和机制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分子的作用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来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形式之一。

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β-淀粉样蛋白的积聚阿尔兹海默症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脑内异常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protein,Aβ)斑块。

这些斑块主要由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形成的异常积聚而成。

Aβ是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过酶的切割而产生的。

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Aβ的过度积聚是阿尔兹海默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tau 蛋白的异常磷酸化除了Aβ的异常积聚外,tau 蛋白在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tau 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神经元细胞的稳定性。

然而,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tau 蛋白发生异常的磷酸化,导致其失去正常的功能,形成了神经纤维缠结。

这种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会抑制神经元的正常通信,最终导致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受损。

三、炎症反应的参与炎症反应在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许多研究表明,慢性神经炎症反应对于病理生理机制的改变和神经元损伤具有重要影响。

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组织中,可观察到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异常表达,如促炎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异常上调。

这些炎症反应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神经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进程,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氧化应激的作用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外环境中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失衡而导致的一系列破坏性反应。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组织中常常会存在高水平的氧化应激。

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同时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平衡,最终导致神经元的凋亡和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加剧。

总结: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β的异常积聚、tau 蛋白的异常磷酸化、炎症反应的参与以及氧化应激等方面。

细胞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细胞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细胞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

目前发现,自噬是细胞中一种代谢清除系统,能够通过降解细胞内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组分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水平。

然而,当自噬功能受损时,爆发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就增加了。

本文主要从细胞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细胞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细胞自噬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与神经性变性疾病相关的异常蛋白质的降解和细胞器组分的清除,这些都是自噬作用发挥的关键作用。

自噬可以降解α-突触核心蛋白和Tau蛋白,以避免它们在神经元中形成团块,从而防止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此外,自噬还能降解有毒的蛋白质,如Huntingtin和α-肌动蛋白,以避免发生 Huntington 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自噬不但能够清除细胞中的一些异常蛋白质,还能调节神经元中的代谢性过程,维持神经元正常的功能活动。

例如,自噬调节神经元内线粒体的代谢,降低内线粒体氧化应激对神经元的伤害,在神经元疾病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细胞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调控机制虽然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自噬的执行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调控。

研究发现,自噬信号途径和自噬基因的表达水平、ATG蛋白和调控ATG蛋白的后翻译修饰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细胞自噬的完成程度。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正常神经系统中,β-淀粉样蛋白可以通过激活自噬来促进神经元的健康状态,从而预防神经退化病的发生。

然而,当β-淀粉样蛋白水平升高时,自噬被抑制,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异常,形成蛋白质聚集体,并最终导致神经退化。

此外,自噬过程的生物学调节机制也非常重要。

如PI3K/AKT/mTOR 信号通路能够正调节自噬,而 p53 和 AMPK 信号通路却能够负调节自噬。

研究表明,正常大脑干神经细胞中,AMPK信号通路能够促进细胞自噬,从而保护神经细胞不受糖尿病的毒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综
述・
T a u 蛋 白与 一 突触核 蛋 白在 常见神经 系统退行性疾病 中的致病机 制
唐 智 伟 , 张淑 坤 , 吴世政
( 1 . 青海大学医学院, 青海 西宁 8 1 0 0 1 6 ; 2 . 青海省人 民医院神 经内科 ,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7 )
d y s un f c t i o n , a n d P D ma n i f e s t s ma i n l y mo t o r i mp a i m e r n t . Th e t wo d i s e a s e s a f f e c t a b o u t 5 0 mi l l i o n p e o p l e i n t h e wo r l d ,
关性 加 以 综 述 。
【 关键 词】 T a u 蛋 白; 一 突触核蛋 白; 阿尔茨海默症 ; 帕金 森病
【 中图分类号】 R 7 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P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Ta u p r o t e i n a n d o L — s y n u c l e i n i n c o mm o n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s o f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T A NG Zh i - w e i ,
Z H A N G S h u - k u n ,W U S h i - z h e n g .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 Q i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n i n g 8 1 0 0 1 6 ,Q i n g h a i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 e n t fN o e u r o l o g y , Q i n g h a i P r o v i n c i a l P e o p l e H o s p i t a l , X i n i n g 8 1 0 0 0 7 , Q i n g h a i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 l o n g w i t h he t c o n t i n u o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o c i a l e c o n o m y a n d t h e a g i n g o f p o p u l a t i o n s , h t e o n s e t o f
【 摘要 】 随着 经济 社会 的不 断发展 , 社会 老龄化 趋势 日益加 剧 , 与 年龄相 关 的神经 系统退行 性疾病 的发 病 也 随之增加 。而在这其 中, 阿尔茨海默症( AD ) 与帕金森病( P D ) 是最经 典的两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 AD主要 表现
为进行 性 记忆 功能 减退 和认 知 功能 障碍 ; 而P D主要表 现为 运动 功能 障碍 , 这 两种 疾病 影 响着全世 界 范围 内约 5 0 0 0 万的人 口, 而这其 中大部分 病例 的分 布特点表现为散 发。研究表 明 A D及 P D发病分别 与 T a u 蛋 白及 一 突触 核 蛋 白的关 系密切 , 本 文就 T a u 蛋 白与O t 一 突触 核蛋 白在这两种神 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中的发病机制及两种蛋 白的相
a g e — r e l a t e d 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s i s i n c r e a s i n g . Al z h e i me r ’ S d i s e a s e( AD ) a n d P a r k i n s o n ’ S d i s e a s e( P D) a r e a mo n g
t h e mo s t c l a s s i c 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s . AD i s ma i n l y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me mo r y f u n c t i o n i mp a i r me n t a n d c o g n i t i v e
Ha i n a n Me d J ,Fe b .2 0 1 7 .Vo 1 .2 8 ,No .3
海 南医学 2 0 1 7 年2 月第 2 8 卷第 3 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7 .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0 3 5
a n d t h e c a s e s a r e s p o r a d i c . S t u d i e s h a v e s h o wn ha t t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AD a n d P D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te a d t o t a u p r o t e i n a n d

s y n u c l e i n . Th e r e v i e w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t a u p r o t e i n a n d O / 一 s y n u c l e i n i n he t wo t d i s e a s e s a n d he t c o r r e l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