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综合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综合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综合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计 35 分)

1.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 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

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b→a→b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 与丙图的b→a 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 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2.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次数和染色体的复制次数分别是()

A.一次和一次B.两次和两次

C.一次和两次D.两次和一次

3.下列在生物体体细胞增殖过程中肯定发生的变化是()

A.染色体自由组合B.纺锤体的形成C.基因突变D.DNA 含量

4.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过程中的三个阶段,a 是染色体数,b 是染色

单体数,c 是DNA 分子数,a、b、c 的数量关系

正确的是()

A.甲、乙B.甲、丙

C.乙、丙D.甲、乙、丙

5.右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这种物质可诱导()

A.染色体的复制

B.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

C.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6.人的一个体细胞内含有46 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的四分体数是()

A.23 个B.46 个

C.69 个D.92 个

7.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A.染色体复制B.着丝点分裂

C.同源染色体联会D.同源染色体分离

8.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个数比是()

A.1∶1∶2∶4B.1∶1∶1∶2

C.1∶1∶4∶4D.1∶1∶1∶1

9.甲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 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用

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

小时,DNA 含量的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化合物所起

的作用是()

A.抑制DNA 复制的起始

B.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C.在任何阶段都抑制DNA 的复制

D.抑制细胞质分裂

10.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某动物细胞中有 24 条染色体,那么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A.12 条B.24 条

C.36 条D.48 条

11.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

A.同源染色体间B.姐妹染色单体间

C.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非同源染色体间

12.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间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

13.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与其DNA 分子数之比是()

A.l∶2B.l∶4

C.l∶8D.2∶l

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的间期B.联会时

C.四分体时期D.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15.在高等动物的一生中,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A.有丝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1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④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的根本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

A.染色体进行复制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分开D.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18.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是①次级卵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9.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中含有4 条染色体B.一个细胞中含有 4 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4 条染色单体D.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 条染色单体

20.同种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在其分别形成精子细胞和卵细胞的过程中,其不同点()

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B.DNA 分子含量

C.子细胞的数目D.生殖细胞的数目

2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二条()

A.染色单体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D.相同的染色体

22.如图为一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结构示意图。已知基因A 位于①上,基因b 位于②上,则该动物体产生Ab 配子的可能是()

注:四条染色体大小形状不一样。

①100% ②50% ③25% ④12.5%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3.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l∶1。则该精原细

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24.下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像。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乙图中细胞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B.图1 中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由图乙中细胞分裂方式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

D.丙图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 1 的DE 段相吻合

25.牛的初级卵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26.人的同源染色体有23 对。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

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子细胞和异常精子细胞的比例,同时精巢中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A.1:1,有丝分裂B.1:2,有丝分裂

C.1:3,减数分裂D.1:1,减数分裂

27.对右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①、③,两个染色单

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28.某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A′、BB′、CC′),经减数分裂产生的 ABC 型配子占配子总数的()

A.1/2 B.1/4

C.l/8 D.1/16

30.1000 个卵原细胞与500 个精原细胞如果全部发育成熟,受精后最多产生的合子数为()A.1000 个B.2000 个

C.4000 个D.500 个

3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

A.同源染色体分离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染色体复制

32.若动物的精原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下列各组精子中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A.AB′和A′B B.AB 和AB′

C.AB 和A′B D.A′B和A′B′

3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34.在显微镜下观察以下各种组织切片,看到某一切片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该组织体细胞的两倍,有的是正常细胞的一半,该切片不可能是()

A.卵巢切片B.精巢切片

C.子房切片D.输卵管壁切片

35.母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4 条,公驴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2 条,则母马与公驴杂交后代骡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A.61 B.62 C.63 D.64

二、填空题(共计 65 分)

36.(4 分)右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巢中的一个细胞,据图回答:

(1)该细胞有染色体条,同源染色体对。

(2)该细胞名称是,分裂结果可产生种类型的子细胞。

37.(5 分)下面左图是某动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一个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l)该细胞的名称叫。

(2)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为。

(3)该细胞内有染色体条,同源染色体对。

(4)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染色体条。

38.(4 分)上面右图甲中A 和B 分别表示某基因组成为AaBbdd 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和。表示着丝点,1表示的染色体是X 染色体)及配子形成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 细胞名称为,该细

胞中含同源染色体对,1 表示X 染色体,则2 和3 叫做。

(2)甲图中A 细胞的变化发生在图B 中的时段。

A.5~6 B.4~5 C.7~8 D.8~9

39.(10 分)某雌性动物体细胞中 DNA 含量为 2 个单位(m),下图表示该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内 DNA 含量变化曲线和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A 是细胞,与之对应的曲线段是(以横轴上的数字段表示)

(2)细胞B 是,与之相应的曲线段是。

(3)细胞C 是与之相应的曲线段是,C 细胞最终能形成个成熟生殖细胞。

(4)曲线段2—3 时期DNA 含量变化是由于的结果,减数第一次分裂DNA 含量变化是由于的结果,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

40(.8 分)图5-4 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和染色体变化曲线图,分析后回答:

A 图表示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B 图

表示分裂过程中的变化。C 图表示

分裂过程中的变化。D 图表示分裂

过程中的变化。

41.(9 分)下图为精子形成过程中核内DNA 含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A 表示细胞;B 表示细胞;

C 表示细胞;

D 表示细胞。

(2)A→B表示过程;B→C表示过程;C→D表示过程。

(3)B→C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

(4)C→D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42.(5 分)右图四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间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 4 条染色体)

(l)在 A、B、C、D 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2)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3)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4)如上述所示的细胞分裂发生在同一部位,则该部位可能是;如果其分裂有连续性的话,则分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43.(6 分)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 DNA 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l)图中代表DNA 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图中0-8 时期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

(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和。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 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 分子数在l-4 时期为条。

(5)着丝点分裂分别在横坐标数字的处进行。

44.(9 分)假设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1 为精原细胞的分裂间期)

(1)请根据图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2-4 时期的细胞名称是,这细胞有条染色体,有对同源染色体。②图中8 时期,是减数分裂期,细胞的名称是。③ 图中4 发展到5 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上由于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④图中7 发展到8 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是由于,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其子细胞9 的名称是。

(2)请在本题图的空白坐标上画出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 DNA 分子数目变化曲线图。

45.(5 分)下图中 B、C、D、E 四个细胞均由 A 细胞分裂而成、请回答问题:

(1)B 细胞是分裂的期;

(2)E 细胞正在进行分裂期;

(3)图中含有成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高中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详尽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①着丝点分裂, 后期:一分为二向两极。末期:两消两现新壁现。 一、 减数分裂 (一)相关概念 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如图 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分 离向细胞两 极,非同源染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一分为

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 1个极体 2个极体 滋长(2N)(N)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2N)复制(2N) 1个次级母细胞 (N)1个卵细胞(N) 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 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三、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1 、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精子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和DNA 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期 末期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 数目不变。染色体和DNA 数目减半发生在末期..,原因是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高中生物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点

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知识点 一、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细胞周期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指: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此时期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得到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其意义是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为研究方便,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即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分裂末期 [概念注意点]:①连续分裂的细胞 ②起点是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终点是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③特点: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所占比例也不同, 观察细胞分裂时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比例较小的细胞更好。 【及时训练】:只要能分裂的细胞就一定具有细胞周期。()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干细胞、癌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茎尖生长点)细胞等。只分裂一次便不再分裂的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也不具有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的两种表示方法 方法名称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细胞周期 扇形图 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 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 ??? G 1期(DNA 合成前期):合成 RNA 和有关蛋白质,为DNA 合成作准备S 期(DNA 合成期):合成DNA G 2 期(DNA 合成后期):合成 RNA 和蛋白质,为分裂期作 准备 3.分裂期 ( 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doc

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 新陈代谢与酶说课教案 广安友谊中学田秀敏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 新陈代谢与酶 (二)课型 探索性实验课 (三)教材内容及位置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45~48页 (四)课时安排 本节重点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与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的,可采用讲述法。酶的特性是通过探索性实验实验四、实验五,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得出。 根据教参,讲述和实验约2课时。如果将两节课分开,不利于整体教学,因此,我计划用两节连堂课在实验室内完成该节全部教学目标。 (五)编排意图 教材绪论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既然是化学反应,就有催化剂。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结论,以培养

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生物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可缺少的。 (六)前后联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的作用且做了"观察唾液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本节从酶的发现史入手,简单介绍过程,总结得出酶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得出酶的特性,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它生命现象奠定基础。 (七)教学目标 1、酶的发现(A:知道) 2、酶的概念(C:理解) 3、酶的特性(C:理解) ①实验五: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b、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②实验四: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 b、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以上目标是按《大纲》要求确定的。 (八)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 实验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故本节的能力培养与知识教学同等重要,同为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点整理高考专题总结完美版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专题 一、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一)相关概念 ① .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减数分裂中精(卵)原细胞和初级精(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和极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始终存在。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如图 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 分子,四条染色单体) (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 分子 ④ 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的着丝点数目为依据,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个染色体。 ⑤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质丝,连接在一个着丝点上,每条染色质丝成为一个染色单体。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单体都是形成于间期,但有丝分裂消失于后期,减数分裂消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⑥DNA 分子数:若有染色单体,则DNA 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DNA 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⑦.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合集

高中生物必修二说课稿合集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内容。这一节课内容较多且难度大,大量的专业名词和实验推导过程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本节内容我分为两个学时,第一个学时重在介绍概念和杂交试验过程,第二课时推论和讨论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基础,也是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这节知识的重要基础,又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2的重点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接着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与原教材比较,有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对实验过程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 其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完全是根据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 最后,在讲述孟德尔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分析。 1.2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复习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复习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概念 1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2主要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4理解如下表: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场所有性生殖器官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点拨: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每一个时期的转变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判断不同时期时要根据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核DNA随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半,但质DNA不一定平分,因此质DNA不一定减半。 二、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步骤 1 低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利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 3 根据观察结果绘制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生物拓展训练(五)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生物拓展训练(五)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生物生长发育阶段,产生的是体细胞,减数分裂一般发生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产生的是有性生殖细胞。分析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差异,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也是理解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掌握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以及细胞数目与种类的变化规律是深刻理解这部分知识的重要途径,辨别各种图形与曲线并熟练掌握,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 1.(96上海)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6000个,从理论上计算,经减数分裂所生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数分别是 A.6000和6000 B.6000和18000 C.6000和24000 D.12000和12000 2.下图表示发生在某动物精巢内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中(不考虑细胞质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下列各项对本图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 a~e表示初级精母细胞,f~g表示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 B.b点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形成,g点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 C.d~e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e~f过程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e点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f点表示减数分裂结束 3.下图中(一)代表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图中(二);哪个图不可能是这种生物所产生的配子4.右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 A.2、4 B.1、3 C.1、3或2、4 D.l、4或2、3 5.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是指 A 细胞中的四对染色体 B 细胞内有四个DNA分子 C 细胞内有四个染色单体 D 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6.下列细胞时期中一定具有染色单体的是 A 联会 B 卵细胞 C 精原细胞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一、真核细胞分裂类型 有丝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二、概念 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针对体细胞)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的分裂。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染色体=DNA+蛋白质)

染色体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X,Y不同),一条来自父 方,一条来自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父方和母方) 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前) 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后) =2条染色体 =4条染色体单体 =4个DNA分子 =8条脱氧核苷酸链 =1个四分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

单体,叫做四分体。 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图为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在四分体时期) 有丝分裂(有 同源染色体) 减Ⅰ(有同源 染色体) 减Ⅱ(没有同 源染色体)前 期 膜仁消失现 两体,染色体 散乱排列在 纺锤体的中 央 同源染色体 联会配对,每 对染色体散 乱在纺锤体 中央,非姐妹 染色单体可 能交叉互换 染色体散乱 排列在纺锤 体的中央 中 期 染色体赤道 板上排整齐, 形态数目清 同源染色体 赤道板上排 整齐(染色体 染色体赤道 板上排整齐, 形态数目清

高中生物万能说课稿(共7篇)

篇一:高中生物说课稿教师面试说课稿万能模板 尊敬的各位专家,xx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x第x章第x节的内容,本节全面介绍了??/本节主要包括(讲述)??等内容,这与前面学习的??内容密切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作为?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书的重点,乃至在整个高中生物课程中,举足轻重。同时,?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故而,讲好本节课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规律,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说明?的意义识记并理解? 概述?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2、明确? 掌握?的规律并能举例论证举例说出?的种类和作用 3、 其次,是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说明/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实际问题 2、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3、 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的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树立/确立?的观点,形成?价值观 2、尝试/体验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养成用于质疑、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2?内容,2?这部分知识不仅是1?的关键内容,而且涉及前面学习过的?,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确立2?为本节的重点。 ?是微观、抽象、复杂的,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且?内容较为枯燥/且学生受已有知识经验限制,学习?时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故而确立?为难点。 说教法、学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首先是教法:/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贯穿观察与讨论,主要运用?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投影、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的呈现教学素材,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给学生更为具体、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动画类的演示,让学生的认识更有立体感。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 问题探究教学法(启发式问题串设计):以问题引发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好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层层设疑,层层展开,层层递进,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扩大思维范围,让知识真正融入学生的头脑,并与原知识挂钩,达到知识提升的目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参与到知识体系构建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同时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也体现出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分类比较法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高一生物乃至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它解释了有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大致过程。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和另一大分支,又是更好掌握第一章中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这一节的新名词较多和知识点繁多,教材内容微观,与生活联系不大,使其内容非常抽象,并且此节的图形众多和相似度高,向来是学生头疼的章节。但是减数分裂这节内容的知识点却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特别是减数分裂各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及行为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高考的热点考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已经接触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且对生物生殖部分内容相当感兴趣。所以他们对减数分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并不觉得完全陌生和难以接受。而且在高一第一学期已经详细地了解过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对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和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由于减数分裂跟有丝分裂的所学重点都差不多,所以在减数分裂各个阶段的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和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的理解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但正因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一定的相似点,所以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

更是难点。但又因为这是高考的重点,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给予的耐心指导和时间。又由于减数分裂过程较烦琐,内容抽象,图形多,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这些都必须老师用各种教学方式去给予形象化的引导和梳理,需要老师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并且让学生自主地体会和发觉,理解,并转化为课本的知识。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意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各种形式(如多媒体,挂图,游戏,故事,诗句,比喻等),或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把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 1)引导-探究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蝗虫生殖细胞形成的探究实验,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符合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2)合作-构建模型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通过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把抽象复杂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肉眼可见的过程,完成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3)角色扮演法:学生角色扮演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深刻印象,并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演示出来,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练习题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用化学物质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会停留在细胞周期中的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2、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首先发生的是 A 细胞质分裂 B 纺锤体的形成 C 细胞极的形成 D 染色体的形成 3、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 A 出现纺锤体 B 出现染色体 C 染色体复制一次及精确地平均分配 D 染色体数目不变 4、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出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 间期和分裂前期 B 间期和分裂中期 C 间期和分裂前期及中期 D 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 5、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之间,在细胞分裂的机制上的不同点是 ①着丝点分裂②细胞质分裂③纺锤丝的功能④中心粒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6、下列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细胞板的是 A 人的受精卵 B 马蛔虫的受精卵 C 变形虫 D 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7、下列细胞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产生星射线的是 A 动物细胞 B 植物细胞 C 精母细胞 D 卵母细胞 8、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作用是 A 使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B 形成细胞板 C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 牵引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9、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相同,但染色体数不同的时期是 A 间期和前期 B 前期和中期 C 前期和后期 D 间期和中期 10、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 体细胞 B 精原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 D 次级精母细胞 11、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人体细胞中有 A 46个染色体,92个DNA分子 B 46个染色体,46个DNA分子 C 92个染色体,46个DNA分子 D 92个染色体,92个DNA分子 12、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 N和Q B N/2和Q/2 C N和Q/2 D N/2和Q 13、某细胞在进行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如果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则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A 前期或后期 B 中期或末期 C 前期或中期 D 后期或末期 14、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数目是 A 2 B 4 C 8 D 1 15、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A 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 漂洗→染色→解离→制片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doc

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意义。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①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中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

高中生物说课稿案例三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案例三篇 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又称分泌物)及遗传。生物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这是互相相反的两个过程,并且可以繁殖下去,这是生命现象的基础。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说课稿案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说课稿教案一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 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 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重要知识点(精选.)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6 000个,若全都能经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从理论上计算所生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数分别是 ( ) A.6 000和6 000 B.6 000和18 000 C.6 000和2 400 D.6 000和12 000 2.果蝇的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则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分别是( ) A.8;8 B.16;16 C,8;16 D,16;8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发生 ( ) A.纺锤丝出现 B.同源染色体分开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4.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四分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是( ) A,23;46 B.23;92 C.46;92 D,46;184 5.孙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从概率上讲,有多大比例来自他的祖父( ) A.6.25% B.12.5% C.25% D.50%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的现象是( ) A.DNA复制 B.纺锤体形成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7.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 ) A.蓖麻籽种仁 B.洋葱根尖 C.菠菜幼叶 D.蝗虫的精巢 8.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9.秋天,在苹果树上如发现个别变异芽,欲将变异芽的性状保留下来,则应 ( ) A.等开花时进行自花传粉 B.等开花时接受同株花粉 C.等开花时接受异株花粉 D.取下变异芽嫁接到砧木上 11.用植物的嫩芽细胞克隆出新的植物体,这种技术不属于( ) A.组织培养 B.营养生殖 C.无性繁殖 D.遗传工程 12.下列技术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通过组织培养保持名贵花卉的优良性状 B.克隆技术产生“多莉” C.嫁接繁殖无核蜜桔 D.“试管婴儿”的培育产生 14.下列细胞进行分裂时有细胞板出现的是( ) A.人的受精卵 B.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C.马蛔虫受精卵 D.细菌 15.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 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图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 示意图主要特点 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DNA 分子的数量加倍 分 裂 期 前 期 ①出现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包括并列着的两个染色单体由一 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 ②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③中心体周围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④染色体着丝点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上 中 期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 板上,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佳时期 后 期 ①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每个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 开,成为两个染色体 ②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 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末 期 ①两组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又变成细长盘曲的丝 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③纺锤丝消失 ④赤道板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植物细胞分裂图象如下图所示: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减数分裂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 图2-1-7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

各时期的图像如下图 三、细化图像判断方法

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减Ⅰ前期,②是有丝中期,③是减Ⅰ中期,④是减Ⅱ中期,⑤是有丝后期 ⑥是有丝后期,⑦是有丝后期,⑧是减Ⅰ后期,⑨是减Ⅱ后期,⑩是减Ⅱ前期 ?是精细胞, ?有丝前期 有丝分裂顺序为:②⑤⑥⑦;减数分裂顺序为:①③⑧⑩④⑨? 例2、如右图所示是什么时期的分裂图像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图及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裂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4)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5)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6)非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指形态、大小不相同的染色体,细胞中所有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色体组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 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2、减数分裂的过程:⑴、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⑵、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 ............... 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要求掌握)

人教版高中生物说课稿合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说课稿合集 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2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包括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等内容。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的内容还是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法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了按《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教学方法】实验、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准备】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温度计,载玻片,盖玻片,大烧杯等实验材料用具。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课件。【教学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减数分裂 (一)概念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间:发生在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发展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过程中。 复制次数:一次。 细胞分裂次数:两次。 结果: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性染色体的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的前期要配对。 2.减数分裂过程图解染色体DNA数量变化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5.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规律: A 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2n—〉n—〉2n—〉n。 B DNA数量变化规律:2n—〉4n—〉2n—〉n。 C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 ① I------〉②X 都为染色体,且都是一条染色体。②有姐妹染色单体。 ①比② 染色体之比为1:1 ,DNA之比1:2 ①的染色体与DNA之比1:1 ②的染色体与DNA之比1:2

D 着丝点数与染色体数的关系:着丝点数==染色体数 E 四分体数与同源染色体数的关系: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 F 四分体与联会的关系:①I I -------〉②X X 联会同步四分体 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形辨析 (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形比较 (二)根据细胞内染色体数目辨析 (三)根据细胞内染色体行为辨析 (四)根据细胞内染色体形态辨析 (五)若发现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可断定是产生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总之,减数第一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染色体行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目录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 1.1是从生物圈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5细胞中的无机物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4.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6.1细胞增殖 6.2细胞分化 6.3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6.4细胞的癌变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单元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 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 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 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

高一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生物知识点汇总

一个细胞中 DNA 数量 分裂间期分裂期 分裂间期分裂期 分裂间期分裂期2N 4N 染色体变化曲线 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2N 4N 染色单体变化曲线 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2N 4N 精原细胞DNA 变化曲线 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分子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

图像比较 有丝分裂中 有丝分裂 后期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 次 级 卵 母 细 胞初 级 卵 母 细 胞

海口一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则一般为精子形成过程的减Ⅰ ③后期着丝点未分 裂,同源染 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减Ⅰ着丝点分裂 每一极内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Ⅱ 每一极内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 ④末期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减半,且都有姐妹染色单体 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且无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减半, 且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姐妹染色单体减Ⅰ减Ⅱ有丝 精原细胞[来源:][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c313770934.html,][来源: 学§科§网]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来源:ZXXK][来源:][来源:ZXXK]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间前中后末前中后末 DNA 2n→4n 4n 4n 4n 4n 2n 2n 2n 2n 染色 体 2N→2N 2N 2N 2N 2N N N N N 染色 单体 0→4N 4N 4N 4N 4N 2N 2N 0 0 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 (1)位于Ⅰ片段上的基因:在X染色体I片段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I片段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此区段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位于Ⅱ-1片段上的基因:伴Y遗传,X染色体上没有其 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基因随着Y染色体传递,当雄性出 现某种类型的性状,会表现出代代相传;雌性中不会出现这种类 型的性状。 (3)位于Ⅱ-2片段上的基因:伴X遗传,Y染色体上没有其 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基因随着X染色体传递,如人类血 友病基因的传递。 常染色体遗传与XY同源区段遗传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