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

稀缺性与经济学

稀缺性与经济学 一、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学 二、什么是经济学 三、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四、管理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五、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⑴小孩的启示 ⑵户口管制必要吗 有助于你更精明的参与经济 ⑴找什么样的女朋友:漂亮还是有钱 ⑵早工作还是上大学? 有助于你更加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⑴给予下岗工人生活补贴,好吗? ⑵个人所得税有效吗? 二、什么是经济学 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与选择 经济学定义 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 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1、资源与资源稀缺性 资源(物品)包括两类: 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无限性,无代价获取 经济资源或物品(economic goods):有限性,有代价获取 经济资源稀缺性: 一方面,经济资源或生产物品的资源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人们的欲望和需要却又是无止境的,因此产生了稀缺性,稀缺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稀缺性要求有效配置资源,即如何将资源配置到最佳用途,为此,人们必须作出选择 经济学正是产生于稀缺性。没有稀缺性,也就没有经济学 2、稀缺性与选择 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各种经济物品,以便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稀缺性存在不得不选择;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可供选择。 选择包括:(1)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2)用什么方法生产——如何生产;(3)产品如何分配——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选择的原则是:目标最优化。是否最优化,机会成本提供一种判断 三、经济学的含义与发展史 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

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ANSWERS 1 The Market 1. Suppose that there were 25 people who had a reservation price of $500, and the 26th person had a reservation price of $200. What would the demand curve look like . It would be constant at $500 for 25 apartments and then drop to $200. 2. In the above example, what would the equilibrium price be if there were 24 apartments to rent What if there were 26 apartments to rent What if there were 25 apartments to rent . In the ?rst case, $500, and in the second case, $200. In the third case, the equilibrium price would be any price between $200 and $500. < 3. If people have di?erent reservation prices, why does the market demand curve slope down . Because if we want to rent one more apartment, we have to o?er a lower price.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ve reservation prices greater than p must always increase as p decreases. 4. In the text we assumed that the condominium purchasers came

《经济学基础》作业 一、填空题 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 有限性 2.供给 ...

《经济学基础》作业 一、填空题 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限性。 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____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______方向变动。 3.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总收益减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减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经济利润。 5.(用公式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均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曲线。 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价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1.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开放经济中的乘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互补品价格上升 C.替代品价格上升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 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意味着市场出清,即所有消费者在愿意支付的市场价格上都买到了所需商品,而生产者也在该价格水平上卖出了其愿意出售的全部商品。 2、边际分析法 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指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3、稀缺 稀缺性指物品现有的数量不能满足对它的需求。分为相对稀缺和绝对稀缺,经济学中研究的是相对稀缺。 4、机会成本 是衡量我们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是作出某一决策而不作出另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5、规模经济: 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6、自然垄断(又称自然独占) 指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一个企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参与生产的垄断。自然垄断

由于规模经济而存在,垄断厂商的成本低于由多个厂商生产的成本。 7、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边际效用。 8、边际成本: 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9、边际收益 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10、消费者均衡 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11、生产可能性曲线 指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12、需求价格弹性 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机会成本: 2、价格歧视: 3、纳什均衡: 4、恩格尔定律: 5、帕累托最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2、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3、相对于市场分配而言,下列哪一种情况减少了收入或财产分配的不平等状况。() A.政府向穷人的转移支付 B.累退所得税

C.大量的遗产 D.婚姻的门当户对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 A.征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B. 1982年8月政府把贴现率降到10% C. 1981年失业率超过9%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5、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50和18。如果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增加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减少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6、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A.显成本 B.隐成本 C.会计成本 D.经济利润 7、在囚犯的两难选择中,()。 A.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好的结果 B.双方进行合作,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C.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不利的局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简答题 1.机会成本相关 答: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2.劣等品和低档品的逻辑推导(P78) 答:低档品或劣等品(inferior goods):指消费量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物品。 对于正常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对于低档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总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吉芬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通向变动,收入效应极大地大于替代效应,使总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其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 二.计算题 1.生产理论: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要素价格需求函数企业生产量 求:市场长期均衡的产品价格和企业数量 EG A: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2—0.32K2,其中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若 K=10,求: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2)分别计算出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量。

(3)证明当APL 达到最大值时,APL=MPL=2 AN A: (1)TP=Q=10L-0.5L^2-30 把K=10带进去 边际产量(MPL )函数 就是上式对L 求导。MPL=10-L 平均产量(APL )函数 就是总产量除以投入的劳动。APL=TP/L=10-0.5L-30/L (2)当TP 最大时,MPL=0。令MPL=10-L=0 ,解得L=10,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10时,劳动的总产量TP 达到极大值。 当APL 最大时,是APL 与MPL 相交的时候。令APL 的导数=0,解得L=2倍根号15(负值舍去),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2倍根号15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当MPL 最大时,是TP 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由MPL=10-L 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劳动投入量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达到极大值时,一定有APL=MPL 。由(2)可知,当L=2倍根号15 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达到极大值, 即相应的极大值为 APLmax=10-0.5 * 2倍根号15-30/2倍根号15 =10-2倍根号15 又因为APL 达到极大值,有APL=MPL 所以 边际产量函数MPL=10-2倍根号15 很显然,当APL 一定有极大值时,APL=MPL=10-2倍根号15 EN B: 5.某完全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 。假设市场需求函数是。试求市场的均衡价格,数量和厂商数目. 解:已知LTC q q q =-+3248,则LAC q q =-+248,欲求LAC 的最小值,只要令d d LAC q =0,即 q -=240,q=2。 当每个厂商的产量为q=2时,长期平均成本最低,其长期平均成本为:224284LAC =-?+=。当价格p 等于长期平均成本4时,厂商既不进入,也不退出,即整个行业处于均衡状态。故行业长期供给函数即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行业的长期供给函数为p=4。 需求曲线为d Q p =-2000100,而行业的供给函数为p=4。 所以行业需求量d Q =-?=200010041600 。 由于每个厂商长期均衡产量为2,若有n 个厂商,则供给量QS=2n 。行业均衡时,Qd=QS ,即 1600=2n ,n=800。故整业行个均衡价格为4,均衡产量为1600,厂商有800家。 EN C . 某竞争 行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相等,都是在产量达到500单位时达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4元,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600单位产量时,每一个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为4.5元,市场需求函数为 ,供给函数为Q =40000+2500P ,求解下列问题: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 (2)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厂商?

经济学名词.稀缺性doc

经济学名词:稀缺性(scarcity) 稀缺性的概念在经济理论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个概念是给经济学术语下个恰当定义时所必不可少的。最好的例子也许就是瓦尔拉(Walras)给社会财富即经济货物下的定义。他说“所谓社会财富,我指的是所有稀缺的东西,物质的或非物质的(这里无论指何者都无关紧要),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对我们有用,另一方面它可以供给我们使用的数量却是有限的”(1926年,第65页。) 瓦尔拉解释说,“有用”是指“能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而“数量有限”,则意味着有一些东西“存在的数量之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手可取,可以完全满足个人的需要”,如空气、水等,这些东西任何人都能随心所欲地获取,称不上是社会财富。只有当它们稀有时,才能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由于存在稀缺性和有用性,瓦尔拉提出了3项重要推论:(1)“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可以被占有的”,这是财产理论中很重要的思想,也是经济学和法学所共同研究的对象;(2)“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具有价值和可以交换的”,即所有可以被占有之物都可以和别人所占有的他物按一定的交换率(叫做价格)进行交换。因此,经济学典型地研究市场的定价问题;(3)“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可以由产业制造出来和成倍增加。换言之,它们可以再生产”。因此,经济学必须把商品生产或产业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那时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普遍接受这一稀缺性概念,罗宾斯(Robbins)在他的著名的经济学定义中也加以采用。罗宾斯很了解韦伯(Weber)的方法论,所以他不接受马歇尔(Marshall)等经济学家所采用的“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定义,即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物质福利形成的因素的科学。由于不生产任何物质的活动也可以获得收入(像音乐、文学等),倘若采用这一经济学定义,就有许多经济活动被排斥在外了。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说法相反,劳动就是“生产性的”,即使在它并不生产物质商品时也是这样。因此,罗宾斯的结论是,“不管经济学所关心的是什么”,但“它并不是如此关心物质福利形成因素的”(1932年,第9页)。 这样,罗宾斯就采用了“稀缺性”的经济学定义。他指出每一个经济问题都有着目的很多而实现目的的手段却稀缺的特点。但目的的多种性并不足以确定一个问题为“经济问题”。当某一商品数量十分充裕时,即使在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的目的,也不会在使用上发生特别的问题。实现手段的稀缺性,如果不存在可供选择的多种目的这个条件,那也不足以成为经济问题。但是如果有多种目的可供选择,而实现的手段却稀缺,那我们就会面临一个经济问题。他说:“经济学是一门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和(有着多种选择办法的)稀有手段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的科学”(1932年,第16页)。 这个定义引起了众多的评论和反驳,这里不能一一赘述。尽管这样,直到最近皮耶罗·斯拉法(Piero Sraffa)根据现代分析方法重新阐明了对价值和分配问题的古典经济理论(斯拉

上海财经大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试卷二复习课程

上海财经大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试卷二

诚实考试吾心不虚 ,公平竞争方显实力, 考试失败尚有机会 ,考试舞弊前功尽弃。 上海财经大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考试卷(B )闭卷 课程代码 101560 课程序号 0996 / 1065 2013 ——2014 学年第 2 学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签名承诺。一旦您签名,将作为诚信承诺的依据,若您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舞弊行为,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若您拒绝进行诚信承诺,将取消考试资格。 考试结束后,考卷必须与答题纸同时上交。未上交考卷,或没有诚信签字的考卷将计以零分。 诚信承诺书 我谨以至诚承诺,在此次考试过程中,我绝无任何舞弊行为,也绝不帮助他人舞弊。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I. 选择题 (每个2分) 1. 一个企业的生产函数是f(x; y) = 20x 3/5y 2/5.该企业的等产量线在点(x; y) = (80; 10)的斜率是(选择最接近 的一个): a. -8. b. -1.50. c. -0.67. d. -0.19. 2. 一个竞争性,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使用两种生产要A 和B 。它的生产函数是F(A; B) = A 1/2+B 1/2。生产的产品价格为每单位$5。生产要素A 的价格是每单位$1,当产品价格上升到每单位$6,但是要素价格保持不变时: a. 它将会增加购买生产要素A 11/4单位。. b. 它将会增加购买生产要素A 9/4单位。. c. 它将会增加购买生产要素A 3/4单位。 ……………………………………………………………装 订 线…………………………………………………

第2讲 经济学与稀缺性

第2讲经济学与稀缺性 ?经济的含义 稀缺性 经济物品 经济资源 ?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理论的划分 一、经济的含义 经济学的产生 背景:统一;国家经济活动变得突出。 研究对象的扩大:以国家的经济行为或者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为了与以前的 经济学区分开,取名“政治经济学”。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者A. 蒙克莱田出版《献给国王和王太后陛下的政治 经济学》。 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政治 经济学名称的传统。 1、稀缺性 “物品”与“经济物品” 物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物品分为三类,即 ?自由物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经济物品: 特点一是有用性。 特点二是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 特点三是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 特点四是价格为正。 ?有害物品:价格为负的物品(卖者需要向买者付费) “稀缺”的经济学定义 “Possessing utility,commodities derive their exchangeable value from two sources: from their scarcity, and from the quantity of labor required to obtain them”(Ricardo, 1821,p.12). ●交换价值来自稀缺和劳动。 “I mean all things, material or immaterial, that are scarce, that is to say, on the one hand, useful to us and, on the other hand, only available to us in limited quantity.”(Walras, 1926,p65) ●Useful: capable of satisfying a want. ●财富=经济物品=稀缺=(1)有用+ (2)不足够 “Economics is the science which studies human behavior 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s and scarce means which have alternative uses”. (Robbins, 1932,p.16) ●多重目的与可选择的稀缺手段之间的关系 “Scarcity” means your wants and desires exceed what is available. (Alchian,1970s) “物品(goods)”的定义是有胜于无,而“经济物品”的定义是多胜于少。“缺乏”说的是 “供应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才有“多胜于少”(张五常,2002)。 ●稀缺=经济物品=多胜于少

中级微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简述题 1.如果我们看到在(1y ,2y )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消费者却选择了(1x ,2x ) ,那么,(1x ,2x ) (1y ,2y )的结论是否正确?(第二章,题1) 答:不正确,因为也可能是消费者恰好在这两个消费束之间无差异。也就是说,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我们只能断定(1x ,2x ) (1y ,2y ),这是弱偏好。对本题加上什么样的假设前提,题目中的断定就是正确的?如果加上消费者的偏好是严格凸的这一限制条件,断定(1x ,2x ) (1y ,2y )就是正确的。因为严格凸性条件下,最优解若存在则只有一个。 2.若某个消费者的偏好可以由效用函数22121122(,)10(2)50u x x x x x x =++-来描 述,那么对消费者而言,商品1和商品2是完全替代的吗?为什么?(第二章,题5) 答:两种商品完全替代即它们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边际替代率是在消费者保证效用相等的条件下,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因此有: 商品1的边际效用为MU 1=du /dx 1=10(2x 1 +2 x 2) 商品2的边际 效用为MU 2= du /dx 2=10(2x 1 +2 x 2)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MRS 12= MU 1 / MU 2 =1。满足完全替代品的效用函数特征,因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3.假定消费者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起初, x x y y MU P MU P = ,若x P 下降,y P 保持不变,再假定x 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y 的购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第三章,题3) 答:原来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设消费者花在x 商品上的支出为1m ,则 1x m p x =。对该式求x p 的导数有, 11x x x x x p dm dx dx p x x dp dp dp x ?? =+=+???? ,因x 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绝对值),所以有 1 0x dm dp <,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者花在x 商品上的支出会增加。那么,消费者花在y 商品上的支出会减少,从而y 的购买

中级微观经济学 第3讲不确定性

第三讲 第讲不确定性下的选择 教材第 ?5章 ?不确定性和风险 ?风险偏好 ?存在风险时的需求

不确定性y和风险 Uncertainty Risk 什么是不确定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能确?什么是不确定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能确 定哪个结果会实现。也就是说,有若干结果发生的概率都是正的。我们用不确定性来描述这生的概率都是正的我们用不确定性来描述这类情况 ?有时我们不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可能性), 但有时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客观概率。后一种类型的不确定性通常称为风险 在本章中我们始终只分析风险在术语中通?在本章中,我们始终只分析风险,在术语中通 常不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

如何描风险 如何描述风险? ?为了描述某个事件的风险,我们需要知道:?该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 ?每个结果发生的客观概率,或概率密度?为了简化起见,我们把每个具有风险的事件都看作一个彩票(lottery),每个可能的结果都用 每个可能的结果都用收入(货币) 来表示 即使是没有不确定性的事件也可以被认为是一张退? 化的彩票

期望值和方差 ? 给定一个彩票,可能的结果是,相应给定个彩票可能的结果是相应 的概率分别是,或概率密度expected value ? 期望值(expected value ): ? 方差(variance ):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 方差的平方根 ?直观上,期望值表示彩票的平均回报,而方差刻画彩票的风险(是对风险的客观度量)

一些性质 性质 E X+bY E ?(aX+bY)= aE(X)+bE(Y) ?D(aX+b)= a2D(X) ?D(X+Y)= D(X)+D(Y)+2cov(X,Y) cov X Y) ?(X,Y)=E(X-EX)(Y-EY)=E(XY)-EX·EY ?如果X和Y相互独立,则D(X+Y)=D(X)+D(Y)

中级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题(试卷A)

中级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题(试卷A )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6小题,共计30分) 1. 边际替代率 2. 消费者剩余 3. 斯勒茨基方程 4. 规模报酬 5. 第三级价格歧视 6.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二、计算(共40分) 1. 假定反需求函数为p a bY =-,市场由两个厂商组成,产量分别为1y 、2y ,12y y Y +=,两个厂商的成本 都为0。计算: (1) 如果两个厂商都是古诺竞争者,给定厂商2的产量选择,厂商1的最优选择(反应曲线)是什么? (3分) (2) 每个厂商古诺均衡的产量、利润水平以及市场价格。(4分) (3) 如果两厂商按卡特尔方式串谋,求整个行业的产量、利润水平以及市场价格。(4分) (4) 如果厂商1为追随者,厂商2为领导者,计算两个厂商斯塔克尔贝格均衡产量。(4分) 2. 如果某人财富与效用之间的关系为()u W =W 表示财富数量,()u 表示效用函数。初始财富为4美 元。他获得一张彩票(不要考虑购买彩票的支付),如果中奖,他能获得96美元;如果不中奖,就只能得到0美元。中奖概率为60%。请计算:他的预期效用是多少?如果出售彩票,他索要的最低价格为多少?(10分) 3. 两个消费者A 和B 的效用函数和禀赋分别为: 1212(,)0.25ln 0.75ln A A A A A u x x x x =+ (1,4)A ω= ()1 212(,)min ,B B B B B u x x x x = (3,1)B ω=

求一般均衡时的价格水平,A和B对两种商品各自的购买数量或出售数量。(15分) 三、问答(每题10分,3小题,共计30分) 1.如何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下,长期中厂商的利润为0? 2.简述显示偏好弱公理及其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中的作用。 3.简述风险资产市场均衡的实现条件与实现机制。

大工春《经济学》在线作业

(单选题)1: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 A:资源有效配置 B:资源稀缺性 C:经济制度给定 D:资源充分利用 正确答案: (单选题)2:关于市场均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均衡时商品的需求价格大于供给价格 B:市场均衡时商品的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 C:市场均衡时商品的需求价格小于供给价格 D:市场均衡与商品价格无关 正确答案: (单选题)3:如果一种商品价格增加1%,需求量减少2%,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变 正确答案: (单选题)4:一般来说,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低,则()。 A:需求少

B:需求多 C:需求量一定 D:无需求 正确答案: (单选题)5:范围经济是指一起生产一组产品比分开生产它们的()。A:费用高 B:费用低 C:费用为零 D:效益低 正确答案: (多选题)6:下列各项关于边际效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C: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造成了边际效用递减 D:物品本身用途的多用性导致边际效用递减 E: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偏好无关 正确答案: (多选题)7:下列几组商品中,属于互补品的是()。 A:饼干和面包 B:汽油和汽车 C:鼠标鼠标垫

D:肯德基套餐和麦当劳套餐 E:电脑硬件和软件 正确答案: (多选题)8:下列选项中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有()。A:价格理论 B:通货膨胀 C:消费理论 D:失业 E:市场失灵 正确答案: (多选题)9:下列属于当代经济学研究阶段的是()。 A:凯恩斯革命 B:边际革命 C: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 D: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E: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正确答案: (多选题)10:下列各项中关于资源的稀缺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稀缺性是指资源数量是有限的 B:稀缺性仅在某个领域存在,不是普遍存在的 C: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 D:只有自然资源是稀缺的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微观经济学期终复习提纲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一、基本概念和复习要点: 1.最优化原理、均衡原理、比较静态分析、竞争市场、市场供给、市场需求、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进、循环流程图 2.预算(约束)线、可支配收入、预算线的斜率、消费商品的机会成本、从量税、从价税、统一从价税、总额税 3.商品的效用、偏好、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完全替代品、完全互补品、不相关商品、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一般需求的最优解、一般需求最优解的条件、需求曲线、反需求曲线、价格变化、收入变化、价格提供曲线、收入提供曲线、恩格尔曲线、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奢侈品和低档商品、普通商品和吉芬商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补偿预算线 5.保留价格、消费的总效用、消费的净效用、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变化、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6.自身价格的需求弹性、自身价格的供给弹性、交叉价格的需求弹性、收入的需求弹性、劳动的供给弹性、弹性率的公式、弧弹性率的计算、点弹性率的计算、需求弹性的数值分类、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弹性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总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交叉价格弹性与交叉价格效应、拉弗曲线 7.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需求的一般规律、市场均衡、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反需求曲线与反供给曲线、市场均衡的条件、市场均衡的特例、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曲线的变动、价格弹性与均衡变化、价格控制与均衡变化、价格上限、价格下限、从量消费税与均衡变化、从量销售税与均衡变化、税负的分配、(税收的)额外净损失、蛛网模型8.生产技术、生产的投入、生产函数、等产量线、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产品(量)、边际产品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规模报酬、不变的规模报酬、递减的规模报酬、递增的规模报酬、规模报酬与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9.企业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成本曲线及相互关系、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0.等利润线、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利润最大化的比较静态分析、要素需求曲线、反要素需求曲线、边际产品价值11.条件(要素)需求函数、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产量扩展线、短期成本最小化和长期成本最小化、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化率、等收入线、学习曲线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微观经济学 韦鸿 第一章导论 一、先修课程要求 (一)经济应用数学 (二)经济学基础 (三)政治经济学 (四)经济学说史 二、中级微观经济学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与理论结构 (二)最优化的数理结构 (三)消费者理论及其发展。包括1、偏好与优先理论;2、效用函数;3、、效用最大化的选择;4、显示偏好理论偏好与效用函数 (四)需求分析及其扩展。包括1、需求函数与间接效用函数;2、支出函数与对偶性问题;3、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4、、消费福利分析 (五)不确定中的生产与消费决策。包括1、不确定性与彩票的选择;2、预期效用函数;3、风险与决策分析;4、跨期消费决策与风险定价 (六)技术、生产与厂商的供给理论。包括1、生产与技术;2、产出弹性与生产要素的分配;3、利润最大化的选择;4、生产成本分析;5、利润函数与生产供给 (七)市场结构及其均衡分析。包括1、竞争性市场的均衡;2、垄断性市场的均衡;3、寡头市场的均衡; 4、市场结构及其一般性均衡理论效率的研究 (八)博弈理论与纳什均衡。包括1、博弈要素与博弈表示;2、占优策略与纳什均衡;3、扩展性博弈与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4、不完全信息博弈与贝叶斯纳什均衡 (九)信息经济与激励机制的设计理论。包括1、信息经济学基础;2、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3、最优激励合同安排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方式: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以课堂教授为主,付诸于必要的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每个教学单元提供有相关的复习思考练习题,通过系统地训练完成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基本要求1、能按时到课,认真听讲,做一些必要的课堂笔记。2、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所提供的主要参考文献进行梳理和阅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3、能在认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写出读书笔记。4、.根据教学要求对各个单元的课后思考题集中训练。 四、教材与参考书 [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等译,《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美]安德鲁·马斯-克莱尔、迈克尔·D·温斯顿、杰里·R·格林著,刘文忻、李绍荣译:《微观经济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军:《高级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美]哈尔·瓦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 高鸿业、吴易风:《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张定胜:《高级微观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邹薇:《高级微观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高鸿业、刘凤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4年4月版。 [美]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美]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第二章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与理论结构 一、新古典经济学(主流经济学简称经济学)的范式 范式是科技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科学理论不是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个别命题的集合,而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组成的系统整体。库恩将这一系统整体称作范式范式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长期的探索、教育和训练中形成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思路,为他们提供了考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法,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引论 一、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2、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4、“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5、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 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 A.价值理论 B.价格理论 C.生产理论 D.分配理论 8、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三部曲”是() A.假设,检验,模型 B. 假设,模型,检验 C. 模型,假设,检验 D. 检验,假设,模型 9、经济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为谁生产 B.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C.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D.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0、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是( ) A. 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B. 经济个体是理性的 C. 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D. 经济资源是相对丰裕的 二、名词解释

1、经济人 2、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 4、相对稀缺性 5、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三、简答题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 3、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经济学,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5、简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思想。 四、论述题 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B 6、B 7、B 8、B 9、D10、A 二、名词解释 1、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促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2、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曲线。 4、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作出各种选择,这也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 5、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是否定的;而规范分析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两者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 三、简答题

大学微观经济学期末常考高分试题有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1 0 题每题 2 分共 2 0 分) 1、政府对读者岀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元,假定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零,可以预料价格的上升 (B ) B ?等于5美元 2、小麦欠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A ) A.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下降. 3、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D ) A MU^ M^ B、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符。C、MU= P、D、各种 P X P 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4、Un 下列哪项不属于完全垄断的原因( D ) A、专利B资源控制C规模经济.D超额利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D )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6、等产量曲线(A) A说明为了生产一个给定的产量而可能的各种要素投入组合. 7、一般来说,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具有以下特征( A ) A、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 8、长期和短期的区别在于( B ) B、长期中所有的要素投入都可变,而短期中至少有一种要素投入数量不变。 9、如果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数量上,P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B )B亏损,但继续生产。 10、完全竞争的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D ) A、水平直线。B自左下向右上倾斜。C垂直于横轴。D自左上向右下倾斜。 11、在得岀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 D )外均保持为常数。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该商品的价格 12、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D ) D 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3、若X和Y两产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1,则(D )D、X和Y是互补品 14、某商品价格从10元下降到9元,需求量从70增至75,该商品需求(A )A、缺乏弹性 15、总效用曲线达到最大时,( B ) B、边际效用为零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