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期末模拟试卷B卷_马丹炜_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模拟试卷B卷_马丹炜_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模拟试卷B卷_马丹炜_植物地理学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植物地理学》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5页,5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一、名词解释题:(10分,每小题2分)

1. 植物内稳态

2. 生物入侵

3. 环境

4. 植物分布区

5. 地带性植被

二、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对者“√”,错者“×”)

1.()群落季相变化的主要标志是群落主要层的物候变化。

2.()群落内的环境与群落外的环境相吻合。

3.()针茅属植物是草原内的典型植物。

4.()生态环境是许多生态因子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作用。

5.()生活型是植物趋异适应的结果。

6.()草甸和草原都是气候顶极群落。

7.()阳生植物是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类型之一。

8.()森林植被具有促进降水的作用。

9.()南半球由于没有适宜的气候,因此没有落叶阔叶林的分布。

10.()无林现象是苔原的基本特征。

(30分,每小题3分)

1.植物的群落成员型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2.学术界对植物群落的性质存在着哪些观点?

3. 简述最小因子法则的内容。

4. 按照植物的抗旱方式及形态生理特征,旱生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5.根据不同原则和基本特点可以将植物区系成分分为哪些类型?

6.哪些因素决定了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

7.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有何联系?

8.植物群落的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

9.根据群落建群种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可将草原分为哪些类型?

10 中国植被主要采用了哪些群落分类单位?

10分,每空0.5分)

1. 自然种群具有()、

()和()三大特征。

2. 低温胁迫可以分为()、

()、()等类型。3.群落交错区内环境特点趋于异质复杂化,产生了在交错区内特有的物种,称为()种。

4.群落的形成过程包括()、

()、()和

()几个步骤。

5.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是()、

()、()。

6.群落的三维结构单位称为()、二维结构单元为()。

7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

()()、

()及()四大类。

40分)

1.简述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10分)

2.阐明群落内部的温度状况及其形成原因。(10分)

3.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20分)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200×学年度第2学期期末考试

《植物地理学》试卷B卷评分细则

一、名词解释题:(10分)

1. 植物内稳态(2分)

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2. 生物入侵(2分)

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3. 环境(2分)

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4. 植物分布区(2分)

一个地区或一个群落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5. 地带性植被(2分)

大体上与气候带相吻合,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占有家大面积的植被,成为地带性植被或显域植被。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群落季相变化的主要标志是群落主要层的物候变化。

2.(×)群落内的环境与群落外的环境相吻合。

3.(√)针茅属植物是草原内的典型植物。

4.(√)生态环境是许多生态因子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作用。

5.(×)生活型是植物趋异适应的结果。

6.(×)草甸和草原都是气候顶极群落。

7.(√)阳生植物是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类型之一。

8.(√)森林植被具有促进降水的作用。

9.(√)南半球由于没有适宜的气候,因此没有落叶阔叶林的分布。

10.(√)无林现象是苔原的基本特征。

三、简答题:(30分)

1.植物的群落成员型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优势种(0.6分)、建群种(0.6分)、亚优势种(0.6分)、伴生种(0.6分)、罕见种(偶见种)(0.6分)

2.学术界对植物群落的性质存在着哪些观点?

“有机体”学派(1.5分)、“个体”学派(1.5分)

3. 简述最小因子法则的内容。

“植物的生长速率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生态因子”。(3分)

4. 按照植物的抗旱方式及形态生理特征,旱生植物分为哪些类型?多浆液植物(1.5分)、少浆液植物(1.5分)

5.根据不同原则和基本特点可以将植物区系成分分为哪些类型?

地理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迁移成分、发生成分(3分)

6.哪些因素决定了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

生活型(1分)、叶的性质(1分)、周期性(1分)

7.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有何联系?

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很少能长期稳定共存(1分)生态位重叠是引起利用性竞争的一个条件(1分)

重叠并不一定导致竞争(1分)

8.植物群落的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

发育初期(1分)、发育盛期(1分)、发育末期(1分)

9.根据群落建群种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可将草原分为哪些类型?

草甸草原(1分)、典型草原(1分)、荒漠草原(1分)

10 中国植被主要采用了哪些群落分类单位?

植被型(1分)、群系(1分)、群丛(1分)

四、填空题(10分,每空0.5分)

1. 自然种群具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三大特征。

2. 低温胁迫可以分为(寒害)、(冻害)、(霜害)等类型。

3.群落交错区内环境特点趋于异质复杂化,产生了在交错区内特有的物种,称为(边缘)种。

4.群落的形成过程包括(侵移)、(定居)、(竞争)和(群落形成)几个步骤。

5.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是(温度高)、(温差小)、(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匀)。

6.群落的三维结构单位称为(层片)、二维结构单元为(小群落)。7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及(中间型植物)四大类。

五、问答题(40分)

1.简述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10分)

要点:

具有支柱根(2分)、呼吸根(2分)、胎生现象(2分)、泌盐结构及旱生结构(2分)、富含丹宁(2分)等。

2.阐明群落内部的温度状况及其形成原因。(10分)

波动较为缓和;群落内的最高温较群落外低,最低温较群落外高,平均温度比群落外稍低;白天与夏季的温度较群落外低,夜间与冬季的温度高于群落外(2分)

原因:群落植冠层对阳光的反射与吸收(2分);植冠层的保温作用(2分);群落重叠的层次结构,阻碍了群落内外的热量交换(2分);群落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枯枝落叶的蒸发作用,调节了群落内的温度,缓和了地表温度的振幅与热量散失(2分)

3.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20分)

要点:

(1)种类组成(4分)

(2)外貌特征(4分)

(2)结构特征:包括乔木层(2.5分)、灌木层(2.5分)、草本层(2.5分)及层间植物(2.5分)的特点。

(4)分布(2分)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1页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2页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1)(时间120分钟) 一、单 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2、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A Q > 0,W > 0,?U > 0 B Q = 0,W = 0,?U < 0 C Q = 0,W = 0,?U = 0 D Q < 0,W > 0,?U < 0 3、一种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PVm=RT+αP (α<0),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温度将( )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4、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 应为( )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5、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 A 、ΔS 体>0 ΔS 环>0 B 、ΔS 体<0 ΔS 环<0 C 、ΔS 体>0 ΔS 环<0 D 、ΔS 体>0 ΔS 环=0 6、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 无关( ) (A ). S 、G 、F 、C V (B) U 、H 、P 、C V (C) G 、F 、H 、U (D) S 、U 、H 、G 7、在N 个独立可别粒子组成体系中,最可几分布的微观状态数t m 与配分函数q 之间的关系为 ( ) (A) t m = 1/N ! ·q N (B) t m = 1/N ! ·q N ·e U /kT (C) t m = q N ·e U /kT (D) t m = N ! q N ·e U /kT 8、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稀溶液,溶液的沸点会(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可能升高或降低 9、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水分倒流 D 、肥料不足 10、在恒温密封容器中有A 、B 两杯稀盐水溶液,盐的浓度分别为c A 和c B (c A > c B ),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 ) (A) A 杯盐的浓度降低,B 杯盐的浓度增加 ; (B) A 杯液体量减少,B 杯液体量增加 ; (C) A 杯盐的浓度增加,B 杯盐的浓度降低 ; (D) A 、B 两杯中盐的浓度会同时增大 。 11、298K 、101.325kPa 下,将50ml 与100ml 浓度均为1mol·dm -3 萘的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化学势μ为:( ) (A) μ = μ1 + μ2 ; (B) μ = μ1 + 2μ2 ; (C) μ = μ1 = μ2 ; (D) μ = ?μ1 + ?μ2 。 12、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H 2SO 4·4H 2O (s ),在P θ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3、A 与B 可以构成2种稳定化合物与1种不稳定化合物,那么A 与B 的体系 可以形成几种低共熔混合物(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14、对反应CO(g)+H 2O(g)=H 2(g)+CO 2(g) ( ) (A) K p $=1 (B) K p $=K c (C) K p $>K c (D) K p $ <K c 15、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 何者可使α增大?(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 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真题

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下雨天汽车后视镜就会沾满雨滴,严重影响安全驾驶。小明家的新车后视镜有防雾功能,这种防雾镜,其实就是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升高,从而起到防雾效果。从物态变化角度看此过程属于() A . 液化 B . 汽化 C . 熔化 D . 凝固 2. 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B .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 .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D . 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3.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 . 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 . 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 . 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5.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雾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 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7. 同学们参加科学期末考试,你会紧张吗?请不要紧张,可以深呼吸缓和一下紧张的考试情绪。请问你呼出的这口气中,含量最高的是什么气体?() A . 氮气 B . 氧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8. 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植物地理学(整理)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 地理成分(根据生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的。)生态成分

物化(上)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概念题(20分,每空格1分) 1. 试写出范德华方程 ,其中a 的存在使压缩因子Z 。(减小,增大) 2. 公式p Q H =?的适用条件是 。 3. 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 对、错) 4. 恒容热V Q 与 恒压热p Q 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 5. 试写出理想气体的任何一个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6. 可逆热机的工作介质也可以是液态水。 (对,错) 7. 工业上利用焦耳-汤姆逊效应实现致冷,是在0>JT μ的区域将高温气体通过节流装置。 ( 对、错) 8.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说法是 。 9. 克-克方程 V T H T p ??=d d 的适用条件是 。 10. 多组分系统中组分i 的偏摩尔体积的定义式是 。 11. 石灰石按下式分解并达到平衡:)g (CO O(s)C )s (CO C 2a 3a +=。系统的自由度 f = 。 12. 试写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i 的化学势的表达式: 。 13. 以逸度表示的相平衡条件是: 。 14. 多组分系统的广延性质X 与各组分偏摩尔量i X 之间的关系为 。 15. 恒沸混合物并不是具有确定组成的化合物,当条件变化时恒沸点也会发生变化。 (对,错) 16. 理想稀溶液中的溶剂服从 。(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 17. 对于理想气体化学反应,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p K 只决定于反应本性和温度。 (对、错) 18. 对于理想气体化学反应∑=B B B 0ν,其∑??? ?????=∑B B B eq B νn p K K n p 。可见,若将乙苯脱氢苯 乙烯的反应(g)H (g)H C H C (g)H C H C 232565256+=视为理想气体反应,则在原料气中掺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分,共 50分) 1、下列历法中,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是( ) A 、阴历 B 、阳历 C 、阴阳历 D 、公历 2、下列不属于女性第二性征的是( ) A 、声调较高 B 、骨盆宽大 C 、乳腺发达 饭量增加 3、地球自转时围绕的旋转中心是( ) A 、太阳 B 、经线 C 、北极星 地轴 4、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开花结果,在花的结构中,发育成果 实的 是( ) A 、柱头 B 、花药 C 、胚珠 D 、子房 5、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6、地中海上的斯特龙博火山,它每隔两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 150 千 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 , 该火 山属于( ) A 、死火山 B 、活火山 C 、休眠火山 D 、 都不是 8、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 8.0 级地 震,伤 亡惨重。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 ..的是 A 、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 、快速离开房间 ,跑到空旷的地方 C 、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 、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9、根据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 信 息,正确的是 ( ) A 、C 处是山脊 D 、 D 、

B、D 处是峭壁 C、A 位于B 的西南方 D、海拔最高的是B 处 10、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 太阳黑子时多时少11 、国庆节,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A、北京 B、杭州 C、广州 D、哈尔滨 12、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 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3、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乘飞机空降到灾区。伞兵跳下飞机 后,人和伞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伞 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B、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D、人受到的重力小于伞对人 的拉力 1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拉力并使其保持 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 、2N C、4N D 、8N 15、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们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 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 发射出红外线 16 、图中画了两个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应俊生

植物学通报1997,14(增刊):13~17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 应俊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CONTENTS AND TRENDS IN PHYTOGE- OGRAPHICAL STUDIES Ying Tsun-shen (I 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93) 植物地理学是以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古植物学、生态学、地史学和地理学等为基础,研究植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科学。自洪堡得(Humboldt)于1805年发表 植物地理学引论 至今,植物地理学已经历了所谓描述(Descriptive),叙述(narrative)和分析(analytic)阶段。现按其研究内容的侧重点简述如下。 植物区系地理学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格局、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阐明它们的形成原因和演化历史的科学。力图阐明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发生发展、植物区系关系以及特有现象及其解释。在植物地理学中,植物区系的起源和间断分布格局的解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 迁移说(migratory theory) Heer(1868)根据北极地区化石植物区系分析,首先提出了这一学说。后来得到了Hook-er、达尔文、Asa Grey和Engler等学者的支持和发展。这一假说认为,在过去地质时期,北极地区生长着现在仅见于温带或亚热带的木本植物,是各植物区系起源的始生中心。由于气候变化,北极地区始生区系以三条路线自北极向南传播迁移。一是经欧洲到非洲;二是经亚洲和马来西亚到大洋洲;三是经北美洲到南美洲。Hooker和达尔文曾提出以前可能存在过南极大陆,后来在南极大陆范围内发现的化石植物区系,证实了南极大陆的存在,并证实南极也发生过气候变化。南极起源的植物区系因气候变化的影响曾自南向北迁移,从而北极起源说为两极陆地起源假说所代替。 (二) 大陆漂移说(continental drift theory) 大陆漂移说是奥地利著名地球物理学家Weg ener于1912年首次提出,1915年著有 海陆的起源 一书。他主要根据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资料阐明世界海陆的变化,该学说的主要论点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 D.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2.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物理”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 A. 纸是蓝色的,字是黑色的 B. 纸是蓝色的,字是紫色的 C. 纸是白色的,字是红色的 D. 纸是黑色的,字是红色的 3.为了进一步认识桃花的结构,小明结合图(如图所示)对桃花实物进行认真观察,下列不可行的是() A. 数清花瓣、花萼的数量 B. 准确描述桃花各结构的颜色 C. 利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D. 利用高倍显微镜直接对桃花做整体观察 4.百色市右江河谷是全国著名的亚热带水果基地、南菜北运基地和“芒果之乡”,盛产芒果、荔枝等名优水果.芒果、芒果肉和芒果种子分别由花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来的() A. 子房、子房壁、胚珠 B. 子房壁、子房、胚珠 C. 子房、胚珠、子房壁 D. 胚珠、子房、子房壁 5.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 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 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D. 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的芽孢不能生存所致 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手影平面镜成像 B. 摄影一光的反射 C. 投影一凸透镜成像 D. 倒影一光的折射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引言生物圈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 2.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 3.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 第一章植物的基本类群 1.生物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进化、应激性 2.植物繁殖的三种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3.植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4.植物的分类原则:自然分类法(林奈) 5.植物界六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6.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局限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类群。 7.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各群在在空间上互有间 断即为种群。 8.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科。 10.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和环境 生态: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形式或者总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塑造、改造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1.环境:指某一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分类(简述)

4.环境胁迫: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 现象成为环境胁迫。 5.干扰: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6.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 因子。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简述) ①综合作用:1)不可替代性2)互相作用(各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②主导因子作用:所有因子不变,某一因子的变化引起生态关系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最低量定律:不可缺少的有效养分中,数量上接近临界最低的一个,限制着植物的产量; 2)限制因子作用:在某一程度上起主导作用,不同时空条件下,限制因子不同,会变化; 3)生态因子三基点:最高点、最低点、最适点; ③补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生态因子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④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 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任意生态因子直接和间接影响植物生长。 三、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考点) 1、适应:植物生活在变化的环境中,它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反映出的所发生的变异,使其能 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增强抵御不利条件的能力。 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适应与不适应是相对的;3)适应的结果——产生进化。 进 趋同适应:来自不同地方的植物在同一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变异 化趋异适应:来自同一个地方的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生存进化 适弹性(可逆)【如驯化:在环境定向压力下植物发生的生态幅变化】 应塑性(不可逆,基因已被改变) 2、适应忍耐力(耐性范围) 能力需求性 3、生态类群(型):同一生境下,对某一生态因子而言,不同种群的习性 一样、适应相同的植物组合。 4、生态型:长期受不同环境因素影响,植物在生态适应的过程中,发生群体间的变异与分化,形 成生态学上互有差异的个体群,并在遗传性上被固定下来,这种种内不同种群称为生态型。 5、生态差型:同种内不同生态型的适应特征呈连续变化的现象。 第二节光照条件 【光对植物的影响:光强、光质、光周期】 一、光强 1.光强与光合作用 需求性

物化期末试卷样题及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B 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Ⅰ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在p θ,263.15 K 下过冷水结成同温度下的冰,则该过程中: (A) ΔS=0 ΔG=0 (B) ΔS>0 ΔG<0 (C) ΔS <0 ΔG<0 (D) ΔS>0 ΔG>0 ( )2.在系统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有热交换 (B) 不一定有热交换 (C) 一定没有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 )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 (A) 高温和低压 (B) 低温和低压 (C) 高温和高压 (D) 低温和高压 ( )4.偏摩尔量的加和公式 Z =∑n B Z B 的成立条件是: (A) 不需要任何条件 (B) 等容等熵 (C) 等温等容 (D) 等温等压 ( )5.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 H 2SO 4·4H 2O (s ),在p θ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 )6.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 ,改变

下列条件,何者可使 增大?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体积不变,通入N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C) 压力不变,通入N2气使体积增大一倍 (D) 体积不变,通入Cl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 )7.在一定T,p下,某实际气体的V m大于理想气体的V m,则该气体的压缩因子Z: (A) 等于1 (B) 小于1 (C) 大于1 (D) 小于零 ( )8.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应为: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 )9.A、B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0.7。现有一组成为x A=0.5的A与B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和恒沸混合物(B) 纯B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D) 得纯A和纯B ( )10.用相律和Clapeyron方程分析常压下水的相图所得出的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水的凝固点曲线上,ΔH m(相变)和ΔV m的正负号相同 (B) 在每个单相区,自由度f=2 (C) 在每条曲线上,自由度f=1 (D) 在水的沸点曲线上某一点,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大于零( )11.关于热机的效率,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可逆热机的效率与工作物质的种类无关 (B) 可逆热机的效率与工作物质的种类有关 (C) 可逆热机的效率可以等于1,但不能大于1 (D) 任意热机的效率均可表示为η=1-T2/T1 ( )12.下列热力学变量中广度性质是 (A) 热力学温度T (B) 等压摩尔热容C p,m (C) 化学势μB(D) 质量m

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终考试试卷

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终考试试卷-1 温馨提示:本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问题1-20:每一道题附有4个答案,选择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编号写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以编钟为主演奏乐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远在商周时代就用编钟演奏了,所谓“编钟”是一列大小不同的乐钟,按谱打击就可以演奏。乐钟的大小不同,主要影响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乐 2.下面有关声和光的现象及对应的连线中,错误的是 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光的折射 C、月球上寂静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直线传播 3. 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对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右图 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8点20分 B、3点40分 C、2点40分 D、9点50分 4.如图,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A、小于9厘米 B、大于9厘米 C、等于9厘米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6.据报道,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着的一幢高为291.6米的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 A、大楼 B、地面 C、彩云 D、观察者自己 科学热身区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引言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各种植物的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的科学。 植被地理学:是研究各地区的植被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 1、原核植物分门:细菌、蓝藻门 2、苔藓植物分纲:苔纲藓纲、 特征:1,植物体有两种形态:叶状体、茎叶体;2,没有根的分化,只有假根;3,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而附在配子体 3、蕨类植物分纲:1裸蕨纲2石松纲3水韭纲4木贼纲5真蕨纲。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胚珠裸露,种子裸露;2全部为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3具颈卵器构造,有些种的精子还具有鞭毛(苏铁);4具多胚现象; 裸子植物分纲: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买麻藤纲和红豆纲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2种子包在果皮之内;3具有双受精现象;4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精细,生理机能效率高;5多种传粉方式;6生长和营养方式多种多样性。 被子植物分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 1.漆树科:芒果、人面子、盐肤木 2.梧桐科:苹婆 3.棕榈科:鱼尾葵、棕竹、王棕、假槟榔、金山葵、短穗鱼尾葵、蒲葵、瓶子椰 4.马鞭草科:黄树梅 5.大戟科:海南珊瑚、蝴蝶果、重阳木、乌桕、月下珠、一品红 6.千屈菜科:大花紫薇、紫薇 7.五加科:鹅掌柴 8.榆科:朴树 9.天南星科:白蝶芋 10.紫草科:福建茶 11.锦葵科:朱槿花、彩叶扶桑 12.百合科:沿阶草 13.海金沙科:海金沙、红千层、白千层 14.无患子科:龙眼 15.桑科:小叶榕、大叶洒金榕、金钱榕、柳叶榕、构树、橡胶榕、无花果、菠萝蜜 16.菊科:蟛蜞菊、三叶鬼针草、小飞蓬 17.莎草科:香附子 18.禾本科:红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细叶结缕草、黄金挂绿、观音竹、佛肚竹 19.伞形科:雷公根 20.车前科:车前草 21.桃金娘科:番樱桃、番石榴、铁仔葡萄 22.苏铁科:苏铁 23.茜草科:雪茄花、龙船花 24.鸭跖草科:蚌花 25.夹竹桃科:鸡蛋花、黄蝉花、黄花夹竹桃 26.海桐花科:海桐花 27.蔷薇科:桃花、枇杷 28.爵床科:小驳骨 29.百合科:麦冬 30.杜英科:高山望、圆果杜英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选择题、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答案:D 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答案:B 、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答案:D 、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dU=CvdT 及dUm=Cv,mdT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A) 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C) 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 (D) 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答案:D 、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A)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铃声传入人耳 B、枯黄的树叶落地 C、太照射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6秒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的速度一定是() A、12米/秒 B、3米/秒 C、6米/秒 D、无法确定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4.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5.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都是静止的 D、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8. 一本科学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甲、乙、丙三辆自行车参加比赛同时同地出发,甲车速度是18km/h,乙车速度是 300m/min,丙车速度是5m/s,那么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同时到达 10.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C、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的结果都相同 D、用天平和弹簧称量结果都不同 11.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 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施力物体 12.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们均以对方为参照物,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试卷类型:A卷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2.层片与层次 3.照叶林与硬叶林 4.优势种和建群种

植物地理学终极版

植物地理学复习总结 引言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影响 1.植物生产氧气,维持生物正常呼吸作用,在大气中可形成臭氧层。 2.植物生产有机物,供生物作为食物。 3.改变水体的理化性质,参与湖泊、沼泽的发展演化。 4.植物残体参与岩石的形成,产生含煤、石油的岩层。 5.依靠植物加快土壤的形成,植物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向土壤中集聚。 6.植物影响地表水分循环和热量平衡,因而影响各地气候形成,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7.植物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 8.菌类完成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转化。 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生物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植物群落:由于空间的有限性,属于同种或不同种类的大量个体毗邻生长,彼此之间必然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同时和周围环境也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些个体经过竞争、适应、淘汰,逐渐形成有规律的各式植物组合。 第一章 3.植物分类原则:人们根据植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门别类,排

列顺序,形成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4.同物异名:同一植物由于地区不同,语言不同,往往有不同名称。(马铃薯,土豆) 异物同名:同一名称指不同植物(白头翁) 5.种的命名方法:双名法属名(拉丁名词)+种加词(拉丁形容词)+命名人(正体) 6.有性生殖:a同配生殖 b异配生殖C卵式生殖D接合生殖 7.世代交替:同(异)型世代交替: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如果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构造基本(不)相同。 8.苔藓的配子体(n)在世代交替中占优势;蕨类植物孢子体(2n)远比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9.苔藓的孢子体分三部分:孢蒴(孢子囊),蒴柄,基足 10.蕨类的幼胚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死亡,孢子体即行独立生活。 11.种子植物形成种子和花粉管。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12.裸子植物孢子体: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枝条常有长短枝之分。木质部一般只有管胞,韧皮部只有筛胞。 13.裸子植物配子体: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裸子植物种子:胚(2n),来源于受精卵,是新一代孢子体;胚乳(n)来源于雌配子体;种皮(2n)来源于珠被,是老一代孢子体。大多数裸子植物都具有多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