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粘膜病变268例临床分析
急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它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
急性胃炎是指短期内发生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
本文将分析针对急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I. 诊断与分型急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胃镜检查。
根据胃黏膜炎症的部位和程度,可将急性胃炎分为浅表性和重症两种类型。
浅表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的轻度充血和水肿,临床上多数病人经过适当的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
而重症胃炎则是胃黏膜的炎症明显,出现溃疡、出血等病变。
II. 病因与治疗急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包括感染、药物刺激、饮食不当等。
胃炎病人在治疗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规范饮食饮食是治疗胃炎的重要环节之一。
病人应采用低刺激性饮食,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可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2. 抗酸治疗急性胃炎病人常伴有胃酸分泌异常。
抗酸治疗可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常用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
使用这些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抗生素治疗(针对感染性胃炎)如果急性胃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应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也可以结合胃黏膜修复药物的使用,促进胃黏膜的愈合。
4.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可以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例如,在恶心、呕吐症状较重时,可以给予抗吐药物的治疗。
在胃痛明显时,可以使用镇痛药缓解疼痛等。
III. 预防与保健除了治疗需求,病人还需要做好预防与保健工作,以减少胃炎的发生和复发。
1. 饮食宜忌病人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烟酒等物品。
饮食宜清淡、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2.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包括定时作息、充足的睡眠时间等,对维持胃部健康十分重要。
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不良习惯,以免对胃黏膜产生不良的影响。
中国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专家共识全面解读

AGML的诊断标准基于以下两方面:
具备引起AGML的诱因 新出现的AGML证据或原有的胃黏膜基础病变急性加重
临床特征
患者病史
1
1、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14):1000-1001 2、陈健芳, 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 24(10):614-615. 3、张书红, 等.天津医药, 2005, 33(11):738-739
碳酸氢盐和黏液的屏障功能障碍
前列腺素(PG)分泌减少 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也对胃黏膜起到重要保护
作用
1、杜秀芳,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9):3858-3859 2、杨君, 等. 中国急救医学, 2007, (11):1035-1038.
急性胃黏膜病变-病理生理学机制
8 9
急性胃黏膜病变诊治流程
共识解读九大要点
1 2 3 4 5 6
Your 7 text 概述 急性胃黏膜病变病理生理学机制 急性胃黏膜病变病因 易患急性胃黏膜病变高危因素 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诊治流程 急性胃黏膜病变诊断 急性胃黏膜病变治疗 急性胃黏膜病变预防 急性胃黏膜病变预后
8 9
急性胃黏膜病变诊断依据
急性胃黏膜病变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位居第三
急性胃黏膜病变在上消化道出血(UGIB)病因中位居第3 出血由7.7%增加至13.7%
三分钟了解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添加 标题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添加 标题
生活方式调整:改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减轻心理压力等
06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饮食清洁, 避免食用过期、 变质的食物
生熟食物分开 处理,避免交 叉污染
保持餐具清洁, 定期消毒
创伤因素
化学损伤:如强酸、强碱等
物理损伤:如刀伤、烫伤等
生物损伤:如细菌、病毒等
药物损伤:如非甾体抗炎药、 抗生素等
疾病因素
感染:细菌、病毒、 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药物:非甾体抗炎 药、抗生素、激素
等药物副作用
饮食:辛辣、油 腻、刺激性食物,
以及酒精等
应激:精神紧张、 焦虑、抑郁等心理
因素
免疫:自身免疫性 疾病,如克罗恩病、
添加 标题
治疗方法: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促进胃黏膜修复
添加 标题
注意事项: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黏膜负担
体重下降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症状 之一是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可能是急性 胃黏膜病变的早期症
状,需要及时就医
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食 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原
因导致的
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营 养不良、身体虚弱等原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 布洛芬等,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 米松等,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其他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 癫痫药物等,也可能引起胃黏
膜损伤
酒精因素
酒精对胃黏膜 的直接刺激
酒精导致的胃 黏膜缺血
酒精引起的胃 酸分泌增加
长期饮酒导致 的胃黏膜损伤
急性胃粘膜病变临床诊治论文

急性胃粘膜病变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防治。
方法对2007年12月~2009年l0月我院住院的4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本组46例中,显效25例(54.35%),有效17例(36.96%),无效4例(8.69%),总有效率91.31%。
结论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病因为应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及导致应激性黏膜损害严重内、外科疾病所致。
质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持剂治疗有效。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病变诱因发病机制诊治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18-02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 lesion,agml)系指机体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下,以胃粘膜浅表性损伤为主的病理改变和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的一组急性胃粘膜出血性病变[1],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现对2007年12月~2009年l0月我院住院的46例agml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gml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现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患者46例,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22~78岁,平均45.4岁。
诱因:①药物因素21例(45.65%);②严重内科疾病14例(30.43%);③严重外科疾病8例(17.39%);④其它3例(6.52%)。
主要临床表现是上消化道出血。
其中上腹疼痛、不适38例(82.61%),黑便28例(60.87%),呕血及黑便20例(43.48%)。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轻度贫血10例(21.74%),中度贫血31例(67.39%),重度贫血5例(10.87%)。
1.2 诊断标准①存在药物、激素、酒类、手术、烧伤或脑血管意外等应激因素;②发病36h至3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反复呕血与(或)便血;③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胃镜检查见胃黏膜有广泛性充血、糜烂及坏死或浅表溃疡,并可见渗血或大出血。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及其诊疗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及其诊疗急性胃黏膜病变指各种病因因素引起的以胃黏膜浅表糜烂性损害为特征的一组急生胃黏膜出血病变,又称出血糜烂性胃炎、应激性性遗疡。
临床较为常见,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1 病因1.1外源性因素某些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乙醇、微生物感染及细菌毒素等均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导致H+逆弥散,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
1.2内源性因素一些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病变、大手术、休克等严重应激养成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引起胃黏膜缺血缺氧和胃酸分泌增加,导致胃黏膜损害,发生糜烂和出血。
2 病理本病典型损害为多发性糜烂和浅表性溃疡,常有簇状出血病灶,可累及全胃或某一局部,甚至可延伸至食管或十二指肠。
显微镜下见胃黏膜上皮失去正常柱状上皮形态,并有脱落,黏膜层有多发局灶性出血坏死,甚至固有层亦有出血。
3 诊断3.1临床表现病前有上述服药、饮酒史或有上述各种严重疾病史。
常突发呕血及黑粪,单独黑烘者少见,出血量一般不大,且常呈间歇性,可伴有上腹隐痛、烧灼痛、腹胀、恶心、呕吐。
大量出血者可出现晕厥或休克。
3.2内镜检查 X线钡餐检查阴性。
确诊有赖于发病24-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镜下可见胃黏膜糜烂、出血或浅表溃疡等。
3.3诊断要点根据服药、饮酒及各种严重疾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急诊胃镜可诊断。
3.4鉴别诊断3.4.1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慢性规律性、节律性上腹痛病史,胃镜、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溃疡病灶存在。
3.4.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肝硬化病史,出血量大而凶猛,胃镜可显示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部位。
3.4.3胃癌:多为老年患者,有乏力、纳差、贫血及消瘦等表现,胃镜能发现癌性病灶。
3.4.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常并有多脏器、组织出血,应查凝血及凝血酶原时间,3P 试验、纤维蛋白原等。
4 治疗4.1积极治疗原发病,除去致病因素,最为重要。
4.2一般治疗禁食、卧床休息,呕血停止后可给予流质饮食。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类型与症状表现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类型与症状表现胃是我们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
然而,有时候胃黏膜可能会受到急性病变的影响,导致各种病理类型的变化和不同的症状表现。
本文将介绍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类型以及常见的症状表现。
1.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类型1.1 急性浅表性胃炎急性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类型。
其病理特点包括胃黏膜表层炎症,黏液减少,表层细胞变性,白细胞浸润和表层溃疡形成。
引起急性浅表性胃炎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应激等。
1.2 急性深表性胃炎急性深表性胃炎是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其病理特点是炎症累及黏膜的全层,包括黏膜下层。
这种病变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药物等因素引起。
1.3 急性胃溃疡急性胃溃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一种严重类型。
其病理特点是黏膜溃疡形成,可穿透黏膜层进入黏膜下层或更深层。
急性胃溃疡的常见原因包括负重、应激或感染等。
1.4 急性胃黏膜出血急性胃黏膜出血是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病理特点是黏膜层或更深层的血管破裂导致出血。
常见原因包括溃疡、炎症或应激等。
2.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症状表现2.1 上腹痛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典型症状之一是上腹痛。
这种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可能伴有胃灼热或胃胀感。
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会因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2.2 恶心与呕吐急性胃黏膜病变还可以导致恶心和呕吐。
这些症状通常由感染、溃疡或炎症引起,而溃疡或出血可能刺激胃黏膜和器官周围的神经末梢,进一步加重这些症状。
2.3 消化不良急性胃黏膜病变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包括胃胀气、打嗝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与胃黏膜的炎症和溃疡有关。
2.4 黑便急性胃黏膜病变还可以引起黑便。
急性胃黏膜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急性胃黏膜病变120例临床分析刘 菊 冯国红 王 霞河南省汝州市第四人民医院(4675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表现及诊治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12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急性胃黏膜病变约占同期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23.8%,其病因依次是药物因素、严重疾病、酒类及其他。
确诊方法为诱发因素及急诊胃镜检查。
治疗方法: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降低胃内酸度,保护胃黏膜。
结论 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是应用了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和严重的内外科疾病及大量饮酒所致,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及生长抑素治疗有效。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非甾体类抗炎药;原子泵抑制剂 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 M L)是指以胃黏膜浅表性损伤为特征的一组急性胃黏膜出血性病变。
为探讨AG M L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AG M L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0例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0.6岁。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120例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1.2 发病原因:120例AG M L病因可归纳为:①药物因素:药物所致的AG M L中有36例(81.8%)是由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疼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
②严重内科疾病:在严重内科疾病所致的AG M L中严重脑血管意外12例(37.5%),急性胰腺炎8例(25%),尿毒症4例(12.5%),重症肺炎3例(9.4%)。
③严重外科疾病:严重外科疾病所致的AG M L中颅脑损伤15例(50%),大面积烧伤6例(20%),手术3例(10%)。
④酒类及其他:酒类所致的AG M L中大量饮酒及药酒12例(10%),其他心理因素2例(1.67%)。
浅谈急性胃黏膜病变

浅谈急性胃黏膜病变摘要】急性胃粘膜病变也称急性胃炎、糜烂出血性胃炎、是病人遭受各种严重创伤或身患危重疾病的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发生急性浅表性胃炎。
现就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病变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047-02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亦称应激性糜烂、出血及急性溃疡等胃粘膜浅表性损伤为特征,常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1 病因AGML是病人在遭受各种严重创伤或身患危重疾病的应激状态下,特别是在并发休克、感染或肾、肺、肝等脏器功能衰竭时,发生的急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和溃疡。
因此,按病因不同,把AGML分为四种类型:①由严重创伤、出血、休克、败血症、黄疸、大手术等所致;②Curling溃疡,即烧伤后并发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③Cu shing溃疡即1932年Cushing报道脑外伤或脑肿瘤病人发生的急性胃溃疡;④药物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水杨酸类药物、消炎痛等非激素抗炎药及酒精等多种药物对胃粘膜有破坏作用,这些药物破坏胃粘膜屏障和胃粘膜屏障。
2 发病机制2.1 胃粘膜缺血:胃粘膜血流的作用主要是维持黏膜的完整性。
当机体遭受严重疾病损害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多,使胃黏膜血管发生痉挛收缩,组织灌流量骤减,致使胃粘膜缺血、缺氧,细胞代谢障碍。
2.2 胃粘膜屏障受损:所谓胃粘膜屏障是胃粘膜保持pH梯度在胃粘膜本身和胃腔之间,正常胃粘膜有良好的屏障作用。
若胃粘膜屏障缺陷或破坏,通透性增加,胃腔内H+能反向弥散至胃粘膜,继之钠、钾、水和蛋白可流出胃腔。
如反向弥散继续增加,则造成胃粘膜损伤,继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最后胃粘膜破坏脱落。
2.3 胃内酸度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胃内胃酸的存在是形成AGML的先决条件,这已被动物模型和临床证实,中和在胃腔内的胃酸可防止AGML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胃粘膜病变268例临床分析
急性胃粘膜病变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或胃肠接触某些物质引起急性胃粘膜的多发性糜烂损害,
常伴有出血,甚至有急性浅表性溃疡形成,痊愈后通常不遗留病变,近年来由于广泛应用内
镜检查特别急诊胃镜检查,其发病率日益增多,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发
现急性胃粘膜病变者268例,占35%,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68例中,男性193例,女性75例,男女之比位2.57:1,年龄15~17
岁,平均40.6岁;发病因素:酗酒61例,服用消炎痛48例,阿司匹林8例,肾上腺皮质激
素19例,外伤4例,急性脑血管意外16例,严重感染25例,各种原因的休克8例,过度
疲劳累12例,严重的内脏功能不全15例,原因不明52例。
1.2 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症以外,以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主。如呕血或黑便。其出血特点常
呈现隙性发作,很少有前驱症状。有时可能有上腹部疼痛、腹胀、烧心、恶心呕呃逆等,本
组呕血及黑便157例,单纯黑便111例,出血量在300~2500ml左右。
1.3 胃镜检查:本组病例都是在出血24~72小时进行胃镜检查的。内镜下可以见胃粘膜呈广
泛点状、片状或斑点出血,年末充血、水肿明显,部分粘膜糜烂或形成急性浅表溃烂,呈圆
形、椭圆形、线形、不规则形等。常呈多形性散发性分布,部分胃粘膜呈大片状坏死脱落,
粘膜剥脱有不规则溃烂及出血创面。上述病变发生于胃体占46%,胃底占13%,胃窦占23%。
1.4 病理:在本组病例中有184例作胃粘膜活检查,主要病理改变为粘膜微血细管充血,粘
膜内出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白细胞浸润少见。于糜烂和表溃疡处可见粘膜上皮细胞
脱落、坏死。
1.5 治疗与转归: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去除诱因,改善组织灌注,均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加冷
开水及凝血酶口服,同时给予静脉注射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或口服雷尼替丁或口服洛赛
克。口服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等,内镜下向出血灶处喷洒止血剂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
止血效果以凝血酶为优,结合其他综合治疗。67例复查胃镜胃粘膜未发现遗留任何病变。
2 讨论
急性胃粘膜病变其临床表现均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胃粘膜有出血、糜烂、坏死或溃疡形成。
急性为粘膜病变的发生机制虽不十分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胃粘膜缺血,粘液、粘膜屏障
的破坏,胃酸分泌过多,胃H+反弥散增加,胆汁反流等是主要因素,粘膜血流减少和血儿酸
胺增加导致粘膜缺血加剧是最基本的条件。急性胃粘膜病变可根据直接损害胃粘膜屏障和全
身应激状态引起胃粘膜循环障碍为启动因素,分为直接损伤性和全身应激性两种类型。
本组病例中有136例是直接损伤胃粘膜屏障而发病的。胃镜检查结果发现病变发生于胃体
46%,胃底31%,胃窦23%,不论是何种因素导致的胃粘膜缺血。通常胃底和胃体部的血管
收缩程度都大于胃窦部而胃粘膜的损害亦以前者为著。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诊断主要根据诱发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原发病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胃镜检
查是主要的诊断措施。常规的X线钡餐检查对病变多无阳性发现,仅用于排除其他胃出血的
原因。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应用H2受体阻滞剂或酸泵抑制剂和
胃粘膜保护剂,以及内镜下止血配合其他综合治疗。本病的预后与原发病能否控制,诱因能
及时去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