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引种栽培
园艺植物育种学__第四章园艺植物的引种

第四章园艺植物的引种一、名词解释1.植物引种:指把植物品种或野生资源从一个地区引入另一个地区进行栽培或作为种质资源。
2.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不改变其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3.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4.植物生态型: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而形成的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
同一生态型的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多相似的特点。
5.气候生态型: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因素下所形成的生态型。
6.土壤生态型:是在一定的土壤理化特性、含水量、含盐量、pH值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下形成的。
7.共栖生态型:是和生物因素相互影响、共处于一个环境中所形成的生态型。
二、填空题1.引种驯化的类型包括: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2.从高纬度引种园艺植物到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栽培容易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影响。
3.杜鹃植物引种到北方栽培可能出现生长缓慢,长势差的现象,其原因是因为杜鹃生长发育过程中喜好酸性类型土壤。
4.兰花、松树等园艺植物一般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为保证引种成功,必要的措施是引入共生菌或客土。
5.目前,很多地方在农业产业化开发、城市绿化时大规模从国内外引种果树、园林观赏植物栽培,常因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导致引种失败。
为规避上述风险,在大规模引种前,进行引种试验是整个引种环节中必要的6.为防止有害生物以及病原菌的传播,引种过程中,植物检疫环节是必须的。
7.园艺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其生长发育过程会形成其特殊的生态型,根据其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土壤生态型、气候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三类。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㈡ 任务: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采取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 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36
㈢ 研究对象
– 第一节 作物生长与发育的特点 – 第二节 作物的器官建成 – 第三节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 第四节 作物与产品品质的形成(8学时)
– 第一节 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第二节 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及其应用 – 第三节 作物的产量潜力 – 第四节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 第五节 作物品质的改良
24
– 北非:埃及,公元前3600年种植过小麦和大麦 – 美洲:种植作物的历史始于公元前6000年,主要作
物有玉米、豆类、薯类、南瓜、籽粒苋等 – 欧洲:最早种植的作物有小麦、大麦、亚麻等
23
三、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
– 我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古老农业中心之一,是世界栽培 植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这是举世公认的:
版社,2003.
39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 第三节 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
38
本次课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特点 –作物的起源与分类方法
• 难点
–作物分类方法的相对性
37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0
三、作物分类
㈠ 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 按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分类
• 喜温作物:生物学起点温度10℃左右,全生育期需要较 高的积温。如稻、玉米、高粱、谷子、花生、烟草等
瓜尔豆的资源散布及引种栽培

瓜尔豆的资源散布及引种栽培第28卷第2期2020年4月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WildPfnntResourcesVo1.28No.2Apr.2020瓜尔豆的资源散布及引种栽培徐又新,史劲松,孙达峰,朱昌玲(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摘要瓜尔豆作为生产瓜尔胶的工业原料在国外有大量种植.介绍了瓜尔豆在我国的引种栽培情形.关键词瓜尔豆;资源;引种;栽培中图分类号:$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90(2020)02—0069—03 ResourceDistributionandIntroduction&Cultivationof CyamopsistetragonolobaXuYouxin,ShiJinsong,SunDafeng,ZhuChangling (NanjingInstitutefortheComprehensiveUtilizationofWildPlants,Nanjing210042,China) AbstractCyamopsistetragonolobaiswidelycultivatedasindustrialmaterialofguarguminforeig nCOuntries.ThisarticleintroducedtheintroductionandcultivationofCyamopsisTetragonolobainChina.KeywordsCyamopsistetragonoloba;resource;introduction;cultivation 1瓜尔豆植物形态特点及用途瓜尔豆Cyamopsistetragonoloba(L.)Taub.豆科瓜尔豆属一种一年生直立草本,茎有5棱,复叶复生,小叶3片,卵圆形,边近全缘或有不规那么缺刻,花小,组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萼5片,花冠蝶形,旗瓣和龙骨瓣白色,翼瓣浅紫色,雄蕊十枚联合为单体,荚果线状长圆形,有5条隆起的纵脊,先端有,内有8—1O颗种子,种子圆形至椭圆形.瓜尔豆是一种耐旱,耐瘠,惯于粗生,能增进土壤肥力,适于机耕的优良作物.虽属热带植物,但因普遍引种,因此散布日趋扩大,明显地冲破了其原产地的地理气候条件.瓜尔豆种植大体条件要求:土壤:瓜尔豆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从砂土,土到较粘土,pH值5~8范围均能良好生长.如以中等肥力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最为适宜.气温:年平均气温在l8℃以上的地域,瓜尔豆都可生长.生育期气温,瓜尔豆属草本植物生育期较短,一样为4个月.在此期间,平均气温以2O℃为限,最适气温24收稿日期:2020—07—18~26℃,有效花的临界温度为2l℃,气温降到lO℃植株显着受害.降水量: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栽培成效较好,生育期降水量在400~600 mm为宜,少于400mm应适当浇灌,收成期必然要躲开雨季.日照:瓜尔豆为短日照植物,生长期要求有一适当的暗期积存,以知足其短日诱导,使植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进入开花结荚期,一样每天日照时数不超过l3.5h较为适宜¨J.瓜尔豆在印巴次大陆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主若是用作动物饲料和粮食代用品.青豆荚可煮或炒食.本地居民用盐腌渍保留作菜用.医药上经常使用以医治疮疖和夜盲症等.豆荚及茎秆可作青饲料和绿肥.根系有固氮改良土壤作用,一样常和生姜套种用于遮阴J.在国内与玉米,甘薯,棉花,花生等作套种也已试种成功.瓜尔豆的大规模种植是伴随着半乳甘露聚糖胶在工业上的大量应用而兴起的.20世纪初期美国将长角豆胶用于工业上.到2O世纪40年代,长角豆胶被用作增稠剂和稳固剂大量地利用在食物和其他行业上,致使长角豆资源不能知足生产需要.所以一样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瓜尔豆开始取得重视,大量种植.目前全世界瓜尔豆胶年产量达5O万t,我一69—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第28卷国每一年需要入口5万余t,而且逐年有大幅增加.因此经济作物瓜尔豆的种植引发世界关注.2在国外的散布种植情形瓜尔豆原产非洲,后引种到孟加拉,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但较早已栽培于印巴次大陆西部半干旱地域,其地理位置为北纬18.~32.,年平均气温24~28℃,年平均降雨量200—700mm.印度瓜尔豆的种植中心为塔尔沙漠边缘的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巴基斯坦种植地区在信德,拉合尔等省…,这些地域天气酷热干旱,树木稀少,土地贫瘠半荒漠化,不适宜种植其他农作物,可是超级适合瓜尔豆的生长.瓜尔豆的生长对于下雨的数量及时问都有特定的要求.这一地域气候特点及估量时刻恰好能知足瓜尔豆的生长需要,因此产出的瓜尔豆颗粒大,籽粒饱满,色泽浅,内胚乳厚,生产出的半乳甘露聚糖胶相对粘度较高,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瓜尔豆产地,也是最大的产地,全世界75%产量来源于这一地域.美国是世界用胶大户,由于长角豆资源大大减少,因此美国早在1903年就从印度引种瓜尔豆,主要栽培在亚利桑那州,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等西南部的干旱地域,地理位置北纬3O.~55.,年降水量在100~200ITI1TI,因此种植的瓜尔豆需要浇灌,产出的瓜尔豆质量也低于印度,巴基斯坦地域….3国内引种情形据资料记载,我国早在1920年云南就引种过瓜尔豆,那时只作为植物新品种.直至20世纪70年代,半乳甘露聚糖胶在我国取得了一些应用,引发相关部门重视.1974年从巴基斯坦引进巴系l7号和美国10号瓜尔豆品种正式推行试种,前后在我国湖南,广东,四川,湖北等地都有试种,本文重点介绍四个较大面积种植的地域.(1)云南.1974年云南科委,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前后在云南的元谋县,元江县,蒙自县,新平县,潞江县,勐腊县等7各地州,39各县,400多个点试种,累计种植67hm,昔时产瓜尔豆1.5万kg,加工瓜尔胶粉1700kg,1976年用此胶粉在成功油田成功地压裂了河40和滨4—9—3两口油井J,这也是一70一我国第一次用国产瓜尔胶粉配制的水基压裂液.通过几年的试种,在大部份试种区,瓜尔豆长势还比较理想,平均株高80~120cm,单株结荚110~140个,每荚结豆6~8粒,千粒重近40g,667m产量60—113kg_l.有些州县因水土气候达不到瓜尔豆生长的大体要求,显现倒苗,植株疯长,无花,瘪荚等现象,产量很低,或在收成期雨水过量种子质量较差.通过试种证明瓜尔豆在云南部份干热地域是可以种植的.(2)广西.由于入口瓜尔胶利用量逐年大幅增加,研制开发利用国产瓜尔胶迫在眉睫.1988年由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昆山石油器材公司与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院)一起承担的瓜尔豆引种栽培及提胶生产工艺研究课题正式立项,1989年在广西扶绥县开始试种.扶绥县地处广西西南部,北纬22.一23.,年均温度20~22c【=,年均降雨量1300~2000mm,除降水偏高外其他条件相对适合瓜尔豆生长.本地三月份种植玉米,六,七月间收成后再播种一茬瓜尔豆,种植期四个月左右,十一月份收割,第二年重复播种.通过几年的试种,每667m瓜尔豆产量可达150kg,千粒重35g左右,累计收成瓜尔豆20t,并选育出具有早熟,矮生,无分枝,荚果密,产量高,适合本地生长的中科植一l号株系优良品种J.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用广西扶绥提供的种子完成了《瓜尔胶生产工艺研究》的课题,于1992年通过部级鉴定.(3)新疆.新疆拥有克拉玛依,吐哈,塔里木等多个油田,每一年水基压裂需要大量的瓜尔胶.新疆地域辽阔,北疆平原位于北纬44.一47.,夏日平均温度22~23℃,年平均降雨量200—400mm,与印巴次大陆瓜尔豆产地自然条件相近,克拉玛依市建有一年产500t的瓜尔胶生产厂.这些条件增进了瓜尔豆在新疆的大面积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与克拉玛依油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作,别离在北疆的克拉玛依地域,阿勒泰地域,石河子地域试种瓜尔豆,并对瓜尔豆在新疆的种植进行了比较深切系统的研究.郑群等对瓜尔豆从育种,种植,施肥到田间治理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在农业院校的科学指导下,瓜尔豆在克拉玛依和阿勒泰等地域大田第2期徐又新,等:瓜尔豆的资源散布及引种栽培产量从每667m几十千克增加到150kg左右,千粒重33~34g.在石河子的实验田中每667In产量可达200kg,并培育出适合在新疆种植的优良品种. 2000年以后,瓜尔豆的种植从头疆北疆进展到南疆,在喀什地域的莎车县等都有大量种植. (4)海南.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2~26cI=,温度超级适合瓜尔豆生长,但雨水偏多,因此种植瓜尔豆要选准季节和种植地域.国内曾经有多家单位在海南试种瓜尔豆,但终因雨水量偏大,种植中显现许多问题而放弃.2002年本地农业开发商立项进展瓜尔豆的种植产业,并聘请多位农业专家,通过反复挑选试种,在海南成功地种出了一年两季的瓜尔豆.目前在海南的东方有200hm的种植.东方地区位于海南的中西部相对干旱地域,土壤半砂化,地理位置为北纬l8.43一l9.l8,5—1O月份降雨量在1500mm,可种植两季瓜尔豆,一季蔬菜.依照种植区域地块不同,瓜尔豆一季产量每667m在150~300kg之间.4种植存在的问题从国内四个地域种植情形看,瓜尔豆在生育期普遍显现有开花不结荚,结荚不结籽,籽粒不饱满,成熟度不一致,植株疯长,倒苗等现象,严峻阻碍产量,成熟后期如雨水偏多就可造成"紫黑豆"使种子质量变差.显现上述情形时要调整好播种日期,地温较低地域可采纳穴播地膜覆盖.植株长到70~80cm时要及时打顶,避免植株徒长造成倒伏,保证植株在生育开花结荚期达到最正确生长条件.成熟后期必然要躲开雨季,收成后要及时晾晒,把种子水分操纵在12%之内.病虫害:随着瓜尔豆引种栽培的地域不断增多,面积慢慢扩大,一些病虫害也开始显现.对发生的病虫害要早发觉,准确判定,及时合理防治.病害:(1)白绢病.有的地域称菌核性基腐病,是作物根病的一种,国外称根腐病(root—rot),其病症是,茎基部有白色菌丝,后期长出似萝b籽形状的菌核,常引发瓜尔豆植株枯死,引进的布鲁克斯(Brooks)品种感染率较高.(2)病毒病.病毒病也是瓜尔豆一种常见病害,常引发瓜尔豆植株顶部落叶和死亡.在低洼的盆地上种植的瓜尔豆常遭此病危害.此病发生在开花结荚期,因此对产量阻碍较大.(3)轮纹斑病,又称叶枯病,叶斑病.本病要紧发生在叶子上,而且多先发生在生机衰老的叶片上,病初在叶子上生有暗褐色斑点,慢慢扩大形成病斑,穿孔,叶子枯萎脱落,严峻阻碍瓜尔豆开花结荚.巴基斯坦品系比较容易感染此病.虫害¨:(1)豆蚜虫.假设虫成虫吸食瓜尔豆嫩芽汁液,使叶片萎缩,卷曲,植株发育受阻,使花蕾脱落,严峻阻碍生长和产量.(2)芝菁虫.有大斑芝菁和红头芝菁两种,它们取食子叶心叶和幼嫩叶片使植株致死.(3)蝽象.红背安缘蝽,取食瓜尔豆嫩梢汁液,使植株受损.(4)荚瘿蚊.以幼虫为害,将卵产在花萼和凋花之下,孵化后驻人幼嫩豆荚内发育化蛹,使荚果严峻受损.(5)白蚁.小头蛮白蚁可将瓜尔豆植株从根到整个植株驻食,使植株倒伏.瓜尔豆开花结荚期尤其严峻.参考文献:[1]张育英.云南省瓜尔豆适生区的探讨[J].热带植物研究,1978 (10):1—4.[2]张洁,黄砚良,刘金鉴,等.新经济作物——瓜尔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2.[3]张卫明.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与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30—133.[4]詹晓北.食用胶生产,性能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49—150.[5]成功油田工艺研究所采油压裂组.国产瓜尔胶水基压裂液试验慨况[J].热带植物研究,1978(10):一10.[6]徐嘉生.综合开发瓜尔胶资源[R].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199O:2—6.[7]郑群,吕国华,李天来,等.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瓜尔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阻碍[J].石河子大学,2020,26(2):195—198.[8]赵扬,吕国华,金新文,等.微肥对瓜尔豆产量形状的阻碍[J].石河子大学,2002(1):27—30.[9]孙爱新,赵扬,吕国华,等.瓜尔豆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形态相关性研究[J].石河子大学,2004(4):103—106.[1O]郭本森,邹梅,徐海清,等.瓜尔豆病害的调查研究[J].热带植物研究,1978(1O):17—20.[11]中科院云南热带植物所.瓜尔豆虫害发生概况及其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1980(6):32—34.一71—。
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验一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喀什地区骏枣的引种前言:枣(Ziziphus jujubaMill.)又名枣树,大枣,刺枣,赤小枣,普通枣。
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植物,落叶乔木[1]。
原产我国黄河流域。
我国具有经济意义的特色树种。
我国枣树栽培历史可追溯到7700多年以前,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在3000年以上[2]。
红枣已是人们食物组成部分,桃、李、栗、枣被称之为我国古代五果。
根、茎、叶、花、果、实均可入药,集食用、药用、保健、美容于一身,是一种古老而充满神奇的珍贵植物。
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
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一日三枣,不黄不老”、“日吃十个枣,医生不用找”。
1.引种骏枣的必要性1.1 枣的食用价值鲜枣不仅甜脆多汁,而且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但不耐保存,常温下几天的时间就会失去鲜脆的口感。
为了方便保存,可以将鲜枣晒干制成干枣。
但枣晒干后,不仅丢失了其中的水分,还少了溶于水的维生素C,对其他营养素也有较大影响。
把鲜枣做成蜜饯是保存的另一种方式,但蜜枣中的营养损失更大,其中的维生素C几乎全部被破坏了。
枣的食用方法很多,鲜枣生吃最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干枣则适合煮粥或煲汤,能使其中的营养成分很好地释放出来。
煮粥或煲汤时如果能将干枣和一些食物搭配起来,能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如治疗神经衰弱的大枣枸杞汤、有利于缺铁性贫血的红枣花生鸡蛋粥、适用于高血压的红枣芹菜汤。
和鲜枣、干枣相比,蜜枣中营养成分最少,含糖量最高,也最好用来熬粥,可以稀释蜜枣中糖的浓度。
1.2 枣的药用价值据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
红枣所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能够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红枣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过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较好疗效;红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抗癌、抗过敏作用。
青海省中晚熟青贮玉米‘铁研53’的引种栽培

第 38 卷第 5 期草 业 科 学927-934 Vol.38, No.5PRATACULTURAL SCIENCE5/2021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20-0553甘淑萍,杨学贵,马玉清,李想,朱丽丽,陈志国,贺晨帮,毛小锋. 青海省中晚熟青贮玉米‘铁研53’的引种栽培. 草业科学, 2021, 38(5): 927-934.GAN S P, YANG X G, MA Y Q, LI X, ZHU L L, CHEN Z G, HE C B, MAO X F.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mid-late silage maize ‘Tieyan53’ in Qinghai Province.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21, 38(5): 927-934.青海省中晚熟青贮玉米‘铁研53’的引种栽培甘淑萍1,杨学贵2,马玉清1,李 想3, 4,朱丽丽3, 4,陈志国3, 4, 5,贺晨帮6,毛小锋1(1. 青海省种子管理站,青海 西宁 810003;2. 青海省小寨良种试验站,青海,西宁 810005;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08;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5.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6.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摘要:在青海4类农业区分别开展青贮玉米品种‘铁研53’栽培试验,通过开展播期、种植密度以及肥效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其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1)在终霜日前7 d,海北州和海南州以75 000~82 500 株·hm−2的密度种植‘铁研53’能达到高产,海西州以90 000 株·hm−2的密度种植获得高产。
东部农业区在终霜日前15 d以105 000株·hm−2的密度种植获得高产。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2、作物栽培学的任务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要完成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必须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知识。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复杂性:研究对象(作物,环境,措施)是极其错综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季节性:大田作物“不违农时”,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地区性:大处说,不同的地区;小处说,不同的地块变动性:新作物新品种的引种和创新,新技术新措施的引进,栽培作物的方法措施等也要不断变化.4、作物栽培的研究法1)生物观察法: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2)生长分析法: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3)发育研究法:对稻麦,特别注意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4)生长发育研究法:根据器官建成规律,调查各营养器官的分化、发展和衰亡时期及其持续时间;观察穗分化和花芽分化进程,追踪小穗、小花分化数、退化数和成粒数及其临界期;测定不同时期有效叶面积及各器官的干重、碳素和氮素的含量以及碳氮比等;最后分析查明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5)产量对比法:就是对不同作物品种或不同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田间小区或大田对比试验.这种对比发一般要设置若干个处理、安排若干次重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和记载,收货时进行测产、考种,最后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1、农业的发生农业起源的根本诱因可能是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天然食物的短缺.从采集到种植,从渔猎到饲养,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是最具突破性的飞跃。
2、世界各地最早种植的作物公元前7000年,穆雷贝特(叙利亚),采集野生小麦和大麦,可能栽培过公元前5000年,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已栽培大麦和小麦公元前6000—7000年前,中国,普遍种植水稻公元前5500-3000年,非洲撒哈拉,栽培高粱和御谷之类公元前3600年,埃及,种植小麦和大麦公元前6000年,墨西哥定居村社,种植籽粒苋、玉米、豆类、南瓜和甘薯公元前4000年,南美的阿亚库乔人,种植马铃薯、玉米、南瓜和豆类欧洲,希腊,种植小麦和大麦3、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古老农业中心之一,又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
饲草饲料引种育种与丰产栽培技术

饲草饲料引种育种与丰产栽培技术饲草饲料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提高饲草饲料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的研究课题。
饲草饲料的引种育种与丰产栽培技术对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保证饲料供给、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种育种是通过引进外来种质资源或进行自身育种,培育适合当地生态环境、产量高且适合养殖的饲料作物品种。
饲草饲料的引种育种可以提升饲料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满足畜牧业高产高效、质量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引种通过引进外来种质资源,可以在改良和丰富当地饲料作物品种的基础上,扩大饲料供给,提高饲料品质。
引种的主要做法有:(1)从海外引进饲料作物种子或试管苗,进行试种。
如从美国引进的饲用玉米、苜蓿种子等;从日本引进的白花芸豆;从印度引进的牛鞭草等。
(2)从国内其他地区引进饲料作物种质资源。
如,从长江流域引进玉米;从西南地区引进牛膝草等。
2.育种育种是指在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需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选择、交配和杂交等生物学手段,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饲料品种。
育种的主要做法有:(1)自交系选择法。
种子来自自交系群体,将产生优异表现的个体与普通个体杂交,得到拥有优秀性状的群体。
(2)杂交育种法。
在同一物种内,选出基础材料,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或是跨物种杂交得到混合群体,如玉米和苞谷的跨属杂种——高粱。
二、丰产栽培技术1.耕作技术在种植饲料作物时,耕作技术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采用科学合理的耕作技术,可提高种植饲料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主要包括:(1)深松地基。
对于以根为主要器官的饲料作物,如苜蓿、大豆荚保持了强的存活能力,耐踩踏性好,能耐住冬季雨雪冰冻等苛刻条件,深松地基可以有效增加下层土壤的肥力,增加作物营养物质的吸收量。
(2)避免连作。
避免连作可以有效避免土壤的退化,以及强烈的微生物抑制作用,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限制。
(3)施肥和平衡施肥。
适当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第一章 作物栽培学绪论(2013.09)

美国、中国、印度、加拿大、法国、土耳其、澳大利亚和阿根廷。
这些国家常年小麦栽培面积占全世界小麦总面积的 70%左右,产 量占全世界总产的66%。
二、作物的分布
1、世界作物的分布
若干个处理、安排若干次重复,进行田间比较,
试验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和记载,收获 时进行测产、考种,最后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 析,决定品种或措施的优劣和取舍。
2.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研究法
生物观察法 发育研究法 生物观察法 生长发育研究法 生长分析法 生长分析法 发育研究法 生长发育研究法 在作物生育期间,每 观察与测量作物的生 间隔一定的天数,在 根据作物器官建成规 隔一定的天数测量植 田间进行取样调查, 长发育、器官建成、 律,调查各营养器官 测定叶面积消长和于 株的生长状况。 产量形成和物质积累 的分化、发展和衰亡 物质动态,有时还将 的过程。 时期及其持续时间。 植株各不同器官分别 进行测定。
茹可夫斯基12个作物起源中心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其中 中国起源地栽培植物的数量多, 盖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代 表作物。主要有:黍、稷、粟 大麦、荞麦、大豆、裸燕麦等。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 中心,主要有:爪哇稻和芋, 另外还有许多热带野生植物。
一、作物的起源
(三)世界作物起源研究
同要求,这又是作物栽培的“个性”。前者既为
“总论”、后者则为“各论”。
“总论”包含一般知识、基本原理、普遍应用的 措施和技术,是各论的基础;“各论” 则涉及各个作 物的知识、原理、栽培措施和技术。
作物栽培的差异性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2)
一是作物是否具 有适应环境变化(引 入地的新环境)的遗 传基础,即遗传基因。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 理就在于作物对环境 条件的适应性及其遗 传。如果引种作物的 适应性较宽,环境条 件的变化在作物适应 性(耐受性)之内, 就是简单引种。反之, 就是驯化引种。 这就是说,作物引种 必须综合考虑两个因 素:
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4)
(二)作物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玛依尔的气候相似论------德国著名林学家玛依尔指出:林 木引种必须遵循“气候相似原理”,即林木原产地与引种地的 气候必须相似。
气候相似论为植物引种提供了理论依据,被广泛应用到 作物引种------引入地与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相 似到足以保证引种成功。
中国古代域外作物的引进,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通常有 “ 三次引种高潮 ” 之 说: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目前是第四次引进高潮。
有专家认为,我国作物 引种的历史,以唐朝为界划 分成两个时段----目前,作物 种质双向交换为主。
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2)
汉唐时期域外引种作 物:园艺作物种类和品种 的大量增加,是汉唐间作 物引种的显著特点。如我 们大家熟悉的作物有: 蔬菜类:黄瓜、大蒜、芝 麻、胡麻、葱、蚕豆、豌 豆、豇豆、莴苣、菠菜; 瓜果类:西瓜、核桃、石 榴、苜蓿、茉莉、槟榔、 无花果、葡萄等。
•有人统计秦汉蔬菜二十余种,
一半以上是汉代才有人工栽培 的明确记栽,有相当一部分是 从域外或少数民族地区引入的---从引种到栽培的时间漫长。
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3)
宋清间以引 种高产经济作物 为主,是我国作 物布局发生重大 变化的时期,加 速了农业产业分 化与商品化,孕 育了中国近代的 民族工业。 宋元间以 引种棉花、甘 蔗种植最具意 义。前者使中 国纤维结构发 生了重大变化; 后者使我国成 为糖业大国。 明清时期 随着航海业发 展和新大陆发 现,新的作物 如玉米、番薯、 马铃薯、花生、 烟草等先后传 入中国,逐渐 成为广泛栽培 的重要作物。
一、作物引种的概念及其意义(2)
作物----农作物的简称。人类大 面积栽种或大面积收获其果实、种子、 叶、变态根、茎以及花,供盈利或口 粮用的植物的总称。
狭义的作物---通常是指林木以外 的人工栽培植物,包 括粮食作物、纤维作 物、油料作物、饲料 作物、绿肥作物、嗜 好作物、园艺作物等 (作物分类方法很 多)。
特征和主要问题。
实地考察引种目标 特别是在作物生长的 关键时期,实地考察其 生长发育等情况。
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3)
(3)引种材料的检疫
植物检疫----以立法手段,从宏观整体 上预防一切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与 扩展。因其具有法律强制性,在国际 文献上将其定义“法规防治”、“行 政措施防治”。
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4)
十六世纪下半 叶至十七世纪末, 辣椒、蕃茄、菜豆、 洋葱、南瓜等蔬菜 作物,开始在我国 大面积推广种植。
清代后期,我国 作物、果蔬的种类己 经基本稳定。现代, 作物引种更多的是引 进优良的栽培品种甚 至是作物的优良基因。
总结:没有持续数千年的作物引种,就 没有中国农业今天的辉煌。如果没有作物引 种,就不可能有中国农业明天的发展!
品种比较试验:
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 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全 面了解引进品种的生产 适应性。
品种区域试验:
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 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全 面了解引进品种的区域 适应性。
栽培试验:根据
引进品种的特征、特性 进行栽培试验,做到良 种、良法一起推广应用。
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5)
(5)提纯复壮
3)积极与稳妥并 重----在作物引种 上,我们要有积 极的态度。但是 ,作物引种必须 稳妥,遵循试验 先行、逐步推进 的原则。
4)趋利与避害并重 ----在引进有利的新 植物、作物、品种 、基因的同时,切 实做好植物检疫工 作,防止外来有害 生物的入侵,避免 疫区恶性病、虫、 草害的侵害和蔓延 。
引种目标的确定就是要解决:有什么?缺(要)什么?引什么? 哪里引?如何引?
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2)
(2)引种材料的搜集
熟悉本地农业生产 主要是农业生产的重点、 熟悉本地作物特征 包括现有作物品种类型、
难点和突破点,了解当地的气
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环境、 社会环境等。 寻找引种目标品种 在生态环境相似地区, 寻找拟引进的新植物、新 作物、新品种、新基因。
广义的作物---包括所有栽培 植物,如大田作 物、园艺作物、 药用作物和林木 等。
一、作物引种的概念及其意义(3)
作物生产
作物引种
作物引 种驯化
是指通过 人工栽培,自 然选择和人工 选择, 使野生 植物成为栽培 作物、外地或 外国的植物成 为本地植物的 过程。
通过光合 作用将太阳 能转变化学 能贮存在植 物体内,供 人类利用。
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7)
作物的生产适应性:指作物品 种的生产能力,它是同一基因 型对生态条件变化的自我调节 和主动适应能力,它包括品种 的生态适应性、栽培适应性、 市场适应性等。主要有以下几 一般适应性与 特殊适应性; 种类型:
有限适应性 与广谱适应 性; 时间适应性与 空间(地域) 适应性; 产量适应性、 质量适应性与 市场适应性。
气候、土壤、生 物适应性----如早 稻和晚稻、水稻 与陆稻、籼稻和 粳稻、病菌生理 小种等
多因子、寡 因子适应性---前者分布 地域较广;
顺应、 抗逆适 应性----
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6)
生存适应----作物 引种成功的基本 要求和必备条件。 本人认为,作物生态适应性是 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作 物在营养、生殖生长方面的应对反 应,还可分为生存适应性、生长适 应性、生殖适应性。 生长适应----以收获营 养器官(根、茎、叶) 为目的的作物,引种 成功必须兼具生存、 生长适应性。 生殖适应----以收获生 殖器官(果实、种子) 为目的的作物,引种 成功必须兼具生存、 生长适应性。
异地 引种改变 了世界作 物的地区 分布和内 部结构, 使得作物 生产趋同 发展。
作物 引种改变 了世界, 世界正在 还将持续 改变作物 引种----我 们应该有 所作为。
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1)
美国学者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 中高度称赞中国人向来乐于接受外人所 能提供的好事物,“ 采纳许多有用的 外国植物以为己用,并把它们并入自己 完整的农业系统中去”。
2)引进与创制并重----优 良的引进品种,综合性 状优良,可能存在着某 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 新的生态环境下栽培, 或多或少地发生形态、 结构、生理等方面的变 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引 进的基础上,不断加以 改良、改造和利用。如 小黑麦、无籽西瓜等
五、作物引种栽培的注意事项(1)
作物引种栽培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1)
(1)引种目标的确定
一是确定 引种地区: 从外地还 是外国引 种?
二是明确引 种材料:新 植物、新作 物、新品种, 甚至作物特 异的遗传基 因(如抗虫、 抗病基因)?
三是明确 引种用途: 直接还是 间接(育 种)利用?
四是明确 引种方式: 交换、购 买还是其 它?
五是明确 引种主体: 政府、民 间?
目录
一、作物引种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作物引种的历史及其作用 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
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
五、作物引种栽培的注意事项
一、作物引种概念及其意义(1)
植 物 ---- 植 物是 生命的主要形态 之一,包含了树 木、灌木、藤类、 青草、蕨类、地 衣及绿藻等人们 熟悉的生物。据 估计,世界现存 约有 350,000 种 植物。 植物 ----植物 大部份的能源 是经光合作用 从太阳光中得 到的。植物是 太阳能的转化 器。 植物 ----植物 分为孢子植物 和种子植物。 一般有叶绿素、 细胞核、细胞 壁、没有神经 系统和运动器 官。
广义的引种
从外地、外国引进 新植物、新作物、新 品种及各种遗传资源。
狭义的引种
从外地、外国引进 作物的新品种,通过适 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 区或本国推广种植。
一、作物引种的概念及其意义(5)
世界 上本没有 作物,都 是野生植 物通过人 工长期的 引种、驯 化、栽培 而来。
野生 植物驯化 从未停止, 作物种类 因此而不 断增长---如野菜开 发方兴未 艾。
避免在疫区引种----作物引种是病虫、杂草 曼延传播的重要途径。为减少作物引种带来的病 虫、杂草的传播和危害,尽量避免在疫工引种。 销毁携带检疫对象的材料----如发现本地没有 的恶性病虫、杂草,必须彻底干净地销毁。
四、作物引种栽培的基本程序(4)
(4)引种试验
观察试验:对引
进的少量种子,在控制 范围内小面积田间种植, 全面了解引进品种的生 态适应性。
引进品种在引入地新的生态条件下栽培,容易发生变 异,必须进行提纯复壮,保持引进品种的优良特性,甚至 从中选育出的品种。途径有三: 去杂去劣
淘汰杂株 和不良变异株, 保持品种的典 型性和一致性, 再进行良种繁 育。 单株选择 种质保存 优良的引 进品种、具有 特异性状的引 进品种,应作 为种质资源保 存。
二是环境是否符 合作物生长发育的要 求,或者是否具有环 境改造的可能(如设 施农业)。
三、作物引种栽培的基础理论(3)
(二)作物引种的物种学原理
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在没 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然选择是进化的机制。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 进化的动力。 进化论,又称演化论,是关于生物由无生命 到有生命、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过 程的学说。 自然选择就是生物的自生自灭,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内源动力;人工选择 (驯化)是生物进化最主要的外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