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代码040102)

研究方向:

A.. 信息技术教育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第一学年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学分周学时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考查3 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12090043 秋季学期说明及主要先修课考核方式周学时学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1) 2 1 10720011 考查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考查10610183 2 考查英语(1)10640532 2 2 4 考试一元微积分10420874 4 4 考试4 几何与代数10420904 (1) 考试工程图学基础2 20130412 2 1 2选 3 20240023 3 考试离散数学(2) 考试 3 选1门,详见附录3 2

程序设计课组30210041 1 1 考查信息科学技术概论≥1 1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2)”,其他专业必修“工程图学基础”。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2 (2) 1 10720021 体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考试10610193 2 英语(2)2 10640682 2 考查先修一元微积分4 考试多元微积分10420884 4 2 几何与代数10421002 (2) 考试2 考试 4 大学物理课组1 先修一元微积分4 4 20220214 电路原理考试4 1 20220221 电路原理实验考查1 ≥合计21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2周21510192 2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周2 程序训练课组3 考查 4 合计: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学分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考核方式周学时1 考查10720031 2 体育(3) 4 考试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0610204 2 高等微积分10420892 B 考试2 2 10420252 考试复变函数引论 2 2选1,一元微积分 3 复分析考试30420083 3 见附录大学物理课组2 2 4 考试4 2 考查2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选1,大学物理1 1 考查10430801 物理实验B(1) 3 考试 3 电子基础课组12门,详见附录选1 考试电子基础课组23 3 考查电子技术实验21550012 2 2 ≥文化素质选修课1 2 10420262 考查数理方程引论2 2 1 离散数学(1) 20240013 选3 考试3 3 4 强化英语(1) 14100082 2 考查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1)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方法类 1、【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手册》(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4年。 2、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美】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思想类 1、【美】乔纳森·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 4、【法】埃米尔·涂尔干著,《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1999年。 5、李亦园著:《文化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教育类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2、【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德海著:《教育学院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课程与教学论类 1、【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吴康宁校:《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4、Thomas L.Good and Jere E,Brophy 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5、【日】佐藤学著,忠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前苏联】赞科夫著,俞翔辉、杜殿坤译:《教学论与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7、【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8、【英】丹尼尔·劳顿著,张渭城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9、【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美】埃金、考切克、哈德著,王维城等译:《课堂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11、【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出版社,2003年。 12、【美】威廉F·派纳、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

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120202) 本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企业管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10名,其中,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先后承担和完成60多项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一批重要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社科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2项,省教育厅奖多项。本学科在浙江省有较大的影响,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理论水平、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要求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独立地承担和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深厚的科研基础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以体现企业管理学科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企业管理专业设7个研究方向: 1、价值评估与决策技术。研究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无形资产评估、现代决策理论、项目管理、决策方法以及知识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等。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报告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的出路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通常从考博和就业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考博的同学应根据自己目前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学校。往往该专业名气越大的学校,竞争就越激烈,越能激发潜能。但是像我们沈师非211、985院校的学生出身,在这个凭借人际关系、个人背景的社会,我们的竞争力会相对弱些。 其次是就业问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75%以上的毕业生都从事了中小学教育的相关工作,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师招聘考试体系的日益完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去年,沈阳市内的教师招聘考试都要求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一致,而我们专业目前的情况是90%以上都是跨专业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具体学科背景。这也为我们进入条件好的学校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因此,为了解决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毕业出路问题,应该从培养方案入手,改革并完善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二、目前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完善,未与学生的出路问题相结合。2)研究方向不规范。3)学制设置不合理。4)师资配备不理想。5)课时的学期分布不合理。6)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不合理。7)培养方案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三、相应的解决措施 1、建议在培养目标中增加一条“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培训等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能力”。 2、明确学生的发展出路: 可选择继续深造,考博。 可选择从事中小学的教师岗位的教学工作。 可选择从事中高职学校的教师岗位的教学工作。 可选择从事高校管理岗位的辅导员工作。 可选择从事教育机构中的课业顾问岗位的课程咨询工作。 可选择进入企业,从事企业培训师岗位的企业课程设计与开发工作。 可选择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事业编等单位。 3、增加其他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如: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评价②。取消学习论研究方向。因为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学习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礼记》,)中的(《学记》)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军事)教育和雅典的(文雅)教育。 5.(布鲁纳)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课程》)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教学过程运行)和(发展)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C.多媒体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 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C.综合性D.选择

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A.①②③④⑤)。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B.业务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 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答:.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精读书目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Cook, 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Richards, J., et 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泛读书目 Arthur, H.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Larsen-Freeman, Diane,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龚亚夫, 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胡鉴明. 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罗先达, 尹世寅. 初中英语新课程学与教.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发展积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把握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和科研合作的精神,具有基于本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反思批判意识和能力 3.熟练地掌握主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并能运用至少三种以上的方法从事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在本学科领域做出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创造性研究成果。 4.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撰写专业文章。 5.在身体方面要求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教学论 2.课程论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一)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用导师负责制。建立以导师为主要责任人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博士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要

根据科研课题和拓宽培养口径、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学习必要的学位课程,包括跨门类、跨学科的学位课程。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博士生课程学习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课堂讲授与师生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在深入探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同时,积极把握学术前沿问题,坚持把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深入研究理论问题的同时,积极关注实践问题。 (三)本专业的必修课程的学习采用由课程负责人领衔的团队教学,充分发挥导师群体的学术智慧。对于选修课的学习,导师可根据博士生的学科背景,要求学生或协商选修一定数量的相关课程。 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 长,但原则上累计在校年限不超过6年。论文选题、研究及撰写计划、开题报告等应在第三学期之前(含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经导师小组审查通过后即可正式进入论文研究及撰写阶段。 四、培养计划及考核方式 培养计划:在此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所带领的导师组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研究方向,制定适合各个学生培养和成长的具体学习、研究和工作计划,对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研究等工作制定细致的规定和说明。培养计划原则上需在学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完成,并经导师组和培养单位审核通过后报研究 生院备案并实施。 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和开卷、闭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有课堂考试、课程论文、科研报告、课堂笔试与课程论文结合、课堂笔试与科研报告结合等多种形式。要严格进行考核,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

课程:课程是专指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实质就是学校组织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制度化的学生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者获得一定水平的知识经验,达到特定的预期教育结果,并被授予社会承认的专门的资格证书。 教学: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专门环境特定文化为对象,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结构—定向教学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的简称。结构化教学和定向化教学是结构—定向教学思想的两个基本观点。中心思想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双机制理论:是在综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避免这两种理论各执一词、单方面解析人学习机能的观点,从更科学、更深刻的角度揭示人的学习本质 课程决策层次:一般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时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种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表意目标:源于美国学者艾斯纳(Eisner, E. W.)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是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的结果,而不是在活动之初预先规定的目标。 课程研制:是一种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文化选择、传递和创新活动过程。 课程变迁:变迁是指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迁移,实质上就是情况或阶段的变换。课程变迁可以定义为课程在教育哲学、价值观、目标、组织结构、材料、教授策略、学生经验、评估和学习结果等方面的任何变换。 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课程方案或课程计划:分为实际课程与虚拟课程,实际课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计划安排;虚拟课程就是把将要做的任务安排记在头脑里,不一定要立即实行。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框架:是指同一套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这主要是规范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各个领域或各门课程在学生学习结果方面的陈述方式。 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 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且计算机理论及应用基础扎实、熟悉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科研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专业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二、基本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科研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国际一流计算机科学研究人才的良好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6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27,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4学分,第七学期在清华或各著名研究院所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第八学期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特设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及核心课程25门,覆盖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兴趣在专业核心课中按要求进行选择性修读。其中大一、大二专业核心课开设13门,以“通才教育”为主,涉及计算机科学基本专门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大三、大四专业核心课开设12门,以“专才教育”为主,分别面向两个专业方向“理论和安全”以及“系统和应用”。25门专业及核心课程如下: 计算机入门(3学分),计算机应用数学(3学分),普通物理(1)英(4学分),信息物理(2学分),算法设计(4学分),普通物理(2)英,计算理论(4学分),网络科学(4学分),密码学基础(4学分),博弈论(4学分),近代物理(1)英,计算机安全的理论及实践(2学分),Java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分布式计算(基础与系统)(4学分),量子信息(4学分),大数据算法与模型(4学分),机器学习(4学分),高等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近代物理(2)英,计算机网络基础(3学分),操作系统(4学分),计算生物学(3学分),信息论与网络编码(3学分),专题训练实践(5学分),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原理硕士生参考书目 简要说明:对课程与教学原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我还思考不深,仅从自己 的学习体会来说,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最好学习一些西方哲学 著作或教育哲学课程。其次要有教育史的基础,及比较教育的眼光。最后需要 结合某个具体学科方向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来参照、思考。下面的书目仅就自己 熟悉的做罗列,供参考。 一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雅斯贝 尔斯《什么是教育》,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皮亚杰 教育论著选》,文德尔班或罗素《西方哲学史》,卡西尔《人论》,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马丁?布伯《我与你》,以及我国的《学记》,《进学解》等等,如还能接触康德哲学就更好。 二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张楚廷,《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石中英等,《教育的哲学基础》,轻工业出版社,2006.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或修订本《给教师的教 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陈桂生先生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学者,他的书值得学习。)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李政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李政涛,《教育常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三 [美]拉尔夫.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美]拉尔夫.泰勒,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英汉对照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美]约翰.富兰克林.博比特,刘幸译,《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施良方, 《课程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靳玉乐、于泽元,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102) 一、培养目标 在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我们提出本学科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初步应用相关的数学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数学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培养能够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学人才或教学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 二级学科名称: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具体可分为: 1、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 2、数学方法论 3、现代数学教育方法 4、竞赛数学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硕士生的学制为2年。课程学习在前2个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1 五、文献阅读 根据本专业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我们拟定从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第三学期末结束。阅读文献的目的是能够了解国外数学教育的基本发展状况及当前数学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六、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3、4学期。所实践的课程应为数学教育或相关专业(如

高等数学等)的课程,由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有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本环节包括研究生的见习、试讲、授课、做助教等方面的工作。在见习、试讲的基础上,研究生应当亲自授课不少于8学时。上课时由导师或具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此外,研究生还可以适当地跟班做辅导教师,做答疑和批改作业等工作。教学实践结束,经考察合格可以记1学分。 七、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形式有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调研工作前,硕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并由导师评定成绩。 八、开题报告 硕士生开题报告的时间定为第三学期初进行 开题报告应规范,要写明: (1)所确定选题的前期研究情况; (2)个人研究的创新性,其理论与实际价值所在; (3)完成论文的步骤方法及时间安排; (4)尚未搞清的问题; (5)调查实验等的设计方案; (6)需要领导和导师协助解决的其它问题。 开题报告应提交有导师组和本专业全体研究生参加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讨论,经研讨通过后方得进入学位论文的下一步工作。考核通过,获得1个必修学分。 九、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数学所组织,考核办法和标准参照研究生院制订的“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十、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 选题必须针对现时教育界热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而提出,论域集中,论题典型,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立题及撰写过程应广泛选用资料,有准确而系统的文献综述,以显示本学科前沿研究的把握,外文资料的运用应占一定的比例。论文涉及的事实材料和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应采用先进的测量和统计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史上最全复习资料全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 【研究对象】现象论活动论关系论、 规律论(前联和我国认可)、要素论(西方学者认可) 【研究任务】揭示问题;确立价值、观察现象;优化技术。【发展历史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1)诞生:1918年,博比特《课程》发表。 (2)1949年,泰勒《课程与教学原理》发表。 【夸美纽斯教学思想】主要目的是“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遵循知识本身的形成顺序,一步一步、由易到难地进行。(2)兴趣与自发原理: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自发学习。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激发儿童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强烈愿望。(3)活动原理: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4)直观性教学原则:要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确实的知识,必须由实际观察去获得。(5)“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删减不必要的、不合适的容,开设物理、地理、自然、历史等科,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教育(6)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提出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普通教育学》】 1教学心理化思想:【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涵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统觉】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且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的过程称为统觉,统觉的进行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2注意、兴趣与统觉联系起来:注意也是观念的一种活动,是使现有观念扩大的一种努力。兴趣是教育的支柱,是传授知识、形成新观念的条件。 明了(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后人评价】由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建立的教学理论体系被称为传统教学论,传统教学论强调的“三中心”:教师为中心,系统书本知识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 【两个“三中心”的对立】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凯洛夫】概括出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1在教学目的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2在课程容上强调课程的基本结构3在教育时机上主早期教学“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4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认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寻求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适应关系平行关系超越关系 【西德根舍因的例教学理论】 ▲教学容上坚持三个特性:1是基本性,是强调教学容应该选择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规律,需少而精,反对多而杂; 2是基础性,要求教学容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经验水平。既反对过高过难,又反对过于容易。 3例性,是指教给学生的务必是经过精选的,能起例作用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基本性、基础性、例性 ▲教学程序遵循四个阶段:1例地阐明“个”的阶段。即由典型事例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2例地阐明“类”的阶段。即通过归类、推断,认识一类事物的普通特征。 3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 4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的阶段。即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自觉性。 【教学目的的四个统一】1教育与德育的统一 2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 3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4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具体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理论法;行动研究法 【课程与教学论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意义:(1)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方法:(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理论联系实际,一 . . . .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计算机软件等五个专业,从2003级开始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具有各专业共性基础的学院平台课程体系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增强基础、选择专业的机制,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2011级开始,信息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将学科交叉范围扩大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和更加宽广的专业空间;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信息学院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努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本要求 信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微电子学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大规模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工艺开发,EDA工具开发,新型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器件和系统,量子信息和电子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微纳电子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课程与教学论推荐书目

推荐延伸阅读书目 《课程论》延伸阅读书目 1.(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推荐版本2:(美)Ralph W. Tyler著, 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版。 泰勒在书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考 察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既为课程开发提 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创了 范式!本书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 家泰勒的经典著作,是迄今为止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被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它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起,在1981年被美国的《卡潘》(Phi Delta Kappan)杂志评为1906年以来对学校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两本著作之一。

2.(美)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论述了美国课程理论近170年的 发展(1828—1994),是一部充满时代气 息的巨著。它重点论述了美国课程领域经 过“概念重建”之后的发展,对“政治课程理 论”、“种族课程理论”、“性别课程理论”、“现象学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自传性课程理论”、“美学课程理论”、“神学课程理论”、“制度课程理论”、“国际课程理论”作了剖析。关于课程开发实践的诸多问题,如“课程政策”、“课程规划、设计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与教师”、“课程与学生”等等,本书亦作了别开生面的、前沿性的研究。

3.(美)丹尼尔·坦纳、劳雷尔·坦纳著,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 课程史是一种实用的过去。本书以美国 学校教育从欧洲教育的母体中分娩作为开 始,到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形 成,展示了200多年来在双轨与单轨、综 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学科中心与学生中心、传统与进步、保守与激进、理论与实践等二元论之间的种种角逐与努力。作者对美国的课程遗产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评价: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基于什么来建设新课程?是哪些课程问题困扰了改革者一个世纪之久而尚未得到解决?为什么教育工作者追随课程的时尚所进行的课程改革如此脆弱? 4.(澳)科林·马什著,徐佳、吴刚平 译:《理解课程的关键概念(第3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本书分为导论、课程规划与开发、课程管理、 教学观、合作参与课程、课程意识形态等六个部分,涵盖了课程领域的21个关键论题,试图强调每个概念的主要特征、争议、长处和缺陷。本书对从事课程规划和编制的人员、对师范生和要求专业发展的一线老师,都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教育学人才。具体要求为: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化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2.化学实验教学论 3.化学教学行为 三、学习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提前毕业者按照《**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执行。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修满35学分。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至4年,每年应累计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 四、课程设置

五、教学实践与文献阅读 硕士研究生须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不按课程开设,纳入论文指导环节,阅读内容及指导方式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定。 六、考核方式 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安排考查。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具体考核办法按《**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 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七、校外实习与调查 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到中学进行实际考察、或到有关部门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进行。 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若需要在其工作单位进行论文实验,必须事先征得导师同意,实验结果必须附有实验工作所在单位证明,表明确系该生本人的工作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