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瞬时记忆

1、实验简介:

全部报告法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让其尽量多的再现全部项目,以此确定被试的保存量。但此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ms级),部分报告法再现时,只要求被试再现指定的一部分项目,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ing的试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实验目的:

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学习部分报告法。

3、实验程序

3.1 被试:本科生一名,女性,20岁,视力正常。

3.2 实验材料:386计算机一台

3.3 实验设计:

本实验的呈现材料是由12个互不重复的英文字母组成的图片,分3行排列,每行4个,呈现时间是50ms,延迟部分报告在刺激呈现完毕后有1s的延迟。

自变量一为再现方式,有三个水平,分别是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自变量二为行数,有三个水平,分别是上、中、下行。

因变量是被试正确报告的字母数。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1)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中,三行出现的几率是相等的;2)呈现的字母的大小、显示屏的亮度、对比度等条件均控制不变。

3.4 实验程序:

1、被试准备好记录用的纸和笔;

2、被试阅读指导语后开始实验,计算机屏幕上呈现图片。

3、先做全部报告法,刺激呈现完后,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来,不必按顺序,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4、部分报告法是在刺激呈现后,屏幕即出现一个空白方框,框左边有一个指向某一行的箭头(箭头颜色分为绿、红、蓝),被试回忆箭头所指的那一行的字母,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5、延迟部分报告法是在刺激呈现完后,屏幕延迟1s后出现箭头,被试回忆箭头所指行的项目,先将记得的字母写在纸上,再输到输入框中。

4、实验结果

对被试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得出三种报告条件下被试的保存量和不同行数被试的保存量,如表1、图1和表2、图2所示。

表1.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百分数

上中下M

保存量百分数47.00% 36.00% 29.50% 37.50%

图1.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百分数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第一行的保存量最大,第二行的保存量低于第一行,第三行的保存量最小。

表2. 三种报告条件下的保存量百分数

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保存量百分数36.75% 45.83% 30.75%

图2. 三种报告条件下的保存量百分数

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最大,延迟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最小;全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比较接近。

对不同行数的实验结果的原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8.757,p=<.01,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差异显著。

对不同报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9.540,p=<.001,三种报告条件下的保存量差异显著。

对不同报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事后检验,结果如表3:

表3. 三种报告方式两两事后检验表

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

全部报告法M.D=--1.083

p=.026<.05

M.D=.717 P=.198>.05

部分报告法M.D=1.800

p=<.001 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差异显著,全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差异不显著,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差异显著。

5、讨论

感觉贮存又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根据因素分析和事后检验的结果可知,再现方式对被试瞬时记忆保存量有显著影响。

比较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全部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为36.75%,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为45.83%,事后检验结果显著。说明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显著高于全部报告法的总保存量,与Spering经典实验的结论相符,说明人们一眼获得的信息多于他再现的信息,由于全部报告法延误了再现时间,使一部分信息丧失了。

比较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百分数比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百分数小了近15%,事后检验结果差异显著,说明延迟会干扰被试瞬时记忆的内容,导致其记忆成绩下降很多。

比较全部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全部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36.75%略高于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百分数30.75%,这两种情况的事后检验的结果不显著,进一步说明延迟作用使再现过程受到了干扰。

三种再现方式下,被试的瞬时记忆的保存量百分数都远低于1。

综上可以看出瞬时记忆的两大特征:其一,对输入的信息贮存的时间极短,如不及时加以处理传送至短时记忆,则很快消失;其二,每次能收录的信息有限,即使刺激项目很多,

但所能记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无法记忆项目的全部。

按照Spering的理论,被试能够识记所有刺激,对每一行的回忆结果应该相等,这是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通过某一行的保存量推算总保存量的依据,然而统计结果表明,三行的保存量是有显著差异的。被试对上面一行的回忆结果最好,对下面一行的回忆结果最差。这与Spering的理论假设不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偏向,作为被试,我明显感觉到实验过程中对上面一行的注意更多。这可能是由于被试的个体差异,如果采用大样本被试,也许就可以平衡掉这种差异。

6、结论

不同的再现方式对瞬时记忆广度影响显著,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短,延迟会干扰瞬时记忆的内容;瞬时记忆容量有限。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差异显著。

7、参考文献:

[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85~488

[2]朱滢. 实验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46~355

[3]杨博明.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1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