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论考研真题持久战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论考研真题持久战名词解释《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毛泽东总结了抗日战争10个月的经验,进一步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把持久战的思想更加理论系统化。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8、西安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 17.九一八事变 答: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21. 八一宣言 答: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这个重要历史文献是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并在莫斯科发表的,使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但和长征途中的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等无关。张闻天和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召开瓦窑堡会议,只是贯彻了王明的指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转变主要是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推动的。《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 22. 一二九运动 答: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23. 华北事变 答: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简答论述: 1.五四运动的意义? 答:①.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他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②.五四运动既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文化革新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各种新思潮在新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进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③.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自身力量,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的来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④.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革。 2 3.北洋军阀统治有什么特点? 答:有自己的军队;占据一方地盘;封建性十足;都与列强的关系密切;不言而喻的野蛮性;都试图争夺中央权力。 5.中共一大成果?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P5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 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 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蒋采取军事打击和金钱收买的办法,削弱和分化了反蒋力量。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派兵入关进取平津。阎、李部队分别败退山西和广西。11月4日,阎、冯通电辞职,所部被收编。这次军阀大战,双方共伤亡三十多万人。 6、P337新县制: 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国民政府于1939年9月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实行新县制,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下为乡,乡内之编制为保甲,县与乡之间设署,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的行政事务,县长乡长保长名义上是选举产生,实际仍由上级委任,具有很大的权利,而人民毫无民主权利,新县制的推行,是假借地方自治之民,强化国民党政府对地方的统治。 7、P359大生产运动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 汇编13 一、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2 【卢沟桥事变】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历史学复试真题;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通史真题 3 【八一三事变】 4 【淞沪会战】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史综合真题;兰州大学2015年历史学综合真题;湘潭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兰州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 5 【忻口会战】武汉大学2004年中华民国史真题 6 【平型关大捷】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通史真题 7 【徐州会战】 8 【台儿庄战役】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 9 【武汉会战】湘潭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 10 【近卫声明】 11 【南岳军事会议】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通史真题;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现代史真题;西北大学2014年中国史真题 12 【随枣会战】

13 【中条山战役】 14 【中国远征军】云南大学2014年中国史基础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复试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 15 【仁安羌战役】 16 【滇缅公路】 17 【中国驻印军】 18 【第三次长沙会战】南京大学2002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19 【浙赣会战】 20 【豫湘桂战役】 21 【洛川会议】武汉大学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浙江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真题 22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现代史真题 23 【目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南京大学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2007年历史学统考真题 24 【《论持久战》】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古代史真题;云南大学2014年中国史基础真题 25 【百团大战】云南大学2016年中国史基础真题;河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 26 【皖南事变】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安徽大学2006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27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衰大会】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觉悟》五四时期重要刊物,是觉悟社与1920.1.20日创刊,为不定期刊物。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但同时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也有反映。 2《湘江评论》“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革命报刊之一,1919年创刊于长沙,毛泽东主编。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是一份全部使用白话文的周报,以评述为主。《湘江评论》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承受、传播、施行世界革命的新思潮作为根本任务,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宣传鼓动。其中,毛泽东撰写的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反应了毛泽东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3新潮社五四时期的社团之一。由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等发起,于1918.11.19日成立。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形势下参加了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对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文学进行猛烈攻击。五四后,完全变成散播现代资产阶级思想的讲坛。 4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于1918年4月在湖南长沙成立的革命团体。主要成员有李维汉、向警予、张昆弟、罗学瓒等。五四运动后,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留法勤工俭学,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培养了优秀的革命人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停止活动。 5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1922年,总部迁北京,上海、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地设分部。张国焘、邓中夏先后任主任。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撤销。 6 香港海员罢工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至2月底罢工人数增至十万余人。3月4日,大批工人离开香港回广州,行至九龙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阻拦、镇压,当场打死四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工人坚持罢工,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恢复工会、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等条件。3月8日罢工胜利结束。 7沙田惨案是英帝国主义对香港海员罢工进行阻挠和破坏所制造的惨案。设在广州的海员罢工总办事处采取封锁香港的斗争策略,动员罢工工人由香港会广州。1922年3月4日,党罢工工人途经九龙沙田村时,遭到英国军警开枪射击,死6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 8沙面工人大罢工沙面是近代英国帝国主义在广州的一个租借地。1924.7,英帝国主义颁布新警律,规定沙面中国人租借须持有执照,而外国人却可自由出入。这是强加于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为此,从7.15—8.17,广州沙面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与英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英帝国主义被迫取消警律的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 9 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成立于1925.5 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其活动转入地下。1948.8 在哈尔滨召开了第六届全国劳动大会,决定恢复全会。全国解放后,在教育和组织工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0 农民运动讲习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武汉革命政府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1927年3月创办于武昌黉巷(今红巷)13号。邓演达、毛泽东等任农讲所常务委员。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共八百余人。学习内容有农民问题、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社会进化史、中国政治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一

一、名词解释: 1、【府院之争】1916 年6 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彼此争权夺利。1917 年2 月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受到以黎元洪为首的亲英美派的反对。5 月段祺瑞指使督军团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黎元洪下令将段免职。段即在天津设军务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时称为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2、【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的革命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发出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的号召。率驻沪海军和原国会议员到广州,联合滇、桂军阀,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出师讨段,发动护法战争。1918年5月,孙中山在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下辞职赴沪。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并向北洋军政府靠拢,酝酿南北议和,护法运动遂告失败。 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与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为全国性的罢市、罢工、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4、【五卅惨案】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10余人。5月30日,上海2000余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以英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警察,拘捕学生。后万余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5、【北洋军阀】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事政治集团。起源于1895年的小站练兵,结束于1928年的东北易帜。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要的社会基础,并且在一定时期带有资产阶级的性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为指导;割据称雄,拥兵争霸;北洋军阀是由统一走向再统一的过渡时期,在开创新的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黄埔军校】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中国国民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军校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高到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共招收了6期学生。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和指挥员,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7、【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于1927年8月1日打响。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激战,占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8、【宁汉合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的历史事件,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的局面,“七一五”政变,宁汉双反消除了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迁都南京,蒋介石以进为退,宣布下野,使宁汉合流加快。9月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流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1928年初,国民政府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宣布复职。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全部落入蒋介石手中。 9、【“九·一八”事变】日本精心策划,为实现其独占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称霸亚洲而制造的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部队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便诬陷中国军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汇编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汇编 杨帆编辑整理1.好人政府:20世纪20年代,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改良主义的政 治主张。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梁漱溟等人在《努力周报》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了“好人政府”的主张,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 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 这种主张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理想。 2.“联省自治”:民国初年的一种流行的政治思潮,在1920年下半年至1923 年,这种思潮颇具规模。其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因而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权力,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企图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政治改良。以湖南省最先响应,并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风潮,地方军阀纷纷以“联省自治”对抗中央军阀的“武力统一”。这种思潮虽然有民主气息和进步意义,却忽略了中国时局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 3.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早期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1921年8月成 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领导和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4.香港海员大罢工:香港海员在中共影响下为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改善 生活待遇而举行的一次罢工。1922年1月,由于英资本家拒绝工人增加工资等合理要求,香港海员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负责人苏兆征、林伟民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英帝国主义从中阻扰和破坏,并制造“沙田惨案”。这次罢工坚持了56天,港英当局被迫接受海员提出的增加工资、抚恤死难家属及取消封闭海员工会命令的要求。这次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 5.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共领导下的安源路矿工人反对日资本家,要求保障 工人权利,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政治大罢工。1922年秋,因矿区拖欠工人工资,安源路矿党组织经过充分准备,9月14日,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的发动和组织下,全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在罢工宣言中提出了保障工人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发清欠饷、废除封建把头制等17项要求,路矿当局玩弄各种手段破坏,经过5天的激烈斗争,路矿当局被迫接受工人大部分要求,罢工取得重大胜利,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6.京汉铁路大罢工:中共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政治大罢工。1923年2 月1日,经过精心筹备,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正式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阻扰,强令禁止开会,并派军警捣毁总工会会所,为反抗军阀的武力镇压,2月4日,举行全路总罢工,提出了“争自由”、“争人权”的口号,2月7日,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

中国现代史-题目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香港海员罢工:1922年1月12日——3月8日,由香港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的一场海员大罢工。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海员举行大罢工,3月初,罢工总人数达到十万余人,3月4日,罢工队伍遭到英国军警阻挡,造成“沙田惨案”。在全国工人的支援下,3月8日,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次罢工的胜利,推动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2、二七惨案: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流血事件。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郑州爆发。帝国主义向北京施压怂恿采取武力手段镇压。2月6日,共产党员施洋发动武汉各工团代表和铁路工人万余人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工人被杀40多人,伤200多人,被捕60多人,遭开除1000多人。林祥谦、施洋等均被逮捕遇难。2月9日,为保存实力,工人忍痛复工,京汉铁路大罢工宣告结束。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3、好人政府: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们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 4、问题与主义之争:1919年下半年——1920年间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的改良主义之间的一场争论。1919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共产党人针锋相对提出反驳,从根本上批判了胡适的观点。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争论,其本质在于要不要马克思主义。 5、直皖战争:1920年7月北洋军阀直、皖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一战期间,执掌北洋政府的皖系军阀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积极扩充皖系势力,因而与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以及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矛盾日益尖锐化。1920年7月14日,直奉两系军阀联合对皖系军阀发动了战争,双方于河北涿县、高碑店、杨村一带交战。开始皖军曾获小胜。不久皖军全线溃败。18日,段祺瑞向直军求和并通电辞职,战争以皖系失败而结束,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台儿庄战役:1938年初,侵华日军华北派遣板垣第五师团和矶谷师团侵入山东南部,企图与南京、镇江、芜湖渡江北上的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3月下旬起,猛攻台儿庄。3月底4月初,中国军队与攻入台儿庄寨内之日军反复巷战,到4月6日,取得了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2. 中原大战:1930年5月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蒋阎冯大战历时七月,双方投入兵力逾百万,战线绵延数千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蒋介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暂时统一了国民党各军事集团。 3.第三党:又称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30年5月正式成立,其领袖是邓演达,在政治上主张进行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主张进行平民革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愿望,但是它反对中共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所以注定失败,1931年邓演达被杀害后,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第三党逐步瓦解最后销声匿迹。 4.八七会议: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 5.金佛郎案:指法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改变自1905年以来庚子赔款的金佛郎折算方式,称金佛郎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纸佛郎贬值,根本无法与金佛郎等价,于是法国要求中国付给法国的赔款使用硬金,即金佛郎。如按金佛郎折算,中国多付关银6200多万两,这是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段祺瑞执政府竟于1925年4月与法国政府签订协定,接受法国要求。消息传出举国反对,从而推动了反奉倒段运动的到来。 6.中俄解决悬案大纲:1924年5月,中苏两国在北京签订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史上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大纲规定:中国政府与前俄国政府所签订的一切公约、条约、协定、协议书及合同等概行废止,放弃庚子赔款,取消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等一切特权。中苏协定的签订,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一场要求全面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运动在全国兴起。 7.淞沪会战:又称上海抗战,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同侵华日军在淞沪一带进行的一场大的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历时约3个多月,日军伤亡4万多人,损失了大量兵力,粉碎了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显示了国民革命军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精神。 8.平型关战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对日军的一次英勇而胜利的战斗。1937年9月,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率领下,埋伏于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的一次战斗,获得全胜。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全面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也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9.《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中,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称“双十协定”.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以及和平民主的途径和形式.但国民党不承认中共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双十协定”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成果,虽然在关键问题上未达成协议,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的希望,也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2

lishi2006-04-14 02:30 史量才(1880~1934) 中国报业家。名家修。1880年1月2日生于江苏江宁,1934年11月13日在沪杭公路上被国民党特务刺杀。早年从事教育。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同张謇等人购得《申报》产权,自任总经理。1929年又陆续购进《新闻报》和《时事新报》等大部股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报业资本家。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团结抗日,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对《申报》进行改革,邀请爱国人士黄炎培、戈公振等人进报馆设计部。改革副刊“自由谈”,大量发表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从1932年起,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出版《申报月刊》等。 72、恽代英(1895~1931)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17年创办进步团体互助社。1919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次年创办利群书社,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传播马克思主义。1923年10月,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秘书。1926年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教官兼军校党团书记。1927年在武汉参与主持国民党中央军事学校工作,4月在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7月和12月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后到上海,任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秘书长,主编《红旗》。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就义。 73、黄桥决战 虽然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但国民党反动派却没有从根本上放弃其消极抗战的政策。他们不断制造摩擦,寻隙向新四军进攻。当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进军到黄桥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员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纠集其第89军主力和江苏省属保安旅,共1.5万多人,分三路向驻黄桥的新四军进犯,妄图歼灭我新四军主力。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7000余人,坚决予以反击。新四军以一部兵力坚守黄桥,主力隐蔽于黄桥西北一带;以另一部兵力诱敌进入黄桥阵地前沿,分割包围,再将其逐一消灭。从10月4日至6日决战结束,新四军在黄桥地区人民的支援下,歼灭国民党主力军12个团共1.1万多人,基本消灭了韩德勤的主力。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逃窜。我军乘胜席卷海安、东台。 通过这次决战,新四军与八路军实现了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同时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74、戴安澜 中国国民党将领。安徽无为人。字衍功,号海鸥。早年就读安徽公学。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任第25师73旅旅长,参加平汉线、台儿庄等战役。1938年5月,因功晋升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第200师师长。该师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 年3月,戴安澜率部参加援缅远征军入缅甸支援盟军作战。5 月25日,在细(包)摩(谷)公路郎科地区与日军第56 师团遭遇。激战中,戴安澜不幸中弹负重伤,次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因伤重不治殉国。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与开放题

名词解释: 1、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迁都之争 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全国革命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1926年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中央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此时,曾力主迁都武汉的蒋介石却一反前言,提出迁都南昌,企图凭借军事力量就近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12月底,由粤迁汉的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国民党中常会代主席张静江等一行要员经过南昌时,被蒋截留。1927年1月3日,蒋操纵召开所谓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擅自决定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改迁南昌,并把此项决定通知武汉。在武汉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众的坚持斗争下,蒋的图谋没有得逞。2月21日,武汉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结束,国民政府在汉正式办公。3月上旬,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和部分在南昌的中央执行委员到达武汉。 3、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4、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5、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又称“蒋阎冯大战”。东北易帜后,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建立封建专制统治,积极地排除异己、扩充嫡系实力。为了制蒋自保, 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蒋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到9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1930年春爆发的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对近代中国社会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6、改订新约运动 从1928年6月起,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又很不彻底,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 7、直皖战争 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是北洋军阀内部直系和皖系之间为争夺中央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祸国殃民的战争。1920年7月14日,直、皖两系军阀发生战争,双方在河北的涿县、高碑店、琉璃河、杨村一带交战。开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_真题-无答案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 编9 (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 2.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1-28小题。 1. 【五四运动】南京大学2002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真题;黑龙江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 2. 【李大钊】苏州大学2015年中国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3. 【陈独秀】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内蒙古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 4. 【胡适】南京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内蒙古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苏州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 5. 【问题与主义之争】南京大学2002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通史真题;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历史真题 6. 【新民学会】苏州大学2000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4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北京大学2006年中国通史真题;中南大学2014年中国近代史真题 7. 【少年中国学会】2008年历史学统考真题;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河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 8. 【新潮社】北京大学2001年国近现代史真题;吉林大学2017年历史学基础真题 9. 【《新潮》】清华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历史学综合真题 10. 【《湘江评论》】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 11. 【中国科学社】北京大学2002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12. 【国粹派】南京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山西大学2016年中国历史真题 13. 【《国粹学报》】 14. 【掌衡派】北京大学2002年中国通史真题;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南京大学2015年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南京大学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 15. 【《学衡》】厦门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 16. 【甲寅派】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历史基础真题 17. 【科玄之争】武汉大学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基础真题 18. 【乡村建设派】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综合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历史学综合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厦门大学2017年历史学基础真题 19. 【梁漱溟】北京大学1998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20. 【好人政府】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通史真题;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日本在失去皖系军阀这个工具后,转而扶植另一个工具奉系军阀与直系对抗。1921年12月,张作霖进京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梁上台后,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同意胶济铁路中日合办。同时梁极力抑制吴佩孚。其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和直系各省督军乘机逼迫梁士诒下台。由此引起直奉战争。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各动用兵力约12万人,在长辛店带交战。5月5日,直军在长辛店获得大捷,随后张作霖率残部出关。 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动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冯玉祥会同奉系军阀张作霖成立了由段祺瑞任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北京政权又落入官僚军阀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发展创造了有利件。 孙文越飞宣言: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 南北议和:南北议和上海召开,南方军政府代表为唐绍仪,北京政府代表为朱启钤。由于南北议和有碍日本在华利益、有悖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意图,北京政府只是迫于中外压力才同意议和。和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南方代表提出陕西立即停战,撤换陕督陈树藩,停止招募参战军。此后数日,由于北京政府并未制止陕西的战争,唐绍仪表示如不撤换陈树藩,停止陕西的战争,决不再议其它议案。但北京政府没有答复。28日,和议暂停。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好人政府:胡适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由这些人组成“好人政府”,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态。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初期以铁路工人为工作重点。1922年在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通讯机关。二七惨案后转入地下活动。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二七惨案:1923年2月7日中国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流血事件。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丢弃“保护劳工”的假面具,命令军警用武力加以阻挠和破坏,并封闭总工会会所。总工会当即组织全路2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2月7日,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等处进行血腥镇压,林祥谦被捕后,拒绝下令复工,慷慨就义。施洋也在武昌被杀害。 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黄埔军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派周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职.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加东征、南征等战役及北伐战争,为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2000多人到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讲演,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学生等。英巡捕又拘捕学生100多名,关押在南京路的老闸捕房。上海各阶层群众数千人,赶到捕房周围,要求释放学生。英国巡捕蓄意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0多人,打伤数十人,造成了五卅惨案。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题后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题 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正确答案: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重要议题是抗战和党务问题。这次会议虽然表明要继续抗战,但蒋介石解释“抗战到底”为恢复七七事变前的状况。会上决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作出了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加强蒋介石个人权势的决定,由蒋介石任党政军一元化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颁布了一系列控制人民思想,禁止人民抗日文化宣传活动的措施。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 2.【行政三联制】武汉大学2005年中华民国史真题 正确答案:国民政府行政体制战时改革措施。1940年7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上提出实行“行政三联制”。根据蒋介石的意图,国民党设立了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中央设计局为设计机关,主持全国政治、经济、国防建设的设计与审核,即实行计划政治。党政军原有各机关负责执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负责核定设计方案之实施进度,并主持对党政机关工作、经费、人事等诸方面的考核。三者构成了国防最高委员会的集中办事机构。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 3.【新县制】武汉大学2004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历史真题 正确答案:1939年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1939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按其面积、人口、经济、文化、交通分为三至六等,受省政府监督办理中央及省委事项;区署为县辅助机关,保、甲、乡、镇为县基层单位,并设县参议会、乡镇民代表会、保民大会、户长会议等机构;原由省处置的税收改由县乡镇处置,作为自治经费的来源。新县制的推行,加强了国民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 4.【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通史真题 正确答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推行的提高全国国民抗日精神运动。蒋介石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草稿

名词解释 1.府院之争: 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双方在对德国宣战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命令手下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随后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但在国会开会讨论时,段触犯众怒,恰在这时,他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黎元洪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但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段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之后黎元洪请张勋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2.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中国北京复辟的政变。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1917年5月,黎元洪总统府与主战的段祺瑞国务院就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府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美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7月12日即结束。 3.第二次护法运动:是孙文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行动。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1920年8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护法旗臶,重建广东护法军政府,委陈炯明为护法军政府陆军部长、内务部长,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年广东军政府发动粤桂战争,打败桂系,统一广西。孙中山计划由桂入湘北伐,而陈炯明却与湖南军阀赵恒惕结成反孙联盟,在后方牵臸北伐力量,迫使孙中山回师广东;1922年,孙中山由广东进攻江西,北伐直系,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入永丰舰,被迫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认识到,要使革命成功,须寻找新的道路。 4.新文化运动:是‚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其内容为: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愚昧、专臸和迷信;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5.实用主义:作为新文化运动代表的胡适,接受了美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1919年他发表《实验主义》一文,全面地介绍实用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主要有:注重实验,拿应用的结果来证明学理的功效;注重个体的研究,绝不承认有包医百病的药方和百世不易的定理;注意随时补救的知识。胡适坚持反对过马克思主义,与李大钊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实用主义实际上是胡适派政治改良主义和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 6.基尔特社会主义:行会社会主义,是英国工联中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思潮,代表人物有柯尔等。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否认国家的阶级性,宣扬‚和平地‛用基尔特社会代替资本主义;主张把全体工人逐步组织到基尔特之中,代替现行一切组织,和平地消灭资本主义,解放劳动者。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实质足引诱工人阶级脱离现实革命斗争,取消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7.无政府主义: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的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以法国的蒲鲁东、俄国的巴枯宁为代表。它否认任何国家和政权,否认任何权力和权威,鼓吹极端民主、个人绝对自由,主张建立一个‚无命令、无权力.无服从、无臸裁‛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也出现过无政府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有区声白、黄度霜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政府主义思潮受到了批评和冲击,许多原来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多数转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8.直皖战争: 1920年7月,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利用人民的爱国热潮,与奉系军阀、西南军阀结成反皖军事同盟,积极进行推翻段祺瑞的活动。1920年,直皖双方各投入10万兵力,在京奉铁路沿线的扬村一带和京汉铁路一带作战。结果,皖军大败。段祺瑞被迫辞职,北京政权落入直奉两系军阀手中。 9.第一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1921年,张作霖进京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梁上台后,同意胶济铁路中日合办,同时极力抑臸吴佩孚。其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和直系各省督军乘机逼迫梁士诒下台,由此引起直奉战争。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各动用兵力约12万人,在长辛店一带交战。最后,直军获得大捷,张作霖率残部出关。10.第二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战争。1924年张作霖率六路大军向山海关和热河方面起兵讨直,直系吴佩孚就任‚讨逆军‛总司令,迎击奉军。奉方投入兵力17万人,直方投入兵力20余万人,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正当两军在前方相持,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结果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直军很快被奉军打败,吴佩孚率残军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11.好人政府: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但只能是良好的愿望。1922年9月,在吴佩孚支持下,王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