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考试试题名词解释
美术试题 名词解释

1、野兽主义答: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1905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
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2、野兽派:野兽派也叫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野兽派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个松散的艺术组织,该画派吸收东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代表人物是马蒂斯,卢奥等。
3、罗可可艺术答: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
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
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
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洛可可:洛可可是发源于法国十八世纪的一种艺术样式,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将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形成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效果。
5、表现派: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6、立体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岩画: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3.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4.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6.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
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7.张僧繇: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
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一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术)

十四、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1.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2.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文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蘖龙或蘖凤图案。
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辩神奸"的符号,到春秋时代就基本消失。
3.三星堆青铜像:是一个失落的神像系统。
4.卧游:指由南朝宗炳提出的山水画表现境界,通过作品间接欣赏大自然的神情妙意。
5.白描:是以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6.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书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
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7.以形写神:是指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强调"传神"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8.曹衣出水:是历史上对早期人物画风格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历来被当作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的称呼。
曹仲达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曹衣出水"。
8.吴带当风: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程式。
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称之,和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法相对。
9.马踏龙雀秀骨清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10.猪纹钵:河母渡出土的黑陶器皿,器壁厚,器表光洁,比较特别。
P1711.彩陶:用彩绘原料装饰过的陶器,称为彩陶。
12.黑陶13.解衣盘蹲14.迁想妙得:指由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
它触及到艺术创作中主体表现与客体制约的辨证关系。
15.铁线描:指绘画中的一种线描方法,因其笔法谨严,连绵悠长似铁线而形容之。
16.青绿山水:是指以工笔重彩形式来描绘山水景物的技法和风格。
从隋代展子虔等人就已经采用这种形式,而唐代李思训则被认为是这一风格的主要奠基人。
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简答.doc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作品的诗情画意。
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8、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指五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深度。
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
设色以浓重色调为格。
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 ,笔致工细。
(3)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9、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之称。
(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
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
3、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
作者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思想感情。
美术教师招考必备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名词解释:1、农民画:农民的画。
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
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2、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3、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
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4、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5、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
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6、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7、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
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8、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9、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10、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
一般份艺术插图和图解插图。
11、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65(供参考)

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65一、名词解释(15分)1、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简称“铜器”。
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2、文人画(2006年清华美院、2006年湖美)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
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
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4、《营造法式》《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5、宣德炉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是明代王室祭祀宗庙和陈列玩赏的器皿,盛行于宣德年间。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6、紫砂壶是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程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现赤褐、淡黄或紫色。
紫砂壶创于宋代,明中叶后开始盛行。
其中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最为著称。
7、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9、唐三彩(2007年湖美、苏州大学)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因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
广西版小学美术考试常见名词解释

广西版小学美术考试常见名词解释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偏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详细包含绘画、雕塑、工艺、拍照、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如:持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知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品,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令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详细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要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欢乐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识,包含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派别微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议论。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组成要素,如点、线、形状、色彩、构造、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好的作品的基来源理,包含多样一致、比率、对称、均衡、节奏、对照、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构造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点。
7、美术媒材: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资料,如颜料、纸张、粘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8、感知:经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觉、辨识、辨别,并与感情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详细情境或亲自实践,感觉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奇妙,并产生独到的情绪和认识。
10、美术创作:经过感觉、体验和构思,运用必定的物质资料,采纳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感情。
11、美术表现:经过美术创作传达观点、感情和意义的过程。
12、美术责备:在直观或思虑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议论和判断。
13、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的拥有代表性的独到相貌。
14、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派别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从头的组合、装置。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15、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 教师招聘美术名词解释1.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2. 吴门四家: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因为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为“吴门四家”5.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6.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7.工艺美术: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8.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多都是同类色9.透视: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他是观察和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10.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一般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11.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12.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17.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8. 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20.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2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22.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23. 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24. 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做装饰作用的剪纸,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连枝团华,更有自由的各式纹样,他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很多表现是农民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野兽主义答: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1905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
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2、野兽派:野兽派也叫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野兽派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个松散的艺术组织,该画派吸收东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代表人物是马蒂斯,卢奥等。
3、罗可可艺术答: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
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
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
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洛可可:洛可可是发源于法国十八世纪的一种艺术样式,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将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形成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效果。
5、表现派: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6、立体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毕加索、勃拉克等。
7、未来派:未来派(Futurism),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奈缔(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
他在1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的诞生。
未来派的理论反映了一群意大利的年轻美术家要求创新的意图。
他们不满足意大利文艺在19世纪停滞不前、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状况,希望本民族的文艺跟上前进的步伐。
他们的艺术追求,也确实受到工业和科技革命鼓舞的一面。
但是,未来主义又是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它既多少反映了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奋起的精神,又反映了这个民族在历史转折时期傍徨、不稳定、虚无和偏激的弱点。
未来主义: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8、达达派: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关于“达达”一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来自罗马尼亚艺术家查拉和詹可频繁使用的口头语“da, da”,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是的,是的”。
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916年,一群艺术家在苏黎世集会,准备为他们的组织取个名字。
他们随便翻开一本法德词典,任意选择了一个词,就是“dada”。
在法语中,“达达”一词意为儿童玩耍用的摇木马。
因此,这场运动就被命名为“达达主义”,以昭显其随意性,而非一场一般意义上的“文艺运动”。
达达主义:强调自我,反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规律可遵循,所以表现出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与杂乱。
9、超现实主义派:超现实主义是指人们在室内设计中追求并体现超现实的艺术再现。
通过调动所有的设计手段,力求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中创造出所谓的“无限空间”,体现出设计师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中,渴望虚幻空间成为寄托自身困惑的载体。
在超现实主义的室内空间中,注重奇特的造型、浓重的色彩和变幻莫测的灯光效果,突出其流动的线条以及抽象的装饰图案的艺术效果。
超现实主义: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重新寻找和了解社会的实质,认为无计划的,无设计的下意识或潜在思想机动更真实,如用写实的手法描绘、拼合荒诞或虚无的幻觉。
10、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抽象派美术: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即抽象艺术、抽象表现派、抽象主义、抽象派,又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 School)或行动画派(Action Painting),一般被了解为一种非直接描绘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
是二次大战前的艺术运动,受超现实主义及继承苏俄构成主义的影响。
20世纪初期,抽象艺术主要是指表达自然世界的艺术,譬如立体主义和未来派艺术。
虽然夺取某事它不变的内在质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现。
抽象派被定义为没有比喻现实参考的艺术。
更广阔的定义是以简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来描述真实题材。
Joan Miro的抽象画是这个更宽的定义一个好例子。
?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11、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波普艺术,又译为“通俗艺术”或“流行艺术”。
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Post modemism)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确良种艺术形式。
所谓波普艺术,是指艺术家把任何额外负担观存在物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的价值和蕴意,以传导给观者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式。
12、新达达派:新达达(New Dada),现代艺术流派。
新达达追求的目标是在日常生活的意外现象或状况与人们因此产生的直接反应之间,做一个批判性的分析。
凡能表现艺术家思想的一切材料、环境和行为,画家都可以拿来使用。
因此,新达达与大众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等都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具有不同面目的新达达,可说都渊于杜尚的观念。
新达达的萌芽可追溯到50年代。
到1960一1977年间成为西方各国美术家共同的实验领域。
达达艺术可以说是对日常物体做物理性的探讨,而新达达除继承其手法以外,则对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精神分析和哲学性的探讨。
杜尚1962年在一封信里写道:“新达达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新写实主义、波普艺术、集合艺术等,是达达的余灰复燃而成的。
我使用现成品是想侮辱传统的美学,可是新达达却干脆接纳现成品,并发现其中之美。
”达达是以怀疑和破坏起家的,并没有建设性的艺术创造,而新达达则想用能表达艺术家思想的视、听、味、嗅、行为等作为媒介来创造新的艺术,这是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
现代主义最鲜明的主张是:“少则多”。
它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
13、构成主义:构成主义设计将抽象的图形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元素和符号进行构成设计,版面编排常以几何的形式构成,同时也带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自由拼合、无序的特点。
但在整体上构成主义更讲究理性的规律,强调编排的结构、简略的风格以及空间的对比关系。
14.风格派:荷兰风格派的思想和形式来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
他以高度理性、数字化的逻辑思维来创造和谐的新秩序,画面上简洁到只有纵横的几何形方块和鲜明的色块。
15.包豪斯:包豪斯的平面设计思想及风格具有强调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和几何化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想象力,注重字体设计,采用无线装饰字体和简略的编排风格。
16、威尼斯画派答: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
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
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
17、巴比松画派答: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
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
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18、巡回画派答: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
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
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48次展览。
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19、新印象派答: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
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
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
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20、印象主义(impressionl9n)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1、新印象主义是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绘画运动,时间约在一八八○年左右。
起源於一些画家反对印象主义对光线及色彩的看法,企图以更科学的方式,把各种色调加以分析,直接将原色一小点一小点的画在画布上,取代以调色盘混色的功能,并保留色彩的纯粹性。
22、后印象主义(1890-1900):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
后印象主义一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用来描述文森特·梵高、高更和保罗·塞尚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
23、巴洛克艺术答: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
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