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

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

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

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

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

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

4、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1、与古希腊艺术相比,古代罗马艺术有哪些特点?(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

美术里的专业名词解释

美术里的专业名词解释

美术里的专业名词解释美术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表达力的艺术,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

在美术中,有许多专业名词被用来描述艺术作品、艺术技巧和艺术概念。

本文将以深度解读的方式介绍一些关键的美术专业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术的世界。

1. 色彩理论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色彩理论探讨了颜色的属性、相互关系和应用方式。

其中最基础的概念是色轮,它将颜色按照不同的属性组织起来,为艺术家提供了选择和搭配颜色的指导。

色彩还可以通过色彩对比和色彩斑点等技巧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2. 绘画技法绘画技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

素描、写生、水彩、油画等都是不同的绘画技法。

素描是一种通过画线和阴影来表现物体形状和空间感的技法。

水彩则是使用水溶性颜料来绘制的一种技巧,具有透明度和渐变效果。

油画则使用油性颜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饱和度。

3.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具有相似特点和风格特征的艺术作品类型。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如印象派、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

每种艺术风格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观念,艺术家可以选择运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教育美术教育美术是指通过教育方式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来学习和教授的领域。

它涵盖了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观。

教育美术包括绘画教学、美术史研究和美术理论等。

5. 雕塑技艺雕塑是以造型和雕刻的方式来表现立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雕塑技艺包括素描、塑像和雕刻等技术。

素描在雕塑过程中起到了描述和构思的作用,而塑像是通过软性材料(如黏土)制作的雕塑作品。

雕刻则是切削或凿削硬性材料(如木头或石头)以形成立体形象。

6. 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指通过眼睛来感知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摄影和装置艺术等。

视觉艺术依赖于视觉刺激和感知,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观点。

7. 艺术作品解析艺术作品解析是一种对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儿童美术名词解释

儿童美术名词解释

儿童美术是指儿童在绘画、雕塑、手工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和创作活动。

其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包括:
素描: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外形和轮廓,是绘画的基础技法之一。

色彩:指用于表达情感和印象的颜色,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元素。

构图:指作品的整体布局和结构,是绘画中的重要技巧。

透视:指通过几何学和光学原理,将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平面的技巧。

写生:指通过观察实物进行绘画创作,以表现真实场景和物体的形态和色彩。

抽象:指不依赖于具象形态而强调形式和线条的表现力,通常用于表现情感和思想。

立体:指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可以通过透视和几何学进行表现。

肌理:指在绘画或雕刻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来的质感效果,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美术史复习名词解释 金兴版

中国美术史复习名词解释 金兴版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金兴终极版名词解释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彩陶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绘有抽象几何图案的占多数。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已有表现人群体和人与动物混杂的,还有大量水波纹。

岩画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

我国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石画的国家,密集程度十分高,气势恢宏。

主要内容有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表达宗教情感的神灵崇拜图像,寄托生活理想的生殖崇拜绘画,宣泄娱乐情绪的舞蹈图画。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金文青铜铭文即金文,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史第一个里程碑,具有永久的历史价值。

多见于西周,主要用途就是祭祀典礼、征伐记功、赏赐锡命、书约剂的、训告臣下、称扬先祖。

书体庄重严谨,结构平时稳定,行距,间距错落有致。

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内容有表现墓主生产活动的场景的,有表现墓主官宦经历和身份车马出行的,有表现墓主人享乐生活的场景,有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还有表现神话故事的,在天人感应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神物,还有表现天相类的场景的。

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接触到了形象思维的特点,是指作者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把胸中所得到的变为艺术形象,其中不仅人物、动物是有生命的。

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美术的名词解释

美术的名词解释

美术的名词解释美术是一门以视觉艺术为主的学科,它通过创造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并通过视觉元素和艺术元素的运用,传达艺术家的意图。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借助各种材料和技巧,通过绘画、雕塑、摄影、平面设计等形式,创造出美学和审美价值。

1. 绘画绘画是一种通过用颜料、油画、铅笔等工具在平面上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

绘画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绘画中,艺术家运用各种绘画技法和风格来表现自己的创作主题,例如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绘画作品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形状、质感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引起观者的共鸣。

2. 雕塑雕塑是一种通过形体塑造来表现艺术形象的方式。

艺术家可以使用石材、金属、木材、陶瓷等材料进行雕塑创作。

雕塑作品通常以三维的形式存在,通过雕刻、铸造等技法,艺术家可以塑造出各种人物、动物、抽象形象等。

不同于绘画,雕塑作品可以被观者从多个角度感知,具有立体感和触感,更加贴近现实世界。

3. 摄影摄影是一种通过使用相机捕捉图像的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通过掌握光影、构图、色彩等摄影技巧,摄影师可以捕捉到瞬间的美丽和真实。

摄影作品可以是风景、人物、静物等各类主题,艺术家可以通过摄影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摄影作品中的构图、光影和色彩等因素对于表达摄影师的情感和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一种通过运用图像、文字和色彩等元素,在平面上传达信息和表达意图的艺术形式。

平面设计广泛应用于印刷品、广告、品牌标志、海报等领域。

平面设计师通过合理运用排版、字体、配色等技巧,创造出美观、有吸引力的设计作品。

平面设计不仅要考虑视觉效果,还要考虑目标受众和传达的信息,因此平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艺术性和实用性。

5. 装置艺术装置艺术是一种通过创造具有特定空间和环境的艺术作品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的艺术形式。

装置艺术作品通常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物品和技术手段,在现实空间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雕塑:是指使用一定的材料通过雕刻、塑造手段制作的具有三维空间体积效果的艺术作品。

常见的雕塑材料有石头、木材、金属、黏土、玻璃、石膏、水泥、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

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绘画程序,不需要学生的创意而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

洛可可美术:亦为「路易十五式」,指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所崇尚的艺术。

特征是:具有微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运用C形、S形或漩涡形的曲线和轻淡柔和的色彩。

图案:图案是个多层次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

有的器物(如某些木器家具等)除了造型结构,别无装饰纹样,亦属图案范畴(或称立体图案)。

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而言。

石版画:石版画是版画的一种,属于平板,指用各种硬蜡质的解墨条、解墨铅笔和能溶于水的解墨,在印刷用的石板或锌皮、铝皮上所做的版画。

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技法的一种,将两只湿笔中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于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只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以实用和陈设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造的物质产品。

中国画:就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绘出来的画,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笔墨。

笔触:是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家的艺术个性和修养。

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一种,指插附于书报杂志中的图画,一般分为插图和图解插图。

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故地吴地,故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美术 名词解释

美术 名词解释

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0、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2、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3、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14、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15、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1、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1、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彩陶: 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画像石: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 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10、岩画:指绘制或凿雕于山岩、洞穴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

表现内容一般为各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力的最原始形式。

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画是其著名代表。

11、罗可可艺术: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

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

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

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3、巡回画派: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

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

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48次展览。

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12.后印象主义:绘画不能仅仅模仿客观世界,而是要更多地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受东方艺术的影响,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响亮的色彩和装饰性。

代表人有:塞尚、高更、梵高。

12、印象派:十九世纪源于法国,最基本的特点是他吸取了当时一些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研究成果,在绘画色彩上做了重大革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光色效果。

代表人又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

13、新印象派: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

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

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

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14、汉谟拉比法典浮雕: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

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

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

15、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

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

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

16、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

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

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17、巴比松画派: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

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

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18、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1905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

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19、立体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0、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21、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22、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自北宋兴起,元、明、清朝以后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

它在创作上张扬个性,强调封建文人的审美趣味,对笔墨突出强调,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23、洞窟壁画: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

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

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24、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

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25、审美:是指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26、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27、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28、景泰蓝:又掐丝珐琅,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

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

这道工序完成后反复烧结,磨光镀金。

29、俑: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时实行活人殉葬,后以木、石、铜、陶、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偶人代替,称为俑。

30.色调: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

红、橙、黄是暖色。

蓝、绿、紫是冷色。

31.五墨: 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水墨画的色彩层次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32.工艺美术:以实用和陈设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造的物质产品,叫工艺美术。

34、美术创作:是指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3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命题,它是由水墨画的创始人之一、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36、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者左右连续重复而成的。

37、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8、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39、同类色: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蛋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40、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41、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2、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43、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44、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45、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46、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47、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48、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49、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