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3.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谷园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①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绿珠..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

1诗人描绘的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思 4分

2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4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

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水殿龙舟: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出游的船;他自己乘坐的称船“龙舟”;高四层;还有高三层的“水殿”九艘..

1本诗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两词的用意是什么

2诗人对隋炀帝修汴河这一历史事件持何种态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1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

2全诗除了使用典故之外;还用什么手法阐明了什么道理

9.阅读下面二首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0.阅读下面二首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甲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新丰绿树起黄埃②; 数骑渔阳探使回③..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 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①华清宫:建在骊山上今陕西临溪县南的唐代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游乐之地..②新丰:唐县名;在陕西临津东北;离华清宫不远..⑧渔阳:唐郡名;是范阳节度使所统辖的八个郡之一..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这里用渔阳指代安禄山反叛之地..④霓裳一曲:霓裳羽衣曲;唐代着名舞曲..

1 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

2“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无人知”三字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一、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2分;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分

2.比喻..2分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2分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二、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参考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四、参考答案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五、参考答案1.描绘出一种苍凉、凄迷的境界;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怀古幽思..

2.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如“无情”的流水;“自春”的草;啼鸟的“怨”等..既反衬出诗人的多情──对“繁华事散”的不尽感慨;还抒发了对“繁华事散”产生无穷的感伤..

解题指要拟人修辞手法容易回答;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在发挥时应抓住“繁华事散”这四个字;因为这是诗眼..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耀”;就是说鉴赏时必须透过诗眼;窥视诗人神府..

六、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

七、参考答案1.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

2.诗人从客观角度肯定了大运河的功劳从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可看出..;后面两句通过假设的方式表明对隋炀帝的否定..分析:三四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这种荒奢享乐的事情;那么把修浚运河与大禹疏河治水的功德相提并论;也是不过分的..这个假设尖锐地指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出发点是为自己的荒唐享乐;与大禹艰辛劳累为民造福不可同日而语..

八、1.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

因..

2.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人才得失是大业成败的关键;善于择相使刘备开创大业;短于教子却葬送了基业..也可回答为:该诗不仅用盛衰对比;还以刘备长于任贤择相和短于教子对比;说明创业难;守成更难..解析:古代怀古咏史诗大致有倾向于感性和倾向于理性之细别;前者通过一些氛围情调的渲染;感叹前朝;发思古之幽情;后者则通过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后世之借鉴..这首诗属于后者;作者用意在于揭示刘备基业丧失的原因短于教子本可避免..

九、参考答案1.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解析: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字面上是讲二乔;实际上是说这一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则家国难保..而胡诗则是称颂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敌人的智慧..

2.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解析: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十、1. “笑”字描写了荔枝到来杨妃的神态;寄寓了作者的讥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乱产生的后果;象征着苦难而饱含作者的愤慨..

2.“无人知”三字指出只有杨妃知道;是荔枝送到了..既是陈述;又包含着飞骑送荔之举的荒唐程度令人难以置信的讥讽和愤慨..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2、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3、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4、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史怀古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罢居金陵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盛赞金陵的繁华,“自古”点明作为帝都时间之久,“佳气”指帝王之气。 B.上片末句借用李白诗句,描摹晋代贵族化为荒冢古丘的情形,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C.“恣行”即随意走动,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在。“回头”一语双关,既实写也有暗指。 D.全词上片以时间为主线,侧重咏史怀古;下片以空间为主线,侧重写登高所见所思。 2.本词与《桂枝香》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附: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武关①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②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③,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释】①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大唐王朝危在旦夕。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楚怀王在此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②郑袖:楚怀王的宠姬,善歌舞,她受张仪指使日夜劝说怀王亲秦绝齐。③圣神:天子英明神武。家四海:统一天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了题咏地点。诗人被碧溪的秀丽景色所吸引,不由久久驻足停留,瞻眺武关,凭吊历史。 B.颔联通过郑袖被宠的“娇娆”媚态反衬出屈原遭流放的“憔悴”情状,由此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慨。

2020高考咏史怀古诗歌精练含答案

咏史怀古诗 复习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必备知识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对比失落。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㈡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㈢理性反思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练(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咏史怀古诗专练知识回顾: 1.典型特征 题材特征以历史上的人、物、事为题材,咏叹史实,描写古迹 常见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等字样;或用古代的人、事、地、物为题 内容情感怀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讽今。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常用手法对比、用典、以小见大 2.历史演变 时期内容主题代表人物及作品 初唐以史为鉴,咏朝代兴 亡以戒当世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热望功名 积极进取 王维、李白、杜甫 《登金陵凤凰台》《蜀相》 中唐吊古伤今 针砭时弊 (水平最高) 刘禹锡 《乌衣巷》《西塞山怀古》 晚唐追忆伤怀 (尤为发达) 李商隐、杜牧 《咏史》《过华清宫绝句》 宋代借古说今风格慷慨悲 壮 王安石、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刘 过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综合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谷园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①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绿珠。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 (1)诗人描绘的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思?(4分) (2)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4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二)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二) 9、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⑤成古丘:成为一堆古墓。 结合全诗理解“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意义。结句落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总为浮云能蔽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十分沉痛。诗人所写的“愁”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怀才不展、时不我待的心情。 10、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②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③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③黄鹂:黄莺。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⑤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⑥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⑦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 (2)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以古人自况。 11、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这两句是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中的一个“尚”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联说明了人事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这一生活哲理;尾联中的“尚”字,既有对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的感慨,有包含了作者至今仍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 12、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是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答案 1.答: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3.【解题指要】对诗词的分析、鉴赏不结合创作兹篇的时代背景是不行的,而怀古诗有弦外之音,只要是好诗则无一例外。 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4.【解题指要】以写景为结尾无一不含有余不尽之意,这是放之所有诗词而皆准的真理。只是“意”是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5、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6、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7.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8.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这里最有用的信息就是“晚唐”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要靠这种特定的时间信息来解决问题。题干上又说是凭吊六朝古迹,这样问题已能够基本解决。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9.答: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10、李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朝灭亡的感慨。皮日休: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11、李益: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日休: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一、答案提示:“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二、(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咏史怀古诗作业练习

华清宫 晚唐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译文 华清宫外四周,飞雪压低了云头,只有宫里的雪,飘落后,旋即干透.宫内碧绿的树像碧色的帘子,相互掩映,(愈发显得好看),宫内没有人知道,外边的天气早已寒冷彻骨了。 晚唐吴融 唐末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公元889年(唐昭宗龙纪元年)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公元901年(天复元年),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常识,擢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诗能文。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辛文房评其诗“靡丽有余,而雅重不足”(《唐才子传》卷九)。有《唐英集》。《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 华清宫是与唐玄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翻译: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咏史感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昭君出塞图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二、常识: 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常见意象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吴钩、《后庭花》 常见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技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语文特点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三、专题练习:

(一)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解】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不讲究对仗,信笔写来,妙笔天成。写景疏朗有致,抒情含蓄不露。 B.首联直接点明“牛渚夜泊”之景,诗人文笔大气,将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西江融为一体,境界空阔、渺远。 C.颔联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处境,暗示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 D.颈联抒发不遇知音的感慨。尽管自己也像袁宏那样富有才华,而谢尚却不可复遇,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感喟。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主题“咏史”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咏史”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其一)①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②。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开成五年正月文宗去世后。②沈约的《宋书》记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纵观历史上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B.颔联借用宋武帝献琥珀枕和和齐威王重贤臣的典故,写人才的重要性。 C.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巧用“青海马”和“蜀山蛇”比喻治国人才。 D.诗人在尾联用南熏曲哭翠华的拟人手法,写国家衰败,不再有当年尧舜之风。 2.诗人在这首诗里主要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①东南十五州②,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③狎客④操全算,团扇才人⑤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⑥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金粉:这里指景象繁华。②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③牢盆:古代煮盐器具。这里借指盐商。④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⑤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⑥田横:秦末群雄之一,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刘邦统一天下后假意派人招抚,田横不肯归顺而自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当时江南的官场现状,“名流”们身居高位,既狼狈为奸,又恩怨重重。 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和百姓遭受欺压的愤慨之情。 C.“避席”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士人们在文字狱的迫害下的畏惧心理。 D.这首《咏史》诗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无情地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很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凭吊诸葛亮的怀古之作。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①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①储胥:军用的篱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手法,通过对“猿鸟”和“风云”的描写,突出诸葛亮的威严。 B.颔联肯定诸葛亮运筹谋划的军事才能,敌人最终乘坐驿车投降。 C.本诗打破时空界限,既凸显诸葛亮才能堪比管仲、乐毅,又交代蜀国败亡的原因。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清何焯评价此诗“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如何运用抑扬手法及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游凤凰台 刘一止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①,风云气象通寥廓。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②。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注】①“二水”两句化用自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②从:听任。教:使。却:助词。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答案

【中考链接】 (一)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解题步骤】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2)比喻。(手法)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二)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请分析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3分) 怀什么古——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古迹),通过描写祠堂、柏、碧草、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氛围。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关于诸葛亮(古人)的三顾茅庐、平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作者的情感态度:(同病相怜型)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是_____________,从题材上看都是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结合诗句分析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咏鹰 (清)陈维崧① 寒山几堵②,风低③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④。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陈维崧:清代词人、骈文作家,身世飘零,游食四方。①堵:座,这里指山。①风低:写鹰乘风低掠。①轩举:意气飞扬。 3.请为这首词选择恰当的词牌名() A.沁园春B.声声慢C.水调歌头D.醉落魄 4.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山几堵”是背景,既写出秋山之肃杀,又以夸张突出山峦之高峻。 B.“秋空一碧无今古”起着为前二句拉宽气势、扩大氛围的作用。 C.“醉袒貂裘”引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富有豪迈雄放又颇多洒脱的神态。 D.“略记”一句是结上片,启承下片,由“鹰”化入人的镜头,即由物转为“我”。 5.结合全词,分析“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两句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醉太平 (元)曾瑞 相邀士夫,笑引奚奴。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孤山山下醉林逋。洒梨花暮雨。 柳梢青·西湖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6.“醉太平”是________;“柳梢青”是________。 7.比较这两篇,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程相同,但游览西湖方式不同。 B.季节不同,恰印证西湖四时皆美。 C.时代不同,但赏玩西湖兴致盎然。 D.“醉太平”结局遭雨,大煞风景。 8.“醉太平”一曲中的画线句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的志趣。请结合全曲,具体分析其情感寄寓。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①万公卿。 【注】①何啻:犹何止,岂只。 9.从题材上看,以上两首诗都属于______诗。 10.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看法却不同。 李商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的用意是______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中览古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练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咏史怀古诗专练知识回顾: 1.典型特征 2.

综合提升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大地问。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 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6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D解析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 2、①抒发了诗人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失意之感。 鉴赏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史之乱”后, 杜甫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中,穷困潦倒,故“漂泊西南大地间”,只叙事实,感 慨至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一一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启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 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所。接着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处。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漂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作《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 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咏史怀古诗--2022届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咏史怀古诗 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②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本词写于作者出任江宁知府之时。金陵系六朝古都,从公元222 年东吴在此建都起,东晋、宋、齐、梁、陈亦先后在此建都。②谩嗟:徒然感叹。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时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 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下片由上片的写景转入怀古,以陈后主奢靡颓唐以致国家灭亡为例,引发出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答案】 1.整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悲愤交织的情感。 ①通过追思六朝皆因竟逐繁华而相继覆亡的史实,引发出作者对六朝兴亡的悲伤感慨之情; ②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对于人们遗忘六朝亡国的惨痛教训愤慨之情; 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不满之情,委婉劝告宋统治者励精图治,莫蹈六朝灭亡覆辙。 【解析】词的上片描写词人登高所观的肃爽壮丽之景,体现出古都的壮美风貌;词的下片写词人登高所感,“念往昔”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主旨。“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于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女、后庭等一系列凄清的意象, 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可至今犹唱的《后庭》遗曲不也是对今人的一种警醒吗?这首词伤怀吊古,暗寄讽谏之情,可以看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六朝的荒淫无度导致覆亡来警醒世人,告诫北宋王朝要牢记历史教训,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2.D【解析】D项,“本词……直抒胸臆”说法错误。“非直抒胸臆”,本词重点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这属于间接抒情。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谩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咏史怀古诗专练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咏史怀古诗专练 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②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本词写于作者出任江宁知府之时。金陵系六朝古都,从公元222 年东吴在此建都起,东晋、宋、齐、梁、陈亦先后在此建都。②谩嗟:徒然感叹。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时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 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 动静相生,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下片由上片的写景转入怀古,以陈后主奢靡颓唐以致国家灭亡为例,引发出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答案】 1.整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悲愤交织的情感。 ①通过追思六朝皆因竟逐繁华而相继覆亡的史实,引发出作者对六朝兴亡的悲伤感慨之情;

②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对于人们遗忘六朝亡国的惨痛教训愤慨之情; 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不满之情,委婉劝告宋统治者励精图治,莫蹈六朝灭亡覆辙。 【解析】词的上片描写词人登高所观的肃爽壮丽之景,体现出古都的壮美风貌;词的下片写词人登高所感,“念往昔”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主旨。“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于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女、后庭等一系列凄清的意象,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可至今犹唱的《后庭》遗曲不也是对今人的一种警醒吗?这首词伤怀吊古,暗寄讽谏之情,可以看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六朝的荒淫无度导致覆亡来警醒世人,告诫北宋王朝要牢记历史教训,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2.D【解析】D项,“本词……直抒胸臆”说法错误。“非直抒胸臆”,本词重点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这属于间接抒情。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