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学原理复习试卷整理

地震勘探学原理复习试卷整理
地震勘探学原理复习试卷整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可借助于图和公式解答)

1、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 ,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

的距离x 之间的关系曲线。

2、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

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refractions) ,也叫做首波(Head Wave) 。

3、DMO 校正:又称倾角时差校正,由于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系,激发点两侧对称的位

置上接受到的同一反射界面的时间不一样,存在倾角时差。对其进行校正称为DMO 校正。

4、时间平均方程:f

S V V V φφ-+=11。其中:S V 是流体速度,f V 为岩石骨架速度,φ为孔隙度。

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层以上的总地层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6、惠更斯原理:在波前面上的任意一个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波 (震)源,叫子波源。

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波,叫子波,子波以所处点的速度传播。

1、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

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

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

2、滑行波:由低速层向高速层入射,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在地层分界面上会产生沿界

面滑行的波,称为滑行波。滑行波以高速层的速度传播。

3、偏移归位:把水平叠加剖面上偏移的反射层,进行反偏移,使地层的真实位置形态得到

恢复,通常把这个工作称为偏移归位。

4、Dix 公式

其中:n V 是第n 层的速度,n R V ,为第1层到第n 层的均方根速度,1,-n R V 第1层到第n-1层

的均方根速度,n t ,0为从地面到第n 层的垂直单程旅行时,1,0-n t 为从地面到第n-1层的垂直

单程旅行时.

5、等效速度:

引入速度 , 将均匀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转化为

,速度?V 称为等效速度。 ∑∑∑∑----==n i i

n i i i n i i i n i i av t V t V h h V 1111

1,0,021,1,02,,02-----=n n n R n n R n n t t V t V t V ??cos V V =?2220cos 41x h V t +=2

2202?V x t t +=

6、费马原理: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满足所用时间最短的原则。

3、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0之差叫剩余时差。即由于未能完全将正常时差消除而剩下来的那一小部分正常时差。

二、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10 分)

1.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_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______ __,和地震资料解释三大部分工作。

2.野外记录中最常见的规则干扰波为_面波________,由于其衰减很快,所以一般采用长偏移距距或采用__组合_____ _____来压制。

3.相同t0时间的多次波和一次波的时距曲线(或同相轴)经动校正后的差异是剩余时差。

4.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平均速度 .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用层速度 .

5.根据Rayleigh(瑞利)准则,地震垂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层的厚度为

6.如果假设地震子波为w(t),反射系数为r(t),在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的褶积公式为s (t)= w(t)* r(t)。

7. 水平多次叠加法主要可以压制多次波干扰波。

1.绕射波时距曲线的极小值点在绕射点在地面的投影。

2.地震波以θ角入射到界面上,沿界面观测的视速度a V与真速度V之间的关系是Va=V/sinθ。

3.单边放炮,48道接收,六次覆盖的观测系统中,每放一炮应移动 4 道间距。

4.分析叠加速度谱拾取叠加速度, 主要的是便于动校正和水平叠加.

5.地震偏移方法按其使用的速度函数,可以分为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

6.多次波有以下几种类型:全程多次波、短程多次波、微屈多次波和虚反射。

7.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最小时间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循费马原理.

三、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1.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满足(最小时间路径)原则

2.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一种波动)

3.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

就称为该时刻的(波前面)

4.共中心点叠加是利用有效波与干扰波之间的(时差变化规律)不同,来压制干扰波的.

5.连续介质中,地震波射线是(曲射线)

6.叠加速度转化为均方根速度必须要进行(倾角校正)

7.为了解决水平叠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偏移归位)处理

8.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传播方向上的差别采用(组合)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 9.当凹界面的曲率半径R小于界面埋深H时,由凹界面所产生的波称为(回转波). 10.利用储层含油气以后与围岩波阻抗差增大,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专门形成的一项技术为(亮点技术)

1.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曲射线)

2.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一种波动)

3.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把空间中所有刚要开始停止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

曲面就称为该时刻的(波尾面)

4.水平叠加能使(反射波能量增强).

5.动校正利用的速度为(叠加速度)

6.平均速度把地层假设成为(均匀介质)

7.为了解决水平叠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偏移归位)处理

8.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频率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 9.由炮点传播到地面再到界面再到检波点这样的波称为(虚反射波).

10.利用储层含油气以后与围岩波阻抗差减小,专门形成的一项技术为(暗点技术)

四、简答题 (每小题 7分,共 24 分)

1.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5分)怎样解决?(2分)

答:(1)水平叠加剖面总是把界面上反射点的位置显示在地面共中心点下方的铅垂线上。当地层倾斜时,界面法线平面与铅垂面并不正交,地层倾角愈大,两者的差别愈大。时间剖面上记录点位置与反射点的位置不相符合,记录点的显示位置总是相对于反射点向界面的下倾方向移动;

(2)在界面倾斜情况下,按共中心点关系进行抽道集,动校正,水平叠加。实际上是共中心点叠加而不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这会降低横向分辨率。

(3)水平叠加剖面上也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菲涅尔带干涉带没有分解,回转波没有归位等问题。

如何解决:

(1)通过数学关系,利用公式换算得到地质分界面的正确空间位置;

(2)偏移处理,这是把反射和绕射准确归位到其真实位置的反演过程;

(3)作图时进行空间校正,恢复地质构造的真正形态。

2.简述地震反射波勘探中的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主要差别?(4分)分别采用什么手段来压制干扰波?(3分)

答:(1)在传播方向上不同,即干扰波的最大真速度和有效波的视速度范围不同。

在野外施工时,往往采用检波器组合的方法压制;在进行资料处理时,还可以采用视速度滤波(f -k 滤波)进行去除;

(2)此类干扰波的压制方法主要是野外记录是进行有目的的采取滤波和室内的频率滤波处理;

(3)有效波和干扰波经过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如今广泛使用的野外多次覆盖、室内水平叠加技术能较好压制多次波;另外,预测反褶积方法对多次波也有良好的压制效果;

(4)有效波和干扰波在出现的规律上可能不同。对于随机干扰,主要是利用其统计规律进行压制,如多次叠加、组合法等都是有效方法。另外,相关滤波、相干叠加等室内处理方法也有很好的效果。

3.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有何优缺点?(7分)

答:(1)平均速度与均方根速度都是把层状介质看成某种假想的均匀介质。将实际构造简单化,方便处理;

(2)炮检距为零时,平均速度精度高。适于设计井深、时深转换等;

(3)随炮检距增大,均方根速度比较准确。考虑了界面上的射线偏折,适用于大多数炮检距,用于水平叠加;

(4)炮检距过大,均方根速度精度降低。复杂介质,需要使用射线平均速度。

1.简述形成折射波的条件?(4分)折射波有何特点?(3分)

答:条件:(1)下层速度大于上层速度,即当V 2﹥V 1;

(2)入射角要达到临界角。

特点:(1)折射角等于临界角。折射角永远是以临界角从分界面向上射出。折射波射线是一系列平行线;

(2)折射波有“盲区”,折射界面很深时,盲区会很大。

2.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弹性常数(2)岩性(3)密度(4)埋藏深度(5)温度和压力(6)构造历史和地质年代(7)岩石结构(8)孔隙度与流体性质。

3.简述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特点?(7分)

答:(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 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 0 ;

(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如振幅的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

(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的反射子波叠加、复合的结果。而复合子波的形成取决于地下地层结构的稳定性,如薄层厚度、岩性、砂泥岩比等;

(5)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波,如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这些波的同相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的地质形态;

2.简述多次叠加能压制何种干扰波,且对地震记录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1)可压制多次波和随机干扰;(2)影响地震记录的分辨率。

3.在地震剖面上识别有效波的四大标志?(7分)

答:(1)同相性;(2)强振幅;(3)波形相似性;(4)时差变化规律。

五、 计算题 (第一小题14分,第二小题8分,共22 分)

1、答:因为 ∑∑===n i i i n i i m v h h V 11,∑∑===n i i

n i i i R t v t V 112

带入数据得:

=m V 3452.1m/s =R V 3475.9m/s

(求对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各得7分,根号没开出来不扣分)

2、答:Va=1200/0.082=14634m/s 。。。。。。。。。。。。。。。。。(8分)

六、综合题 (共 14分)

下图a 是原始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图b 是对图a 经过某种处理后的地震剖面,请问:

(1) 图a 有何特点?(5分)

答:水平叠加剖面上有类似“蝴蝶结”的形态,同向轴有交叉现象。(5分)

(2) 图b 是经过什么处理后得到的地震剖面?(3分)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图b 是经过偏移处理后得到的地震剖面(3分)

因为偏移归位处理可以使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的特殊波如绕射波收敛,回转波归位以及使干涉带分解。恢复地质构造的真实形态(6分)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北大地震概论复习笔记_第7章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学? 第二节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第三节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 第四节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 第五节地震学发展简史 ◆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可以感觉的仅占1%,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1~2次。全世界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上个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有约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约8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6级以上的地震具有破坏性。我国79%地震烈度在VI以上。 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陕西关中8.0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中国经济损失最多的地震:1990年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损失13亿元。 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大地震,7万人死亡。 ◆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候风地动仪。 智利大地震:1960年,9.5级。 唐山大地震:1976年,7.8级。 中国减灾法:1998年3月1日。 印度海啸:2004年12月26日。 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2个星期三。 汶川大地震:2008年,8.0级。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损失巨大。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XX发布→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地震部门。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 1.1什么是地震学? ◆概念: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内容: ①地震的科学以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后者主要研究地震波的传播,从而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结论; ②弹性波(地震波)的科学,主要研究地震、爆炸等激发的弹性波的产生、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记录以及记录的解释; ③应用:地震勘探、工程地震学、识别核爆。

初级计量经济学复习整理.docx

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给出的判断标准是:二者之差的平方和 最小。 称为OLS 估计量的离差形式(deviation form )。 称为样本回归函数的离差形式。 对于最大或然法,当从模型总体随机抽取n 组样本观测值后,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从模型中抽取该n 组样本观测值的概率最大。 在满足基本假设条件下,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于是,Y 的概率函数为 或然函数(likelihood function)为: ∑∑+-=-=n i i i n i X Y Y Y Q 1 2102 1 ))??(()?(ββ??? ??? ?∑-∑∑∑-∑=∑-∑∑∑-∑∑=221222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n X Y X Y n X X n X Y X Y X ββ?????-=∑∑=X Y x y x i i i 10 2 1???βββi i x y 1??β=i i i X Y μββ++=10),??(~210σββi i X N Y +2102 )??(2121 )(i i X Y i e Y P ββσ π σ--- = ) ,,,(),?,?(21210n Y Y Y P L ???=σββ2102 2 )??(21 )2(1i i n X Y n e ββσ σ π--∑- =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Gauss-Markov theorem) 在给定经典线性回归的假定下,最小二乘估计量是具有最小方差的线性无偏估计量。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ordinary least Squares Estimators)称为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 BLUE) σ2的最小二乘估计量为 它是关于σ2的无偏估计量。 2 1 2 * ) ? ? ( 2 1 ) 2 ln( ) ln( i i X Y n L L β β σ σ 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2 2 2 ) ( ? ) (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n X Y X Y n X X n X Y X Y X β β ) , ( ~ ? 2 2 1 1∑i x N σ β β) , ( ~ ?2 2 2 σ β β ∑ ∑ i i x n X N ∑ =2 2 ? / 1 i x σ σ β∑ ∑ = 2 2 2 ? i i x n X σ σ β 2 ? 2 2 - = ∑ n e i σ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调谐厚度 2.倾斜因子 3.波的吸收 4.第一类方向特性 5.动校正 二、叙述题 1.试叙述Kirchhoff绕射积分公式的物理含义。 2.试说明Zoeppritz方程的物理意义。 3.试叙述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 4.试述地震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方法有何异同之处。 三、证明题 试证明地层介质的品质因数Q值与地层吸收系数呈反比关系。 四、画图题 1.请示意画出SV波倾斜入射到两层固体介质的弹性分界面上时产生的新波动。 2.请示意画出定量表示地震薄层顶底板两个反射波相互干涉的相对振幅与视厚度间的关系曲线。 五、回答问题 1.粘滞弹性介质(指V oigt模型)中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如何? 2.垂直地震界面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公式是什么?其物理意义如何? 3.如何定量表示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物理机制? 4.利用初至折射波可获得什么资料? 5.为什么说地震检波器组合法能压制面波干扰? 6.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计算双相介质波速的时间平均方程如何? 8.地震波倾斜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与哪些参数有关? 六、分析题 1.分析下面各图表示的意义。 2.分析各图中曲线的特点。 图1 图2

地震勘探原理 测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1.频散现象 4.球面扩散 二、说明下列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1. 1111+++++-= i i i i i i i i i V V V V R ρρρρ 2. 1 ,2 1, 02112 =??? ? ??=n r r A A n 3.dK dC K C V R += 4.)(0kz wt i z e e --=α?? 三、填空题 1.地震波沿( )方向传播能量最集中,沿( )方向传播为最短时间路径。 2.在)1()(0z V z V β+=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 )特点,等时线是( )特点。 3.在( )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顶点相重合。 4.介质的品质因数Q 值与吸收系数α间的关系为( )。 5.VSP 剖面中波的类型有( )。 6.第一类方向特性指的是( )。 7.检波器组合利用( )特性,压制面波干扰。 8.检波器组合法压制随机干扰波是利用( )特性。 9.水平多次叠加法压制多次波是利用一次波与多次波之间( )差异。 10.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 11.利用绕射波时距曲线( )判断断层位置。 13.韵律型地震薄层对地震反射波呈现为( )特点。 14.递变型地震薄层对地震反射波呈现为( )特点。 15.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 )成份衰减快。 16.地震纵波在地下传播中遇到固体弹性分界面时可产生( )波动现象。 17.在( )情况下,地震波在弹性分界面处只产生同类波。 18.面波的( )特点用于工程勘查中。 19.地震薄层厚度横向变化时,顶底板的反射波会产生( )现象。 20.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简化数学模型为( )。 四、回答下列问题 2.试阐述影响地震反射波振幅的因素。 3.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4.地震检波器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法有何异同之处? 五、证明题 1.试证明地震波在薄层中传播时相对振幅达最大,厚度等于4λ 。 2.试证明在均匀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变换到P -τ域内为椭圆。 《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三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 波阻抗 2. 时距曲线 3. 规则干扰 4. 视速度 5. 动校正 6. 均方根速度 7. 振动图 8. 观测系统 9. 转换波10. 低速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 )和( )。 2. 波在各种介质中沿( )传播,满足所需时间( )的路径传播。 3. 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形状是( ),极小点坐标是

地震勘探原理期末总复习 3 (共四部分)

5组合法的缺陷: 1、进行组合是为了利用地震波在传播方向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但组合本身有一定的频率选择作用。 2、在设计组合方案时,只考虑到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传播方向的差异,没有考虑它们在频谱上的差别,组合的这种低通频率特性只能起使有效波畸变的不良作用。 我们不希望组合改变波形,只希望提高信噪比。因此,对于有效反射波应尽可能通过野外工作方法增大视速度(即减小△t)以获得最佳组合效果。 3、组合实质上是针对某一频率成分的视速度滤波,有效波和干扰波都包括许多不同的频率成分,各种组合方式主要压制比f 频率高的成分,压制不了干扰波中比f 低的频率成分。这是组合法不可避免的缺陷。 6随机干扰的压制: 来源可分三类: 1)地面的微震,如风吹草动,人走车行,这类干扰的特点是在震源激发前就已存在。 2)仪器接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3)次生的干扰波,如不均匀体散射等。特点是无方向性,相位变化无规律。 随机干扰的“统计规律”: 对随机干扰也有较好的压制作用,这种压制作用主要是利用组合的统计特性 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的主要结论: 组内检波器的间距大于该地区的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n 个检波器组合后,对垂直入射到地面的有效波振幅增强n 倍;对随机干扰振幅只增强n1/2倍。因此,有效波相对振幅增强n1/2倍 7 信噪比 信噪比是有效波与随机干扰相对强弱的对比 由此可知,组合后的信噪比为组合前的信噪比的 倍,即采用n 个组合后,有效波对无规则干扰波的信噪比提高了 倍,当n 越大时,信噪比提高的越高。 8 平均效应 组合的平均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表层的平均效应,当检波器在安置条件上有差异时,包括地形的起伏和表层的低降 速带的变化,组合的作用是把它们平均,使反射波受地表条件的变化的影响减少。 2) 深层的平均效应,深层的平均效应为当反射界面起伏不平时,因为组合检波器接收 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的不同点的反射,组合的作用是将这些反射波平均,使反射界面的起伏变小,尤其在多断层的地区,当组合的总长度过大时,组合的平均效应更明显,可以造成反射波同相轴的畸变。 )() () ()()()()(ωωωωωωωR S n R n S n R S b Z Z ===

地震学基础复习整理 (量稳版)

地震学基础复习题 1.地震学的四大研究内容:a.传播、结构, b. 仪器, c.震源形成机制, d. 工程方面:抗震设防 2.地震波: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 震源:地震发生的地方,即岩石发生断裂的地方 震中:过震源做地面的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即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阵中的距离 震中距:震中到台站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量度 3.烈度的六大影响因素:震源深度,震级,震中距,岩土和地质性质,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 4.地震序列: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群震型 5.地震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小于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300千米 6.波阵面: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同一相位点连成的面 波前:起始点连接的面,即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刚刚开始位移的质点构成的面 波线:为了形象的描述波在空间的传播而引入的沿传播方向所画的带箭头的直线(与薄面垂直) 7.波动的基本性质:反射、透射、折射 8.地震方法的基础:均匀连续、各向同性、完全弹性 9.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又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塑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线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力发生形变,力与形变量呈线性关系的性质 脆弹性体: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发生破碎而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10.应力:介质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 应变:由应力作用产生的形变 S 面波的性质:a.面波是干涉醒地震波,由地下介质和结构决定,与震源无关 b. 首波:若介质是分层的,当地震波由低速的一方向高速的一方入射时,还存在着一种波,叫做首波 13.love波:平行于地面的质点位移没有垂直分量,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Rayleigh波:质点的运动为逆进椭圆,短轴平行于传播方向,长轴垂直于传播方向 注:与Rayleigh波相比love波传播速度较快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 2、有效波 3、干扰波 4、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_________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___,通过电缆 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________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做出地震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________追踪反 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___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___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 3、什么是反射定律? 4、什么是时距曲线? 五、计算题 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 2、计算波阻抗Z 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 求:Z=?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复习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复习 1、油气勘探的三种方法:1、地质法:(Geology Method) 2、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 3、钻探法:Drill Way (Log/Well) 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 合勘探。 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概念及分类:它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 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 分类:地震勘探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电性差异 地球物理测井 3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所获得的资料,与其它的地球物理资料、钻井资料及地质资料联合使用,并根据相应的物理与地质概念,能够得到有关构造及岩石类型分布等信息 4、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Elasticity Property Difference ) ?引起弹性波场变化(Elasticity Filed) ?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Elasticity Waves Abnormal) ?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 (Seismograph ) ?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Inversion Geological Structure

地震学复习

1. 地震强度—地震烈度、 震级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影响或造成破坏的大小;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的大小。 2.宏观地震调查方法的意义及限度 ① 意义: * 积累了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资料数据(不可能处处、时 时设仪器,不可能测出一切破坏现象;新发现,发震 地质条件等……) * 至今仍有实用价值(震灾描述;抗震规范等……) ② 限度: * 只限陆上地震,精度有限 * 物理意义不是十分明晰 3.三维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4. 程涵方程 它是一个具有纯粹几何形象的波面方程式,通过它波动地震学 就过渡为几何地震学了。上式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表征的是波阵面(同相面)的空间 分布形态,是由地震波速度的空间分布决定的。如果介质的参数c(x,y,z)已知, 利用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就可求得时间场t =t (x ,y ,z ),从而可知任意 时刻波前在空间的位置,也就求得地震波传播的全部情况,而用不 着求波动方程的解。因此,上式是几何地震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5. 三类典型地球速度结构中射线路径与走时曲线特征 ),,(12222z y x c z y x =???? ????+???? ????+???? ????τττ

(1)在地球内部大部分区域,属图(a)情形,速度随深度基本上是平稳增加的。可以看到射线轨迹是平稳上弯的,走时曲线是单调的增函数,射线参数是震中距的单调减函数。 (2)在地球内部还有一些深度处,如图(b)所示,存在速度出现跳跃式增长或速度梯度显著增大的层,然后又恢复到正常增大的情况,即存在高速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穿越高速层的射线上弯的曲率将突然增大,从而导致射线出露地面的区域与仅穿越高速层上方介质的射线在地面出露区域部分重叠,形成地面运动的异常区(图中BC段)。走时曲线将可能出现三重结,其中AB段对应于射线仅穿越高速层上方正常介质;BC段对应于射线穿越高速层内介质;CD段对应于射线已穿越高速层下方介质。可以设想,若高速层足够薄以至退化成一个间断面,那么走时曲线上将不会出现BC段。震中距与射线参数的关系在重叠区是复杂的多值函数关系。所幸的是(p)仍然是单调的减函数,不过形态较前一种情况有所变化,这也是勘探地震学中倾向应用(p)法开展结构反演的原因之一。 (3)在地球内部还有一些深度处,如图(c)所示,存在速度出现跳跃性减小或速度梯度显著减小甚至为负的层,然后又回复到正常增大的情况,即存在低速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低速层内的射线段将变为下弯,从而导致射线出露地面的区域前移,在地面形成一个无射线出露的影区(图中BD段)。实际观测中发现了在震中距5°~15°间存在一个影区,记录的地震波异常弱,这个影区是上地幔中存在低速层的直接观测证据,对应的P波低速层深度约在60km~150km之间。走时曲线上出现间断和分岔点,从理论上说分岔点D所对应的震中距附近也是地面运动的异常区域。AB段对应于射线仅穿越低速层上方正常介质;CD段对应于射线穿越低速层内介质;DE段对应于射线已穿越低速层下方介质。震中距与射线参数的关系在重叠区CD 是复杂的多值函数关系。(p)仍然是单调的减函数。 6. Benndorf 定律 Benndorf 定律 (从实测走时曲线求p) 考察相邻两射线EA EB AA’为波阵面,A’B=C0dt,E A B A 球 状 地 球 模 型 中 的 相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资料采集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弹性介质中几何地震学的反射系数只与上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2、纵波反射信息中包括有横波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纵波反射系数提取横波信息。() 3、在纵波 AVO分析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垂直入射的纵波反射系数剖面。() 4、当纵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横波。() 5、SH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纵波。() 6、直达波总是比浅层折射波先到达。() 7、浅层折射波纯粹是一种干扰波。() 8、折射界面与反射界面一样,均是波阻抗界面。() 9、实际地震记录可以用鲁滨逊地震“统计”模型表示为:反射系数(R(t))与地震子波(W(t))的褶积 S(t)=W(t)*R(t)。() 10、面波极化轨迹是一椭圆,并且在地表传播。() 11、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掉所有的干扰波。() 12、可控震源的子波可以人为控制。() 13、对于倾斜地层来说,当最小炮检距和排列长度不变,并且排列固定不动时,上倾激发与下倾激发可获得地下相同的一段反射资料。() 14、单炮记录上就可以看出三维资料比二维资料品质好。() 15、资料的覆盖次数提高一倍,信噪比也相应地提高一倍。() 16、当单位面积内的炮点密度和接收道数一定时,面元越大,面元内的覆盖次数越高。() 17、覆盖次数均匀,其炮检距也均匀。() 18、无论何种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均为双曲线形状。() 19、横向覆盖次数越高,静校正耦合越好。() 20、动校正的目的是将反射波校正到自激自收的位置上。() 21、当地下地层为水平时,可以不用偏移归位处理。() 22、偏移归位处理就是将CMP点归位到垂直地表的位置上。() 23、最大炮检距应等于产生折射波时的炮检距。()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提纲2015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提纲(2015) 第一章 1、石油勘探中有哪些地球物理方法? 2、弹性、塑性及理想弹性介质、粘弹性介质、均匀介质、各向同(异)性介质 概念。 3、矢量弹性波方程及纵、横波波动方程中各变量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4、有哪些常见弹性参数及所反映的物理意义。 5、弹性波有哪三个分量,各分量弹性波质点位移(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有何关系。 6、球面纵波位移解的物理含义?球面横波位移解的物理含义? 7、远、近震源情况下球面纵波的传播特点。 8、理解波前、波(动)带、波尾的概念。波剖面和振动图。 9、地震波的能量(波的强度与振幅、频率和速度等的关系)和球面扩散。 10、频谱分析的目的是什么?频谱分析有何用途? 11、惠更斯-夫列(菲)涅尔原理、克西霍夫绕射积分理论、费马原理(注意:最小走时与最短路径)。 12、视速度定理。视速度与真速度的关系,注意e角。 13、斯奈尔(Snell)定理。 14、P波、SV波、SH波入射情况下波的转换。 15、法线入射的概念。法线入射时Zoeppritz方程的解及其物理含义。 16、垂直入射时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公式。 17、AVA概念,由AVA曲线分析波的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 18、产生折射波的条件;折射波的传播特点。 19、面波的主要类型、传播特点和频散的概念。 20、大地滤波作用的概念,品质因数与吸收系数。实际介质对地震波有什么影响? 21、薄层的定义。薄层对地震记录产生什么影响? 22、绕射的概念。 23、地震道的褶积(卷积)模型。 24、地震波的透射损失、透射损失因子。 25、垂直分辨率的概念。垂直分辨率与地震子波的延续长度和地层厚度的关系。 26、几何地震学、射线平面、虚震源概念;法线深度、视深度、真深度的概念。 27、单水平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其特征;直达波时距曲线方程、正常时差的概念。 28、单倾斜界面共炮点时距曲线特征及倾角时差。 29、界面曲率对时距曲线的影响。 30、均方根速度、平均速度、等效速度、层速度的概念。 31、单水平界面情况下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盲区及盲区半径,弯曲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 32、单水平介质反射波、折射波、直达波时距曲线关系。 33、绕射波时距曲线特点及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异同点。 34、多次波时距曲线特点。 35、VSP及相关概念

2014年地震学期末考试

2014年地震学期末考试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根据Snell定律判断,在地球上无法观测到的震相是: A.pPcPS B.sSKSP C.SKiKS D.PcPPKIKP 2.关于均匀半空间中瑞利(Rayleigh)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非均匀P波沿自由表面传播产生的。 B.存在频散 C.在地球表面的震动为逆进椭圆 D.群速度小于相速度。 3.对于均匀水平层状地球模型,地震记录的垂直分量中不包含的地震波包括: A.P波 B.SV波 C.Rayleigh波 D.Love波 4.下面那个图像可以表示环形自由震荡102T A. B. C. D. 5.如果介质模型为包括低速地壳的半空间,按照到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P波,S波,Love波,Rayleigh波 B.P波,S波,Rayleigh波,Love波 C.P波,Love波,S波,Rayleigh波 D.P波,Love波,Rayleigh波,S波 6.有关地球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正确的是: A.品质因子是表示介质刚度的物理量,品质因子越大,地震波速度越大。 B.品质因子是表示地球非弹性衰减的物理量,品质因子越大,衰减越强。 C.品质因子是表示地球非弹性衰减的物理量,品质因子越小,衰减越强。 D.地球内部,地壳中的Q值最小。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什么叫震级饱和,为什么会发生震级饱和 2.简述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思想

三、如下图所示的分层模型中,如果平面P 波以30度的入射角入射到z=40km 的moho 面上,试计算最上层中P 和 SV 波的出射角,并求地表台站P 波和S 波的到时差(12分) 四、已知地震波的标量势函数为 0.5cos 2(0.150.2)x z t (m*km) 请给出(25分) 1. 此地震波的频率,传播方向和纵波速度 2. 给出此地震波的位移矢量 3. 给出此地震波产生的应变张量 4. 如果此介质的为泊松介质,请计算出应力张量。 五、某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走向45, 倾角90, 滑动角0, (共计25分) 1. 请在直角坐标系中写出断层面的法线矢量和滑动方向的单位矢量。 2. 写出该断层的地震矩张量 3. 画出该地震的震源机制球 4. 画出在z=0面上远震P 波和S 波的辐射花样。 5. 如果震源时间函数为Ts=2s 的斜坡(Ramp)函数,请画出在(100,0,0)和(100,100,0)处接收到的远震波场示意图。(Vp=5km/s, Vs=2.5km/s)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 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 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 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 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仪 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地震学期末复习整理

复习提纲 1、全球地震活动在空间上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现在对地球结构的了解解释这种特点? 呈带状分布。 无论是震源几何位置(地理的、深度的)、震源强度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的空间分布均与板块学说中的大断层十分一致。断层说是板块学说的组成部分,板块学说中的断层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地震活动。板块学说的主要论点: ①软流层(热、粘)上驮着岩石层(冷、脆)一起移动; ②海岭~张裂、发散; ③海沟~腑冲、消没 ④转换断层~剪切、滑移; ⑤各板块绕轴旋转。 2、根据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频度公式bM a N -=log ,估计某地区所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假定a=6.7,b=0.9) 3、评定地震烈度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1)自然景观的变化 2)建筑物的破坏 3)人和动物的反应 4、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 地震本身释放的能量、观测点与震源点之间的距离、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类型、调查人本身的因素、当地人对地震的经验等 5、地震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地震烈度:按一定的宏观(野外场地调查)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称之为地震烈度。通常用I 表示。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仪器观测),表示地震波能量大小的量度,常用字母M 表示。 震级和烈度都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根据统计结果,震级M 和震中烈度I0之间有下列关系: 0321I M += 6、全球地震带的分布特征,三个主要地震带? 全球的地震带分布: (1)环太平洋地震带 位于太平洋边缘地区,即海洋构造和大陆构造的过渡地区。全球80%的浅震,许多中源地震和差不多的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包括大部分灾难性地震。 (2)欧亚地震带 沿欧亚大陆南部展布,欧亚地震带内也常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少数深源地震,它是最宽的地震带。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此地震带内。 (3)海岭地震带 几乎包括全部海岭构造地区,沿洋中脊展布,又称为洋中脊地震带,它是最长的地震带。 7. 哪个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全球 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太平洋地震带之间,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8.面波震级是依据地震记录的什么量来测定的?什么是面波震级饱和? 在浅源远震记录图上振幅最大的波是面波,利用面波最大振幅测定震级称为面波震级,用Ms 表示。 里氏震级标度出现饱和,即当地震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计算出的震级值不随能量的增加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 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 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 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 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 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 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 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 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地震学复习

1. 地震强度—地震烈度、震级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影响或造成破坏的大小;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的大小。 2.宏观地震调查方法的意义及限度 ①意义: * 积累了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资料数据(不可能处处、时 时设仪器,不可能测出一切破坏现象;新发现,发震 地质条件等……) * 至今仍有实用价值(震灾描述;抗震规范等……) ② 限度: * 只限陆上地震,精度有限 * 物理意义不是十分明晰 3.三维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4. 程涵方程 它是一个具有纯粹几何形象的波面方程式,通过它波动地震学 就过渡为几何地震学了。上式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表征的是波阵面(同相面)的空间分布形态,是由地震波速度的空间分布决定的。如果介质的参数c(x,y,z)已知, ) , , ( 1 2 2 2 2 z y x c z y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τ τ τ

利用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就可求得时间场t=t(x,y,z),从而可知任意 时刻波前在空间的位置,也就求得地震波传播的全部情况,而用不 着求波动方程的解。因此,上式是几何地震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5. 三类典型地球速度结构中射线路径与走时曲线特征 (1)在地球内部大部分区域,属图(a)情形,速度随深度基本上是平稳增加的。可以看到射线轨迹是平稳上弯的,走时曲线是单调的增函数,射线参数是震中距的单调减函数。 (2)在地球内部还有一些深度处,如图(b)所示,存在速度出现跳跃式增长或速度梯度显著增大的层,然后又恢复到正常增大的情况,即存在高速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穿越高速层的射线上弯的曲率将突然增大,从而导致射线出露地面的区域与仅穿越高速层上方介质的射线在地面出露区域部分重叠,形成地面运动的异常区(图中BC段)。走时曲线将可能出现三重结,其中AB段对应于射线仅穿越高速层上方正常介质;BC段对应于射线穿越高速层内介质;CD段对应于射线已穿越高速层下方介质。可以设想,若高速层足够薄以至退化成一个间断面,那么走时曲线上将不会出现BC段。震中距与射线参数的关系在重叠区是复杂的多值函数关系。所幸的是(p)仍然是单调的减函数,不过形态较前一种情况有所变化,这也是勘探地震学中倾向应用(p)法开展结构反演的原因之一。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由震源出发向外传播,经波阻抗界面反射到达接收点的波叫做反射波。 2、有效波:那些可用来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波为有效波或信号,如在进行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时,反射纵波为有效波。 3、干扰波:所有妨碍认辩、追踪有效波的其他波均属于干扰波范畴。 4、多次波:从震源出发,到达接收点时,在地下界面之间发生了一次以上反射的波。多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折射—反射波和扰射—反射波等等统称为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人工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地下介质中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地下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物探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折射波_______地震法、__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__透射波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地表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介质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 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振动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振动 _____转换成___电信号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数字磁带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处理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解释______,做出地震_构造图___________,并提出____井位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检波点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连续____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相互位置______关系.这种关系称为__观测系统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弹性波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介质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反射波.________就是有效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 A.一个点_________.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由震源出发向外传播,经波阻抗界面反射到达接收点的波叫做反射波。 2、有效波:那些可用来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波为有效波或信号,如在进行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时,反射纵波为有效波。 3、干扰波:所有妨碍认辩、追踪有效波的其他波均属于干扰波范畴。 4、多次波:从震源出发,到达接收点时,在地下界面之间发生了一次以上反射的波。多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折射—反射波和扰射—反射波等等统称为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电法勘探, 磁法勘探, 重力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人工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地下介质中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地下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物探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折射波_______地震法、__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__透射波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地表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介质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 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振动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振动_____转换成___电信号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数字磁带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处理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解释______,做出地震_构造图___________,并提出____井位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检波点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连续____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相互位置______关系.这种关系称为__观测系统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弹性波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介质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A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 A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A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次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B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