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阳修散文理论及创作的局限性[1]

论欧阳修散文理论及创作的局限性[1]
论欧阳修散文理论及创作的局限性[1]

2009年10月第28卷第10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Oct .2009Vol .28No .10

收稿日期:2009-07-05

基金项目:辽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B162)

作者简介:刘越峰(1970-),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

论欧阳修散文理论及创作的局限性

刘越峰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4)

摘 要:欧阳修受当时学术风气影响,在散文理论及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了不足之处:受传统诗文创作法则影响过深,如在对“文”的看法、文与道的关系和散文风格多样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局限性;拒不接受佛老思想渗透,散文在表达思想和情感等方面少了许多圆融与通达;实际创作过程中过度求简,出现了行文前后照顾不周、文气不畅和可读性下降等弊端。

关键词:欧阳修;局限性;法则;佛老;求简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10-0098-03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尊经重道、经世致用和求新求奇等学术理念对当时的散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学术理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处处以圣人的经典为依归,没有跳脱传统儒学思想的禁锢,拒不吸收佛、道等异质文化的营养等,这些庆历学术中存在着的先天不足也同样影响到了当时的散文理论及创作。就欧阳修而言,其中学术对其散文创作理论和实际创作产生的消极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阳修受传统诗文创作法则影响过深。他的学术思想几乎完全在儒家界内,受其影响,他创作的散文也被认为是纯粹的儒者之文,王十朋就直接赞扬了欧阳修散文有文法纯粹的特点:“唐宋之文,可法者四:法古于韩、法奇于柳,法纯粹于欧阳,法汗漫于东坡,余文可以博观,而无事乎取法也。”[1]

但不能否认,有着浓重宗经成圣思想,一贯严守儒家温柔敦厚创作法的欧阳修也不可避免地给他的散文创作带来负面影响。我们知道,以《毛诗序》的观点为主要代表的儒家诗教在汉代确立以后,对中国散文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但儒家传统诗教,对中国诗文的发展也有消极的作用,如过于强调温柔敦厚,平和委婉,导致文章风格变化较小等,就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诗教固有的某些根本局限,曾给中国文艺带来过明显的消极影响。如:限制主体多种多样艺术情感的抒发,反对

艺术表现的多样化,反对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过分地强调文艺的政治教化功能等等。这些消极影响,无论是在古代或是现当代,都曾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

[2]

就散文创作理论而言,我们通过苏东坡与欧阳修简单的比较,可以看出欧阳修深受传统诗文理论影响的遗憾。苏东坡不被儒家传统理论所束缚,这也让他较欧阳修有明显的开放性与进步性。例如,在文与道的关系方面,韩愈认为“道”为儒家之道,欧阳修将其拓展为“百工之事”,虽是进步,但仍是在说圣人之“道”,而苏东坡并不执著于对圣人之“道”的纠缠,在他的作品中较少论及传统意义上的“道”,偶有涉猎也多与其文艺创作关系密切,郭绍虞先生对此有精准的归纳:“三苏论文,本不重在道,即偶有言及道者,其所谓道,也是道其所道;非唯不是道学家之所谓道,抑且不是柳穆欧曾诸人之所谓道。”

[3]

不但如此,在文与道的关系上苏东坡明确表明注重文的价值,他论文反对程式文字,不赞成有某种约束刻意“作文”,认为“辞达”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而这些欧阳修虽有主张,但未能深入论述。欧阳修的文章因注重追求温柔敦厚,导致了文章风格变化较少,欧文多以平和婉曲的面貌示人,前人评价其文和气多,英气少,就已指出了这种文风的局限性,王文禄则更进一步点明部分欧文有平弱的缺点:“欧阳六一典文衡,变文体,自作原弱,欲变,入于弱也。”[4]

李东阳也指出了学欧文有缓弱的缺点:“后之为欧文者,未得其纡余,而先

89—

陷于缓弱;未得其委备,而已失之尔见缕。”[5]当然,我们无意将学欧文不利者的罪过完全归结到欧阳修身上,我们只是要借此表明,欧阳修受传统诗文创作法影响,过于平和婉曲的风格本身确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或许与其散文创作理论仅局限在儒家界内不无关系。

其次,欧阳修终其一生拒不接受佛、道思想渗透,这就使他的散文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方面少了一份圆融与通达。我们将欧阳修和苏东坡的散文作品对比一下,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点,《醉翁亭记》中极力阐述“乐”字的内含,却少了《前赤壁赋》中论述“变”与“不变”的潇洒。《秋声赋》中不乏对世事沧桑的真切感慨,却不及《后杞菊赋》中表现出对生命及其价值积极的超脱。其原因在于欧阳修在写作思路开阔、眼界高远等方面不及苏东坡,而苏文的这种开阔和高远正与苏东坡兼容儒佛道思想不无关系,他能杂糅三教于一体,思想不为儒家所局限,今人王水照先生指出苏东坡思想有“杂”的特点:“苏轼人生思想的特点是‘杂’:既表现为儒、佛、道思想因素同时贯穿他的一生,又表现为这三种思想因素经常互相自我否定。”[6]而这又成了欧阳修的一个遗憾,惠洪就直接从欧阳修不通佛理的角度看出了欧、苏散文创作有差距的原因,他认为:“欧阳文忠公以文章宗一世,读其书,其病在理不通,以理不通,故心多不能平。以是后世之卓绝颖脱而出者,皆目笑之。东坡盖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以其理通,故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而成文。盖非语言文字也,皆理故也。自非从波若中来,其何以臻此!”[7]这种评论虽不完全正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欧文所以不及苏文圆融通达,正是欧阳修不能通融儒道佛的结果。

另外,佛、道经典以及相关作品本身也自具文学特色,如王世贞所言:“庄生,列子、楞严、维摩诘,鬼神于文者乎!”[8]苏东坡在实际创作中能汲取各家营养,兼收并蓄。例如,苏东坡散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以及变态百出的行文方式,大开大合的叙述传情手段,无疑深受《庄子》文风的影响。因此,苏东坡的散文不但在思想上能轻松地化解人世间的情累,达到顺应外物、适性任真、圆融汇通的境界,而且也在行文风格上真正做到了空灵俊丽,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让散文创作真正达到了欧阳修所仰慕,但不能完全实现的“自然”境界。不但如此,欧阳修与苏东坡不同的创作主张,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文章风格。周必大在《皇朝文鉴序》中说:“天圣、明道之辞古,熙宁、元祐之辞达。”[9]而这里所论“辞古”,即是指与宗法儒家诗文传统密切相关的古典雅致的散文风格,“辞达”则是指在兼容三教学术风气影响下形成的通达圆融的散文风格。

综之,欧阳修散文成就所以不及苏东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欧公思想不能泛滥众家,与苏东坡的“杂”字相对,王世贞评价欧阳修的一个“狭”字正点明了问题所在:“子瞻殊爽朗,其论策沾溉后人甚多。记叙之类,顺流而易竟,不若欧阳之舒婉,然中多警儁语……四家之文无论已,其学则子瞻最博,子厚次之,退之又次之,永叔狭矣。”[10]

第三,我们知道,圣人经典的风格是简约的,受圣人经典这种风格的影响,欧阳修力主“简而有法”的创作理论,他在为我们创作出了许多简约流畅篇章的同时,也确实有一些作品因刻意追求圣人经典的简约风格而致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文章因刻意求简而前后照顾不周,如《尹师鲁墓志铭》,这篇文章是欧阳修有意模仿尹洙简洁的文章风格而作,但文章由于过分追求简洁风格,以致出现多处不妥,引发人们争议。

因文章刻意求简,出现了第一自然段总概与后几个自然段具体阐释有照顾不周之处。文章第一自然段称:“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才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按常理,以下内容重点当写尹师鲁“无愧古君子”的言行,而接下来的文章,在简要叙述其文学、议论、才能之后,并没有一语提及尹师鲁如何“无愧于古君子”,只是在第三段简要叙写了尹师鲁为官简历,在第四自然段写尹师鲁有“独喜论兵”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交代家庭子嗣情况。在通篇文章中根本看不出尹师鲁在文学、议论和才能方面还有哪些“不为人知”,也没有回答尹师鲁如何“无愧于古君子”这个问题。

在第五自然段履历的介绍中插入了一个生活片断“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但这一生活片断在插入后并未作必要的展开,欧公在《论尹师鲁墓志铭》中辩称:“(尹师鲁)临死而语不及私,则平生忠义可知也。”读者不禁要问“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又与“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有什么关系?即使是有些联系,要得出“平生忠义可知”的结论也不免显得牵强,令人费解,叫人读来有莫名其妙之感。

关于这篇文章,陈植锷先生的一段话正能引起我们的深思:“二铭(指《尹师鲁墓志铭》和《湖州长史苏君(舜钦)墓志铭》在记事方面却有一个共同的缺漏,即墓主的生卒年都弄错了。尹、苏两人年纪与欧阳修相仿,据《尹师鲁墓志》可知。尹洙家人还为这篇墓志铭太简单而向欧阳修提过意见。然则作者想到的是如何使自己写的这篇文章不朽,只在‘意其如此’方面下工夫。”[11]其中“作者想到的是如何使自己的这篇文章

9

9

不朽”一语,正好点出了欧阳修模仿圣人经典风格刻意求简以至失误的原因。

还有的文章,因刻意简省事实,致使文气不畅。尤其是《新五代史》中的部分篇章,更是如此,范文澜先生就曾经指出《新五代史》中有“貌同春秋”、“删改失当”、“简略遗漏”等十点失误,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文气未完”,并举例说:“《梁家人传》博王友文传叙至留守东京之下便止,其事未了,当添一句云‘后事在《友珪传》’。”“《唐废帝家人传》废帝后刘氏之弟延皓事,叙至为天雄军节度使,被张全昭逐走,帝但削延皓官爵而已便止。此处尚不见延皓下落,如何住得?‘晋高祖入洛,延皓逃匿龙门广化寺自经死。’多此十七字,即语意完具。”[12]此外,如《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郭延鲁传》中说:“朱守殷反,从攻汴州,以先登功为汴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累迁复州刺史。”仿佛郭延鲁跟从朱守殷一起攻打汴州,检阅《旧五代史》方才知晓:“天成中,汴州朱守殷叛,延鲁从车驾东幸,至其地,坎垒先登。守殷平,以功授汴州步军都指挥使,加检校尚书左仆射。”[13]其实是说郭延鲁率先攻入朱守殷的汴州城。

另外,一味模仿经典,强为简省,还使部分文章可读性下降。史学界对欧阳修《新五代史》刻意求简早有批评,我们姑且不论史学领域的是非,专就其历史散文而言,欧阳修也因其刻意求简而不能没有缺憾,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使文章的形象性大受影响,进而影响到了文章的可读性。以下试举几例论述,例如薛史中的《李袭吉传》有1700多字,完整载有李袭吉写给梁祖的书信一封,而欧史中的《李袭吉传》仅有281字,李所作书信全被删去,又删去了李堕河获救,昭宗称赏李有文采、李与马郁、李济川等齐名于当世,李做事公平等薛史中记载的大量史实。从文学角度而言,文章风格枯简,如同账簿般没有生气,人物的形象性大大下降,没能传递给读者更多关于传主的信息。再有,历来被人传颂的散文名篇《桑怿传》却删减了传主在抵抗西夏战斗中牺牲的史实,对凸显传主的形象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求简过度对文章的危害很多,吕叔湘等学者将其归为“欠缺”、“因欠缺而费解”、“意思不连贯”三种[14]。如上所述,在欧阳修的散文作品中,这三种缺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影响到了其散文的抒情性及可读性,冯班就曾指出欧阳修散文成就不及《史记》,究其原因正是求简过当所致:“左氏太文。子长质而不俚,然序论形势,指说人情,分明如画,文亦有余也。欧阳永叔文太略,所以不及《史记》。”[15]

综上所述,整理学术思想以及学术风气给欧阳修散文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欧阳修的文论及实际创作有负面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弄清两者的联系,对全面研究欧阳修散文,理性地看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进一步探索北宋散文审美品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十朋.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第一九卷)[G].四部丛

刊本.

[2]张国庆.儒家诗教的历史遭际和古今意义[J].文学评

论,1995,(3).

[3]郭绍虞.郭绍虞说文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79-80.

[4]王文禄.文脉:上卷二杂论[M].百陵学山本.

[5]李东阳.《怀麓堂集》文稿:第四卷[M].清康熙刊本.

[6]王水照.苏轼选集?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7]惠洪.石门文字禅:第二七卷[M].四部丛刊本.

[8]王世贞.艺苑卮言:第三卷[G]∥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

华书局,1983:985-986.

[9]吕祖谦.宋文鉴[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0]王世贞.读书后:第四卷[M].清乾隆丙子刊本.

[11]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2:420.

[12]范文澜.范文澜全集:正史考略[M].石家庄:河北教育

出版社,2002:122.

[13]薛居正.旧五代史:第九四卷[M].北京:中华书局,

1976:1248.

[14]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

版社,2002:201.

[15]冯班.钝吟杂录:第四卷[G]∥读古浅说.丛书集成本.

(责任编辑:乔瑞雪)

1

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

篇一: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文言文阅读详练详解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 6 篇阅读,满分 100 分,60 分为合格。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一)师旷论学(18 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4 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 分)?????(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 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 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 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 分))④多作自能见之()(三)自护其短(14 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 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 分)()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 分)(四)守株待兔(16 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4 分)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 分)???()

浅谈欧阳修的古文理和散文创作

浅论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 中文学院 0803班唐艳芳摘要:欧阳修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词、古文方面都有卓著的贡献,他的为人和为文对后世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关键词:欧阳修;古文理论;散文创作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绵州,自称庐陵。谥号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博学多才,诗、词、古文均为一时之冠,史学、经学方面也成就卓著,又喜欢奖掖后进,“唐宋八大家”中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时有疏隽旷达气息。他的诗风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纡徐委曲,条达舒畅,抒情委婉,语言明白易晓;他的散文和古文理论创作在当时独树一帜,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是其古文理论的实践,其古文理论又造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辉煌。 第一,在“明道”与“志道”的理论问题上,他对“道”作了前瞻性的务实而通达的新解脱,他的散文具有现实内容,而不再只是孔孟之道。 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实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欧阳修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的文风。为此他专门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巧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

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的论文

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论文关键词:欧阳修儒学思想诗歌创作诗歌风格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性及以文为诗、平易流畅等完全不同于唐代诗歌的面貌,也为宋诗风格的逐步形成,创造出自由纵横之广阔天地。 苏轼对欧阳修评曰:“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这正可说明欧阳氏深刻精辟之儒学见解和独具特色的儒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学术史而言,文史哲本为一体,那么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之间又有

哪些关系呢?思考这个问题,更能深刻把握欧阳修诗歌创作逐渐深化和丰富的过程,以及对宋代诗风产生的深远诗学意义。 一、对“人”的关注与诗歌内容的扩展性 北宋建立伊始,急需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来巩固新生帝国,以加强集权统治。但这时的儒家思想随着隋唐时期佛、道的发展,已日渐式微,它的作用和影响也遭受了巨大冲击。这种思想上出现的混乱状况,令有识之士有所警觉。恢复儒家道统,复兴儒学,成为这些人首当其冲的任务。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中,欧阳修身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肩负起了对儒家思想价值重新认识和阐释的艰巨任务。在他看来,儒家之道不仅仅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一套具体制度和道德规则,它除了讲究礼乐刑政和道德仁义之外,还应该经世致用,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他认为儒家之道决不是玄之又玄,无法追求的东西,它蕴藏于百姓日用之间,社会政事之中,包含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戚戚相关。不难看出,欧阳修是一个儒学的实践家而非纯粹的书斋学者,在主张贴近现实生活与实践的基础上,他对儒学关注的落脚点,在以往对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宣教之外,更关注人,以人之常情为出发点,以人事为归宿。他不仅对

论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

论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 摘要: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他开山劈道,自成一家,形成其特有的独特风格——平易自然。他以其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收到后人的推崇。 关键词:欧阳修平易自然风格原因影响 一、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散文诗歌创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他的"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及其内在气质。欧阳修的平易自然,指的是平和简易、平易近人;天然资质、纯朴无华。用苏轼的话说,就是“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天下翕然师尊之。”[1]欧阳修的平易自然主要还是指的他文章的语言。宋初文章仍有艰涩之味,使人难以读懂。欧阳修在《答张秀才第二书》中说:“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提倡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同样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自己的理论。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道:“韩柳犹用奇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全》也指出欧阳修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的字换却那寻常的字”。 [2] 欧阳修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受到后人的推崇。 欧阳修所作的《王彦章画像记》中,他一开始先对王彦章的忠义之节和勇敢善战进行高度赞扬,然后用“惜平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家传”材料,突出描绘王彦章以奇取胜的战绩,对于正史中不准确的记载进行辨析,然后又用“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一句,转到画像上,写王彦章死了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的怀念。整个传记,由历史到现实,把史传,家传、画像三项材料融为一体,曲折变化而又自然舒畅,后人经常都会把这篇跟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相提并论。 欧阳修为文“务求平淡”,他叙事作论抒慨,热衷于营造风声之美,他用虚字使他的文章有语气优柔,语意含蓄的一面。他不断重复使用虚字,用以曼引声韵、舒缓语气放慢节奏,使用语言婉转、情味绵远、神志毕出而文风柔婉平和。欧公重复使用虚字,著名例子是《醉翁亭记》。其文字简洁舒畅,通俗易懂,这也直接关系到他的“与民同乐”的理想,全文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也是取它浅显易懂,平易自然的艺术效果。这些虚词的使用,不但使音律舒展,而且十分自然的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审美环境,让人能从中获得那种无限惬意和欢快的美的感受。陈善说:“俗文重于今世,盖自欧公始倡之。”[3]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他文字的简明信通,容与闲易,正是他为民考虑的艺术。虚字的重复使用,有助于其平淡、自然文风的形成,有助于他的风神美的形成。《醉翁亭记》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欧阳修对平易自然的整体认识,这一篇是欧阳修的艺术代表作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在散文主张和创作实践上,欧阳修强调“必得于自然”,提倡为文平易自然,对宋代其他五大家都有很大影响。曾巩在《与王介甫第一书》就转述过欧阳修的话:“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而”,可见他对欧阳修“取其自然”的教诲的重视。作为宋代文坛上广有影响的古文家,欧阳修文学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主张就是“尚简,提倡言简而意深”,他在《论尹师鲁墓志》中曾盛赞孔子的《春秋》“简而有法”。在理论渊源上,他的这一主张来源于刘知几《史通》。刘知几针对六朝“日伤烦富”、“芜声累句”的史传,提出了尚简的主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练习

三、七(下)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卷 (一) 伤仲永 (2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题目中的“伤”意即▁▁▁▁▁▁▁▁▁▁。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隶.耕(属于) ②父异.焉(感到惊异) ③借旁近.与之(身边) ④以养父母、收族 ..秀才观之(全乡) ..为意(和同一宗族人处理好关系) ⑤传一乡 ⑥邑人奇.之(奇特) ⑦或以钱币乞.之(乞讨) ⑧父利其然 ...也(从中得到好处) A.①②④⑤ B.②③ C.①⑦⑧ D.③⑤⑧ 3.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 (1)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 5.翻译句子。(6分) (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稍稍宾客其父。 (3) 泯然众人矣。 6.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 木兰诗(16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木兰诗》选自▁代▁▁▁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这是▁▁朝时▁▁朝的民歌。 2.在横线上填上原诗句。 3.解释下列加点词。 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4.说说诗中南个“不闻…但闻…”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用//标出第一节诗的层次,概括层意。(3分)

欧阳修文言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一、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 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 物之间,是【这】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更换】其号。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走乎日【太阳】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 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 此名,聊【姑且】以志【记述】吾之乐【乐趣】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 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 之野,阅大战于涿【zhuō】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 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空闲】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 子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哀【怜悯,同情】之,赐其骸骨【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使得与此五物偕【俱,

共同】返于田庐,庶几【差不多】偿【实现,满足】其夙愿焉。此吾 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安逸】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 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 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 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 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 书一万卷,祖上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 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欧阳修《纵囚论》原文、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纵囚论》原文、译文及赏析纵囚论① 作者:[北宋]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②,而刑戮施于小人②。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④,而视死如归⑤,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⑥,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⑦,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⑧。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⑨,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⑩;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11)?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12)。 ①纵囚:释放囚犯。唐大宗(李世民)贞观六年( 632年)十二月,把三百九十名已判死刑的囚犯释放回家,并规定于第二年秋天就刑。到时候,纵囚来归,皆赦之。 ②信义:信用,礼义。 ③刑戮:刑罚,杀戮。 ④不苟幸生:不苟且侥幸地活着 ⑤视死如归:形容不怕死,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这里指为了信义,不惜牺牲生命。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阅读答案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阅读答案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 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东坡志林·记六一语》)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孙莘老:人名。③自工:自然就精妙了。④患:毛病、弊病(在于)。 1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13. 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文中欧阳修论述的作文诀窍不相关的一项是() A. 清朝万斯同《与钱汉臣书》强调“心读尽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是说博读厚积和通明物事,然后写作,就可左右逢源。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把书突破、磨破、识破。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

C.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可见伟文之难。 D.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朝袁守定《谈文》中告诉我们说有平日之积,才能有俄顷之得。 【参考答案】 12. 曾经乘着空闲时间拿文字问他关键词译出,大意对即可。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尝(曾经)、间(空闲)、以(拿)”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是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选项C“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的意思是:改一篇文章比写一篇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重点在于强调改文章。与欧阳修论述的作文诀窍不相关。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2009年3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Mar.2009 第25卷第1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5 No.1 —————————————————————————— 收稿日期:2008-12-15 作者简介:苏金玲(1983—),女,吉林辽源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20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苏金玲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 摘 要:欧阳修作为宋代散文大家,他的为文和为人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仅就欧阳修的部分散文进行比较分析,从他的写实和抒情风格上追溯本源,探讨他对唐代散文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 欧阳修;散文;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09)01-0020-02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 其在散文创作上,虽然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发展 而来,但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了唐代。文学史上的 “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北宋 的范仲淹、晁补之、陆游、胡铨等人,也都是散 文创作大家。 欧阳修师承韩愈,却不拘泥于韩愈,他的散 文更具社会现实性和责任感。欧阳修的作品,大 都被看作开宋代文风的典范,如果没有他领导的 诗文革新运动,古文发展势必是因袭旧体,无创新可言。他在散文创作上讲求徐纡有致,章法讲求曲折变化,语句讲求圆融轻快,自成一家。这种和谐的创作态度和手法,使得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 一、具有阴柔之美 欧阳修散文具有阴柔之美,洪本健在《略论欧阳修散文的阴柔之美》一文中说,欧阳修的散文情韵深美,偏向阴柔一路发展,显示出典型和成熟的艺术风格,并将其阴柔之美总结为:蕴蓄吞吐之美,委婉曲折之美,平易自然之美,清音幽韵之美。欧文“字里行间,情意深至而韵味缅邈” [1]665 。《祭石曼卿文》就很好地表达了这种美 感,通过“三呼曼卿”来表达对亡友的无限哀 思。 一呼“呜呼曼卿”,是对好友才华的歌颂。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人虽已去,但“卓然 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欧阳修探究了自古以来 的生死之理,与臧克家的《有的人》有异曲同工 之妙。人与万物虽然同有生死,但是圣人贤士死 后,名字可以载入史册,永垂不朽,像日月星辰 一样闪耀着光辉。欧阳修这种对待生死的态度, 显示了他作为儒道熏陶下的文人那种豁旷达远的 精神。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而能仿佛子之 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深藏于地下 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 长松之千尺,产灵芝之九茎”,紧承“一呼”,对亡友无比的崇敬。若非是心灵上的至交,断不会无故作此感叹。而笔锋一转,想象曼卿墓地的“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那透骨的哀思之情,让人嗟叹不已。墓地四周牧童樵叟的吟啸,与惊禽骇兽的咿嘤混和交杂,连成一片,这悲凉幽深的气氛将作者的哀痛之情渲染得极为浓烈。“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2]233 自古 圣贤皆寂寞,生前名利死后空。欧阳修借景抒情,因情发议,从圣贤与常人死后都不过是荒塚一堆这个角度来说盛衰之理,貌似解脱,实则隐喻着难以言传的悲伤。 三呼“呜呼曼卿”,于情不自禁中临风陨泣,在自相矛盾中不觉忘情。清代的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中评说:“胸中自有透顶解脱,意中却是透骨相思。于是一笔已自透顶中写出去,不觉一笔又自透骨中写入来。不知者 乃惊其文字一何跌荡,不知非跌荡也” [3]252 。 一篇悲凉凄怆跌宕起伏的祭文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欧阳修感情的浓烈奔放,也看出了他为文时的“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二、关注现实生活 欧阳修的散文言之有物,他一方面强调“文以名道”,另一方面又把“道”与世人接近的“实事”联系到一起,这与韩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与韩愈相比,欧阳修更为重视现实生活对古文创作的积极作用。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散文的深入浅出,既精练又流畅,无论是叙事说理,还是抒情写景,都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这一点在他的政论文《朋党论》中有充分地表现。 他早年激情满怀地去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指摘时弊,匡时救世。思想的尖锐,语言的明

王充求学文言文答案

[标签:标题] 篇一:王充求学阅读答案 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②师事扶风班彪()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2、翻译句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参考答案:王充求学1。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2。(王冲)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墨守世俗阅读的习惯。3。 篇二: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一)细柳营 答案:一.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①已经②刚才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答案: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是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答案:1、尝(曾经)术(方法)过(超过)疵(弊病) 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此指欧阳修)(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指文章)(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四)墨池之上 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

中国古代文学史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欧阳修的古文、辞赋和四六 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 二、欧阳修诗文革新主张: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 1.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2.对文与道的关系的全新认识:(1)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2)文道并重;(3)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3.文道并重的思想的两重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2)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三、欧阳修的散文 1.古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1)他的有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2)另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2.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 3.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文体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4.在欧阳修笔下,古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古文的叙事、

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四、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的贡献(对词赋的改革): 1.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秋声赋》(P44特点、赏析)。 2.欧阳修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3.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题材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五、语言风格: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六、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第二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一、欧阳修、梅尧臣对诗风的革新 1.欧阳修诗歌理论:欧阳修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其诗论作品《六一诗话》。 2.梅尧臣诗歌主张:梅尧臣更加明确地主张诗歌创作应做到“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并反对“有作皆言空”的不良诗风。 3.欧、梅等人的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二、欧诗内容题材: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但欧诗更重要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师承韩愈,却不拘泥于韩愈,他的散文更具社会现实性和责任感。欧阳修的作品,大都被看作开宋代文风的典范,如果没有他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古文发展势必是因袭旧体,无创新可言。他在散文创作上讲求徐纡有致,章法讲求曲折变化,语句讲求圆融轻快,自成一家。这种和谐的创作态度和手法,使得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一、提倡“简”“缓” “简”,即善于剪裁、文字精练晓畅,章法变化曲折;“缓”,即从容不迫、含蓄委婉、平易自然、耐人寻味。欧阳修散文去繁杂,革新“奇”“怪”的传统写法。比如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二、具有阴柔之美 欧阳修的散文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其散文创作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完整版)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

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 欧阳修,在人们的印象中首先是一位散文家,他在散文领域的光芒掩盖了他在诗词领域的成就。其实,他在词领域是有着重要的开拓作用的。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评说:“宋至文忠(欧阳修),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本传云:‘超然独鹜,众莫能及。’独其文乎哉,独其文乎哉!”①可见他的词成就并不亚于他的散文成就。他在词领域的诸多探索和实践为词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直接启发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词学革新。 一、以深沉、细腻的手法讴歌男女情爱,是欧阳修在继承南唐词风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词为“艳科”,张炎有云:“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②欧阳修在北宋平庸的士大夫群体中,个性更为张扬,他对待男女情爱的态度更为大胆,敢爱敢恨,异于流俗。宋人笔记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欧阳修与歌妓之间的风流秩事。欧阳修自己也在《浪淘沙》中公然告白曰:“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在欧阳修的词作中绝大多数是描写男女情爱、讴歌爱情的作品。他率直大胆地描写歌女的容貌、体态,抒发对歌女的爱慕之情。 罗大经说欧词类花间,事实上欧阳修的言情词并非简单地袭承“花间”或南唐词风,他的词中有更为自我的个性表现。刘熙在《艺概·词曲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欧阳修)得其深”③。这个评价更为中肯。欧阳修已在继承南唐词风的基础上,向着更为深沉、细腻的层次发展了。他的词中多将笔墨着于对人物体貌神态的描摹上,通过细腻的描摹来刻画人物的美丽和恋情的美好。如《好女儿令》中便细致地描写了女子的容貌——“眼细眉长”、“姿姿眉眉端正好”;妆扮——“宫样梳妆”、“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体态动作——“靸鞋儿走向花下立著”。再如《减字木兰花》中的“楚女腰肢天与细”,《南乡子》中的“浅浅画双眉。取次梳妆也便宜,洒着胭脂红扑面”,《鹧鸪天》中的“学画新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等等。 欧阳修往往能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层面的情感波动。如《浣溪沙》中的“托腮无语翠眉低”的神情,含有多少思念道不尽。而《玉楼春》中的“青门柳色随人远,望欲断时肠已断”,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刻画离人伤心欲绝的苦楚。欧阳修这种对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使他的言情词中另有一番沉郁的气质。如《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暧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借离别两人眼中景色寄寓相思之情,随着离人渐远,离愁愈浓。视线的“尽处是春山”,而相思却还在春山之外,可见思之甚。词中蕴涵的情感深厚、沉郁,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这正是欧词向着抒情层面的发展和深入。 二、突破“艳科”传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率意抒发情怀,是欧阳修创作中的情感升华。欧阳修是继承李煜抒情词风的第一人。李煜抒情词的形成源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正是这样惨痛的经历使李煜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响。而北宋词人大多高官厚禄、生活闲适,他们的词作多在风花雪月之中流连,很少抒发“艳情”之外的情感。欧阳修恰是北宋词人中的一个例外,他本身是个有个性、有理想之人,也因此使他在北宋力求平庸的政治体制下备受打压、屡遭挫折。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坎坷、仕途险阻有着更深的理解。他在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中吟下了“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之句,这句取自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之意境,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以词状志,抒发怀抱。 欧阳修在散文理论中提出的“道胜至,文不难而自至”④,同样可以应用于他的抒情词创作中,只是这里的“道”是以“情怀”为主。欧阳修正是以他至情至性的情怀来倚声填词,情怀所至诗意盎然。在他的抒情词中,有着感慨人生的悲怆情怀,有着与友人送别重逢时相惜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30分) 1. (2分) (2017八上·扬州期中)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踉跄(niàng)女红(gōng)霎那(shà)参差(cēn) B . 蓦地(dì)奔丧(sāng)歉疚(jiū)私塾(shú) C . 簌簌(sù)猝然(cù)娓娓(wéi)琐屑(xiè) D . 诧异(chà)字帖(tiè)眷恋(juàn)佃农(diàn) 2. (2分) (2019九下·双台子月考)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宛转贮蓄恍然大悟锲而不舍 B . 缥缈侍侯大庭广众无可耐何 C . 侦辑高粱麻木不人人迹罕至 D . 弛骋怂恿海市蜃楼浮光略影 3. (2分) (2017七上·重庆期中) 下列选项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 . 球场上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C . 深秋,树木凋得慢,空气来得燥,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时常多雨而少风,菊花却在这样的季节中开得花枝招展。 D . 善良的人总能收获友爱,邪恶的人总是受人鄙视,两种人都各得其所。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完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禁止或者杜绝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B . 我们要引导物流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以维护物流行业的社会形象。 C . 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D . 深受学生们追捧的“诗词大会”独具魅力,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5. (2分) (2016八下·丹东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学过的文章《伟大的悲剧》。 B . 汪曾祺(1920-1997)浙江高邮人,现代作家。 C .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范仲淹字希文,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文正公”。 6. (10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 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他的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欧阳修(10071072) 字号: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个人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
家、史学家和诗人,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
、诗、词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仁宗时,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1】 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①。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 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 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⑦。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 阳修也。
【注释】

浅论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

浅论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 --------09汉语言孙婷婷27号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绵州,自称庐陵。谥号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博学多才,诗、词、古文均为一时之冠,史学、经学方面也成就卓著,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纡徐委曲,条达舒畅,抒情委婉,语言明白易晓;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风格婉丽,时有疏隽放旷气息。可以说,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是其古文理论的实践,其古文理论又造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辉煌。 第一,在“明道”与“志道”的理论问题上,他对“道”作了前瞻性的务实而通达的新解脱,他的散文具有现实内容,而不再只是孔孟之道。 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欧阳修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为此他专门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巧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居士集叙》)。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这在他的政论文《朋党论》中有充分表现。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被吕夷简等人排挤,欧阳修等人上书言事,以“朋党”之名被贬,此后朋党之说喧嚣不息。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等革新派上台执政,欧阳修也由滑州召回,任太常丞知谏院,以夏竦等位代表的保守派反对“庆历新政”,散布流言,攻击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私立朋党,欧阳修写了《朋党论》以斥之。这篇文章主要阐述朋党有邪正之分。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对于小人用来陷人以罪、君子为之谈虎色变的“朋党之说”,作者不回避,不辩解,而是明确地承认朋党

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一)

论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儒学思想(一) 论文关键词:欧阳修儒学思想诗歌创作诗歌风格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性及以文为诗、平易流畅等完全不同于唐代诗歌的面貌,也为宋诗风格的逐步形成,创造出自由纵横之广阔天地。苏轼对欧阳修评曰:“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这正可说明欧阳氏深刻精辟之儒学见解和独具特色的儒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学术史而言,文史哲本为一体,那么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之间又有哪些关系呢?思考这个问题,更能深刻把握欧阳修诗歌创作逐渐深化和丰富的过程,以及对宋代诗风产生的深远诗学意义。 一、对“人”的关注与诗歌内容的扩展性 北宋建立伊始,急需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来巩固新生帝国,以加强集权统治。但这时的儒家思想随着隋唐时期佛、道的发展,已日渐式微,它的作用和影响也遭受了巨大冲击。这种思想上出现的混乱状况,令有识之士有所警觉。恢复儒家道统,复兴儒学,成为这些人首当其冲的任务。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中,欧阳修身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肩负起了对儒家思想价值重新认识和阐释的艰巨任务。在他看来,儒家之道不仅仅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一套具体制度和道德规则,它除了讲究礼乐刑政和道德仁义之外,还应该经世致用,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他认为儒家之道决不是玄之又玄,无法追求的东西,它蕴藏于百姓日用之间,社会政事之中,包含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戚戚相关。不难看出,欧阳修是一个儒学的实践家而非纯粹的书斋学者,在主张贴近现实生活与实践的基础上,他对儒学关注的落脚点,在以往对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宣教之外,更关注人,以人之常情为出发点,以人事为归宿。他不仅对凡人的人情有深刻的体察,也将圣人拉下神坛。在欧阳修看来,圣人也是人而非神:“圣人,人也,知人而已。”“圣人之言,在人情不远。”圣人之道蕴藏于百姓日用之间,正是:“教人树桑麻,蓄鸡豚,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本。”所以人情是世人易知而近的日常生活和规律,也是人所共有的生活习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形态与认识方式。 哲学是存在之思,浓缩了人类理性思维的精华;而“文学是人学,文学艺术的每一个毛孔都透射着人性的光辉”文学作品的立足点就是对人的关注,对人性的发掘,诗歌也不例外。欧阳修以人情为关注对象的儒学思想,正是在这一点上与他的诗歌创作达到契合。如果说他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性的对人类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观照,那么他的诗歌则在感性层面上抒发了对人和人生的真诚体验,显示出他对生活意义的重视。这首先表现在他对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上,比如《边户》,儒者情怀借助诗歌的表现力更深入人心。其次,表现在欧阳修擅长用诗歌来议论时政和社会问题,诗歌成为欧阳修政治主张和社会意识的独特体现。如《夜宿中书东阁》、《宝剑》、《班班林间鸠寄内》等都是对国事的强烈关注及激切批评。最后,表现在欧阳修喜欢书写日常生活的琐屑小事或奇异事物上。欧阳修不断在士人生活中发觉美的意味,在表达上则更富于情韵,宋调渊雅的精神特质也已初步显露。 欧阳修对于人情、人事、多层面、多角度的深沉体味,突破了生活的外在表象,深入到现实生命中,这种突破一旦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会对诗歌创作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也会不期然地影响到诗歌创作的内容,扩大其表现范围,令它散发出面对社会现实巨细兼容的特质,为宋诗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宋诗疆域的不断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论议争煌煌”的精神体现 欧阳修认为真正的儒者应该“通乎天地人之理,而兼明古今治乱之原”“夫儒者所谓能通古今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