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合理安排时间

吴萍芳 旌阳一小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4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4、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难点: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

(课件出示) 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珍贵又最易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 请问,这究竟是什么……

生:时间

师:是啊,真聪明。时间是最长的也是最短的,怎样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数学广角里来研究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揭题)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哲理名言谈话导入,

能够很自然地与今

天所要学的新课题联系起来。]

(二)活动展开

活动一:吃饭和听新闻

师:你们看,(课件出示)早上起来,小明吃饭需要10分钟,收听新闻广播需要15分钟。

说说吧,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两件事?

生:……

怎样合理安排才能更好地节省时间?

师:这两件事为什么可以同时做?

那同时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又是什么?(节省时间)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合理的安排事情,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活动二、沏茶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帮小明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小明非常感谢大家。

师:瞧,(课件出示:图片)小明家来了客人,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看到妈妈和李阿姨聊天很开心,心里想,我得帮忙烧水、沏茶。那你平时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2、想一想,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3、看一看,小明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分别是多长时间呢?谁能说给大家听。(出示课件,指几名学生说图意)

4、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观察情景图中的沏茶顺序,你发现什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扬、鼓励。)

5、怎样做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现在请拿出手中的工序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设计的方案需要用多长时间?

6、展示不同的方案,并让学生述说设计过程: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用工序图片摆一摆):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指名学生在实物展台上用工序图摆一摆,并说一说设计过程。老师板书最佳方案流程图)

生:先洗水壶,然后接水,再烧水,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最后沏茶。

师:为了更清楚地表示顺序,我们用箭头表示这个过程

师:为什么要在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呢?

生: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约时间。

所以我们把这两件事放到烧水的下面,表示做这些事只用了8分钟。

师:烧水的同时可以洗茶杯和找茶叶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它们之间相互不影响。

师:那“洗水壶、接水”这两件事能不能和烧水同时做,或者放在烧水之后做呢?(不能)为什么?

师小结:可以看到无论是哪种安排方案,在烧水之前我们必须先洗水壶接水。得考虑事情的一般顺序。

7、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设计我们知道: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像这样在黑板上摆放的图示,我们起名叫它流程图,它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看出事情的过程和顺序。

活动三:找感冒药

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小红由于穿衣饮食中不注意保重身体患了感冒了,你们愿意来看看小红感冒的事情吗?电脑出示信息:我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休息。问:你知道小红现在想怎样吗?

再展示吃药时所有做的事情。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重难点突破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数学广角——优化 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理解优化思想。 突破建议: 1.根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通过课前交流自然引出 “合理安排”这一内容,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很不容易。因此,在教学中应设计很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优化的思想,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用硬币摆一摆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教给学生设计方案的具体方法。 2.对烙饼问题可以打破课本常规,不是先求1张,2张,3张,这样一直求下去,而是求完2张之后,接着求的4张、6张、8张、10张……双数的张数,再求的3张。3张在这里是重点也是难点,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再接着求5张、7张……这些单数的饼数的时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在众多类不同的问题中,让学生再次的归纳类比中,发现要统筹规划时间、事情等才能够提高效率!老师给出这就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运筹学中的“优化思想”。再进一步的发展学生优化思想运用的关键是什么?思考的过程是什么?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但是运筹思想和对策方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要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一看到问题就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优的方案。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也不要使用运筹、优化和对策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上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上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 角教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课时划分:3课时 合理安排时间…………………………………. 1课时左右 排队的问题……………………………………. 1课时左右 “田忌赛马”…………………………………..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的例题1和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优质教案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一一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每种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活动前质疑: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 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交流即可,使学生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数学广角——搭配(二) 3课时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教材分析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烙饼问题。 2.沏茶问题。 3. “田忌赛马”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三、具体内容 主要变化:1.删去“排队问题”;2.优化了对方法的引导(无论是流程图、图示还是图表不仅展现了操作、探究、思考的过程,而且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或路径。)3.增加了练习题。 1. 例1:沏茶问题。 例1沏茶,其中“合理”、“省时”是优化沏茶各程序的思考角度既突出优化的思考方向,又做到省时、合理的安排沏茶的各个环节沏茶问题的关键是“同时可干的事情”有哪些,应该在流程图上标出来,就能达到优化。 2. 例2:烙饼问题。

教材以提问的方式,体现了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要点。如,增加 了“为什么烙2张饼和烙1张饼都要用6分钟”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烙1张饼用6分钟是因为烙正反面时,锅都空出了1个位置,只 要每次锅都放两张饼,别空着打下伏笔。二是增加了烙3张饼,合理 烙法的图示。三是安排了烙2、3、4、5、6……的表格。从而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就是每次都烙两个面,也就是不让锅闲着。为了体现 这一点,我们还制作了生动的课件,放在教参的光盘里了。 例1、例2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把同一时间内能做的事综合起来 统筹安排,就能节约时间了。 3. 例3:“田忌赛马”问题。 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策论的思想。 教材首先借助表格,引导探究方向。例题起始就以表格形式出现,目的在于强化引导本课探究任务的主体方向,即看待、分析这一历史 故事要从数学角度出发。然后细化表格,提供思维支撑。第二个表格 用来呈现田忌一方的应对策略集,一是易于学生总结方法对比结果; 二是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感悟抽象的 数学思想。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将“做”与“思”有机结合,循 序渐进,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如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教案)

***小学部集体备课专用纸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时间:月日中心发言人:李老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总计 1 节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页例1和例2及第108页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借助相关图形的操作与剪拼等情境,实现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3. 通过数与形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重点难点】 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找规律。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板书:数与形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出示课件: (1)提问: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 1+3=()2 1+3+5=()2

生: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图一:1 图二:1+3 图三:1+3+5 生:右边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1=(1)2 1+3=(2)2 1+3+5=(3)2 (2)尝试练习。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图。 1+3+5+7=()2 1+3+5+7+9+11+13=()2 =92 (3)学生汇报交流。 1+3+5+7=(4)2 1+3+5+7+9+11+13=(7)2 1+3+5+7+9+11+13+15+17=92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 (1)尝试计算。 (2)提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12。 生:我一个一个加下去看看,答案好像有些规律。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3)画图理解。 用一个圆或者一条线段表示“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 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8 数学广角—优化》第104页的例1、第105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沏茶、烙饼的简单事例分析,初步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2、在动手操作、观察对比的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体会优化的思想。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工序卡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趣 师:叮——咚,小明家来客人了,(出示主题图)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呢?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这是沏茶的工序,我们来读一读吧。

2、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拿出你准备的工序卡片来摆一摆,然后在本子上算出你所需要的时间;没有准备卡片的同学先在本子上先写出你沏茶的先后顺序,再算出所需要的时间。 3、谁能上来摆一摆?(学生汇报)1+1+8+2+1+1=14(分钟)还有其他方法吗?1+1+8+1=11(分钟) 4、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呢? 5、这种方法在哪里节省了时间?同时做事。合理利用等待时间。 6、我们在帮助小明安排沏茶这件事情时,首先清楚做事的顺序,又合理的利用了等待的时间这是数学中的一种优化思想。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数学广角—优化”。(板书课题) 7、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这样做好吗?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三、创设情境,学习烙饼 1、中午到了,妈妈开始烙饼招待李阿姨。(出示例2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2、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6分钟)烙两张饼需要多长时间?(6分钟)为什么烙两张饼也是6分钟呢?(因为这两张饼是同时烙的) 有不同意见吗?(12分钟)你是怎样烙的?(一张一张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二课时】搭配例2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实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实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三、教学难点 在找出简单实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时,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今天我们继续在数学广角里做游戏好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1)思考: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记录得数呢? (2)提示:可以用列表格或者连线段的方法。 加数加数和 (3)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不同的得数表示出来 (4)分析比较: ①表格的方法: 问:下一组加数是7和5吗?为什么? 出示图片 说明:5加7和7加5的数相同,只写一种。

问:你能把下面的不同得数补充完整了吗? 加数加数和 5712 5914 7916 ②连线方法 出示图片: 问:还可以怎样连? 动画演示连线的过程,并计算出得数。最终出现图片 思考:两个数的和与什么没关系?和加数的什么有关系呢? 小结:两个加数的和与它们的顺序没关系,只和加数的大小有关系。 (5)完成做一做 ①试一试:请三个小朋友表演一下? ②思考:怎样把他们握手的顺序记录下来呢?握手的两个人的顺序和一共握几次手有关吗? ③小结:刚才大家用连线的方法记录下来一共要握3次手,而且发现握手的两个人的顺序和总次数无关。 ①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付钱的方法。 ②思考:怎样记录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③小结:按照面值的大小确定顺序,先取5角,再取2角的,最后取1角的。所以一共有4种不同的付钱

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 城关中心学校何素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求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课,初步感知(5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幻灯片:狮子猴子大象 4件事:扫地5分钟拖地板15分钟洗衣服23分钟晾衣服2分钟 讲故事:有一只狮子王很忙,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需要打理,这一天它想招聘一位总管帮忙打理日常生活。应聘的小动物很多,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猴子和大象胜出,可是总管的位置只有一个,怎么办呢?狮子王又出了一道题考猴子和大象,获胜的才能当总管。考题要求他们有条理的完成4件事。猴子平时爱动脑筋,看到考题就想,怎样才能最快完成?大象平时很懒,看到考题根本就没有动脑筋。结果,猴子完成4件事用了25分钟,大象用了45分钟。假如猴子和大象做这4件事,做得一样好,如果你是狮子王,你会选谁做总管?为什么?

师:指名说 生: 同样做好4件事花的时间却比大象少。 师:是啊,花最少的时间办最好的事情,其实猴子是运用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快速地完成4件事,也就是提高办事效率。猴子真是聪明能干!最后被狮子王招聘了。孩子们,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人到哪都受到尊重和欢迎,想不想当这样的人啊? 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这个数学问题。(板书:合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20分钟) 1、出示情境图【幻灯动画】 (过渡语:小明是一位聪明懂事的孩子,这一天家里来客人了,妈妈要陪客人说话。) (1)小明家里来客人了,妈妈陪客人说话。让学生观察情境图 妈妈请小明烧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 小明想:怎样才能尽快让李阿姨喝上茶呢? (2)师:怎样理解“尽快”? (3)师:愿意帮小明好好设计一下沏茶方案吗?试试吧! 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师巡视。 (4)指名展示,交流评价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展示】 个个真是厉害的设计师呀!哪个同学设计的流程图最简洁、最合理?说说理由。 (5)小组讨论。 (6)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幻灯片5,6】 ①沏茶的顺序是什么? ②怎样安排节省时间? ③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课时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柒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

人教版四上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一、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08 二、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初步获得在给定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经验。 4.通过应用和反思,加深对所用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课标解读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以“学生学会做书本上的数学问题”为教学目标,以“追求标准答案”为价值取向,“数学广角”内容的解题方法不唯一,所以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最后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的。 通过三年的数学广角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渗透了分析比较、逻辑推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后阶段还将渗透化归、优化等思想,可见本册数学广角的运筹思想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广角”在编排上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题材均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在自己所熟知的现实背景下更好地理解“数学广角”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数学广角”则强调解题的过程,而非结果。第三、“数学广角”在内容的设置上往往借助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算理。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一个独有的精致的小单元。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的目标。

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说课设计完整版

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说课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第七册第八单元105“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和上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优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使用了演示法和实验法,通过课件的情境演示和实物的操作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学法方面,我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的身份参与全程。并培养他们收集数据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趣导入。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节课中,我以小明家有客人做客这一故事情节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完成的,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例1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沏茶问题 (1)导入沏茶话题 先导入例1的主题图:小明家又来了客人,大家想去看看是谁吗?

人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第3课时田忌赛马 教学内容:课本P106页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题意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照找到赢齐王的唯一方法。 3、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我们来玩个游戏,每人三张扑克牌,比大小,三局两胜制三局两胜什么意思?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红桃10、7 、5和黑桃9、6、3 问: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你有什么想法? 3、“比赛中,怎么研究双方的情况,运用策略,找到能够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学的《田忌赛马》,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有兴趣吗?” 二、探索发现 1、老师讲故事:田忌赛马 师:齐王和大将田忌喜欢赛马,他们把马分成三等,按照3局两胜制论输赢,第一次比赛,齐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齐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齐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由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的稍差一些,所以田忌输了,田忌很不服气,要与齐王再赛一局,你来帮田忌想一想,可以怎么安

排三匹马的比赛顺序? (学生可以随意说一说想到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能干,帮田忌想到了这么多方法,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比赛的方法呢?其中哪些方法是能够赢得齐王的呢? 2、同桌两人合作研究。 (1)找一找田忌共有多少种比赛方法以及能够赢得齐王的方法。(2)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3、汇报研究分析结果。 (1)谈一谈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找的。 (2)你有什么发现?(田忌只有一种可以取胜齐王的方法。) (3)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这样,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4、想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结局吗? 师:田忌第一局比赛输了,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他的一个谋士,也就是出谋划策的人,叫孙膑,就像同学们刚才一样,为田忌一一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最后找到了这唯一能够取胜的对策,最后,田忌以弱对强,反败为胜。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巩固发散 1、联系课开始的扑克牌游戏同学的牌:10、7 、5 老师的牌:9、6、3 老师怎样出牌,能够确保自己一定取胜? 小结:在游戏中,能不能找到确保自己一定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 2、P106——做一做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上等——中等赢 中等——下等败 下等——上等赢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胡亚辉一、单元分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还要服务于生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本单元通过给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自主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交流等活动,总结出最优化方案。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中渗透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例如,例1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例2分析家里来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在“做一做”中安排了餐厅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能让客人都尽快吃上菜等等;例3安排的是在码头卸货时,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让三艘船总的等候时间最少,接下来的“做一做”是医务室的就诊顺序问题。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有了丰富的运筹思想,比如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对策论的应用。对策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对策论的方法也是运筹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体育比赛中经常会用到。比如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就要根据不同的对手来排兵布阵,这里就用到了对策论的方法。例4就呈现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还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学生可以去思考在这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天的数学课里也相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好不好? 3、引题:在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把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了,就会节省时间。今天就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方法。 1、(让学生翻到课本104页)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门 铃响了。 (教师模拟门铃声)谁来了? 原来是李阿姨来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一名同学说)谁还想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妈妈让小明干什么?小明想什么?尽快是什么意思? 导入:为了使李阿姨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 小明好吗? 三、讨论分析,设计方案。

2、看图分析:(出示各项工序图。) 3、设计方案: ⑴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啊!请 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用你们在纸上写一写。 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工作顺序的?(请学生用工序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①: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1分钟 1分钟 8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1+1+8+2+1+1=14(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第三种) 师:想一想,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工序不同,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4)小结:(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三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再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作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5)引导学生完成方案时能够用图式的方法,也可

数学广角--优化教案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三门峡市灵宝市故县镇河西小学杨红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的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烙饼,但缺乏烙饼的实际经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等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烙饼才最合理”的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优化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烙饼问题的研究,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体会优化的思想

五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关键:通过动手操作模拟烙饼演示、、小组合作理解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小小智慧树开启了,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学习,来开启智慧的钥匙,去寻找知识的宝藏。 开启智慧钥匙:(复习旧知,为新知铺垫。) 1.智慧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煮熟一个鸡蛋要用5分钟时间,煮熟8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预设生成1:一个一个的煮,一个5分钟,5个要40分钟时间。 预设生成2:把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要用8分钟时间。2.师质疑:为什么会想到一起煮呢? 3、生:当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 3.教师小结升华:当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煮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能源。看来,煮鸡蛋是要讲究方法的!生活中这类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数学广角优化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数学广角优化 练习题 1、烙饼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烙饼张数×烙每面饼所需时间(烙一张饼除外)。 2、烙饼的最优方案是每一次尽可能地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这样既没有浪费资源,又节省资源。 3沏茶问题1)明确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2)明确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白事情先后,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1、丽丽每天晚上要背诵成语6分钟,烧开水10分钟,泡好不烫的牛奶2分钟,喝牛奶5分钟,那丽丽在( )同时可以( ),做完这些事情最少用( )分钟。 2、一张饼两面都要烙,需要6分钟,一只平底锅每次可以烙2张,烙熟5张至少需要()分钟。 3、平底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2分钟,妈妈要烙三张饼至少需()分钟。 4、煮一个鸡蛋需要8分钟,一口锅一次可以煮15个鸡蛋,那么煮15个鸡蛋至少需要()分钟。 5、在火炉上烤饼,饼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要2分钟,炉上只能同时放2张饼,要烤5张饼,至少需要()分钟。 6、可可在家里烙饼,锅里每次可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烙2分钟,烙7张饼要用()分钟。 7、一次只能煎两条鱼,两面都要煎,一面要煎3分钟,要煎5条鱼,最少需要()分钟。 8、锅里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烙4分钟,要烙4张饼,最快()分钟可以烙完,要烙5张饼,最快()分钟可以烙完。9、小美用平底锅煎蛋,一次只能煎两个鸡蛋,每个鸡蛋两面都要煎,一面要煎2分钟。那么煎5个鸡蛋至少需要()分钟。 10、用一只平底锅烙饼,每次能同时烙两张饼。如果烙一张饼需要2 分钟(假定正、反面需要1分钟),那么要烙207张饼至少需要()分钟。 11、烤面包时,第一面要烤2分钟,烤第二面时,面包已经比较干,只要烤1分钟就可以了。小丽用的烤面包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要吃三片面包,最少要烤()分钟。 12、李强是一个面点师,烤面包时,第一面要烤2分钟,第二面要烤1分钟,即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用烤面包的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他家每天早上要吃5片面包,至少需要烤()分钟。 13、饭店有甲、乙、丙三位顾客,他们每人点了两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人菜的时间都相等,则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14、刘英早晨起来是这样安排的:(1)刷牙、洗脸3分钟 (2)淘米2分钟(3)用电饭锅煮饭18分钟(4)背英语单词12分钟 (5)吃早饭8分钟,结果用了43分钟才去上学。请你合理安排,使刘英起床后用最短的时间就能上学。 15、王叔叔要骑自行车外出,外出之前必须做完以下几件事:自行车打气用2分钟,整理宿舍用7分钟,擦皮鞋用2分钟,放水把衣服放进自动洗衣机用1分钟,洗衣机自动洗涤用12分钟,晾衣服用5分钟。这几件事加起来共需29分钟,结果王叔叔合理安排,节省了好多时间。 1 / 3

四年级数学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人教版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数:4课时 第1节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一)教学内容:117页例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有些数学问题只计算不一定对,要考虑它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正是植树好季节。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但你们可知道,在植树活动中还有不少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 3、我们先画线段图看看。 这里把线段平均分成了几段?但要栽几棵树?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小路边一共有20个间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5、小结:看来,有些题目,不仅要运算,还要想想具体情况怎样,找一找规律,得到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118页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生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汇报 。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 植树问题(一)。(教材第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 掌握已知间隔长度和全长,求间隔数的方法,以及已知间隔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吗?美化绿化自己的家园,你们可曾注意到植树中也有很多学问,由于植树的线路不同,植树的情况也就不同,你们想了解植树中的学问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吗?这个单元我们共同来研究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2.小游戏。 师生共同在毛线两端系个扣,然后等距离每隔一段系个扣,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可以系几个扣。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后得出系扣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 3.验证。 学生拿出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指名说说自己系了几个扣。 验证扣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练习。 同桌两人各拿一张纸条,互提要求在纸上分段,要求两端均画上标志。 相互评价,互提建议。 二新授 1.出示教学教材第106页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小组看图讨论,各自交流。 想法一: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想法二: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出间隔数比棵数少1。 (5)猜测。 猜一猜,谁的思路对。 (6)集体反馈,发现规律。 经过集体交流,发现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在100米长的小路上共有20个间隔,那么就可以栽21棵树。 (7)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教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材中安排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教学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会学习。) 第1课时排列问题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97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情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 课件、数字1~3的卡片各一张。 师:同学们,你们想和老师成为好朋友吗?(想。) 师:朋友见面时,为了表示友好,一般都要握握手。老师特别想和每个人握一下手,你们愿意与老师握手吗?(愿意。)

老师随意与学生握手,特别注意与情绪激动的孩子先握,有意让秩序乱起来,有意重复握。 师:哎呀,刚才老师和几位小朋友握了手,老师已经记不清了。给老师想个办法,好吗? 师:握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呀?怎么做才能不重不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排列问题。(板书课题。) 1.表演握手。 师:先让两个同学表演,他们握手几次?(2次。) 师: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师:一人做裁判,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握一握,看一看到底几次。 师:握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呀?怎么做才能不重不漏? 师: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小组汇报,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台前表演。 师: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注意握过手的小朋友一边休息。) 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到台前表演说明。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握手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种有关搭配的问题。在思考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2.编号组数。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组数游戏。 师:给小朋友编上号1、2、3,这三个数字组两位数,能组多少呢? 师:同学们猜一猜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呢? 师:同学们,小组成员分工,3个小朋友表演,组长组织,然后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你是怎么想的?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先激起孩子的思考,教师再加以点拨。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展示一下你们组的风采吧!第一组先来。 请不同形式的小组表演。找出不同思路。 师生共同总结: 方法一:先把1、2、3分别放在十位,再把剩下的数分别放在个位。 方法二:先把1、2、3分别放在个位,再把剩下的数分别放在十位。 方法三:交换数字的位置。 师:大家都采用自己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师:同学们,现在自己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方法记录下来。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师:请你们按自己的喜好,给我们的图涂色吧。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呢? 小组合作,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表现得真棒!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谁想上来合影留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