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案( 双宾语句)

对外汉语教案( 双宾语句)
对外汉语教案( 双宾语句)

教学设计与管理语法点:双宾语句

第十七课:他在做什么呢?

一、课型

初级汉语综合课

二、使用教材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对外汉语本科系类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三、教学对象

掌握了300词汇左右的汉语初学者

四、教学内容

语法点:双宾语句

五、教学目标

(1)掌握双宾语句的正确用法

(2)理解并且正确运用双宾语句表达

六、教学重难点:

掌握哪些词可以带双宾语哪些不可以,双宾语句的结构特点以及使用

七、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归纳法精讲多练

八、课时安排

本课为汉语教程第一册下17课《他在做什么呢》

共安排四个课时,每课时50min,本课为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讲生词,本课共24个生词,按词性分类讲解。

第二课时讲语法点,1结合生词先讲练在/正/正在+动词+宾语

2. 讲练双宾语句

3.怎么+动词。

第三课时第四课时讲课文和课后练习

九、教具

ppt为主

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min)

二、复习上一课时的生词(2min)

三、学习新语法点(40分钟):

1、导入语法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1+宾语2

(展示一张老师教汉语的图片)

问1:老师教你们什么?----答:老师教我们汉语

给出例句:王老师教我们课文和语法

想一想:谁教?/给谁教?/教什么?

王老师课文和语法我们

(一张英文杂志的照片)

问2:玛丽给我什么?----玛丽给我一本英文杂志

(学生问老师问题的照片)

问3:他在干什么?----他在问问题

问谁?---答:他问老师一个问题

2、总结语法结构

S V O1(人) O2(事/物)

王老师教我们课文和语法

玛丽给我一本英文杂志他问老师一个问题

3、练习语法结构

练习一、替换

S O2 O1

老师我们汉语

男孩女孩一枝花

爸爸我礼物

练习二、看图完成句子

图1 爸爸送女儿生日礼物

爸爸送女儿一件生日礼物

图2 小偷偷钱包

小偷偷了女孩一个钱包

图3 小明跟朋友借钱

小明借了朋友一些钱

4、补充可以带双宾语的其他动词

①我给他一本书

我送他一本书

我借他一本书

我卖他一本书

我还他一本书②我告诉他一件事

我通知他一件事

我答应他一件事

我问他一件事练习三:判断正误

妈妈讲我们一个故事×

李老师通知我们一件事√

妈妈刷我们一双鞋×

小明打我一个电话×

十一、布置作业(2min)

复习今天的内容,抄写生词,一个字五遍。

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课文

找找生活中的双宾语句

十二、可能遇到的问题:

1、在完成双宾语句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忘了使用量词,要及时纠正他们。

2、有些动词是不能带双宾语的,学生可能会对规则进行泛化,造出:妈妈讲我们一个故事,小明打我一个电话等句子,所以要强调只有一部分动词可以带双宾语。

十三、板书设计

使用PPT 无板书

最新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 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中级二册教材) 教学内容: 1、“复杂”、“快人快语”、“打抱不平”、“耿直”、“沉默”、“得罪”“遭”7个生词以及它们的用法。 2、通过大声朗读以及问题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3、掌握“一……就……”的用法,能够灵活运用。 4、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沉默是金”、“打抱不平”等俗语的背后深意。 教学目标: 1、掌握一定的常用汉语词汇,掌握“复杂”、“耿直”、“遭”这几个生词的用法和意义。 2、操练语法点“一……就……”,了解其不同用法,并能熟练运用于社会交际生活中。提高日常的交际能力水平。

3、通过俗语的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和风俗习惯,比较目的语的文化因素与学生母语的文化因素的差异。 教学重点: 1、“复杂”、“耿直”、“遭”这几个生词的用法和意义。 2、“一·····就……”的两个用法 教学难点: 1、生词的运用,特别是个别生词的使用情况分多种。 2、生词词性的掌握,特别是个别生词不止止一种词性。 3、俗语的意义及运用。 4、反义词和近义词的掌握。 教学方法: 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对难理解处进行简单的讲解,力求掌握文章大意。3.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地提问并小范围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课时安排: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2分钟) 1、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大家上午好) 2、检查出席情况。(我们先点一下到) 二、复习旧课:(14分钟) 1、听写生词老师有目的地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听写(写在黑 板的左边),其他人写在练习本上。每个词说两遍。师生共同改正写错的汉字。及时表扬鼓励写得好的或进步大的学生。(5分钟)姑娘翻译前年给 蛋糕访问照相是……的 2.快速问答(老师问学生答,复习语法“是…的”句型和介词“给”) (5分钟) (1)安娜是什么时候儿来北京的? (2)她是哪年毕业回国的? (3)安娜是一个人来北京的吗? (4)安娜他们是从哪儿去敦煌的?他们是怎么去的? (5)安娜的那张相片是在哪儿照的? (6)玲玲给安娜买了什么? (7)安娜给张正生看了什么? (转入实景问答)

古代汉语双宾语Word版

第五节双宾语 在句子中,谓语动词所带的两个宾语叫双宾语。其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近宾语往往指事物。现代汉语中具有给予、告知、教示义的动词往往可以带双宾语,如“给我一本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赵老师教我们英语”。古汉语中具有同样意义的动词也可以带双宾语。这种情况的双宾语,可以说古今基本一致,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到了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双宾语了。这种双宾语与现代汉语出入较大,值得特别加以注意。 (一)古汉语中具有给予义的动词“赐”、“与”、“予”、“遗”(wèi)、“贻”等可以带双宾语。它们所带的宾语,近宾表示给予的物件,远宾表示给予的内容。例如: ①公赐之食。(《郑伯克段于鄢》) ②赐赵夙耿,赐毕万魏。(《史记·晋世家》)——赵夙、毕万,人名;耿、魏,地名。 ③文公与之处。(《许处》) ④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汤使遗之牛羊。(《孟子·滕文公下》)——汤,指商汤,商代国君;之,代葛国国君葛伯。 ⑥李斯遣人遗非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⑦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二)古汉语中具有告知、教示义的动词“语”、“告”、“教”、“示”等可以带双宾语。它们所带的双宾语,近宾表示告语、教示的物件,远宾表示告语、教示的内容。例如: ①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郑伯克段于鄢》) ②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庄子·秋水》)——之,代井蛙。 ③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许行》) ④于是乎我原以示之信。(《城偿濮之战》) ⑤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张释之列传》) 动词“问”在古今汉语中都能带双宾语。古汉语的例子,如: 上问上林尉诸禽盖薄。(《张释之列传》) (三)古代汉语中有不少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到了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双宾语了。这种双宾语结构在理解和翻译上都非常值得注意。例如: ①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韩之战》) ②天生民而立之君。(《左传·襄公十四》) ③紾之臂而夺之食。(《孟子·告子下》)——紾(zhèn):扭转。) ④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孟子·万章下》) 这些例子中的代词“之”都是双宾语中的间接宾语,表示动词和直接宾语之外关涉的物件。例①“输粟”是动词和直接宾语,“之”指晋,是输粟的对象;“闭”又是动词和直接宾语的关系,其中的“之”代秦国,是停止粮食卖出所涉及的对象,即“闭”是针对谁采取的措施。例②“立君”中的“之”是间接宾语,代“立君”所涉及的人,即为谁立君。③中的“夺之食”是从“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doc

精心整理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 A 还是 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这是中文书。 (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她很漂亮。 (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 我给 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动词 / 形容词 (1)动词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上、下、进、出、回、过、起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来、去 去”的情况: +处所词语 +来/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他进图书馆去了。(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来 / 去 +事物词语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作业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本题 2.0分)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本题2.0分) A、说——悦 B、矜——鳏 C、歌——謌 D、昏——婚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本题2.0分) A、遁——遯 B、脩——修 C、辟——避 D、罢——疲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4.(单选题) 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姜氏何厌之有? B、敢问何谓也? 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5.(单选题) 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6.(单选题)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从左右,皆肘之。 C、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7.(单选题) 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盍各言尔志?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单选题) 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百里奚举于市。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9.(单选题) 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10.(单选题) 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 )(本题2.0分) A、惠等哭,舆归营。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学生答案:A

(完整版)带双宾语的动词

双宾语动词 双宾语动词有以下三种句型:①V+sb+sth;②V+sth+to/for+sb;③V+sb+介词+sth 1、用于句型①和句型②的动词有:bring, cause, deny, do, get, give, grant, hand, leave, lend, mail, offer, owe, pass, pay, promise, read, recommend, render, rent, sell, send, show, take, teach, throw, write (以上动词用于句型②时用介词to);boil, build, buy, call, choose, cook, cut, do, draw, fix, find, get, leave, make, order, reach, reserve, save, spare, win (以上动词用于句型②时用介词for)。 2、当直接宾语(sth)是代词时,间接宾语(sb)放在for和to之后。 Richard made it for him。理查德为他做的这个东西 Give it to me。把它给我 3、有些动词后可单独用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或双宾语。如ask, teach, tell, owe, pay. I asked John. 我问约翰I asked a question. 我问了一个问题 I asked John a question.我问了约翰一个问题 4、admit, announce, deliver, describe, explain, express, mention, write, say, suggest, introduce后加sb时,应加上介词to,表示“向某人……”。 Could you explain your point of view to us? =Could you explain to us your point of view? 5、几个v + sb of sth的短语: (1) accuse sb of sth 指控How dare you accuse me of lying! 你怎敢谴责我说谎! (2) cure sb of sth 治愈;矫正Teachers try to cure students of their bad habits. 老师尽力改正学生的坏习惯。 (3) rob sb of sth 抢劫They knocked him down and robbed him of his briefcase. 他们把他打倒在地,抢走了他的公文包。 (4) remind sb of sth 提醒,使想起This story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5) inform sb of sth 通知Please inform me by letter of your plans. 请来信把你的计划告诉我。 (6) warn sb of sth 警告,提醒注意 I tried to warn him of the danger, but he wouldn’t listen. 我设法提醒过他注意危险,可他就是不听。 (7) convince sb of sth 使信服I try to convince him of the reality of the danger. 我试图使他相信危险的确存在。 (8) persuade sb of sth说服I’m still not fully persuaded of the plan’s merits. 我还不能完全信服这个计划的优点。 (9) suspect sb of sth 怀疑He resigned after being suspected of theft. 他被怀疑有偷窃行为,随后就辞职了。 (10) rid sb of sth 摆脱The man rid himself of debt. 他还清了债。 (11) free sb of/from sth 解除,摆脱These exercises help free the body of tension. 这些锻炼可使紧张的身体放松。 (12) cheat sb of sth 骗取 另外: (1) demand sth of sb 要求 (2) expect sth of/from sb 期待,指望 (3) request sth of/from sb 请求,要求

对外汉语教学40基本语法和教案复习过程

基本语法项目(40项) ●主语—谓语—宾语 我学习汉语 ●定语、状语、补语 我的朋友学习汉语他认真地学习汉语他学得很好 1.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怎么去? 2.正反疑问句:1.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 2.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有词典没有? 3.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区别:A还是B ?// A或者B 4.定语:1.的+ 名词: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领属关系) 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他是汉语老师。(说明性质)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亲属或单位)3.动词…的+名词:这是我买的书。/ 看电影的人很多 5.状语: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 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 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听多说。 4.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们很认真地学习。

5.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 6.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7.动态助词“了”:动词+了(“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1.昨天我去了书店,他没有去书店。(过去:动作已经完成) 2.明天我吃了早饭去书店。(将来:动作1完成后会出现动作2)3.每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 8.语气助词“了”(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9.语气助词“了”(二):名词/ 形容词/ 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变化):1.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2.他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10.表示很快会发生:“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1.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 2.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成

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成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成,,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初级汉语综合课《第1课》 1.学习“你,我,他”让学生自我介绍 学习句型“你叫什么名字?”“我叫?.” 练习:让全班学生互相问:你叫什么名字?,然后问学生“他叫

什么名字?她叫什么名字?2.学习简单问好: A: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b:我叫?.,你呢? A:我叫?.,认识你很高兴b:我也是。 3.handout1:中国和中文甲骨文: 简单拼音单词 4.由单词引申到汉语拼音的声调,学习4个声调1)声母initial;2)韵母final;3)声调tone.example:shyng(syllable)elementaryletter(consonanttohave 初级汉语综合课《第2课》 复习: 1.学习“你,我,他” 学习句型“你叫什么名字?”“我叫?.”2.学习简单问好: A: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b:我叫?.,你呢? A:我叫?.,认识你很高兴b:我也是。 3.由单词引申到汉语拼音的声调,学习4个声调 1)声母initial;2)韵母final;3)声调tone.example:shyng(syllable)elementaryletter(consonantoouong;eereieneng;iiaiaoiani angieiuiongininguuauaiuanuanguouiun;üüanüeünrules:1)e,afterYasyeeg. Yeye2)i,afterzcszhchshr,nosoundeg.Zhi3)üan,pronouncedasüeneg4)ü,afte rjqxy,omittwodotsegyu4.tobe

第八节汉语双宾语句及其教学

第八节汉语双宾语句及其教学 在很多语言中都存在双宾语句,这一点不会给留学生造成困难。留学生在学习双宾语句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语序的问题;一是动词的问题。下面我们分别来谈。 一.汉语双宾语句的语序 汉语的双宾语句语序和别的语言(如英语)相比,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指人的宾语(理论语法叫“间接宾语)只能在前面,指物(一般指物,其实有时也可以使人)的宾语(理论语法叫“直接宾语”)只能在后面。我们可以格式化为: Sb1 +V+ Sb2+ N 如:他给我一本书。 王老师教我们语法。 他拿我200 块钱。 因为在英语中也可以指人的宾语在后,指物的宾语在前。如: He brought a book to her. He gave a gift to his dought. 所以留学生把母语的规则套用到汉语的双宾语句中,造成如下偏误: *我要送一件礼物女朋友。 *明天我就还钱你。 *我要告诉一件事妈妈。 *请打电话我。 我们老师要事先预见到学生会在这儿出问题,然后针对这种错误设计教学,在通过例句总结格式后,可设计一个小的活动来达到操练的目的。比如: 老师:明天是吴宝贝的生日,你们打算送她什么礼物? 学生1:我们要送她一本书,因为她爱学习。 学生2:我送她一面镜子,因为她很漂亮,喜欢看自己。 学生3:…… 另外,在使用双宾语句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双宾语句中指物的宾语一般是不确定的事物,除非是特别强调。如: 我送你一件礼物。 我给你一本书。 他告诉我一件事。 二.汉语双宾语句的动词 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是非常有限的,而留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比如英语中有很多动词都可以带双宾语,他们往往把母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类推到汉语中造成偏误。如: *妈妈讲我们一个故事。 *请打我一个电话。 *请问好你的妈妈。 一般的对外汉语教才对带双宾语的动词采取部分列举的办法,并不作分析,对学生来说,无规可循,只能死记硬背,有时感到无所适从。我们觉得有必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对能出现在双宾语句中的动词作一简单分析和分类,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1.表示给予的,如:给、送、还、交、递、退、付、借、租、赠、寄、卖、发等,这类动词都表示给予的意思,后都可以加“给”。由这些动词构成的双宾语句表示某人将某物通过这一动作使另一个所有。如: 我们赠那所学校200本书。 我发给她一封邮件。

双宾句

双宾句 一.定义: 双宾语是指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 野人予之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后稷教民稼穑。(《孟子·许行》) 这两个宾语依次紧接动词之后,分别表示行为关涉到的人和事物。通常一个指人,靠近动词,间接受动作的支配,称间接宾语(或近宾语);一个指物,远离动词,但直接接受动作的支配,称直接宾语(或远宾语)。两个宾语分别跟述语发生述宾关系。 双宾语句在古今汉语中都存在,但比较起来,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更为复杂多样,其语义和类型比现代汉语更多,有时还会产生歧义和误解,有些双宾语句式的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这些情况,往往给阅读古籍带来困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双宾语句的分类: 一般来说,人们从词义特征入手,或限定双宾动词的范围,或给双宾语分类。双宾动词的范围较广,双宾语句的谓语动词,从意义上可分为六类,即:授受类、问告类、处置类、称谓类、使动类,为动类。 1.授受类:授受义双宾语句所表示的语义为将某种东西授给别人,或从别人处接受某种东西。又可分为授予义和接受义两个小类。 授予义动词有“授、予、与、赐、锡、贻、遗、馈、归、赏、付、报、施、助、降、舍、输、供、资、属、献、介、弃、赍、厘、匈、借、分、假”等。 公赐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汤使遗之牛羊。(《孟子·滕文公下》 接受义动词有“受、取、得、举、借、贷、假、藉、分”等,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我币。(《谷梁传·僖公二年》) 珍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孟子·告子下》) “借、假、分”等词既可是授予义,又可是接受义,这种施受同辞现象所构成的歧义句,要视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区别。 2.问告类:其表示的语义为向别人告诉或询问某种事情。可分为告诉义和询问义两种。 告诉义动词有“言、告、语、报、许、教、诲、戒、谢、嘱、宣告、指示”等。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不可,是示之无魏也。(《韩非子·说林下》) 询问义动词常见的只有“问”。 豹往到邺,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3.称谓类:是将近宾语所表示的人,物称为远宾语所表示的名称或术语。表示称谓的动词,常见的有“谓、呼”,偶尔也用一些活用为动词后的名词表称谓,如“名、字、号、谥”等。 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种树郭橐驼传》) 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史记·李斯列传》)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 万小芳曾岑 一、引言 作为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疑问句一直是汉语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疑问句的分类、疑问语气词、特殊疑问句以及历时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分类方面如:丁声树(1961),吕叔湘(1982)、朱德熙(1982)、陆俭明(1982),林裕文(1985)、范继淹(1982)、邵敬敏(1996)的研究;疑问语气词的研究集中在“吗”、“吧”和“呢”的定性与功能上。如:吕叔湘(1982)、朱德熙(1982)、陆俭明(1982)、胡明扬(1988)的研究。特殊疑问句方面:“非疑问形式+呢?”的研究――邢福义(1987)、邵敬敏(1996)。反问句的研究——吕叔湘(1982),朱德熙(1982),刘松江(1993)、郭继懋(1997),邵敬敏(1996)、赵雷(2000)等。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疑问句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的成果却并不多,而疑问句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这是因为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疑问句是使外国留学生成功用汉语完成交际的关键之一;并且,疑问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法的特点,因为使用语气词是汉语疑问句的一个重要的语法手段,而语气词的使用一直是外国留学生的弱项。周小兵(2002) 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应具备的8个特点:(1)实用性;(2)形式意义并重;(3)考虑篇章语用因素;(4)语法规则细化和使用条件充分;(5)描写解释相结合;(6)重视语际对比,兼顾特性和共性;(7)注重习得研究;(8)使用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根据这个标准,本文将如何真正有效地实施疑问句的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并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系统的分类的考察。 (二)对外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顺序的考察。 (三)对外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常见错误的考察。 二、现代汉语疑问句系统的分类 1、常用对外汉语语法书疑问句的分类 传统语法一般按照提问的手段把疑问句分为4大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对本族人的汉语教学多采用这种分类法,例如《现代汉语》(黄伯荣,1999)。 对外汉语的疑问句系统也基本沿用了这一分法,如(1)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以下简称“刘本”);(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以下简称“卢本”);(3)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以下简称“房本”);(4)孙德金《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以下简称“孙本”)。 在实际的交际言语中,每一类的疑问句都有着多种的句式,这些句式在形式上或语用功能上都或多或少有所区别,针对汉语学习者的这4部语法书在疑问句系统的分类上普遍比对本族人的语法书(《现代汉语》)要更详细一些,除了分出大的疑问句类外,对各类疑问句句式还进行了再分类。我们认为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教学而言,分句式教是有必要的。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在句式划分和归类上,各家说法不一。例如:“V不V”式刘本定为正反问,而孙本则归入是非问;刘本将句末带“吧”的疑问句归为是非问,孙本则另立一类称为“猜问句”;刘本房本都将使用“呢”提问的句式归为特指问,孙本则另立为“省略问”等等。 其次,在实际语言中各种句式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如用“吗”提问的句式(“s+吗”)、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汉语国际教育141 郭婉莹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北京的四季》 课程教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1(第二版)》 教学对象:汉语水平中级的来华留学生 教学人数:15人 授课学时:90分钟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生词,并学会其读音、用法; 2.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比较流利地表达课文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掌握生词的读音及用法; 2.要求能够正确明白课文大意,正确回答问题; 3.要求能掌握重点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把......V得+C”句式的用法; 2.掌握“就拿......来说(吧)”句式的用法; 3.掌握“一”放在名词前表示“整个儿”、“全”或“满”的用法; 4.掌握“不知(道)......多少/多(么)......”强调数量多或程度高的用法; 5.掌握“管A叫B”的口语表达格式;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 五、教学用具 PPT课件音频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提问学生刚刚结束的暑假去了哪些地方玩,这些地方的夏天有什么特点? 2.PPT展示北京的夏天,让学生用一两个学过的词说说北京的夏天有什么特点。 3.PPT展示北京一年四季的图片,教师带读生词:四季,学生跟读。 4.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音频,边思考课文旁边的问题,试着把答案用横线划出来。 (二)课文1-3段学习【15分钟】 1.提问:“我”为什么永远忘不了北京? 回答:“因为我在那里住得太久了,仿佛树生了根一样。” PPT展示树根的图片,教师带读生字:根,学生跟读。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好像,类比出新词:仿佛,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现代汉语练习(语法)

综合练习(四) 一、填空题 1.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情况下只能充当状语。 2.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分为、受事主语、关涉主语。3.在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关系项叫做句法结构成分,简称为,也有叫词组的。 4.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它和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作的修饰语。 5.句子的特殊成分有和插说语两种。 6.根据结构关系,单句首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两种。 7.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一般叫。 8.就词性来说,“刚刚”是副词,“刚才”则是。 9.从结构关系看,“你自己、东岳泰山、校长杨福加”等是。10.“那个人不错。”和“据说,那个人不错。”两个句子句型相同,说明不影响句型。 二、单项选择题 1.“我明明看见的”中的“明明”是 B 。 A.形容词B.副词C.助动词D.区别词 2.属于多层短语的是 A 。 A.前途很光明B.科学和技术C.学习汉语D.伟大而质朴 3.形容词与动词的主要区别是 A 。 A.形容词同时具备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两个语法功能,动词不能。 B.形容词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动词不能。 C.形容词都不带宾语,动词都带宾语。 D.形容词可以作定语、状语,动词不能。 4. D 句是复句。 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完成任务。 B.就是世界上最快的马也要落在背后。

C.即使在西藏高原上也打出油来了。 D.不管小王来不来,会都要按时开幕。 5.“咬一口、打一拳、踢一脚”这类短语中的“口、拳、脚”是 D 。 A个体量词B.名量词C.名词D.动量词 6. D 里的“白”是副词。 A.黑纸白字B.白条子C.白纸D.白跑一趟 7.下列词语都属于动名兼类词的是 B 。 A.民主左深入丰富B.领导代表工作编辑C.右自由精神明白D.纯洁端正麻烦少8.句首时间、处所名词为主语的句子是 A 。 A.北方冬天经常下雪B.在南方一般不下雪 C.昨天老王回到了家里D.从12号起放假两天 9. C 句不是主谓谓语句。 A.苏州我去年去过B.苏州风景很美 C.苏州,我知道那是天堂一样的地方D.我苏州还没去过 10.“孩子要吃饭;孩子要吃的;孩子要了一碗饭”这三句中的三个“要”分别是 B 。 A.动词动词助动词B.助动词动词动词 C.动词助动词动词D.助动词助动词动词11.“有饭吃”和“有人吃”这两个短语分别是 C 。 A.连动短语连动短语B.兼语短语连动短语 C.连动短语兼语短语D.兼语短语兼语短语12.按照“从大到小”的分析方法,短语“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剧本《雷雨》”的第一层结构关系应该是 A 。 A.同位关系B.偏正关系C.主谓关系D.述宾关系 13.“卖了一车煤”和“卖了一趟煤”的两个短语所表示的关系分别是 C 。 A.述补述宾 B .述补述补C.述宾述宾D.述宾述补 14.“小张的聪明在年级里是有名的”句中主语是 C 。 A.小张B.聪明C.小张的聪明D.小张的聪明在年级里 15.下面四个句子中,字体加黑下有画线的部分属于复说语的是 B 。 A.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B.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 C.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D.他们知道你!那些中学生们。 三、多项选择题 1.短语“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的第一层切分正确的是DEB 。 A.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B.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 C.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D.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 E.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 2.下列句子中有特殊成分的是ABCE 。 A.喂,小朋友,你快吃吧!B.那个小朋友,我认识他。

双宾语代词的位置

双宾语代词的位置 ①1中代词包括自反代词和间宾人称代词的第一、第二人称单、 复数。 Ex. Je t'pporte ma cassette? —Non, ne me I'pporte pas ! Tu t's lav les mains? ---Oui, je me les suis lav es. e Vous allez nous en voyer les no uveaux manu els? ---Oui, nous allo ns vous les en voyer. ②2中代词包括第三人称的单、复数。 ③3中代词包括间接宾语代词的第三人称单、复数。 ④4、 5 中的副代词永远在其他代词之后。

⑤顺序表里的1和3,3和4不能同时使用。Ex. Je vous pr se m te au directeur? ---- Oui, vous me pr sentez lui. 不说Vous me lui pr m sentez. Tu as crit tes parents Par k? --- Oui, je leur ai crit P a rish 不说Je leur y ai crit.m Ex. Tu peux expliquer cet article ton petit fr a re? e --- Oui, je peux le lui expliquer. Vous allez acheter du mouton pour votre m re? e --- Oui, je vais lui en achter. Avez-vous vu notre professeur dans la classe? --- Non, nous ne l'y avons pas vu. Qu'est-ce qu'il a cherch dans le m sac? Des crayons? --- Oui, mais il n'y en a pas trouv . m Est-ce que je peux apporter cette lettre tes parents? a --- Non, ne la leur apporte pas.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 动词/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整理版]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模板

[ 整理版]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模板 中级综合课课堂教案设计 《老人的生活》 一、教学对象 汉语水平为中级的留学生 二、所用教材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册)》(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三、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围绕该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成段表达能力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重点词汇 掌握相关语法点 四、教学重点 重点词汇:传统,儿媳,外地,满足,寂寞,提供语法点: 满足,提供的用法句式讲解和运用五、教学难点 动词的使用,句式的用法 六、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1 课时 (一)说明讲课内容,重点 内容:课文中词语的读音,意思,用法重点:动词的用法(满足,提供) (二)学习生词(25 分钟)

领读生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释意思(每个词后有其英文标注) 重点词语讲解: 老人: 只需用图说明其意思 儿媳:用PPT上的人物关系图来解释意思寂寞:简单举例来解释或用英语来说明,让学生照例句造句,需说明是一个表示心情的词(感观词) 传统:用中西方传统节日来对比说明。先告诉学生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来解释什么是传统,再让学生说说西方圣诞节的习俗来进一步了解词义 满足:先说明词性和它的两种用法(动词和形容词)。用课件上的例句来对比说明,再让同学用“满足”造句,告诉他们所造的句子是用了“满足”的哪种用法。最后让同学分别有两种方法造句,学会应用。 提供:先说明词性(动词),再解释用法(1.提供+名词 2.提供+量词+名词 3. 提供+形容词+名词4. 提供+量词+形容词+名词)。每种用法后有例句,再分别让学生练习造句 (三)复习词语,练习用法(造句)(15 分钟)课后练习 1. 复习课堂上的词语 2. 预习课文 第 2 课时 (一)课文通读(5 分钟) 将课文分成 4 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有一个传统”——“就和女儿住在一起” 第二部分:“但是”——“怎样生活的呢” 第三部分:“敬老院”——“非常重要的” 第四部分:“但是”——“活动中心” (二)课文精讲 课文第一、二部分 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5 分钟)

[整理版]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模板

[整理版]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模板中级综合课课堂教案设计 《老人的生活》 一、教学对象 汉语水平为中级的留学生 二、所用教材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册)》(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三、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围绕该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成段表达能力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重点词汇 掌握相关语法点 四、教学重点 重点词汇:传统,儿媳,外地,满足,寂寞,提供语法点:满足,提供的用法;句式讲解和运用五、教学难点 动词的使用,句式的用法 六、教学时数:三课时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1课时 (一)说明讲课内容,重点 内容:课文中词语的读音,意思,用法重点:动词的用法(满足,提供) (二)学习生词(25分钟) 领读生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释意思(每个词后有其英文标注)

重点词语讲解: 老人:只需用图说明其意思 儿媳:用PPT上的人物关系图来解释意思寂寞:简单举例来解释或用英语来说明,让学生照例句造句,需说明是一个表示心情的词(感观词) 传统:用中西方传统节日来对比说明。先告诉学生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来解释什么是传统,再让学生说说西方圣诞节的习俗来进一步了解词义 满足:先说明词性和它的两种用法(动词和形容词)。用课件上的例句来对比说明,再让同学用“满足”造句,告诉他们所造的句子是用了“满足”的哪种用法。最后让同学分别有两种方法造句,学会应用。 提供:先说明词性(动词),再解释用法(1.提供+名词 2.提供+量词+名词 3.提供+形容词+名词 4.提供+量词+形容词+名词)。每种用法后有例句,再分别让学生练习造句 (三)复习词语,练习用法(造句)(15分钟) 课后练习 1.复习课堂上的词语 2.预习课文 第2课时 (一)课文通读(5分钟) 将课文分成4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有一个传统”——“就和女儿住在一起” 第二部分:“但是”——“怎样生活的呢” 第三部分:“敬老院”——“非常重要的” 第四部分:“但是”——“活动中心” (二)课文精讲 课文第一、二部分 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5分钟)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0分钟)

英语基本句型双宾语结构

英语基本句型4:双宾语结构 即:S+V+IO+O(主+谓+间宾+直宾) 此句型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特点:谓语动词必须跟有两个宾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两个宾语一个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另一个是动作的间接承受者。这种句型中,直接宾语为主要宾语,表示动作是对谁做的或为谁做的,在句中不可或缺,常常由表示“物”的名词来充当;间接宾语也被称之为第二宾语,去掉之后,对整个句子的影响不大,多由指“人”的名词或代词承担。引导这类双宾语的常见动词有: buy,pass,lend,give,tell,teach,show,bring,send等。 此结构由“主语+及物谓语动词+间接宾语(人)+直接宾语(事物)”组成。如:Hebringsmecookieseveryday. 但若要先说出直接宾语(事物),后说间接宾语(人),则要借助于介词to或for。 1)Herfatherboughtheradictionaryasabirthdaypresent. 2)TheoldmanalwaystellsthechildrenstoriesabouttheheroesintheLongMarch. 上述句子还可以表达为: 1)Herfatherboughtadictionaryforherasabirthdaypresent. 2)TheoldmanalwaystellsstoriesabouttheheroestothechildrenintheLongMarch. 有的动词后接的双宾语易位时,即可用介词to引出间接宾语,也可用介词for引出间接宾语,含义不同 用to侧重指动作的方向,表示朝着,向着,对着某人。 用for侧重指动作的受益者,表示为了某人,替某人。 (需借助to的): bring,give,lend,hand,offer,pass,pay,promise,read,return,send,show,teach,tell,as k,leave,mail,throw,take,write,等。 (需借助for的): build,buy,call,change,cook,choose,do,draw,envy,fetch,find,forgive,gain,get,make ,order,play(演奏)sing,save,spare,win等。如:WouldyoufindthebagformeLindareturnedthebiketomejustnow. . ▲英语能接双宾语的动词都有哪些 (1)双宾语易位时需借助介词to的常用动词: .=.颁奖给某人 .=.把某物带给某人 .=.把某物递给某人 .=.把某物借给某人 .=.把某物寄给某人 .=.将某物给某人 .=.欠某人某物 .=.把某物递给某人 .=.付给某人某物(钱) .=.把某物寄给某人 .=.把某物读给某人听 .=.把某物还给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