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电图简介
小儿脑电图分析

小儿脑电图分析
4/59
小儿EEG描记方法及要求
患儿检验前应洗头,防止空腹
检验前防止服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镇静 剂,以降低药品对脑电活动影响
癫痫患儿已服用抗癫痫药品者检验前无须停 药,以预防发生癫痫严重发作
发作间期特点为高峰节律紊乱 背景活动为连续弥漫性不规则高波幅慢
波,夹杂大量多灶性棘涉及尖波,部位 不固定,左右可不一样时,枕区棘波最 多见。
小儿脑电图分析
40/59
高峰节律紊乱
小儿脑电图分析
41/59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 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这两种综合征 EEG均以暴发-抑制为特征, 前者发作形式为重复成串强直性痉挛, 后者主要表现散发游走片段性肌阵挛、 全身性肌阵挛及部分运动性发作。
小儿脑电图分析
16/59
各种棘波出现方式
小儿脑电图分析
17/59
棘节 律
小儿脑电图分析
18/59
尖波
时限为70-200ms,波形于棘波相同。 尖波意义于棘波相同,但起源部位可能
距离统计部位较远或更为广泛,故定位 意义不及棘波。 在判断尖波时应注意于生理性尖波区分。
小儿脑电图分析
19/59
睡眠 睡眠周期正常。
诱发试验 过分换气可有提前反应或延缓反应等非特
异性改变,但无显著不对称,无限局性或广泛性病理 性波。
阵发性活动 出现一些无必定临床意义阵发性 活动包挂14HZ和6HZ正相棘波、小棘尖波、 极度睡眠纺锤、中线θ节律等。
小儿脑电图分析
28/59
界限性小儿脑电图
基本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对应年纪正常 范围。
正确判断与应用小儿脑电图课件

目前已有多个研究团队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儿脑电图诊断系统,这些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异常脑电信号,辅助 医生进行决策,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小儿脑电图研究的展望与挑战
展望
随着新型脑电图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小儿脑电图研究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有望在神经性疾 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挑战
小儿脑电图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数据共享与合作等,需要跨学科合作和共 同努力,推动小儿脑电图研究的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正确判断与应用小儿脑电图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脑电图的基本概念 • 小儿脑电图的特点 • 小儿脑电图的应用场景 • 小儿脑电图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 小儿脑电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脑电图的基本概念
脑电图的定义
脑电图
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记录大脑的 电活动,以图形方式显示脑部神经元 的活动。
04 小儿脑电图的注意事项与 误区
脑电图检查的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脑电图主要用于诊断癫痫、脑部炎症、 缺氧性脑病、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的异 常情况,也可用于评估意识障碍和智 力发育迟缓等。
限制
脑电图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如急性 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等,可能会因 颅内压增高或头皮破损等原因无法进 行脑电图检查。
急性疾病的抢救与治疗:对于急性疾病患儿,及时的抢救 和治疗至关重要。脑电图可以监测病情变化,指导医生采 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患儿生命。
儿童神经发育评估与干预
儿童神经发育评估与干预是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脑电图 监测,可以评估儿童的神经发育状况,发现潜在的神经发育障碍。
小儿脑电图简介

• 小儿脑电图与成人不同,正常与异常 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别,儿童不同年龄 组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也不相同,即使 年龄相同,个体也有很大差异,要了 解儿童脑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熟悉 儿童脑波的发展变化显得特别重要。
一、儿童脑波发展的特点
• • • • • 小儿脑电图随着年龄增长有以下变化规律: 1.频率由慢逐渐变快 2.由不规则到规则 3.由不对称到对称 4.由低幅逐渐变为高幅,再由高幅降到同正常人 一致 • 5.由从不稳定到稳定 • 6.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从有反应到反应 正常
四、小儿异常脑电图的表现
• 对成人异常脑电图判断标准及其分级现已 较为明确,而对儿童异常脑电图及其分级 判断标准,尚缺乏较为完整的统一,儿童 脑电图与成人脑电图比较,其脑波的频率、 振幅、对称性及稳定性随年龄的变化而异, 因此分析判断小儿脑电图时,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Hale Waihona Puke • 1.背景波异常否,与同龄儿童比较其波率、 波形、波幅、分布、对称性及稳定性及出 现方式。 • 2.睡眠脑电图除依照脑电图背景分析外,还 应该观察实际睡眠程度与脑电图符合情况, 睡眠纺锤(新生儿部分可见,二个月应出 现,三个月100%出现,对缺失者应在三个 月后随访)的发放和觉醒波(无反应者提 示发育延迟)出现情况。
• 慢波波幅3-8岁最高,最高达800µv,以7-8 岁为多见,11-12岁后降至500µv,而脑波频 繁深呼吸前后只有0.5Hz之差。有人认为, HV中这种高波幅慢波反应只作为疑有痉挛 因素,更重要的是观察HV停止半分钟后背 景脑波的反应,是否已经恢复到HV以前的 水平,则更有临床意义。深呼吸中如出现 癫痫波,此为特异性改变,在癫痫失神发 作易诱发。
• 3.学龄前儿童(4-6岁) • θ波周期逐渐缩短,α节律枕部优势逐渐形成,这 个时期是大脑发育的一次飞跃,从θ活动向α节律移 行时期。 • 4.学龄期儿童 • 7-8岁时,枕部α节律为8-9Hz,波幅达到100µv以上, 不稳定,枕部θ波非节律性出现。 • 9岁以后,枕部不再出现θ节律,且α节律以9-10Hz为 主。 • 10岁以后,α节律以10-12Hz之间。 • 13岁以后,基本接近成人脑电图,双侧枕区α波波幅 达稳定在100µv以内,平均波幅在50-80µv左右。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脑电图是一种检测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通过测量脑细胞电活动的变化,反映出脑电信号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等信息。
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脑电图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那么,在看小儿脑电图报告时,我们应该如何读懂它?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脑电图波形和频率概念。
常见的脑电波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等,其中α波具有相对规律、幅度较大、频率较慢的特点,通常在放松静息状态下出现;β波比较不规律、频率明显增快,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思考和注意力活动;θ波比较规律,频率比α波稍慢,通常在儿童发育过程中较为常见,在睡眠和注意力转移时也会出现;δ波的频率最慢,幅度最高,通常在深度睡眠中出现。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脑电图的特点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常见的异常有以下几种:1. 癫痫活动:在正常脑电的基础上出现的癫痫放电,可以表现为尖锐波和慢波复合体,具有较强的放电特异性。
2. 异常脑电放电:主要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频率较高的低幅度静息态异常慢活动。
3. 灰质病变:灰质结构的病变不仅可以表现为明显的病理讯号,也可以引起脑电变化,出现波形异常、频率改变等现象。
4. 意识紊乱:反映在脑电图上主要表现为一些波形的突然丢失或持续重复出现,如尖头放电、慢波复合体等。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分类筛查和诊断。
根据脑电图的检测结果,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等综合分析,以确定具体疾病和病变的性质及程度;并制定治疗计划,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对于小儿脑电图报告的理解,需要了解基本的波形和频率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脑电放电和病变,最终确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听取专业医生的分析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脑电图(EEG)是一种记录脑部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记录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是指在正常儿童群体中,脑电图所呈现的正常特征和波形模式。
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对于判断儿童脑部功能发育是否正常以及诊断某些脑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特征是指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脑电图所呈现的频率范围和频率分布。
在新生儿期,脑电图的频率主要集中在1-4Hz的Δ波和4-8Hz的θ波,这是由于婴儿大脑皮层的未成熟所导致的。
随着年龄增长,α波(8-13Hz)和β波(13-30Hz)逐渐出现,而δ波和θ波的频率范围逐渐减少。
在青春期后,脑电图的频率范围逐渐趋于成人水平。
因此,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
其次,正常儿童脑电图的形态特征是指在正常儿童脑电图中所呈现的波形模式和波形特征。
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脑电图的形态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在新生儿期,脑电图呈现出较大的振幅和不规则的波形,随着年龄增长,脑电图的波形逐渐趋向成熟,波形变得更加规则和稳定。
在儿童期,脑电图中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波形,如K-复合波和P300波,这些波形在正常儿童脑电图中是常见的。
此外,正常儿童脑电图的侧化特征是指在脑电图中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电活动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
在正常儿童脑电图中,两侧大脑半球的电活动应该是对称的,即在同一时间点上,两侧大脑半球的脑电图波形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出现明显的侧化不对称性,可能提示存在某些脑部疾病或异常。
最后,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激发特征是指在脑电图中对于不同刺激的反应。
正常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觉刺激时,脑电图会呈现出相应的激发反应,如闪光刺激后出现的闪光诱发电位、听觉刺激后出现的听觉诱发电位等。
这些激发特征对于评估儿童的感觉功能和脑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正常儿童脑电图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判断儿童脑部功能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诊断一些脑部疾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捕捉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
正常儿童的脑电图标准是指在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下,儿童脑电图的正常表现。
脑电图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儿科领域,对于诊断癫痫、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评估儿童的大脑功能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脑电图波形。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波形主要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波。
α波是一种频率较低的波形,通常在闭眼放松状态下出现;β波是一种频率较高的波形,通常在思考、注意力集中时出现;θ波和δ波则是频率较低的波形,通常在婴儿和幼儿时期较为明显。
正常儿童的脑电图波形应该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对称性。
2. 脑电图频率。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范围是指脑电图波形的频率范围。
一般来说,婴儿时期的脑电图频率范围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范围应该符合相应年龄段的标准。
3. 脑电图节律。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节律是指脑电图波形的规律性。
正常儿童的脑电图应该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和规律性,不应该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形或节律。
4. 脑电图异常放电。
正常儿童脑电图中也可能出现一些生理性异常放电,如儿童睡眠时期的睡眠放电、儿童活动状态下的动态放电等。
这些异常放电在特定状态下是正常的,但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异常。
总结来说,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是指在儿童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疾病或异常情况下,其脑电图应该呈现出一定的波形、频率、节律和异常放电。
了解这些标准对于正确评估儿童大脑功能发育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脑电图的采集过程需要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以减少外界干扰对脑电图结果的影响。
此外,对于特定年龄段的儿童,还需要考虑其生理发育特点对脑电图结果的影响,以避免误诊。
脑电图基础知识 (1)

正常睡眠脑电图
潜伏期(思睡期):清醒状态时α波幅降低, α 节律解体,低波幅θ波,阵发θ节律.
浅睡期(Ⅰ期):在α解体的基础上出现顶尖 波.
轻度睡眠期(Ⅱ期):α波消失,出现12--14Hz睡眠纺锤波,以额、中央区为主.
中度睡眠期(Ⅲ期):2Hz以下高波幅δ波占 20%---50%,仍有睡眠纺锤波.
5---7个月开始出现。
纺锤波:
是NREM睡眠Ⅱ---Ⅲ期特征性波形,为双 侧额、中央、顶区为主12---14Hz梭形节 律。
明显的14Hz纺锤波最早见于1.5---2个月, 3个月时最明显, 持续时间很长,5个月 时持续时间缩短。
1岁时非同步性纺锤波应消失。5岁时增加 有12Hz纺锤波,持续到十几岁。
2.5---4.5Hz中高幅慢活动,非恒 定地出现于某一侧α节律中。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枕区α节律中插入的单个慢波。
儿童后头部慢波与异常慢波鉴别
对睁闭眼试验的反应 不出现在其他部位、其他状态 出现的年龄
(二) 正常睡眠期脑电图
思睡期慢波活动 顶尖波 纺锤波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觉醒反应
小儿脑电图简介
脑电图定义:
脑电图是从颅外头皮或颅内记 录到的局部神经元电活动的总和。 即皮层的大锥体细胞及其顶树突 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脑电图在儿科的适应症:
鉴别儿童各种发作性症状的性质,特别 是癫痫与癫痫综合征的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脑功能损伤的判断 指标
在新生儿窒息、脑病中对脑损伤程度的 评价及判断预后
发作期脑电图:
在临床发作对侧大脑半球中央—中 颞区频繁棘波节律或低电压快波活动,随 时间延长波幅逐渐增高,频率逐渐减慢, 扩散至同侧或对侧皮层。
小儿脑电图简介专家讲座

7-8岁时,枕部α节律为8-9Hz,波幅到达100µv以上, 不稳定,枕部θ波非节律性出现。
9岁以后,枕部不再出现θ节律,且α节律以9-10Hz为 主。
10岁以后,α节律以10-12Hz之间。
13岁以后,基本靠近成人脑电图,双侧枕区α波波幅 达稳定在100µv以内,平均波幅在50-80µv左右。
小儿脑电图简介专家讲座
第11页
4.诱发反应,惯用有以下几个
睁闭眼试验:儿童伴随年纪增加,睁眼时 背景节律抑制现象逐步加强,从不抑制到 抑制,从抑制不完全到抑制完全,大脑发 育不全儿,背景节律往往不抑制或抑制不 完全,视反应(1-3岁阶段应出现视反应) 以七岁以后逐步稳定,儿童常见睁眼时Mu 节律发放,双中央区出现类α波节律纺锤, 这种现象要依据病史
小儿脑电图简介专家讲座
第8页
四、小儿异常脑电图表现
对成人异常脑电图判断标准及其分级现已 较为明确,而对儿童异常脑电图及其分级 判断标准,尚缺乏较为完整统一,儿童脑 电图与成人脑电图比较,其脑波频率、振 幅、对称性及稳定性随年纪改变而异,所 以分析判断小儿脑电图时,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小儿脑电图简介专家讲座
小儿脑电图简介专家讲座
第19页
惊厥性放电,惊厥性放电含有重复性和
节律性,节律性是惊厥放电与正常偶发
尖波显著区分一个特征,大多惊厥放电
开始是局灶性,放电普通有三种图型, 慢波:5或5Hz以下慢波局部或一侧非对 称性发放;单节律:不一定是尖波,为θ 或α单节律出现;重复尖棘波发放。
小儿脑电图简介专家讲座
一致
5.由从不稳定到稳定 6.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从有反应到反应
正常
小儿脑电图简介专家讲座
第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睡期:此期以出现纺锤波为特点,其频 率随年龄增长而稍有变慢,新生儿双顶区 明显,2个月后双中央区明显,左右同步 但对称性稍差,纺锤波在2-4岁时其波幅明 显增高,呈高幅尖化表现。 中睡期:此期的特点是纺锤波频率变慢, 波幅逐渐降低,背景被以1-3Hz大慢波为 主,快波消失。
深睡期:纺锤波消失,背景节律为左右不同步 的0.5-3Hz高幅不规则的大慢波 觉醒反应:2个月以前的婴幼儿不明显,3个月 以后出现大慢波觉醒反应,1-2岁时觉醒反应 为高幅慢波后有连续3-4Hz的正弦样波波群出 现,随年龄的增加,慢波后的连续波率逐渐加 快,真正的成人K综合波的出现要到10岁以后。
3.病理波的出现,所谓病理波即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在儿童脑电图中,即使存在上述 的波形,也不能一概认为是异常,同样也应考虑 各种年龄中的某些生理情况的可能性,胎龄25-31 周的早产新生儿,正常棘波和尖波放电与异常的 惊厥性放电很难区别,总的来说,惊厥放电具有 重要重复性、节律性、持续性和局灶性,正常棘 波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为一过性。足月新生儿一 过性尖波亦可见到。一过性尖波如有以下情况应 视为异常:一过性尖波之后有背景抑制。一过性 尖波重复性出现或出现于某些不常见的部位。儿 童在疲倦和饥饿等生理改变情况下亦可见一过性 尖波。
慢波波幅3-8岁最高,最高达800µv,以7-8岁 为多见,11-12岁后降至500µv,而脑波频繁 深呼吸前后只有0.5Hz之差。有人认为,HV 中这种高波幅慢波反应只作为疑有痉挛因 素,更重要的是观察HV停止半分钟后背景 脑波的反应,是否已经恢复到HV以前的水 平,则更有临床意义。深呼吸中如出现癫 痫波,此为特异性改变,在癫痫失神发作 易诱发。
2.幼儿 1-3个月幼儿,以2-3.5Hz,中等波幅为背景,波形 不规则,中央区有4-6Hz节律,三个月后,枕部可 见4Hz优势活动,但无节律性。 6月-1岁:以3.5-6Hzθ波为主,后头部可见α活动, 但不规则(3个月后4-5Hz),6个月后枕部节律开 始变明显,1岁后有较稳定的5-8Hz高幅节律。 2-3岁以后,顶枕部5-7Hz的θ较稳定,间或δ节律 散发。3岁以后枕部的α节律的平均周波数增加, 但仍有较多4-7Hzθ节律出现,此阶段反应已具备, 睁眼时后头部脑波受抑制。
小儿脑电图简介
小儿脑电图与成人不同,正常与异常 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别,儿童不同年龄 组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也不相同,即使 年龄相同,个体也有很大差异,要了 解儿童脑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熟悉 儿童脑波的发展变化显得特别重要。
一、儿童脑波发展的特点
小儿脑电图随着年龄增长有以下变化规律: 1.频率由慢逐渐变快 2.由不规则到规则 3.由不对称到对称 4.由低幅逐渐变为高幅,再由高幅降到同正常人 一致 5.由从不稳定到稳定 6.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从有反应到反应 正常
3.学龄前儿童(4-6岁) θ波周期逐渐缩短,α节律枕部优势逐渐形成,这个 时期是大脑发育的一次飞跃,从θ活动向α节律移行 时期。 4.学龄期儿童 7-8岁时,枕部α节律为8-9Hz,波幅达到100µv以上, 不稳定,枕部θ波非节律性出现。 9岁以后,枕部不再出现θ节律,且α节律以9-10Hz为 主。 10岁以后,α节律以10-12Hz之间。 13岁以后,基本接近成人脑电图,双侧枕区α波波幅 达稳定在100µv以内,平均波幅在50-80µv左右。
三、正常小儿睡眠脑电图
入睡期(思睡期):2岁以后儿童可见成群 出现间隙高波幅慢波,称超同步化慢波, 呈阵发或爆发。在脑电图上此期称涟波期。 非常浅睡期:在4-5个月以后,中央及顶区 可见100µv高波幅尖波样波,为早期峰波, 亦称中央区顶尖波,在2-4岁时最明显,1214岁以后逐渐接近成人峰波,其主要特点是 左右对称同步性出现。
惊厥性放电,惊厥性放电具有重复性和 节律性,节律性是惊厥放电与正常偶发 尖波明显区别的一个特征,大多惊厥放 电开始是局灶性的,放电一般有三种图 型,慢波:5或5Hz以下慢波局部或一侧 非对称性发放;单节律:不一定是尖波, 为θ或α单节律出现;重复的尖棘波发放。
声、光刺激:闪光刺激除了肌阵挛发作外, 诱发癫痫波的阳性率并不高,睡眠时对光 的刺激敏感性降低,所以必须在清醒下进 行,节律同化是正常反应,如果节律同化 左右不对称,尤其一侧缺如,常预示该侧 为病变侧,可作为潜在性脑损害侧判断的 依据。声刺激可有效诱发颞叶癫痫波,对 睡眠中儿童可观察睡眠波(K综合波)反应。
剥夺睡眠:使患儿连续24小时以上不睡,或 尽可能缩短睡眠时间,然后描记清醒和睡 眠脑电图,可有效诱发癫痫波,常规脑电 图为阴性或为一般背景非特异性异常,行 剥夺睡眠后记录清醒和睡眠期脑电波,可 有效提高癫痫病人的阳性率
五、新生儿异常脑电图
Leabharlann 低幅混合背景,10-30µv,多种脑波混合持续发放 低平背景,全幅波幅在10µv以下混合图型 高-低幅交替背景,低平段至少达3秒以上,且平 均波幅在10µv以下 爆发抑制背景,抑制部分在5µv以下 电静息脑波稀少,全幅电压在5µv以内,全幅似基 线漂移 左右不对称,两侧相差50%以上 惊厥放电可重复发放
二、正常小儿觉醒脑电图
1.新生儿(一个月内) 以1.5-3Hz,20-50µv的不规则和复合慢波为 背景,慢波上重叠4-6Hz及 14-22Hz低波幅θ 和β活动,无明显节律性,各部位区别不明 显。足月新生儿活化睡眠时间占50%,安静 睡眠时间约占40%,活化睡眠脑电图呈连续 性,安静睡眠状态脑电图呈非连续性,活 化和安静睡眠的相对连续时间,可因某些 病而有所延长或缩短
1.轻度异常
背景脑波由各种频率的波混合组成,大多 数为波幅正常的慢波,有短暂的波幅不对 称,有短暂的过多的尖波,睡眠周期延长 或缩短
2.重度异常
背景脑波有明显抑制,呈低电压波幅,恒 定在10-15µv,特别缺乏频率变化 出现爆发抑制现象,抑制期在20秒以上,足 月新生儿的爆发抑制特征是抑制波幅<5µv, 被紊乱的爆发波打断,具有这种波形的新 生儿往往预后不良,尸检证明与严重的神 经元坏死有关。
四、小儿异常脑电图的表现
对成人异常脑电图判断标准及其分级现已 较为明确,而对儿童异常脑电图及其分级 判断标准,尚缺乏较为完整的统一,儿童 脑电图与成人脑电图比较,其脑波的频率、 振幅、对称性及稳定性随年龄的变化而异, 因此分析判断小儿脑电图时,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1.背景波异常否,与同龄儿童比较其波率、 波形、波幅、分布、对称性及稳定性及出 现方式。 2.睡眠脑电图除依照脑电图背景分析外,还 应该观察实际睡眠程度与脑电图符合情况, 睡眠纺锤(新生儿部分可见,二个月应出 现,三个月100%出现,对缺失者应在三个 月后随访)的发放和觉醒波(无反应者提 示发育延迟)出现情况。
过度换气(HV):HV个体差异很大,尤其 儿童在深呼吸中出现高波幅同步化慢波阵 发或持续性发放,一般不要轻易作异常判 断,有人分析150例正常儿童过度呼吸慢波 变化:阵发性慢波,HV前出现率5%以下, HV中达80%左右,各年龄组差异不超过 10%,持续性高波幅慢波HV前为0,而HV 中5-6岁高达40%,其他年龄组也在10%左右,
4.诱发反应,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睁闭眼试验: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睁眼 时背景节律抑制现象逐渐加强,从不抑制 到抑制,从抑制不完全到抑制完全,大脑 发育不全儿,背景节律往往不抑制或抑制 不完全,视反应(1-3岁阶段应出现视反应) 以七岁以后逐渐稳定,儿童常见睁眼时Mu 节律发放,双中央区出现类α波节律纺锤, 这种现象要根据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