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技法讲座

合集下载

工笔花鸟(国画)课件

工笔花鸟(国画)课件

工笔花鸟(国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工笔花鸟》。

本节课主要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历史背景、特点及表现技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难点:工笔花鸟画的细节描绘和画面布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具:毛笔、墨、颜料、画纸、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自然界中的美丽花鸟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法讲解:讲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渲染等。

3. 创作方法讲解:讲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方法,如构图、描绘、布局等。

4. 实践环节:学生按照讲解的方法,独立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创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花鸟题材,运用所学技法和创作方法,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但在细节描绘和画面布局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然界中的花鸟,积累素材,提高对工笔花鸟画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工笔花鸟画的历史背景:需要重点关注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2. 工笔花鸟画的特点:需要详细解析工笔花鸟画的特点,如细腻的笔触、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等。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主要技法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主要技法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主要技法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注重细腻的描绘和精湛的技法。

以下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主要技法:工具与材料:毛笔:通常使用羊毫或狼毫毛笔,具有弹性和吸墨性,使得线条更为流畅。

宣纸:以宣纸为主要绘画材料,因其质地柔韧、透明度好,能够更好地表现画面的层次和质感。

颜料:传统的颜料以矿物质为主,如朱砂、雄黄、蓝靛等,这些颜料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较好的保色性。

勾线:画家首先会用淡墨或浓墨在宣纸上勾勒出花鸟的轮廓,这是画面的基本框架。

勾线要有变化,通过控制笔触的轻重、粗细,形成线条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丰富。

皴法:皴法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一种重要的描绘手法,通过毛笔在画面上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纹理。

分为直皴、弯皴、交叉皴等不同形式,画家根据表现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皴法。

点染:点染是用毛笔蘸墨点在画面上,形成一点一点的颜色,用以描绘花瓣、羽毛等细小的部分。

点染要有层次感,透过不同深浅的点,展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淡墨渲染:通过淡墨的涂抹,画家可以表现出远近、轻重、深浅等层次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在表达花叶、羽毛等柔软的物体时,淡墨渲染是非常常用的技法。

留白:工笔花鸟画中,留白是一种常见的手法,通过不涂抹颜料的部分,突出画面中的主体,使画面更加清新明快。

写意与写实结合:工笔花鸟画追求细腻写实,但也注重艺术家的个性和表现力,有时可以适度发挥写意手法,使画面更具生动性和艺术感。

总体来说,中国工笔花鸟画在技法上注重细致入微,追求写实的同时又能够融入艺术家个性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传统绘画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喜爱。

教你如何画好写意花鸟画

教你如何画好写意花鸟画

教你如何画好写意花鸟画讲笔墨,初讲可以说“:线者为笔,染者为墨”,易懂易入手。

进而应当明了“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用墨无笔,古人称之为“墨猪”,它有肉无骨;用笔无墨是行笔间缺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

其实“笔”与“墨”分不开,所以叫“笔墨”,它是一种表现美丽的手段过程。

如同地球公转和自转:为表现意象造形的美服务,是“公转”;它也有美的自我表现,是“自转”。

笔墨离开了这个意思,那就是“耍笔墨”,那不是“笔墨”,更不是写意画。

学习国画其实说难也不难,关键要得法,在这种前提下,努力勤奋才能见到成效,否则方向搞错了就会越走越歪。

在学习国画时,首先要记住三个字:读、品、临。

读就是欣赏和分析,从作品的主题立意到构图,气韵,从造型特点到笔墨变化,从色彩的运用到虚实关系等等。

“品”就是脱开技法的层面,品味作品要表达的情。

“临”就是对照范画模效,也叫临摹。

临摹的方式很多,对构图气势好的可以进行“整临”如果画面局部精彩,也可以“节临”,一切因需要而定。

每次临完之后一定要对照原作反复比较,努力寻找差距,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王雪涛:花鸟画的六大要领如何画画?怎么画好?是很多人关心的。

有些人来看我作画,用心临写,以至将如何画花,如何画鸟等等,记成文字,视为定法。

这是否能画好画呢?技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画?要解决;如何画好?更要刻意探究。

利用这一机会谈一点体会。

——王雪涛一、基本功的锻炼要扎实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禽鸟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力,体现欣欣向荣的生气,从而给人以健康的艺术感染。

它描绘的对象是大自然,因此培养对自然界的生命力,训练观察力的敏锐是主要的。

不少前人也是这样做的。

传说一位画家,为了体验草虫的形态,经常趴在草丛中观察,以至露水打湿了衣裳,可见观察之认真。

我小时生活在农村,对自然界中的一情一景十分偏好,幼时养成的观察和写生习惯,对我一直影响很大。

要认真地了解物象的结构、特点、习性和生活规律,画时才能做到心手相应。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白描,在古代传统的绘画里,叫做“粉本,作用于绘画的基础。

现代绘画以素描、色彩、构成作为美术的基础原理概念,中国画的白描在现代绘画的造型中也是素描的其中一种,而且是独特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一起来看看吧!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白描,这种特有的线条造型,是作者通过写生的审美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物情、物态,选择适合作者审美意象的特征,经过推敲、提炼、取舍、概括,从生活的素材到构图的经营等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才能完成的。

下面,我们分四点要素对白描花鸟写生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审美观察中国的花鸟画艺术,内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梅、兰、菊、竹类植物,象征中国文人“君子的品德。

花鸟咏春、草木敷荣陶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大自然花鸟世界的蓬勃生机,正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人们心灵的回归。

因此,捕捉有感于自我审美的花鸟形象,是写生的前提。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随后香(陈亮《梅花》),“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杨万里《水仙花》),“能白更能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明?张羽《兰花》)。

中国的古代诗歌,“诗中有画、中国的传统绘画,“画中有诗。

“诗画本一律是中国传统绘画理念所认同的。

因此,写生形象的捕捉,首先是花鸟形象诗意和情态的捕捉。

“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语(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杜甫绝句),在这些动人情意的诗句中,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当我们收集素材,进入写生的状态,审美的情意,要贯注始终。

因此,提高文学和审美的修养,对花鸟画的取材大有裨益。

因此,观察体验生活,是远比绘画的时间要长得多。

生活中的动植物种类千变万化,想全都画下来是不可能,要分类研究,认识各类花树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知道,地球上动物都是依赖植物生存的。

一个花鸟画家,应该有植物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借助自然界的动植物来表达情感。

百鸟画笔墨技法详解

百鸟画笔墨技法详解

百鸟画笔墨技法详解工笔花鸟画勾勒法综合起来,约以下几个类别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可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工笔画是用工整细致的笔法,一丝不苟地描写花、鸟的具体形象。

写意画是用简练概括、泼辣奔放的笔法,表现花、鸟的形象和神态。

花鸟画两大主流:勾勒法和没骨法介于二者之间的,还有“半工半写”的画法。

(也叫“兼工带写”或“小写意")这种画法,吸取了工笔画的周密严整的画风,避开其笔墨拘谨的局限,运用了写意的笔墨活脱的特长,避开其放任粗疏的不足:使二者融汇贯通于一体,形成既严谨又活泼的风格和意趣。

双钩填色法花鸟画从表现技法上,又可分勾勒法和没骨法两大类。

勾勒法中又分为“勾勒”和“勾填"两种画法。

勾勒法又名“双钩”,是先用墨线勾描出花鸟的形体轮廓作为骨干,然后设色。

设色后,再用重色或重墨在原墨线上重勾一遍,使形象更加明确生动的画法。

初勾的画序,叫做“勾”,复勾的画序,叫做“勒”。

“勒”线的目的,不是单为描清轮廓,更主要的是为了加强花鸟形体的质量感。

所以勒出的线,允许离开初勾的线,而稍有变动。

(勾勒是指用笔的顺逆,顺笔为“勾”,逆笔为“勒”,往返勾画,所以叫“勾勒”。

)勾填法是先用墨线勾出花鸟的形体轮廓,然后再在轮廓内填入色彩的画法。

所谓“填入”,是指“色不侵墨”。

即填入色彩时,要在墨线范围内进行,既不允许色彩越出墨线或不及墨线,也不允许色彩遮盖墨线。

没骨法以上两种技法,多用于工笔画。

勾线后,如着色厚重浓艳的,称为“工笔重彩”;如勾线后,只以淡色渍染的,称为“工笔淡彩”。

如在勾线后匀涂底色,不渲染浓淡的,称为“单线平涂”。

如只勾墨线,不涂色彩,或勾线后,只用淡墨略加渲染的,称为“白描”,或“线描”。

名家恽寿平没骨技法勾勒的技法,有时也用于写意,但所勾的线已经“书法化”,其粗细浓淡,正侧转折变化很大,已不再象工笔勾勒中的线那样规范统一了。

没骨法是描绘花鸟形体时,不用墨线先勾轮廓,而是直接用色彩分别浓淡轻重进行细致描绘。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一-----四(全)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一-----四(全)

中国⼯笔花鸟画技法⼀-----四(全)⼀、中国⼯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精于形象⽽意味横⽣,这是⼀幅优秀的中国⼯笔花鸟画最基本的要点。

因此,这就要求中国⼯笔花鸟画画家,能有“度物象⽽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

⽆论是⿍盛时期的两宋⼯笔花鸟画,还是后来的⼯笔花鸟画历史,都是把真切具体的形态描写与意境表现放在重要的地位。

不论纨扇还是宏幅巨制,都是⽤了很⼤的⼒⽓苦⼼经营。

这既是⼯笔花鸟画区别于其他体裁的形式特⾊,也是中国⼯笔花鸟画审美的⼀个重要标准。

⼀幅优秀⼯笔花鸟画的创作,都是经历了由外⾄内,因物动情,进⽽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过程。

所呈现的是天趣与⼈的精神,是奇造化⽽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然纳⼊⾃我,⽽⾃⼰⼜消融在景物之中,创造的是⽆我之境。

在宋⼈花鸟画中,总是以亲切可爱的姿态向欣赏者呈现⼤⼲世界那⽣⽣不息的⽣命。

那是画家感情的流露、精神的物化,在⼭川与花卉禽鸟中,潜流着⽆穷的意趣与情思。

那⼀笔⼀墨和⾊彩的节奏正是画家饱满的情绪理想的追求,既是⼤⾃然⽣命的律动,也是诗情的荡漾。

从所能见到的⼯笔花鸟画来看,⽆论是格法严谨的黄家体,还是徐熙的野逸旷达,以及崔⽩的萧散风⾻,虽风格各异,但我们都能在这些画中感受到理想欲望和对⽣命的爱恋之情。

“声⾳颜⾊,饮啄态度,远⽽巢居野处,眠沙泳浦,戏⼴浮深,近⽽穿屋贺厦,如岁司晨,啼春噪晚者……”这⼀切均在宋⼈笔下被表现得出神⼊化,把⼈们带往美好的遐想之中。

⼯笔花鸟画表现⼈的意志精神总是以⾃然的⾯貌,以画⾯的⽣趣、天趣来呈现。

常常把画家的审美追求与⾃然形象融为⼀体。

恰似如同不露⼈⼯雕琢之感的“⾃然之物”,让⼈似乎感到画⾯上所呈现的物象是不⾷⼈间烟⽕的本来⾯貌。

俨然像⼀个“五⾏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嘘⽽敷荣,⼀吸⽽揪,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众⽊”的“纯”⾃然的景象,是“⾃⾏⾃⾊”的“⽆我之境”。

以⾄简单误论这⼯致细腻的花鸟是⾃然物形的再现与追求。

花鸟工笔画入门-渲染色彩12种用色方法

花鸟工笔画入门-渲染色彩12种用色方法

在花鸟画中,用色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以我个人经验,总结为十二种具体方法。

即:润染、褪染、分染、提染、背染、干染、调染、罩染、渲染、衬染、点染、湿染十二种,说明如下:润染:又叫冲染,主要用于工笔花鸟画。

在画花瓣上,可以同时使用三支笔,一支笔按需要调好水粉,原则上是“水要饱满”、“粉不要多”,另一支是干水笔,再一支是调上色的笔,(按需要调上或红或紫等色)。

画时先用色笔在一个花瓣的根部点一块,边沿的凹处点一些,不等干马上将另一支水粉笔冲染进去,如嫌太多,则可用干水笔略吸一吸,但笔毛不可接触画面,以免影响她的自然灵活的味道,而现出机械的笔道道。

这样画,干了以后,花瓣的边沿,显出一条深深的线,比之单纯勾线自然而巧妙得多,整个一朵花画完,干了以后,可以于瓣根加点重色醒醒清楚。

这种画法,能把花朵的质感充分表达出来,弄得好,实可以说比真的还美,达到“妙造自然”的程度。

小朵的花,用润染法最好。

画花叶时,可先使花青调藤黄成草绿色点染,趁其没干,马上以矿物色三绿点藤黄冲进去,水分不能少了,干后再以草绿色提染,也得自然之妙。

另外,在花卉的嫩枝干上也可以用这方法。

花鸟画家陈之佛的作品,润染方法很妙,极为典型。

初学时先勾线而后如此着色,效果很好;熟练以后,不勾线,单用没骨润染,效果更好。

清代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基本上是用这种润染法。

就是矿物色用的很少,我们如能尽量使用好矿物色,那就更漂亮了。

这种润染方法,根据不同需要,有时可以冲水,有时可以冲粉,有时可以冲其它的水色。

也可以在一片花叶上,先使植物色草绿画出来。

而后,局部地用不同的水或水色冲之,有变化无穷之妙。

褪染:也是一手操用三支笔,一支调深色,一支调上浅色,再一支清水笔。

画时先使深色于瓣根部画起,接着用浅色往外褪,再接着用水笔褪到瓣边,呈现出由瓣根到瓣边从深到浅的渐变关系。

这种染法的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要求均匀,不露笔痕。

适用于大花瓣和大片花叶。

“勾勒填采”画法的工笔花卉,不管花叶花瓣,在打底色时,都是用这种褪染的方法,干后再用罩染的方法。

鸟语花香 (2) 课件 2024——2025学年岭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鸟语花香 (2) 课件  2024——2025学年岭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观察生活
有所感动
艺术提炼加工的理想之美
这是一件古代的梅花作品,如果你是作者,你觉得这张画已经画完了吗?
王冕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 作者题诗把画中意境点出,梅花的清气不正是这淡淡墨痕呈现出来了吗?试问现实中哪有墨色梅花呢?古
代先贤运用托物言志、寄托情怀的手法传达出物我合一的傲骨精神。
作者在落款王冕元章为良佐作之后,盖上“元章”、“文王子孙”两颗红色钤印。元章,是王冕的字。又在 左右两边下角分别盖上“会稽佳山水”和“方外司马”两方白文方印,使得作品构成均衡协调。
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表达形式。诗与书把画中追求的意境进行拓展,让欣赏者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的内在意蕴,而印章在审美形式构成的作用,使得诗、书、画、印有机的结合相得益彰。
对时代的感受,体现时代的气息。
关山月 《俏不争春》 现代
战马奔腾,体现现代中华儿女豪壮奋进的精神。
现代花鸟画家用他们对新中国新时代的满腔热情与智慧为花鸟画注入了新的 生命力,他们的大胆想象与创造,使得花鸟画呈现出气势蓬勃的万千景象。
所以,无论古今,画家对生活的热爱、深刻观察生活、对自然万物的优秀精 神吟咏却是一脉相承的。
花鸟画的 笔墨变化趣味
文房四宝
画写意花鸟画,我们需要用到 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笔 洗、调色盘、毛毡、宣纸等绘 画工具。
我们可以用毛笔 的不同位置来画 出不同的线条。
顺峰用笔尖。 中锋用笔端。
怎么才能画出丰富的墨色变化呢?
小结:要画出丰富的墨色变化,方法就是绘 制前调水调墨。
在中国画中,墨有五色:
《出水芙蓉图》 宋代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鸟画技法讲座(一)
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欣赏中国画花鸟的水平,讲述一些花鸟的技法。
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花鸟的发展、风格、技法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中国画花鸟是指(植物、动物、景物)是中国画中的三大科(人物、山水、花鸟)。
二、中国画传统绘画是以线造型,不同于西洋画。
三、中国画重用墨、运笔。
四、审美角度(墨笔、气韵、意境等)
五、中国画风格分(小写意、大写意、工笔画)
六、教师示范
(1)用线:流畅、顿挫、金石味
(2)顺笔、逆笔、中锋、侧锋等
(3)勾、填、花瓣
(4)点,直接用点
(5)示范,画梅花、茶花。步骤(略)
七、小结

中国画花卉讲座(二)
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欣赏中国画花鸟画的水平,了解花鸟画的技法(运笔用墨),风格、
形式、发展等知识。
教学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小写意《竹》的画法
一、竹有:风竹、雪竹、雨竹、雾竹、老竹、嫩竹、新竹。
二、品种也有很多。
三、竹子的型与结构(略)
四、中国画写意画法
(1)先画杆,用淡墨画出杆,笔笔要交待清楚,用笔肯定、有力(有力度和速度)。
(2)用浓墨写出叶的形状,可重叠,注意疏密、轻重变化,浓淡变化。
(3)干后调整。
(4)落款:根据构图需要,来调整画面平衡。
(5)铃章
五、小结(略)
中国画花卉讲座(三)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中国画表现各种花卉的技法规律,对笔墨的进一步了解、研究。
为下一步欣赏花鸟画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一、丝瓜画法
二、出示范作:欣赏
三、讲述丝瓜的结构
丝瓜属藤蔓类的植物,农村学生较常见,比较了解其生长规律。
范画(略)
四、步骤
1、用浓墨点出叶的形状,注意疏密变化。用绿色画出丝瓜的大体形状,穿插技条。
2、半干时,勾叶脉点丝瓜花。
3、调整构图
4、落款
5、铃章,完稿。
五、小结

重瓣花卉中国画讲座(四)
教学目标:对重瓣花的认识、理解、掌握及规律,提高对重瓣花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文房四宝
教学过程:
牡丹花的画法(点簇画法)
我们了解学习花卉的基本用墨运笔后,对花卉中的重瓣花卉的方法、技巧再学习。
一、新授
1、示范:欣赏原作(讲解)
2、牡丹花的结构、生长特点。
3、单线勾画牡丹花的形结构(略)
4、注意点:每朵花瓣必须对住中心,同时要注意花朵的透视、形、结构等。
二、示范步骤:
1、先画花瓣
2、画叶
3、添技、杆
4、点花心
5、勾叶脉
6、调整
7、落款
8、铃章
9、完稿
三、小结:通过学习牡丹花的画法,找出规律画重瓣花。

松树画法讲座(五)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示范使学生了解松树的特点及气质(象征)
教学方法:示范,讲授
教学重点:笔墨技法(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松树的表现方法)
1、松树有很多种类
2、不同地域,不同高度,山上、山下由于阳光、水分、养分的不同,树形也不同:如范作
(略)
二、中国画技法、示范
1、用较淡墨勾出树枝、树杆的形,造型要优美,构图要平衡(不是平均),结构要准确。
2、用笔要有力、准确,有轻、重之分。
3、用墨有浓、淡、干、湿之分。
4、树杆可用圆圈的方法,画出松树的质感。墨色层次要丰富,有立体感。
5、松针可画成扇形,也可重叠,有疏密感。
6、画面干后,可用淡墨染,使其整体。
7、最后用色染,树杆可用硃石色,松针可用叶绿染。
8、填款
9、铃章、完稿。
三、小结

古代中国山水画欣赏(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使学生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
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同时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艺术技巧,各种风格、流派和画家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有深度,有创见的评价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视频、多媒体、投影,画册等。
一、欣赏辨别
1、师出示:油画、水粉、照片、中国画。
哪一幅是中国画?什么叫中国画?
2、师小结:以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
3、出示课题:古代中国山水画欣赏
二、古代绘画:
1、《狩猎图》敦煌壁画
2、隋朝《游春图》展子虔(无皴)
3、五代《龙宿郊民图》董源(披麻皴)
宋代:
1、《溪山行旅图》范宽,陕西人(雨点皴)
2、《万壑松风》李唐:河南人(斧劈皴)
3、《踏歌图》马远:山西人(大斧劈皴)
4、《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大青绿山水)
5、《萧湘奇观图》米友仁 纸本(米点皴)
讨论:①《萧湘奇观图》与以上作品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文人画特点)
②你对宋代山水画的看法?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三、元代四大画家
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
1、《富春山居图》黄公望(浅峰山水)
2、《六君子图》倪云林(折带皴,疏体画派)
3、《清卞隐居图》王蒙(解索皴,密体画派)
四、明代四大家
沈周,唐寅,文征明,仇瑛
1、 沈周关门画派领袖
2、 唐寅属院体分格
五、清代“四五”
《淮阳洁秋图》石涛革新派
六、作业,试分析石涛《淮阳洁秋图》的艺术特点写一篇短文
七、小结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目标:学习中国古代花鸟画,使学生对花鸟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各时期的作品,
画家和发展的过程。
难点:有深度,有创意地评价美术作品较难。
教学准备:挂图、教材、投影仪。
教学过程
花鸟画表现对象包括:走兽、鱼龙、虫草、植物、花卉、鸟禽等。
一、《五牛图》唐 韩
二、《珍禽图》五代 黄签(工笔)
三、《芙蓉锦鸡图》北宋、赵洁
四、文同开创了墨竹(湖州竹源)也是文人画派。
欣赏古代花鸟画时特别注意(如:将牡丹喻为富贵,把梅花象征高洁,以骏马寓意骁勇)。
如:清初八大山人朱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并且衬以危石、枯草等景物,荒寒、寂寥是
他的画境,也是他的心境。
古代花鸟画家的情感寄托不仅体现在对花鸟等物的形的表现上,还体现在具体笔墨技法
上“黄筌富贵,徐熙野逸”。
作品:徐渭的花卉;明代,唐寅的《枯槎鹧鸪图》;清代,郑板桥的《竹石图》;近代,
吴昌硕的《桃实图》
五:小结

中国古代建筑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特点和构造方式,欣赏古代建筑的要点,分析古代
建筑的功能和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古代宫殿建筑的整体布局与礼制的关系及形式美,宫殿建筑的单体构造。
教学过程:
一、作品分析
1、故宫太和殿
建于明永十八年(1420)初名奉天殿,后改名皇极殿,清改名太和殿。
2、艺术特色
太和殿与中和、保和殿合称“前朝三大殿”位于故宫中心部位。
二、山东曲阜孔唐大成殿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人之一。
三、介绍浙江东阳民居
江南水乡民居特色是骑楼下有栏杆椅,它给予过路人炎夏纳凉,避雨的长廊空间。
提问:浦民的民居是怎么样的? 有什么特色?
四、小结
(1)古代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建筑风格,宫殿建筑是一个主体。同时应了解遗存的文献
记载,诗文图画,遗址发掘,照片等内容,使之更加丰富生动。
(2)功能特点和形式美感,注意二者之间的统一和不同点。
(3)有条件的可参观学习。
(4)保护古建筑。

走进浦东民居
教学目标:了解浦东民居的现状及主要特点,掌握民居的一般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欣赏美、了解美、评价美。
教学难点:浦东居民的特点,民居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浦东民居(欣赏新老民居的照片)
1、 说说:印象浦东,看看老照片里的浦东。
2、 提问:浦东现存民居、民宅有多少?川沙有吗?
三、身边的民居
1、 提问:建筑欣赏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空间环境、景观环境、人文环境
2、 黄炎培故居、张闻天故居
看照片,分析、讲解
四、艾氏民宅留给我们什么印象?
走进艾氏民宅,通过图片、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浦东民居
1、 典雅的庭院建筑
五路三开间、墙门间、客堂、瓦当、庭心、亮灶暗房
讨论分析:以上内容各指什么?
五、比较分析
黄炎培故居,张闻天故居,艾氏民宅
1、 室内外装饰 2、平面布局 3、文化底蕴
六、继承与创新
分析民居在现在社会中的变化,使学生树立弘扬民族文化的信心。
(1) 说一说,浦东民居的特点。
(2) 看一看,新闻报道《浦东十佳景点显历史底蕴。
(3) 议一议,今日浦东的喜人景象,那么昔日浦东的历史人脉又该以怎样的方式传承?
如何把浦东这一颗散落的弥足珍贵的“珍珠”串成一根具有独特价值文化之链,重
放光彩?
七、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