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XX至XX地区二级公路设计

摘要:本设计为平原微丘二级公路设计,首先根据设计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确定公路等级。结合沿线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路线方案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内容包括:路线的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和排水设计,并完成初步设计阶段应完成的各种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二级公路路线路基路面

1.路线总说明

该设计为平原微丘二级公路,设计基准年为2008年,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拟比选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公路全长45公里,设计时速80Km/h,公路起点XX终点为XX地区。由于时间仓促本次设计选取公路设计中的1980.932米进行设计。

1.1沿线水文地质情况

1.1.1气象资料

该公路处于 II 5 区,属于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气温平均在 14 ℃~ 14.5 ℃,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 -0.2 ℃~ 0.4 ℃,七月份气温 27 ℃左右,历史最高气温为 40.5 ℃,历史最低气温为 -17 ℃。年平均降雨量为 525.4 mm ~ 658.4 mm,雨水多集中在 6~ 9 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 50 %以上。平均初霜日在 11 月上旬,终霜日在次年 3 月中下旬,年均无霜日为 220 天~ 266 天。地面最大冻土深度为 20 cm。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在 3.0 米 / 秒。

1.1.2水文地质资料

路线位于平原微丘区,调查及勘探中发现,该地区属于第四系上更新统

(Q3al+pl),岩性为黄土状粘土,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坡地前和山前冲积、倾斜平原表层,具有大空隙,垂直裂隙发育,厚度变化大,承载能力低,该层具轻微湿陷性。应注意发生不均匀沉陷的可能。其它未发现有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当地沿线碎石产量丰富,石料质量良好,可考虑用水泥稳定石屑作基层,路段所处的土基强弱悬殊,其计算回弹模量E0。有两个代表值分别为 30 和 60Mpa. 沿线有多个石灰厂,产量大质量好。另外,附近发电厂粉煤灰储量极为丰富,可用于本项目建设,本项目所在地域较缺乏砂砾。

1.2设计依据

根据批准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国家关于公路设计施工的《规范》、《规程》、《标准》等。如:

1)于书翰主编,《道路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方左英编,《路基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3)方福森编,《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4)邓学均主编,《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交通部颁发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交通部颁发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交通部颁发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交通部颁发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交通部颁发

1.3公路等级的确定

1.3.1交通量资料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获取交通量资料:

表1-1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

车型交通量(辆/日) 车型交通量(辆/日) 三菱 FR415 380 江淮HF150 510

五十铃NPR595G 430 东风SP9135B 410

江淮HF140A 510 五十铃EXR181L 520

东风KM340 490

1.3.2交通量增长率

表1-2交通量年增长率

期限增长率Y(%) 期限增长率Y(%) 2007~2011 9.0 2017~2021 5.5

2012~2016 7.5

1.3.3公路等级和车道数的确定

1.3.3.1公路等级的确定

由交通量组成表,折算成以小客车为标准进行计算,见表1-3:

表1-3 交通量折算表

车型交通量(辆/日)折算系数折算交通量(辆/日)小汽车4000 1.0 4000

黄河JN150 1000 2.0 2000

解放CA10B 1200 1.5 1800

太脱拉138 500 2.0 1000

总计8800

规划年限的设计年平均交通量:

11510(1)8800(10.06)19896/n d N N r pcu d --=+=?+=

拟定该路段设计为二级公路 2.确定车道数:

该公路为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时速为80Km/h ,每条车道设计宽度为3.75m ,横向干扰等级为1级,平面交叉间距为2000m ,交叉口平均延时15s ,查阅相关规范得:

0.58,1800//ln, 1.00,0.98,0.68B cw FRIC JUNC V

C pcu h f f f C

===== 交通组成修正系数:

11

0.761(1)10.6000.180.50.221

HV i i f P E =

==+-+?+?+?∑

计算单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1800 1.000.980.760.680.72656//ln D B CW FRIC HV JUNC V

C C f f f f pcu h C

=?????

=?????=

调查当地实际交通情况,并查阅相关规范得到:K=0.11,D=0.57 且19919/d AADT N pcu d ==计算单向车道数得:

198960.110.57

1.902()656

D AADT K D N C ????=

===取整

所以,拟建的二级公路需要4个车道。

2.选线

2.1选线原则

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2.2沿线地形分析

该路段属于平原微丘地形处,地面高度变化较小,有时的轻微的起伏和倾斜,一般为耕地,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在天然河网地区,还有水塘、水库、沟渠等。

3.路线平面设计

3.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设计必须满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公路应尽量满足

4.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贯

5.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6.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员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所以《规范》规定了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见表3-1。

表3-1 一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

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

平曲线最小长度(m)170 100

一般认为,7

θ≤应属于小转角弯道。对于小转角弯道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其长度应大于表3-2规定的“一般值”;但受地形及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可缩短至表中的“低限值”

表3-2 一级公路当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

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

平曲线长(m)一般值1200/θ700/θ低限值170 100

注:表中的θ值为路线转角值(),当22

θθ

<=

时,按计算7.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规范》推荐同向曲线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在受到条

件限制时

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低速公路都宜在同向曲线间插入大半径曲线或将两

曲线做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者C形曲线。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两倍为宜。

3.2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性相关概念与要求:

1.道路是一条带状的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附属设施所组成。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性称为道路的平面线型,而沿中线竖直剖切再沿着道路里程展开的立面投影线型成为道路的纵断面线型。中线上任意一桩号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桩号的横断面。

2.在设计顺序上,一般是在尽量顾及纵、横断面平衡的前提下定平面,沿这个平面线型进行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取得地面线和地质、水文及其它必要的资料后,再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路线设计的范围,只限于路线的几何性质,不涉及结构。

3.现代道路平面线型是由基本几何线型即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合

理组合而构成,称之为“平面线型三要素”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者山涧谷底、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长大隧道、桥梁等构造物路段、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路段、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可以采用直线。但直线的最大长度应该有所限制:

1)在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为长直线加上陡坡下坡行驶很容易导致超速行车;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或者改善。

3.2.1圆曲线设计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1.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能保证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行驶。选

用曲线半径时,应充分主要地质、水文条件。使曲线既能更好地吻合地形,

减少工程,又能满足桥梁和隧道、路基等建筑物的设置条件。一般地段曲

线半径的选择受地形影响不大,应结合占用农田抢矿,尽量采用较大半径

的曲线。困难地段采用较小的曲线半径能更好地吻合地形,显著减少工程,

应结合运营要求慎重选择。不良地质地段曲线半径的选择应结合路基和桥

隧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考虑。

2.在确定曲线半径时,应注意: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2)地形条件受限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4) 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使路线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

5) 应同纵断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合。 3.为保证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圆曲线的长度也应有3s 的行程。当不能满足时,应考虑增大圆曲线半径或减少缓和曲线长度;在条件受限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

表3-3 该路段圆曲线半径规范规定类总表

综上所述,结合考虑该路段的实际地形情况,在JD1处选取圆曲线的半径为800m ,在JD2处选取圆曲线的半径为500m.

3.2.2缓和曲线设计 1.缓和曲线的有关规定:

1)直线同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

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当符合规范规定的特定条件时可不设缓和曲线。该路段的两个转弯处都设置了缓和曲线,都是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组合设置。

3)各级公路的缓和曲线长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长度值要求。

4)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圆曲线部分按规定需要设置超高时,缓和曲线长度还应大于超高过渡段长度。

设计 时速 一般值(m ) 极限值(m )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 最大半径 (m) 路拱 2.0% 路拱>2.0% 80km/h

400

250

2500

3350

10000

2.缓和曲线的长度要求

为使驾驶员能从容地打方向盘、乘客感觉舒适、线形美观流畅,圆曲线上的超高和加宽的过渡也能在缓和曲线内完成,所以应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旅客感觉舒适,要求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

JD1: Ls(min)=33

800.0360.03623.04800v m R =?

= JD2:Ls(min)=33

800.0360.03636.864500

v m R =?

= 2)超高渐变率适中

Ls(min)'(0.57.50.5)(4%2%)76.51/150

i B m p ?++?+===

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

i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

p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3)行驶时间不过短

一般认为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行驶时间至少应有3s ,于是: Ls(min)=

8066.671.2 1.2

v m == 此外,从视觉连续性角度,缓和曲线长度与平曲线半径间应有如下关系

9

s R

L R ≤≤,为使线形连续协调宜将回旋线与原曲线长度比例定位1:1:1,当曲线半径较大,平曲线较长时也可以为1 :2:1。

表3-4 由《规范》规定得该一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时速(km/h ) 缓和曲线长度一般值(m ) 缓和曲线长度最小值(m )

80

100

70

综上所述,JD1处缓和曲线长度Ls=10m,JD2处缓和曲线长度Ls=100m 。 3.2.3平曲线设计实例

以JD1对应的各要素点的里程桩号为例进行计算:该线形为基本型,即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JD1(K2+692.171),6138'23.7'',400,800Ls m R m

α?===

2

4

24

33

4004008.312242384248002384800s s L L p R R =-=-=?? 3322

400400199.583

22402240800s s L L q R =-=-=?

6138'23.7''()tan (8008.312)tan 200681.818

22T R p q α

?=++=+?+=

040028.6479

()28.647914.324800

s L R β==?=

0(2)

2(61.640214.324)

80024001260.655180

180

s L R L π

π

αβ=-+=-??+?=

61.640

()sec

(8008.312)sec

800141.2312

2

E R p R α

=+-=+?-= 22681.8181260.655102.981J T L =-=?-=

单位:(m)

K2+692.171

-T 681.818

ZH K2+010.353

+Ls 400

HY K2+410.353

+L-2Ls 460.655

YH K2+871.008

校正后的交点与原来的交点相符。JD2对应的各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与上例中的JD1的计算完全相似。平曲线设计逐桩坐标表及4.1纵断面设计的

一般原则及要点

4.1.1 纵断面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各项规定。

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

5.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

基稳定。

6.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

7.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4.1.2组合设计

1.设计原则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平衡。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的组合应合理、悦目。4.1.3道路坡长及坡度确定

道路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限制,是为满足行车和排水要求.为使车辆行驶平顺,应尽量减少纵断面上的变坡点并设置大半径的竖曲线,坡长对于坡缓宜长,坡陡宜短。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规定,该段一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一些技术指标见表4-1及表4-2:

表4-1 各级公路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高速一二三四地形平原重丘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

竖曲线半径 (m) 凸形

一般最小 17000 10000 500 1000 2000 4500 700 2000 400 700 200 极限11000 6500 3000 6500 1400 3000 450 100 250 450 100 凹形

一般6000 4500 3000 4500 1500 3000 700 1500 400 700 200 极限4000 3000 1000 3000 1000 2000 450 1000 250 450 10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100 85 50 85 50 70 35 50 25 35 20

表4-2 设计时速为80km/h 时公路纵坡坡长限制(m )

纵坡坡度(%) 3 4 5 6 最大坡长(m )

1100

900

700

500

4.2纵断面设计

以变坡点2为例进行纵断面设计,所用图式如下。变坡点1处的纵断面设计与边坡点2处类似,滋不赘述。

T 1

T 2

L

i 1

i 2

P

E

Q

变坡点2处的桩号为K3+550,高程为287.753m ,121.510%0.323%i i =-=,,竖曲线半径为R=10000m 。则: 竖曲线要素:

210.003230.015100.01833i i ω=-=+=,为凹形。

曲线长100000.01833183.3L R m ω==?= 切线长/2183.3/291.65T L m ===

外距22

91.650.422210000

T E m R =

==?

计算设计高程:(以计算桩号为K3+500处的设计高程为例) 已知K3+550处的高程为287.753m

竖曲线起点的高程287.75391.65(0.01510)289.137m =-?-=

(3550)91.653458.35K K =+-=+竖曲线起点桩号

桩号K3+500处:

1(3500)(3458.35)41.65x K K m =+-+=横距

22

1141.650.0872210000

x m

R ===?竖距 h 289.13741.650.01510288.508m =-?=切线高程

288.5080.087288.595m

=+=设计高程

其他桩号处的设计高程计算与上例类似。

4.路线横断面设计

5.1 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

5.1.1 横断面布置

根据设计交通量,拟建一级公路,其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取值可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和抗震设防等因素确定,并且应该符合公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

本路段路基按四车道一级公路(80 km/h )标准,其标准横断面如图5-1: 路基全宽24.5m ,单向行车道2×3.75 m ,左侧路缘带0.5 m ,硬路肩2.5 m(含右侧路缘带0.5 m),中央分隔带2.0 m ,土路肩为0.75 m 。

路基宽度=行车道宽+分隔带宽+路肩宽=24.5 m

图5-1 标准横断面示意图

路缘带

土路肩硬路肩

0.7520.5路肩

24.5

路肩行车道

中间带

中央分隔带

行车道

硬路肩

土路肩

路缘带

路缘带

路缘带

3.75×2=7.5

20.75

0.5

0.520.5 3.75×2=7.5

5.1.2 路拱横坡

路拱坡度需要考虑路面类型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沥青路面横坡宜取1.0~2.0%。考虑到该地区降雨量,路面

排水状况和施工行车安全舒适,拟采用2.0%的路拱横坡。公路的硬路肩,采用与行车道相同的横坡。土路肩的横坡采用3%,路拱形式拟采用直线形式。

5.1.3加宽及超高

5.1.3.1加宽

当平曲线的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对平曲线内侧的行车道加宽,相应的路基也应加宽,该路段内有两条曲线段,但曲线半径分别为800m和500m,大于250m,故可以不设加宽。

5.1.3.2超高

(1)该二级公路设计时速为80km/h时,两个曲线段的曲线半径都小于《规范》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让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能够获得一个指向曲线圆心的横向分力,以克服离心力对行车的影响,故应设置超高。

在确定超高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大于8%;

2)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不超过6%;

3)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超高为直线段的路拱坡度值;

4)各级市镇或与市镇连接而作为街道使用的公路,按规定设置超高有困难,且对车速有限制时,可特殊处理。

本设计中超高的设置方法采用的是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的方法,即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最大超高为8%,超高渐变形式为线性,外侧土路肩超高方式采用随行车道一起超高。

(2)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

1)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计算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按下式计算:

'i

c B L p ?=

(51)-

式中:c L ——超高缓和段长度(m );

'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时,'12B b B b =++,其中,B 为半幅行车道宽度;

1b 为左侧路缘带宽度;2b 为右侧路缘带宽度。

i ?——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绕中央分隔带边

缘旋转时,i y z i i ?=+,其中,y i 为超高横坡度;z i 为路拱横坡度。 P ——超高渐变率,查表得,当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 ,绕中央

分隔带边缘旋转时,超高渐变率取1/150。 (3)超高缓和段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行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二是从横向排水来考虑,缓和段长度短些好,特别是路线纵坡较小时,更应注意排水的要求。 确定缓和段长度c L 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取c s L L =(缓和曲线长度)

2)若s c L L >,但只要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超高渐变率1/330p ≥,仍取 c s L L =。否则,有两种处理方法:

①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

根据不设超高圆曲线半径和公式(5-1)分别计算出超高缓和段长度,然后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作为超高过渡段的长度,并验算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2%)时,超高渐变率是否1/330P ≥,如果不满足,则需采用分段超高的方法。

②分段超高

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行,第一段从双向路拱坡度z i 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z i 时的长度为

''

1660()C z

L Bi B =为外侧行车道宽度,包括路缘带,第二段的长度为21C s C L L L =-。 3)若c s L L >,此时应修改平面线形,增加s L 的长度。平面线形无法修改时,宜按实际计算的长度取c L ,超高起点应从ZH(或HZ 点)后退(或前进)c s L L -长度。

(4)超高值的计算

图5-2 超高计算点位置图

表5-1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 计算公式

x 距离处行车道横

坡值

备注

外侧 C

12()x b B b i ++

G h

x G c

i i i x i L +=

- 1. 结果为与设计高之高差; 2. 设计高程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的高程;

3. 加宽值x b 按加宽计算公式计算; 4.当c x L =时,为圆曲线上的超高值

D 0 内侧 D

h G

x G c

i i i x i L -=

+ C 12()x x b B b b i -+++

上表中:

12m m m x x G B b b b i i x ——左侧(或右侧)行车道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路缘带宽度();——x 距离处路基加宽值();——超高横坡度;——路拱横坡度;

——超高缓和段中任意一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

表中仅列出了行车道外侧边缘和中央分隔带边缘的超高计算,硬路肩外侧边缘、路基边缘的超高可根据路肩横坡和路肩宽度从行车道外侧边缘推算。

5.2计算实例(以JD1对应的平曲线超高计算为例)

5.2.1确定超高缓和段的长度

1)

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平曲线半径查表得圆曲线的超高值

y i =4%,该一级公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渐变率

p=1/150,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为:

'(0.57.50.5)(4%2%)

76.51/150

i c B L m p ?++?+===

缓和曲线40076.5.s c L m L m =>=取400c L m =时,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的超高渐变率:

8.5(4%2%)11

400784.3330

p ?+=

≈<

2) 又因为不设超高的半径为2500m ,此点距ZH 点的距离为:

2800400

12825002500

A L m ?=== 根据此条件确定的超高缓和段长度为:400-128=272m.此时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度(2%)时的超高渐变率:

8.5(4%2%)11

272533.3330

p ?+=

≈<

但仍可在缓和曲线部分区段内采用超高,使得从双向路拱坡度z i 过渡到单

手动变速器毕业设计说明书

1选题背景 (3) 1.1问题的提出 (3) 1.2文献综述(即研究现状) (4) 1.3设计的技术要求及指标 (5) 2机构选型 (6) 2.1设计方案的提出 (6) 2.2设计方案的确定 (8) 3尺度综合 (10) 3.1机构关键尺寸计算 (10) 4受力分析 (17) 4.1机构动态静力描述 (17) 5机构建模 (18) 5.1机构运动简图及尺寸标注 (18) 5.2机构关键构件建模过程 (19) 5.3机构总体装配过程 (25) 6机构仿真 (28) 6.1机构仿真配置 (28) 6.2机构仿真过程描述 (28) 6.3仿真参数测量及分析 (30) 6.4仿真中存在的不足 (33) 7设计总结 (34) 8收获及体会 (34) 9致谢 (35)

本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台用于轿车上的五档手动变速器。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变速器能使发动机功率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提高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 设计部分叙述了变速器的功用与设计要求,对该变速器进行了方案论证,选用了三轴式变速器。说明了变速器主要参数的确定,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列表,齿轮的强度计算。 该变速器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其直接档的传动效率高,磨损及噪声也最小;二是在齿轮中心距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一档传动比。 关键词:变速器齿轮轴

1选题背景 1.1 问题的提出 从现在市场上不同车型所配置的变速器来看,主要分为: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手动/自动变速器(AMT)、无级变速器(CVT)。 手动变速器(Manual Transmission)采用齿轮组,每档的齿轮组的齿数是固定的,所以各档的变速比是个定值(也就是所谓的“级” )。比如,一档变速比是3.85,二档是2.55,再到五档的0.75,这些数字再乘上主减速比就是总的传动比,总共只有5个值(即有5级),所以说它是有级变速器。 曾有人断言,繁琐的驾驶操作等缺点,阻碍了汽车高速发展的步伐,手动变速器会在不久“下课”,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说,这话确实有道理。但是从目前市场的需求和适用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手动变速器不会过早的离开。 首先,从商用车的特性上来说,手动变速器的功用是其他变速器所不能替代的。以卡车为例,卡车用来运输,通常要装载数吨的货品,面对如此高的“压力”,除了发动机需要强劲的动力之外,还需要变速器的全力协助。我们都知道一档有“劲”,这样在起步的时候有足够的牵引力量将车带动。特别是面对爬坡路段,它的特点显露的非常明显。而对于其他新型的变速器,虽然具有操作简便等特性,但这些特点尚不具备。 其次,对于老司机和大部分男士司机来说,他们的最爱还是手动变速器。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手动变速器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汽车发展历史,资历郊深的司机都是“手动”驾车的,他们对手动变速器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深刻的,如果让他们改变常规的做法,这是不现实的。虽然自动变速器以及无级变速器已非常的普遍,但是大多数年轻的司机还是崇尚手动,尤其是喜欢超车时手动变速带来的那种快感,所以一些中高档的汽车(尤其是轿车)也不敢轻易放弃手动变速器。另外,现在在我国的汽车驾驶学校中,教练车都是手动变速器的,除了经济适用之外,关键是能够让学员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以及锻炼驾驶协调性。 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轿车已经进入了家庭,对于普通工薪阶级的老百姓来说,经济型轿车最为合适,手动变速器以其自身的性价比配套于经济型轿车厂家,而且经济适用型轿车的销量一直在车市名列前茅。例如,夏利、奇瑞、吉利等国内厂家的经济型轿车都是手动变速的车,它们的各款车型基本上都是5档手动变速。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姓名:席昌钱 学号:5 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 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

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转向系分析 (4) 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 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 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 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 7.结论 (24) 8.参考文献 (25)

1转向系设计 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基本参数 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 3.整备质量 12000kg 4.轮胎气压 2.转向系分析 对转向系的要求[3] (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 (2) 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 (3) 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 (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 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采用动力转向时,还应有转向动力系统。但对于中级以下的轿车和前轴负荷不超过3t的载货汽车,则多数仅在用机械转向系统而无动力转向装置。

最新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模板)

摘要 本设计为华馨苑2号楼给排水工程设计。本商住楼位于成都地区,设有地下室,地上有17层,屋顶高度55.06米,建筑面积约为29963平方米。地下室有泵房,泵房内设有生活水池。地上1至2层为商场,地上3至17层为住宅。公共建筑及住宅3至4层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5至17层住宅用水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本建筑采用污废水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采用普通外排式。消防系统包括了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及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消防系统。 关键词:给水排水设计;高层建筑;变频调速系统;消防系统 Abstract The design i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for the ***** The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located in Chengdu, includes the basement, and 26 stories above the level. This building is 87.60 meters high, and the total area is about 29963m2. The basement have pumping station and life pools. Areas from 1st floor to 4th floor is shopping, areas from 5th floor to 6th floor have shopping and residential, and areas from 7th to 26th floor is residential. Public buliding is supplied water by the municipal supply network and the others are supplied water by the variable velocity variable frequency system. The triage system is adopted in the drainage system, and the external drainage system is adopted for the storm system. The fire protec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fire hydrant system, close-type sprinkler system and extinguisher as well. Key words: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high-rise building; frequency system; fire protection system

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范文

第一章塑件分析 1.1塑件结构分析 图1-1 塑件结构图 此制品是消声器上盖,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产品。且生产纲领为:中批量生产,所以我们采用注射模具注射成型。 1.2 成型工艺性分析[1] 塑件材料为尼龙,因塑件用在空压机内,表面无光洁度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冲击强度比一般的塑料有显著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和自润滑性能。密度1.15 g/cm3, 成型收缩率:0.4~0.7%,平均收缩率为0.55%。 第二章确定模具结构

2.1模具结构的确定 塑料模具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分为:二板模,三板模,热流道模。 二板模缺点是浇口痕迹明显,产生相应的流道废料,不适合高效生产。本模具选择二板模其优点是二板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成型周期短。 支撑板 分型面 定模侧 动模侧 图2.1 典型的二板模结构 模架为非标准件 定模座板: 400*200*25mm 定模板: 315*200*40mm 动模板: 315*200*32mm 支承板: 315*200*25mm 推秆固定板:205*200*15mm 推板: 205*200*20mm 模脚: 50*200*60mm 动模座板 400*200*25mm 2.2确定型腔数目 2.2.1塑件体积的计算 a. 塑件体积的计算 体积为:

V a = S a ×L a =(37×35-8×25)×10-(33×36-10.5×25) ×8 =12.60cm 3 b.计算塑件的重量 根据《塑料模具设计手册》查得密度ρ取1.12g/cm 3 所以,塑件单件的重量为:m=ρV =12.60?1.12 =14.11g 浇注系统的体积为:主流道+分流道+浇口=(6280+376.8*2+12*2)/1000 ≈7.05 cm 3 粗略计算浇注系统的重量:7.05*1.12=7.90g ≈8.0g(含有冷料穴料重) 总重量:14.11*2+8.0=36.22g 2.2.2 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 模具型腔的数目决定了塑件的生产效率和模具的成本,确定模具型腔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大多数公司采用“按经济性确定型腔的数目”。根据总成型加工费用最小的原则,并忽略准备时间和试生产原料的费用,仅考虑模具费用和成型加工费,则模具费用为 21C nC Xm += 式中Xm ——模具费用,元; 1C ——每一个型腔的模具费用,元 2C ——与型腔数无关的费用,元。 成型加工费用为 n Y N X t j 60= 式中j X ——成型加工费用,元 N ——需要生产塑件的总数; t Y ——每小时注射成型的加工费,元/h ;n ——成型周期,min 。 总的成型加工费用为n Y N C nC X X X t j m 6021++=+= 为了使成型加工费用最小,令 0=dn dX ,则 n=2 上式为按经济性确定型腔数目为2。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的设计,模具

毕业设计说明范文(艺术类)

XXX 大 学 (空一格,行距:单倍行距) (空四格,行距:单倍行距) 题 目: 女性时尚高跟鞋系列设计 学 院: 美术学院 专业、年级: 艺术设计专业2007级 3 班(产品造型方向)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师: 职称: 完 成 时间: 年 月 日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设计作品及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设计及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成都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设计及论文成果归成都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具、装饰物品或日常生活用品都带有色彩。因此要对他们进行统一,使他们能在同一色调上进行细微的变化,达到和谐的效果。色彩的运用会受到人的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人的心理感受及联想与色彩的关系问题也是息息相关的。色彩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每个房间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一种色调,不同的区域对色彩的要求也不一样。房间布置时应选择适合的“快乐”色彩,会有助于下班回到家里后松弛紧张的神经,觉客厅、卧室,有时也会因居住者秉性不同而有差异。 (空一格) :色彩;空间;心理;关系

utilization (空一行) room places the furniture, the decoration goods or the daily life thing all have the color. Therefore must carry on the unification to them, enables them to carry on the slight change in the identical tone, achieves the harmonious effect. The color utilization can receive human's age, the sex and so on each kind of factor influence, but human's psychological feeling and the association and the color relational question also is closely linked.The color also can create the different sense of space, each room is all impossible alone to have one kind of tone, the different region is dissimilar to the color request. When room arrangement should choose suitably “joyful” the color, can be helpful after gets off work gets in the home to relax the tense nerve, thought the relaxation is comfortable.The different room function is different, the color should not be same; Is the same function room, like is similarly the living difference differently. (空一格) Color ;Space ;

16L爱丽舍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1.摘要 汽车转向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它的质量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转向器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虽然电子转向器已开始应用,但机械式转向器仍然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所采用。而在机械式转向器中,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汽车上。本文选择GX1608A型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作为研究课题,其主要内容有:汽车转向器的组成分类;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及其数据确定和转向器的设计过程。 这种转向器的优点是,操纵轻便,磨损小,寿命长。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转向灵敏度不如齿轮齿条式。因此逐渐被齿轮齿条式取代。但随着动力转向的应用,循环球式转向器近年来又得到广泛使用。 关键词;转向器操纵稳定性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4) 2汽车转向系的组成及分类 (6) 2.1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6) 2.1.1 机械式转向系 (9) 2.1.2 动力转向器 (10) 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1) 2.2.1转向器的效率 (11) 2.2.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2) 2.2.3转向盘自由行程 (17) 2.3 转向操纵机构及转向传动机构 (17) 2.3.1转向操纵机构 (17) 2.3.2转向传动机构 (18) 3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 (20) 3.1转向器设计要求 (20) 3.2转向器总成方案设计 (21) 4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25) 5 转向器输出力矩的确定 (26) 6 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27) 6.1 转向摇臂轴(即齿形齿扇轴)的设计计算 (27) 6.1.1材料的选择 (27) 6.1.2结构设计 (27) 6.1.3轴的设计计算 (27) 6.2 螺杆轴设计计算及主要零件的校核 (31) 6.2.1材料选择 (31) 6.2.2结构设计 (31) 6.2.3轴的设计计算 (32) 6.2.4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校核 (34)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格式排版要求

西南交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此处为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字)(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一行写不下时可分两行写) (以下各项居中列,黑体,小四)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年月

院系(宋体,小四)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机械)年级姓名 题目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 (签章)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月日 (注:此页内容必须安排在一页内)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发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月日题目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宋体,小四,每行33字)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宋体,小四,每行33字)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6 周) 第一部分 ( 周) 第二部分 ( 周) 第三部分( 周) 第四部分( 周) 第五部分( 周) 评阅及答辩( 周) 备注此处可以指出主要参考文献。 (以下需要老师签字) 指导教师:年月日 审批人:年月日

摘要(黑体,居中,小二号) 与正文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正文略)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中文摘要部分的标题为“摘要”,用黑体小二号字。摘要内容用小四号字书写,两端对齐,汉字用宋体,外文字用Times New Roman体,标点符号一律用中文输入状态下的标点符号。 论文摘要控制在500-800汉字(符),并限制在一页内书写。中文摘要不能使用第一人称书写,可用“本文”或“作者”代替。 论文摘要中不要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 (摘要文字之后隔一行顶格(齐版心左边线)写出关键词) 关键词:机车;车辆;制动 论文的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般为3~5个。宋体,小四号。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中文状态下输入)间隔。

软件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

1 引言 1.1 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当然它在高校的信息化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高校资源,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管理水平,更提高了服务质量[1]。 高校校友是一个知识体系密集、信息资源丰富、社会能力强的群体,是对自身母校有着特殊感情的群体,是潜藏在母校之外的独有的重要宝贵资源,它以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有效建立起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3]。 1.2 课题的现状及其发展 目前世界上各种形式的校友录网站大约28万多个之多,大致有以下几类:1)以收费方式分,有收费校友录和免费校友录,其中以后者居多;2)以提供校友录服务的网站分大致有三种,有大专院校自己网站的校友录;有专门单独的校友录网站;有综合网站上的校友录;3)还有网络校友录和手机校友录之分[4]。 中国校友录发展现状:下面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校友录来看看中国校友录网站发展的具体情况。1)中国人校友录是目前各种校友录中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校友录。它有完善的界面服务,在校友录基本的留言、相册等功能之上,中国校友录还开通了手机校友录,同学大搜捕,星级会员等增值服务。还包括了其他信息服务内容,可以进行天气预报,股市,热点新闻的信息定制,并针对毕业班同学为他们提供全面就业信息及咨询。2)世纪同学录,现有注册用户440914人,注册班级120864个(数据截止到2004年1月10日)[5]。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本次课题设计的是中北大学校友录管理系统,主要工作任务是实现以下系统功能:校友成员注册、登录、留言,上传并浏览照片、通讯录、系统后台管理。具体实现:校友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已完成校友数据的收集及进行数据电子化;用户之间的互动,包括上传照片,相互留言,查看信息;对中北大学校友录管理系统的用户权限进行管理,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提供完善的校

变速器毕业设计说明书

前言 变速器用于转变发动机曲轴的转矩及转速,以适应汽车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障碍等不同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的不同要求的需要。变速器在汽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汽车以非常低且稳定的车速行驶,而这种低的车速只靠内燃机的最低稳定转速是难以达到的。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壮大,以及汽车行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何设计出更经济实惠,工作可靠,性能优良,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已经是当前汽车设计者的紧迫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汽车工程本科毕业生,必须肩负的重任。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我们要努力为我们的汽车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我掌握了四十多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为从事汽车行业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学毕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之际,按国家教委的要求,进行了这次设计。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充分体现了一个设计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创新思想。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了毕业生的独立创造设计能力。由于毕业设计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两个多月的毕业设计时间里我们到单位实习,并阅读了大量的汽车资料,虚心向老师请教,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老师传授的设计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使本次毕业设计得以顺利完成。 本人的设计题目、要求及任务是: 轻型货车变速器设计(4+1)档 设计参数:发动机: M emax=160 N·m ;车速:V max=100 Km/h ; 额定转速:n=2800 rpm ;车轮滚动半径:R0=0.42 m ; 汽车总质量:2200 Kg ;爬坡度:30﹪;主减速比:i0=4.5 ; 驱动轮上法向反作用力:F Z=1300 Kg 。 设计要求: 采用中间轴式、全同步器换档。本次设计要求:对各档齿轮的接触强度、弯曲应力及轴的强度、刚度以及轴承的载荷进行校核计算。 设计工作量: 1、集资料、进行方案论证、结构分析,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 2、选择正确的参数,对变速器的强度及刚度进行校核计算。 3、绘制变速器总装图1张(0号图)、壳体图1张(0号图)、操纵机构总装图1张(0 号图)、齿轮零件图折合1.5张(0号图),其中用计算机绘图折和4.0张A0,手绘图 折和0.5张A0。总图量为4.5张以上0号图。 4、设计中的计算要求编程,上机计算,打印程序、结果。 5、英译中大于5000字符(折合中文约大于3000字)。 6、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目录、中、英文摘要、设计说明、方案论证、计算过程、结论、毕业设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及其它说明。要求大于1.2万字。

微型轿车转向器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任务书 (3) 设计评语 (6) 摘要 (7) 第一章.绪论 (8) 汽车发展史概括 (8) 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现状 (8)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技术发展概括 (9) 微型轿车转向系统及其与整车的关系 (9) 第二章.转向系技术的最新发展 (1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技术 (10) 轿车的四轮转向技术 (17) 第三章.微型轿车转向系统的组成 (25) 转向操纵机构 (25) 转向传动机构 (25) 转向器 (25) 第四章.微型轿车转向系的特点及要求 (26) 微型汽车转向系统的特点 (26) 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要求 (26) 第五章.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 (27) 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 (27) 转向系的效率 (28)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29) 转向系的力传动比 (31) 转向系的传动间隙特性 (34)

转向系的刚度 (35)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35) 第六章.转向器的结构型式选择及其计算 (36)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小齿轮计算 (37) 齿条计算 (37) 转向器壳体 (38) 齿轮的强度校核 (39) 齿条强度校核 (41) 第七章.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 (42) 转向节臂的设计 (43) 转向横拉杆 (44) 球头销计算 (46) 第八章.转向操纵机构的设计 (49) 转向盘 (49) 转向轴和转向管柱的结构设计 (49) 第九章.转向减振器的设计 (52) 第十章.设计总结 (53) 参考文献 (55) 附件:外文翻译——有关燃油添加剂 (56) 一、原文 (57) 二、译文 (61)

设计任务书 一、微型轿车设计任务书 1.设计原则 (1)选用国内大量生产的发动机和零部件; (2)造型美观,乘坐舒适,价廉实用; (3)面对乡镇和农村广大用户。 2.主要技术参数 车型 7080 车身 3门两厢式 乘员数 3-4 布置形式发动机前置前驱 总长(mm)≤3000 总宽(mm)≤1400 总高(mm)≤1450 轴距(mm) 2000 前轮距(mm) 1240 后轮距(mm) 1240 前悬(mm) 500 后悬(mm) 500 离去角 30o 最小离地间隙(mm) 150 最小转弯直径(m) 9 最高车速(km/L) 100 最大爬坡度 20% 空车总质量(kg) 550 满载总质量(kg) 800 制动距离(m)≤6(制动初速度为30km/L)制动跑偏(mm)≤400 油耗(L/100kg)≤ 续航里程(km) 300 加速时间(s) 25

罗茨泵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加工站毕业设计说明书

开封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亚龙YL-335B型自动生产线---加工站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生姓名王鹏 指导教师高明远(副教授)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愿再花很大力气去手工操作机器,而PLC技术在正好应用于这一点,通过PLC内部的处理能把许多之前手动操作的加工机器改为自动运行,这样不仅解放了人力,生产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PLC以其高抗干扰能力、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且编程简单而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中,担负着生产线的大脑——微处理单元的角色。 对本设计而言,加工站机构采用气动驱动技术,系统控制方式采用一台PLC承担其控制任务,加工单元的功能是完成把待加工工件从物料台移送到加工区域冲压气缸的正下方;完成对工件的冲压加工,然后把加工好的工件重新送回物料台的过程。 在TPC7062KS人机界面上组态画面,触摸屏上电并进行权限检查后运行,将直接切换到“运行界面”。人机界面上增加了操作加工站的操作方式,易于观察,提供了远程控制使加工与控制分离,易于操作。 关键词:加工站 PLC 人机界面组态

目录 前言 (2) 一、加工单元的结构 (3) (一)加工单元结构认知 (3) 1.物料台及滑块机构 (3) 2.磁性开关 (4) 3.漫射式光电接近开关 (5) (二)加工(冲压)机构 (6) (三)加工单元的气动元件 (7) 1.薄型气缸 (7) 2.气动手指(气爪) (7) 3.电磁阀组 (8) 4.磁感应接近开关 (9) 二、加工单元的气路设计与连接 (10) 三、加工单元的PLC及编程 (11) (一)加工单元PLC的选择及其介绍 (12) (二)加工单元的PLC的接线分配表及I/O分配表 (12) (三)加工单元的PLC的I/O接线图 (14) (四)加工单元的PLC的编程 (14) 1.工作任务 (15) 2.子程序流程图 (15) 3.PLC程序的编写 (15) 四、加工单元的本地控制 (16) 五、加工单元的人机界面控制 (17) 1.根据工作任务,对工程分析并规划 (17) 2.“运行画面”组态 (17) 3.制作指示灯 (18) 4.数据显示 (19) 5.工程通信 (20) 6.工程下载 (21) 7.工程运行 (22) 六、总结 (23) 七、参考文献 (24) 八、附录 (25)

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

绪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和微处理机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它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还可以进行复杂的过程控制和构成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使电气控制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可编程控制器以其可靠性极高,能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使用极其方便的巨大优越性,迅速占领了工业自控领域,成为工业自动控制的首选产品。 当前,在我国广大矿山企业中的装备和技术改造,正在兴起广泛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热潮,其发展之势恰如数年前个人计算机在我国迅速推广一样,方兴未艾,如火如荼。 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已经认识到可编程控制器的巨大优越性,许多人通过对进口设备、生产线的分析解剖认识了可编程控制器,还有许多人自己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取得良好成果后更引发深入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兴趣。 本次毕业设计,面对井下胶带运输机继电器逻辑控制的众多问题,我 系列超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对井下胶带运输机的控制选择了日本三菱FX 2N 进行PLC改造。本设计介绍了FX 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组成、基本指 2N 令,胶带运输机外围各保护的接入方法。经改造,使胶带运输机控制融入更多的科技含量,适应科技进步,确保胶带运输机安全可靠的运转。 第1章设计课题的选择 1.1 设备现状 兖矿集团东滩煤矿井下原使用的胶带运输机电控系统主要以继电器控制为主,依靠中间继电器、得电延时继电器、断电延时继电器、热继电器、起动停止按钮的组合实现胶带运输机的起动、停止和保护。 在胶带运输机电控保护回路中,运行指令由电气故障、机械故障、运输机故障、启动按钮、停止按钮组成。其中电气故障由涨紧电气故障、盘 未来1

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家居设计之现代简约风格作者姓名:xxx 班级学号:装饰艺术09A1 091043034 系部:艺术系 专业:装饰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xXx x 年x 月x日

家居设计之现代简约风格 摘要:现代简约风格是近来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其室内布置整体设计就两个字概括“简约”。没有繁琐的装饰,不要附加物,只要能表达出意图即可,材料多为磨砂玻璃、不锈钢和石膏板等,地面、天花板均朴素、淡雅,无一多余饰物,显得简洁、舒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这样的设计风格崇尚少即是多,装饰少,功能多,十分符合现代人渴求简单生活的心理。因而很受那些追求时尚又不希望受约束的青年人所喜爱。 关键词:设计风格简约材料心理关系

目录 摘要…………………………………………………………………………( 2 ) 前言…………………………………………………………………………( 4 ) 1.现代简约设计风格整体介绍………………………………………………( 5 ) 1.1 简约风格的基本特点…………………………………………………( 5 ) 1.2 简约风格中的色彩搭配体现和分析………………………………( 6 ) 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7 ) 2.1研究背景………………………………………………………………( 7 ) 2.2 研究意义………………………………………………………………( 7 ) 3.设计概述……………………………………………………………………( 8 ) 3.1 设计理念与原则………………………………………………………( 8 ) 3.2 客厅的设计……………………………………………………………( 8 ) 3.3 厨房的设计……………………………………………………………( 9 ) 3.4 主卧的设计……………………………………………………………( 9 ) 3.5书房的设计……………………………………………………………( 10 ) 3.6卫生间的设计…………………………………………………………( 10 ) 4.其他作品欣赏…………………………………………………………………( 10)结论……………………………………………………………………………( 11 )致谢……………………………………………………………………………( 12 ) 参考文献………………………………………………………………………( 13 ) 图录……………………………………………………………………………( 14 )

汽车转向器设计及应用毕业论文

汽车转向器设计及应用毕业论文 目录 插图清单 (3) 表格清单 (3) 摘要 (4) Abstract (5) 第一章绪论 (6) 1.1 汽车转向器的功能及重要性 (6) 1.2 汽车转向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6) 1.2.1转向器的效率 (6) 2.2.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7) 2.2.3转向盘自由行程 (9) 1.4 汽车转向器的工作原理 (10) 1.4.1 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10) 1.4.2 转阀式液压助力转向器工作原理 (11) 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12) 2.1 转向器设计的分类 (12) 2.1.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12) 2.1.2 蜗杆曲柄销式转向器 (12) 2.1.3 循环球式转向器 (12) 2.2 转向器方案分析 (13) 2.3 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 (15) 第三章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 (17) 3.1 螺杆、钢球和螺母传动副 (18) 3.1.1 钢球中心距D、螺杆外径D1和螺母径D2 (19) 3.1.2 钢球直径d及数量n (19) 3.1.3 滚道截面 (20) 3.1.4 接触角 (20) 3.1.5 螺距P和螺旋线导程角 (21) 3.1.6 工作钢球圈数W (21) 3.1.7 导管径d1 (21) 3.2 齿条、齿扇传动副的设计 (21) 3.3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 (23) 3.3.1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σ (23) (24) 3.3.2 齿的弯曲应力 w 3.3.3 转向摇臂轴直径的确定 (24) 第四章动力转向机构的设计 (25)

4.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25) 4.2 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25) 4.2.1 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25) 4.3 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 (27) 4.3.1 动力缸尺寸的计算 (27) 4.3.2 分配滑阀参数的选择 (27) 4.3.3 分配阀的回位弹簧 (27) 4.3.4 动力转向器的评价指标 (29) 第五章转向梯形 (31) 5.1 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31) 5.1.1 整体式转向梯形 (31) 5.1.2 断开式转向梯形 (32) 5.2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33) 致谢 (37) 参考文献 (38)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正文格式要求

6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正文格式要求 一、纸张和页面要求 1.纸张统一用A4纸打印(复印),单面输出打印。 2.页面设置要求: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无页眉。 3.段落格式要求:正文文本行间距为1.5倍,段前段后均为0磅。标题可适当选择加宽,可以设置为:一级标题为段前、段后6磅(或1行),其他标题段前、段后均为3磅(或0.5行)。 4.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5.格式可根据全文一次打印输出,或章节分别输出。 以上1-5项均为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正文格式要求,选题报告及任务书行间距取固定值20磅,标题不能加宽,其他要求与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格式要求相同。 二、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装订页码顺序 (1)封面,(2)目录(要求至少有二个层次,注明页码),(3)中文论文摘要、关键词,(4)论文正文(引言、正文、结论),(5)注释,(6)参考文献,(7)附录,(8)图、表和公式,(9)本科期间发表的论文或获奖目录,(10)后记、致谢,(11)诚信保证书。 以上材料按1-11的顺序进行装订。 三、章节目序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章节目序号的级序规定如下:“一、”“(一)”“1.”“(1)”“①”……。 四、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封面 采用统一规格(学院发放),封面题目用四号字、加黑、黑体字。 六、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撰写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采用统一规格(学院发放),封面题目用四号字、加黑、黑体字,其他文字用四号字,宋体字。 (二)目录:“目录”两字黑体小二号、居中,“目录”两字间空四格,独立成页。目录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字,数字、字母采用Time New Roman小四号,行间距为1.5倍,。

机械毕业设计说明书

机械毕业设计说明书 【篇一:机械类毕业设计说明书】 河北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说明书 作者:杲宁学号: 090365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题目:药板装盒机结构设计 指导者:张建辉副教授 (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者: (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2013年 6 月 4 日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 ? 目录 1 引言(或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3 1.4 药板装盒机工艺流程分析????????????????????? 3 2 总体方案确定??????????????????????????4 3 药板装盒机详细结构设计 ????????????????????6 3.1 总体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7 3.2 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0 结 论 ???????????????????????????????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篇二:机械制造毕业设计说明书模板】 (中文题目) (二号、黑体、居中,段后空一行)

摘要(小四号、黑体):离心式压缩机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于化肥、制药、制氧及长距离气体增压输送等装置。本次设计 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合成氨工段循环离心压缩机的结构形式、主 体结构尺寸,并确定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及其选型。首先进行 强度和稳定性计算,主要进行了筒体、端盖的壁厚计算、水压试验 应力校核以及叶轮、轴的强度校核。其次,对这些零部件进行结构 设计。整个设计过程都是依据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的,设计结果满 足工程设计要求。关键词(小四号、黑体):离心压缩机;叶轮; 结构设计;应力校核;转子轴(英文题目) .engineering design results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centrifugal compressor; impeller; structural design;stress check;rotor shaft 目录 1 前言 (1) 1.1本次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意义 (1) 1.2 合成氨工艺简介 (1) 2 离心式压缩机概况 (3) 2.1离心压缩机的优缺点 (3) 2.2离心压缩机的结构组成 (3) 2.3离心压缩机的发展趋势 (4) 3 离心式压缩机选型及计算依据 (5) 3.1离心式压缩机的气动热力学 (5) 3.1.1连续方程 (5) 4 离心压缩机设计和选型计算 (7) 4.1工艺条件 (7) 4.2容积多变指数和压缩性系数的计算 (7) 4.2.1确定混合气体的分子量和气体常数 (7) 4.2.2容积多变指数和压缩系数的确定 (8) 4.3离心压缩机的热力计算 (8) 4.3.1压缩机级数确定 (8) 5 结论 (10) 符号说明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详细

编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电气控制系统实训 论文说明书 题目:三号,黑体 系别:三号,宋体 专业:三号,宋体 学生姓名:三号,宋体 学号:三号,新罗马 指导教师:三号,宋体 职称:三号,宋体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软件开发应用研究2015 年6月20 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以下规定:学院有权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院有权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内容的阅览服务;学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学院有权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摘要 (“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摘要规定只能一页,字数300-500字。 关键词:(小四号、黑体、顶格)☆☆☆;☆☆☆;☆☆☆ (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分号) 注意:摘要内容应该这样书写: 第一段:所选课题的实用性 第二段:本课题所要完成的内容与功能 第三段:本课题的性能特点及完成情况。

Abstract(三号加粗) (采用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加黑、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There is a kind of automatic access system that use automatic indemnification technology to identify user’s ID and rights, and according to user’s rights to control the do or. ??????(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要求300-500单词) Key words(小四号加粗、Times New Roman字体、顶格): (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分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