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实用汉越互译技巧

实用汉越互译技巧

实用汉越互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汉越互译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而是需要在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保持原文风格,进行词汇选择、语法使用、目标语习惯符合、文化因素考虑、句子结构调整、表达方式优化等方面的技巧运用。

以下是实用汉越互译技巧的详细内容:1. 理解原文含义在进行汉越互译之前,首先要理解原文的含义。

这包括对原文的语义、语境、语用等方面的理解,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 保持原文风格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包括语言风格、文体风格、修辞风格等。

这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修养和审美能力。

3. 词汇选择准确在进行汉越互译时,要选择准确的词汇进行表达。

这需要对词汇的含义、用法、语境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

同时,还需要注意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习惯用法。

4. 语法使用正确在进行汉越互译时,要确保语法的正确性。

这需要译者熟悉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表达不当的情况。

5. 符合目标语习惯在进行汉越互译时,要尽可能地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这需要译者了解目标语的语言特点和习惯用法,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6. 文化因素考虑汉越互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两种文化的特点和传统,避免出现文化冲突或误解的情况。

7. 句子结构调整在进行汉越互译时,需要对句子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需要根据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对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重新组织,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8. 表达方式优化在进行汉越互译时,需要对表达方式进行优化。

这需要根据目标语的表达特点和习惯用法,对原文的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润色,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风格。

越南语专有名词的特点及翻译

越南语专有名词的特点及翻译

越南语专有名词的特点
越南语专有名词除大量使用汉越音 外,还有不少借用汉语拼音、英语或法 语。 越南语文字是拉丁文字,借用以上 语言比较方便;外来词的翻译要忠实原 意比较麻烦,不如直接借用。 如:Wushu 武术 ZTE 中兴
越南语专有名词的特点
专有名词的第一个词很多时候是表 示类别的词语,如山河湖海、国家、省 县乡、节日等。 如:núi Yên Tử; sông Hồng; vịnh Bắc Bộ; đường Trần Quốc Tuấn; tỉnh Tứ Xuyên; tường Đại học Bắc Kinh; Tết Nguyên Đán; ngày Nhà giáo等。
越南语专有名词的翻译
音 译
把原词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表示 出来,汉越音则用对应的汉字表示。 (专有名词中的外来词和汉越词)
越南语专有名词的翻译
音译的注意事项
1. 专有名词中借用其他语言的词,需还原为借用 的语言进行翻译。这类词有越南历史人名,外国人名、 地名、机构名称等。 如:Lý Bí 李贲 Medvedev 梅德韦杰夫 2. 沿用惯用的译法。一个汉越音往往与多个汉字 相对,在择字时,如果一个专有名词已有习惯的译法, 则不能随意选择,应按惯用的译法译出。 如:Võ Văn Kiệt 武文杰 hồ Hoàn Kiếm 还剑湖 Phan Xi Pang 潘西邦 Plâycu 波来古 3. 选择庄重的书面语。专有名词的音译要尽量体 现庄重的色彩。 如:Sài Gòn 柴棍 西贡
越南语专有名词的翻译
音意 兼顾
一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
音译加注释。 对概念明确,自身采用越 语结构或是纯越词的专有名词, 一般采用意译。 把原词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表示 出来,汉越音则用对应的汉字表示。 (专有名词中的外来词和汉越词)

中文越南文互译

中文越南文互译

中文越南文互译标题:中文越南文互译引言概述:中文和越南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交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在中文和越南文的互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语法、词汇和文化差异等因素。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中文和越南文互译的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中文越南文互译的基本知识。

正文内容:1. 语法差异1.1 词序差异:中文和越南文在词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文一般采用主谓宾的语序,而越南文则偏向于主宾谓的语序。

1.2 语法结构差异:中文和越南文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例如越南文中的动词不需要变位,而中文的动词需要根据时态和语气的不同进行变位。

2. 词汇翻译2.1 同义词选择:在中文和越南文的互译中,需要根据语境和意思选择合适的同义词,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2 文化差异:中文和越南文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词汇的翻译,需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含义和使用方式。

3. 声调转换3.1 声调的重要性:越南文中的声调对于词义的区分非常重要,因此在中文和越南文的互译中,需要准确地转换声调,以避免产生歧义。

3.2 声调规则:越南文中的声调有六个,而中文中没有声调,因此在互译过程中需要遵循越南文的声调规则,将中文的音节转换成相应的越南文声调。

4. 文化背景考虑4.1 习语和成语:中文和越南文中都有丰富的习语和成语,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含义和使用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4.2 礼貌用语:在中文和越南文的互译中,需要注意到两种语言的礼貌用语的差异,以避免在交流中产生误解或冒犯。

5. 专业术语翻译5.1 行业特定术语:在特定行业领域的翻译中,需要准确翻译中文和越南文中的专业术语,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5.2 技术术语:对于涉及技术领域的翻译,需要对中文和越南文中的技术术语进行精确翻译,以保证专业性和准确性。

总结:综上所述,中文和越南文的互译需要考虑语法差异、词汇翻译、声调转换、文化背景和专业术语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文化词语的翻译

文化词语的翻译

三 意译法
意译法:如果说音译法和直译法侧重的是文化负载词的
文化色彩或形象的再现,那么“意译”则强调词语在具体 语境中传达的实际意义。
在文化词语翻译的具体操作中,依据不同的情况,还 可以结合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如音意结合法,直意结合法 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掌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知识,
又要精通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中英文化差
有鉴于此,在翻译文化词语时,我们应遵循以 下原则: 1. 优先考虑源语词汇意义的再现而非形式的对应。 2. 选词必须考虑源语词汇所处的语境。 3. 源语词汇关键的隐含意义在译文中应能传递 给译文读者。
翻译文化词语大体上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 音译法 二 直译法 三 意译法
一 音译法
音译法: 对于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采用汉语 拼音音译的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翻译策略。由于 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 应语”或“对等语”而造成的词汇空缺,翻译时 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因此只 得采用音译的办法。 音译法又分为直接音译法,音译加解释法,音 译加注释法。
文化词语的翻译
文化词语也叫文化负载词语,指的是那些在其 原始意义或概念意义之上,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 意义的词语。换言之,也就是那些不能直接从字 面上理解其意义的,并且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和固 定文化意义的,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特点的词语。
翻译中词语文化内涵的处理是个十分复杂的问 题。王佐良先生曾指出: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 他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理论上讲,内容与形 式二者必须兼备,但无论我们用任何手段,任何 方法都不可能做到文化词语形式,内容及意义的 完全对应,跨文化翻译只能在使译文最大限度接 近原文的基础上进行。
二 直译法
直译法:在翻译文化词语时,直译法也是一种常 用的方法,它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 追求词义上的细微差别,使译文尽可能再现原文 的含义。 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 直译加注释法

民俗文化词的翻译策略探究

民俗文化词的翻译策略探究

民俗文化词的翻译策略探究作者:李圣轩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第12期【摘要】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地文明古国,我国丰富的文化背景酝酿并生成了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换作其他国家人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不了解词汇本身含义的词汇,也就是民俗文化词。

在全球化高速发展、各国之间跨文化交流成为趋势的今天,如何将民俗文化词更好地进行翻译,来传播我国文化是时代性的课题。

【关键词】民俗文化;知识背景;词汇翻译;文化传播;翻译策略【作者简介】李圣轩(1985-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典籍英译。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藏族格言诗英译研究对河北民俗文化英译的启示》资助,项目编号:201803050209。

一、引言本文将以以下论述顺序展开叙述。

首先,本文将对民俗文化词进行简要介绍与内容简要概括;其次,本文还将对探讨民俗文化词翻译策略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就本次课题的核心,翻译策略进行阐述。

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方案阐述促进民俗文化词以更好的形式落实到翻译中,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二、民俗文化词地简要介绍1.民俗文化词概念简述。

民俗文化词所规定的概念范围归属于语言学范畴,而民俗文化则落脚于传统文化,其具体含义为“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2.我国的民俗文化词的发展背景。

我国的民俗文化词正如我国传统文化,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种类之繁。

包含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各种风俗习惯(心理、语言、行为);包含了衣、食、住、行、文学、艺术、手工艺等方方面面;涵盖了中华人民上下五千年的创意与智慧的汇总。

所以在进行民俗文化词汇翻译时的难度可见一斑。

三、民俗文化词翻译策略的重要性1.为更好地保护民俗文化而献力。

madelnvietnam译中文

madelnvietnam译中文

【主题】madelnvietnam译中文在深入探讨madelnvietnam译中文这一主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madelnvietnam的背景和意义。

madelnvietnam是一种越南语,常用于描述越南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文化。

对于研究越南文化和历史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madelnvietnam是一扇窥探越南的文化宝藏之窗。

1. m 端介绍在介绍madelnvietnam译中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madelnvietnam的意义进行剖析和分析。

madelnvietnam一词源于越南,是越南语的一种变体。

它不仅具有浓厚的越南地域文化色彩,还反映了越南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传统价值观。

将madelnvietnam译成中文,不仅要有准确表达其本意的能力,还要注重传达越南文化和情感。

2. a 端介绍审视madelnvietnam译中文的时候,不妨借助a端,即简单直接的方式,来探讨这一主题。

将madelnvietnam译为中文时,要尽量准确地表达其语义和情感内涵,力求简练明了,易于读者理解。

这要求译者深入了解越南文化和历史,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递madelnvietnam的意蕴。

3. d 端介绍从d端(深度)出发,我们需要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madelnvietnam 的内涵,来探讨如何将其译成中文。

这一过程需要译者对越南文化、传统和历史有深入的了解,通过细致入微的翻译,让中文读者能够感受到madelnvietnam中蕴含的文化情感和历史底蕴。

4. e 端介绍我们来到e端(广度),探讨如何让madelnvietnam以宽广的视野和立足点译成中文。

在这一阶段,译者需要将越南文化与中文的语言特点相结合,不仅要忠实表达madelnvietnam的意义,还要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作出相应调整,让madelnvietnam在中文世界里得以更广泛传播和接受。

总结回顾:madelnvietnam译中文是一项需要深入、全面了解越南文化和历史的翻译工作。

“一带一路”背景下试论文化词外译 ——以莫言的《丰乳肥臀》越译本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试论文化词外译 ——以莫言的《丰乳肥臀》越译本为例

238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5月(下)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一带一路”背景下试论文化词外译——以莫言的《丰乳肥臀》越译本为例收稿日期:2020-04-22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的中国文学作品输出国外,文学译介受文化意向思维、地方方言及难以避免的文化空白影响,不可避免误译和漏译问题,不利于中国文化的有效输出。

由此,需要在加强中外译介合作基础上,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才能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关键词:文化词;莫言;丰乳肥臀一、文化词概念与意义“文化词”在学术上有不同的表达,文化负载词、文化特色词、文化独特词等。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但界定标准尚未统一。

戴庆厦(2013)[1]指出“文化词,是指能反映该民族文化特点的词,能使人们通过这类词窥见这个民族现在或者过去的一些文化特点”;周志培(2013)[2]认为“表示某一社会独有的文化特征的词或词组,在被另一文化吸收时,称为文化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词无疑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核心文化的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文化词的翻译是翻译领域很重要且难以统一的部分,如果没有对本源语和译入语所在国文化熟悉掌握是难以实现两者的意思完全对等的。

毫无疑问,文化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能否被异域文化正确解读。

近年来大量的中国文学被译成外国文字,向世界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历程和价值观,一方面对外传播中华传统和现代文化,增进与世界文学交流,另一方面也从中反思我国文学路径的文化输出的效度。

本文以莫言代表作《丰乳肥臀》为例,从“他者”的视角反思今天我们的文学输出是否得到了正确的解读,希望对今后我们的文学翻译和文化传播有所启发。

二、文化词的翻译方法莫言小说之所以在越南传播取得成功,其作品的翻译者陈庭宪先生功不可没。

陈庭宪先生是越南有名的汉语小说翻译家,也是目前翻译中国小说最有权威的翻译家之一,他在处理文化词方面的技巧可圈可点。

从目的论看中国外宣材料中民俗文化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从目的论看中国外宣材料中民俗文化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语法规则:中英文的语法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如时态、语态、语气等。在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对原文进行调整,使译文更符合 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翻译策略: 1、充分理解企业文化和目标受众,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译文针对性。
2、语言差异,将原文的精髓融入译文,同时保持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3、在翻译过程中,可采用增译、省译、转换等技巧,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地 道性。
4、注重细节处理,如词汇的选取、语序的调整等,提高译文的品质。
总之,企业外宣资料翻译是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环节,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 发,我们需要语言结构、意义表达和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原则,并采取有效 的翻译策略来提高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满 足目标受众的需求,促进企业与潜在客户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更广阔的市场拓 展。
5、功能化翻译法
功能化翻译法强调翻译应以实现特定功能为目标,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交际 场景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在外宣材料中翻译民俗文化时,我们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功能化翻译策略。例如:解释性翻译策略、重点突出策 略等。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跨文化 交流中,企业外宣资料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演示将从翻译目的论 的角度,探讨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的原则。
谢谢观看
准确传达民俗文化的内涵是翻译的首要任务。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忠实于 原文,避免误译或漏译。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和表达,我们应尽 量使用目标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词汇,避免生僻词汇或难以理解的表达。
2、可接受性原则
在准确传达民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考虑译文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 根据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在保证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对 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饰,使其更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南民俗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
越南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大量带有民
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词语。不同的地理环境、道德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等,
使得这部分词语在国际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尤其是民俗文化词语
的翻译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文化角度探索越南民俗文化词语的越译汉过程,旨
在找出理想的翻译方法,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标签:越南 民俗 文化词语 翻译
索绪尔曾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
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1](P43)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多
少种语言,就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每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自己形成的,其中一大部分可叫做“民俗”。“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是人类社会在
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习俗、礼仪、信仰、风尚的总和,是约定俗成的
稳定的民间文化模式。”[2](P1)

随着革新事业的不断深化,越南与国际的交流日益频繁,其中与中国多方面
的合作交流更加广泛深入。要想让世界真正了解越南民族传统文化,就必须对其
进行介绍和传播,而翻译在越南文化的国际推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民俗词语的翻译。民俗词语贴近百姓
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学习者往往将了解越南民俗词语作为
深入了解越南文化的捷径之一。

然而,由于越南词汇的语义打着民族文化的烙印,民俗词语蕴含着传统文化
的内涵,因此,翻译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或障碍是大部分越南民俗文化词语很难在
汉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如越南民间饮食中的“bún、ph?、mì、h? ti?u”等词
语,传统服装“áo dài、áo the、áo y?m、áo bà ba”等都是越南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
汇。翻译这些词语,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对等词,导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译法,如
“ph?”被译为“米粉”“米线”“河粉”“汤粉”“牛肉粉”等;“áo dài”被译为“奥戴”“长
衫”“长袄”“越南国服”“越南旗袍”“越南民族服装”等。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词汇空
缺现象完全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因此翻译时我们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尽可能地选
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对于这些民俗词语的翻译,照字面直译是行不通的,翻译者需要了解原语(越
南语)的文化内涵,然后进行分析解读,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兼译”“音译加注
解”“意译加注解”“音译加意译加注解”等灵活的手段,尽可能让译语读者能够获
取等同于原语读者获取的信息。这些翻译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的差异性
给翻译带来的困难,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正因为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所以进行越译汉时,笔者
认为,文化的移植比语言的移植还重要,也就是说既要译出其语义,又要译出其
民族文化色彩,这样才能达到民俗文化词语翻译的最佳效果。以下是民俗文化词
语翻译的一些方法。
一、音译法
音译法也称为直译法、模仿法,其直接移植原语的文化信息,保留原语的发
音。但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往往需要译者作一些注解、说明。一旦这种说法
被广泛使用就无需解释了。例如:世界有名的越南民族服装“áo dài”过去常被译
为“越南国服”或“越南民族服装”,但这种译法过于冗长,不符合表达效果,目前
最普遍的译法为“奥戴”。音译法多见于翻译人名、地名以及越南特有的美食、艺
术类型等,如:quan h?“官贺”、ca trù“歌筹”、ví d?m“威任”等是越南所独有的民
歌和民间演唱艺术,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应的民俗词语,只好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英语日益显示出其国际语言的地
位,并且也朝着对其他民族文化词语吸收、容纳的趋势发展。这些越南民俗词语
英译时都采用音译,保留越南语的写法,仅是去掉声调而已。

有时候,为了便于理解,还采用音译加注解的形式。最通常的注释法是在词
语后面加括号,例如:chèo“嘲戏”(一种越南传统歌唱艺术,以舞台为叙事的形
式);tu?ng“喽戏”(又称hát b?i“倍唱”,是一种曾进入宫廷的演唱艺术。在越南
每个地方还有自己独有的喽戏种类,如广南喽戏)。

二、意译法
意译法也称为替代法。不少越南民俗词语在汉语中无法找到直接对等的词
汇,可以采取意译的方法进行传达。翻译时应摆脱字面句式的束缚,探究深层的
实质含义。这种译法多用于翻译饮食词语,例如:bánh d?o“糯米软糕”,bánh
tráng“薄粉、粉纸”,bánh c?m“片米饼”,bánh l?c“木薯粉饼”,bánh ít“粘饼”等。
对于表意地名也可采取这种译法,例如:C?u Gi?y“纸桥”,s?ng ?áy“底河”,núi
Rùa“龟山”等。

有时候,意译法仍难以让读者理解那些蕴含文化内涵的词语,这时可考虑意
译加注解法。例如:kh?n m? qu?“鸦嘴巾”,nón quai thao“平顶斗笠;扁斗笠”(越
南北方妇女的传统服饰)等。

三、音意兼译
音譯法和意译法是对外来词的两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音译法纯属语音翻
译,意译法则属语义翻译。前者不考虑词义对应,后者不考虑语音对等。而使用
音意兼译法,既要顾及语音又要顾及词义,力求创造出音意兼顾的一个外来词,
引发美好想象,这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因为难度高,所以这样译出来的词语不多,
还需进一步扩充,例如:áo bà ba“三婆袄”,Thánh Gióng“勇圣”,hát Xoan“春歌”
等。

在音意兼译都不能做到表达清楚时就只好加以注解,例如:hát ? ?ào“陶娘曲”
(是一种由艺妓表演的曲艺形式。因其主唱者称“陶娘”或“桃娘”,故名“陶娘歌”。
因传统的点歌、评歌方式是投签方式,故又名“歌筹”)。
以上是越南民俗文化词语翻译的三种基本译法,采用哪一种译法还要对词语
进行多层面分析。翻译这些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民俗词语难度很大,对翻译工作
者而言是极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充分了解各民族的
民俗文化,才能使译文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费尔迪·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谭汝为.民俗文化语汇通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