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

对于中国20 世纪初的社会现状及需要张雪门做了简要的描述:

中国数千年以来,原是以农立国的社会,而且人民受惯了专制政体的束缚;近百年来,骤然和帝国主义相接触,初则一味自大,继则完全屈服,而最近则日陷于生活灭绝之境。然而究竟如何才能适合我国现在社会的需求呢?我认为:第一,须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第二,须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第三,须培养我民族“劳动”与“客观”的习惯和兴趣;第四,须锻炼我民族为求全国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实力。

张雪门将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需要归结

为以上四点,那么,如何切实的解决这些问题呢?那便是通过教育。正如《大学衍义补》中说“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家之立教,在生子之初”。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战败的中国在痛定思痛之后,把症结归到了教育上,而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张雪门认为要适合我国20 世纪初社会的需求就必须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张雪门在对我国20 世纪初的幼儿教育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后,在《我国三十年来幼稚教育的回顾》中指出当时中国的幼稚园分官办蒙养院和民间办的幼稚园。官办的蒙养院由于当时不主张设女学,于是将蒙养院附属于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的市镇中的育婴堂、敬节堂内,目的是教导三岁以上至七岁儿童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志,使他们能够远离恶劣的风气,学到良善的品质。其教师主要由当时堂中现有的识字的乳媪充当,所学习的材料是当时官厅所发保育要旨的条目以及孝经、四

书、列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规等。可以看到当时官办蒙养院师资的不合理以及材料的急剧匮乏。民间办的幼稚园又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蒙养院的日本式幼稚园,一种是教会办的宗教式幼稚园,还有一种是仿效福禄贝尔、蒙台梭利课程的幼稚园。日本式幼稚园的教育,教师地位崇高,所有的活动都以教师为中心,都需要经过教师的示范,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只能机械模仿教师所教内容却没有新奇的想法,当然教师也不允许他们产生新奇的想法。上课的时间和内容都整整齐齐的规定在课程表上,按照时间严格执行,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也不允许他们混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全是零零散散的,时间一长就会忘记。日式幼稚园在管理上更是过于严苛、呆板和僵化。教会办的幼稚园,其办园者大多跟从留洋西教士的指示,边学边教,他们只是学到一星半点的皮毛,而对于整个教育教学原则即知之甚少也无据可依。这种幼稚园中的教师大多是出身贫寒的年轻女子,她们甚至连本国的历史情况都不甚明了,国文修养也极浅,因此对于西教士的指示只能盲从和机械模仿,因此,幼稚园中的教育内容更多的是采用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材料而弃本国有用的材料不用。教材大多也是直接搬运西洋的熟料,材料既匮乏,实施起来又机械。效仿福禄贝尔课程的幼稚园只是一味模仿,却并未理解福禄贝尔所制定的幼稚教育的目标乃是出于他的理想,而他的理想又符合他所处国家的国情以及当时社会的要求,因而才能够被广泛推广,成为普遍的教育目标。福禄贝尔幼稚园教育目标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外界自然律和儿童内在律联合起来,直和[上帝]相贯通。

若据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起来,当时的幼稚教育简直是替上帝造工具,为宗教培养信徒罢了。

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需要的

是有理想、有抱负,旨在救亡图存,意在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人,幼稚教育也正是为培养这样的幼苗为目标,显然福禄贝尔式的幼稚园教育不适合当时的中国。蒙台梭利幼稚教育注重幼儿本位,注重培养幼儿的思考力,忽视社会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并且蒙氏幼稚教育注重幼儿个人的活动,对于团体活动注重很少。这种教育对于需要摒弃麻木不仁,为保全自己委曲求全等劣根性的中国人,显然是不适应的。由此看来这三种类型的幼稚园教育同样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基于对这种现况的了解和分析,同时积极研究、吸取世界各国优秀的幼稚教育理论,张雪门提出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和幼儿身心发展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于此同时他也注意到要办好幼稚教育离不开优秀的幼儿师资。因此他提出不仅对待幼儿实行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得怎样教,对待师范生也应如此,从而他大胆的改革传统的幼稚师范教育,建立了“教、学、做”三者合一的幼稚师范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