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专题复习
中考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优质课件--专题02 等高线地形图

A.甲 B.乙 C.丙 D.丁
B 12.A.B两座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
A.50米 B.150米
C.170米
D.180米
(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读“某学校研学考察线路图”,完成13-14题。
C 13.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D 14.下列在研学考察过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等高线的具体数值(海拔高度)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海拔高度 200米 500米 500米 没有海拔 500米以上 以下 以下 以上 的要求
地势起伏 平坦
较大
陡峭
四周高, 外部陡峭, 中间低 内部平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根据等高线的延伸和弯曲特点,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部位。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野外活动部分 (1)登山:为节约体力,应该沿等高线稀疏的缓坡攀登。 (2)攀岩:适合在等高线重合的陡崖处。 (3)漂流:适合在等高线密集的山谷处。 (4)山洪(泥石流)逃生:应向垂直于山洪(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 坡上跑。 (5)宿营:地势较高且较平坦开阔处,避开山谷和陡崖。 (6)例题:A处适合攀岩;③处适合漂流;B处适合露营;C处适合登山。
D 4.已知B点的温度为16℃,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 )
A.14.8℃
B.15.4℃
C.16.6℃
B 5.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D.17.2℃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山谷 B.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1600米 C.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等高线地形图高三复习专用

(3)、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例:下例两幅图的比例尺相同,比较A、B两 地坡度大小。
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即H不同,在 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H/L值越大,即 坡度越陡。结论3: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若比例 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则坡度越陡。所以图中坡 度A>B。
例: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 D 确的是( )
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设计、 选择所需的“点”、“线”、“面”,以及给与科学的分 析评价 ①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所选点的位置、海拔及 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 地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 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 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 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300
>50
例5 C处地形相对高度是多少?
(230-200) ≤ H < (240-190)
240
<240 230
230
220
210
200 190
200 >190
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坡度大小的判读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 例:判断图中A、B两处的坡度大小。
综合练习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0届高三教学情况调 查)读等高线地形图(图10),图中等高距为200m,据 图中信息回答1一2题。 1.图10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10中a和b的数值可 能是( C ) A.100 250 B.1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西北风
环境优美,阳光充足,
初中地理_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
2、通过比较、讨论进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演示观察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基础运用出示“基础运用”活动题1.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2. 引导并观察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予以归纳和评价。
2.线路选择:(确定公路、铁路线、人工河流、引水线路等)(1).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该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开挖?(2).现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引导并观察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予以归纳和评价。
1.小组合作完成并组内交流、组间交流。
2.归纳总结规律和方法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上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海湾示意图(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程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是m),该海滨城市要在图示海湾建港。
根据图中信息思考:在建港方案中:A、B、1.小组合作完成并组内交流、组间交流。
2.归纳总结规律和方法结合现实,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C、D四地哪一地点最适合建设海港?说明理由。
课堂检测课堂锤炼1)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59mB.99mC.199mD.259m2)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能为( )A.150mB.99mC.210mD.249m3)判断图中ab段的河流流向独立完成之后进行交流检测课堂效果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设计了四组活动题目,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巩固等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练习题集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练习题1 .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A .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2 •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 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3 •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是()A B C D EA .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B .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① ② ③ ④C .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4 .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C .坡度吉由大到小为ACDBE D .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4 .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c>d>bB. a=b=c=d C . b>d>c>a D .无法确定5.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400米,图中城镇与H 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 h,199<h<200 289<h<290 299<h<300 300<h<3016.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将下列地形名称的代号填在图中 恰当位置。
A 鞍部、B 陡崖、 C 山脊、D 山谷、E 小河(2) 图上的比例尺是l : _______ ,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山顶的图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厘米, I : 500009 1 : 100000 1/20 7j尸二100 米、200 米、300 米、恣城区则(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山在乙山的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_____________ 米。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练习题

米.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
盆地、峡谷 , 判断 :
甲处是
;
乙处是
;
丙处是
;
丁处是
;
戊处是
.
8.与平面图中自 X 至 Y 地势变化最符合 剖面是
9.读等高线示意图 , 完成下列要求 .
(1) 图中 a,b,c,d 四点中 , 最容易发育成河流 是
.
(2) 图中心与 xY 交点在剖面图上 是 ( ).
读右图并回答 21~ 24 题 .
21.自 R 河河口至 Q湖北岸 距离约为 ( )
A . 180 千米 B . 280 千米
C . 380 千米 D . 480 千米
22 .开垦 P 平原首先应该 ( )
A .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 .平整土地 D .排水
23 .国家在 P 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
以
下
无
正
文
以
下
无
正
文
以
下
无
正
文
以
下
无
正
文
以
下
无
正
文
-----------------------------------------------------------------------------------------------------------------------------------------------------------------------------------------------------------------------------------------------------------------------------------------------------------------------------------------------------------------------------------------------------------------------------------------------------------------------------------------------------------------------------------------------------------------------------------------------------------------------------------------------------------------------------------------------------------------------------------------------------------------------------------------------------------------------------------------------------------------------------------------------------------------------------------------------------------------------------------------------------------------------------------------------------------------------------------------------------------------------------------------------------------------------------------------------------------------------------------------------------------------------------------------------------------------------------------------------------------------------------------------------------------------------------------------------------------------------------------------------------------------------------------------------------------------------------------------------------------------------------------------------------------------------------------------------------------------------------------------------------------------------------------------------------------------------------------------------------------------------------------------------------------------------------------------------------------------------------------------------------------------------------------------------------------------------------------------------------------------------------------------------------------------------------------------------------------------------------------------------------------------------------------------------------------------------------------------------------------------------------------------------------------------------------------------------------------------------------------------------------------------------------------------------------------------------------------------------------------------------------------------------------------------------------------------------------------------------------------------------------------------------------------------------------------------------------------------------------------------------------------------------------------------------------------------------------------------------------------------------------------------------------------------------------------------------------------------------------------------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图1)中Q地 等的高离海距拔为越A可1.0大9能0米0为,,米说瀑( 布明的) 落等差高为7B线2米.。1越0稀0米疏,坡度越缓;交点间的距离越小,说明等高线越密
((22))桥 比梁例附尺集近和,C河等坡岸高.2度与线0山疏0较峰密米的程陡高度。相同因,等D此高距.M3不0同10处,则米相坡同度的水陡平范,M围2等处高距坡越度大,坡缓度,越P大1;>等P高2距,故越小选,坡度A越项小。。 第(2)题,
(2018·湖北武汉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
成第3~4题。
3.该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4第.甲3题、,读乙图间,根修据建图一中条数山值区判公断路,等, 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 关闭 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 A角.山方峰案,1海B拔.方为案7020~800米,海拔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高差为 C60.方0~案8030米D.,方所以案该4 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800米。第4题,根据山区修路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1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 为72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关闭
第(A1.)9题0米,先根据题B目.2提30供米的信息确定图中每条等高线的数值,注意河流一 C.340米 D.420米
般发(2)育桥在梁河附谷近中河。岸山与峰山海拔峰5的80高米,等高距为100米,推断山峰到Q地各等 高线差数最值接依近次( 为50)0米、400米、300米、300米、400米,所以Q点海拔 大于A.420600米米。第(2B)题.31,根0米据河流穿过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桥梁位于瀑 布的C.下36游0米,二者位D于.两41条0米30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为200~300米,又因瀑布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练习试题整理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练习题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3.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是(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4.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a>c>d>b B.a=b=c=d C.b>d>c>a D.无法确定5.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h<200B.289<h<290C.299<h<300D.300<h<30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地形名称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
A鞍部、B陡崖、C山脊、D山谷、E小河(2)图上的比例尺是l:,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3)甲乙两山顶的图距为厘米,实地距离为千米。
(4)甲山在乙山的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盆地、峡谷,判断:甲处是;乙处是;丙处是;丁处是;戊处是。
8.与平面图中自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是9.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2)图中心与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如果该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a、b、c、d四点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63张)

户外野营活动。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
B、C、D四个宿营地点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 C 地宿
营最合适,其理由是 离水源近,取水方便;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 坡度较缓,无地质灾害隐患。
120
E
8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40
C B A
D
80 120
80 70
60
P
50
Q 60
50
20 30
40
• 典例 读图,回答(1)~(2)题。
B • (1)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D • (2)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 A.从乙引水到丙 B.从丁引水到乙
• C.从戊引水到甲 D.从丁引水到戊
2℃
判断水文
甲
4℃ 2℃
判断气候
判断通视情况
乙
大坝选址
丙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B、E两地比较,降水较
多的是 B 地,原因是 B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
800 600
240
400 600
E
800
1000
1200
1400
B
600 800
等高线 陡崖 河流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6. 居民点或宿营地选址
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稍高的安全地带 ①离水源近,又能避免洪水威胁; ②避开山前空地,以防泥石流、山洪; ③避开坡度陡峭或陡崖,以防滑坡